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整
2024中成药临床使用原则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成药临床使用原则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单选题rA、辨证用药B、辨病辨证结合用药U剂型的选择使用和剂量的确定D.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日以上答案都是√2,使用中药注射剂错误的是()[单选题]*A、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B、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U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D、加强用药监护&中药注射剂可以混合使用√3、儿西用药剂景错误的是()[单选题)*A、1岁以上小儿可用成人量的1/4B、2-5岁儿率用成人■的1/3U 5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量的1/2D、5岁以上儿J&可用成人早的2/3VE,成人用药不能随意让儿副艮用4、一股情况下,下列哪种药物不检与附子一同使用()【单选题r 人半更√B、生姜U干姜D.人参E、甘草5、下列那项不是妊娠禁忌药()[单选俄)”A、巴豆B、水喉U附子D、薄荷√E、大英6、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单颜srA、偏小值VB、偏大值U偏中值D、偏高值E、偏低值7、一股3-5岁以内的儿童月SJ过人量的()[单选题]”A、1/2B、1/4U 2/3D、1∕3√E、1/58、以下开具处方错误的足()[单选班).A、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B、中成药注射剂不需单独开具处方√U中医诊断应写明病名和中医证型D,给药疗程F不应超过7天用量。
如需延长,医师应当注明利用E、处方中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和超剂量使用药物时应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确认领签名)加十/收、十九畏的药物9、下列那种中成药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后()[单选题]*A、风寒感冒颗粒B、花香正气丸C、牛黄清唳胶囊VD、玉屏风颗粒E,四季感冒片io、中成药的特点是()【单选我rA、无需蒸煮,可亘接使用B、易于保存、携带方便C,方便急危、长期治疗患者D、配方已定,不能随症加减E,以上均是Vn、以下不是儿点使用中成药的原则的是()[单选题)*A、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B、成人药品儿鱼可以随便使用√C、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的种类不宜多D、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E,非儿童专用中成药应结合具体烧情,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使用12、以下那些药材不属于毒性药材范围()[单选题J*A、紫苑VB.朱砂G北豆根D、雄黄E,制酥13、以下有活血化旅作用的中成药是()[单选地)*A、速效救心丸B、银杏叶滴丸J稳心颗粒D、良方丹参滴丸E,以上均是V14、妊娠人群中成药应用原则借误的是()[单选题J*A.应选择对胎儿无提害的中成药B、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缩国&药疗程C、优先选用中成药注射剂VD、导致流产. 胎儿埼形的为妊娠禁忌药E,可能导致流产等副作用为妊娠慎用药1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慎用是初级警告,意思就是"吃药前再仔细想想.B、忌用就是指避免使用或最好不用.某些患者因个体差异,在6&用部分药物后将出现严重的副作用U禁用指严格禁止使用的药物D,禁用类中药有些有较强毒性,损害母体或胞胎E、某些药物有通经袪族、辛热燥烈、行气破滞、消利通跨等引起副作用,故孕妇禁用V16.以下是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除了()[单选题尸A、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B、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U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D、方药证候相符VE、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爆酥、附子、川乌、≡ 乌、1腹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17、荏著润肠口服液主要用于()[单选题]*A、大肠实热便秘B、虎证便秘√C、外感风寒D、外感风热E,失眠18、关于中成药的服药时间,以下说法指误的是()[单选题rA、安神药睡前服B、3区虫药宜空腹服用,有利于袪酸寄生虫C、滋补药(尤其是M滋类)宜饭后服用VD、调经药宜在崎近经期前数日服用E.祛痰药宜在饭前服用19、老年人使用中成药时应减IS ,慎用宙性、作用剧烈的药物,原因是()[单选款]*A、肾功能下降,肾血流It减少,影响体内药物排泄B、肝药唧活性降低,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C,营养缺失D、多发疾病E,以上均是V20、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原则错误的是()[单选地)*A, 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B、不可以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VC、多种中成药联合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试题

2014年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试题1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有()A辨证用药B辨病辨证结合用药C剂型的选择使和用剂量的确定D合理选择给药途径E以上答案都是2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A偏小值B偏大值C偏中值D偏高值E偏底值3使用中药注射剂错误的()A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B 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C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D加强用药监护E中药注射剂可以混合配伍4以下哪些人群需要加强药品监护的()A老人B儿童C肝肾功能异常D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E以上答案全是5不属于中成药联合用药原则的是()A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
B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C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D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E中成药不能采用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6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是()A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B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C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
D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等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药物。
E以上答案全是7以下不是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的是()A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B成人药品儿童可以随便使用C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的种类不宜多D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E非儿童专用中成药应结合具体病情,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8一般情况3岁以内的儿童服成人量的()A 1/4 B1/3 C1/2 D2/3 E1/59一般情况3~5岁以内的儿童服成人量的(D)A1/2 B1/4 C2/3 D1/3 E1/510一般情况5~10岁以内的儿童服成人量的( )A1/5 B1/2 C1/4 D2/3 E1/311属于大毒的,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颁布的有多少种毒性药材:()A30 B29 C28 D27 E2612下列药品属于毒性药品的是()A砒石(红砒、白砒)B砒霜C水银D生马钱E以上答案全是13、感冒清热颗粒的功用是: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一、适用范围: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适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领域中对疾病使用中药制剂的情况。
它是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制定的。
二、指导理念: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指导理念是"适当、合理、安全、有效"。
即在使用中成药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中药制剂,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确保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疗效。
三、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即个体化原则、病证结合原则、辨证辨病原则、标本并治原则。
1.个体化原则:中成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个体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基础状况和病变程度都有所不同,同一中成药对不同患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疗效。
2.病证结合原则:中成药治疗应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病证来选择适当的中药制剂。
因为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和适应症,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病证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3.辨证辨病原则:中成药治疗应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来进行,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辨证施治,从而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4.标本并治原则:中成药治疗应注重既治标又治本,即在治疗患者的症状的同时,也要治疗其病因和病机,以达到治疗的彻底和持久效果。
四、注意事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还提出了一些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需要了解中成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和禁忌症等;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以确定准确的病因和病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中成药和治疗方案,且必须严格按照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五、临床应用: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不同分类的中成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包括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剂、中药片剂等不同的中成药制剂的使用。
并根据不同疾病的病名、病证、病因、发病机制等对特定中成药的应用进行了指导。
总之,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指导医生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正确、合理使用中药制剂的一项重要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正式版)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 (2)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一、中成药的剂型 (3)二、中成药分类 (5)三、中成药安全性 (5)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7)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7)二、联合用药原则 (7)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8)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8)第三部分各论 (9)一、解表剂 (9)二、泻下剂 (9)三、和解剂 (9)四、清热剂 (10)五、祛暑剂 (11)六、温里剂 (11)七、表里双解剂 (11)八、补益剂 (12)九、安神剂 (12)十、开窍剂 (13)十一、固涩剂 (13)十二、理气剂 (13)十三、理血剂 (14)十四、治风剂 (14)十五、治燥剂 (15)十六、祛湿剂 (15)十七、祛痰剂 (16)十八、止咳平喘剂 (16)十九、消导化积剂 (16)二十、杀虫剂 (17)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18)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18)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18)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19)前言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原料炮制、提取或加工制成的制剂。
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临床适应症明确原则临床医生在使用中成药前应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明确中成药的适应症。
中成药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症,但不同疾病或不同病情的患者对中成药的适应症可能各有差异。
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避免滥用或误用。
二、个体化用药原则中成药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不同人群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不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也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用药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剂型选择原则中成药的剂型多样,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膏剂等。
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剂型,以提高药物的便利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例如,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易于咀嚼和吞咽的片剂或颗粒剂。
四、药物组方原则中成药的药性复杂多样,不同中成药之间存在相容性和配伍性问题。
在使用中成药时,医生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抵消或加强作用,并合理组方以增加治疗的综合效果。
五、临床观察评估原则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停药或调整剂量,必要时进行其他治疗干预。
六、合理用药宣教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药物的用途、作用机制、用法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合理用药的意识。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成药,并及时报告服药期间的情况。
七、药物管理和记录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用药调整,并妥善保存患者的用药记录。
对于需要减量或停药的患者,医生应及时跟进并安排复查,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合理使用中成药是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中成药使用的基本原则

中成药使用的基本原则
中成药使用的基本原则是在严格遵循医生建议的前提下合理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原则:
1. 遵医嘱使用: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准确了解需治疗的疾病类型、症状和程度,遵照医生指示正确使用中成药。
2. 注意剂量: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不轻易超过或减少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无效。
3. 合理搭配:如果同一时间需要使用多种中成药,请遵循医生的合理搭配建议,避
免不当药物相互作用,或产生不良反应。
4. 注意药物禁忌:了解中成药的禁忌症,并确保自身没有禁忌症或过敏反应。
若不
确定,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5. 认真阅读说明书:使用中成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用药禁忌、药物适
应症、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6. 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按时服药,并遵循正确的服药方法,如餐前、餐后等,并
避免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相互影响。
7. 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约定的时间和频率复诊,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根据需要调
整中成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8. 遵守用药期限:中成药使用期限一般为2~4周,不宜长期连续使用,除非有医生特殊指示。
9. 注意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过敏症状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
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10. 不滥用中成药:不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滥用、增减剂量或频繁更换中成药,以免
影响疗效或产生不必要的不良后果。
合理使用中成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注意剂量、搭配和禁忌症,认真阅读说明书,并及时复诊。
下列哪些是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

下列哪些是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中成药是以多种药物为基础的复方制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且中成药使用者一般为自我治疗或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所以使用不当时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药物作用不佳的情况。
因此,为保证中成药的安全有效使用,以下是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1.临床使用中成药,应以病证为导向,根据临床需要选用,按照医师的建议正确使用。
此原则是治疗任何疾病的基本原则,必须符合治疗原则以及摆脱任何个人经验的主观性和偏见。
2.应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中成药制剂。
临床上证明,不同临床类型或病情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剂型,其药理作用和剂量反应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区分病情、病程、体质和年龄等,选用适当的制剂。
3.遵循中药配伍原则,构建合理的配伍。
中成药常采用多种药物组合而成,配伍合理是中成药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选择中成药时,应特别留意药物之间的搭配,切勿为了治疗效果而随意更改。
通常情况下,配伍可针对特定的病因、详细的临床表现、适当的剂量等方面进行考虑。
4.遵循中药相克相抵原则,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中成药中的不同中药间可能存在着相克作用,这些作用体现在药物性能、药物药理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配伍中成药时,应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克相抵作用,尽可能避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5.数量控制和时间控制。
中成药药物剂量必须准确控制,药物的次数和时机应合理;同时,患者必须按时服用,避免药效和药物疗效的损失,避免药物副作用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6.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解决。
中成药副作用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用药不当、单方药、药物相互作用、过量、过度等。
如果发生中成药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更换中成药,或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
总之,中成药的使用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药物,掌握一定的用药方法,更好地发挥中成药的疗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下列哪些是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

下列哪些是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中成药是指由天然药材组成的药物,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和配伍制成的药物剂型。
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1.用药适量:中成药的剂量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来使用,不可自行增减。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开方来进行用药,避免出现用药过量或过少导致疗效不佳或药物毒副作用等情况。
2.用药安全:中成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选择正规药品,避免假冒伪劣药品。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个体化用药: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和症状都不同,同样的中成药对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盲目使用导致药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4.用药注意时间:中成药的使用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医生的开方或说明书来确定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同时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或超量使用。
5.用药连续性:中成药的疗效通常需要连续使用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要坚持按时按量服用,避免中途停药或随意更改用药方案,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6.用药后效果监测: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变化,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或症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治疗方向,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7.用药时的禁忌症:有些中成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是禁止使用的,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哺乳期妇女、患有特定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群。
在使用中成药时要避开这些禁忌症,选择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包括用药适量、用药安全、个体化用药、用药注意时间、用药连续性、用药后效果监测、用药时的禁忌症等。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情况下,中成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所以在使用中成药时,一定要准确理解和遵守这些基本使用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4
•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 固体剂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滴丸剂、片剂、胶 剂、栓剂、丹剂、贴膏剂、涂膜剂
42个
3. 2005版药典:4个(-2)
4. 1985~1998年国家卫生部批准的中药注射剂新药(新药转正标准):10个 5. 1999年《新药审批办法》以来:17个
16
按照1999年《新药审批办法》 批准的二类中药注射剂
1、心脉隆注射液:单味,蟑螂(蜚蠊) 06 2、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单味,06 3、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单味,05 4、注射用黄芪多糖:单味,04 5、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单味,05 6、康莱特注射液:单味,Z10970091 7、人参糖肽注射液:单味,肌注,人参糖肽,01、WS 8、疏血通注射液:2味,水蛭、地龙。01 9、喘可治注射液:2味,肌肉注射,淫羊藿、巴戟天,01
19
(三)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 中药注射在保存传统中药特色的基础上,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 特点,目前已开始广泛用于临床。一直以来,中药制剂给人的印象是:因 为是天然药物,所以中药比西药安全,不良反应小。但是,近几年有关中 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增多,其临床的安全性逐渐受到质疑。
17
1999年《新药审批办法》以来批准的二类 中药注射剂
10、参芪扶正注射液:2味,党参、黄芪,99 11、热毒宁注射液:3味,青蒿、金银花、栀子, 05 12、痛安注射液:3味,青凤藤、白屈菜、汉桃叶 ,05 13、肾康注射液:4味,大黄、黄芪、丹参、红花。04 14、得力生注射液:4味,红参、黄芪、生蟾酥、生斑蝥 01 15、川参通注射液 :4味,丹参、川芎、当归、麦冬,02 16、血必净注射液:5味,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 04 17、痰热清注射液:5味,黄岑、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03
• 半固体剂型—煎膏剂、软膏剂、凝胶剂 • 液体剂型—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糖浆剂、注射剂 • 气体剂型—气雾剂
5
• 二、中成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6
中西医学治疗方法的不同
西药适应症——化学结构、受体 西医—辨病 西药—治病
中药作用——药性(寒、热、温、凉) 中医—辨证 中药—治证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络的损伤,血离经脉,凝聚成淤,淤积不散,经络受阻,气 血不得宣通,肿痛即作。若淤不去,则经脉不通,气机阻滞, 筋骨不得气血濡养,将影响骨折愈合连接。因此治应活血化 瘀,消肿止痛为主。 常用中成药有:七厘散,三七伤药片,跌打七厘片,龙血竭 片,活血止痛胶囊,独一味软胶囊,云南白药胶囊。
10
骨折中期 损伤后3周到骨折接近临床愈合的时期,为血肿机化
▲60年代初期, 20多个品种(静注) 茵栀黄注射液 板蓝根注射液
▲70年代是中药注射剂大发展时期,经过临床试用的,有资料报道的就有700多种。
15
目前已有国家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总计136个
1.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1998年之前颁布) :71个(-2) 2. 中成药地标升国标品种( (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 1999~2002):
期。次期肿胀渐消,疼痛明显减轻,但淤肿虽消而未尽,骨折尚 未连接,故宜接骨续筋为主,兼调各脏腑功能。 常用中成药有伤科接骨片,虎力散,愈伤灵胶囊等。
11
骨折后期 骨折接近临床愈合至骨折已坚固愈合,功能基本恢
复的时间,为骨折恢复期。此期骨折已有骨痂生长,但不够坚 固,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伤肢部分软组织粘连,若兼受风 寒湿外邪,遇天气变化时则有微肿,痛麻,冷热等不适征候, 且由于骨折后损伤气血,元气虚弱,肝肾亏虚,故宜壮筋骨, 养气血,补肝肾为主兼温通经络。 常用中成药有:丹郁骨康丸,骨康胶囊,肾骨胶囊,骨舒康颗 粒,仙灵骨葆胶囊,治伤胶囊。
辨证论治 合理使用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
主要内容
• 一、中成药的定义及常用剂型 • 二、中成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三、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 四、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可能原因 • 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 • 六、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
一、中成药的定义及常用剂型
3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
18
• (二)中药注射剂与中药的区别 • 复方:双黄连、清开灵、醒脑静、复方丹参等
∵提纯、精制,大分子活性成分去除 痕量但具极强生物活性的成分损失 性味、归经、功效等中药特性略有余存
∴≈≠中药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指的中药注射剂L国药准字Z
• 单体(提取、合成):穿琥宁、川芎嗪、葛根素等
∵性味、归经、功效等中药特性无存 ∴ ≠中药 按化学制剂管理剂的安全性问题
13
(一)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史
▲传统中药剂型 丹丸散膏 ▲中药注射剂 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
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14
▲ 1941年,八路军129师制药所研制出了柴胡注射剂,并小量制备用于 临床,为防治流感做出了不凡的贡献,也获得了晋冀鲁豫边区的奖励。 1954年,武汉制药厂开始批量生产柴胡注射剂,使其成为中国第一 个工业化生产的中药注射剂。
原因:患者的胃痛症有喜温喜按,吐清水,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寒证 分析:三九胃泰的药味苦寒,对慢性胃炎中“湿热型”胃痛有一定疗效。本例患者胃痛属
脾胃虚寒证,寒证用寒药而致损伤中阳,加重病情。(雪上加霜) (热证表现:腹痛拒按,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数。)
9
骨折的三期辨证施治
骨折初期 即损伤1-2周内,为血肿期,由于筋、骨和脉
7
中成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热证 热者寒之 误用热药——火上浇油 寒证 寒者热之 误用寒药——雪上加霜
8
• 证与病有着极大的差别 • 临床使用中药,用现代医学治病的思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
例:患者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三九胃泰胶囊(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 胃炎,萎缩性胃炎)。药后胃痛不减,怕冷加重,呕吐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