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规律大总结
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

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这么办就对啦!》哎呀呀,提到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啊,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呐!那复杂的流程,各种稀奇古怪的化学物质,简直就是一场头脑大风暴!不过别担心,本“化学小达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我的独门答题技巧,让你轻松应对。
首先呢,拿到题目别慌张,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我能行!”就像准备去战场打仗一样,要先鼓起勇气嘛。
然后呢,仔细读题,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每个步骤、每个反应都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比如说,遇到一种没见过的物质,别怕,它肯定是题目给咱的线索,顺着线索一点点分析,肯定能找到答案。
还有哦,流程图一定要画得清楚明白,就像给自己画个“寻宝图”一样。
把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梳理清楚,这样就不会被绕晕啦。
而且,一定要标记好反应物、生成物,这样在后续计算啊什么的时候,就不会弄错啦。
接下来就是答题啦。
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写清楚步骤,不要跳步哦,不然老师怎么给你分嘛。
就像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起来,稳稳当当的。
遇到不会的也别空着,能写多少写多少,万一蒙对了呢,对吧?有时候啊,工艺流程题里会有一些“坑”,比如说一些容易忽略的条件啦,或者隐藏很深的陷阱啦。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啦,一定要仔细再仔细。
就像走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走错路,所以要小心谨慎哦。
对了对了,别忘了多积累一些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这就相当于你的“武器库”,遇到啥难题都能掏出来用一用。
总之呢,面对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别怕,别慌,沉着冷静,一步一个脚印。
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当你爬到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时,你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得啦!加油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攻克这些难题,在化学的世界里畅游!。
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

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
嘿,同学们!咱今天就来讲讲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的那些答题技巧,这可真是超级重要啊!
咱就说啊,碰到一道工艺流程题,你得像侦探一样,细心去寻找线索。
比如说,题目里说有一种物质加入后产生了什么变化,这就好像侦探找到一个关键证据一样!(就好比你在一堆线索里找到了指向真相的那根线。
)
那具体咋个做呢?首先,你得把整个流程看清楚,可别着急,就像下棋一样,得谋定而后动!(你着急下棋,是不是容易走错啊?)看清每个步骤发生了什么反应,有啥物质进来,又有啥物质出去。
然后呢,特殊的条件和操作要特别留意!这就好比游戏里的隐藏关卡,不注意可就错过了。
(比如说温度、压力的变化,能不重要吗?)一定得搞清楚它们对整个流程的影响。
你想想,要是不这样,那不是瞎答嘛!(那能答对才怪呢!)还有啊,那些关键的化学方程式,咱得写对啊!不能写错,就像盖房子,根基得打牢!(要是方程式写错了,那整个楼不就歪了嘛!)
最后,一定要仔细检查自己的答案!可别丢三落四的。
(你考试写完不检查,那不是给自己挖坑嘛!)
总之啊,掌握了这些技巧,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就没那么难啦!咱就能轻松应对啦!。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全方面版)

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或挥发;为了使某物质达到沸点挥发出来;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好;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④降温或减压可以减少能源成本,降低对设备的要求,达到绿色化学的要求。
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根据它们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寻找合适的结晶分离方法(蒸发结晶或浓缩结晶)。
萃取和分液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提取分离物质,如用CCl4或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蒸馏或分馏
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如分离乙醇和甘油。
冷却法
利用气体易液化的特点分离气体,如合成氨工业采用冷却法分离氨气与氮气、氢气。
盐析
加无机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活性炭
脱色(胶体也可以吸附色素)
⑤温度在一定范围的原因: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过慢,溶解度低;温度过高,物质(H2O2、浓硝酸、NH4HCO3等)分解或物质会挥发(如浓硝酸、浓盐酸)或物 质(如Na2SO3等)氧化或促进物质(如AlCl3等)水解。
⑥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
温度不高于XX°C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2O2、NH4HCO3)分解//(如Na2SO3)氧化或促讲(如AlCl3)水解等,影响产品的生成温度不低于100°C的原因:加快反应速率或者对于吸热反应而言可是平衡正移,增加产率。
②过滤的沉淀在称重之前的操作:过滤,洗涤,干燥,(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
③加无机盐的目的:降低XXX的溶解度(盐析)。
④减压过滤:好处:可加快过滤速度,可得到较干燥的沉淀;注意: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当停止吸滤时,需先拔掉连接吸滤瓶和泵的橡皮管,再关泵,以防反吸。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

高考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一、高考工艺流程题常考形式(一)物质制备型【题型方法技巧】明确题目要制备什么物质,给的原料是什么,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并结合题干给出的提示信息勾勒出原料到目标产物的化学转化路径。
流程中药品、各种条件的选择都是为了能更多地获得产品,核心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围绕这个核心分析药品、操作、条件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
1.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或用到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还有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2.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抑制水解。
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要蒸发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进行来抑制其水解。
3.如果产物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或强还原性物质,则要防止它们被其他物质还原或氧化。
如产物是含Fe2+、SO2-3、I-等离子的物质,要防止反应过程中O2的介入。
4.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固体等),则要注意在制备过程中对CO2或水的去除,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或水进入装置中。
5.当题目中给出多种物质的沸点、溶解度信息,则意味着需要用蒸馏、高温(或低温)过滤来进行分离。
6.在回答题目中条件的选择原因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2)对平衡转化率是否有利。
(3)对综合效益有何影响。
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等。
(二)分离提纯型【题型方法技巧】1.题型特点分离提纯型工艺流程题多以矿物、各种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各种处理,除去杂质获得有价值的产品。
考查的核心在各种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以及条件的控制选择上。
虽然把题目形式设计为工艺流程框图,但其实质还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操作的考查。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

1 高考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一、高考工艺流程题常考形式(一)物质制备型【题型方法技巧】明确题目要制备什么物质,给的原料是什么,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并结合题干给出的提示信息勾勒出原料到目标产物的化学转化路径。
流程中药品、各种条件的选择都是为了能更多地获得产品,核心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围绕这个核心分析药品、操作、条件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
1.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或用到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 3,还有H 2O 2、Ca(HCO 3)2、KMnO 4、AgNO 3、HNO 3(浓)等物质。
2.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抑制水解。
如制备FeCl 3、AlCl 3、MgCl 2、Cu(NO 3)2等物质,要蒸发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进行来抑制其水解。
3.如果产物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或强还原性物质,则要防止它们被其他物质还原或氧化。
如产物是含Fe 2+、SO 2-3、I -等离子的物质,要防止反应过程中O 2的介入。
4.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 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 固体等),则要注意在制备过程中对CO 2或水的去除,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 2或水进入装置中。
5.当题目中给出多种物质的沸点、溶解度信息,则意味着需要用蒸馏、高温(或低温)过滤来进行分离。
6.在回答题目中条件的选择原因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2)对平衡转化率是否有利。
(3)对综合效益有何影响。
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等。
(二)分离提纯型【题型方法技巧】1.题型特点分离提纯型工艺流程题多以矿物、各种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各种处理,除去杂质获得有价值的产品。
考查的核心在各种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以及条件的控制选择上。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规律及解题技巧

一、高中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总结第Ⅰ部分一、【考点分析】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
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一)原料的预处理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
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高考化工流程大题解题技巧与答题规律!

高考化工流程大题解题技巧与答题规律!近几年的化学高考逐渐强调考察考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知识并进行初步加工,进而将题目中的信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整合、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
目前,高考中的化学工艺流程题正是这一趋势与要求的体现,也成为新课改后高考的主流题型之一。
这类题型占分多,文字信息新颖,情景陌生,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因而难度较高,对不少考生来说更是失分严重的题型。
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学生要想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知识点梳理提取,准确理解题目中的信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整合,进而顺利解决这一类型考题就必须有针对性地、熟练掌握该题型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因此,帮助学生提高这一方面的能力水平势在必行。
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1)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增大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2)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3)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挥发(如浓硝酸);分解(如H2O2、NH4HCO3);氧化(如Na2SO3);促进水解(如AlCl3)等,影响产品的生成,造成浪费(4)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干燥】(5)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6)溶液配制、灼烧、蒸发、过滤用到的仪器(“仪器”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来考察,如: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等)(7)控制某反应的pH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的后果<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或过大的后果<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8)减压蒸馏(减压蒸发)的原因: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如H2O2、浓硝酸、NH4HCO3)受热分解\挥发(9)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对应的沉淀剂(必要时先加酸酸化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沉淀完全(写出详细的操作、现象、结论)(10)洗涤沉淀: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11)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则沉淀洗涤干净(写出详细的操作、现象、结论)(12)洗涤的目的:除掉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13)冰水洗涤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14)乙醇洗涤的目的: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得到较干燥的产物(15)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某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为获得AlCl3需在HCl气流中进行(16)事先煮沸溶液的原因: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如氧气)防止某物质被氧化(17)控制PH可以抑制或促进物质的水解答题方法工艺流程试题是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试题。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答题技巧一、答题的套路:(1)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适当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浸出液的浓度、固体粉碎增大接触面积(2)提高固体的焙烧效率方法:增加氧气的量、固体充分粉碎、逆流焙烧、适当升温等。
(2)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3)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 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2O2、NH4HCO3)分解//(如Na2SO3)氧化或促进(如AlCl3)水解等,影响产品的生成温度不低于××℃的原因:加快反应速率或者对于吸热反应而言可是平衡正移,增加产率。
(4)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溶质、含结晶水的晶体以及受热易分解的溶质)的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或热水洗或乙醇洗)、干燥】(5)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溶质的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6)溶液配制、蒸发、过滤以及固体灼烧时用到的仪器(7)控制某反应的pH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的后果<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或过大的后果<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8)减压蒸馏(减压蒸发)的原因: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如H2O2、浓硝酸、NH4HCO3)受热分解\挥发(9)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夜向其中滴入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沉淀完全(10)洗涤沉淀: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11)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则沉淀洗涤干净(12)洗涤的目的:除掉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13)冰水洗涤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14)乙醇洗涤的目的: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得到较干燥的产物;除去固体表面水(15)蒸发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某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为获得AlCl3需在HCl气流中进行(16)实验前通N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O2、H2O等干扰实验(如:O2氧化某物质、H2O使某物质水解)实验后通N2:将产生的某气体全部赶入至后续某个装置,保证产生的气体被后续某个装置的溶液完全吸收——定量实验实验中通N2:稀释某种气体(纯ClO2易分解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规律大总结!一、考点分析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
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一)原料的预处理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
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④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
.C溶液中混有CuCu(OH由题意(四)常见名词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水洗:通常为除去水溶性杂质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四、常见文字叙述方法1.洗涤沉淀: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注意:①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XX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没有完整概括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②审题要抓住关键,如看清楚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并注意配平。
五、难点解析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
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
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NO、KNO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334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
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
例2如NaCl 和KNO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3母液中是KNO 和少量NaCl。
3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母液中是NaCl和少量KNO。
33溶液中含少量NaCl,KNO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如果是除杂,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
3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KNO溶液中含少量NaCl KNO固体了。
如果就可得到33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只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流程的意义所在,有知道了实验目的,物质的关键所在。
而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
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如:;还有如HO、Ca(HCO)、KMnO、AgNO、HNO(浓)NaHCO侯德榜制碱中的32422333等物质。
(2)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AlCl、MgCl、Cu(NO)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FeCl来防止水解。
如:制备23323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O、AlO、MgO、CuO;而像Al(SO)、NaAlO、NaCO等盐溶液,虽然也发3242322233生水解,但产物中Al(OH)、HSO、NaHCO、NaOH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3234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3)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SO 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
-2+2Fe含3(4)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2固体等物质),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或水22进入装置中。
(5)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根据它们的不同变化,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
2、寻找在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制备原理,从中了解流程图。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中会发现,大多数题目都会给出制备物质时所需的原料,但一般会涉及到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操作。
所以在明确了实验目的之后,再写出主要的反应方程式,观察有没有副产品,如果有,剩余的步骤就是分离提纯了。
3、注意外界条件对工艺流程的影响在很多流程图的题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出现,不同的工艺对物质反应的温度或压强有不同的要求,它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却都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所在,也是命题专家们经常要考察学生的地方。
对外界条件的分析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2)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这里主要说一说温度的影响,归纳总结之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形式来考察学生:①趁热过滤(或冰水洗涤)的目的: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或升温时会溶解)而带入新的杂质;②冰水中反应或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一般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或加速某固体的溶解;③反应中采取加热措施的作用.④如果题目中要求温度控制在具体的一个温度范围内(可用水浴或油浴来控制):一般有以下几个目的:a、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或挥发,也可能是为了使某物质达到沸点挥发出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如侯德榜制碱中,将CO通入NaCl的氨溶液中,保持溶液的温度为2(30+2)℃,可得NaHCO晶体,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目的就是防止NaHCO分解。
而在Br233的制取过程中,出溴口的温度控制在80-90℃,目的就是要使Br挥发出来而又减少水蒸气2混入Br中。
2b、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好:如工业合成氨或工业SO2氧化为SO3时,选择的温度是500℃左右,原因之一就是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高。
c、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如乙醇的消去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70℃,原因是就是在140℃时会有乙醚产生。
d、对于一些工艺来说,降温或减压可以减少能源成本,降低对设备的要求,达到绿色化学的要求。
以上有关温度的总结只能说是有这种可能来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一、答题规律:(1)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增大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2)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3)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挥发(如浓硝酸);分解(如HO、NHHCO);氧化(如NaSO);促进水解(如AlCl)等,影响产品的生成,造3432322成浪费(4)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干燥】(5)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6)溶液配制、灼烧、蒸发、过滤用到的仪器(“仪器”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来考察,如: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等)(7)控制某反应的pH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的后果<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或过大的后果<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8)减压蒸馏(减压蒸发)的原因: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如HO、浓硝酸、22NHHCO 挥发\)受热分解34.(9)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对应的沉淀剂(必要时先加酸酸化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沉淀完全(写出详细的操作、现象、结论)(10)洗涤沉淀: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11)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则沉淀洗涤干净(写出详细的操作、现象、结论)(12)洗涤的目的:除掉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13)冰水洗涤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14)乙醇洗涤的目的: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得到较干燥的产物(15)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某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溶液时为获得AlCl33需在HCl气流中进行(16)事先煮沸溶液的原因: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如氧气)防止某物质被氧化(17)控制PH可以抑制或促进物质的水解二、常考问题: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答: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加入过量硫酸,边加硫酸边搅拌2、如何提高吸收液和SO反应速率:2答:适当提高温度、增大吸收液或NaClO的浓度、增大SO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或搅拌233、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4、过滤用到的三个玻璃仪器:答: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的操作原因:答: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的单层处,导致滤纸破损;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6、沉淀洗涤操作:答:往漏斗中(工业上改为往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2-7、检验沉淀Fe(OH)是否洗涤干净(含SO):43答: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2则说明洗涤干净8、如何从MgCl·6HO中得到无水MgCl :222.答: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MgCl的水解,且带走MgCl·6HO222受热产生的水汽9、①直接加热MgCl·6HO易得到Mg(OH)Cl的方程式;②加热LnCl·6HO生成LnOCl的方2232程式答:①MgCl·6HO==△==Mg(OH)Cl+MgO+HCl+5HO;②(加氯化铵抑制其水解)LnCl·nHO==22223△==Ln(OH)+3HCl+(n-3)HO233+10、CuCl中混有Fe加何种试剂调pH 值:2+3+答:CuO、Cu(OH)、CuCO、Cu(OH)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