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完整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二、教材解析(一)课文内容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
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
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习作一 我的植物朋友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设计理念】《我的植物朋友》是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教材围绕语文要素进行了结构化的精细编排……习作教学《我的植物朋友》,是三年级上册《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写身边的事物的提升,再次激发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清楚表达的习惯。
这种编排读写并重,层层推进,利于中段习作目标的全面达成:1.乐于书面表达,増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国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三年级上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观察和表达意识及能力,但在留心观察方面,意识尚不明确,需求也不强烈,方法有待培养,潜能尚需挖掘。
不少学生害怕习作,一提起笔就抓耳挠爬,不知道写什么。
反观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看电视、玩电、要手机,出门旅游的也常见,但往往是经历过了,没有把这些经历积累成习作的素材,导致一提笔就不知道“写什么”,源于他们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所以,需要在教学中侧重指导他们学会观察,为自主表达、快乐交际和体验成功奠定基础。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学应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其能自由出选体会习作乐趣,实现从写话到习作的平稳过渡。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初步学习了观察的方法(眼看、耳听、手摸、鼻闻、嘴尝),本次教学着力于引导学生再次运用观察方法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和获得的感受说清楚、写清楚。
为了培养习惯,激发思维,指引表达,创设“植物记录卡”作为一个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指引和提炼,在书面语和口头语之间巧妙地搭建桥梁,以此支撑“细看--细说--细写”的语用规律。
本教学通过“植物园”聚焦植物,引发再次观察,借助课文、练笔、记录卡引导学生清楚表达习得方法,自由言说:再运用所悟得的方法写一写,创设“植物备忘录”征集令,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最后以“植物大展台”组织展示和交流,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长,激励其断创造,让学生敢于言说,轻松书面表达,且乐于分享。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原文 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用书-第一单元第3课荷花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荷花》课文原文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设计3.荷花教学目标: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
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ㄱ”,“佛”的第四笔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
教学难点: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2.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花”字。
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乐。
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昆虫备忘录教案(1)

4* 昆虫备忘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平时见过哪些昆虫?你了解哪些昆虫?它们身上的秘密你又知道多少?(课件出示2:一些昆虫图片)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昆虫。
2.下面就让我们认识随着作者一些认识一些昆虫,探究它们身上的秘密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昆虫备忘录)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4:出示词语)备忘录凡是距离款款黑绸膜翅益虫大约(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录凡距款绸膜瞎益约斑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斑凡款”,边音“录”,不读“lǜ”。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熟字加偏旁:“日+比=昆”“巨+⻊=距”“周+纟=绸”“莫+月=膜”“害+目=瞎”。
(2)熟字比较。
如:绿一录风一凡药一约斑一班(3)猜谜语:“心到事成定兴盛”谜底是“益”。
(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6:出示词语解释)①复眼: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
②琢磨:思索、考虑。
③款款:本文指慢慢地。
④严丝合缝:缝隙严密闭合。
⑤备忘录:任何一种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明主题与相关事件的图片、文字或语音资料。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你喜欢那种昆虫?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语段读一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课件出示7)“复眼”想必是许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绝句》这首诗抓住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大自然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热爱。
《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人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通过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在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赞美。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
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诗。
三、说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3.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重点)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点)3.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难点)五、说教法学法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绝句》(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它们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出示第一首,课题:绝句。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最新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一、全册教材分析二、单元教材分析三、全册教学目标三、全册教学计划四、全册教学设计五、全册教学反思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一)择取内涵丰富的课文,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本册教材精心挑选各种主题、各种体裁的课文,力求通过内涵丰富的文本,全方位地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有的课文,以榜样人物的言行,给学生以优秀品质的示范。
比如,《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童年时代信守诺言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诚信重诺的生活态度;《蜜蜂》表现了科学家法布尔严谨求实的态度,能让学生深入感受格物致知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
有的课文,语言生动、鲜活、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比如,《燕子》一文,语言充满诗意,把寻常的小动物描摹得美丽动人,并承载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昆虫备忘录》一文,思维跳跃,用闲谈式的语句,表现自由的乐趣;《肥皂泡》一文,语言唯美多变,情感细腻。
教材希望通过这些独具韵味的课文,初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修养。
还有的课文,贴近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儿童情趣。
比如,《童年的水墨画》描述了儿童课外生活的自由与欢愉;《剃头大师》讲述了诙谐的儿童故事,其中的幽默之处,能让三年级学生产生共鸣。
编排这些课文,能保护学生天真烂漫的童趣,使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
(二)多种路径形成合力,提供传统文化的养分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编排传统文化内容,力图由此形成合力,提供充足的传统文化养分。
教材安排了两次古诗课文。
第一单元中的古诗课文,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鸳”等美丽的图景,有“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细腻的感受,还有梅子黄时山林中的自然恬淡,总体格调是轻快明朗的,能够丰富学生对季节的感受。
第三单元中的古诗课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表现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礼俗、景象及与之相关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安排了文言文课文《守株待兔》,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哲学思辨的深度。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昆虫备忘录》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这几种昆 虫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课文以有趣的方 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 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老师提供 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 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 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昆虫备忘录》
蜻蜓复眼
瓢虫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牛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
蚂蚱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文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板块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 角牛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在 课下阅读杨红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 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八、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 ,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并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学会仿写动物外形。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忆江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古诗意思。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板块一:交流平台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1.(出示课件2)“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体味好句子)(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预设:读这句话,我感到语言很美,“小圆圈”“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感觉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
2.(出示课件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
非常生动,传神。
你认为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花骨朵写得那么传神、生动?(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很有代入感,很逼真、很有画面感。
)3.(出示课件)“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找出文中的动词,说说写得怎么样。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1)这些动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
(2)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辞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显得描写就非常细致,妥帖,很有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叶立敏第一单元备课研讨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一个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一篇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大自然优美的风光和可爱的生灵。
《燕子》一文描绘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荷花》描写了夏日池塘里荷花的不同姿态。
《昆虫备忘录》介绍了某些昆虫有复眼以及花大姐、独角仙、蚂蚱三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意在唤起学生探究动物的兴趣。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春游去哪儿玩”,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习作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选择一种植物,做一个观察记录卡,然后借助卡片,写一写自己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共设置了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
集体备课意见: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绝句》。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摘抄下来。
4.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和小生灵的感情。
5.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展开丰富想象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练笔。
6.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单元教学总课时: 13课时执教时间课题:1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
《绝句》一诗中,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从而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捕捉住季节转换时景物的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三衢道中》写出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三首诗的共同之处都是将景物描写得清新、自然,让人读后眼前如同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会写本课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说出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作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1.认读、会写本课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古诗,了解作者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课时安排:3个人调整意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
二、初读感知1.听完这首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呀?生介绍完后,师出示课件。
指名学生读。
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1)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鸳鸯的图片,看图后再指导读鸳鸯,注意“鸳”是前鼻音,“鸯”是后鼻音。
(2)指导学生书写“融、燕、鸳、鸯”这四个字。
4.这些词语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6.师范读,出示朗读节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学生齐读。
三、细读感悟诗意1.了解诗题。
师:大家知道诗题的意思吗?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诗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3.学生交流,老师引导点拨。
4.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是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用一些修饰词来形容这些事物吗?(3)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4)这么美好的春色用诗中的两个字概括就是什么,请大家齐声说出来——丽、香。
5.师引导:“春风花草香”,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小动物也被吸引出来了。
6.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解决。
①“融”是什么意思?②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冰冻的河泥早已湿软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7.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练习把整首诗读一读,并试着背一背。
8.指名读、背诵。
四、有感情地朗读,领会诗的意境1.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吧。
2.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
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们,就让它们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一、默写古诗《绝句》,导入新课1.学生默写古诗《绝句》,同桌相互修改。
2.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特别擅长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书写课题中的“惠、崇”二字。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意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其意思。
2.指名朗读。
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3.指名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1.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指导学生书写:芦、芽、短。
3.深入古诗想画面。
(1)理解“蒌蒿”“芦芽”“河豚”的意思。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肥而美味的鱼,有毒。
(2)抓住诗中具体的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的内容。
(3)指名说说古诗的大意。
(4)诗人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的到来?4.全班齐读古诗,试着进行背诵。
四、难点探究1.“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1.对照画面小组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古诗。
2.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一、背诗导入1.指名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全班齐背。
二、自学古诗,初步理解古诗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字词障碍。
注意读准“减”的读音和掌握“梅、溪、泛、减”的写法。
3.再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4.自己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整体感知1.读题目,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板书:补换查看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4.反馈自学情况。
(1)经过自学,你读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2)“泛”“添”分别是什么意思?(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5.体会诗人的心情。
(1)“日日晴”写出了什么?(2)体会“小溪泛尽却山行”中的“却”字。
(3)正当诗人沿着原路返回时,却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悦耳的鸣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后面两句诗。
(学生齐读)①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
(而且)②黄鹂声更增添了诗人惊喜的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4)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6.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景色?)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背诵这首诗。
四、回顾课文,回答问题,总结提升1.学完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五、听写下面的词语,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梅子小溪泛尽不减板书设计:绝句景物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粗笔勾勒动物燕子飞鸳鸯睡工笔细描春光景色美动物显生机惠崇春江晚景桃花鸭蒌蒿芦芽河豚三衢道中补换查看梅子小溪泛尽不减教后反思:嘉鱼县第一小学电子教案执教时间课题:2燕子教材分析;本文作者通过对如诗如画般春天景色的描绘,及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的描写,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以及对小燕子的无限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1~3自然段。
3.读记、仿说“剪刀似的尾巴”这类词语.【过程与方法】1.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1~3自然段。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收集燕子和春天的图片、音乐。
学生:预习课文,标出生字词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个人调整意见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展示课题师:播放歌曲《小燕子》,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人们都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
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燕子。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汇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重点指出“散”“杆”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sǎn、ɡān。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生说说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解读长句1.细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休憩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活泼机灵、轻快灵巧、姿态优雅)(在交流燕子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最喜欢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理由。
学生提到哪个,教师就引导学生交流并理解相应的段落。
)4.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
(2)这段话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羽毛、翅膀、尾巴)这些部分分别是怎样的?(羽毛乌黑、翅膀轻快有力、尾巴像剪刀)(3)句子中“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等修饰词有什么作用?(突出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