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学练稿

合集下载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基础知识篇 第一单元 诗两首第一课时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基础知识篇 第一单元 诗两首第一课时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

《诗两首》同步练测第一课时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颓圮.(pǐ)酵.(jiào)母浮藻.(zǎo)霉菌.(jūn)B.彷.(páng)徨彳亍..(chìchù)回溯.(suò)佝.(jū)偻C.胆怯.(què)忏.(chàn)悔惆.(chóu)怅枯槁.(gǎo)D.青荇.(xìnɡ)踟.(chí)蹰呻吟.(yín)矫.(jiāo)正2.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2)徐志摩把对母校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地方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D.品味贯注揣测3.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戴望舒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5.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第2课诗两首》学案必修一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第2课诗两首》学案必修一

【学习导航】1、了解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感受再别康桥的意象美。

2、在诵读中感受两首新诗的诗情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体味新诗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资料链接】《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达标测试+.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达标测试+.doc

《诗两首再别康桥》达标测试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惆.怅/筹.备寂寥./辽.阔彷徨./兵荒.马乱B.凄.婉/祈.望颓圮./妃.嫔消散./散.兵游勇C.青荇./猩.红浮藻./急躁.荡漾./怏.怏不乐D.斑斓./阑.珊笙箫./咆哮.河畔./盘.根错节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才疏学浅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而当仁不让....,还有慵懒、怯弱、自满自足、自以为是……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都必须加以克服。

B.一些重大玩忽职守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惨剧,其后果惊.世骇俗...,教训十分惨痛。

C.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

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D.在一次“我最喜爱的诗歌”调查中,调查人预定的十首当代诗歌悉数落选。

这一结果不仅出乎调查人的意料,也令许多学者感到匪夷所思....。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前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诗人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及终点方恍然大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产生兴趣。

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香, ;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去看它……读书也一样, ,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

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②才有兴趣去喝它③你若读不出味道来④读书的味道不浓烈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二、阅读鉴赏(1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7题。

【中学教材全解】2014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2课 诗两首——再别康桥

【中学教材全解】2014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2课 诗两首——再别康桥

课堂学习
提示: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用了“云彩”“金
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
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 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体现了一种绘画美。每节押韵,运用叠字,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体现了音乐美。讲究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四行一节,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单行 和双行错开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体现了建筑美。
课堂学习
朗 读
2.这首诗押什么韵?如何用韵? 提示:这首诗每节押韵,韵脚是: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 来、彩。用韵时,是逐节换韵,有一种音乐的 旋律美。 3.自由朗诵,配乐范读。 1.通读,注意读音、节奏。
课堂学习
研读:品诗论诗
1.康桥生活作为诗人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积淀
了诗人浓得化不开的深情。说说在此诗中你读出了诗人 的哪些情感。(可以选取你最喜欢的章节朗读,找出你
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意象或句子分析诗人熔铸其
节,可以围绕两个问题展开:①离别时为何要“轻轻的”? ②为何不向人作别而向云彩作别? 开头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 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即使那招手的动作,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 宁静之美。 诗人离别康桥,也是告别过去的在康桥的一切,告别过去的自己。诗人 之所以选择“云彩”这个意象,是为了不惊动校园中的一切,是为了保存在 自己记忆中的旧日的一切,是为了和自己的内心、回忆对话。这种记忆是隐
藏在心头的秘密,不宜大声喧哗,只有把脚步放轻、声音放低才能进入回忆
的氛围,融入自我陶醉的境界。因此,和云彩告别不过是一种诗化的想象。 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2.《诗两首》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2.《诗两首》同步练习+.doc

诗两首(时间:40 分钟分值:50 分)一、基础巩固(15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偏远的一个梦了。

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迎面而来,让人( ) 进入梦境。

现在。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

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 )。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

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怨怼的丁香姑娘。

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 )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忽然典雅演示B •忽然文雅演绎C •仿佛典雅演绎D •仿佛文雅演示2 •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②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③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A •①③②④⑤B •③④①②⑤C .③①⑤④②D .①②④⑤②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A •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 •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 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D .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2课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2课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第2课诗两首(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愁.怨丝绸.稠.密凑.数惆.怅B.凄.婉萋.萋颀.长祈.祷绮.丽C.寂寥.悖谬.屠戮.蓼.蓝绸缪.D.斑斓.贪婪.蓝.天山岚.阑.干2.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②徐志摩把对母校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D.品味贯注揣测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徐志摩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生活在乌托邦之国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B.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

C.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

D.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

4.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________。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________,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二、文本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雨巷》中的文段,完成5~6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2.解读文本,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沉淀.( )长篙.( ) 漫溯.( ) 斑斓.( )满载.( ) 笙箫..( )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作品有《》《》《》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2),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3.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5.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着(zhǎng)彷.徨(páng)凄.清(qī)寂寥.(liáo)B.踟蹰..(chì chù)漫溯.(sù)满载.(zǎi)迷茫.(má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的(sì)笙.箫(shē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1.2诗两首《雨巷》(人教新课标必修1).doc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1.2诗两首《雨巷》(人教新课标必修1).doc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1.2诗两首《雨巷》(人教新课标必修1)高一语文课堂:《雨巷》课堂练习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著名诗人。

浙江杭县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因此有" "之称。

此外还有《》、《》、《》等。

1950年在北京病逝。

2.给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彷徨()徘徊()彳()亍()惆怅()颓废()颓唐()颓圮()迷茫()芒()刺在背雨巷()巷()道走尽()尽管()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一肚子委屈委曲求全鸦鹊无声冰雪溶化水乳交溶B.垂头丧气擅自处理出生在晚上寻物启示授予奖状C.金榜提名品味老师的话情况相像萧条歪风斜气D.模型反省生活必需品旋律炫耀报仇雪恨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和祖国一起长大的这一代人,经历了风雨考验,在建设四化的伟大事业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B.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院演出,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C.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D.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还需要学习雷锋呢?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南京的首场古董挂表拍卖会结果差强人意,美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项明华收藏的23款古董挂表昨天仅仅拍出了一块--华生1906年产的银壳钻挂表以底价1300元拍出。

B.姚明本赛季不仅能内线强打得分,而且也能外线投篮命中,表现近乎完美。

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与他过去几个赛季的努力分不开的。

C.为提高公路建设质量,省交通厅去年11月专门出台《河南省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业绩信誉动态管理暂行办法》,旨在用"阳光作业"遏制"暗箱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学练稿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教学:
1.学生齐读诗歌全文两遍(包括诗题、作者、内容)。

2、五言诗朗读指导: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
断句,但是在朗诵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疏通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

(师生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下面的环节)
(1)解读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诗作为正式诗歌的起首,有何特色?
(2)解读第三、四句。

第三、四句的语气如何?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3)解读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

并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解读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有何特色?
三、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五、课堂背诵《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一、导入
二、新课教学:
1、曹操简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是三国时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年二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丞相。

封魏王。

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2.背景简介: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大战前夕,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3、学生齐读诗歌。

4、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5、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
6、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小结:历史上的曹操能文善武,文章风格清俊,简约严明。

诗歌方面,既吸收了民歌的营养.又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尤其擅长四言诗。

《短歌行》虽有感慨时光之易逝、去日苦多的消极。

但洋溢全诗的是作者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时代主旋律。

四、作业:1、背诵全诗。

2、对应《课堂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