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研究_张克军陈剑

合集下载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液压系统工作效率分析与实验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液压系统工作效率分析与实验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液压系统工作效率分析与实验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具体的实验测试和分析进行讲解,讲述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液压系统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关键字:电动叉车;蓄能器;采集点;势能利用电动叉车在车间、仓库、食品以及制药和微电子等仪器仪表等要求较高的环境场合中应用的非常广泛,由于其能量的转换效率较高,噪音很低以及没有废气排放和控制简捷这些优点使得其逐步的成为了在室内进行物料搬运时的首选工具。

由于叉车其结构的原理以及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叉车叉驾提升物品的同时也要将油缸提升来为其提供驱动力,其原理就是由液压缸提供能量通过液压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来在叉车将物品降下时释放出势能。

这种势能在叉车进行频繁工作时是非常可观的。

因为这些势能是必然出现的,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利用,就会造成能量的浪费还会出现液压油温度提升的情况从而导致系统工作性能也受到影响。

所以在叉车的液压系统的设计时必须也要储能装置的问题,通过储存在货物的下降过程中释放的势能然后在下次的工作周期进行重复利用,可以使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对油液温度的升高进行减少的成果并且还可以增加系统的运行平稳性、工作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1.势能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效率对势能的回收主要是通过蓄能器来进行的,将蓄能器连接在泵的入口处,将储存的势能在下一次进行举升时进行能量的释放。

其原理可以用图一来解释:在进行重物提升时,多路阀9在上位工作而电磁阀12和电磁阀15则分别在下位和右位工作,通过液压缸对重物进行推动提升,并且蓄能器将对储存的能量进行释放,同时提升负载,与此同时通过对泵的进出口压差进行减少来降低电动机的负载达到节省能量的效果。

在重物下降的同时,多路阀9在中位或者下位工作,电磁阀12和电磁阀15分别工作在上位和左位,重物就会将液压油重新压回蓄能器,从而蓄能器则对负载的势能以液压能的形式进行储存。

这个系统的特点:由于该系统是由原有的起升系统基础进行改进的,所以在电磁阀全部关闭的时候,其与原来叉车一样的起升系统功能仍然可以使用,叉车还是可以进行正常的举升和放下动作。

混合动力叉车门架动力学性能与势能回收关系研究

混合动力叉车门架动力学性能与势能回收关系研究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分析了传统电动叉车工作装置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指出了传统电动叉车工作装置系统存在的问题,基于电动叉车工作中的实测数据,研究了电动叉车工作装置系统势能回收的可行性及各执行机构可回收能量所占比例。2)建立了混合动力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数学模型。
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导出了混合动力叉车势能回收效率与叉车门架动力学性能参数及势能回收系统零部件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建立了基于AMESim和Virtual, lab Motion的混合动力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模型,对混合动力叉车势能回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3)针对传统电动叉车工作装置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双能量源、变转速容积调速的混合动力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方案,建立了基于双能量源、变转速容积调速势能回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完成了控制性能分析。设计了电机转速模糊PI控制系统及模糊控制器,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混合动力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控制策略。
4)提出了基于节流辅助调速和变转速容积调速复合控制的势能回收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复合调速势能回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控制特性。
对混合动力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参数匹配设计,为样机的制造打下基础。分析了货叉工作模式的决策方式,提出了发电机转速动态修正控制规则,给出了一种基于节流调速和变转速容积调速复合调速的控制策略。
5)基于决定叉车门架动态性能的基本因素,针对叉车门架的结构特点,提出叉车门架动态优化设计的八条基本原则,对指导叉车门架结构设计具有实用价值。6)利用研究成果制造样机,对样机进行试验研究。
混合动力叉车架动力学性能与势能回收关系研究
能源危机日益严峻,人们对工程机械节约能源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势能回收和利用被认为是解决工程机械节能问题的重要方案之一。

叉车机械臂势能液压式能量回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叉车机械臂势能液压式能量回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l O 6
机电技术
2 0 1 7 年2 月
3 ) 限 速 阀在 系统 中主 要 起 保 护作 用 , 所 以在 A ME S i m仿真 中被 省去 。
能 器为 液压 系统 提供 辅助 动力 。
通过仿真得到液压 系统液压缸 、 蓄能器等的 相 关数据 , 如图3 ~ 5 所示 , 并对仿 真结果计算 。
功率。
如图2 所 示 。在 建 立模 型 过 程 中对一 些 液 压元 件 进 行相 应 的处理 :
1 ) 在A M E S i m中因为没有合适 的三位 四通换 向阀, 所 以使用三位六通手动换 向阀实现 , 并在仿 真过程 中采用分段信号进行加载模拟液压阀手动
换 向功 能 。
如下 :
图 1 叉车能量 回收系统
1 . 大泵 ; 2 . 小泵; 3 . 起 升安全 阀 ; 4 . 倾 斜安全 阀 ; 5 . 起 升换 向阀 ; 6 . 倾 斜换 向阀 ; 7 . 限速 阀 ; 8 . 背压 阀 ; 9 . 防气穴 阀 ; 1 0 . 倾 斜液压 缸 ; 1 1 . 起升液压缸 ; 1 2 . 单 向阀 ; 1 3 . 电磁换 向阀 ; 1 4 . 蓄能器 ; 1 5 . 油箱 ; l 6 . 油箱; 1 7 . 空 气滤 清 ; 1 8 . 原 动机 ; 1 9 . 回油 过滤 器 ; 2 0 . 电磁换
象, 设计 、 建模仿真分析采用液压蓄能器作为储能
元 件 的叉 车机 械 臂势 能 回收 系统 。 主要包括 提升和倾 斜两部 分, 其原理 图如 图 1 所示 。倾斜部分包括泵 2 , 阀 4 、 6 、 8 、 9 以及液压缸 l 0 , 其余为提升部分。 本文主要对存在势能 回馈的提升部分采用蓄 能 器对势能进 行直接 回收再 利用 。其工 作原理

一种组合式电动叉车的势能回收再利用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组合式电动叉车的势能回收再利用系统[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式电动叉车的势能回收再利用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任好玲,林添良,蔡少乐,付胜杰,陈其怀,王浪
申请号:CN202011249631.9
申请日:20201110
公开号:CN112249985A
公开日:
202101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电动叉车的势能回收再利用系统,整机控制器根据电控手柄的手柄电压信号计算出目标转速;在负载下降过程中结合负载压力与当前手柄电压信号,判断当前的下降速度模式,控制各换向阀以实现主液压缸与油箱之间或主液压缸分别与能量回收单元之间的通断;在负载上升过程中通过当前的手柄电压信号判断电动叉车的上升速度模式,控制换向阀的通断以实现主液压泵与主液压缸之间通断和/或主液压泵与至少一个所述能量再利用单元之间的通断;同时电机控制器根据整机控制器输出的目标转速控制能量回收单元或能量再利用单元中相应电机的转速。

这样,提高车载电池的续航能力,延长电动叉车的作业时间,达到电动叉车节能降耗的目的。

申请人:厦门国重新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华侨大学
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大道253号401单元B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灵芬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叉车行驶中的能量回收与再利用系统设计

叉车行驶中的能量回收与再利用系统设计

叉车行驶中的能量回收与再利用系统设计叉车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设备,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制造等行业。

在叉车行驶过程中,大量的动能浪费被忽视,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回收和再利用能量的系统,成为提高叉车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叉车行驶中的能量回收与再利用系统设计。

一、能量回收与再利用原理叉车行驶过程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制动消耗能和重物举升释放的潜能能量。

传统叉车在制动时会通过摩擦的方式将动能转化为热能散失,而重物举升则将潜能能量直接消耗。

能量回收与再利用系统的设计目的就是要捕捉并转化这些被浪费的能量,使其可以有效地再利用。

二、回收制动能量的系统设计制动过程中浪费的能量可以通过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进行收集和储存。

这种系统主要由动力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和能量储存装置组成。

1. 动力装置:在传统的叉车上,制动时会产生反作用力,这种力可以通过液压系统或电动机的回馈系统进行收集和转换。

液压系统将制动产生的反作用力转化为压力能,电动机的回馈系统通过控制电机运行方向来实现能量回收。

2. 能量转换装置:制动能量转换装置的设计很重要,它可以将制动能量转换为电能或储存为压缩空气、液压能量等。

例如,电能转换装置可以将制动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将其输送到电池中进行储存。

3. 能量储存装置:能量储存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效率。

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储存装置,可以将转化的电能进行长时间的储存。

同时,压缩空气和液压能量也可以被用作临时的能量储存方式。

三、回收举升能量的系统设计叉车在举升重物时产生的潜能能量也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系统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这种系统主要由举升机构、能量转换机构和能量储存装置组成。

1. 举升机构:举升机构应考虑到能量回收的需求,在设计时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举升机构,如液压缸和电动机驱动举升装置。

这些先进的机构可以实现对举升过程中产生的潜能能量进行回收。

2. 能量转换机构:举升过程中转换能量的机构也很重要。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张克军;陈剑【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能量源、变转速容积调速的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方案,建立了势能回收系统和势能回收效率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电机转速模糊 PI 控制系统,给出了势能回收系统的控制策略。

利用 AMESim 和 MATLAB 软件进行了势能回收系统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车实验研究来检验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模糊 PI 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 PI 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该控制策略能实现势能的高效率回收,达到控制目的。

%A potential energy recovery system for electric forklift was proposed based on dual-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volumetric speed control,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potential energy recovery efficiency were given,fuzzy PI control system for motor speed control was designed,control strategy of potential energy recovery system was given.AMESim and MATLAB were used to analyse potential energy recovery system,then through experimental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simulation model and the accuracy of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tes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trol effect of fuzzy PI control system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raditional PI controller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can realize the potential energy efficient recycling,so the control purpose is achieved.【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8页(P844-851)【关键词】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控制策略;模糊PI控制【作者】张克军;陈剑【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230601;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7.7叉车的工作装置采用液压驱动,其运动形式为频繁的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

叉车混合动力驱动和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叉车混合动力驱动和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叉车混合动力驱动和能量回收系统研究【摘要】传统内燃叉车普遍存在效率低、油耗大、排放污染严重等问题,而电动叉车存在能量回收效率低、电池续航能力差等问题,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油一点混合式叉车混合动力驱动和能量回收系统结构。

以某型3吨叉车为研究实例,分析该系统的能量回收效率及节油性能,并对电机、超级电容、发动机进行参数设计,通过对电机回收力矩所产生的回收效率影响的分析,提供系统的控制策略依据。

【关键词】混合动力驱动;叉车;参数设计;能量回收0.引言叉车作为一种搬运机械,是机械制造、化工、集装箱作业及建筑材料等行业的重要装卸搬运设备,因传统内燃叉车具有油耗大、排放污染严重,效率低的特点,传统电动叉车具有能力回收效率低、电池续航能力差等特点,造成叉车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研究叉车的节能减排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混合动力叉车动力传统系统构型分析混合动力系统分为并联式、串联式及混连式三种构型形式。

混合动力系统并联式的特点是:发动机驱动汽车直接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其功率小,能量利用率较高,经济性较好;不过因为驱动系统与发动机之间机械连接,造成发动机运行时受到车辆运行的影响,整车布置难度稍大。

目前的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是混合动力挖掘机和混合动力汽车广泛应用的一种系统构型。

混合动力系统串联式的特点是:驱动轮与发动机直接没有用机械连接,所以转速不会受到车辆运行工况的影响,发动机工况运行十分理想,但在能量传递环节存在效率低的问题,并且电动机、发电机和发动机的功率必须相等,造成动力装置体积太大,不便于在叉车上布置。

混合动力系统混联式的特点是:各个动力元件因为质量降低以及尺寸减少造成车辆质量整体降低;不过其性能较完善,经济性好,且动力性能与传统车辆的水平相近,但因结构复杂自由度多,控制十分困难,导致不适用于叉车上应用。

2.叉车混合动力驱动及能量回收系统工作原理本文混合动力叉车采用并联式构型,储能元件采用超级电容,超级电容具有放电、充电速度快,电流和功率大的特点,能量的转化率跟回收效率十分高。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液压系统的效率分析与仿真研究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液压系统的效率分析与仿真研究

汽车制造技术现代制造工程(M odernM anu f ac t ur i ng Eng i neer i ng)2011年第2期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液压系统的效率分析与仿真研究朱建新1,2,张秋阳1,陈丽伟1(1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长沙410083;2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长沙410100)摘要:介绍电动叉车节能起升系统的设计方法与节能工作原理,利用AM ES i m仿真软件进行模型仿真,验证系统的节能效果,计算系统的能量回收效率,运用AM ES i m仿真软件的批处理功能将系统各参数对节能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电动叉车工作效率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动叉车;起升节能系统;AM ESi m仿真软件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133(2011)02)0039)04E fficiency anal ysis and si m ulation study of hydraulic syste m for recycli ngthe potenti a l energy of electric forkliftZ HU Jian-x i n1,2,ZHANG Q iu-yang1,C H EN L-i w e i1(1Co llege ofM echan ica lEngineeri n g,Center South Un iversity,Changsha410083,Ch i n a;2H unan Sunw ard Inte lligentM achinery Co.Ltd.,Changsha410100,Ch i n a) Abstrac t:The desi gn m ethod and energy-sav i ng pr i nciple o f t he electr ic f o rklift hydrau lic lift syste m w as i ntroduced.AM ES i m w as used to ver ify the effec tiveness of this system.T he recovery rate w as a l so co m puted.The batch analyses functi on of AM ESi m w as app lied to study t he i nfl uences o f syste m para m ete r t o t he energy recovery rate,t h is prov i des a reference to furthe r opti m ize o f t hee fficiency.K ey word s:e lectr i c f o rk lift;hydrau lic lift energy-sav i ng syste m;AM ES i m si m ulation0引言电动叉车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噪声小、无废气排放和控制方便等优点,在车间、仓库、食品、制药、微电子及仪器仪表等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室内物料搬运的首选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研究张克军 陈 剑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合肥,230009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发电机及超级电容器的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参数匹配设计㊂利用AM E S i m 和MA T L A B 进行了势能回收效率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车试验检验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㊂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参数匹配合理,能量回收效果明显㊂关键词: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控制策略;参数匹配中图分类号:T H 137.7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132X.2014.21.006R e s e a r c ho nP o t e n t i a l E n e r g y R e c o v e r y S ys t e mf o rE l e c t r i cF o r k l i f t Z h a n g K e ju n C h e n J i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u n d &V i b r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H e f e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H e f e i ,230009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s a v e e n e r g y ,a p o t e n t i a l e n e r g y r e c o v e r y s y s t e mf o r e l e c t r i c f o r k l i f tw a s p r o -p o s e db a s e do n g e n e r a t o ra n ds u p e r ‐c a p a c i t o r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o f p o t e n t i a l e n e r g y r e c o v e r y s ys t e m w a s g i v e n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 s y s t e m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d e s i gn e d .AM E S i ma n d MA T L A Bw e r eu s e d t o a n a l y s e p o t e n t i a l e n e r g y r e c o v e r y e f f i c i e n c y ,t h e nt h r o u g h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t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 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a n d t h e a c c u r a c y o f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w e r e t e s t e d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 a n d e x p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p a r a m e t e r s of p o t e n t i a l e n e rg y r e c o v e r y s y s t e ma r e r e a s o n a b l y m a t ch e d ,e n e r g yr e c o v e r y ef f e c t i s o b v i o u s .K e y w o r d s :e l e c t r i c f o r k l i f t ;p o t e n t i a l e n e rg y r e c o v e r y s y s t e m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p a r a m e t e r m a t c -h i n g收稿日期:2013 06 040 引言电动叉车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㊁噪声小㊁无废气排放㊁控制方便等优点,在食品㊁制药㊁微电子及仪器仪表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室内物料搬运的首选工具[1]㊂对于传统电动叉车,当货物随货叉起升时,起升油缸的液压能转化为货物的重力势能,当货物随货叉下降时,货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液压系统的热能,这样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会导致液压油温度升高,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㊂因此研究电动叉车负载势能回收系统,将货叉下降时的负载势能回收并利用[2],具有重要意义㊂文献[3]介绍了基于蓄能器的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的节能效果㊂文献[4]介绍了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的一种实验装置,研究了势能回收的效率与负载质量及负载下降速度之间的关系㊂文献[5]研究了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势能回收系统的组成㊁控制策略及主要元件的参数匹配㊂本文研究了基于发电机和超级电容器的电动叉车负载势能回收系统,利用AM E S i m 和MA T -L A B 建立了势能回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性能仿真计算分析㊂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势能回收效果明显㊂1 系统方案笔者提出的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方案如图1所示㊂系统主要由液压油缸㊁手动换向阀㊁液压泵/马达㊁电动机/发电机㊁电机控制器㊁超级电容器等组成㊂升降油缸通过一套滑轮机构驱动电动叉车的货叉(货物放在货叉上)起升和下降,倾斜油缸驱动门架(货叉安装在门架上)前倾和后仰㊂该势能回收系统能完成货叉起升㊁货叉下降㊁货叉前倾和后仰等动作,通过对货叉下降过程的负载(含门架自重)势能进行回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㊂1.1 货叉起升功能电动机4驱动液压泵3,电动机5驱动液压泵6,2个液压泵输出的液压油合流后经升降油缸换向阀的右位到升降油缸的无杆腔,推动升降油缸的活塞动作,实现货叉起升㊂电动机4及电动机5的转速由控制器1和控制器2分别控制,超级电容器或蓄电池通过逆变器对电动机供电㊂液压泵3和液压泵6的最大出口压力由溢流阀调定㊂㊃9682㊃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研究 张克军 陈 剑网络出版时间:2014-11-07 12:23网络出版地址:/kcms/doi/10.3969/j.issn.1004-132X.2014.21.006.html1.油箱2.单向阀3.液压泵/马达 4.电动机/发电机 5.电动机 6.液压泵 7.过滤器 8.溢流阀 9.升降操纵手柄 10.升降油缸换向阀 11.电位器 12.倾斜操纵手柄 13.倾斜油缸换向阀 14.升降油缸 15.倾斜油缸图1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原理1.2 货叉下降功能在负载重力的作用下,升降油缸的活塞向下运动,升降油缸无杆腔的液压油经升降油缸换向阀的左位到液压马达3的进油口,推动液压马达旋转,实现货叉下降㊂液压马达驱动发电机4工作,发电机通过逆变器对超级电容器充电,实现能量回收㊂发电机的转速由控制器1控制㊂通过升降油缸换向阀内部油道的合理设计实现液压泵/马达的同向旋转㊂1.3 货叉前倾和后仰功能液压泵6输出的液压油经倾斜油缸换向阀的左位到倾斜油缸的无杆腔,推动倾斜油缸活塞动作,实现货叉前倾㊂液压泵6输出的液压油经倾斜油缸换向阀的右位到倾斜油缸的有杆腔,推动倾斜油缸活塞动作,实现货叉后倾㊂此时电动机5的转速不受控制器控制㊂2 控制策略根据提出的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方案,给出了图2所示的控制策略,输入信号(C0㊁C1㊁C2)和输出信号(C3㊁C4㊁C5)如图1所示㊂电位器信号C0为电压信号,其变化范围是0.05~1V㊂升降油缸换向阀处于中位时,C0=0.5V;升降操纵手柄前推时,0.5V<C0≤1V,并且C0随着升降图2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控制策略操纵手柄前推幅度的增大而增大;升降操纵手柄后拉时,0.05V≤C0<0.5V,并且C0随升降操纵手柄后拉的幅度增大而减小㊂起升信号C1和下降信号C2都为开关信号,它们取值都为0或1㊂C1=1表示起升开关动作,向控制器发出起升请求;C1=0表示起升开关不动作㊂C2=1表示下降开关动作,向控制器发出下降请求;C2=0表示下降开关不动作㊂升降油缸的速度由升降油缸换向阀阀芯节流口的开度和电动机/发电机的转速(与液压泵/马达的出口入口流量比成正比)共同决定,升降油缸换向阀阀芯节流口的开度由驾驶员通过升降操纵手柄手动控制,并与电位器信号C0成比例㊂控制策略主要考虑电动机/发电机转速控制,该策略可以总结为5个步骤:(1)判断驾驶员是否发出起升指令或下降指令,若2个指令都没发出,则返回继续判断㊂(2)若驾驶员发出起升指令,计算电动机4及电动机5的目标转速㊂(3)启动电动机4和电动机5,实时检测电动机4和电动机5的实际转速,计算实际转速和目标转速间的误差,P I控制器1和P I控制器2根据误差信号产生电压控制信号,分别调整电动机4及电动机5的转速㊂(4)若驾驶员发出下降指令,计算发电机4的目标转速㊂(5)启动发电机4,实时检测发电机4的实际转速,计算实际转速和目标转速间的误差,P I控制器3根据误差信号产生电压控制信号调整发电机4的转速㊂㊃0782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21期2014年11月上半月3 参数匹配设计电动叉车货叉升降系统参数匹配设计的结果直接影响叉车的升降性能㊁工作效率及能量回收效果㊂为此需对货叉升降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参数进行匹配设计㊂表1㊁表2所示分别为升降系统的性能指标与升降系统的主要参数㊂表1 升降系统性能指标m/s 叉车最大空载起升速度v10.50叉车最大满载起升速度v20.32叉车最大空载下降速度v30.35叉车最大满载下降速度v40.35表2 升降系统主要参数升降系统最大起升高度h(m)3额定起重量m0(k g)7000内门架质量m1(k g)438货叉及货叉架质量m2(k g)533升降油缸运动部件质量m3(k g)117液压系统最大工作压力p(M P a)173.1 升降油缸参数3.1.1升降油缸行程电动叉车通过升降油缸和滑轮机构完成升降动作,升降油缸行程l是升降系统最大起升高度h 的1/2,因此有l=1.5m㊂3.1.2 升降油缸速度由定滑轮的原理可知,升降油缸下降速度v c 是叉车最大满载下降速度v4的1/2,因此有v c= 0.175m/s㊂3.1.3 升降油缸缸底压力升降油缸的缸底压力p c由液压系统最大工作压力p和液压泵(液压马达)到升降油缸之间的压力损失p f(p f取1.22M P a)决定,因此p c= 15.78MP a㊂3.1.4 升降油缸缸筒直径电动叉车能量再生系统采用双油缸结构,按叉车满载起升工况选择升降油缸缸筒直径:d=2(2m0+2m2+m1+m3)g106πp cηm e(1)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ηm e为电动叉车升降系统机械结构的效率,ηm e=0.965㊂由式(1)可得升降油缸的初选缸筒直径为0.08m,考虑缸筒尺寸系列及密封件尺寸系列,缸筒直径最终选择0.08m㊂3.2 液压泵/马达参数3.2.1 液压泵/马达额定压力电动叉车上升过程中,液压泵/马达当液压泵使用,液压泵出口压力p p为p p=2(2m0+2m2+m1+m3)g106πd2ηm e+p f(2)电动叉车下降过程中,液压泵/马达当液压马达使用,液压马达入口压力p m为p m=2(2m0+2m2+m1+m3)106πd2gηm e-p f(3)液压泵/马达的额定压力取液压泵出口压力和液压马达入口压力中较大者,由式(2)㊁式(3)可知较大的压力为17M P a,考虑加上15%的余量,液压泵/马达的额定压力取20M P a㊂3.2.2 液压马达排量由图1可知,电动叉车下降过程中,2个升降油缸中的液压油经液压马达回油箱,液压马达的排量为q=3×107πd2v cηc yηh m/n(4)式中,ηc y为升降油缸的效率,ηc y=0.95;ηh m为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ηh m=0.92;n为液压马达的工作转速,n= 1900r/m i n㊂利用式(4)可算出液压马达的排量q= 48.6m L/r,根据液压泵/马达的排量系列,最终确定液压泵/马达的排量为50m L/r㊂3.3 电动机/发电机参数3.3.1 电动机/发电机功率由图1可知,电动叉车上升过程中,电动机4和电动机5共同工作;电动叉车下降过程中,只有发电机4工作㊂这里按发电机工况确定电动机/发电机的功率,发电机的输入功率等于液压马达的输出功率,可由液压马达的入口压力㊁液压马达的工作转速及液压马达的总效率ηt h m(取0.8)确定㊂最终确定电动机/发电机的额定功率P e为17.6k W,峰值功率为27k W㊂3.3.2 电动机/发电机扭矩电动叉车满载起升时,电动机输出最大扭矩,电动机的输出扭矩T由液压泵的出口压力p p,液压泵的排量q及液压泵的总效率ηt h p(取0.82)确定㊂最终确定电动机/发电机的额定扭矩T e为165N㊃m㊂3.3.3 电动机/发电机转速电动机/发电机与液压泵/马达同步工作,液压泵/马达的转速范围是600~2200r/m i n,为了使电动机/发电机与液压泵/马达更好地匹配,选择电动机/发电机的最高转速为3000r/m i n㊂电动机/发电机的额定转速n e与其额定功率P e及额定扭矩T e有关,最终确定电动机/发电机的额定转速为1020r/m i n㊂3.4 超级电容组参数3.4.1 超级电容组电压超级电容电压应满足交流驱动模块对直流电源电压的要求,表3所示为所选交流驱动模块对直流电源电压的要求㊂㊃1782㊃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研究 张克军 陈 剑表3 交流驱动模块对直流电源电压的要求V交流驱动模块名义直流电源电压工作范围A C S 80258056~104本文选M a x w e l l 的B MO D 0500B 01型超级电容,电容容量C =500F ,额定电压U w =16V ㊂为了达到较大的电压,采用超级电容组串联的形式,采用6组超级电容串联,则超级电容组的额定工作电压U c 为96V ㊂3.4.2 超级电容组的电容容量采用超级电容回收叉车下降过程中的能量,为了保证能量回收的效果,要求超级电容组可以存储的能量略大于叉车势能再生的能量㊂叉车满载下降所再生的能量为E d =[(m 0+m 2)h +(m 1+m 3)l ]g ηt d (5)ηt d =ηm e ηc y ηt h m ηg e ηs c ηp v (6)式中,ηt d 为叉车下降过程能量转化总效率;ηg e 为发动机/电动机效率,ηg e =0.89;ηs c 为超级电容组充电效率,ηs c =0.8;ηp v 为液压泵到升降油缸之间的液压阀及管路效率,ηp v =0.93㊂忽略内阻的影响,超级电容组储存的能量可表示为E s c =0.5C g (U 2c -U 2m i n)(7)式中,C g 为超级电容组的电容容量㊂考虑到特殊工况(超级电容能储存2次满载下降所再生的能量),令2E T =E s c ,可得C g =73.4F ㊂6个电容的容量C =500F 的超级电容串联成超级电容组,其电容容量C e 为83.3F ,满足C e >C g ,确定超级电容组的电容容量为83.3F ㊂4 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4.1 系统模型的建立为了验证势能回收系统的控制性能和势能回收效率,用AM E S i m 建立了传统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该模型只考虑货叉下降过程,用比例电磁换向阀模拟升降油缸换向阀(手动换向阀)㊂用AM E S i m 和MA T L A B 建立了势能回收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该模型只考虑货叉下降过程,用2个比例电磁换向阀模拟升降油缸换向阀,货叉下降的控制策略(图2)用MA T L A B 建模㊂表4所示为仿真模型参数㊂4.2 仿真结果分析4.2.1 控制性能对于装备势能回收系统的电动叉车来说,控制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㊂用升降油缸下降速度的波动程度来评价传统系统和势能回收系统图3 传统系统的A M E S i m 仿真模型图4 势能回收系统的A M E S i m 仿真模型表4 仿真模型参数升降油缸行程(m )1.5升降油缸缸筒直径(mm )80液压马达排量(m L /r )50液压马达容积效率0.92发电机最大功率(k W )27发电机额定扭矩(N ㊃m )165发电机效率0.89超级电容容量(F )83.3超级电容最低工作电压(V )56安全阀压力(M P a)20折算到液压马达的负载转动惯量(k g㊃m 2)0.5的控制性能㊂由图5可以知,传统系统的速度波动时间为1.1s ,油缸下降时间为8.3s ,速度波动时间相对油缸下降时间的百分比为13.3%;势能回收系统的速度波动时间为1.4s,油缸下降时间㊃2782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21期2014年11月上半月为8.9s ,速度波动时间相对油缸下降时间的百分比为15.7%㊂两种系统的速度波动时间相对油缸下降时间的百分比相差较小,认为势能回收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㊂图5不同系统下的升降油缸下降速度4.2.2 势能回收效率势能回收效率ηt p 由负载势能(含门架自重)E p 和货叉下降过程中发电机对超级电容器充电的能量E s c c 决定㊂势能回收效率可由下式计算:ηt p=E sc c /E p (8)E p =(m 0+m 2)g h +(m 1+m 3)gl (9)E s c c =∫UI d t (10)其中,I 为货叉下降过程中发电机对超级电容器的充电电流,不同负载下的充电电流曲线如图6所示;U 为充电电压,不同负载下的充电电压曲线如图7所示;t 为充电时间,不同负载下的充电时间如图6㊁图7所示㊂图6 不同负载下的充电电流图7 不同负载下的充电电压由式(8)可得,负载为5000k g 时的势能回收效率为46.7%,负载为6000k g 时的势能回收效率为48.6%,负载为7000k g 时的势能回收效率为50.4%㊂在势能回收系统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负载的减小,势能回收效率逐渐降低㊂5 试验分析根据提出的势能回收系统方案制造样机,样机的试验数据如表5所示㊂表5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试验数据试验载荷(k g)500060007000液压马达入口压力(M P a )99611531347升降油缸缸底压力(M P a )111912761470超级电容器电压(V )85.785.386.0超级电容器电流(A )109134160货叉下降时间(s )8.28.28.2发电机转速(r /m i n )190019001900由式(8)和表5可得,负载为5000k g 时的势能回收效率为44.8%,负载为6000k g 时的势能回收效率为46.8%,负载为7000k g 时的势能回收效率为49.3%㊂可以看出,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小于5%㊂由表5可以算出升降油缸缸底到液压马达入口之间的管路及换向阀的效率ηp v 和液压马达到超级电容器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ηm c ,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㊂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管路及换向阀的效率和液压马达到超级电容器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都随负载的减小而降低㊂表6 ηpv 及ηm c 计算结果载荷(k g )ηp v ηm c50000.8900.60260000.9040.63670000.9160.6476 结论(1)提出了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的方案,并给出了该系统的控制策略㊂(2)根据电动叉车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系统主要零部件的参数匹配设计㊂(3)在AM E S i m 及MA T L A B 环境下,建立了传统系统及势能回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势能回收效率进行仿真计算㊂(4)对实车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㊂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新型电动叉车的势能回收效率可达49.3%,其经济性较传统电动叉车有大幅度提高㊂参考文献:[1] 张克军.蓄电池叉车技术的发展趋势[J ].起重运输机械,2003(1):7‐8.Z h a n g K e j u n .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 s i nB a t t e r y F o r k -l i f tT e c h n o l o g i e s [J ].H o i s t i n g a n d C o n v e y i n g M a -c h i n e r y,2003(1):7‐8.㊃3782㊃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研究张克军 陈 剑[2] 李云霞,王增才.基于AM E S i m 的电动叉车液压起升节能系统的仿真研究[J ].机床与液压,2009,37(11):211‐213,238.L iY u n x i a ,W a n g Z e n g c a i .S t u d y ont h eE l e c t r o n i c F o r k l i f tH y d r a u l i cL i f tE n e r g y ‐s a v i n g S ys t e mB a s e d o nAM E S i m [J ].M a c h i n tT o o l&H yd r a u l i c s ,2009,37(11):211‐213,238.[3] 朱建新,刘复平,朱俊霖,等.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液压系统工作效率分析与实验[J ].机械设计与究,2011,27(6):101‐104.Z h u J i a n x i n ,L i uF u p i n g ,Z h uJ u n l i n ,e t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H y d r a u l i cS ys t e m W o r k E f f i c i e n c y f o rR e c o v e r i n g t h eP o t e n t i a l E n e r g y o f E -l e c t r i cF o r k l i f t [J ].M a c h i n e D e s i gna n d R e s e a r c h ,2011,27(6):101‐104.[4] M i n a vT ,I mm o n e vP ,L a u r i l aL ,e t a l .E l e c t r i cE n e r -g y R e c o v e r y S y s t e m f o ra H y d r a u l i c F o r k l i f t 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 E x pe r i m e n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J ].I E T E l e c t r i cP o w e rA p p l i c a t i o n s ,2011,5(4):377‐385.[5] L i nT i a n l i a n g ,W a n g Q i n gf e ng ,H uB a o z a n ,e t a l .R e -s e a r c ho n t h eE n e r g y R e g e n e r a t i o nS y s t e m s f o rH y -b r i dH y d r a u l i cE x c a v a t o r s [J ].A u t o m a t i o ni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2010(19):1016‐1026.(编辑 张 洋)作者简介:张克军,男,1971年生㊂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为机械系统动态性能及低噪声设计㊂陈 剑,男,1962年生㊂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铰链间隙对连杆机构运动精度的重要性测度分析孙中超 喻天翔 崔卫民 宋笔锋西北工业大学,西安,710072摘要:为研究铰链间隙的不确定性对连杆机构输出误差和失效概率的贡献,以舱门机构为例,建立了其多体运动学模型㊂将机构部件分类为拉压杆和受弯杆,基于 等效杆长理论”,建立了运动精度模型和可靠性模型㊂分别采用针对输出误差和失效概率的矩独立重要性测度方法,对铰链间隙进行了重要性测度与分析,研究了铰链间隙分布参数的变化对其重要度的影响㊂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铰链间隙均值的变化对重要度影响较小,标准差的变化对重要度影响较大㊂减小铰链间隙的标准差,能更为显著地降低其不确定性对机构输出误差和失效概率的贡献㊂关键词:铰链;间隙;连杆机构;运动精度;重要性测度中图分类号:T B 114.3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132X.2014.21.007I m p o r t a n c eM e a s u r e o fR e v o l u t e J o i n t C l e a r a n c e a b o u tM o t i o nA c c u r a c y o fL i n k a geM e c h a n i s m S u nZ h o n g c h a o Y uT i a n x i a n g C u iW e i m i n S o n g B i f e n gN o r t h w e s t e r nP o l y t e c h n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X i ’a n ,710072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s t u d y 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e j o i n t c l e a r a n c e u n c e r t a i n t y o n t h e o u t pu t e r r o r u n c e r t a i n t y o fm e c h a n i s m ,a g e a r d o o rm e c h a n i s mo f a n a i r p l a n ew a s t a k e n a s e x a m pl e t o i l l u s t r a t e t h e I M o f t h e r e v o l u t e j o i n t c l e a r a n c e .F i r s t l y,t h ek i n e m a t i cm o d e l o f t h em e c h a n i s m w 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S e c o n d l y ,t h ec o m p o n e n t so f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w e r ec l a s s i f i e da st w o ‐f o r c eb a r sa n db e n d i n gpa r t s .B a s e do n t h e e q u i v a l e n t l e n g t h t h e o r y ”,t h em o t i o na c c u r a c y m o d e l a n d r e l i ab i l i t y mo d e l o f t h e g e a r d o o rm e c h a n i s m w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t l a s t ,w i t ht h em o m e n t ‐i n d e pe n d e n t I M m e t h o da b o u tm o t i o n a c c u r a c y a n df a i l u r e p r o b a b i l i t y ,t h e I M o f jo i n t c l e a r a n c ew a se m u l a t e d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F r o mt h e e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n e c a n g e t t h a t t h e v a r i a n c e h a s a b i g g e r a f f e c t i o n o n 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 v a l u e o f t h e jo i n t c l e a r a n c e t h a n t h a t o fm e a nv a l u e .K e y wo r d s :r e v o l u t e j o i n t ;c l e a r a n c e ;l i n k a g em e c h a n i s m ;m o t i o na c c u r a c y ;i m p o r t a n c em e a s u r e (I M )0 引言连杆机构的铰链一般采用间隙配合㊂由于铰收稿日期:2013 05 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5308);总装备部预研课题(51319010104)链间隙的存在,机构的实际输出必然存在一定误差㊂为减小铰链间隙对机构输出误差的影响,消除机构设计的薄弱环节,需依据铰链间隙对机构输出误差和失效概率的影响,对其重要度进行量化分析和排序㊂然而,机构铰链存在如下特点:①㊃4782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21期2014年11月上半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