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
(1)假设你需要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5%的盐水溶液,请计算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
(2)在实验室中,现有10mL 2mol/L的盐酸溶液,请设计实验步骤,将其稀释至0.1mol/L。
3.探究性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与溶液浓度相关的例子?请举例说明;
(2)讨论:溶液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浓度的常用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2.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并准确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3.能够运用浓度公式进行溶液浓度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4.拓展阅读:
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如滴定、折光率法等,并总结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5.实验报告:
根据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讨论。
1.作业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表达准确;
2.实践应用题和探究性问题需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解答;
5.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章节的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索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
2.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浓度计算涉及公式运用和数据处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可能感到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9.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10.结合学科竞赛、科学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2.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讲解计算部分时,要适当放慢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容易出现依赖心理,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提高团队协作效果。
4.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较弱,教师应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结束时,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总结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强调溶液配制、稀释和浓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体现。
5.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撰写一篇小论文。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后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作业任务。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以便在下次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解。
3.分析溶液配制、稀释和浓缩的原理,讲解相关的计算步骤。
4.强调溶液组成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如单位转换、数据的准确无误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教案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定量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 溶液的质量分数3. 摩尔浓度4. 溶液的配制5. 溶液浓度计算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浓度计算实例的分析与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的组成和定量表示方法。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2. 新课导入:介绍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溶液浓度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自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并进行浓度计算。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计算能力进行评价,总结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质量分数的定义,掌握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质量分数的概念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质量分数的应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分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和应用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分数的概念。

初四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初四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本单元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汤中加入的盐多了就咸,加少了就淡,而汤的咸或淡是由于一定量的汤中含食盐的量的多少决定的。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溶液“定量”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在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还是模糊的和不规范的,本节课教学首先应使学生的这些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将不规范的变为规范的。
2、20g氯化钠放在3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40%。
3、从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克溶液,则这1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
例题: 1、 求将10克氯化钠溶于9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10g/(10g+90g)×100%
=10%
初四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教学设计
课教师
XXX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年级
九年级
课题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材中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不完全是一个数量关系的运算问题,而是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机一部明确溶液中各种组分的定量关系。教材中安排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活动,从化学知识本体看,是为了教会学生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并且训练学生榆次有关的实验技能。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仍然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探究的机会。
同学们,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茶水、糖水等都有浓淡之别,你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区分它们的浓淡?实验室里的溶液能否品尝?所谓的浓和淡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来一起探究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看活动天地:
1、称取8克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40毫升水,搅拌,使白糖溶解。
2、称取10克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50毫升水,搅拌,使白糖溶解。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2-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2-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
•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理解
教学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活动天地3—4:观察分析每组糖水的甜度
•取两只烧杯分别向其中加入90g水,然后向烧杯1中加入一勺糖,向烧杯2中加入两勺糖,比较哪一杯更甜?
•取两只烧杯,向烧杯1中加入45g水和一勺糖,向烧杯2中加入90g水和一勺糖,比较哪一杯更甜?
【思考】
•取两只烧杯,向烧杯1中加入40g水和8g糖,向烧杯2中加入50g水和10g糖,比较哪一杯更甜?
(请同学回答自己思考的结果,以及得出结论的理由)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
练习:(1)向9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钠,形成100g氯化钠溶液,问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向8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形成100g氯化钠溶液,问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溶液的稀释
【思考】一杯糖水太甜怎么办?
•稀释原则: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稀释公式:m浓液※w浓液=m稀液※w稀液
练习: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用水稀释成10%的硝酸钾溶液。

求(1)稀释后溶液的质量(2)稀释时所用水的质量。

4、了解白酒的“度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1(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1(新版)鲁教版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同时也已经学习过溶液的基本概念,如溶液、溶质、溶剂等。此外,学生还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具有较强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中存在多种不同的风格,如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手型等,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题型4:溶液配制的计算
例4:配制500mL的0.1mol/L的NaCl溶液,需要多少克的NaCl?
解答: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 0.1mol/L × 0.5L = 0.05mol
所需的NaCl质量=物质的量× NaCl的摩尔质量= 0.05mol × 58.5g/mol = 2.925g
1.溶液的质量分数: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3.溶液的稀释: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4.溶液的配制: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为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为溶液稀释和配制的原理及操作。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案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案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流程师生互动设计意图甜蜜之旅【创设情景】:出示某品牌果汁饮料的标签,聚焦信息:果汁含量≥20%,——20%的含义是什么?【板书】:本节课题从生活走入化学,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取出有待学习的化学信息,诱发认知冲突。

【活动天地】:小组合作探究课本的“活动天地”,判断哪份糖水更甜,重在寻找、表达判断依据。

【交流共享】:展示不同的计算模型: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三者中任意两者之比。

【教师点拨】:从中抽取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作为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之一——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板书】: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我来判断】:“果汁含量≥20%”的含义。

感性实验在前,理性思考在后,引导学生用数学办法解决化学问题,先发散后归一,培养学生的移植数学建模思想构建化学计算模型的能力。

呼应课初的认知冲突。

初试身手【有问必答】:逐行出现下列表格,以必答题的形式进行组间竞赛。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10 4040 6050 20%用表格项目题头来凸显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四个核心角色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用三轮过关为载体,以小组竞赛为手段,趁热打铁,短平快巩固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及其逆运算。

【范例学习】:出示课本例题1,鼓励学生讲解思路、板演计算过程。

【师生共评】:就其中表达不够清楚、合理之处进行改进,共同构建规范化解题过程。

进行范例教学,师生共同打造第一份“榜样题”,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简洁表达化学计算提供了范例。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1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1

九年级 9.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及有关计算。

2.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1.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及有关计算。

2.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讲解【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讨论:三杯水中,那杯水最甜?有没有甜度相等的两杯水?如果你是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 请写出相关的算式或陈述理由。

二、预习检测:1.对于有色的溶液,可根据来判断比较溶液的浓稀,但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

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常用表示。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与之比。

3.公式变形:(1)溶质质量= 与乘积。

(2)溶液质量= ÷(或= 质量+ 质量)。

三、新知新解: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ρ水=1 g·cm-3)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溶质的质量分数10 9020 80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

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例题2: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五、总结: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本节知识点,说说本节的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溶液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预习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组号
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一)学习目标
1、1、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难点:灵活运用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的计算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多媒体使用策略
1.运用环节:a.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b.通过课件展示溶液知识应用。

三、自主预习,基础巩固
友情提示:1.根据课本64-68、70-71及参考书完成下面的问题;2.注意答题的语言规范性。

第一阶段:独学(15分钟)
一.温故知新
1.溶液的特征、是溶液最重要的特征。

2.乳化作用食用油是不易溶于水的,而洗洁精、洗衣粉等含有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类物质以,形成,这种现象称为。

水溶液的凝固点变化某些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凝固点会明显。

沸点会。

这一性质常为人们所利用,例如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等物质,以防止水箱中的水。

水溶液的导电性许多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电离产生了的。

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②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③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④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⑤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的温度一定改变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⑦溶液一定是液体
A.只有①③④⑤B.只有②⑥C.只有①②④⑤D.只有①③⑤⑥⑦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白酒B.洁净的自来水C.高锰酸钾溶液D.蒸馏水 E.水银 F.液态空气3.下列物质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降低的是()温度升高的是()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A.氢氧化钠B.蔗糖C.食盐D.硝酸铵 E.浓硫酸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表达式为:
公式的变形、逆运算:(1)溶质的质量=
(2)溶液的质量=
理解与应用
1.在10%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溶剂=1:10 B.溶质:溶液=1:10
C.溶剂:溶液=9:11 D.溶质:溶液=1:11
2.已知60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质量︳3。

计算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是12克,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食醋中,含多少克乙酸?(食醋中的溶质
︳为乙酸)






4.关于100克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克水中溶有5克氯化钠B.5克氯化钠溶于95克水中
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D.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19
第二阶段:对学(6分钟)组内一帮一,相互检查并批阅,并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进行交流学习,使其更全面,更准确。

第三阶段:组内合作学习(5分钟)组长带领把对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独学中的疑问进行集中讨论和解决,用红笔纠错或补充。

四.预习展示,精彩不断(7分钟)1.组长组织,每组选4名同学上黑板竞争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副组长组织余下同学在练习本上展示。

2.组长交错检查并总结展示的学习质量(教师及时纠正和点拨本节中的重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知识深化(15分钟)
友情提示:1.按“独立探究—对学探究—群学探究”的原则,组长组织积极展示;
2.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中不会的题目。

六.点拨升华,精讲精练(8分钟)
根据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例题突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当堂检测,实现堂堂清(10分钟)
【当堂检测】
化学老师寄语---年轻时候不栽培知识,老了就没有乘凉的树荫。

班级姓名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分子具有亲水性,所以酒精易溶于水
B、溶液不一定都是液体
C、只要条件不变,糖水里的糖就不会分离出来
D、溶剂体积加溶质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2、如果把厨房中的①食盐、②料酒、③面粉、④豆油、⑤白糖、⑥面酱,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①②⑤B、①②⑥C、③⑤⑥D、③④⑥
3、一杯长期放置的食盐水,若上部的密度为ag/cm3,则下部的密度为(

A、大于ag/cm3B、等于ag/cm3
C、小于ag/cm3D、无法判断
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不同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矿泉水是溶液
B、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溶液
C、最常用的溶剂是水
D、酒精只能溶解碘
6、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①碘酒、,②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③硫酸铜溶液、,④医用酒精
7、某些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凝固点会明显,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以防止。

食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

在通常情况下,许多物质溶于水中都会,它们的水溶液具有性。

等级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