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修改教案

合集下载

好习惯教案【8篇】-最新

好习惯教案【8篇】-最新

好习惯教案【8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8篇《好习惯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好习惯篇一第一课《收益一生的好习惯》教案(总第2课时)新授一、有计划消费的习惯师出示表格:《我的小账册》序号收入来源支出用途师:请同学结合此账册,回顾最近一星期零用钱的使用情况。

侧重回忆主要有哪些来源?又是如何支出的?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师:挑选3位具有代表性的账册,读出来,(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师:同学的账册中,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师:这些钱又是如何支出的?师:请结合自己的账册,思考在自己的开支中,哪些是合理的?又有哪些开支是不合理的?并试着计算出每月不合理的开支,一月如此,一年又是多少呢?师:在数据面前,我们想到了什么?生:要合理消费、有计划消费。

师:在小账册中,可以看出一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师:(总结)平时我们同学身上会有一些钱,怎么对待这些钱?这可是个大学问。

因此从小养成有计划消费的习惯,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收支保持平衡,使我们的消费更加合理,而且还会给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师:在个别同学的小账册收入来源中,除每月父母定额给的零用钱外,还有其他的来源,即有偿劳动所得。

父母用心良苦!希望孩子从小懂得“一分一厘当惜来之不易”,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新授二、勤于劳动的习惯师: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写出近一星期我们在家里的劳动的情况。

(要求写出时间,地点,在家里做了什么事情)师:根据学生写出的内容,进行总结,进一步展示学生在家中具体做了哪些家务。

师:出示补充习题第3页11题,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谈谈从小养成劳动习惯有何好处。

学生讨论:劳动能培养人的良好品质。

师:总结劳动,可以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而且在劳动中克服困难,可以磨砺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好品质;作为中学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勤于动脑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勤于动脑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勤于动脑导语: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的培养十分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己的情绪、学会应对压力,本文设计了一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以勤于动脑为主题,帮助学生培养动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动脑的重要性,明确动脑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2. 学生学会利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

3. 学生能够对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态度,并通过动脑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动脑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投影仪、PPT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勤于动脑。

引导学生回忆平时遇到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

提醒学生,是否有想法独特、富有创造性的同学?步骤二:探究动脑思维(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不同的动脑题目,并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有一台时间机器,你会选择回到哪个时期,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出不同的思考方式)2. 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动脑思维方法,如头脑风暴、画思维导图、运用类比等。

通过示例和实践操练,帮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

3. 教师和学生共同从不同角度思考一个问题,并找出多种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步骤三:动手实践(3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如如何节约用水、如何做好时间管理等。

鼓励学生利用动脑思维方法提出解决方案。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并用动脑思维的方式解决。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脑思维方法,如头脑风暴,共同讨论、记录和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解决方案,设计一张海报或小报,展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

步骤四:总结与提问(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动脑思维的重要性,并总结几种常用的动脑思维方法。

《勤于动脑》参考教案

《勤于动脑》参考教案

《勤于动脑》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例子,认识勤于动脑的意义,形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2.学习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重点:学习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将发散性思维迁移到学科学习中,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前后,是个体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加强思维训练,将有效的帮助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目前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追求唯一的正确答案,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

解决学生思维僵化的问题,突破口就在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本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让他们的思想鲜活起来,思路灵动起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1)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

(2)司令部里住部长,线路通四方,命令一下就执行,发现情况忙呈上。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那就是双手和大脑。

俗话说: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勤于动脑》的话题。

2.明代有个大才子叫徐文长,我一起来看看关于他的故事。

播放视频:《聪明的徐文长》。

3.提水过河这件事中伯父出的题目难在哪里4.别的孩子是怎么做的徐文长又是怎么做的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徐文长5.伯父给徐文长送礼物的时候又提出了什么要求6.徐文长是怎样竿上取物的他竿上取物的办法妙在哪里作为徐文长的小伙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7.小结:正是徐文长的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所以说,聪明来自勤思。

二、心海导航1.下面老师就请你开动小脑筋,你能把这几幅图连成一个小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吗(《智取皮球》)2.这个聪明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彦博。

3.你知道树洞里灌了水后,皮球为什会浮上来吗(实验演示)4.小结:所以,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

六年级下册劳动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课程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期的劳动教案1 艺术插花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培育学生进展简洁的插花。

2.通过插花陶冶学生爱美情趣,培育学生宠爱生活、宠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插花就是将具有欣赏价值的花、果、枝、叶等剪切下来插入瓶、盘、盆等适宜的容器中,使她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花卉艺术品。

插花是一种动手又动脑的艺术创作活动。

二、观看各种插花作品,欣赏秀丽的插花。

三、制作过程:(一)插花容器除花瓶外,能够乘水的任何容器均可。

如盆、罐、盘、壶、碗、坛、杯等。

(二)插花工具插花的用具有刀、剪、花座、花泥、细金属丝、胶带等。

(三)花材的选择与构思。

一般说来,无论是人造花、干花还是鲜花,甚至一些野花野草,都可以作为插花的材料,只是因用途和个人喜好不同而异。

插花的根本构图形式多种多样,作品千变万化。

外形轮廓有对称式与不对称式两种,花材在容器中的位置和姿势分为直立型、歪斜型、下垂型和水平型等。

(四)操作步骤插花通常先用主要的花枝构成骨架,再用次要花枝构成轮廓,最终用散点式花枝进展装饰,把空缺部位加以补充,对姿势特别好的花枝可作特别安排,以突出重点,增加艺术效果。

以插花《同心》为例。

2 榕树造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给榕树造型。

2.通过学习陶冶学生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

这些榕树盆景多美啊!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造型的吗? 榕树为热带树种,根系兴旺,枝条松软,叶色翠绿,四季常青,生命力和适应性强,作为盆景来培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二、榕树的造型方法很多,缚扎是最常见的造型手段和制作技艺。

1.缚扎操作的要领。

依据创作主题和树形,选用粗细不同的金属线(铁线、铝线、铜线),先缚扎主干,把金属线一头固定在枝干基部,而后向上缠绕。

缠绕方向要与枝条的弯曲方向全都,即枝条向右弯,要向顺时针方向缠绕;枝条向左弯,要想逆时针方向缠绕;做弯曲的部位,线要密些,以防折断树枝。

接着,进展枝条弯曲造型。

弯曲用力要均匀,要渐渐弯曲到位,以免造成枝条断裂。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勤于动脑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勤于动脑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勤于动脑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给小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学习压力和精神负担。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勤于动脑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培养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和创造力,以及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勤于动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这个目标。

首先,动脑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在日常学习中,小学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语言问题等。

通过勤于动脑,他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其次,勤于动脑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而勤于动脑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潜力。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例如,通过开展专题课程、生活实践等活动,鼓励学生提出新奇的想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此外,动脑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小学生面临很多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如考试压力、社交压力等。

如果他们缺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能感到无助和焦虑。

通过勤于动脑的活动,学生可以增加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抗挫折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角色扮演等,可以帮助学生增加与同学合作、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勤于动脑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一些思维导图、创新思维等方法。

申报教学能手个人总结

申报教学能手个人总结

申报教学能手个人总结申报教学能手个人总结要想成功申报教学能手,必须做好个人总结,以下是申报教学能手个人总结,欢迎阅览!申报教学能手个人总结1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深入贯彻落实“223”工程,促进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要求,我们于10月20日至30日开展了“小学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活动,历时两周,现此项活动已圆满结束。

在此,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主要成绩1、组织严密,活动规范我们组参加送教下乡的教学能手共34名,参加评课的兼职教研员共46名,九天中参加听、评课的小学各科教师达500多人。

每天早上七点半报到,下午六点结束,严格按照“课前说课—课堂教学—当堂测试—反思答辩—评课研讨”的程序进行。

“说课”与“上课”环节,老师们都在凝神细听,认真记录,“答辩”和“评课”环节老师们则积极踊跃地与讲课老师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有时甚至研讨交流到晚上七点。

各联合校长和小教主任自始至终都在活动现常各位评委都能本着对事负责的态度,不怕辛苦,公正评判,也保证了这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本次送教下乡的均是近年来的盛市、县教学能手,他们的说课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师生合作探究气氛和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兼职教研员均能结合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无论是施教者的课堂教学,还是教研员的点评,都渗透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在教材的取舍、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研讨中,大部分老师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讨论,显示了我县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热情和真诚。

本次活动的开展,虽然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员广,活动程序多,工作任务重,但是,整个活动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操作规范,过程公平、公开、公正,结果严肃合理,教师热情高涨。

这对于增强我县广大教师的学习和教研意识、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推进我县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_教学设计_教案[修改版]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_教学设计_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二)思维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2.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2.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比较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①含30°和60°两个锐角的三角尺;②皮尺.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能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 (用多媒体演示上面的问题,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生]我们组设计的方案如下:让一位同学拿着三角尺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B处,使这位同学拿起三角尺,她的视线恰好和斜边重合且过树梢C点,30°的邻边和水平方向平行,用卷尺测出AB的长度,BE的长度,因为DE=AB,所以只需在Rt△CDA中求出CD的长度即可. [生]在Rt△ACD中,∠CAD=30°,AD=BE,BE是已知的,设BE=a米,则AD=a米,如何求CD呢? [生]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30°的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AC=2CD,根据勾股定理,(2CD)2=CD2+a2. CD= a.则树的高度即可求出.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如果一个角的大小确定,那么它的正切、正弦、余弦值也随之确定,如果能求出30°的正切值,在上图中,tan30°= ,则CD=atan30°,岂不简单. 你能求出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吗? Ⅱ.讲授新课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师]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生]一副三角尺中有四个锐角,它们分别是30°、60°、45°、45°. [师]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生]sin30°=(). sin30°表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我们不妨设30°角所对的边为a(如图所示),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则斜边等于2a.根据勾股定理,可知30°角的邻边为a,所以sin30°=. [师]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 [生]cos30°=(). tan30°=()[师]我们求出了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还有两个特殊角——45°、60°,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 [生]求60°的三角函数值可以利用求30°角三角函数值的三角形.因为30°角的对边和邻边分别是60°角的邻边和对边.利用上图,很容易求得sin60°=(),cos60°=(),tan60°=(). [生]也可以利用上节课我们得出的结论:一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一锐角的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可知sin60°=cos(90°-60°)=cos30°= cos60°=sin(90°-60°)=sin30°= .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需熟记,另一方面,要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为了帮助大家记忆,我们观察表格中函数值的特点.先看第一列30°、45°、60°角的正弦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30°、45°、60°角的正弦值分母都为2,分子从小到大分别为,随着角度的增大,正弦值在逐渐增大. [师]再来看第二列函数值,有何特点呢? [生]第二列是30°,45°、60°角的余弦值,它们的分母也都是2,而分子从大到小分别为,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师]第三列呢? [生]第三列是30°、45°、60°角的正切值,首先45°角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所以tan45°=1比较特殊. [师]很好,掌握了上述规律,记忆就方便多了.下面同桌之间可互相检查一下对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情况.相信同学们一定做得很棒. 2.例题讲解(多媒体演示) [例1]计算:(1)sin30°+cos45°;(2)sin260°+cos260°-tan45°. 分析:本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今后若无特别说明,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时,一般不取近似值,另外sin260°表示(sin60°)2,cos260°表示(cos60°)2. 解:(1)sin30°+cos45°=(), (2)sin260°+cos260°-tan45°=( )2+( )2-1=()+()-1=0. [例2]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 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解:根据题意(如图) 可知,∠BOD=60°,OB=OA=OD=2.5 m,∠AOD=×60°=30°,∴OC=OD•cos30°=2.5×≈2.165(m). ∴AC=2.5-2.165≈0.34(m). 所以,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约为0.34 m. Ⅲ.随堂练习多媒体演示1.计算:(1)sin60°-tan45°;(2)cos60°+tan60°;(3)sin45°+sin60°-2cos45°. 2.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其倾斜角为30°.高为7 m,扶梯的长度是多少? 解:扶梯的长度为=14(m),所以扶梯的长度为14 m. 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总结如下:(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30°=,sin45°=,sin60°=;cos30°=,cos45°=,cos60°=;tan30°= ,tan45°=1,tan60°= . (2)能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大小. Ⅴ.课后作业习题1.3第1、2题课堂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新人教版

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新人教版

语文园地1 .通过“ 交流平台” 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 通过“ 词句段运用” 的学习,掌握理解文言文中字词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 . 通过“ 日积月累” 的学习,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中字词意思的方法。

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蜂段的称谓。

2课时第一课时1.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重点)2 . 掌握理解文言文中字词意思的方法。

(重点)3 . 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

(难点)一导入新课教师口述: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 语文园地”二、学用结合板块一交流平台1 .读一读,找规律。

读一读“交流平台“ 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材上的文字告诉我们:( 1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2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应该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2 . 练一练,学运用。

《曹冲称象》一文中,曹冲是怎样想到称象的方法的?推测他的思维过程。

( 1 )大象太重,不能直接称,也不能杀,所以要把大象替换成其他重量较轻的能称的东西。

( 2 )保证替换后的东西和大象一样重,而且要找一个载重量足够大的工具装这些东西。

( 3 )大船可以装很重的货物,而且同一艘船装的货物一样多时,船身下沉的深度相同。

因此,可以把大象赶到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用秤称船上的石头,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3 . 我拓展,我积累。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呢?预设:《文彦博灌水浮球》《诸葛恪得驴》《司马光砸缸》••••••板块二〉词句段运用(一)(一)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于修改 教学目标:了解作文中语言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语言的方法,提高作

文的质量。 重点:通过老师的指导与启发,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语言的方法。

难点:运用修改作文语言的方法修改作文,使文章诗意飞扬。 一、导入: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 答案: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红楼梦》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韩愈 得出启示:文章不厌百回改,字斟句酌出佳作。

二、正课: 师: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行文如绘”,说的就是语言的魅力,通过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如融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可以增加文章的厚实感,增添文采。而我们的语言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大山的威武,有高原的粗犷,有江南的温柔,有水乡的秀雅。语言是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可以浇灌祖祖辈辈不息的生机; 语言是一片永不休止的音符,可以谱出的动人乐章!

如何使我们的作文不再苍白无力,而是鲜活灵动,诗意飞扬,富有感染力呢?首先应该进行语言的锤炼。 赏句评句: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句子: (一)(1)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2)母亲的话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二)(3)街上柳树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 (4)街上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三)(5)总有一天,我要再次背起行囊,和你一起出发,去看山和水,一起挥霍青春,留下永恒的纪念。 (6)总有一天,我要再次背起行囊,和你一起出发,看没有看过的山,走没有走过的水,挥霍没有挥霍完的青春,完成永远无法完成的纪念。 (四)(7)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阅历丰富,胸中自有丘壑。 (8)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见课件) 感悟一: 比喻、拟人,使句子生动形象 排比,使句子气势贯通 对偶,使句子工整凝练 …… 善用修辞,让文章诗意飞扬 (五)(9)杭州的春天是美丽的,瑞士的夏天也是美妙的,济南的秋天是凉爽的。 (10)上帝把美丽的春天留给杭州,将艺术的夏天赐给瑞士,而把凉爽的秋天送给济南。 (六)(11)夏夜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小溪旁,在轻柔的夜风中纳凉,在炎热中小 溪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小溪赐予人们甘霖,家乡人民感谢你,小溪。 (12)古老而年 轻的小溪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 微笑,只是默默地敞开温柔的胸脯,在炎热中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赐予人们以甘霖, 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家乡人民。 感悟二: 善变句式,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诗意飞扬 三、习作修改练习 细节决定成败。传神的细节,能突出人物形象,反之,则破坏形象;必要的细节能凸显主旨,反之,缺少必要的细节则可能使主旨变得隐晦。然而中学生写文章是却常常忽略细节,我们先看下面这篇文章。 【病文】 大年夜(代碧薇) 北风呼呼地刮着,像是要下雪了,天渐渐暗了下来,路上已没了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添加一句) “叮呤呤——”电话铃响了。__________________(添加一句突出人物心情) “是大军啊,”一阵喜悦的声音打破了小屋的寂静,“今天你妈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白切鸡,什么?你——” 老人的神色变得黯淡起来,很久才放下话筒。 “怎么啦?”身旁的老妇人问。 “他说工地上离不开他,不回来了。”________________(此处添加一句) “都三十年了,还有什么可忙的?”老妇人抱怨道。 “要不,看看红儿回不回来。”老人望着老伴,像是征求意见。 “好吧。” 老人拨通了电话。 “小红啊!”老人停了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添加一个细节)“好好,你们小心点!”老人放下话筒,________(添加副词)冲身边的老妇人喊道,“快!再做点肉丸子,外孙说喜欢吃你做的肉丸子!” 老妇人显然还没回过神来,一动也不动。 “你快点儿呀!”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回来?” “是啊!就快出门了。全用瘦肉,一点儿肥肉也不要。” 屋子里响起了剁肉的声音,灶堂里又燃起了火苗。 “叮呤呤——”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响起。 老人蹒跚着___________(修改)走过去,拿起话筒:“红儿,你们快到了吧?” “哦。”老人挂了电话,_______________(修改)冲厨房喊______(修改)道:“别做了——” 老妇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走出来,眼睛红红的。“别气了,他们到底还惦记着我们。” 老人起身,点燃了红蜡烛,对着祖先牌位拜了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走到电话机旁,按了按键。 “大军啊!工地上冷,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老人放下话筒,__________(神态描写)又按了按键,“红儿,告诉外孙,等下次来的时候________,我们再给他做肉丸子。” 打完电话,老人坐到了老妇人身边,紧紧抓住她的手。 火堂里的柴哔哔剥剥地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位老人谁也不说话,时间在寂静中悄悄滑过。 “吱——”像是汽车的刹车声,接着是“咚咚咚”的敲门声。 老人缓缓起身,走到门边。 随着屋门拉开,老人惊叫起来:“老婆子,他们都回来了!” 老妇人___________起身,奔向厨房。 风停了,雪却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好美好美。 【诊断】 本文讲述的是大年夜两位老人等候子女回家过年的故事。所写的事很平常,但能打动人,因为它触动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维系亲情的神经。故事结局是完美的,也是读者所希望的。但是文章的主旨不够突出,是揭示老年人的孤独,还是表现亲情的维系?再者,文章的感染力也不够。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细节描写上还欠发掘,一是两位老人的举止神态刻画得不细,不足以表现老人当时的心情;二是两位老人的儿子和女儿为什么突然回来,缺少请你细节上的过渡;三是缺少对老人家里的环境描写。 【处方】 强化细节描写。 细节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服饰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作品就失去了生命。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广义的细节是指叙事性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是描绘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最小单位。不论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还是社会环境、自然景物,都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组成的。 狭义的细节则是指那些刻画人物、叙述事件和描写环境的文字中,作者刻意安排的极为精彩、极富表现力的描写。 如何强化细节描写呢? 一是发掘能凸现文章主旨的细节,使读者能通过这些细节了解文章的主旨。 二是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 【治疗】 1、文章开头描写自然环境之后要交代一下两位老人家里的环境,以及老人在干什么,以便与下文的情节保持一致,同时凸显文章的主旨。 2、文章一共写了四次老人接听或是拨打电话,有的没有细节描写,要根据电话内容配以必要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有的虽然有了,但不能凸现老人接听、拨打电话时的心情,需作必要的修改,一凸显文章的主旨。 3、老人在盼着女儿回来的时候,却得知女儿也不回来了,心情应当是气愤的,要描写一下老人的动作、说话的语气。 4、在拜完祖先牌位后,加入电视剧里传出“常回家看看”的旋律这个细节,这样才能解释老人拨打电话的行为,后文写儿子和女儿回来的情节才可信,文章的主旨才能凸显出来。 【修改稿点评】

大年夜(代碧薇)

北风呼呼地刮着,像是要下雪了。天渐渐暗下来,路上已没了行人。 两位老人静静地坐在真皮沙发上,无神地望着硕大的电视机屏幕。(“真皮沙发”“硕大的电视机”说明两位老人的物质生活是富有的,“静静”“无神地”说明老人所希望的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加入这一段后,文章的主旨就变得明确了。) “叮呤呤——”电话铃响了,老人奔过去拿起话筒。(加上这一句,突出了老人的喜悦、急切心情,也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是大军啊,”一阵喜悦的声音打破了小屋的寂静,“今天你妈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白切鸡,什么?你——” 老人的神色变得黯淡起来,很久才放下话筒。 “怎么啦?”身旁的老妇人问。 “他说工地上忙,离不开,不回来了。”声音有些嘶哑。 “都三十年了,还有什么可忙的?”老妇人抱怨道。 “要不,看看红儿回不回来。”老人望着老伴,像是征求意见。 “好吧。” 老人拨通了电话。 “小红啊!”老人停了一下,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好好,你们小心点!”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