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扭转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胃扭转(课堂PPT)

胃扭转(课堂PPT)

结论
胃扭转,通过临床病史、仔细查体及适 当影像学检查可以对本病做出正确诊断。 消化道造影可显示胃扭转类型,有助于明 确病因,进而指导治疗,其在辅助临床医 师制定治疗计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12
影像表现为 : ①大小弯位置翻转:多为部分翻转型,由于 大弯上翻小弯下降,使大弯变成凸面向上 弧,小弯变成凹面向下弧。全部翻转胃上 缘弧线光整,部分翻转胃上缘呈“双峰状” 改变,其左峰为正常胃底,右峰为上翻大 弯。
13
②胃内双液面:立位检查可见胃内出现双液 面,在斜位上双液面呈阶梯状,大量吞钡后 “双液面”转变“大液面”。苏医采用分次 服钡液,显示上述“液面征”尤为典型。造 影剂服用量由少到多,分2 次服,总量40~ 50ml 为宜,第一次可发现“双液面”,第二 次形成“大液面征”。检查时体位立卧位交 替,加摄斜位,因为上述诸多影像征象不会 在一个体位上发现。
9
影像学特点
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检查手段有X线 平片、消化道造影检查。 (一)腹部平片 腹平卧位片显示,两侧横膈位置正常,膈 下无游离气体,两侧腹脂线清晰,胃肠管 胀气。腹立位平片,提示胃扩张伴气液平 面,胃泡影减小,或表现为胃内出现两个 气液平面,无论卧位或立位腹平片均无法 作出胃扭转诊断。
10
2
病因
胃扭转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病因尚未完 全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包括胃本身的 内在原因引起的原发性胃扭转,以及胃以 外的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胃扭转。
3
原发性胃扭转
1、 胃韧带因素 正常情况下,胃长轴由肝 胃韧带,肝脾韧带,胃结肠韧带固定。胃 横轴由胃膈韧带和附着于腹膜后的十二指 肠固定。当进食后胃腔扩大时,由于胃的 支持韧带异常松驰,即可发生胃扭转。 2、 先天体位 胃扭转多于生后即出现呕吐。 提示这类患儿可能在胎儿时期就存在胃扭 转,且与胎儿期的体位有关。如纵产式头 先露者,胎儿在母体中因重力作用胃垂向 横膈,易形成器官轴型胃扭转。而横产式 易形成网膜轴型胃扭转。

胃部疾病CT表现PPT课件

胃部疾病CT表现PPT课件
胃部疾病
精选ppt
1
胃的正常解剖、生理及X线表现
• 胃的解剖X线表现:
– 分型:牛角型、中间型、瀑布型、无力型 – 分部: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前庭部、
幽门前区、小弯、大弯、角切迹、胃下极) – 胃壁结构:
• 粘膜层(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 • 肌层:纤维层、环肌层、纵肌层 • 浆膜层:在胃外的表面
22
精选ppt
23
• 胃窦炎:是一种不明原因,局限于胃窦 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30岁以 上的成人。其症状为中上腹或右上腹隐 痛、胀痛或难以忍受的疼痛。可类似溃 疡病的节律性疼痛,少数可有小消化道 出血
精选ppt
24
• 影像学表现:
– 胃窦激惹 – 粘膜皱襞增宽、迂曲,有时呈息肉状透光区 – 粘膜皱襞紊乱 – 粘膜的柔软性欠佳 – 胃窦向心性狭窄
小(萎缩性胃炎);炎性浸润仅限于粘膜表层(浅表性 胃炎)
精选ppt
21
• 影像学表现:
– 钡餐检查示粘膜皱襞增粗、迂曲,界限模糊
– 胃小区大小不一致,形态不规则,胃小沟增 宽,密度不均匀
– 肥大型胃炎时粘膜皱襞宽度和高度明显增加; 浅表型胃炎,X线改变不明显;萎缩性胃炎 示胃粘膜皱襞减少、平坦
精选ppt
精选ppt
29
• 部位、种类:
– 最多发生于胃小弯角切迹附近,幽门前区次 之,大弯侧少见
– 分类:
• 急性、慢性(以病程分) • 浅溃疡、深溃疡(以病变深度分) • 单发、多发(以病灶数目分)
精选ppt
30
• 影像学表现:
– 直接征象(代表溃疡本身改变) :
• 龛影:钡斑、壁龛 • 粘膜改变:水肿、纠集 • 龛影周围胃壁改变:粘膜线、狭颈征、项圈征

急性胃扭转病例分析PPT课件

急性胃扭转病例分析PPT课件

0.81-2.19
总胆红素(TBIL)vmol/L
0-15
胰蛋白酶(AMYL)v/L
500-1500
球蛋白(GLOB)g/L
25-45
DONGXING ANJMAL HOSPITAL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指标轻微升高,提示 体内开始出现轻微炎症,红细胞和红细胞 压积指标稍高提示体内轻微脱水,其他指 标良好
碱性磷酸酶(ALKP)v/L 64
23-212
丙氨酸转氨酶(ALT)v/L 25
10-100
血尿素氮(BUN)mmol/L 6.5
2.5-9.6
钙离子(CA)mmol/L
1.98-3.00
胆固醇(CHOL)mmol/L
2.84-8.27
肌酐(CREA)vmol/L
127
44-159
磷(P)mmol/L
• 注射速尿4ml,促进代谢
临床检查
• 触诊腹部敏感 • 建议先做X光检查,看看腹内情况在做下一
步检查
DONGXING ANJMAL HOSPITAL
背腹位
X光片
右侧位
DONGXING ANJMAL HOSPITAL
X光片分析
• 腹腔内胃部胀气膨大充满气体,胃内容物 较多,膨大的胃部占据腹腔三分之二的空 间,挤压肝脏和肠道。
急性胃扭转病例分析
东兴动物医院
DONGXING ANJMAL HOSPITAL
胃扭转是指犬胃以胃悬吊韧带为轴作90°到 360°的扭转,胃幽门部从右侧转至左侧,被 挤压于肝脏、食道的末端和胃底之间,导致 胃内容物不能后移,从而发酵产生气体,形 成胃内鼓气。脾脏一般也会从左侧移动到右 侧。
犬胃扭转多发于体型较大及胸廓较深的犬(如 德国牧羊犬、大丹犬、藏獒、松狮等)

胃扭转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扭转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X线诊断局限性
胃扭转程度较 轻时,X线检查 可能无法确诊
X线检查无法准 确判断是否存 在胃黏膜病变
X线检查无查存在辐 射,不宜频繁
使用
05
鉴别诊断思路
病史与临床表现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胃部疾病史、手术史、饮食习惯等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是否有上腹部或左胸部疼痛、饱胀不适、嗳气等症状,以及是否有呕吐、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03
鉴别诊断
胃溃疡穿孔
鉴别诊断:胃溃疡穿孔与胃扭转的鉴别
鉴别要点:胃溃疡穿孔表现为膈下游离气体影,而胃扭转则表现为胃部异常扩张和扭转 的影像
鉴别诊断意义: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胃溃疡穿孔,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急性胰腺炎
鉴别诊断:胃扭转与急性胰腺炎的鉴别点在于胃扭转的腹痛多位于上腹部,而急性胰腺 炎的腹痛多位于左上腹。
建议:对于疑似胃扭转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X线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06
病例分析
病例选择与来源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胃扭转病例,以便更好地 展示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的 特点和难点。
病例来源:病例来源于医院 影像科、医学院校等医疗机 构,确保病例的真实性和可 靠性。
病例概述与病史
患者年龄、性别、 症状等基本信息
病程发展及就诊 原因
既往病史及家族 史
临床表现及体格 检查
X线表现与特征分析
胃扭转的X线表现:胃扩张、胃黏 膜皱襞增粗、胃位置异常等
鉴别诊断:与胃溃疡、胃癌等疾 病的X线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胃肠道X线读片ppt课件

胃肠道X线读片ppt课件
弥漫浸润型:全胃或大部胃被浸润-革袋胃 局限浸润型:漏斗胃等
58
59
60
61
62
63
溃疡型胃癌与良性胃溃疡的X线鉴别诊断
X 线表现 溃疡的口部 指压迹征 息肉状缺损 裂隙征 狭颈征 项圈征 口部黏膜线 溃疡在胃腔轮廓之内外 溃疡的环堤 溃疡周围的黏膜纹
胃小区改变
溃疡型胃癌 不规则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41
造影表现
腔内充盈缺损 形态不规则
,表面凹凸不 平
食管癌的造影诊断
增生型食管癌
42
溃疡型:肿块形成一个局限性大溃疡,深达肌层。溃疡 一般向纵轴发展,溃疡周围隆起,临床症状不明显。
43
44
龛影
混合型食管癌
45
食管基本X线造影表现
食管癌的造影诊断
•管腔狭窄和扩张 • 管壁僵硬 • 充盈缺损 • 腔内龛影
充钡时可见多数大致对称的袋状凸出,
为结肠袋。
回肠和结肠相接部位叫做回盲瓣。
14
结肠正常造影表 现
15
消化道疾病的造影诊断
基本病变的造影表现
✓管腔大小的改变
✓轮廓的改变
✓粘膜皱襞的改变
16
消化道基本病变的造影表现
管腔大小的改变
管腔狭窄 管腔扩张 痉挛
先天性狭窄 外在压迫性狭窄 炎性狭窄 肿瘤性狭窄
31
粘膜皱襞的迂曲 增粗 宽 度 大 于 5mm, 主要是由于粘膜、 粘膜下层炎性浸 润等,常见于肥 大性胃炎、食道 静脉曲张、空肠 炎、结肠炎等。
32
肥厚性胃炎
33
黏膜皱襞的 集中: 黏膜皱 襞由四周向 病变集中, 呈放射状或 星芒状,常 见于胃溃疡 愈合期。
34

胃扭转护理查房PPT

胃扭转护理查房PPT

心理支持与疏导方法
倾听:认真 倾听患者的 感受和需求, 给予关心和 理解
解释:向患 者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案, 消除疑虑和 恐惧
鼓励:鼓励 患者积极面 对疾病,增 强信心和勇 气
陪伴:陪伴 患者度过难 关,提供支 持和安慰
心理治疗: 根据需要, 进行心理治 疗,如认知 行为疗法、 心理疏导等
家属教育及配合事项
饮食调整建议
饮食清淡, 避免刺激 性食物
少食多餐, 避免过饱
增加富含 纤维素的 食物,如 蔬菜、水 果等
避免油腻、 高糖、高 盐的食物
适当补充 益生菌, 帮助消化 和吸收
保持良好 的饮食习 惯,避免 暴饮暴食
活动与休息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习 惯,避免过度劳累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 如散步、瑜伽等,以促进胃 肠蠕动
胃扭转的诊断:胃扭转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 胃扭转的治疗:胃扭转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 补液等,手术治疗包括胃扭转复位术、胃切除术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腹痛、 恶心、呕吐、腹 胀、呼吸困难等
诊断方法:X线 检查、CT检查、 超声检查等
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
胃扭转: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休克 胃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 胃穿孔: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腹膜炎 胃癌: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并发症风险评估
03
护理查房目的与流程
目的: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 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 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胃扭转线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胃扭转线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胃扭转线诊断 02. 胃扭转线鉴别诊断 03. 胃扭转线治疗 04. 胃扭转线预防
1
胃扭转线概述
胃扭转线:胃部扭转形成的线状
01
结构 形成原因:胃部疾病、胃部手术、 02 胃部肿瘤等 诊断方法:X线、CT、MRI等影
03
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与其他胃部疾病进行
04
鉴别,如胃溃疡、胃炎等
胃扭转线与胃炎的鉴别: 胃扭转线通常表现为胃壁 增厚,而胃炎表现为胃壁 变薄。
胃扭转线与胃癌的鉴别: 胃扭转线通常表现为胃壁 增厚,而胃癌表现为胃壁 变薄。
胃扭转线与胃食管反流的 鉴别:胃扭转线通常表现 为胃壁增厚,而胃食管反 流表现为胃壁变薄。
诊断流程
01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症状、 病程、用药情况等
呕吐等症状。
胃下垂:胃的位置 低于正常位置,可 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恶心、呕吐等症状。
胃癌:胃黏膜的恶 性肿瘤,可表现为 上腹部疼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胃扩张:胃的体积 增大,可表现为上 腹部胀满、恶心、
呕吐等症状。
鉴别要点
胃扭转线与胃溃疡的鉴别: 胃扭转线通常表现为胃壁 增厚,而胃溃疡表现为胃 壁变薄。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 免疫等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等
鉴别诊断:与 其他疾病进行 鉴别,如胃炎、 胃溃疡等
2
常见疾病
胃炎:胃黏膜的炎 症,可表现为上腹 部疼痛、恶心、呕
吐等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胃 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可表现为反酸、烧
心等症状。
胃溃疡:胃黏膜的 溃疡,可表现为上 腹部疼痛、恶心、
整等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 疗、心理治
疗等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胃扭转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胃扭转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扭转>>>
诊断:
块多在上腹偏右近幽门处,呈结节状。通 过X线征象或内镜检查可与胃扭转鉴别。
5.幽门梗阻 多有消化性溃疡病史, 可呕吐宿食,呕吐物量较多,X线检查发 现幽门梗阻,内镜检查可见溃疡及幽门梗 阻。
6.慢性胆囊炎 非急性发作时,病人 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及消化不良的症状,进 油腻食物诱发。右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胃扭转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扭转>>>
身体部位: 腹部。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扭转>>>
科室: 胃肠外科 外科 消化内科。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扭转>>>
简介:
正常胃的下端被十二指肠固定,其形态由 胃脾韧带、胃十二指肠韧带、胃膈韧带和 胃肝韧带所维持,故不能作180°的转动。 胃扭转(volvulus of stomach)为胃正常 位置的固定机制障碍或其邻近器官病变导 致胃移位,使胃本身沿不同轴向发生全胃 或部分异常扭转。它可以是一过性的,几 乎没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扭转>>>
病因:
幽门部的固定,肝胃韧带和胃结肠韧带、 胃脾韧带也对胃大、小弯起了一定的固定 作用。较大的食管裂孔疝、隔疝、隔膨出 以及十二指肠降段外侧腹膜过度松弛,使 食管裂孔处的食管下端和幽门部不易固定。 此外,胃下垂和胃大、小弯侧的韧带松弛 或过长等,均是胃扭转发病的解剖学因素。
若病人病情稳定,则可行急诊手术。 手术目的包括胃减压、胃扭转复位术、胃 固定术和纠正或修复诱因。通常采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扭转>>>
治疗:
用经腹壁途径,但是对于膈肌创伤所致的 胃扭转的修复和复位可采用经胸途径。如 果发现有胃壁梗死,则需根据胃缺血性损 伤的程度选择次全或全胃切除术。一般建 议采用前位胃固定术固定胃,如果手术危 险性较大,则解除扭转后行暂时的胃造口 术。手术还应纠正或修复促扭转因素,包 括膈疝或腹腔突出、粘连和溃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病因
胃扭转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病因尚未完 全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包括胃本身的 内在原因引起的原发性胃扭转,以及胃以 外的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胃扭转。
3
原发性胃扭转
1、 胃韧带因素 正常情况下,胃长轴由肝 胃韧带,肝脾韧带,胃结肠韧带固定。胃 横轴由胃膈韧带和附着于腹膜后的十二指 肠固定。当进食后胃腔扩大时,由于胃的 支持韧带异常松驰,即可发生胃扭转。 2、 先天体位 胃扭转多于生后即出现呕吐。 提示这类患儿可能在胎儿时期就存在胃扭 转,且与胎儿期的体位有关。如纵产式头 先露者,胎儿在母体中因重力作用胃垂向 横膈,易形成器官轴型胃扭转。而横产式 易形成网膜轴型胃扭转。
19
20
21
鉴别诊断
1、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为幽门环形肌肥厚所致幽门管腔狭窄而
致胃扩张,钡餐显示胃内大量潴留液,胃 蠕动波增强,钡剂通过幽门困难,可见胃 食道返流。胃窦的幽门前区呈鸟嘴状突起, 指向十二指肠球部,蠕动波到达时更明显。 幽门管呈细线状,可见平行细线条状影, 即“双轨征”,为钡剂通过肥厚的幽门肌 皱襞隙所致。
14
③大弯侧扭转角形成:该角为上翻胃大弯 与未上翻胃形成交界角。 ④十二指肠球倒挂:指十二指肠球低于胃 幽门部伴腹段食管延长。 ⑤假性十二指肠曲扩大:胃的扭转使胃窦 部狭长并与十二指肠相连形成一大半圆 ⑥胃粘膜紊乱。
15
16
17
网膜轴型胃扭转
胃沿小网膜纵轴(即胃横轴) 扭转,即以 胃大小弯中点连线为轴从右向左扭转。此 型多发生于膈肌正常患儿。此型约占全部 胃扭转病例的27%。
胃扭转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感谢您的阅览
1
胃扭转(gastric volvulus)为胃部分或全部 发生旋转,胃大小弯位置发生变化,可导致胃内 梗阻。它是引起小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过去认 为本病少见,近年随着对原因不明的小儿呕吐所 进行的胃肠道钡餐检查增多,发现本病,尤其是 特发性胃扭转,是儿科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疾病, 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上消化 道造影目前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消化道造影 胃扭转X线分型是基于胃扭转的轴 线而确定的。按文献报道,分类方法 及X线表现归纳如下:
11
器官轴型胃扭转
即以贲门、幽门为两个固定点连成纵轴 线,胃沿此轴扭转。由于胃小弯较短,而 贲门、幽门相对固定,使胃大弯较易沿器 官轴向上扭转,多数病例中胃大弯从前方 向上扭转。此型较常见,约占全部胃扭转 病例的61%,主要发生于膈肌异常患儿。
18
影像学表现为: ①胃窦部左移。 ②贲门幽门距离缩短。 ③胃体球状变形,系大小弯部分交换后胃窦部向左上方 翻转所致。由于新生儿胃体小,扭转部分相互重叠多, 不易出现成人型胃扭转的环影透光区,而仅表现为胃体 缩小呈球状,这与成人型胃扭转不同。 ④胃窦部交叉角,指左上移的窦部与胃底或食道下端相 交成的夹角。 ⑤胃粘膜十字交叉且腹段食管不延长。 ⑥球部倒挂,假性十二指肠曲扩大;与器官轴型有相似 改变。
12
影像表现为 : ①大小弯位置翻转:多为部分翻转型,由于 大弯上翻小弯下降,使大弯变成凸面向上 弧,小弯变成凹面向下弧。全部翻转胃上 缘弧线光整,部分翻转胃上缘呈“双峰状” 改变,其左峰为正常胃底,右峰为上翻大 弯。
13
②胃内双液面:立位检查可见胃内出现双液 面,在斜位上双液面呈阶梯状,大量吞钡后 “双液面”转变“大液面”。苏医采用分次 服钡液,显示上述“液面征”尤为典型。造 影剂服用量由少到多,分2 次服,总量40~ 50ml 为宜,第一次可发现“双液面”,第二 次形成“大液面征”。检查时体位立卧位交 替,加摄斜位,因为上述诸多影像征象不会 在一个体位上发现。
7
流行病学
国外作者报道,胃扭转发病年龄范围为 0~5岁(平均2.5岁),其中15%病例在出生 后即可被诊断,20%在婴儿期诊断,40%在 一岁前诊断,82%在5岁前被诊断。发病无 显著性别差异,但男孩发病率稍高。国内 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统计100例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1.7:1。
8
临床表现
胃扭转的临床表现变化多样,依赖于胃 扭转的程度和梗阻程度而定。约30%患儿可 出现严重腹胀、难治性呕吐及胃管难以插 入胃内的典型胃扭转症状。(B o r联征)约70%儿童只出 现部分典型症状。此外,儿童急性胃扭转 时还可出现胸痛、吞咽困难、消化不良和 急性呼吸道症状,如肺炎等。在反复呕吐 的婴儿中,约20%为慢性胃扭转患儿,表现 为上腹痛、早饱、呕吐、间歇性咽下困难、 易怒、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症状多具有 间歇性,可持续数周至数年。
5
5、有人认为胃扭转与饱餐后突然体位改变, 重力不平衡有关。 6、国内有作者报道还可能存在隐性膈肌发 育薄弱,或膈肌大面积肌层及粗大胶原纤 维层缺如,而尚未引起膈膨升或缺损。由 于胸腔负压的吸引,可拉长胃周围韧带而 造成扭转。
6
继发性胃扭转
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膈疝、膈膨升。其他 还有如腹腔内粘连、束带膈神经麻痹、腹 膜粘连等可使腹内压升高,胸内压降低的 因素。
9
影像学特点
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检查手段有X线 平片、消化道造影检查。 (一)腹部平片 腹平卧位片显示,两侧横膈位置正常,膈 下无游离气体,两侧腹脂线清晰,胃肠管 胀气。腹立位平片,提示胃扩张伴气液平 面,胃泡影减小,或表现为胃内出现两个 气液平面,无论卧位或立位腹平片均无法 作出胃扭转诊断。
10
22
23
2、水平横胃 与胃扭转鉴别困难。周元春等人认为其
特点是胃呈水平横行位于上腹中部之膈下, 胃大弯与胃小弯不易辨认。十二指肠球部 常水平弯向胃窦后方,球顶指向脊柱,这 与胃扭转时的球顶向下显然不同,也是两 者的鉴别要点之一。
4
3、出生后体位 新生儿长时间处于平卧位, 平卧位也使胃易于翻转。随着年龄的增长,婴 儿胃扭转发病率减低,也有助于说明小儿胃扭 转多半发生于新生儿的原因。 4、肠道积气过多 由于吸乳及哭闹而咽下大量 气体,且肠内容物发酵产气,致新生儿肠道大 量积气,积气扩张肠袢(尤以横结肠)向上推 移胃,可导致胃扭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