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诊断-1ppt课件

合集下载

X线影像检查PPT课件

X线影像检查PPT课件

3、普大型心
(三)消化系统常见基本病变的表 现
1、充盈缺损
2、龛影
(四)骨、关节常见基本病变的表 现
1、骨质疏松
2、骨折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一、概述
二、CT检查方法及检查前准备 (一)CT检查方法 (二)CT检查前准备 三、CT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
一、概述 二、MRI的检查方法及检查前准备 三、MRI的临床应用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X线影像检查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第一节 X线检查
一、概述 (一)X线的特性 1、穿透性 2、荧光效应 3、感光效应 4、电离效应
(二)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骨、肌肉

组织结构
密度 荧光屏 X线胶片
谢谢观看
骨组织、钙化灶 高
软组织

脂肪、含气组织 低
暗影
白影
介于中间 灰影
亮影
黑影
(三)X线检查的防护----铅
二、X线检查的方法及检查前准备
(一)普通检查 荧光查
(三)X线造影检查
1、对比剂 高密度对比剂:钡剂与碘剂。
2、引入途径 直接与间接。 3、造影检查前准备
三、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
(一)呼吸系统 1、正常胸部X线表现
2、常见基本病变的表现
(1 )渗出性病灶
(2 )增殖性病灶 (3 )空洞与空腔
(4 )钙化
(5 )结节与肿块
(6 )肺气肿
(7 )气胸
(8 )胸腔积液
(二)循环系统常见基本病变的表 现
1、二尖瓣型心(梨形心)
2、主动脉型心

X线胸片影像诊断课件

X线胸片影像诊断课件
Βιβλιοθήκη 3X线胸片影像诊断实践操作
阅片技巧
04
03
01
观察整体:先观察胸片的整体结构,了解胸腔、肺、心脏等器官的位置和大小
定位诊断:根据异常阴影的位置,判断可能的疾病
识别异常:注意观察胸片中的异常阴影、密度变化等
综合分析: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
02
诊断流程
患者信息收集: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利用X线与不同组织结构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形态的影像
利用X线与不同组织功能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动态的影像
胸片影像诊断方法
综合分析法: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胸片影像诊断结果
04
对比分析法:将胸片与正常胸片进行对比,找出病变部位
03
测量法:测量胸片上病变的大小、位置、密度等参数
02
直接观察法:观察胸片上各种影像特征,如大小、形状、密度等
01
胸片影像诊断注意事项
正确摆放患者体位
确保X线照射剂量合适
观察影像中的异常阴影和密度变化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避免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准确性
03
04
05
01
02
2
X线胸片影像诊断常见疾病
肺部疾病
肺炎:肺部出现炎症,表现为肺部阴影和密度变化
拍摄X线胸片:选择合适的体位和角度
影像分析:观察胸片上的影像特征,如密度、形状、边缘等
诊断结果:根据影像特征和临床症状,判断可能的疾病
报告撰写:详细记录诊断过程和结果,提出治疗建议
诊断报告撰写
01
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02
检查方法:X线胸片检查

x线诊断ppt课件

x线诊断ppt课件

慢性根尖周炎
1 慢性根尖脓肿 2 根尖肉芽肿 3 根尖囊肿
慢性根尖脓肿
1 病理及临床表现: 根尖部脓液被纤维组织包围,或由根尖肉 芽肿的中央细胞坏死,液化 形成。多无自 觉症状,时有龈瘘。 2 X线表现: 根尖区边界清楚但不锐利的透射区,密度 不规则。
根尖肉芽肿
1 病理及临床表现: 致密的结缔组织包绕根尖部的肉芽组织。 常无症状,咬合无力,牙伸长感。 2 X线表现: 范围较小,周界清晰,无致密骨壁线。
鉴别
牙体损伤
1 牙外伤: 牙脱位 牙折 2 楔状缺损 3 磨损
牙体损伤
牙外伤
1.牙脱位 X线表现:牙周膜间隙增宽,嵌入性牙脱位 牙周膜间隙消失,牙冠低于邻牙 咬合面
牙体损伤
牙外伤
2 、牙折 X线表现:牙折线不整齐如锯齿状的细线状 透射影(新鲜伤) 陈旧伤折线为整齐较宽的裂缝 按位置分为冠折、根折、冠根折
牙齿结构异常
乳光牙本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X线表现 牙冠重度磨损 髓室和根管部分或全部闭塞而 显示不清
牙齿数目异常
额外牙 先天缺牙
牙齿数目异常
额外牙
X线表现 最多发生于上颌两中切牙之间 圆锥形,根短小 根据X线片确定额外牙的数目、 位置、形态及与邻牙关系
牙齿数目异常
先天缺牙
X线表现 常为对称性 确定缺额牙数目
病理及临床:牙周膜充血,牙骨质和牙槽 骨无明显改变。患牙伸长,叩痛明显。 X线表现: 根尖区牙周膜间隙略有增宽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1 病理及临床表现 牙周膜渗出物增多,白细胞坏死溶解液化形 成脓液。症状明显,有自发性、持续性搏动 行疼痛,叩痛明显。 2 X线表现 根尖部不规则、小区域的透射影,边界不整 齐,范围局限。

X线诊断PPT课件

X线诊断PPT课件

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2.没有客观记录,无法对比、会诊。
X线诊断
X线检查方法
● X线摄影 (radiography)
所得摄影片称平片,这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
优点: 1.图像清晰,可以细微地观察微小的病变; 2.调整摄影条件可使密度厚度较大或密度、厚度差异较 小的病变显影;
3.可作为客观记录,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肺与纵膈的透视检查

简便、经济 多方位多角度 观察功能变化
辐射量大 无永久纪录 清晰度差
多数大医院已作为胸 部摄片的补充检查

X线诊断
摄 影
摄影(radiography)前必须了解摄影的目的和 要求,摄影的位臵最常用的是站立后前位(病人胸
前壁靠片,X线自背后射入。应包括全部肺野、胸
X线诊断
X线诊断结果
●肯定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可以确诊。
●否定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
●可能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发现了某些X线
征象,但不能确定病变性质,因而列出几个可
能性。
X线诊断
呼吸系统
因肺为含气组织,密度低,与周围高密度的组织和器官 构成鲜明的自然对比,为X线提供了有利条件,许多肺部疾病 可借助X线检查显示其部位、形态及大小,诊断效果好,方法 简便,因此应用最广。肺部疾病的X线表现是肺部病理生理和 病理解剖的反映,不能直接反映组织学改变。在诊断中必须 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某些较 早期和过于细微的病变。X线检查尚不能显示。气管或支气管 内的早期病变,则必需用特殊摄影检查才能发现。
X线诊断
高千伏摄影high KV radiography

120KV以上管电压,5-7mAS 减少胸壁结构干扰,清晰显示细节

骨骼常见病的X线诊断(一PPT培训课件

骨骼常见病的X线诊断(一PPT培训课件
X线成像原理是利用X线对人体不同部位进行投照,以获得相应部位的影像,并根据影像特征对疾病进行诊断。
X线成像原理
包括透视、摄片和造影等,适用于大部分骨骼疾病的初步诊断。
常规X线检查
如断层摄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等,适用于某些特殊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特殊X线检查
X线检查技术
骨皮质
骨松质
骨髓腔
关节间隙
总结词:骨髓炎是指骨膜、骨质及骨髓组织的化脓性炎症,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和诊断骨髓炎。 详细描述: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及周围软组织肿胀等表现。急性骨髓炎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胀等表现。慢性骨髓炎则表现为骨质增生和瘘管形成。 总结词: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X线检查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术后评估。 详细描述:急性骨髓炎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和局部引流,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和植骨等治疗。慢性骨髓炎则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如清除病灶、植骨及药物治疗等。X线检查可以用于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和观察病情进展。
骨骼常见病的x线诊断(一ppt培训课件
骨骼X线诊断基础 骨骼常见病种及X线表现 骨骼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骨骼X线诊断的局限性 骨骼X线诊断的未来发展
目录
01
骨骼X线诊断基础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荧光性和摄影效应。当X线透过人体组织时,由于组织密度、厚度和成分不同,对X线的吸收程度也不同,从而在荧光屏或胶片上形成灰度不同的影像。
新技术、新方法在骨骼X线诊断中的应用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X线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提高诊断准确率。
深度学习算法
开发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供医生决策支持,帮助医生快速做出准确诊断。
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X线胸片诊断医学PPT课件

X线胸片诊断医学PPT课件

D——隔角
1.少量胸腔积液时肋膈 角变钝、闭锁,但 无明显症状。 2.肋膈角变钝:300ml 肋膈角闭锁:500ml
注意: B超是检查胸腔积液敏 感性最高的无创诊断方 法。
. 21
E——肺野和肺纹理
肺纹理 1.肺纹理由肺血管+支 气管+淋巴管+少量间 质组成,主要由肺动 脉分支组成; 2.正常情况下肺内中带 有肺纹理,外带无; 从上到下肺纹理增多
B——肋骨骨折
新鲜骨折
陈旧性骨折
X线表现 骨折线显示清晰 断端成明显锐利的改变,或错位;
X线表现 骨折线较模糊,可见骨痂生长。 若骨折愈合,骨质增白改变;
.
1.第4-7肋容易发生骨折 2.锁骨、第1-3肋骨折,常合并颈腋部血管神经损伤。 3.第11、12肋发生骨折,警惕腹内脏器和膈肌损伤。 26
C——典型异常心影
X线胸片诊断
1
.
X线胸片诊断

一.X线成像原理 二.阅片方法 三.正常胸片表现 四. 常见疾病X线诊断
.
2
X线成像原理
高 密 度
中 等 密 度
Ag+
穿过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 组织密度、厚度
低 密 度
X线透过高密度组织时-吸收多-剩余少-X线感光少-定影后Ag少-白 3 . X 线透过低密度组织时-吸收少-剩余多-X线感光多-定影后Ag多-黑 色

纵膈
大血管
心脏

肺门
16
.
C——纵膈、心脏和大血管
右缘 第一弓: 上腔V 升主A 第二弓: RA
左缘 第一弓: 主A 第二弓: 肺A 第三弓: 左心耳 第四弓: 左室
17
.

X线检查技术(一)ppt课件

X线检查技术(一)ppt课件

第6颈椎
环状软骨
第7颈椎
环状软骨下2cm
第2、3胸椎间盘 胸骨颈静脉切迹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4、5胸椎间盘 胸骨角
肩胛上角
32/50
部位
第6胸椎 第7胸椎 第11胸椎 第1腰椎 第3腰椎 第4腰椎 第5腰椎
第2骶椎
尾骨
前面观对应平面
侧面观对应平面
双乳头连线中点(男)
胸骨体中点
肩胛下角
胸骨剑突末端
35/50
6、千伏与毫安秒的选择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1)平静呼吸下屏气 (2)深吸气后屏气 (3)深呼气后屏气 (4)缓慢连续呼吸 (5)平静呼吸不屏气 8、照射野的校准
36/50
(二)摄影步骤 1、阅读申请单 2、摄影位置的确定 3、摄影前的准备 4、胶片尺寸的选择和放置 5、照片标志的安放 6、衣着的处理
15/50
3.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关系命名 左侧卧位 右侧卧位
4、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及中心线入射被检体 时与探测器的关系命名。 仰卧水平侧位
16/50
5、根据被照体姿势命名 前凸位 蛙式位
17/50
6、根据某部位的功能命名 颈椎的过伸、过屈位。 下颌关节的张口位 闭口位
18/50
7、根据摄影体位创始人的名字命名 乳突的劳氏位 梅氏位 鼻窦的瓦氏位 许氏位
79/50
80/50
锁骨后前位
病人取俯卧位,锁骨中点对准台面中线,并紧 靠台面。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上角。
81/50
• 下肢骨骼的X线摄影
82/50
8、足部位置(前后位和侧位)
83/50
84/50
85/50
86/50
87/50
88/50

胸部X线诊断PPT演示课件

胸部X线诊断PPT演示课件
气胸的X线表现
气胸的X线表现为患侧肺野透亮度降低,肺 纹理消失,纵隔向患侧移位。
肺癌的X线表现
肺癌的X线表现为肺部肿块或结节,形态不 规则,边缘有毛刺或分叶状。
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
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为患侧肋膈角变钝或消 失,积液量多时患侧肺野透亮度降低。
X线图像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X线图像分析的方法
医生在分析胸部X线图像时,应先观 察整体图像,再局部观察,注意观察 胸廓、肺野、纵隔等部位的异常表现。
03
胸部X线图像分析
胸部X线图像的特点与识别
胸部X线图像的特点
胸部X线图像可以显示胸部的骨骼、软组织、肺和心脏等结构 ,是诊断肺部和胸膜疾病的重要手段。
胸部X线图像的识别
通过观察胸部X线图像,医生可以识别出肺部炎症、肿瘤、气 胸、胸腔积液等异常表现。
常见胸部疾病的X线表现
肺炎的X线表现
肺炎的X线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斑片状或 云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肺结核
X线可见肺部斑点状、条 索状或结节状病灶,常伴 有钙化,部分患者有胸腔 积液。
肺癌
X线可见肺部结节或肿块 影,边缘毛糙,有时可见 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
胸膜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胸腔积液
X线表现为胸腔内液体聚集,导致 患侧肋膈角消失或胸腔体积增大 。
胸膜肿瘤
X线可见胸膜结节或肿块影,有时 伴有胸腔积液。
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动态X线技术
动态X线技术能够实时显示器官 的运动和功能,有助于发现早期
病变和评估治疗效果。
分子影像技术
分子影像技术能够揭示疾病的分 子机制,为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
学提供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在胸部X线诊断中的应用
图像识别与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光管--静止阳极管

Hale Waihona Puke 大型X光机,使用旋转阳极X光管。是一个 钨制或合金圆盘,连接在电动机转子的轴 上。曝光时阳极高速旋转,电子撞击的焦 点面是整个圆盘的周围,能耐受高热。
2.变压器:X光机必有一个或两个X光 管灯丝变压器和一个高压变压器。或配 有自耦变压器,整流管灯丝变压器等。 3.控制器:开动一台X光机,调节X光 的质量。包括有各种按钮、仪表、调节 器、计时器、交换器、保险丝、指示灯 等,集中装在控制台或操纵台的箱内。
表17—1 管电压与建筑材料的厚度要求 管电压 (KV) 65 75 100 150 200 300 铅当量 (mm) 1.0 1.0 1.5 2.5 4.4 9.0 混凝土 (mm) 60 80 120 210 220 240 含钡混凝土 砖 (mm) (mm) 13 120-150 15 175 28 200 58 300 100 400 140 425
三、X光机的基本构造 任何X光机不论其结构简单或复杂,都 是由X光管、变压器和控制器三部分组 成。还有相关的附属机械和装置。 1.X光管:X光管的规格型号很多, 小型机通常为单焦点静止阳极管;中 型机用双焦点静止阳极管;大型和超 大型机则用双焦点旋转阳极管。
(1) 阴极:一条长螺旋形灯丝,双焦点X光管
四、X光机的使用方法 1 操纵机器以前,先看控制台面上各种 仪表、调节器、开关等是否处于零位。 2 接通电源,调电源电压于标准位;机 器预热15-30 min。 3 选择技术指标。如摄影方式、透视或 摄影的条件选择。毫安、千伏和时间 的选择顺序:首选毫安值,然后选千 伏值,再选曝光时间秒。
4 曝光时操纵脚闸或手开关的动作要 迅速,用力均衡适当。避免不必要的 曝光。摄影曝光过程中,不得调节任 何调节旋钮。曝光过程中注意观察控 制台面上各种指示仪表的动作情况。 5 机器使用完毕,各调节器置最低位; 关闭机器电源,最后断开电源闸。
三、X光机的类型 诊断X光机一般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 100mA以下的为小型X光机,400mA以 下为中型,500mA以上的为大型, l000mA者为超大型X光机。 或按机器活动性分为携带式、移动式和固 定式三类。携带式X光机多为10~15mA, 60~75kV;移动式多为30—50mA, 85~90kV;但国外也有100~300mA, 100~125kV的中型移动式X光机。 固定式X光机的功率各异。
X光摄影器材和造影技术的改进: 静电摄影: 用可以反复使用的半导体硒 板,代替X光软片,无需冲洗。经X光 照射后产生静电潜影,用带电粉末喷 雾显像,转印在纸上可永久保存。 稀土增感屏: 用稀土元素制成新型的增 感屏,比常规钨酸钙增感屏的感光速 度提高4~6倍,曝光时间缩短,放射 量减少。
第一节 X光的特性及X光机设备 一、X光的产生 X光是由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群,撞击 到一定物质后被突然阻止而产生的。 基本设备是X光管和高电压装置。 X光管的阴极电子受阳极高电压的 吸引而高速运动,撞击到阳极靶面而 受阻时,大部分(99.8%)的动能转 变为热,仅一小部分(0.2%)转变为 电磁波辐射---X光。
具体防护措施可综合为以下几点: (1)从放射窗发出的直射线放射量最大, 效应最强,工作人员应避免其直接照射并 尽可能缩小和控制其照射野范围。透视时X 光直接照射到荧光屏上,用足够铅当量的 铅玻璃遮盖荧光屏。 (2)对散射线的防护,要充分使用各种防 护设备,如铅橡皮围裙、铅橡皮手套、铅 屏风等。透视时使用活动光门,摄影时使 用聚光筒。
3.摄影(感光)作用: 具有光化学效应, 使胶片的溴化银感光放出银离子,经化学 显影定影后,银离子变成黑色金属银沉淀, 未感光部分露出透明胶片本色,形成黑白 图像。 4.电离作用:被照物质的原子分解为正负 离子,对机体造成损害。 5.生物学作用: 以其电离作用为起点,引 起活组织细胞和体液发生一系列理化性质 改变,如组织细胞受到抑制、损害、生理 机能破坏、基因组成改变等。
装有两条灯丝;能发射电子,形成电子群。 (2) 阳极:一块钨靶,镶在铜柱上,能耐高 温,高速电子撞击后产生X光。电子的撞击 面称为焦点面,产生的热借铜柱传导出去; 或在阳极端连接一个防护的铜质阳极罩,其 顶面有椭圆入射孔,供电子束入射于靶面, 其侧面有圆孔,为X光的射出孔(窗)。 (3) 管壁 由特种硬质玻璃制成,用以固定阴 极和阳极,并维持管内的真空。
五、X光的防护 1. X光对人体的损害:造血系统、生殖 器官和眼球等对X光敏感,皮肤、肌肉、 骨骼、结缔组织等较迟钝。
表现:白细胞的减少、凝血酶降低、贫血,甚 至发生出血性症候群。不孕或生殖机能异常。 眼球干涩感、视力疲乏和衰退,或白内障、 失明。全身反应有倦怠、睡眠不佳、头痛、 健忘、癌症等。
2. 防护措施:包括从X光管放射出来 的放射线(原发射线)和照射到其他物 质后的继发射线(散射线)。 主要方法:采用屏蔽、缩短照射时 间、远离X光源等。 在屏蔽方面,铅则是制造防护设备 的最好材料。也可用其他材料,例如 水泥混凝土、砖墙等。
设备与技术的改进:20世纪30年代由静 止阳极管发展到旋转阳极管;制成了 150~175kV和1000~3 000mA 的超大型X光机,X光管焦点面积缩小 到0.1x0.1mm或0.05x0.05mm。 照片的清晰度提高了,可连续快速摄影, 检查微细病灶。 X光电视、电影和录像,使透视可以 在明室进行;透视也能保留永久纪录。
二、X光的特性: X光波长极短,以光速直 线传播,波长范围0.0006—50 nm,诊 断用X光的波长0.008—0.031 nm(40150KV)。 1.穿透作用: 穿透某些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 质。穿透的程度与被穿透物质的原子序数及 厚度有关,原子序数高或厚度大的物质则不 易穿透。管电压越高, X光的波长越短,穿 透力也越强。 2.荧光作用: X光照在荧光物质上,如照在 铂氰化钡、硫化锌镉和钨酸钙等物质上,则 发出荧光。
X光诊断-1
1895年伦琴发现X光,临床医学 放射学很快成为独立的学科。 兽医学早在1896年已应用X光, 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开始 形成放射学科;50年代以来,有了较 大的发展。近年来小动物的放射学已 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大动物的诊断范 围,亦由四肢的下段发展到四肢的上 段和头、颈、躯干及胸、腹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