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茶初制过程中品质的形成与氟含量变化_李丽霞
砖茶高氟的原因调查_白学信

收稿日期:1999-10-18 修订日期:2000-02-26作者简介:白学信(1947—),男,四川省卫生防疫站,地方病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研究。
文章编号:1000-369X (2000)01-0077-03砖茶高氟的原因调查白学信(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成都610031)关键词:砖茶;含氟量;调查Key words :Brick tea ;Fluorine content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TS 272.2 文献标识码:B 藏民因饮用砖茶而引起氟中毒的现象,已引起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
众所周知,茶科植物是自然界的高氟植物,而一般的茶叶含氟量远不会引起中毒。
那么,藏民饮用砖茶引起氟中毒的原因何在?为什么砖茶含氟量特别高呢?现据我们1986年对四川的雅安、荣经、都江堰、北川等砖茶生产地的茶园环境、茶树、茶厂加工流程及配料等的调查结果,简报如下:1 四川砖茶的生产概况四川的砖茶又称边茶(边贸茶)。
以产地和生产工艺不同分为两类,即南路边茶,如雅安、荣经等茶厂生产的“康砖”、“金尖茶”(前者含梗8%,后者含梗15%),其工艺流程为揉捻、发酵、烘干、配料、成型、包装,主要销往西藏和甘孜州;西路边茶如都江堰茶厂、北川茶厂生产的“获砖”、“方包”或马茶(前者基本不含梗或含梗16%,后者含梗60%),其工艺流程为碎料、蒸堆、炒青、成型、发花、缓慢烘干、包装,主要销往青海和阿坝州。
砖茶原料主要是老茶叶、“红苔绿梗”、老茶梗和条茶。
2 砖茶生产区茶园的环境质量据对雅安中里茶园、荣经冯家坝茶园,都江堰石碑岗茶园和北川候家坪茶园的环境调查,这些茶园均处于海拔700—980m ,周围无工厂污染,土壤中的水溶性氟含量为0.39—2.05mg /L 。
3 茶树品种及茶树不同部位含氟量的差异 上述四个产区的茶园,主要的茶树品种为云南大叶种、福建小叶种和本地种。
可以看出,品种间的含氟量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同部位间含氟量差异更甚,尤其是老叶与嫩叶之间的差异达12—36倍,茎梗中的含氟量较低。
水洗对砖茶揉捻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成份的影响

水洗对砖茶揉捻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成份的影响摘要:砖茶因大多存在氟含量偏高的问题而备受关注,如何降低砖茶中氟含量成为研究热点。
实验以砖茶原料加工进程中的揉捻叶为对象,研究了水洗条件对揉捻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成份的影响。
结果表明,揉捻叶水洗可显著降低砖茶中的氟含量,同时不同程度地影响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的含量,对茶多酚影响较小。
同一时刻条件下,室温水和40℃、60℃温水处置的降氟效果不同不明显,但60℃温水处置可使其有效成份下降明显。
结合氟含量和品质成份分析,揉捻叶用室温水洗1~2min,既能显著降低氟含量,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有效成份。
关键词:砖茶;揉捻;水洗;氟;品质成份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对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过量的氟则会致使氟骨病、氟斑牙等疾病发生[1]。
茶[Camellia sinensis (L.)O. Kuntze]对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且老叶的氟含量高于嫩叶[2,3]。
黑茶中的砖茶大多采用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普遍存在氟含量偏高的问题,而砖茶是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边疆省、自治区少数民族或高寒高脂食物结构地域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如何降低砖茶中的氟含量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同胞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固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关茶叶降氟办法已有较多研究,包括选育低氟茶树品种,降低土壤、环境中的氟含量,提高砖茶原料嫩度,在砖茶加工进程中添加固氟剂等添加剂[4-8]。
在这些办法中,选育低氟茶树品种、降低土壤环境中的氟含量进程存在周期长、不能及时降氟的问题,而提高原料嫩度和外加添加剂都存在对原有砖茶品质有较大改变的缺点,消费者较难同意。
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持砖茶原有品质,有效、安全地降氟备受关注。
实验以砖茶原料为对象,在加工进程中对揉捻叶进行水洗处置,研究其对氟的降低效果及对砖茶品质成份的影响,以期为降低砖茶的氟含量提供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式1.1材料鲜叶原料采自华中农业大学校内教学基地的福鼎大白茶[C. sinensis(L.)O.Kuntzecv.Fuding-dabaicha],芽叶类型为1芽3叶、1芽4叶。
降低砖茶氟含量技术研究初报

降低砖茶氟含量技术研究初报林智;舒爱民;蒋迎;傅尚文;文建辉;周兴长;刘杏益【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02(024)001【摘要】@@砖茶自古以来是我国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和青海等地少数民族人民喜爱饮用的茶叶。
这些地区多处高原,以畜牧业为主,膳食结构中含有大量的肉类和乳类,需要每天饮用砖茶以分解脂肪,帮助消化和补充维生素等,因此,砖茶已成为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但是,近年来,有关砖茶含氟量过高,长期饮用会引起氟中毒等时有报道,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因此,开展砖茶含氟量的调查,研究降低砖茶氟含量的技术措施,对于保护少数民族兄弟的身体健康,维护边疆……【总页数】2页(P16-17)【作者】林智;舒爱民;蒋迎;傅尚文;文建辉;周兴长;刘杏益【作者单位】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湖南益阳茶厂,413000;湖南益阳茶厂,413000;湖南益阳茶厂,4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7【相关文献】1.加工中添加天然物质对改善茯砖茶感官品质的研究初报 [J], 杨秀芳;翁昆;祝雅松;邹新武2.不同低氟品种青砖茶适制性研究初报 [J], 龚自明;郑鹏程;李传忠;王雪萍;滕靖;雷该翔;李新华3.降低人体摄入砖茶氟含量的技术措施 [J], 钟兴刚;粟本文;谭正初;宁静;刘淑娟4.降低仙客来组培苗成本的研究初报 [J], 伊万伟;李方华;张永久;崔兴林5.艾科顿plus(益佩威)包衣玉米降低残留除草剂药害田间药效初报 [J], 房树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 2003, 12(3): 342-345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点项目(K2000-05-02)作者简介:马立锋(1972–),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栽培和茶园土壤的研究。
E-mial: malf-111@ 收稿日期:2003-02-16中国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马立锋,阮建云,石元值,韩文炎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摘要:主要对茶叶中氟的来源,氟含量,氟浸出率以及茶叶降氟措施研究作了详细的综述。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土壤中的氟直接影响到茶叶中氟的含量,茶树吸收氟与土壤的pH 值、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成土母质及土壤中的阳离子有关。
大气污染影响茶叶氟含量主要是氟通过叶片气孔进入细胞,进而在茶树体内积累。
水环境中氟的含量主要受土壤与大气环境的影响。
茶叶中的氟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等级越差,氟含量越高;原料粗老的茶类氟含量要比原料较嫩的茶类氟含量高;不同季节、茶树品种对氟吸收也存在差异性;茶树各部位氟累积强度依次为:叶>花蕾>籽>皮>细枝>骨干枝>细根>茎(主轴)>茎(主干)>主根>侧根;茶叶中氟浸出率与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有关。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热水处理,添加化学试剂,改进生产工艺等措施来降低茶叶中的氟含量。
此外,尚可以培育含氟量低的茶树品种。
关键词:中国茶叶;氟来源;含量;浸出率;降氟措施中图分类号:Q945.12;X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3)03-0342-04茶树是一种聚氟作物,茶叶中的氟含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有大量资料显示,氟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摄入对人体有益,过量的氟却对人体产生危害。
近年来,有的报道了饮用高氟茶叶引起了氟中毒。
砖茶初制过程中品质的形成与氟含量变化

L L —x a He C u i i i , h n—li L o Xu e , u e—p n ig
( o e eo oet n o i l r S h a g c - C l g fF rs y a d H rc t e i u n A r u l r tuu 。 c il
各 个 工序 的 主要 生化 成 分含 量 和含 氟量 进行 了分 析。 结果表明 , 在初制工序 中, 含量 、 水浸 出物、 多 蔡 酚与儿茶素 、 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 基酸含量 氨
在 渥 堆 的 过 程 略 有 上 升 ,但 是 在 干 燥 的 过 程 明 显 下
饮用砖茶的地区主要包括西藏、内蒙古、新 疆、 四川、 青海、 宁夏、 甘肃等省区的少数民 族。 砖茶又称紧压茶, 或边销茶 , 主要有金尖 、
康砖、 茯砖 、 米砖、 沱茶、 黑砖 、 饼茶、 圆茶、 青 砖茶等。其中少数民族地区消费的砖茶主要 为金尖、 康砖 、 茯砖等。砖茶品质的形成与其
特殊 的加 工工 艺有关 ,但 对砖 茶初 制 过程 品
降, 与可溶性糖 的变化规律 相似 。茶黄 素(F 含量逐 T) 渐增加 , 红素 (R) 茶 T 与萘褐素 ( B 变化不 规律性 。 T)
氟含量在整 个初制过程 中变化不大 , 明初 制过程对 表
含氟量 影响 不大。感官 审评结果表 明, 所用原料制作
砖 茶 品质 优 于传 统 砖 茶 。
质变化的研究较少 ,主要集中在砖茶的精加 工过程中。齐桂年等采用 H L P C法分析了四 川黑茶加工中的成分变化,发现康砖茶儿茶 素含 量 比做庄 茶含 量减 少~ 半 以上 ,认 为是
维普资讯
26第 期 第l期 0年 4总 2 0 8
茯砖茶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及优势菌鉴定

茯砖茶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及优势菌鉴定胡治远;刘素纯;赵运林;李罗明;刘石泉;李燕子【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2(033)019【摘要】从益阳茶厂有限公司茯砖茶生产线上取得不同工艺流程的茶叶样本,通过稀释平板培养跟踪其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分离纯化样品中优势微生物“金花菌”,并对其进行有性型和无性型的诱导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及18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
结果表明:渥堆期间主要的微生物为酵母、黑曲霉、青霉与根霉,“金花菌”数量较少,但压砖后进入到发花阶段逐渐成为茯砖茶内的主导微生物;通过对“金花菌”的形态学与分子鉴定最终将其确认为冠突散囊菌(Eurotiμm cristatμm)。
【总页数】5页(P244-248)【作者】胡治远;刘素纯;赵运林;李罗明;刘石泉;李燕子【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相关文献】1.低盐固态酿造酱油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1和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J], 徐丹;王洪新;张银志;刘璐;孙秀兰;王淼;赵建新2.永丰辣酱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优势菌及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分析 [J], 苏东林;张忠刚;陈亮;谭欢;周向荣3.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的研究进展 [J], 杨抚林;邓放明;赵玲艳;夏岩石4.茯砖茶中优势菌的种名鉴定 [J], 温琼英5.四川茯砖茶主要霉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优势菌种的筛选 [J], 梁晓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杀青方式对青砖茶原料氟含量的影响

不同杀青方式对青砖茶原料氟含量的影响摘要:试验研究了水潦青、蒸青、炒青3种杀青方式以及水潦青时间对青砖茶原料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对茶叶氟含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氟含量高低依次为蒸青>炒青>水潦青,水潦青杀青方式的氟含量极显著的低于蒸青,与炒青的差异不显著。
水潦青时间处理的结果表明,随着水潦青时间的延长,氟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以4min处理的茶叶氟含量最低,与蒸青相比下降了31.97%。
水潦青各处理对茶叶中的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的影响,对水浸出物、茶多酚的影响较大。
结合氟含量和品质成分分析,水潦青时间可以掌握在1min以内。
关键词:青砖茶;杀青;氟含量;品质EffectsofDifferentFixationWaysontheFluorideContentsofQingzhuanTeaMaterialAbstract:Theeffectsofwaterboiling,steamingandpan-firedfixationwaysandwaterboilingtimeontheFluoridecontentsofQingzhuanteamaterial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fixationwayshadgreateffectontheFluoridecontents.Fluoride contents by steaming fixation was was the highest,by pon-fired the next and by water boiling the last. Thewaterboilingmethodwasmoreeffectivetodecreasethetea'sFluoridecontentthanthesteamingmethodandtheFluoridecontentsdecreasedwiththewaterboilingtimeincreasing.Waterboilingmethodalsohadgreateffectonwaterextractionandpolyphenolsbutaminoacidsandsolublesugar.TheFluoridecontentinteawiththetreatmentof4minwasthelowestanddecreasedby31.97%comparedwiththesteamingmethod.Theinfluenceofthewaterboilingmethodwassignificantonwaterextractsandpolyphenolscontentandnotsignificantonaminoacidandsolublesugarcontent.Thewaterboilingtimeshouldbewithin1min.Keywords:Qingzhuantea;fixation;Fluoridecontent;quality青砖茶是我国黑砖茶中一种重要的产品类型,自古以来被我国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和青海等省(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所喜爱。
80年代湖南茶砖预防砖茶氟中毒研究

在我国茶文化中,茶砖是一种古老而特别的茶叶制作方式。
而湖南茶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80年代,湖南茶砖在预防砖茶氟中毒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80年代湖南茶砖在预防砖茶氟中毒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对此进行全面评估,以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1. 湖南茶砖的历史和特点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湖南茶砖的历史和特点。
湖南茶砖作为一种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采用精选的茶叶经过蒸压、压制而成,外形酷似砖块,故名茶砖。
湖南茶砖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茶叶的天然香气和营养成分,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
湖南茶砖还因其具有抗氟特性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在预防砖茶氟中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砖茶氟中毒的危害和影响砖茶氟中毒是一种主要由长期饮用含氟超标的砖茶引起的慢性氟中毒病。
砖茶中富含氟元素,而高浓度的氟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
长期饮用氟超标的砖茶会导致骨质疏松、牙齿疾病等健康问题,对人体的骨骼、牙齿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预防砖茶氟中毒成为了当时茶叶领域的重要课题。
3. 80年代湖南茶砖在预防砖茶氟中毒研究的重要性在80年代,湖南茶砖在预防砖茶氟中毒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砖茶氟含量的监测和控制湖南茶砖生产企业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严格监测茶叶的氟含量,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茶砖中的氟含量,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这为预防砖茶氟中毒提供了重要保障。
3.2 提倡科学饮茶方式湖南茶砖生产企业在宣传推广茶砖的也提倡科学的饮茶方式,鼓励消费者适量饮用,并结合其他类型的茶叶进行搭配,以减少氟元素对人体的危害。
3.3 技术创新和科研支持湖南茶砖生产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预防砖茶氟中毒的相关研究。
他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寻求更科学、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3.4 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在预防砖茶氟中毒方面,湖南茶砖生产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安全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有效避免了砖茶氟中毒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咖啡碱是茶叶香气和滋味的重要成分, 在整个初制过程中,咖啡碱含量并没有大的 变化,这是由于咖啡碱性质稳定的结果。
可溶性糖是茶叶滋味“甜”的主体物质, 氨基酸是滋味“鲜爽”的主要成分,二者在初 制中的变化见表 !。在渥堆过程中,由于微生 物分泌胞外酶,水解茶叶中的纤维素、果胶 等,因此,杀青、揉捻、渥堆后的可溶性糖含量 较高。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也有类似结果。但是 在干燥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糖易与氨基酸 发生迈拉德反应,使得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 量均低于干燥以前。
从表 , 可知,在揉捻、渥堆和干燥过程 中,茶黄素含量明显增加,但是茶红素和茶褐 素变化不呈规律性,茶红素含量在渥堆后有 所下降,但茶褐素有所上升,可能是部分茶红 素转化的结果,而在干燥过程中,茶红素含量 有所升高,茶褐素下降,这可能是部分茶褐素
转化后沉积于叶底,形成叶底的红褐色。 表 , 砖茶初制过程中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变化
酚氨比是茶叶滋味“醇”的衡量指标。从 表 ! 可以看出,茶叶经渥堆后,其酚氨比值最 低,为 .’ %.,因此说明渥堆是砖茶品质形成 的关键工序。由于在干燥过程中的高温作用, 糖与氨基酸发生迈拉德反应,氨基酸含量减
表 ! 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工序 鲜叶 杀青 揉捻 握堆 干燥
茶多酚(+ ) %.0 #. %-0 &# %-0 %# %$0 (( %$0 $(
砖茶主要采用含氟量较高的粗老枝叶加 工而成,氟含量可以达到 #"" ^ &""8= _ ?=,因 此大量饮用砖茶容易引起氟中毒,并在四川、 新疆、内蒙古、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出现了长期 大量饮用砖茶引起氟中毒的报道,因此如何 降低砖茶中的氟含量就倍受关注,并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 \!,‘ ] 。
虽然四川砖茶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 但是砖茶初制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较少,因 此笔者对砖茶初制的主要工序品质成分和氟 含量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砖茶生产制定 合理的工序参数、品质指标和氟含量的降低 提供参考。
儿茶素(+ ) %"0 #$ %"0 $# (0 #& .0 -#0 (!
咖啡碱(+ ) 水浸出物(+ ) 可溶性糖(+ ) 氨基酸(+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试验方法
%’ )’ %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揉捻"
渥堆"干燥。 杀青: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因一般鲜
叶较粗老,为避免水不足而杀不匀透,除雨 水叶、露水叶和有嫩芽叶外,都要进行“洒水 灌浆“。一般按每 %""34 鲜叶洒水 %"34 的比 例,要边洒水边翻动鲜叶,使之均匀一致,便 于杀匀杀透。这里采用滚筒杀青机杀青,该机
!""# 年第 $ 期总第 %!& 期
贵州茶叶
%’
砖茶初制过程中品质的形成与氟含量变化
李丽霞 何春雷 罗学平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四川雅安 #!("%$)
摘要:以 % 芽 #、) 叶新梢为原料制作砖茶,并对初制 各个工序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和含氟量进行了分 析。结果表明,在初制工序中,含水量、水浸出物、茶多 酚与儿茶素、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含量 在渥堆的过程略有上升,但是在干燥的过程明显下 降,与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相似。茶黄素(*+)含量逐 渐增加,茶红素(*,)与茶褐素(*-)变化不 规律性。 氟含量在整个初制过程中变化不大,表明初制过程对 含氟量影响不大。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所用原料制作 砖茶品质优于传统砖茶。 关键词:砖茶 初制 品质 含氟量 ./01234 567803269 09: +1/672:; <693;93 :/729= >72<? 3;0 @728074 @76<;AA29= B2B2 C D20E F; GH/9 C 1;2E B/6 I/; C @29= J G611;=; 65 +67;A374 09: F6732</13/7;E K2<H/09 L=72</1M 3/701 N92O;7A234E P0 Q 09#!("%$E K2<H/09 R L>A370<3S K2D 67 K;O;9 1;0O;A 09: 0 >/: T;7; A;7O;: 0A 70T 803;7201AE 09: 09014U;: 3H; <693;93A 65 3H; 8029 <H;82<01 <68@6A23269A 09: 51/672:; 65 3H; >72<? 3;0 29 ;0<H @728074 @76<;AA29=V *H; 7;A/13A 29:2<03;: 3H03 3H; <693;93A 65 3H; T03;7 <693;93A T03;7 ;D370<3AE 3;0 @614@H;961AE <03;<H29 09: <H1676@H411 T;7; 011 :;<7;0A;:E 3H; 08296 0<2: <693;93 H0: A12=H314 72A;9 29 3H; @2129= @76<;AA29=E >/3 6>O26/A14 :76@@;: 29 3H; :7429= @76<;AAM 29=E 23 Q A A282107 T23H 3H; O072;34 7/1;A 65 3H; 3;0 @614A0<M <H072:;AV *H; *+ <693;93 29<7;0A;A =70:/0114E >/3 3H; <693;93A 65 *- 09: *, T;7; >63H 277;=/10714V W9 3H; ;9327; @76<;AA 65 3H; @728074 @76<;AA29= 3H; 56/672:; <693;93 H0A 12331; <H09=;AE T23H 3H; 0@@702A01 65 A;9A; 67=09E 29:2<03M 29= 3H03 3H; >72<? 3;0 H0: >;33;7 X/093234 3H09 3H03 65 3H; 370:2326901 >7;0? 3;0 @7;@07; T23H 61: 1;0O;A 09: >709<H;AV Y;4 T67:AS -72<? 3;0Z [728074 @76<;AA29=Z ./01234Z +1/6M 72:; <693;93
渥堆:是形成砖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 与红茶的堆积“发酵”不同,而是堆大、堆紧、
! 结果与分析
!’ % 水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砖茶各个初制工序含水 量的变化情况见 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初制过程中含 水量随着工艺的流程趋于下降,其中杀青和 干燥这两个工序水分散失较多,这是这两个 工序经历了长时间高温作用的结果。在揉捻 和渥堆过程中,含水量基本上没有变化。
干燥:干燥方式以晒、炒结合。 %’ )’ ! 取样方法
采用对角线法取样,再用四分法缩分至
工序 鲜叶 杀青 揉捻 渥堆 干燥
含水量(6 ) (%= !* )"= *$ )"= *& )"= &% (= !!
失水率(6 ) —
*(= %$ *(= "& *#= (# &>= &(
!’ ! 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饮用砖茶的习惯,
收稿日期:!""#—"’—!(
饮用砖茶的地区主要包括西藏、内蒙古、新 疆、四川、青海、宁夏、甘肃等省区的少数民 族。砖茶又称紧压茶,或边销茶,主要有金尖、 康砖、茯砖、米砖、沱茶、黑砖、饼茶、圆茶、青 砖茶等。其中少数民族地区消费的砖茶主要 为金尖、康砖、茯砖等。砖茶品质的形成与其 特殊的加工工艺有关,但对砖茶初制过程品 质变化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砖茶的精加 工过程中。齐桂年等采用 F[BG 法分析了四 川黑茶加工中的成分变化,发现康砖茶儿茶 素含量比做庄茶含量减少一半以上,认为是 渥堆作用所致 \%],蒸压过程氨基酸含量降 低。
工序 揉捻 渥堆 干燥
茶黄素(+ ) 茶红素(+ ) 茶褐素(+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叶绿素含量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见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叶绿素含量在加工过程 中均呈下降趋势,由于杀青、揉捻、渥堆和干 燥等工序均是在湿热的作用下进行的,叶绿 素在湿热作用下容易发生水解、降解等作用, 因此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但是不存在明显 下降的工序。
茶叶的品质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茶多 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其他一些色 素等水溶性物质,其含量的高低、组分差异以 及配比均会对茶叶品质造成不同的影响。如
!""# 年第 $ 期总第 %!& 期
砖茶初制过程中品质的形成与氟含量变化
!%
多酚类是形成茶叶品质的重要成分之一,但 其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茶叶品质呈负相关, 氨基酸和咖啡碱是重要的香气和滋味物质, 氨基酸与茶叶滋味评价之间的复相关系数达 "’ (&$,呈极显著正相关,等等)&*。对砖茶初制 过程中的品质成分变化测定结果见表 !。从 表 ! 中可以看出,茶多酚和儿茶素均随加工 工序进程而呈下降趋势,其中鲜叶的茶多酚 和儿茶素含量最高,在杀青后有所下降,估计 为杀青时的湿热作用所致,二者在杀青和揉 捻后差异不大,但略有所下降。揉捻是砖茶香 气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中,茶多酚和儿 茶素均有所下降,但是幅度不大。儿茶素和茶 多酚经过高温干燥后也有所下降。总之,在其 初制过程中,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分别下降 约 %&+ 和 ,-+ ,其下降率,二者不呈比例。水 浸出物含量变化与茶多酚和儿茶素变化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