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李艳红1马亚红2

(1.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010031;2.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 010031)

〔摘要〕饮茶型氟中毒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氟中毒类型,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制作的奶茶、酥油茶、茶水等而引起的以骨骼、牙齿为主要损害的氟中毒。防控饮茶型氟中毒应研究筛选推广适合广大群众口味并可以接受的低氟砖茶并引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推广低氟砖茶结合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预防饮茶型氟中毒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进展

饮茶型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性氟中毒类型,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制作的奶茶、酥油茶、茶水等而引起的以骨骼、牙齿为主要损害的氟中毒。饮茶型氟中毒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氟中毒类型,主要分布在有饮用砖茶习惯的人群中,人口总数超过3000万【1】,目前有关研究报道较少,而其对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2】【3】,严重的病情不仅使病人因容貌的缺陷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4】,更重要的是因病致贫,同时因为生活习惯使得少数民族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远高于汉族群众,因此饮茶型氟中毒不仅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涉及到民族团结及社会和谐建设。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饮茶型氟中毒,现将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措施加以总结,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减少或杜绝砖茶摄入饮茶型氟中毒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所引起的,因此减少或不喝砖茶,或改喝其他低氟茶叶品种,是控制饮茶型氟中毒的根本措施【5】。但是砖茶是病区居民,尤其是藏、蒙、鄂温克、哈萨克、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6】,短期内改变生活习惯非常困难,因此依靠减少或杜绝砖茶摄入的方法会影响群众正常生活。

2 砖茶降氟由于病区的少数民族群体饮浓茶习惯由来已久,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所以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重点应放到低氟砖茶的研制和砖茶除氟技术上面,将氟含量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内【7】。因此降低砖茶含氟量,研制和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氟砖茶,对控制饮茶型氟中毒、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是非常急迫的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选育低氟茶树品种茶树是富氟植物,通过选育低氟茶树品种是茶树降氟的一条途径。陈瑞鸿等【8】利用氟电极分析了浙江茶区的31个茶树品种,发现在成熟叶中,氟含量

最高的达到为2163.2mg/kg,而氟含量最低为805.7m1g/kg,前者为后者的2.7倍,可见不同品种差异十分显著,因此低氟茶树可作为低氟砖茶原料的重要资源。

2.2选择适宜栽培条件

2.2.1改善栽培环境茶树中的氟主要源于土壤、大气和灌溉用水,因此加强对茶树周围生态环境的治理有一定的意义。工业“三废”往往含有氟元素,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氟污染,应避免在有氟污染的地方建设新茶园。同时,土壤中可溶性的氟水平对茶树体内氟含量有决定作用,应减少或淘汰土壤高氟茶区茶叶的生产,推广土壤低氟茶园茶叶的生产【9】。茶园灌溉用水的氟水平也是影响茶树体内氟含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设法降低灌溉用水中可溶性氟含量有重要意义。

2.2.2 合理施肥肥料(尤其是化肥)也是茶园土壤中氟含量的重要来源,磷肥厂的原料主要是含氟磷灰石[3Ca(PO4)2·CaF2],含氟量可达4%,施磷肥可以造成茶园土壤氟污染【10】,因此必须做到合理施肥。

2.3改进茶叶原料现阶段用于砖茶的原料主要是用成熟叶、粗老叶、修剪枝、茶果等【11】。由于氟在茶树体内主要分布在老叶中,因此原料粗老是砖茶氟含量高的直接原因,适当增加茶原料的嫩度或拼配一些含氟低的原料,对降低砖茶氟含量有至关重要作用。

2.4 改善茶叶的处理方式采用合理工艺,能够减少茶叶中的氟含量或者氟在水中的溶出。高夫军等【12】研究了水处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茶叶氟含量的影响,发现随着水温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茶叶氟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揉捻后的茶叶经60。C的水处理l分钟,茶叶氟含量显著下降,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可得到较好保留。

2.5添加降氟剂在砖茶加工过程中添加不同降氟剂,是解决砖茶型氟中毒的一个可行且效果较为明显的途径。常用的降氟剂有氯化铝、氯化钙、硫酸铝、硫酸铝钾、复合配方E、皂土等【13】。湖南曹进等【14】在砖茶中加入珍珠钙、骨碳粉、柿子叶等制成200-300mg/kg 的低氟砖茶,在内蒙、青海等地开展了预防试验,其缺点是珍珠钙、骨碳粉、柿子叶等成分长期摄入后对人体的危害尚有待研究。新疆王连芳【15】报道了从羊骨提取的DTF茶叶除氟剂,中国地病中心研究用活化蛇纹石除氟,湖北熊培生等【16】尝试用食品营养添加剂DFR除氟。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低氟新茶叶品种的方向。利用氟与这些化学试剂发生吸附、沉淀反应的特性,可以使砖茶中游离态氟转化成难被人体吸收的非活性态氟,从而达到降低砖茶茶汤中氟含量的目的,尤其是在茶叶的蒸揉工序中添加降氟剂时降氟量最

1.李艳红(1968-),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地方性砷中毒和氟中毒防治研究工作。

2.马亚红(1967-),女,公共卫生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及妇幼保健的工作。

大,且工艺配合可提高试剂降氟效果【17】。施嘉瑶等【18】在砖茶加工过程中添加不同降氟剂,发现各试剂均能稳定有效地降低砖茶中氟的浸出量或茶汤中氟的浓度。另有人【19】提出在茶水沏制过程中加入降氟剂也可大幅降低茶水含氟量,且茶水色、味、pH值均无改变。因此寻找一种使用方便、健康安全、降氟效率高的降氟剂对于尽快采取措施控制饮茶型氟中毒有现实意义。

3 改善营养结构高蛋白质营养食物对氟中毒具有拮抗或解毒作用,较好的营养可以减轻病情,而营养不良,则可加重病情。因此,发展多种生产方式,改变单一的饮食结构,摄取足量的肉类、奶制品,以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同时,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增强了机体对氟的拮抗、解毒作用,减少氟在体内的聚集。孙殿军等【20】调查数表明,阿坝藏族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及Ⅱ度以上氟骨症所占比例较内蒙古陈旗大,说明四川阿坝病情比内蒙古陈旗严重;但四川阿坝总摄氟量和经砖茶摄氟量都不如内蒙古陈旗的高,这与病情不符。为此,调查了膳食营养成分对病情的作用,发现两个民族膳食中钙相近,但陈旗蒙古族膳食中抗氧化物质成分(维生素C、E)多于藏族,这有可能是陈旗蒙古族病情轻于四川阿坝藏族病情的主要原因。

4 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居民经济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地区的经济条件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好,一方面,人们可以有好的医疗条件,可以运用先进的除氟技术,可以有更好的饮食条件、更科学的营养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使人们开阔视野,适应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这一切对于疾病的预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5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砖茶生产工艺的改进、砖茶除氟技术的提高以及培育低氟新茶叶品种的方法,虽然可以降低茶氟摄入量,但有的没有投入生产,有的口感欠佳,有的添加非食品型添加剂,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待于深入研究,而且这些措施势必造成砖茶成本的提高,从而也会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在推广上存在一定难度,在短期内很难达到预防饮茶型氟中毒的目的。为了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的保护饮砖茶人群的身体健康,减少饮茶型氟中毒的发生,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非常必要。加强预防饮茶型氟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的氟患意识,使病区居民认识到发生饮茶型氟中毒的原因、危害及有效的防治办法,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防治措施。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还应进行必要的砖茶冲泡方法科学性宣传教育,增强病区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教育群众尽量饮用低氟砖茶,不喝浓茶,不喝长时间煮沸茶,不喝浸泡时间过长的茶,最好弃去头泡茶,最大限度的减少茶氟的摄入,自觉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对降低茶氟工作的组织协调作用,做好饮茶型氟中毒的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研究筛选适合广大群众口味并可以接受的低氟砖茶并引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不仅对饮茶型氟中毒疾病本身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病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所引起的疾病或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与习惯可以防治的疾病的综合防治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殿军,高彦辉,赵丽军,等. 中国饮茶型氟中毒现状调查[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8,27

(5):513-517.

[2] 岳林,高学军. 饮茶型氟中毒[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1):60-62.

[3] 白学信,方进良,吴金生,等.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的氟骨症调查.地方病通报,1994,9:65-66.

[4] Meneghim MC,Kozlowski FC,Pereira AC,Assaf AV,Tagliaferro EPS.Perception of dental

fluorosis and other oral health disorders by 12-year-old Brazilian.Int J

Paediatrdent,2007,17(3):205-210.

[5] 姜革.中国饮茶型氟中毒及研究现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8,13(6):349-350.

[6] 孙殿军,刘立志.我国饮茶型氟中毒的研究及展望[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1):1-2.

[7] 孙殿军,孙玉富.砖茶含氟量综述[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2,21(6):515-518.

[8] 陈瑞鸿,梁月荣,陆建良,等.茶树对氟富集作用的研究[J].茶叶,2002,28(4):187-190.

[9] 沙济琴,郑达贤.福建茶树鲜叶含量氟的研究[J].茶叶科学,1994,14(1):37-42.

[10] 黎南华.不同生态环境的茶叶氟含量浅析[J].福建茶叶,1994,(2):21-23

[11] 李争艳,于光前. 饮砖茶型氟中毒降氟措施研究进展[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9,28

(5):590-591.

[12] 高夫军,陆建良,梁月荣,等.茶叶降氟措施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3):

36-38.

[13] 林智,舒爱民,蒋迎,等.降低砖茶氟含量技术研究初报[J].中国茶叶,2002,24(1):16-17.

[14] 曹进,赵燕,刘箭卫.低氟砖茶及其生产工艺[R].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252229A.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0.

[15] 王连芳,王新中,艾海提,等.新疆哈萨克族居民饮茶习惯与氟中毒.地方病通报,1992,7;95-96.

[16] 熊培生,黄文耀,李阳,等.除氟剂筛选及其与茶汤相互影响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5,24(2):152—154.

[17] 罗学平,李丽霞,何春雷.茶叶氟研究现状及降氟措施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6,2:

7-8.

[18] 施嘉瑶,何春雷,杜晓.降低黑茶(Dark Green Tea)含氟量的研究Ⅱ降氟的方法及效果[J].四

川农业大学学报,1991,9(3):411-416.

[19] 李津蜀,朱岚,白学信,等.骨炭降氟剂对茶水中茶多酚等成份的影响[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1998,14(3):167-168.

[20] 孙殿军,高彦辉,于光前,等. 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特征的研究[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8,27

(2):121-122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 本标准是在长江三峡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和饮水型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同步流行病学调查对比分析工作的基础上,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防治及研究资料,并参考有关标准而编写的。 本标准代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标准(试行)》(中地办发〔1981〕6号)中的病区划分标准。原标准环境氟含量指标中只有饮水氟含量,只适用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划分,本标准根据我国病区类型复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增加了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和总摄氟量,制定出既适合于饮水型病区的划分,又适合于其他类型病区的划分。本标准采用了原标准中饮水含氟量的指标,因为该项指标经多年防治工作实践证明,对不同程度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划分是适宜的客观环境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氟病研究所负责起草,由中国医科大学流行病教研室、河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富、戴国钧、杨世明、顾諟栋、滕国兴。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确定和病区程度的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以自然村(屯)为单位的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确定和病区程度的划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医`学教育网整理。 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16396—1996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 WS/T87—1996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 3病区确定与划分条件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预防知识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防治常识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就是由于人们通过饮水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蓄积性氟中毒。 一、引起原因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就是当地群众长期饮用含氟较多的泉水、沟水或井水所致;摄入了过量的氟,长期如此,即发生氟中毒。 二、表现症状 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和牙齿受损害。骨骼损害引起氟骨症,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躯干麻木,手足抽搐、僵硬,严重时还有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廓变形,甚至不能直立行走,丧失劳动能力。牙损害发生氟斑牙,也叫氟牙症,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泽,出现白垩、黄色、棕黑色的花纹、斑点或缺损,尤以门牙损害最严重。7-8岁以前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斑牙,8岁以后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骨症。氟斑牙一旦形成,可遗留终生。此外,摄入过多的氟还会损害身体其他许多重要器官并影响一些重要的代谢活动,致使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身体发育较差。 三、预防措施 地方性氟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增加对氟的排泄,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机体抵抗力。 目前主要是针对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以改换饮用低氟水,如打建新的低氟水源井、引用低氟的河、水溪、泉水以及物理化学方法除氟。主要的除氟剂有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氯化铝、骨炭、羟基磷灰石等。提倡喝淡茶水、多喝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多食用汤菜,改善营养也不失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四、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常识 1.我们这里流行的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原因是: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较高。 2.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人体造成的危害是:氟斑牙、氟骨症。 3.预防饮水型氟中毒最好措施是:改水。 4.自己掌握的氟中毒防治常识应该向父母和邻居讲,主要讲引起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原因、主要表现、预防方法等。

砖茶高氟原因

砖茶高氟原因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砖茶是一种以茶树粗老叶片和枝条为原料经加工压缩而成的成品茶,是藏区居民生活必需品。然而,由于砖茶中氟含量明显高于普通茶叶,加之饮用量大,地方性氟中毒已成为影响藏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查清四川省市售各种品牌砖茶氟含量,可为研制、生产低氟砖茶,达到预防饮茶型氟中毒目的提供科学依据。 砖茶品种及氟含量本次采集砖茶632份,涉及砖茶品牌24个,以雅安产品为众。氟含量在367.00~1 671.20mg/kg之间,平均为875.9mg/kg,平均高出国家标准(GB 19965-2005)近2倍。氟含量最低的是云南大理下关砖茶,最高的是雅安市荥经县产砖茶(表1)。除得荣县部份砖茶产自云南大理外,四川藏区居民饮用的砖茶均产自四川境内,涉及6个市、州9个县(市、区)。四川产砖茶氟含量均明显高于云南大理(F =26.9,P <0.01);四川境内产砖茶氟含量又以雅安市荥经县产砖茶最高,绵阳市平武县和成都市都江堰市最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1,P <0.01)。 茶水、饮水、主要食物氟含量情况四川省藏区茶水氟浓度高低差别较大,高者超过10 mg/L,低者仅0.76mg/L,平均为3.97 mg/L,明显高于国家标准;食物、饮用水氟含量总体不高,从茶水中摄氟量占总摄氟的80%以上。少数调查点水氟部分超标,最高值为2.32mg/L(表2)。砖茶高氟原因茶树是植物中主动摄取并富集氟的植物,其所摄取的氟主要集中在叶部,并且氟含量随着生存时间呈线性上升,而茶梗的含氟量远低于茶叶[1]。砖茶是由老粗茶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故氟含量显著高于以嫩叶为原料制作的茶品种。本次检测结果显示,四川砖茶氟含量不仅明显高于云南大理、湖北、湖南省产砖茶[1],而且在四川境内不同产地的砖茶氟含量也有显著差异,表明砖茶氟含量不仅与茶叶片生存时间关系密切,还与产地有很大关系,有报道茶叶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土壤和大气[2],因此,当地土壤氟的多寡也是致使不同产地砖茶氟含量不同的原因之一。 砖茶氟在地方性氟中毒中的意义众所周之,地方性氟中毒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藏区农牧民饮用水氟含量低于0.4 mg/L、主食氟含量低于0.65 mg/kg,而砖茶水氟含量平均在3.97 mg/L,据调查成人平均每日饮茶水约2 L左右,从茶水中摄氟量占总摄氟的80%以上,四川省藏区居民年均消费砖茶5.087kg,每日仅砖茶摄氟可达8mg,严重超过国家限定标准(3.5mg/d?人)。在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严重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8~12岁儿童氟斑牙平均检出率为55.69%,成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38.94%,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为44.64%,呈现“氟斑牙检出率低,成人氟骨症重”的流行特点[5],且氟中毒病情与摄入砖茶氟量呈正相关关系[6,7]。提示四川藏族地区为饮茶型氟中毒重病区[4,5,8]。调查还发现少数调查点水氟部分超标,且此点的茶水氟浓度明显高于本县其他调查村,提示该调查点还同时存在茶型加水型氟中毒的情况。 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对策本次调查结果和众多资料显示,饮茶型氟中毒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所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性氟中毒类型,其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具有饮用砖茶习惯的少数民族集聚地区[4,6~9]。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不仅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民族团结,而且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降低砖茶氟含量,供应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氟砖茶,是解决病区氟中毒危害的关键措施。因此,加快低氟砖茶的研制,尽快面市,是当前饮茶型氟中毒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茶叶氟含量成因、特点和本次调查结果,生产企业在制造砖茶时除在配方上尽量多加配一些嫩叶外,还应尽量选择土壤氟

燃煤型地氟病的危害及其预防

燃煤型地氟病的危害及其预防 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着一种疾病:牙齿发黄、发黑,并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甚至弯腰驼背,严重者瘫痪,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这种病叫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 一、主要流行地区 我国有十多个省份流行,生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的贵州、重庆、四川、云南以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地区,和陕西的安康地区。 全国有病区县201个,氟斑牙患者1534万多人,氟骨症患者139万多人。 在地氟病流行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层比较表浅,取用方便,是当地的主要生活原料,当地居民除了用煤块直接燃烧外,还习惯用粘土和煤粉混合,做成型煤燃用,这些地方的煤含氟量普遍较高,拌煤粘土的含氟量更高,往往是煤氟含量的数倍至十几倍。 燃煤型地氟病流行地区的居民习惯使用无烟囱、无炉盖的敞炉灶做饭、取暖,煮猪食以及烧烤食物。燃煤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含氟烟尘,污染室内空气和食物,据测定病区家庭室内空气和食物氟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数倍、数十几倍、甚至上千倍。 在一些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寒冷,敞煤火常年不熄以供取暖,特别是在玉米、辣椒的收获季节,天气连绵多雨,不具备在室外晾晒的气候条件。为了防止食物晦变,当地居民习惯将玉米、辣椒等食物挂在炉灶上方,用敞煤火烘干,食物因此受到氟的严重污染。生活在燃煤

地氟病的居民,因常年食用和呼吸被氟烟尘污染的食物和空气,就会患燃煤型地氟病。 二、燃煤型地氟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燃煤型地氟病是一种以牙齿和骨骼损害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氟对牙齿的损害称为氟斑牙。这是由于氟随着被污染的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后,首先侵害儿童的牙齿,使牙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改变或黄褐色色素沉着,俗称黄牙齿,刷牙也刷不掉,严重者牙齿变脆,牙表面出现缺损,进入中年以后翘盼容易磨损,甚至脱落。氟斑牙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食物咀嚼和消化,进入体内的氟会进一步损害我们的躯体骨骼,会引起氟骨症。氟骨症表现为上肢不能伸直,下肢出现O型腿X型和剪刀型腿样改变。氟骨症还会引起其它一些症状,最常见的是肢体疼痛,一般从腰背部开始逐渐累及四肢和全身,这种疼痛呈持续性,劳动后加重,不受季节及气候变化影响,常有夜间或臀脐疼痛加重的现象,人们常常误认为是患了风湿病,随着病情加重,关节强直变形,四肢弯曲,肌肉萎缩,严重者长期卧床不起,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医学研究表明氟斑牙和氟骨症一旦形成,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预防。 三、预防燃煤型地氟病的主要办法 怎样才能预防燃煤型地氟病呢? 1、改良炉灶、烟囱出屋 我们只要正确使用有烟囱和炉盖的改良炉灶,就能有效预防燃煤

宁夏某县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病情现状调查

宁夏某县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病情 现状调查 作者:侯绍章,王海升,马轶,景丽,杨继华,张建中 【摘要】目的了解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病现况,为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诊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计算居民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骨关节疼痛症状、骨关节僵硬、骨关节活动障碍检出率。结果病区人群氟斑牙检出率平均61.62%,氟斑牙指数平均1.2256;骨关节疼痛症状检出率69.5%,骨关节僵硬检出率57.0%,骨关节活动受限检出率41.9%。结论高氟区居民的氟斑牙发生在30岁以前以极轻度改变为主,30岁以后以轻度改变为主;氟斑牙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加重趋势,骨关节症状检出率也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加重趋势。 【关键词】高氟区;氟斑牙;骨关节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氟中毒,是我国地氟病的主要类型[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氟斑牙,慢性骨关节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等。在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常将这些表现作为临床诊断,病区确定,病情监测和防治效果评定的指标[2]。对宁夏某县高氟区人群进行医学流行病学调查,以掌握我区病人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病变,为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诊断、防治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地点根据本自治区原有的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历史病情病区分布,饮水型氟病区按照饮用水氟含量的高低,选择宁夏某县高沙窝乡南梁村、李记圈村、张庄村,青山乡营盘台村、方山村,城郊乡沟沿村、四墩子村等7个中、重度病区的村庄为调查地点。居民无饮砖茶习惯,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该地选择长期居住且饮用病区水的居民为暴露组人群,选择该县非氟病区居民为非暴露组人群。氟病区和非氟病区被调查人年龄限于80岁以下。以上部分调查地点虽然进行了改水,但是居民饮用水的来源任然是当地的地下水。7个村庄共调查了298人,其中男159人,女139人,年龄7-74岁,各年龄段人数见表1。非氟区实际调查了288人。 1.2方法: 采用Dean氏法[3]对氟区和非氟区居民进行氟斑牙检查、诊断和分度,计算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根据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标准调查居民一般状况和骨关节等症状,计算检出率。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征 云中杰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边建朝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 一、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是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它是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对于牙齿的损伤叫氟斑牙,对于骨骼的损伤叫氟骨症。统称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 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它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过量的氟不仅对牙齿、骨骼等硬组织有损伤作用,还可损伤其他软组织器官。氟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离子可破坏牙釉质的正常结构,使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呈现粉笔样的白色,称为白垩;或出现着色,牙釉质呈黄色或褐色;牙质变脆,出现缺损或过早脱落。氟斑牙是在牙釉质形成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的。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轻则影响牙齿的美观,重则由于严重缺损、磨损或过早脱落,影响咀嚼消化功能,危害健康。氟离子对骨骼损害的主要表现是骨硬化、骨疏松、骨软化和骨周软组织及关节韧带骨化,引起氟骨症,使骨及骨关节麻木、疼痛、变形,出现弯腰驼背等功能障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氟离子可使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变性,脊髓和椎管内韧带异常骨化,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可引起疼痛或瘫痪。氟可使肌肉蛋白合成受到障碍,造成肌纤维数减少,肌肉萎缩,也可因骨质增生压迫神经系统,引起继发性肌肉损伤。氟可使钙调节激素发生紊乱,血钙降低,引起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高,使骨代谢紊乱。体内的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故可对肾脏产生损伤,使肾功能降低。高氟还可引起动脉血管中层钙化,可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氟能抑制许多酶的活性,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特别是对抗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影响使抗氧化能力降低,加重机体损伤。 由于地氟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病区形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严重制约着病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 三、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概况 地方性氟中毒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在全球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如印度、中国、朝鲜、前苏联、保加利亚、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南非、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水氟含量高达30mg/L,是西半球水氟含量最高的,其次澳大利亚南部水氟也高达20mg/L,并且发现有绵羊氟中毒。全球大约有地氟病人7000多万。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最广、病情及其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上海市与海南省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病区类型复杂,有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我国自上世纪30年代发现地方性氟中毒,60年代开展了局部地区的调查,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进行病情普查。截至2004年,全国统计有病区县1308个,占全国总县数的46.45%,受威胁的病区村人口1.16亿,有氟斑牙患者3950万,氟骨症患者288万(其中残废性氟骨症病人有20多万人)。 山东省是全国受地氟病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区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省以氟斑牙为线索进行了饮水含氟量测定和系统的定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我省属于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高氟饮用水源大多数为浅层地下井水,部分为深层地下井水,少数为温泉水。根据水源性质和地理分布特点,我省高氟地区可分为五种类型:①盆地浅层地下水型:主要分布在鲁东地区的胶莱盆地,是全省最为严重的病区,最高含氟量为20mg/L; ②平原浅层地下水型:分布在鲁北山前倾斜平原和鲁西南冲积平原的低洼地区,病区范围较大,中毒情况严重,最高含氟量为16.4mg/L;③平原深层地下水型:主要分布在鲁北冲积平原,最高含氟量为6.2mg/L;④山区浅层地下水型: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鲁东丘陵的山间平原或谷地,病区散在,最高含氟量为4.5mg/L; ⑤温泉型:集中在胶东半岛地区,含氟量在2.9~14.8mg/L。2000~2002年全省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省地氟病病区涉及17个市、113个县(市、区)、11 656个村,病区村总人口979

不同茶类和产区茶叶氟含量研究_梁月荣

收稿日期:2000-02-27 作者简介:梁月荣,男(1957年-),教授,广西玉林人,从事茶树生物技术及资源利用研究。 不同茶类和产区茶叶氟含量研究 梁月荣1 傅柳松2 张凌云1 陆建良1 龚淑英1 顾志蕾1 徐月荣1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杭州 310029;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 310029) 摘 要 研究了全国18个省(市)9种茶叶128个样品的氟含量。结果表明,砖茶氟含量最高,平均159.14m g kg ;茉莉花茶氟含量最低,平均35.54m g kg 。根据氟摄入量的最高限量规定等有关资料计算出各种茶叶的每天最大饮用量。文中同时讨论了个别茶区氟含量高的原因。 关键词 茶叶;氟;茶类;产地 中图分类号:S 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28921(2001)022032203 Stud ies on f luor i ne con ten t of var ious k i nds of teas from d ifferen t estates L I AN G Yuerong 1 FU L iu song 2 ZHAN G L ingyun 1 GON G Shuying 1 GU Zh ilei 1 XU Yuerong 1 (1.Co llege of A gricultural and B i o techno logy , 2.Co llege of Environm ent and R esources ,Zhejiang U niversity ,H angzhou ,310029) Abstract F luo rine contents in 128tea samp les of 9catalogues from 18p rovinces o r m unici palities w ere analyzed .T he results show ed that brick tea had the h ighest fluo rine content ,i .e .159.14m g kg and jas m ine flow er scented tea the low est ,w ith 35.54m g kg .Safety levels of vari ous teas w ith respect to fluo rine intake w ere suggested .Facto rs resulting the h igh fluo rine content in tea from som e tea estates w ere also discussed . key words Cam ellia sinensis ;fluo rine ;tea estate ;tea catalogue 1 前 言 氟是人体的营养元素之一,人体的各种 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氟存在。在牙齿的形成和矿化过程中,全身用氟或局部用氟都可以收到明显的防龋齿效果。茶与一些海洋生物一样,对氟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1]。饮茶是人体摄取氟的重要途径。一些地区把饮茶作为一种防龋齿手段加以推广,英国7~16岁人群每日摄氟量的50%来自于饮茶[2]。但人体过量摄取氟,也会引起氟中毒。有报道表明,我国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流 行的氟牙症和氟骨症与当地少数民族长期饮 用高氟含量的砖茶有关[3~8],有人甚至将这种 特殊型的氟中毒称为“饮茶型氟中毒”[3,4] 。如何降低砖茶的氟含量引起了我国高层领导和茶叶界、医疗卫生界的关注和重视[9,10]。 国外关于饮茶引起氟中毒的研究,最早见于1963年在越南由于茶叶的氟引起氟牙症流行的报道[11]。随后1989年B ilbeissi 也报道,约旦国在饮用水的氟含量为10~49Λm o l L (0.19~0.93m g L )的情况下,6 ~13岁儿童发生的重度氟牙症流行与饮茶有关[12]。 茶 叶 Jou rnal of T ea 2001,27(2):32~34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2019年版)

附件3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 (2019年版) 为落实《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国卫疾控发〔2018〕47号)疾病监测全覆盖行动,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提供基本数据资料,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以村为单位,动态评价病区炉灶使用及相关健康生活行为形成情况,掌握病区病情变化趋势,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提供基本数据资料。 二、内容与方法 (一)监测范围。在山西、辽宁、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12个省份的全部病区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的全部病区村。 (二)监测时限。每年10月31日前完成当年监测工作,并更新全国地方病防治综合管理系统中燃煤污染型地方性

氟中毒防治相关内容。 (三)监测内容及方法。 1.监测县及监测村的基本情况。包括县、乡(镇)、村名称及代码、县人口数、病区村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等。 2.炉灶使用及相关健康生活行为形成情况。每村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0户开展监测。调查不同类型改良炉灶户数、合格改良炉灶户数、合格改良炉灶正确使用户数、清洁能源使用户数和实际受益人口数。调查食用玉米、辣椒的正确干燥、保管以及食用前淘洗情况。 3.氟斑牙病情监测。检查全村当地出生并居住的8—12 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率不低于90%。采用标准为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 三、质量控制 (一)人员培训。 1.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对市(地、州,以下简称市)、县级监测人员进行监测相关内容培训,县级负责对乡(镇)、村一级的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内容的培

地方性氟中病防治知识

地方性氟中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就是由于人们通过空气、食物、饮水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2.引起地方性氟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地方性氟中毒根据其氟的来源不同,分为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饮水型氟中毒就是有些地方长期饮用含氟较多的泉水、沟水或井水所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就是有些地方(特别是产煤山区)长期敞灶燃烧含氟较高的煤烘炕食物和取暖,煤燃烧释放的氟便污染了食物和室内空气,人们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水和吸入污染的空气,摄入了过量的氟,长期如此,即发生氟中毒;饮茶型氟中毒就是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长期大量饮用高氟砖茶水所致的一种地氟病,砖茶系粗老茶叶所制,茶树具有天然富氟功能,茶叶越老含氟越高,砖茶的氟含量是普通茶叶的几倍至几十倍。 3.地方性氟中毒有哪些表现?

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和牙齿受损害。骨骼损害引起氟骨症,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躯干麻木,手足抽搐、僵硬,严重时还有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廓变形,甚至不能直立行走,丧失劳动能力。牙损害发生氟斑牙,也叫氟牙症,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泽,出现白垩、黄色、棕黑色的花纹、斑点或缺损,尤以门牙损害最严重。7-8岁以前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斑牙,8岁以后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骨症。氟斑牙一旦形成,可遗留终生。此外,摄入过多的氟还会损害身体其他许多重要器官并影响一些重要的代谢活动,致使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身体发育较差。 4.地方性氟中毒怎么样预防? 地方性氟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防。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预防地方性氟中毒。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主要是改变烘炕食物和烤火的方法,如提倡不直接在煤火上烘炕和保存食物(主要指玉米、辣椒、腊肉),不敞炉取暖;改良炉灶,安装烟囱把炉灶燃烧煤产生的烟尘排出室外;要勤打扫室内卫生,防止高氟扬尘落入熟食中;玉米和辣椒要用日晒或屋外挂凉干燥,腊肉应使用柴火熏炕,保存时应避开煤烟,食用前淘洗,坚决不吃“扬尘辣椒”。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以改换饮用低氟水,如打建新的低氟水源井、引用低氟的江、河、湖、泉水以及物理化学方法除氟。主要的除氟剂有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氯化铝、骨炭、羟基磷灰石等。饮茶型

西藏昌都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西藏昌都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22T14:21:38.9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尼玛仓决格桑宗吉马仁力嘎松龚弘强郭敏[导读] 超过国家饮用水氟含量卫生标准的(1.0~1.2mg/L)的有芒康县曲孜卡乡、木许乡、如美镇。 西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所西藏拉萨 850030 摘要:目的了解西藏昌都市五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所有的饮用水进行氟含量检测,随机抽取8-12岁儿童572名检查氟斑牙(用Dean氏法)患病情况。结果共检测水样120份,水氟含量范围在0.02~3.1mg/L。8-12岁人群中氟斑牙检出率在47.8%~81.9%之间;氟斑牙指数在0.65~1.34之间;氟斑牙检出率为68.7%,氟斑牙指数为1.08,属于中度流行。结论超过国家饮用水氟含量卫生标准的(1.0~1.2mg/L)的有芒康县曲孜卡乡、木许乡、如美镇。调查发现芒康县儿童氟斑牙指数相对较高,氟斑牙流行情况与生活饮用水浓度成正相关关系。除芒康县外各监测点饮用水水氟含量未超标,但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较高。关键词:饮水型;氟中毒;监测;西藏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因长期接触环境中高氟引起的地球化学性疾病,轻者可引起氟斑牙,重者可导致氟骨症,是一种必须长期有效预防控制的地方性疾病【1】。为了解昌都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含量分布情况以及人群氟中毒病情现状,为指导改水降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16年对昌都市5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36个村进行了水氟监测,同时对其中4个县21个村(中心小学)的572名8—12周岁儿童进行了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的选择以昌都市五个病区县所有病区村数为基数,以村为单位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与指标 1.2.1 饮水氟检测:在每个调查点随机采集居民饮用水样品进行水氟检测,水样的数量根据水源情况确定。 1.2.2 氟斑牙检查:在每个调查点,对所有在校的8~l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 1.2.3 判定标准和检验方法:水氟测定采用PI5100-F安莱立思氟离子计。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氏氟斑牙诊断方法。病区判定及划分标准按国标(GB 17018—1997)进行。 2 结果 2.1 饮水氟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五个县所有病区村,对象为全部的饮用水,包括河水、自来水、井水和泉水等进行检测,共检测水样120份,水氟含量范围在0.02-3.1 mg/L 之间,超过国家饮用水氟含量卫生标准的(1.0~1.2mg/L)的主要集中在芒康县。详见表1。 3 讨论: 饮水氟是反映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源和环境氟的唯一客观指标,一些资料报道病情与饮水含氟量呈直线相关【1】。西藏饮水型氟中毒的历史病区分布在3个地(市)7个县,本次调查昌都市五个病区县的所有病区村,检测水样120份,除芒康县曲孜卡乡、木许乡、如美镇超标外,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2】。这主要归功于历年来国家在此实施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卫生部门深入的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传,居民不再饮用高氟水,尤其是高氟的温泉水,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旅游资源在不断的开发利用【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68.7%,指数1.08。芒康县儿童氟斑牙指数1.12,氟斑牙流行情况与生活饮用水浓度成正相关关系,采取的防治措施是否有效是地氟病防治成功与否的关键【7】,通过病情监测可以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氟斑牙是氟中毒较早的体征和反应病情的重要指标〔4-5〕。 在调查中发现水源水氟含量低,但氟斑牙病人检出率高。如左贡县水氟均达到国家标准,但当地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高达81.9%。初步分析西藏是饮砖茶型的人群分布多的病区,茶氟含量高,可能是氟斑牙的流行强度高的原因,说明病区群众受地方性氟中毒危害比较严重,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已迫在眉睫。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改水降氟使氟斑牙的检出率降低至控制水平,严重程度也降低。因此,有效的改水降氟使病情得到控制。在今后的地氟病防治工作中,首先应继续推广集中联片改水工作经验,建立健全改水井的运行机制,严格按照“先重后轻”的改水原则进行改水.最大限度发挥改水降氟效果[6]。此外,因疏于管理,设施陈旧、老化严重,导致供水系统不能正常供水;工程受季节限制,时有无法正常供水情况发生,个别已改水工程不能正常使用,饮水现状仍存在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防止高氟水再次侵害当地居民。建议对改水井要定时监测,加强管理措施,观察病情和水氟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改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国家改水降氟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应健全基层防治队伍,保证防治队伍的稳定,而且要提高基层防治队伍的素质.加强对防治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治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基层人员的作用。再次要加强宣教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总之,只有领导重视、加大投入、群众参与、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才能搞好降氟改水工作。从根本上防治地氟病,使更多的病区群众早日摆脱饮水型氟中毒的危害。

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李艳红1马亚红2 (1.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010031;2.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 010031) 〔摘要〕饮茶型氟中毒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氟中毒类型,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制作的奶茶、酥油茶、茶水等而引起的以骨骼、牙齿为主要损害的氟中毒。防控饮茶型氟中毒应研究筛选推广适合广大群众口味并可以接受的低氟砖茶并引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推广低氟砖茶结合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预防饮茶型氟中毒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进展 饮茶型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性氟中毒类型,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制作的奶茶、酥油茶、茶水等而引起的以骨骼、牙齿为主要损害的氟中毒。饮茶型氟中毒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氟中毒类型,主要分布在有饮用砖茶习惯的人群中,人口总数超过3000万【1】,目前有关研究报道较少,而其对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2】【3】,严重的病情不仅使病人因容貌的缺陷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4】,更重要的是因病致贫,同时因为生活习惯使得少数民族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远高于汉族群众,因此饮茶型氟中毒不仅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涉及到民族团结及社会和谐建设。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饮茶型氟中毒,现将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措施加以总结,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减少或杜绝砖茶摄入饮茶型氟中毒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所引起的,因此减少或不喝砖茶,或改喝其他低氟茶叶品种,是控制饮茶型氟中毒的根本措施【5】。但是砖茶是病区居民,尤其是藏、蒙、鄂温克、哈萨克、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6】,短期内改变生活习惯非常困难,因此依靠减少或杜绝砖茶摄入的方法会影响群众正常生活。 2 砖茶降氟由于病区的少数民族群体饮浓茶习惯由来已久,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所以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重点应放到低氟砖茶的研制和砖茶除氟技术上面,将氟含量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内【7】。因此降低砖茶含氟量,研制和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氟砖茶,对控制饮茶型氟中毒、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是非常急迫的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选育低氟茶树品种茶树是富氟植物,通过选育低氟茶树品种是茶树降氟的一条途径。陈瑞鸿等【8】利用氟电极分析了浙江茶区的31个茶树品种,发现在成熟叶中,氟含量

燃煤型性氟中毒防治项目工作情况报告

燃煤型性氟中毒防治项目工作情况报告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ject of coal burning fluor osi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燃煤型性氟中毒防治项目工作情况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市地氟病防治办公室:我县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防治 地氟病项目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市卫生局和市项目办的指导下,作了周密的安排部署,通过县有关部门和项目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成绩,现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工作有组织保障 为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县、乡两级分别成立领导小 级及办公室,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方案》、《管理方案》和《健康教育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及项目乡镇职责,召开了县、乡、村项目启动会和培训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格局中,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抓好基线调查,确保达到项目实施的目的

为及时完成我县燃煤型地氟病防治的改炉改灶任务,确保达到项目实施的目的,我县切实抓好基线调查,确定了项目乡、村、项目户。一是以乡镇为单位召开了乡镇、村干部大会和以组为单位的村民大会,宣传和动员病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工作;二是由乡村两级干部分组包干完成基线调查任务;三是深入细致地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工作,认真审核确定项目户;四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派专业人员指导并参与基线调查工作,使基线调查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全县最后确定新安装1500套回风炉,修复火管1500户共6000米。 三、广泛深入宣传,切实把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为使项目区群众能全面了解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地氟病防治相关知识,我县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一)复制防氟专题片,每个项目乡镇一份,在项目村社循回播放。 (二)以项目村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反复讲解开展中央支持贫困地区地氟病综合防治项目的重大意义和目的,以及地氟病防治相关知识,全面村民防病意识。 (三)项目乡镇各中小学均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学校制定了教学计划,教师认真备课并开展了课堂测试,书写了永久

氟中毒

氟中毒使4000多万中国人“笑不敢露齿” 新华网(2005-08-26 17:42:35) 19岁的苗族姑娘盛兰月,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很羞涩--一口黄的发黑的牙齿使她总是在躲避别人的目光。从9岁开始,她的她换掉乳牙后又长出来的新牙,颜色就不再洁白透亮。10多年来,牙齿颜色越来越黄。 发黄的牙齿使她失去了很多打工的机会。到酒店应聘,经理看到她的牙齿就拒绝了。想到饭店工作,但是只能打扫卫生,不能给客人送饭菜。牙齿成了盛兰月的心病。在她的家乡贵州省织金县,超过50%的人和她有着同样的牙齿。 实际上我国有4000多万人“笑不敢露齿”! 这些人的乳牙长出来后,和正常人一样洁白透亮。但是,噩梦从童年时换掉乳牙后的第一颗新牙开始,牙齿的颜色由白变灰,然后变黄,直至变黑。 这是一种只能预防但无法治愈的疾病--氟中毒! 患者因贫困致病,又因病致贫,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参军、升学甚至外出打工的机会。 这种被称为氟中毒的疾病,是一种典型的地球化学性疾病。卫生部的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氟中毒患者超过4000万人。 我国平均约每30人就有一名氟中毒患者 氟中毒已经成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地方性疾病之一。卫生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中提供的数据称,截至2003年底,中国流行的各类地方病中,氟中毒患者数量最大。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如果按照我国13亿人口计算,平均约每30人就有一名氟中毒患者。 氟中毒患者有两种主要症状,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患者的牙釉质失去透明性,浑浊或者有大小不等的白斑,再严重就会变得像石灰一样,完全失去光泽。重度的氟斑牙患者牙齿变黄变黑,表面釉层出现大大小小的凹坑。 氟骨症患者则更为痛苦,骨质发生硬化,腰背疼痛,背部和手臂不能弯曲,最后瘫痪在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在氟中毒的各种类型中,只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危害最严重,而且至今没有既有效又普遍可行的防病措施。

地方性氟中毒发展史 2

地方性氟中毒发展史 前言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已知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本病,我国也流行本病,是受害国之一。 正地方性氟中毒是我国广泛流行的地方病之一。全国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程度不同的流行。已查出病区县991个,病区自然村屯71413个,氟斑牙患者3797,氟骨症病人104万,受威胁的病区人口估计在一亿以上。我国对地方性氟中毒的系统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在病区类型和氟源的探索,流行因素和饮水氟的卫生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有了许 多新的发现,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有关研究成果已进入国际氟研究的先进行列。兹就近年来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概述如下。 全国现有病区村人口1.1亿,有氟斑牙患者3739万人,氟骨症患者276万人,特别是西部地区病情较重。防治难度较大,国家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研究很重视,2001年国家由国债资金投入8.5亿元用于西部地区地方性氟//參中毒防治改水工程建设。在“九五”期间国家设立了“有效除氟剂抗氟剂实验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攻关课题和“氟骨症发病机理研究的国家子日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除此之外,近年来

在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研究/慢性氟中毒与氧应激等方面做了很多工。 1/防治情况:“九五”初期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水率达31.37%,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户改灶率达19.91%,“十五”初期即2001年全国饮水型病区村改水率达38.67%,提高了7.3个百分点。改灶率达25.91%,提高了6个百分点。由于西部地区重点地方病防治项目的落实,2002年1年将改水率提高近2个百分点,但改水巩固率较低。 历史:在古代,人们就把一种含氟的矿石—荧石作用金属冶炼过程中的熔融剂。矿物和荧石在一起加热会生成流动性的金属渣,陈为Fluores,19世纪以前,人们对氟的认识甚少。的那氟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确是客观地存在的,这种危害当时也曾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人类氟斑牙,我国知道的最早,早在我国晋代,著名的学者嵇康在他的著作“养生论”中以记载到“齿居晋而黄”,认为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的地域性疾病,这个认识比欧洲人要早1600多年。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冰岛,几百年来,当地居民认识到动物中的Caddur病为吃了再火山喷发后的火山区生长植物所致,这实际上是动物氟中毒。作始于意大利医生斯杰潘.契雅,他在1900年,注意到距那不勒斯不远的包族地区居民牙齿患有特殊的疾病:居民的牙齿有对称性暗黄或暗褐色斑点,有时有缺损和牙磨损,

喝浓茶可能导致氟中毒-(一)

喝浓茶可能导致氟中毒?(一) 新闻背景:有报道称,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许多速溶茶里的氟化物含量超标,过量饮用会引发骨骼氟中毒。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中每升所含氟化物标准是不得超过2.4ppm,而市场上销售的普通型立顿速溶茶的氟化物为每升含6.5ppm。3月29日,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正式公布,被检测的立顿系列产品氟含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立顿红茶的氟化物超标问题,虽说是让人虚惊一场,但却让我们发现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喝茶还可能导致氟中毒。茶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饮料,对人体健康有众多好处,但就像吃食物要了解食物的性味一样,喝茶也要了解茶性。饮茶如果不注意方法,茶也会伤害你的健康,比如,经常过量喝浓茶就会引起氟中毒。 人体摄入氟的安全值是每日3~4.5毫克,如果长期超量喝茶,会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预防氟中毒,要注意以下三点: 1.每日饮茶最好不超过5克。 2.少饮含氟高的砖茶。

3.老年人、肾功不良的病人不宜大量饮茶。 有些人喜欢喝浓茶,是因为茶中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会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但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氟中毒的可能。所以,对于身处怀孕期、哺乳期、月经期的女性,以及溃疡病患者,严重动脉硬化、高血压的病人,失眠者,发热病人都要注意少饮或不饮茶。 要想健康饮茶,还要注意十二忌: 1.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 2.忌饮烫茶,最好56℃以下。 3.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 4.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 5.忌冲泡次数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 6.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

7.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 8.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 9.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

中国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 2003, 12(3): 342-345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0657018.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360docs.net/doc/2110657018.html,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点项目(K2000-05-02) 作者简介:马立锋(1972–),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栽培和茶园土壤的研究。E-mial: malf-111@https://www.360docs.net/doc/2110657018.html, 收稿日期:2003-02-16 中国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马立锋,阮建云,石元值,韩文炎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摘要:主要对茶叶中氟的来源,氟含量,氟浸出率以及茶叶降氟措施研究作了详细的综述。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土壤中的氟直接影响到茶叶中氟的含量,茶树吸收氟与土壤的pH 值、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成土母质及土壤中的阳离子有关。大气污染影响茶叶氟含量主要是氟通过叶片气孔进入细胞,进而在茶树体内积累。水环境中氟的含量主要受土壤与大气环境的影响。茶叶中的氟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等级越差,氟含量越高;原料粗老的茶类氟含量要比原料较嫩的茶类氟含量高;不同季节、茶树品种对氟吸收也存在差异性;茶树各部位氟累积强度依次为:叶>花蕾>籽>皮>细枝>骨干枝>细根>茎(主轴)>茎(主干)>主根>侧根;茶叶中氟浸出率与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有关。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热水处理,添加化学试剂,改进生产工艺等措施来降低茶叶中的氟含量。此外,尚可以培育含氟量低的茶树品种。 关键词:中国茶叶;氟来源;含量;浸出率;降氟措施 中图分类号:Q945.12;X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3)03-0342-04 茶树是一种聚氟作物,茶叶中的氟含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有大量资料显示,氟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摄入对人体有益,过量的氟却对人体产生危害。近年来,有的报道了饮用高氟茶叶引起了氟中毒。茶叶中的氟含量历来被许多学者所重视,国内外学者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对茶叶中的氟作了多方面的阐述。本文就近十年来茶叶中氟研究情况作系统的归纳。 1 茶叶中氟的来源研究 1.1 土壤环境 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我国,氟的土壤背景值(质量分数)为453 mg/kg ,范围值为191~1012 mg/kg [1]。土壤中的氟直接影响作物中氟的含量,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影响人体健康[2]。许多学者认为茶叶中的氟含量与土壤水溶性氟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是氟环境化学体系的枢纽。在岩石风化过程中,部分氟被溶解成离子而存在于溶液中,部分氟被矿物吸附或与土壤中某些物质形成难溶性化合物而被固定,因而土壤中存在难溶态、交换态和水溶态这3种形态的氟。水溶性氟是茶树吸收的主要形态,难溶态氟和交换态氟不能被吸收[3, 4]。 茶树吸收氟与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关。(1)土壤pH 被认为是一个主要因素,pH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土壤中氟的存在形态[3, 5]。土壤中水溶性氟与pH 值呈极显著正相关[6]。土壤pH 的下降,土壤水浸氟含量降低[7]。(2)有机质也是影响土壤氟形态分 布的重要因素[5]。许多学者通过大量调查分析,认为茶园土壤全氟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3];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6, 7]。(3)茶树吸氟与土壤中的粘粒含量有关。土壤粘粒含量高,全氟含量也高,但茶树能吸收的水溶性氟不一定都高[3]。焦有[7]认为土壤粘粒含量越高,土壤的水浸氟含量下降。张乃明[2]认为土壤质地(机械构成)的作用要大于土壤pH 值和有机质的含量。(4)土壤氟含量与成土母质有关[4]。土壤类型与氟含量有显著差异,焦有[7]对不同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全氟含量以棕壤最高,黄褐土最低;土壤水浸氟含量以碱性土>微碱性土>中性土>酸性土。徐利英等[8]也认为,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以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为最高,其次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砖红壤和红壤,再次为黄土发育的黑垆土和楼土。陆景冈等 [3]就各类常见的母岩进行分析,得出以花岗岩的氟含量最高,千枚岩次之,玄武岩最低。张乃明[2]认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的氟含量最高,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的氟含量最低,母质含氟量的顺序为花片岩>石灰岩>冲积物>洪积物>黄土状物质>黄土。吴卫红等[5]对15种土壤的氟不同形态分析表明,各种沉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的水溶性氟含量比其它母质发育的土壤的水溶性氟含量高。(5)茶树吸收氟的多少与土壤中的阳离子有关。氟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土壤中淋溶强度小的元素(Al 、Ti 、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