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

合集下载

2010、2011年度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

2010、2011年度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

L i - j u n , WA NG C h e n g , G A0 Y a h - h u i , S U N Di a n - j u n .
K e y L a b o fE t i o l o g i c印 i d e mi o l o g y o fMi n s i t  ̄o f He a l t h
2 0 1 1年 共 抽 取 监 测 村 8 1 8个 , 检 测 监测 村饮 水 含 氟 量 , 采用 D e a n法 开 展 8~ 1 2岁 儿 童 氟 斑 牙 患 病 情 况 调 查 。
结果
@2 O L O年度全 国共 监测 降氟 改水工程 1 3 8 1 个 ,正 常运转率 为 9 3 . 1 9 %( 1 2 8 7 / 1 3 8 1 ) ,水 氟合格率 为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 0 1 3年 3月 2 0 日第 3 2卷 第 2期 C h i n J E n d e m i o 1 . Ma r c h 2 0. 2 0 1 3。 V o 1 . 3 2 .N o . 2 ・来自1 7 7・ ・
现场调查 ・
2 0 1 0 、 2 0 1 1 年度 全 国饮水 型地方性氟 中毒
7 6 . 3 2 %( 1 0 5 4 / 1 3 9 8 ) ; 2 0 1 1年 度 共 监 测 改 水 工 程 1 4 0 8个 ,正 常 运 转 率 为 9 4 . 7 4 %( 1 3 3 4 / 1 4 0 8 ) ,水 氟 合 格 率 为
7 9 . 2 6 %( 1 1 1 6 / 1 4 0 8 ) 。 ̄2 O L O 、 2 0 1 1 年度分别监测 3 1 9和 3 2 7个已改水村 ,其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分别为
C o n t r o l , C h i n e s e C e n t e r f o r D s i e se a C o n t r o l a n d re P v e n t i o n , Ha r b i n Me d c i d U n i v e r s i t y , H rb a i n 1 5 0 0 8 1 , C h i n a

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报告

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报告

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报告掌握冕宁县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

方法按全省地氟病监测方案要求,选择孙水乡孙水村和果胜村为监测点,饮水氟测定和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氟斑牙采用Deans法分度诊断,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和X线摄片检查。

结果水氟均值孙水和果胜分别为 2.94mg/l、1.81mg/l,8~12岁氟斑牙检出率为92.36%,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56.05%,氟骨症X线检出率40%。

结论冕宁县孙水、果胜两村为饮水型氟中毒重病区,需彻底改换水源,才能控制地氟病的流行。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病区群众身体健康的地方病,因长期饮用高氟所致。

冕宁县有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乡5个,病区村10个,2002年冕宁县实施降氟改水和人畜解困改水,目前已改水6个村,还有4个村没有改水。

为了掌握冕宁县地氟病病情现况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按照中央转支项目《四川省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方案》,于2008年对冕宁县的孙水乡孙水村和果胜村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的选择按方案要求,选择一个已改水村(孙水村)和未改水村(果胜村)进行监测。

1.2对象成人和8~12周岁儿童。

1.3监测内容1.3.1氟斑牙检查以Deans法观察8~12岁儿童。

1.3.2尿氟8~12岁儿童各年龄组随机抽检6人检测,共30名1.3.3水氟检测已改水村按2份源头水3份末梢水;未改水村按东西南北中各采集1份,共5个水样。

1.3.4成人氟骨症调查两村对16岁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并随机抽取100人进行X线拍片检查,X片送华西四院统一阅片。

1.4检测方法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WS/T106-1999)和《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1996)检测饮水中氟化物和儿童尿中氟化物含量。

2 结果2.1冕宁县人畜饮水改建工程概况冕宁县孙水村曾经于1998、2002和2007年3次实施人畜饮水改建工程,2002年找到低氟水源实施人畜饮水改建工程之后,正常供水不到2个月后因无人管理无经费运行而损坏,2007年由冕宁县水电局提供管材村民自筹部分资金自发改水,水源由村民自己选择,改水形式多数是将水位较高的山沟水或山泉水引流到农户家里成为自来水,水质未经任何处理,也未送相关部门检测。

2021年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

2021年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根据《2021年XX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工作要求,县疾控中心组织开展了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内容与方法(一)监测范围全县所有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

(二)监测内容及方法1.监测村的基本情况。

包括乡(镇)、村名、病区村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历史(改水之前)水氟含量等;2.生活饮用水氟含量监测。

如果监测村已经改水,则调查改水工程运转情况,并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氟含量;3.氟斑牙病情监测。

检查全村当地出生并居住的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率不低于XX%。

(三)病例诊断及样品检测方法1.氟斑牙诊断。

采用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进行检查和判定。

2.水样采集与保存。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 5750.2)。

3.水氟检测。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执行,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进行水氟含量超标与否的评价。

二、监测结果(一)生活饮用水氟含量监测结果全县共有病区村XX个,分布于XX镇、XX镇、XX镇,常住居民XX户,共有XX人。

各病区村均已改水,工程改水率XX%,工程正常运转率XX%。

历史监测水氟含量为(1.1-2.3)mg/L,最近一次监测水氟合格率XX%。

2021年以行政村为单位,各自然村所在行政村采一份末梢水。

(二)氟斑牙病情监测结果本年度在全县XX个病区村共检查当地出生并居住的8-12周岁儿童XX人,其中氟斑牙患者XX人,氟斑牙患病率XX%。

三、主要结论(一)各病区村均已改水,居民全部饮用自来水。

饮水氟含量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8-12周岁当地出生并居住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XX%,各病区村出生并居住的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30%,所有病区村达到控制标准。

根据以上结论我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达到控制标准。

(二)氟斑牙患者主要集中在XX村和XX村XXXX年X月改水,居民全部饮用自来水从XXXX年下半年开始,氟斑牙患病率与当地常住居民饮用自来水的年限有关。

2010年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

2010年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

D e p a r t m e n t o fE n d e mi c F l u o r o s i s
a d n K a s c h i n — B e c k D i s e a s e ,S h a n d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f o E n d e mi c D i s e se a ,f l n a n 2 5 0 0 1 4 ,
Y U N Z h o n g - j i e .
C H E N P e i — z h o n g , B I A N J i a n — c h o o , G A0 J i e , WA NG Y u — t a o , Y I N Y u — y a
中华 地 方 病 学 杂志 2 0 1 3年 1 1月 2 0 日第 3 2卷 第 6期
C h i n J E n d e mi o l , No v e m b e r 2 0 . 2 0 1 3 . V o 1 . 3 2 ,N o . 6

现场调查 ・
2 0 1 0年 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 中毒监测报告
方 性 氟 中毒 病 情 尚未 得 到有 效 控 制 , 需进 一 步 加 大 防 控力 度 。
【 关键词 】 地方病 ; 氟 中毒 , 牙; 改水 ; 环境监测 ; 数据收集
S u r v e i l l a n c e o f d r i n k i n g - w a t e r - b o r n e e n d e mi c l f u o r o s i s i n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i n 2 0 1 0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指由于饮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中含有过高浓度的氟化物,而引发的一种慢性中毒疾病。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这一问题,制定一套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可能的监测方案供参考:1. 监测站选址选择监测站时应根据地理位置及水源分布情况,确保能够代表该地区不同水源的水质情况。

监测站点要尽量避开潜在的污染源,并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饮水情况。

2. 监测参数主要监测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氟化物浓度,同时还应监测其他水质指标如pH值、总溶解固体、硬度等,以便深入了解水质情况。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环境调查,包括水源的地质构造、流域范围、降雨情况等。

3.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可选择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常规监测,重点监测站可选择每月或季度进行更为频繁的监测。

当发现超标情况时,需立即进行补充监测以确认是否存在问题。

4. 监测方法氟化物浓度可以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等进行测定。

其他水质指标的监测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采样与测定。

5. 监测数据分析与汇报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分析与汇总,制作监测报告。

报告要详细描述监测站点的位置、监测结果、超标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等。

同时,要将监测结果与相关的国家或地方标准进行比较,并提出建议和措施,以便进一步控制和治理地方性氟中毒问题。

6. 监测结果宣传与教育监测结果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宣传,并加强水质安全的教育。

向居民普及相关知识,指导他们正确饮水,提高大众对于地方性氟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以上是一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它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套规范、科学的监测方法和指导原则,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

但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继续进行相关内容的撰写,关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相关内容有以下几点:7. 预警机制建立制定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9.18 公共卫生综合干预、寄生虫和地方病防治 相关答案1

9.18 公共卫生综合干预、寄生虫和地方病防治 相关答案1

《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解读1.研究发现,阳光对健康的作用有:(6分)A以上都是。

B主要的授时因子;C促进骨骼健康和增强免疫;D预防近视;E抗抑郁;考生答案:A难易程度:一般2中小学生户外活动不足通常是指:(6分)A4小时;B1小时;C5小时。

D3小时;E2小时;考生答案:E难易程度:一般3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每天以娱乐为目的的视屏行为每天小于多少小时?(6分)A4小时。

B2小时;C3小时;D1小时;E0.5小时;考生答案:D难易程度:一般4学生常见病通常不包括:(6分)A肥胖;B心理健康问题。

C脊柱弯曲异常;D近视;E艾滋病;考生答案:E难易程度:一般5《学生参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在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可用于什么工作之中?(6分)A学校环境卫生监测工作;B学生肥胖防控工作;C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

D学校体育卫生监督工作;E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考生答案:C难易程度:一般6多病共防的一级干预措施包括:(10分)A实施双向转诊。

B改善学校环境;C促进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养成;D普及健康生活;E发现高危人群;考生答案:B,C,D难易程度:一般7关于多病的特征,下列描述哪些是正确?(10分)A通常用于一般人群;B包含儿童青少年多种常见病;C包含危害健康行为的聚集;D通常指临床有一个疾病诊断后发现有其他相关疾病;E包含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共存。

考生答案:A,B,C,E难易程度:一般8建立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治理体系,需要多方协同,包括:(10分)A政府将强政策制定,实施考核评议;B家庭增强主动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C社区建设友好环境,提供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

D专业机构做好监测,提供技术;E学校加强健康教育;考生答案:A,B,C,D,E难易程度:一般9当前学生多病共防可以倡导:(10分)A动起来;B(食物)粗一点;C辣一点。

D亲太阳;E少夜灯;考生答案:A,B,D,E难易程度:一般10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需要开展三项监测,包括行为监测、常见病监测和教室课桌椅及采光照明监测。

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及监测方法》

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及监测方法》
.
④地热和温泉高氟水地区 主要是地壳环境中的地热和温泉水含氟量几乎也 都很高。在我国从东北到南方沿海地区呈散在的分布。 辽宁兴城、熊岳、锦县等,河北的怀来和遵化县, 山东的临沂,内蒙的宁城、敖汉旗,陕西的临潼,新 疆的温泉地区,湖北的英山,广东的丰顺,福建的龙 溪,西藏的左贡县等。 病区主要是分布在温泉的周围一带。
.
2.影响氟中毒发病的主要因素 (1)摄氟量:摄氟量高,发病率高,病情严 重。 (2)营养条件:蛋白质、钙和维生素(VC、 VB1、VB2、VD等)有抗氟保护机体的作用。 (3)饮水中的化学成分及硬度 饮水中的钙和镁可降低人体对氟的吸收,促进 氟从体内排泄,减少氟对机体的危害。饮水硬度高, 患病率降低。饮水的碱度增强可使氟的活性增强, 有利于氟的吸收和增加氟的毒性。
地方性氟中毒
《流行病学及监测方法》
.
– 一、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在特定 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它是通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 中,主要是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 过量的氟而导致全身性慢性蓄积性中毒。
主要对于牙齿、骨骼的损伤。也就是我们在说 的氟斑牙、氟骨症。
.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
氟斑牙
牙釉质形成期摄入 高氟引起的.
表现为牙釉质白垩、 着色或缺损改变.
一旦形成,残留终 生。
.
氟斑牙
.
氟骨症
腰腿及全身 关节麻木、 疼痛
关节变形、 弯腰驼背
发生功能障 碍,乃至瘫 痪
.
氟骨症
.
氟 骨 症
.
氟骨症
.
三、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特征 (一)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区分布 1.世界的分布概况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为贯彻落实《宁夏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宁卫发〔2019〕21号)有关要求,完成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全覆盖行动工作内容,提高监测质量,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评价工作提供基本数据资料,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以村为单位,动态评价病区改水进度、改水工程运行使用情况及水氟含量,掌握病区病情变化趋势,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评价工作提供基本数据资料。

二、内容与方法(一)监测范围。

平罗县全部氟中毒病区村。

(见附表1)(二)监测时限。

每年9月15日前完成当年监测工作,并更新全国地方病防治综合管理系统中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相关内容。

(三)监测内容及方法。

1.监测县及监测村的基本情况。

包括县、乡(镇)、村名称及代码、县人口数、病区村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历史(改水之前)水氟含量等。

2.生活饮用水氟含量监测。

如果监测村已经改水,则调查改水工程运转情况,并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氟含量(每份水样进行2次平行测定,计算平均值),一个村有多个工程的,以多个工程的水氟最高值作为该村改水工程的水氟含量。

分散式改水和未改水监测村,则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在饮用水源各采集1份水样,饮用水源不足5个的则全部采集,测定氟含量。

3.氟斑牙病情监测。

检查全村当地出生并居住的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率不低于90%。

(四)病例诊断及样品检测方法。

1.氟斑牙诊断。

采用氟斑牙诊断标准(亚$/1 208)进行检查和判定。

2.水样采集与保存。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 5750.2)执行。

3.水氟检测。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68/1 5750.5)执行,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8 5749)进行水氟含量超标与否的评价。

三、质量控制(一)人员培训。

1.县疾控中心负责对乡(镇)、村一级的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确保监测方法统一、技术规范和协调有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卫生行政部门。
1.卫生部负责制订监测方案,组织领导监测工作;负责向相关部门通报监测信息。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测工作;负责向省级人民政府报告监测信息。
3.市(州、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测工作;负责向市级人民政府报告监测信息。
4.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监测工作;负责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监测信息。
4.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监测工作;负责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报送。
五、报告与反馈
(一)县级。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8月30日前完成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将所形成的监测报告报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县级水利、发展改革部门通报监测信息,并报送县级人民政府。
卫生部门要及时将监测信息通报有关部门,提高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附录:1.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2.监测表格(表1~5)
556193.监测报告提纲
附录1
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一、监测覆盖率
监测覆盖率=
实际按时完成监测工作的单位数
×100%
应完成监测工作的单位数
二、改水率
改水率=
实际完成改水的病区村数
×100%
2.内部质量控制。承担水氟检测和质量管理的实验室,须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采集与保存》(GB/T5750.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GB/T5750.3-2006)进行样品采集、保管和检测工作质量控制。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每年要对1/3监测县(市、区、旗、兵团师)和1/5监测村(屯)的末梢水水样测定结果进行随机抽检复核。抽检结果于每年10月30日前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地方病。通过多年的防治,特别是随着《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病区防治措施逐步得到落实。为动态监控改水工程落实的进度和质量,了解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控措施效果,科学、规范、有序地指导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挠骨嵴增大、边缘硬化、表面粗糙
前臂骨间膜钙化呈幼芽破土征
小腿骨间膜钙化呈幼芽破土征
骨小梁结构粗密、细密、粗布状骨小梁
普遍性骨疏松并有前臂骨间膜骨化
普遍性骨疏松并有小腿骨间膜骨化
干骺端骨小梁结构明显紊乱、模糊并旋前圆肌附着处骨皮质松化
肌腱、韧带附着处明显骨化
明显的骨质硬化、骨质疏松或骨质软化并有前臂或小腿骨间膜骨化
表3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村(屯)一般情况调查表
年度省(区、市)市(州、地)县(市、区、旗、兵团师)乡(镇)
行政村名
自然村
未改水村水氟测定结果(mg/L)
改水村(屯)
改水工程名称
水源类型
工程规模
除氟处理
竣工时间(年、月)
运转情况
水氟结果(mg/L)
自然村名
常住人口数

西



均值
枯水期
丰水期
说明:1.水源类型:井水填1;地表水(湖河水)填2;泉水填3;其他填4。
2.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192-2008)。
3.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2006)。
4.水氟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5-2006)。
5.水质分析质量控制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3-2006)。
(四)国家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11月30日前完成国家级监测数据汇总、分析,将所形成的监测报告报送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六、信息利用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努力做到监测有序、信息顺畅、响应及时、措施有力,有效落实以改水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确保改水降氟工程持续有效运行。
2.工程规模:大型集中供水(日供水在1000m3及以上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及以上)填1;小型集中供水(日供水在1000m3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填2。
3.除氟处理: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除氟处理填1;电渗析法除氟处理填2;混凝沉淀法除氟处理填3;未除氟处理填4。
4.运转情况:正常供水(除正常检修外,一年所有时间都能供水)填1;间歇供水(一年累计有4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供水)填2;报废(完全停止供水)填3。
(二)监测时限。
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
(三)监测内容及方法。
1.改水工程进度。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省(区、市)水利部门协调获取全省(区、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完成情况的信息,结果填入表1。
2.改水工程运行情况。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依据每年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确定的监测县(市、区、旗、兵团师)数,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监测县(市、区、旗、兵团师)。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根据每年水利部门提供的已竣工的病区改水工程累计数,每年随机抽取10个降氟改水工程,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如不足10个工程者,全部调查);同时每个工程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氟浓度(每份水样平行测定2次,计算平均值),结果填入表2。
3.除氟处理: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除氟处理填1;电渗析法除氟处理填2;混凝沉淀法除氟处理填3;未除氟处理填4。
4.运转情况:正常供水(除正常检修外,一年所有时间都能供水)填1;间歇供水(一年累计有4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供水)填2;报废(完全停止供水)填3。
填表人:
审核人:填表单位(盖章):
调查日期:年月日
2.承担监测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应有专人负责监测信息的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在收集、管理、分析和报送过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各种原始资料要及时分类、归档和备份光盘。
4.监测数据属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未取得主管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资料。
四、职责与分工
工程地址
水源类型
工程规模
除氟处理
竣工时间(年、月)
运转情况
覆盖病区自然村数
病区受益人口(万人)
水氟结果(mg/L)
乡(镇)名
行政村名
病区自然村名
枯水期
丰水期
说明:1.水源类型:井水填1;地表水(湖河水)填2;泉水填3;其他填4。
2.工程规模:大型集中供水(日供水在1000m3及以上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及以上)填1;小型集中供水(日供水在1000m3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填2。
X光拍片工作由县级有资质的技师承担,阅片工作由省级专家组集体诊断。
4.以上改水工程涉及集中式饮水工程的,其运行情况调查及水样检测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改水改厕项目,由项目资金支持,对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水质卫生监测。
(四)病例诊断及样品检测方法。
1.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氏氟斑牙诊断方法。
(三)督导评估。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至少对1/3的监测县(市、区、旗、兵团师)和的一致性、样本采集和抽样方法的规范性、检测技术的准确性、资料收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监测报告的及时性。
(四)数据管理。
1.数据录入采用Epi Info格式,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省级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数据复核。
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5氟骨症病例X线诊断表
省(区、市)市(州、地)县(市、区、旗、兵团师)乡(镇)行政村自然村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依据
诊断结果
轻度
中度
重度
砂砾样或颗粒样骨结构、骨斑
骨小梁变细、稀疏、结构紊乱、模糊
单纯长骨干骺端硬化带并有前臂骨周软组织轻微骨化
单纯长骨干骺端硬化带并有小腿骨周软组织轻微骨化
多处骨周软组织明显骨化
肘曲伸肌腱明显骨化并骨周软组织骨化
大关节明显退行性改变并骨周软组织骨化
破毯样骨小梁或棉絮样骨结构、皮质骨松化、密度增高伴骨变形
3.除氟处理: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除氟处理填1;电渗析法除氟处理填2;混凝沉淀法除氟处理填3;未除氟处理填4。
4.是否验收:验收填1,未验收填0。
填表人:审核人:填表单位(盖章):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2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效果调查表
年度省(区、市)市(州、地)县(市、区、旗、兵团师)
序号
工程名称
(二)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指导监测工作,评估监测工作质量;负责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报送。
2.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监测人员的培训;指导监测工作,评估监测工作质量;负责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报送。
3.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参与和指导监测县开展监测工作、汇总分析监测信息和形成监测报告。
一、目的
掌握病区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动态观测病情变化趋势,综合评价改水工程运行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
(一)监测范围。
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抽取136个监测县(市、区、旗、兵团师)。
(二)市级。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9月30日前完成县级监测数据的审核,将所形成的监测报告报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市级水利、发展改革部门通报监测信息,并报送市级人民政府。
(三)省级。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10月30日前完成省级监测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将所形成的监测报告报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省级水利、发展改革部门通报监测信息,并报送省级人民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