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资本生产的总过程11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

主义私有制 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本质是什么 P209
%
答 1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
种相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
民主制度等� .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 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2 真理相对性的含义 第一 从广度上看 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
方面的正确认识 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 是受条件制约的 它需要进一步扩
展。第二 从深度上看 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
的反映 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2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第一 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 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
成功地改造世界 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 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第二 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 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3 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7、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的关系 P123-P124
� .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 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17、为什么说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P219
答 1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
有的概念。
2 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
征的利己主义 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__
`
答 1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2 认识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
3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1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本质是什么 P209
%
答 1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
种相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
民主制度等� .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 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2 真理相对性的含义 第一 从广度上看 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
方面的正确认识 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 是受条件制约的 它需要进一步扩
展。第二 从深度上看 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
的反映 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2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第一 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 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
成功地改造世界 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 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第二 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 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3 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7、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的关系 P123-P124
� .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 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17、为什么说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P219
答 1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
有的概念。
2 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
征的利己主义 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__
`
答 1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2 认识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
3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Biblioteka 928884
80
76
72
68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00 05
CU
CUTREND
10 9 8 7 6 5 4 3 2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00 05 UE UETREND
产品创新与“创造性毁灭” 五、产品创新与“创造性毁灭” 产品创新 现实的资本积累是在部门不断创新和分工体系不断扩 大的条件下进行的,创新是资本主义的动力所在,只有不 断进行产品的创新,才能为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为资本 主义发展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这种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 新结构的过程,被有的经济学家称作是“创造性毁灭”的 过程。在考虑技术创新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不 仅仅表现为个别产品劳动生产率和有机构成的提高,更重 要的是体现为劳动分工的发展,体现为新产品和新部门的 出现。产品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阻止了平均利润 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又在更大的程度上促使了平均利润率 的下降,由此导致了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规模波 动。 产品创新首先阻止了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在产品结构和种类不变的前提下,劳动生产力的发展 必然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和过剩资 本的增加,表现为社会使用价值的大量充斥和社会需求增 长的相对滞后,加剧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引起利 润率的下降。
三、资本积累与平均利润率下降 平均利润下降趋势 平均利润下降趋势 资本积累一方面导致了相对人口过剩和两极分化,另 一方面导致了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把剩余价 值转化了资本,这必然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 的不断提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 提高,同一个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 P’=m/(C+v)=m’/(C/v + 1) 由于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有机 构成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是在一切生产 部门或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发生,因而,在剩余价值率 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率 的下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本表 现形式。 平均利润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 在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其他一些起反作用的因 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工资 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 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 对人口过剩、对外贸易等等。 对人口过剩、对外贸易等等。更重要的是,在利润率的
80
76
72
68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00 05
CU
CUTREND
10 9 8 7 6 5 4 3 2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00 05 UE UETREND
产品创新与“创造性毁灭” 五、产品创新与“创造性毁灭” 产品创新 现实的资本积累是在部门不断创新和分工体系不断扩 大的条件下进行的,创新是资本主义的动力所在,只有不 断进行产品的创新,才能为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为资本 主义发展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这种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 新结构的过程,被有的经济学家称作是“创造性毁灭”的 过程。在考虑技术创新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不 仅仅表现为个别产品劳动生产率和有机构成的提高,更重 要的是体现为劳动分工的发展,体现为新产品和新部门的 出现。产品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阻止了平均利润 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又在更大的程度上促使了平均利润率 的下降,由此导致了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规模波 动。 产品创新首先阻止了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在产品结构和种类不变的前提下,劳动生产力的发展 必然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和过剩资 本的增加,表现为社会使用价值的大量充斥和社会需求增 长的相对滞后,加剧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引起利 润率的下降。
三、资本积累与平均利润率下降 平均利润下降趋势 平均利润下降趋势 资本积累一方面导致了相对人口过剩和两极分化,另 一方面导致了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把剩余价 值转化了资本,这必然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 的不断提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 提高,同一个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 P’=m/(C+v)=m’/(C/v + 1) 由于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有机 构成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是在一切生产 部门或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发生,因而,在剩余价值率 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率 的下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本表 现形式。 平均利润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 在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其他一些起反作用的因 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工资 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 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 对人口过剩、对外贸易等等。 对人口过剩、对外贸易等等。更重要的是,在利润率的
第六章: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思考题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试述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并尝试用 此理论分析最近的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主讲:毛孟凯
主讲:毛孟凯
3、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Ⅰ(v+△v+m/x)=Ⅱc+△c,这是社会资本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②Ⅰ(c+v+m)=Ⅰ(c+△c)+Ⅱ(c+△c) ③Ⅱ(c+v+m)=
Ⅰ(v+△v+m/x)+Ⅱ(v+△v+m/x)
主讲:毛孟凯
第四节: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规律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必须依赖于消费资料 生产增长的原理。
第三节: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前提条件
①Ⅰ(c+v+m)>Ⅰc+Ⅱc ; ②Ⅱ(c+v+m)>Ⅰ(v+m/x)+Ⅱ(V+m/x) 2、扩大再生产的进行 假定两大部类的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 Ⅰ: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Ⅱ: 1500c + 750v + 750m = 3000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 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1)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 政府状态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增长的趋势同劳动人民购买力 相对缩小的矛盾。
三、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更新 四、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五、经济危机的表现 主讲:毛孟凯 六、应对措施
主讲:毛孟凯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Ⅰ(v+m)=Ⅱc,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 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 向第一部类提供的生活资料,二者在价值上 必须相等。这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最基 本实现条件。 ②Ⅰ(c+v+m)=Ⅰc+Ⅱc,这个条件表明, 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同两大部类对 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 ③Ⅱ(c+v+m)=Ⅰ(v+m)+Ⅱ(v+m), 这个条件表明,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 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需 主讲:毛孟凯 求相等。
第六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

• 经济含义:
• 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该与两大部类 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平衡。
• (3)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必须等于两 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Ⅱ(V+m)+Ⅰ(V+m)=ⅡC +Ⅱ(V+m) • • Ⅱ(C+V+m)=Ⅰ(V+m)+Ⅱ(V+m) • 经济含义: • 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应该与两大部类工人和 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相平衡。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到第I部类购买 生产资料
•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工人 到第 II部 类购 买消 费资 料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C G G V m
资本家到第II部 类购买消费资料
C G 积累基金,追加 到哪聘请工 V 人?工人到 预付资本 C 哪购买更多 的消费资料 G G m V m 消费基金,购买 消费品 x
Pm G W P W G A
• 社会资本(生产、生活消费资本)运动公 式
社会资本运 动的出发点 是社会总产 品(总商品 资本)
Pm G W P W G A g w
生产资料及 相应资本的 运动 消费资料及普通货 币的运动
四、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 (3)社会总资本运动,即互相交错、互为 条件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 • 为什么个别资本运动是相互交错、互为条 件的呢? • 因为一个企业的购买行为必然是另一个企 业的销售行为。
• • • •
二、个别资本运动与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差异 (1)共同点: 目的相同:运动的目的都是价值增殖; 流程相同:都要经过资本循环的三阶段(购买阶 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相应采取三种职能 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 过程相同: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共同点: •从运动的内容看,二者都包含着生产剩余价值的 生产消费; •从运动的形式看,二者都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 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并各自完成着 自己的循环; •从运动的过程看,二者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 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从运动的目的看,二者都是为了价值增值。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分析前的假设条件: 1、我们研究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简单再
生产 2、假定生产周期为1年,而且所有的不变资本在一年
内价值消耗了并转移到新产品上去 3、假设一切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是相符的 4、假设这一期间没有对外贸易 5、假设剩余价值率为100% 6、所考察的社会只存在投资者和工人两个集团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一、社会总资本 二、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一 、社会总资本
概念
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 个别资本是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
实物补偿:社会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 币形式以后,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就 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人们所需要的消 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三)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 成
1、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式来看,是由生产资料和 消费资料两部分组成的
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简称Ⅰ) 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简称Ⅱ)
第六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本运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分析前的假设条件: 1、我们研究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简单再
生产 2、假定生产周期为1年,而且所有的不变资本在一年
内价值消耗了并转移到新产品上去 3、假设一切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是相符的 4、假设这一期间没有对外贸易 5、假设剩余价值率为100% 6、所考察的社会只存在投资者和工人两个集团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一、社会总资本 二、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一 、社会总资本
概念
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 个别资本是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
实物补偿:社会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 币形式以后,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就 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人们所需要的消 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三)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 成
1、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式来看,是由生产资料和 消费资料两部分组成的
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简称Ⅰ) 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简称Ⅱ)
第六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本运
管理经济学课件-1_第6章 生产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 的关系
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每一劳动投入上的边际产量值MP是相应的 总产量TP曲线的斜率.
当MP>0,TP斜率为正,TP上升(0—8) 当MP<0,TP斜率为负,TP下降(8—) 当MP=0,TP斜率为0,TP最大(8)
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当劳动的投入量较小时,由于专业化分工,使 得劳动的边际产出迅速增加。
当劳动的投入量较大时,由于劳动过程缺乏效 率,使得边际产出开始下降,出现边际报酬递 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增量递减,不是总量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适用于至少一种投入品固定不 变的情形。
我们所讨论的,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是由于其他 固定投入品的使用限制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劳动 者的素质下降造成的。
捕鱼(百磅)3 6 11 19 24 28 31 33 34 34 33
(1)在怎样的船员规模范围内,存在产出递增、不
变、递减或为负?
10 or 11
(2)若船主追求捕鱼量最大,船员应多大规模?
(3)若船主追求人均捕鱼量最大,又应多大规模?
6 or 7
船员
捕鱼
TP
2
3
3
3
6
6
4
11
11
5
19
19
A点: MP=20 B点: AP= 20 C点: MP=AP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劳动
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的 关系
产出
30 20
在E点左边,MP > AP,因此,AP递增。 在E点右边,MP < AP,因此,AP递减。 在E点处,MP = AP,AP达到最大化。 在F点处,MP=0,总产出达到最大化。
精编《政治经济学》第六章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资料

2019/10/8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
30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由此可见,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需要同时考察两个 方面:
——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 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的问题;
——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形式之 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即实现物质补偿的 问题。
2019/10/8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
16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如何理解代数和? 代数和说明社会资本的运动不是个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相 加,从社会再生产的运动过程来看,各单个资本的运动不可 能是在彼此孤立的状态下进行,它们互为前提、互相制约, 形成了相互间的有机联系:各单个资本要向其他企业购买自 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同时也要向其他企业出售 自己的产品,因此,单个资本之间有着通过市场发生相互交 换的密切关系。
2019/10/8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
29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二、社会再生产的实现
社会再生产过程,必须从商品资本循环(W’……W’) 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实现和物质补偿的观点进行考察。
针对社会总资本运动和社会再生产,马克思指出“这个 运动不仅是价值补偿,而且是物质补偿,因而既要受社会 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 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
2019/10/8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
21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社会总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 且也包括个人消费。从个别资本来看,个人消费是在资本运 动过程之外进行的,不属于资本流通的范围。但从社会角度 看,资本家和工人购买个人消费品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生产 消费品的企业出卖商品的过程,也就是其商品资本转化为货 币资本的过程,所以,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包括个人消费。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 会资本再生产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6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020/3/26 路漫漫其悠远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这个新的商品是已经发生了价值增殖的商品,从而形成以 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 公式,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虚线表示流
通过程的中断:
A
G-W< …P…W’
Pm
2020/3/26 路漫漫其悠远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为售卖阶段
A G-W< …P…W’-G’
Pm
2020/3/26 路漫漫其悠远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 在资本的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价 值和剩余价值是通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流通过程并不 引起价值的增殖。但是,资本的循环运动也不能离开流通 过程。
(3)商品资本的循环:W′-G′·G-W…P…W′
❖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价 值的增殖为目的。
❖ 在现实的产业资本循环运动中,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并不是孤立的。实际上,每一种循环形式都以其他的循环 形式为前提,而且每一种循环形式的反复进行,也必然包
含其他的循环形式在内。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6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020/3/26 路漫漫其悠远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这个新的商品是已经发生了价值增殖的商品,从而形成以 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 公式,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虚线表示流
通过程的中断:
A
G-W< …P…W’
Pm
2020/3/26 路漫漫其悠远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为售卖阶段
A G-W< …P…W’-G’
Pm
2020/3/26 路漫漫其悠远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 在资本的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价 值和剩余价值是通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流通过程并不 引起价值的增殖。但是,资本的循环运动也不能离开流通 过程。
(3)商品资本的循环:W′-G′·G-W…P…W′
❖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价 值的增殖为目的。
❖ 在现实的产业资本循环运动中,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并不是孤立的。实际上,每一种循环形式都以其他的循环 形式为前提,而且每一种循环形式的反复进行,也必然包
含其他的循环形式在内。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平均利润 1)一定量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 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其计算公式是: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 2)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并 不排斥各个部门内部少数先进企业获得超额 利润。
11
三、生产价格的形成及生产价格规律
在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中,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是指能提供平均利润的价格。它是由成本价 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 2)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参见表 7-2)。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同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是 一致的。
马克思的生产价格学说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生产 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学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 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3.马克思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1)理论意义: ①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方法,以劳动价值论和剩 余价值论为基础,阐明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 生产价格的客观规律性,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②科学地阐明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 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从而不仅解决了资产阶级 古典学派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 的矛盾,而且为分析资本主义的产业利润、利息、地租提供 了理论前提。 2)实践意义: 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理论表明,①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 不仅受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 ②不仅个别资本家与个别工人处于对立的地位,而且整个资 产阶级和整个无产阶级处于对立地位。 16
第七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要 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剩余价值是如 何在各资本家之间瓜分的;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教学要点]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借 贷资本与利息;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股份资本与股息;资 本主义地租。
20
3)商业资本的作用 ①商业资本独立发挥作用意味着商品销售的专业化,从而 降低了产业资本家经营成本,形成专业化的生产管理,从而 增加了利润总额。②加速资本周转的速度,节约了流通资本, 从而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两个方面的资本比重分配更加 合理 , 尤其增加了产业资本。 ③由于商业资本周转不受产业资本周转的限制,它可以在一 个部门的多个企业之间以及在全社会若干部门间进行商品销 售,因而在产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内,它可以周转若干次, 从而在全社会范围了加速了产业资本的周转。④商业资本加 速物流,缩短商品流通的时间。商业资本家了解市场行情和 营销渠道,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提高商品流转的效率。
14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 发生作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只有依据价值 规律才能得到说明。 第一,从个别部门来看,虽然有些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 平均利润与该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 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 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第二,从各个部门来看,虽然有些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 高于其价值,有的部门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但从全社会 来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 化。 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市场价值和不同利润率,部门之 间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形成新的平均利润率的过程是不 断反复的运动过程。 15
7
2.利润率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造成的。 2)利润率公式 pˊ=m/C = m/(c+v) 3)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但二者又有区别 第一,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 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第二,二者在量上有差别。利润 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因此,利润率既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又掩盖了资本主义 的剥削程度。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以最小量的预付资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资本数量不变,利润多小就取决于利润率的高低。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第三,资 本的周转速度。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第五,不便资本要素的价格变 动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水平,也会对利润率的高低产生重大影响。
ⅱ利润,就是表现为总资本的“观念上的产物”的 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ⅲ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 价格加利润。如果用P表示利润,商品价值的公式 W=K+m会进一步变成W=K+P。
6
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a区别:①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 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加额,体现了资本家对 工人的剥削,是人与人的关系;②利润是相 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是全部预付资本的 盈利程度,体现投入资本的价值与增值部分 的资本价值的关系,是物与物的关系。 b联系:①同一来源、数量、物质内容构成; ②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 的转化形式。
8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 不同部门不同的利润率,是部门之间展开竞争的根本原因,也是平 均利润率得以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2)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 成平均利润率(参见表7-1)。 同一生产部门内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市场价值的形成(不 同部门形成不同的利润率) 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资本转移——利润率平均化 3)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 率。 社会平均利润率 = 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预付总资本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就是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 分剩余价值,从而使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过程。 4)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5)平均利润率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 利润平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
19
一、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的本质、职能和作用 1)商业资本指专门从事商品买卖并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 的的资本。 2)商业资本的职能: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它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 本。它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ˊ)
四、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1.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1)主要内容: 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在一定范围和一定 时期内通常是一定的。但从长期发展过程来看,平均利润率 的变化规律是呈下降趋势。 2)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3)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这劳动者所受剥削程度的 减轻。 假定,在资本有机构成为60c:40v的情况下,如果剩余价 值率为100%,那么利润率就是40%;如果剩余价值率由 100%提高到150%,但同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80c:20v,这 时利润率仍然下降到30%。 4)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量的减少(如表7-3) 。
21
2.商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率 1)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本质 ①从现象上看:商业利润“来源于” 购销差价,来源于流 通领域。 ②商业利润获得途径:单个的商业资本家通过贱买贵卖可 获得商业利润,但这不能说明商业利润真正来源。因为在流 通领域中,只是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 ③从本质上看,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 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 格的价格将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实质是产业资本家将生产 价格中的一部分利润或剩余价值转让给了商业资本家,这是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 ④产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出售产品给商业资本 家,仍然要保证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按产业资本和商业 资本合计来计算的平均利润率称之为职能资本平均利润率。 用公式表示:职能资本平均利润率 = 剩余价值总额/(产业 资本总额 + 商业资本总额) 22
12
不变 资本
可变 资本
剩余 商品 价值 价值
个别 利润 率
平均 利润 率
平均 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 与剩余价 利润 值的差额
A B C 合 计
70 80 90
30 20 10
30 130 30% 20% 20 120 20 120 20% 20% 20 120 10 110 10% 20% 20 120 60 360 20% 20 360
4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成本价格和利润 1)成本价格是商品价值(c+v)的转化形式 成本价格不过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是商品价值(c+v)的转化形式。 如以K代表成本价格,则商品价值W=c+v+m,就成为 W=K+m。 2)成本价格是体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的范畴。 成本价格不仅是存在于资本家帐薄上的项目,而且是对资本主义现实 经济生活具有实际影响的独立存在的价值部分 第一,成本价格被用来补偿资本耗费。 第二,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经营盈亏的界标。 第三,成本价格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市场竞争中能力大小和成败的 关键。 成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格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费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 剥削关系
5
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所费资本(c+v, c是不变资本价值耗费或者转移到产品中取得部分) 的增加值,而且还看做是全部所用资本(即总预付 资本,其中主要是c不仅仅是价值耗费的部分,而且 包括未耗费而参加生产的部分)的增加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