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学习迁移
202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的迁移

202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的迁移学习的迁移考点1 学习迀移的概念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P向,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
考点2 学习迀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
划分依据:迁移性质不同。
正迁移:促进作用;负迁移:干扰或阻碍作用。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划分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顺向迁移(先行影响后继)逆向迁移(后继影响先行)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自上而下(上位影响下位)同化;自下而上(下位影响上位)顺应。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划分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普遍迁移);具体迁移(特殊迁)。
考点3 学习迀移的基本理论1.形式训练说该学说认为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官能。
2.相同要素说该理论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
认为迁移的产生是因共同要素的存在。
3.概括说该理论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
“水下击靶”经典实验。
4.奥苏贝尔的认知观基本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禾U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和清晰性。
考点4 影响学习迀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考点5 促进学习迀移的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五章 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迁移本章导读⏹人类学习的普遍特征:迁移⏹学校教学假设:学生能够用他们在学校中所习得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行为方式等去解决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为迁移而教”迁移的概述迁移的理论迁移的指导学习的迁移第一节迁移的概述⏹一、学习迁移的概念⏹迁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等都可以用迁移的道理来解释。
例如,掌握英文的人学起法文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就容易学会骑摩托车;学过加法再学乘法就比较容易。
此外,也可以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不良的工作习惯可以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等,类似这样一些现象,心理学上都称之为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二、迁移的种类⏹ 迁移在学习中的影响有不同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维度对学习的迁移现象进行分类。
分类BE C G A 内容 顺序效果意识参与程度 影响的领域F D 发生的水平情境的相似性 Go on按迁移的内容,可分为认知迁移、态度迁移和技能迁移⏹认知迁移——指在人脑的知识结构中发生的迁移。
如学习了数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对物理学和化学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和方程式的理解。
⏹态度迁移——指一种态度对另一种态度的影响。
如一个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在多次得到数学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后,不仅对数学教师产生了好感,而且喜欢上数学这门课。
⏹技能迁移——可分为认知技能迁移和动作技能迁移。
如一个掌握数学中因式分解技巧的学生,解任何因式分解题都显得游刃有余,这是认知技能的迁移。
棒球选手打高尔夫球也会打出高水平是动作技能的迁移。
back按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迁移及促进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一节学习迁移的实质及其作用一、学习迁移及其分类(一)学习迁移的涵义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二)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的迁移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教育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2.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从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说,有的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在其形成的认知结构方面,是一种上位结构;有些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较低,其形成的认知结构属于下位结构。
纵向迁移也就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个体通过学习所要形成的心理结构是一个网络化的结构,要解决其上下左右的沟通与联系,必须通过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才能实现。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
4、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教育心理学第5章学习迁移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代表人物:奥苏伯尔 1、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包含有迁移; 2、所谓先前的学习不是一组S-R联结,而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与当前任务有关的知识体系; 3、先前学习对新学习影响是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与清晰性)来实现的。
原来的知识经验1 原来的知识经验2
新知识
原来的知识
新知识
原来的知识经验3
原来的知识经验4
…..
六、产生式迁移理论(J.R.Anderson) ❖ 用来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基本思想是,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这两项技能之
间产生式(production)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 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 动作技能的内化表征形式,是一系列IF/THEN的规则。 ❖ 安德森和辛格利的文本编辑实验研究
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普遍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
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续)
“面积计算原理:面积=底×高 面积可加性”
4、侧向迁移与纵向迁移(加涅)
▪ 侧向迁移(水平迁移):已习得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 不需要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
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
❖ 奥弗林:概括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关系理论
❖ 代表人物 ▪ 苛勒(Kohler)
❖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自 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人迁移的是顿悟, 即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
❖ 认为领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迁移的根本条件。 ❖ 关系理论可看作是对概括理论的一种补充。
学习的迁移-教育学--心理学

第十章学习的迁移1)什么是学习迁移?它有哪些种类?(有关概念和实例要掌握)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种类: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划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钢笔字写得好有利于写好毛笔字。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时总是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化学元素中锂、钠、钾等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如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常见于归纳式的学习中。
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如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对菱形的学习。
常见于演绎式的学习中。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
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如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影响到物理、化学审题活动中去。
具体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如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比如学生已有一些日常概念,当不能解释所遇到的事例时,就要建立一个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新的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也是一种顺应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史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为什么两情景有相似性不一定产生迁移
1.在语法和标点符号测验中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将 这些技能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2.在数学测验中能进行小数和百分数的乘法运算,却 不一定会计算收入的所得税
分歧
1.决定迁移产生的关键性因素
共同的主观成分还是客观成分? 抽象的表征还是活动?
2.关键性因素何时形成的?
在最初的学习情境中还是在迁移情境中? 或两种情境共同决定?
3.迁移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
决定迁移的主要成分是一般的基本能力、基本原则或结构, 还是一些具体的成分或活动要素?
第三节 影响迁移的因素
实验
在被试面前呈现两个物体,一立方体,一立体三角形。在 其中的立方体下藏有食物,并用它作强化物。几次尝试后, 被试知道食物藏在立方体下。
接着,给他呈现另一问题,即都是立方体,但颜色不同, 被试须解决新的辨别问题;解决了又呈现新的辨别问题,如 此多次后,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越来越快,尝试的次数越来 越少。
结果:
小鸡对新纸片的反应为70%,儿童对新纸片的反应为100%
实验
第一次
食物
第二次
食物
主要观点
学习者突然发现两情境中的关系(即顿 悟)是迁移发生的原因
特征
迁移不是自动的(需要学习者认识到它们的关系) 对概括化理论的补充(即认识到关系才能概括)
5.学习定势说
代表人物
哈罗(Harlow,H.F.)等
2. 学习迁移的判断 因噎废食 上行下效
4.情境性理论(situated theory)
格林诺等人(J.G.Greeno,J.L.Moore&D.R.Smith,1993)
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四)同化性迁移、顺向迁移与重组 性迁移
v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 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 一类事物中去
v 顺应性迁移指将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 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 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 认识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v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 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 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v 以安德森等人为代表,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 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
v 以加特纳,吉克等人为代表,认为前后两种 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本质 特征是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而表面的特征 则无关紧要。
v 第二种观点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的相互作 用对迁移的影响。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一个典型例证
二、促进迁移的学
v (一)精选教材 v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v (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v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三、迁移的作用
v 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 直接的促进作用。
v 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 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 键环节。
v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 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v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v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v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
v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v (一)相似性 v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
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 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二)原有认知结构
v 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 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条件)研究表明,学习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的,它会受到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1.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对学习迁移有着重要影响。
很多迁移理论都在其理论假说中提及材料对迁移的重要作用,如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
例如,英语和法语在字形、读音和语法结构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学习这两门外语时,在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方面有共同要求,所以学习时就容易产生正迁移。
又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之间共同因素比较多,学习时也有正迁移。
相反,学习对象没有或缺少共同因素,或虽有共同因素,但要求学习者做出不同的反应时,则可能在学习时产生负迁移。
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认知绪构迁移理论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大多数心理学理论都强调情境在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学习迁移,学校环境下的真实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化内容.其中心问题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创建实习场,在这个实习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与今后在校外遇到的问题是一致的。
此外,知识经验获得的情境与知识应用的情境在许多方面都密切相关,如情境中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呈现的方式与空间位置、两种情境的类似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之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必考)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判断}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由于迁移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习得经验都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起来。
二、迁移的种类(简答)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而划分的类型。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划分。
如果是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五)低路、高路迁移
依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的程度,可将迁移区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低路迁移指经过反复练习的技能几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便能自然而然实现的迁移。
高路迁移指有意识地将某一情境下习得的抽象知识运用于不同的情境之中。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二)相同要素说
相同要素即相同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后来相同要素被改为共同要素,即认为两种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三)经验类化说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
但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
(四)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一)认知结构迁移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为基础的。
在他看来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所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括迁移,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征则始终都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二)符号性图式理论
这是霍里约克、巴索克和吉克等人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
符号图式理论认为,在最初学习中,一般包含了一种形成抽象的符号图示(抽象的结构特性)的学习过程。
这种图示是一种可被激活的数据结构,当新情境的特征与该图示中的符号匹配时,就可激活、提取和应用这种表征。
即图示匹配或表征相同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三)产生式论
这是辛格莱和安德森提出的迁移理论。
他们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迁移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先前学习和源问题解决中个体所产生的产生式规则与目标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
(四)结构匹配论
结构匹配理论是金特纳等人提出的迁移理论。
该理论假定迁移过程中存在一个表征匹配的过程,表征包括事件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如两表征匹配,则可以产生迁移。
其中,事件的结构特征与本质的关键特征的匹配在迁移中起决定作用,事件的表面与具体的特征对迁移的影响是次要的。
(五)情境性理论
这是以格林诺为代表提出的迁移理论。
他们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