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8:现代文阅读——小说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8:现代文阅读——小说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0题;共136分)1. (12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习惯刘国芳老人挑一担莴笋上街去卖,老人早上四点出门,天蒙蒙亮的时候,老人到街上了。
路上落了雨,老人身上淋湿了,天还凉,老人在风中冷得发抖。
有人上街买菜,看见老人在发抖,就说:“落雨就不要出来呀。
”老人说:“不要紧。
”买菜的又问:“莴笋几多钱一斤?”老人说:“五角。
”买菜的没讨价还价,称了三棵,把钱給老人时,买菜的又说:“你这是何苦呢,五角钱一斤的莴笋,你这一担总共也卖不了几个钱,淋病了划不来。
”老人说:“劳惯了,不要紧。
”买菜的不再说了,走了。
天完全亮了,街上人也多了。
一个孩子跟着大人过来买菜,孩子也看见老人在寒风中冷得发抖,孩子于是跟大人说:“我们买莴笋吧?”大人说“你不是不喜欢吃莴笋吗?”孩子说,“你看那老奶奶,一身都湿了,我们买了她的莴笋让地早点回家。
”大人听从了孩子,过去问着老人说:“莴笋几多钱一斤?”老人说:“五角。
”大人和孩子也没还价,拿了几棵给老人称,老人称着时,孩子问着老人说:“奶奶,你冷吗?”老人说:“不冷。
”孩子说:“下雨就不要出来呀?”老人说:“不要紧。
”孩子和大人走开后,孩子跟大人说:“我觉得这奶奶好可怜。
”孩子说着时,到处看,忽然,孩子发现街两边除了一些菜贩子外,卖菜的全是一些老人。
孩子惊讶于自己的发现,孩子说:“妈妈,街两边卖菜的怎么全是老人呀?”大人说:“现在乡下年轻人都不愿作田,只有老人作田。
”孩子说:“为什么只有老人作田?”大人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孩子说:“所以,这上街卖菜的都是老人。
”大人点头。
卖菜的老人还在那儿,一个人过来买莴笋,又一个人过来买莴笋,他们都看见老人淋得一身,看见老人冷得发料,瑟瑟发抖,如同一头孤独地站在寒风中的老牛。
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小说标题考点解读及其答题模板+课件

抽猴儿的鞭子也是就地取材。鞭杆是用红柳枝做 的,颜色暗红,木质坚韧而圆润,很有手感,抓在手 里就有攻击的欲望,如同手里有一副弓箭,一支枪, 不瞄准个什么,不击落个什么,由不得人。鞭梢是用 麻坯搓的,搓成三棱棒,抽在猴儿身上,能听见碎裂 声,可以让人获得热血沸腾的快感。一只猴儿从刻成 到交付使用,到老迈转而不灵,身上到处都是森森鞭 痕。一鞭一痕,直到身体失去平衡,被主人随便遗弃 在哪个荒凉的角落。碰到会过日子的主人,还会将它 扔进火塘,发挥余热。
标题的指向角度较多,先运用排除法进行匹配,从而 梳理出考点,再联系答题模板,总结出完整的答案。
①交代环境:点出文章所讲述内容发生的自然人文环 境,提供背景
沈从文《边域》 王安忆《小鲍庄》 ②点明对象: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凸显其形象 老舍《骆驼祥子》 冯骥才《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
③概括文本:相对凝练地概括文章情节或内容。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④揭示主旨:通过说明写作意图或表达情感来揭示 文章的中心思想 史铁生《命若琴弦》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 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 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 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 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 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 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 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 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 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 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 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 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 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 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7课时 既有考查难度又有考查深意的__主旨标题题

第7课时既有考查难度又有考查深意的——主旨、标题题小说的主旨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意蕴等,它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创作的意图所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对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标题有时就是作者创作意图的精要概括。
所以解答主旨、标题题,首先要想到文章的创作意图。
题型一主旨题这里说的主旨题,其范围要广一些,除了小说主题外,还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
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例一] (2018·江苏高考)阅读《小哥儿俩》(文本见第4课时题型二“典例”)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目: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6分)答:[解析] 小说中作者的情感往往隐藏在故事和人物背后,需要读者调动个人的情绪和感觉,透过字里行间去揣摩和把握。
主要看作者关注什么,选取什么内容;突出什么,在哪方面着墨较多,描写了哪些细节等。
标题“小哥儿俩”,轻松快乐,暗含作者对童真童趣的喜爱。
文中对大乖二乖的动作、语言等描写细致逼真,二人可爱的形象在读者眼前活灵活现,这表现了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作者对“妈”的着墨虽然不多,但都是在关键处,如“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大乖二乖的快乐成长与母亲的关爱是分不开的,这些反映了作者对母爱的颂扬。
文中爸爸、叔叔、妈、厨子,大家都是善良和蔼的,他们共同为孩子创造了快乐温馨的成长环境。
通篇来看,作者对家庭琐事的叙述流露着脉脉的温情,这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和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将上述内容分类梳理、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①对童真童趣的欣赏;(抓人物形象的角度)②对儿童成长的关注;(抓情节的角度)③对母爱的颂扬;(抓人物形象的角度)④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抓环境描写的角度)⑤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

专题6.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一)知识梳理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二)考点指津小说阅读◆考点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知识放送】小说标题的作用1.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 设置悬念。
4. 贯穿全文的线索。
5.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详见“散文阅读”专题讲解中“考点一”的“解题技巧”。
【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问法】1.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2.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3. 根据提示,将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4. 请按照时间顺序将小说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题技巧】1. 首先,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的内容。
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 其次,确定答题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 最后,概括段意,精练表达。
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三探究小说主题【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 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解题技巧】1. 把握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1)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2)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考察所领悟到的哲理。
2. 应多注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思想、观点往往隐藏于其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第2节 小说的形象课件

4.行动描写 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第十五页,共32页。
5.细节描写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 写、动作(dòngzuò)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等。 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营造一种氛围;⑤渲染时代气氛;⑥表现地方特色等。 6.次要人物 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 者。 作用:①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对比衬托以突出主 要人物。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答题模板 ××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2、3……
第二十九页,共32页。
[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wán chéng)下题。 (文见本专题第三节《活着》)
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 概括。(4分)
第三十页,共32页。
[推断方法] 本题从老人与牛形象对比的角度考查对小说形 象的欣赏,包括主要人物形象与重要物象。小说对老人形象的塑 造,主要通过叙述他的人生经历(表现他经历坎坷,饱尝痛苦 等),他买牛的举动(可怜老牛,因老牛与自己有相似性),及他与 老牛一起生活的情景(重在表现他们的相似性:“老不死”“坚强 活着”等)。对老牛的描写,主要是晒场里“流泪”的情节(年老 被杀的痛苦),还有后面劳动的情景(年高老迈,坚强活着),对二 者都有村民看法(kàn fǎ)的侧面描写(很像,“老不死”等)。然后 比较整合,概括出二者的共同点。
第二十五页,共32页。
(1)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如在美国短篇小说家 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最后常春藤叶的出现,这一情 节逆转,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更富有典型性。因此在分析贝 尔曼时,要结合这一情节找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特征。
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沈从文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沈从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汇编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菜园(节选)沈从文①夏日薄暮,这个中年妇人,穿件白色细麻布旧式衣服,拿把宫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
侍立在身边的是穿白绸短衣裤的年青男子。
两人常常沉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着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
溪水绕菜园折向东去,水清见底,常有小虾小鱼,鱼小到除了看玩就无用处。
那时节,鱼大致也在休息了。
动风时,晚风中混有素馨、兰花、茉莉花香。
做母亲的便笑着问儿子,是不是能在这样情境中想出两句好诗。
②男子笑着说,这天气是连说话也觉得可惜的天气,做诗等于糟蹋好风光。
听到这样话的母亲莞尔而笑。
③二十二岁的生日,做母亲的为儿子备了一桌特别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
窗外就是菜园,时正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
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满,正像一座座大坟。
④“你今天满二十二岁,不单是天下变得不同,就是我们家中,也变得真可怕。
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
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
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⑤听说“母亲也老了”这类话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来了。
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
他说他想去北京。
⑥北京方面他有一个舅父,听说在旗章胡同开铺子,生意不恶。
⑦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做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
这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
然而她也挂念着那胞兄的。
⑧“你去看看你三舅,还是做别的事?”⑨“我想读点书。
”“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要去,我不妨碍你。
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书,不读也不什么要紧。
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这妇人这样慨乎其言的说后,问他预备过年再去还是到北京过年。
儿子说赶考试,还是年前走好,且趁路上清静,也极难得。
时间过了三年。
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
【小说+散文】专题6 以《挺拔之姿》为例讲如何阅读散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二轮复习讲解(全国通用)

⑤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 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 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 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 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 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 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 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 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 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 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 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散文复习之 线索
①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 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②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 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 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 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 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 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 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 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 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 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 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 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 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 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 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7讲行文虽有异据文巧解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 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 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 子拌高粱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 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 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综合 的特征。 征。
考查 (2)(2014·全国Ⅰ卷)作品是怎样叙 小说是怎样讲述……的 类 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处?请简要分析。
类型
手法 运用
类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3)(2020·全国Ⅰ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
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 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 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 其效果。 (4)(2019·全国Ⅰ卷)《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 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 特征。 (5)(2018·全国Ⅲ卷)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
二、小说常见的“文本特征”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 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写实, 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 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4.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 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传奇 “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 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
抓关键语句快速整体把握文本
①标题用语:明确对象,暗示或揭示中心; ②概括语句:概括提起,纲举目张; ③过渡词句(段):理清思路层次; ④主旨句:直接揭示中心; ⑤抒情议论句:把握情感意图; ⑥比较对比句:归纳主题; ⑦悬念句:设置矛盾,提出问题,追根溯源。 提示:还须重视文章的开头、结尾。
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 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 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 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 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
三 要 素
小说的定义:
人物[描写手法] 情节[构建方法] 环境[自然社会]
把握形象特点 把握主题思想 鉴赏写作技巧
2、要素间的多边关系
☆人物 (次要、线索) 侧面烘托,个性鲜明 牵线搭桥,推进情节 情节 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题目
人物
环境
☆ 情节塑造人物 主题 情节反映主题 情节关联情节(铺垫、推动、对比) ☆ 环境烘托人物 环境影响情节(铺垫、推动、 贯穿、线索) 环境服务主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 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 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3.“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 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 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 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 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 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 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 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 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 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 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一、小说基本知识概述
主题是目的 人物是中心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
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 (1)情节结构的特点; 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环境或人物描写方法; 小小说: (3)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 (4)文章构思技巧; 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5)文章语言特色。
三、赏析小说情节安排
4.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思路 ⑴完整叙述。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 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 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⑵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 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 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 贯通。
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概览
①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 ②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 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 ③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 ④语言辞格: a.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 b.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 c.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 特别注意:散文中的衬托(尤其是反衬)手法。
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
1.题目 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 2.开头 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 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 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Nhomakorabea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
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
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 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
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 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 实丰满。
三、赏析小说情节安排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 3. 常见题型 最常见的是概括故事情节。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 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 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 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 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 平叙的方式有二:①“花开两朵,各表一 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 交待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 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常见题型 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 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