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验检测,确保中 药材质量安全
规范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
选用优质药材, 严格控制原料
质量
加强质量检验, 确保药品质量
采用先进的提 取工艺,提高
药物纯度
制定严格的操 作规程,规范
生产过程
严格控制生产 环境,避免污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生产质量
意识
完善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 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量。
制备工艺不规范还可能导 致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 分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 分解等反应,从而引发不
良反应。
制备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中药 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杂质、 重金属等含量超标,从而引发
不良反应。
制备工艺不规范还可能导致中 药注射剂中的杂质、重金属等 含量超标,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成分复杂且难以控制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包括 多种中药成分和辅料
中药注射剂的储存和运输条件 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 的影响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复杂, 难以保证成分的稳定性和均匀 性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方法多样, 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使用不当
剂量过大:超过规定的剂 量范围,导致不良反应发

给药速度过快:短时间内 大量药物进入体内,引发
浓缩:通过蒸发、冷冻干 燥等方法将提取液浓缩至 一定浓度
过滤:采用滤布、滤纸等 过滤介质将浓缩液中的杂 质过滤掉
灌装:将过滤后的浓缩液 灌装到注射剂瓶中,并密 封保存
灭菌:采用高温、高压、 辐射等方法对灌装好的注 射剂进行灭菌处理
质检:对制备好的中药注 射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加强药品质量管 理:严格控制药 品生产过程,确 保药品质量

202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

202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近来呈上升趋势,生产者、使用者、讨论者无不对其绷紧了弦。

有人说,中药注射剂是刚开头成长的新剂型,随着使用量的大量增加,不良反应当然会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被夸大了;也有人说,中药注射剂连有效成分是什么都不清晰,当然会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消失的不良反应,毕竟该如何评价和应对?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他们从其不良反应的表现、成因和乐观应对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现状:患者质疑医院停用病例增多胡女士躺在病床上看着那瓶中药输液瓶发呆,瓶子里几个清楚可见的黑色颗粒让胡女士不由得担起心来。

这种黑颗粒若是输进自己的血液里,会不会出问题?迟疑一再她还是让护士拔掉了输液管。

胡女士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讨论员周超凡在今年两会期间,正式提案呼吁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0期)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该中心频繁接到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其中某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就有1006例,其严峻不良反应报告共计30例,死亡11例;严峻不良反应中最多的是急性血管内溶血,有18例,其中8例死亡。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依据近3年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约占中药不良反应的3/4。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北京几家大型医院的有关负责人都表示,中药注射剂在他们医院已经暂停使用了。

据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卢燕介绍说,北京儿童医院原则上已经不购进中药注射剂了。

缘由有许多,双黄连粉针剂是由于颗粒大、工艺粗糙而放弃使用;穿琥宁注射剂是由于发生不良反应造成血小板削减而停用;莪术油注射液是由于导致肺炎、过敏反应严峻而停用。

解放军306医院药剂科主任吴九鸿说,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频繁消失的时候,医院能做的是更加慎重对待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因分析 . 中外健康文摘 , 2 0 0 7 , 4 ( 4 ) : 1 7 .
注射液中易出现变色现象。实验证明 使用 O . 9 %氯化钠注
与p H≤6 . 5的溶 液接触 , 同时建议大输 液厂家 在生产 0 . 9 % 氯化钠注射液的标签中注明该产品的 p H值范围, 便于选择 使用。
之一。
4 小结 参 考 文 献
临— 宋疗效 和安 全. I 生, 防止耐药细菌产生 , 避免毒副作用发生 。
4 . 1 p H值 和溶媒 影响本 品稳定性 明显 。本 品在 p H < 6 . 5的
【 1 ] 郭骏 . 阿莫 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的药 效评价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 0 1 3 , 1 7 ( 1 9 ) : 1 0 7 — 1 0 8 .
生,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现 分析 报告 如下。
1 中药注射剂不 良反应因素
反应发 生 的重要 因 素之一 。 中药 注 射剂 在临 床应用 时如 违 反了 “ 十八 反 ” 、“ 十 九畏 ” 、“ 妊 娠禁 忌 ” 及 “ 有毒 药 物 ” 等禁 忌 , 可 出现 不 良反应 。合 并用 药 可 由于不 同药 物之 间

24 6・
中国现
1 6 期
C h i n J Mo d D r u g A p D IAu g 2 01 5 , Vo 1 . 9 。 No .1 6

等 引起 p H值 降低 的溶液接 触。 如不可避免时 , 必须使用 0 . 9 % 4 。 2 配制 药液 放置 时间 和药液 浓度 明显 影 响本 品稳 定 性 , 氯 化钠 注射 液冲管 , 并最好 2 h内完成输液 。 本 品使用 0 . 9 % 氯化钠 注射液 稀释后 , 溶 液浓度越 大变 色越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处理方法1 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显著增加。

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1.1 药材原料问题中药材质量常常受到栽培技术、产地、环境、炮制方法、运输过程、储存条件等方面一些影响,易造成质量不稳定。

进而导致中间体和终产物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原料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之一。

1.2 刺激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具刺激性,如黄芩中的绿原酸、药材中的挥发油,都可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

中药材中多量鞣质由于形成鞣酸蛋白吸收困难,因此多次注射局部组织就有可能由硬结而坏死造成无菌性炎症。

1.3 澄明度问题中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未除净,尤其是鞣质、树脂等形成了胶体分散物,由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

1.4 pH值人体血液的pH值为7.4左右,因此要求注射液的pH值应与血液相等或接近,注射液偏酸或偏碱都会产生疼痛或组织坏死等副作用,故pH值一般列为质控必须检查的项目。

上述检品经检测pH值不合格的有红花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3]等。

1.5 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问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是应用植物化学提取分离得到的。

但很多情况下,有效成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这不仅给制备注射剂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疗效。

1.6 质量标准问题现行的质量标准欠完善,不能充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

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缺乏明确的质量指标,所以存在着因药材质量、工艺生产条件的影响,产生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疗效。

1.7 其他含量测定方法科学性不强且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

2 探讨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在20世纪80年代由传统中药引起的ADR就有相关报道,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对策(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它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精制等步骤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灭菌制剂 [1 ]。

一直以来,中药制剂给人的印象是比西药安全,ADR (不良反应)小,但近几年有关中药注射剂ADR报道增多,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路径逐渐受到质疑,随着鱼腥草类、刺五加等中药注射剂的暂停使用,中药注射剂信任危机在逐渐蔓延,发展也陷入了低谷,社会上一度议论纷纷,出现许多不同见解,甚至提出封杀中药注射剂等较为极端的意见。

笔者认为,中药注射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临床疗效也毋庸置疑,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ADR属正常现象,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不能因出现一点问题,就因噎废食。

1中药注射剂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1年,八路军129师制药所研制出了柴胡注射剂,并小量制备用于临床。

1954年,武汉制药厂开始批量生产柴胡注射剂,成为我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中药注射剂 [1],柴胡注射液自问世以来,为防治流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药注射液自诞生以来,在我国医疗保健工作中,在危急重症的抢救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冶疗和抗肿瘤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脉络宁、丹参、生脉注射液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的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鱼腥草注射液是常用的抗病毒品种等,清开灵注射液等列入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要中成药目录,参脉、醒脑静、清开灵注射液在抗击非典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毒毛旋花子苷K 注射液,洋地黄毒苷注射剂早已以西药收载于1963年版《中国药典》,并在急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

中药注射剂不仅在国内受到好评,而且还引起了世界关注。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分析摘要:目前,在我们国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药品本身质量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而发生不良反应,应高度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分析前言: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由于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的一种新剂型,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采用现代化技术,从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制成,具有起效快、效果明显等优势。

然而,中药注射剂的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限制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生命。

一、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较多,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以全身性损害和皮肤损害为主,居前 2位。

如王树全等报道,中药注射剂全身性损害比率为 53.8%,居第 1 位,皮肤损害比例为 24.8%,居第 2 位;孙长江等报道,皮肤损害比例为 39.8%,居第 1 位,全身性损害比例为 19.4%,居第 2 位。

另外,中药注射剂亦可引起患者的呼吸、消化、循环、神经、泌尿、骨骼肌系统及五官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

由此可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多样性的特点。

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1、中药注射剂质量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传统的给药形式,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但由于大多数中药注射剂是提取混合物,并没有分离出能够完全定性或定量的产品,造成了疗效的不稳定,而影响其安全性,所以对不同批次的药品在使用时更要多加注意。

另外,中药材来源及用药部位不同,其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

如血栓通与血塞通,两者的主要成份都是三七总皂苷,前者为三七主根提取,后者为三七芦头提取,但在临床应用中极易混淆使用。

中药在提制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增溶剂、抑菌剂、稳定剂等,而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生成有害物质。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方 面 的影 响 , 提 取 有 效 成 分 的 同 时 还 存 在 微 量 杂 质 或 不 在
12 2 炮制 、 .. 生产 工艺不 稳定 中药注 射剂 多种成 分共 存, 经过煎煮 、 萃取 、 提醇沉 和醇 提水沉 等制备 过程 , 水 溶 质之 间容易发生反应 , 形成 复合不 溶性成 分 , 对注射剂 的
视 。研究表 明, 某些中药注射剂的不 良反应 可能与其 附加
剂相关 , 如莲必治的辅料亚硫 酸盐可引起 过敏性 哮喘样反
应 J 。附加剂还可能与机 体产生 反应 , 成有 害物质 , 生 如
止痛剂苯 甲醇不易 吸收 , 长时 间注 射会造 成局部 硬结 , 甚 至出现深部 肌 肉坏死 。故制 备 注射剂 时, 附加 剂 的选 在 择、 用量上也应慎重 J 。 t2 生产 因素 . 12 1 制备工艺落后 . . 虽然近年来加工设备 的结 构及性 能 已发生重大改变 , 但许 多产 品一 直采用 老工艺 , 入 国 列 家标准 的 19种中药注射剂 中, 0 其制备工艺采用提取 有效 成分单体 6种 , 提取有效部位 1 4种 , 水煎醇 沉 3 5种 , 醇提 水沉 9种 , 蒸气蒸 馏 1 水 1种 , 综合 法 1 9种 , 工艺 保密 1 2 种, 其他 3种 。由于普遍 采用 反复 醇沉和 活性碳 处理 , 势 必丢失不少有效成分 。 J
透 明度 、 稳定性 及 p H值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J 。 12 3 质量标准控制不严密 .. 20 0 5年版《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中收载中药 品种 116种 , 4 只有 4 . %的 品种可 59
作者简介 :田培 虹 ( 92 , , 16 一) 女 主管 药 师。从 事临 床药 学研 究
不 同年龄 、 性别的个 体对药物的吸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与防范措施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与防范措施
用盐水 1 1 0m 加尿 激酶 5万 U注人心包腔 内 , 4~6h后再行 抽液 I 、 b 与导管管径 有关 。我们 选择 7 F导 管一 般不发 生 阻 塞 ;、 c 持续弓 流易引 起阻塞 。因为心包 积液 中含有大 量 的纤 I 维蛋 白, 易凝 固阻塞导管 , 容 因此引流前后 用生理 盐水 2 l 0m
① 严防 因留置 时间过 长致缝线 松脱使 导管
脱 出, 持续 引流者连接一次性 连接管及一 次性 引流袋后 妥善
固定 ; 注 意观 察 穿刺 处 有无 红 肿 、 液 , 日碘 伏 消毒 1 ② 渗 隔 次 , 液多者随时更换薄膜 。严格 导管 接头消毒 , 液 、 渗 抽 冲管 前后均用碘伏 消毒导管外端 , 用无菌 纱布包裹 。持续 引流 后
阻 塞 。引 起 阻 塞 的 原 因 有 :、 心 包 积 液 的 性 质 有 关 。积 液 a与
心脏刺激 性小 , 患者 置 管期 间无 明显 不适症 状 ; 可分 次抽 ② 液 、 续 引流 、 持 注入药 物 、 心包 腔 内冲洗 ; 置管后 患者一 般 ③ 活动不受 限制 , 提高 了其舒适 度 , 间睡 眠亦无 明显影响 ; 夜 ④
【 关键词 】 中药注射剂 ; 良反应 ; 不 防范措施
中药在使 用 过程 中具有 双 重性 , 治疗 作用 和 不 良反 即 不 良反应 的类型可 能不同 。 12 中药 注射 剂多 为复方 制剂 , 定性差 中药注射 剂在 . 稳
应。任何 药物超过一定剂量 , 就会 由量 变发生 质变而 产生毒
物 品准备方便 , 尤其适用 于急性心包 填塞患 者的抢救 。治疗
为血性 、 脓性 或纤维素较 多的渗 出物时易 阻塞导管 。每 l 2h 用生理盐 水 冲管 , 用 肝 素 盐 水 ( 理 盐水 2 0 m +肝 素 再 生 5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剂在 临床 危 重 病 急救 、 感染 、 肿 瘤 以 及 心 脑血 管 等领 域 抗 抗 应用 广 泛 , 得 了较好 的临 床疗 效 。随 着 中药 注射 剂新 品 种 取 的开 发 和 应用 范 围的扩 大 , 良反 应 事 件屡 有 发生 , 不 如皮 疹 、
发热 、 敏 、 过 胃肠道 反应 甚 至过 敏性 休克 。 中药 注射剂 的安 全
氯化 钠注 射 液隔 开 , 避免 药物 间相互 作用 。 液要 现用 现配 , 药
勿放 置过 久问 。
26建 立 不 良 反 应 档 案 .
在 遇到 中药 注射 剂 不 良反 应 发生 时 ,要及 时进 行处 理 ,
低 其溶 解 度 , 生微 粒 、 泡 聚合 物 , 产 气 出现 沉 淀 . 色 。 变 中药 注 射 剂 与 多 种药 物 不 能 同瓶 使 用 . 至 不 能 相邻 使 用 。 则 易 甚 否

中 医 中药 ・
22 6 第9 第8 0年 月 l l 1 卷 期
中药注射剂不 良反应原因分析 与对策
刘 静
河南 省 南 阳市肿 瘤 医院 药剂科 。 河南 南 阳
4 30 700
【 要】 摘 随着 中药 注射 剂新 品 种 的开发 和 应用 范 围的扩 大 , 良反 应事 件屡 有发 生 , 不 中药 注射 剂 的 安全 性 引起 了 广大 医药 工作者 的重 视 。 者结合 临床工 作 经验 , 中药 注射 剂 不 良反应 的原 因进 行 了分析 , 笔 对 并提 出预 防对 策 , 以有效 预
分子 杂质 难 以除 净 , 制备 或存 放过 程 中质量 发生 变化 , 至 在 甚
低. 温差 不 能过 大 , 免影 响药 液 的质量 。 避
2 正确 选择 溶媒 . 4
发生 复 杂 的化 学反 应 . 大增 加 了中药 注 射剂 的过敏 概率 。 大
1 个 体 差 异 . 2
在 配制 中药 注 射剂 时 , 正 确 选 择 溶媒 , 制 完 毕要 认 要 配
入溶 液 中 : 同批 次 的 注射 剂 不 得 加 入 同一 液 体 中 ; 不 长期 输
液 勿 中途更 换 不 同企 业不 同批 次 的药 品 。
23注 意 输 液 速 度 和 温 差 .
在 应用 中药 注射 剂 时 , 详 细询 问 患者 的用 药 史 和过 敏 要 史 等情 况 。 于高 敏体 质患 者 , 先做 过敏 试验 。 液 开始 速 对 应 输
喘症 状 , 少抗 生 素 、 素 等药 物 的用 量 , 而 减 少细 菌 耐药 减 激 从 性 的产 生 , 短住 院 时 间 , 少 患儿 住 院费用 。 缩 减 对 于 喘息 性 支 气 管 肺 炎 , 常规 的西 医治 疗 上 . 在 辨证 应 用麻 杏石 甘 汤 , 挥其 镇 咳 、 痰 、 喘解 热 、 强 机 体免 疫 发 祛 平 增
幼 儿 对 药物 的耐 受性 较 差 , 生 不 良反 应 的概 率较 高 ; 质 发 体
虚弱 或 机体处 于饥饿 状态 时 胃肠 调节 机制 减 弱 . 发生 恶心 、 易 腹 痛等 胃肠道 反应 。
13临 床 因 素 .
( )临床 医 生 未能 根据 中医 辨证施 治理 论 对症 下 药 , 随意 1 或 加 大 剂 量 和浓 度 , 导致 不 溶 性 颗 粒 增 多 . 至 于阻 塞 毛 细血 以 管 , 而 引起头晕 、 管疼 痛及刺 激性皮 炎等 不 良反应 。 2 中 从 血 () 药 注射 剂 含 有 的某些 成 分稳 定性 差 , 如果 溶 媒选 择不 当可 降
防和 降低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 保患 者 用药 安全 。 确 【 键词】中药注射 剂 ; 良反 R 8. 6
【 文献 标识 码】 A
【 编号】 6 4 4 2 (0 20 ( )O O — 2 文章 17 - 7 12 1 )6 c一 12 0
以有 效预 防 和降 低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 确保 患 者用 药安全 。
1 不 良 反 应 原 因 分 析 11药 物 因 素 .
产 品质 量 是降低 药物 不 良反 应发 生 率的重 要 保证 。 进货 要 选择 质量 高 、 信誉好 的生 产 厂 家 , 严格 检查 和 验 收 , 立 并 建 完整 的药 品进 货档 案 , 按照规 定条 件进 行存 储 , 放I 发 引 。
麻杏 石甘 汤主要 有镇 咳 、 祛痰 、 喘解 热 、 平 增强机 体 免疫 功 能 、
抗变 态 反应 、 病原微 生 物 、 抗 改善 血 液循 环 等作 用闻 。应 用麻
杏石 甘 汤 可 以有效 地 缓解小 儿 喘 息性 支 气 管肺 炎 的 发热 、 咳
应 用 青霉 素 、 巴韦林 、 皮质 激 素 等西 药 治疗 , 般 可 利 糖 一
的微 量 杂 质 、 加入 的 助溶 剂 及 药 物辅 料 , 输 液 过程 中如 与 在 其 他 药 物 配 伍易 导 致难 溶 性 微 粒 增 加从 而导 致 发 热反 应 。 目前 中药 注 射剂 的制 备 过程 和 生 产 工 艺 尚无 统 一 的 质量 控
制标 准 . 企 业制 备 过 程 和生 产 工 艺 不 同 。 物成 分 中 的大 各 药
22临床操 作要 严格 认 真 . 认 真 检 查 药 品质 量 . 有 浑 浊 、 如 沉淀 等 质 量 问题 禁 止 使 用。 配药 时严 格遵 守无 菌操 作 原则 , 两种 药液 同瓶 注 射 , 分 应
111药材 本 身 因素 由 于受 药 材 产地 、 候 、 摘 季节 及 炮 .. 气 采 制 的影 响 同种 药材 所 含 的有 效 成 分 存 在 较 大差 异 , 其稳 定 性 受 运 输条 件及 光 照和 温湿 度 等存 储条 件 的影 响 , 如存储 和 运输 过 程不 当 , 材 可 发 生 水解 和氧 化 反 应 , 药 增加 了发 生 不
【 者简 介】刘静 (9 8 ) 学历本科 , 作 17一 , 主管药师 , 剂科科长 , 药 研究方 向
临床药学 。
1 2 中 国 当代 医药 CHI A MODE DI NE O N RN ME CI
建 立不 良反 应 档 案 ,短期 内 出现 同一 药 物 多 次 发生 不 良反 应 , 及 时 上 报有 关 部 门 , 止 使 用该 药 物 , 找原 因 , 免 应 停 查 避
度 宜慢 . 次使 用或 开始输 液 1 首 h内要严 密观 察患 者反应 。 尤 其 对 于老 年患 者 和儿 童患 者 ,其 对药 物 的代 谢 能力 不完 善 , 药 物 易在 体 内产 生蓄 积 , 均应 慎 用翻 输 液时 环境 温度 不能 太 。
杂 , 取 工 艺繁琐 , 提 除药 物 本身 因 素外 , 物制 备过 程 中混 入 药
发 生 同类事 件 , 确保 医疗 质量用。
( 下转 第 1 5页 ) 0
21 0 2年 6月 第 1 9卷第 1 8期

中医中药 ・
发 绀 、 躁 等症 状 时 需 即 行 吸 氧治 疗 , 需 及 时 吸 痰及 清 除 烦 并 鼻 腔 分泌 物 , 呼 吸道 保持 畅顺 , 善通 气 功 能 。 热 患儿则 使 改 发 需 按情 况 适 当 的补液 。 患儿 有严 重 呼吸衰 竭 或 喘憋 的使 用 地 塞 米 松 , 减少 炎症 渗 出 , 解 除 喉头 水 肿 和支 气 管痉 挛 、 可 对 改 善 血 管通 透性 及 微循 环有 明显效 果 。
药 ; 方共 奏 宣肺 、 喘 、 热之 功 。本 方 主治 证 是 由风 热 袭 全 平 清 肺, 或风寒 郁 而 化热 , 壅遏 于肺 所 致 。 中热盛 , 肺 气逆 伤 津 , 所
以有 汗 而身 热 不 解 , 喘逆 气 急 , 则 鼻翼 煽 动 , 甚 口渴 喜 饮 , 脉
滑 而数 。此 时 急 当清泄肺 热 , 自然热 清 。现 代 药理 研究 表 明 .
溶性 颗粒 增 多 , 刺激 感增 强 , 者 易 出现热 源样 输液 反应 。 患 如 环 境温 度过 低 , 物成 分容 易 析 出 , 大 了对人 体 的刺 激性 , 药 加
也 会导 致不 良反应 。 2 不 良 反 应 对 策
2 1严 把 进 货 关 .
性 引起 了广大 医药 工作 者 的 重视 。笔 者 结合 临 床工 作经 验 , 对 中药 注射 剂不 良反 应 的原 因进行 了分析 . 并提 出预 防对策 ,
真检 查 有无 明显 浑浊 现象 , 出现 变质 不得 用 于临 床 。 如
25注 意 配 伍 禁 忌 .
对 中药 注射 剂 的代 谢存 在 个体 差 异 . 故不 良反 应发 生 率 也存 在 个体 差 异 。 敏体 质 、 肾功 能 障碍 者 、 年患 者及 婴 过 肝 老
使 用 中 药 注射 剂 时 要 注 意 药 物配 伍 禁 忌 。尽 量 单 独使 用 . 宜 与其 他 中药 注射 液 或西 药 同瓶 注 射 , 格按 药 品说 不 严 明书 推 荐 的用 量 、 溶媒 , 以减 少 不 溶性 微 粒 ; 范用 药剂 量 、 规 浓度 , 药 效 不 良反 应 降到 最低 。避免 同时使 用 有配 伍禁 忌 使 的药 物 , 如需联 合使用 中药注 射液 , 组液 体之 间用适 量09 两 . %
出现 浑浊 及 絮状 沉淀 物 , 导致 不 良反 应 的发生 。 3 如输液 速 ()
度 过快 。 时 间 内进 入体 内 的药 量 过 多 . 间进 入 体 内 的不 短 瞬
中药 注 射剂 是对 传统 中药剂 型 的创 新 。 括 中药 饮 片注 包 射液 、 注射 用 无菌 粉末 和 注射 用浓 溶 液Ⅲ 。近 年来 , 中药 注 射
以收 到 良好 效果 。但 随 着抗 生 素 、 素 类药 物 的大量 长 期 重 激 复 使用 , 使患 儿机 体 产生 耐 药性 , 致 治疗 效 果不 满 意 。 易 导 长 期 重 复使 用西 药 还存 在 损 害 胃肠 及肝 、肾等 脏 器 的副 作用 , 对 A J 生 长 发育 有影 响 。 因小 儿 的个体 差 异 , ,L 有些 患 儿 的西 药 治 疗 方 案疗 效 不 满 意 .使病 情 贻 误 而 发 生 肺 炎 合并 肺 气 肿、 心衰 或 中毒 性肠 麻痹 等 并发 症 。 麻 黄 杏仁 甘 草石 膏 汤 ( 简称 “ 杏石 甘 汤 ” 出 自《 下 麻 ) 伤寒 论 》 其 中第 6 , 3条指 出 :发 汗 后 , 可更 行 桂 枝 汤 , 汗 出 而 “ 不 若 喘 , 大 热 者 , 与麻 黄 杏 仁 甘 草 石 膏 汤 ” 第 1 3条则 指 出 无 可 ; 6 “ 下后 , 可更 行桂 枝 汤 , 汗 出而 喘 , 大 热 者 , 与 麻黄 杏 不 若 无 可 仁 甘 草石 膏汤 ” 。二 者 一 因误 汗 , 因误 下 , 均 为误 治后 病 一 但 邪 由表 人 里化 热 。 为 热邪 壅肺 证 , 酿 因此 治疗 当清宣肺 热 。 麻 杏 石甘 汤 方 由麻 黄 、 杏仁 、 甘草 、 膏组 成 , 能辛 凉宣 泄 、 炙 石 功 清 肺平 喘 , 以发 热 、 喘 为辨 证要 点 。方 中 以麻 黄为 君 , 肺 咳 宣 开 表 以 使 里热 得 以外达 , 散 表 邪 , 中麻 黄 所 含麻 黄 碱 能 兼 其 缓解 支 气 管平 滑肌 痉 挛 , 可 平喘 。麻 黄 性 温 , 伍 辛甘 大 故 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