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知识专题三

合集下载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前秦朝曾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东周后半期称为春秋时期。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秦国于公元221年扫平六国,统一全国。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开辟了重要的丝绸之路。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父系氏族文化遗存以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刘秀建立了西汉王朝。

[判断题] *对7.明清时期在绘画艺术上最为突出的是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一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王维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成了诗、画两位一体的独特风格。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0.国画十分重视装裱。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1.在人物画方面,有初唐的吴道子,其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卷》等。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2.八卦中,乾代表地,坤代表天,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3.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判断题] *错1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5.庄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6.儒家在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和荀子。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7.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庄子。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8.道家以辩证思维主张民贵君轻、清静无为而著称。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9.孔子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影响最大、时间最久、程度最深。

导游知识专题

导游知识专题

中级导游复习指导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二) 中国传统文化六大特色1、时间视角: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2 、空间视角: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3 、主体: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融合; 4、范围和深度:内容广泛、内涵精深;5 、开放性: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6、世界地位: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一)简述夏以前:尧舜“禅让”公天下“三易”夏代“连山易”、殷代“归藏易”、西周“周易”“儒易”:春秋时儒家学派继承的易学; “道易”:道教产生后以太极八卦图为其标记。

研究流派:“学理易”探究易理“术数易”发展占筮(shi)之术夏、商、西周“三代”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思想体系;其一: 八卦易学体系八卦(传伏羲创):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自然事物和现象: 天、地、雷、山、火、水、泽、风其二:阴阳五行体系一阴一阳谓之道,平衡则顺,平衡打破则反常;五行为:金、木、水、火、土相克:金→木→土→水→火→金相生:金→水→木→火→土→金墨家:春秋时墨翟(di)创“天志”观基础上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代表了以手工业者为主的下层百姓利益。

兵家:春秋时孙武战国时孙膑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孙膑“孙膑兵法”法家:战国中期形成,集大成者韩非子法与国家治理的理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术思想流派: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杨朱学派等(二) 儒家思想流派(2000多年来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1 、孔子学说(春秋末期)(1)“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人”是最高尚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统治。

(2)“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其功用是“整民”,“政之舆”。

导游基础文化知识汇总

导游基础文化知识汇总

导游基础文化知识汇总导游基础文化知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核心课程又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的考试科目之一。

那么,对于想考导游证的考生们,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呢?接下来,店铺就为大家汇总导游基础文化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导游基础文化知识汇总(一)1. 、掌握济宁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旅游资源,风物特产。

2. 、太白楼:因李白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而得名。

3. 、李白、杜甫、贺知章——三公画像石。

刻石碑碣,两幅对联。

李白手书“壮观”碑。

4. 、济宁铁塔:始建于北宋,徐永安之妻常氏,为还夫愿所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铁铸塔身层,计塔座、刹顶在内共层,平面图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行程明显的收分,给人刚毅,挺拔,秀丽的轮廓。

6. 、声远楼:始建于北宋终于鼎盛时期,楼上悬巨型铁钟一口。

声远楼匾额。

7.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年,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三孔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进院落,左中右三路布局。

8. 、仰圣门:始建于明,“万仞宫墙”四字原为明代胡缵宗题写,后换为乾隆。

9. 、金声玉振坊:“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

10. 、棂星门:孔庙第一道大门。

古人认为棂星是天上文星。

意为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尊孔如同尊天。

“棂星门”为清乾隆题写。

11. 、奎文阁:系收藏帝王所赠书籍、字画之处,始建于宋。

“奎文阁”为乾隆所题。

“奎”是星名,《孝经》中记“奎主文章”,在此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

12. 、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故称“御碑亭”。

存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块碑。

最早的是两块唐碑,最大的一块立于康熙年间。

13. 、师手植桧:孔子思想的象征。

宋代米芾赞曰:“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者。

”14. 、杏坛: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

孔子杏坛设教最早见于《庄子·渔夫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年学导游基础知识篇年学导游基础知识篇。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一、常见地貌类型(一)花岗岩地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入岩,岩性坚硬,岩体造型丰富。

一般来说,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名山常有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的特点。

花岗岩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或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

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有山东泰山、崂山,安徽黄山、九华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浙江普陀山,福建鼓浪屿等。

(二)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层上,由内外营力作用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我国的丹霞地貌景观有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甘肃张掖等。

(三)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两种,喀斯特景观有峰林、峰丛、石林、溶洞、峡谷、天坑、天生桥、地表钙华堆积、桌山等。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

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金佛山、重庆奉节天坑一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等。

(四)流纹岩地貌流纹岩地貌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状构造。

在岩体节理和裂隙特别发育的部位,易形成奇峰异洞、峭壁幽谷等丰富奇特的造型地貌。

随着观者步移景迁,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象特征。

的流纹岩地貌景观有浙江雁荡山、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石山等。

(五)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在夹有薄层砂质页岩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由于地壳稳定上升,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和崩塌,同时充沛的地表流水又对其进行强烈的侵蚀而形成的密度和规模很大、千姿百态的砂岩石峰。

导游中级考试资料——导游知识专题三:建筑文化

导游中级考试资料——导游知识专题三:建筑文化

专题三:建筑文化一、建筑文化概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西方有人把建筑比喻为:“石头的史书”,那么,中国的传统建筑可以称为“土木的史书”。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主旋律:土木结构。

1. 雏形期(夏——春秋)殷商的建筑已经出现了一些较具规模的城池和宫殿建筑。

周朝,开始用瓦盖屋顶。

此时建筑以版筑法为主。

如:陕西枝山凤雏村,扶风召陈村。

2. 发展期(战国——南北朝)秦汉,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

秦统一六国后,上林苑、阿房宫。

汉武帝时,长乐宫、未央宫。

秦汉建筑总的风格可以“豪放朴拙”四个字来概括。

主要结构:抬梁式、穿斗式。

斗拱已经出现,并得到了较广泛的使用。

屋顶的类型趋于多样。

3. 成熟期(隋——宋)隋唐建筑风格,“雄浑壮丽”。

园林已出现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风格区分。

宋代,由官方颁布的《营造法式》可以用“精细富缛”四字大致概括。

(二)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1. 多样性特征与主流体系2. 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具体表现:1)皇权至上。

2)群体组合美。

3)尊重自然。

4)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3. 尸体空间的物质特征。

(三)中国建筑的基本要素1. 构件1)台基。

也称基座,高级台基又称须弥座、金刚座。

防潮,防腐,突出建筑的高大雄伟。

2)柱。

4)大梁5)枋6)禀3)开间。

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中国古代,奇数为吉祥数字,开间多为单数,开间越多,等级越高。

如北京太庙大殿太和殿,11开间。

7)斗拱:是古代建筑的独特构件。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木块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

8)屋顶: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

9)山墙10)藻井:以水克火。

2. 装饰装修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

5)油漆彩画作装饰: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可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个等级。

(四)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1. 功能性类型:10种2. 单体建筑类型:1)楼、阁:楼与阁的体量比较大、造型复杂,在园林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大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由兴盛到衰落时期其成就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主要成就自古以来,中国以农立国。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传说上古神农教民耕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整套的田间灌溉系统,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战国后期,中国农业开始使用铁器,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今天许多传统农具,在汉代已经基本定型。

秦汉出现耦犁与耧车,唐代出现筒车与曲辕犁。

一、农学主要成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陆羽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惊伤心、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气乱则病”。

这是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国医药学的完整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具体治疗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食疗、意疗等。

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3

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3

41、“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宫前广场从宫前正门穿皇城正门达都城正门,气势更大,明清继承此式。

指的是( )城市布局。

A南朝建康 B北魏洛阳 C隋唐长安 D元大都42、中国饮食主要是由主食、副食和饮品三个部分构成。

进入农业社会后,国人饮食生活以( )主食。

A肉类、 B谷物、 C蔬菜、 D瓜果43、烹饪最早起源于火的产生,就是原始烹调的起点。

( )A石烹 B熟食 C陶煮 D制火44、殷周时代已有青铜器,奴隶主们可以吃到很多美味佳肴,对后世的烹调产生了影响,这个时代史学家们称之为( )A石烹时代 B陶烹时代 C熟食时代 D青铜时代45、( )调味品增多,除盐外,烹调已研究五味调和,又有了酱油、醋、洒、香料等多种调料。

A殷周时代 B春秋时代 C汉晋时期 D隋唐时代46、烹饪专著最早出现于( ),使得烹饪技术由“术”到“学”的过渡。

A殷周时代 B春秋时代 C汉晋时期 D隋唐时代47、( )食疗专著问世,对形成我国寓营养、防病、疗病和颐养于饮食的传统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A《食论》 B《食疗本草》 C《饮膳正要》 D《随园食单》48、《广雅》《食论》《释名》《食经》的作者分别是( )A张辑、华佗、刘熙、谢讽 B张辑、华佗、陆羽、忽思慧C张辑、华佗、刘熙、陆羽 D陆羽、忽思慧、刘熙、谢讽49、( )时期人们懂得将小麦磨成粉,制成“饼”A春秋战国 B秦汉以后 C宋代 D元明清时50、广式月饼属于哪类面团。

( )A冷水面团 B沸水面团 C蓬松面团 D浆皮面团51、下面的小吃分别为四川、浙江、江苏、天津的地方特色( )A“狗不理” “宁波汤圆” “龙抄手” “五丁包子” B“担担面”“宁波汤圆”“黄桥烧饼”“狗不理” C“苏州汤圆” “艾窝窝” “黄桥烧饼” “南翔馒头” D“糯米烧卖” “宁波汤圆” “龙抄手” “五丁包子”52、( )我国已有了一套比较完善和科学的酿酒工艺A周代 B汉代 C宋朝 D元朝53、( )开始酿造葡萄酒,产生了酒类专卖政策A周代 B汉代 C宋朝 D元朝54、( )有了制曲酿酒的专门著作《北山酒经》。

导游基础知识考试模拟试卷三(带答案)

导游基础知识考试模拟试卷三(带答案)

导游基础知识考试模拟试卷三一、判断题1、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汉语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分为6个主类、31个亚类、150个基本类型。

3、龙门石窟以奉先寺石窟最为著名,敦煌石窟以莫高窟最为著名,云冈石窟以昙曜五窟最为著名。

4、康熙年间的“古月轩”景泰蓝鼻烟壶是闻名中外的珍贵艺术品。

5、浙江善琏镇有“徽墨之乡”的美誉。

6、“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包括冯梦龙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漾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7、泰山、衡山、恒山、华山、黄山合称“五岳”。

8、苏绣的题材广泛,其中以狮、虎为代表作。

9、京剧是唱、念、做、打有机综合的统一艺术形式。

10、囿是指用来种植花木的场所。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韩国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城市是______。

A.济州岛B.首尔C.仁川D.釜山12、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其中的陈为______。

A.以发迹地定国名B.以封爵定国名C.以文义定国名D.以姓氏定国名13、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______。

A.苏州拙政园B.承德避暑山庄C.苏州留园D.北京颐和园14、为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皇帝必须亲自去天坛祭天。

祭天在京城南郊,时间在______。

A.秋分日B.冬至日C.夏至日D.春分日15、______是奥克兰的标志性建筑。

A.伊甸山B.埃菲尔铁塔C.天空塔D.凯旋门16、中国古代宫殿在布局上有左祖右社的特点,“左祖”是在宫殿的左前方设祖庙,用来祭祀______。

A.土地神B.粮食神C.圣人D.祖先17、北魏______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A.孝文帝B.隋文帝C.汉文帝D.光武帝18、新西兰最大的城市是______。

A.皇后镇B.基督城C.惠灵顿D.奥克兰19、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旅游经营者有权要求旅游者支付合理费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文化一、建筑文化概述中国建筑文化地位: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文化形式:“土木的史书”(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1、雏形期(夏-春秋):a.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以穴居、半穴居为主,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以干阑式建筑为主b.商代出现较具规模的城池和宫殿建筑c.周代开始用瓦盖屋顶,以版筑法为主,已具一定法则2、发展期(战国-南北朝):a.秦汉统一,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总体风格豪放朴拙;木结构趋向完善;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和陵墓为主b.魏晋民族文化融合,佛道普及,寺观大盛。

3、成熟期(隋-宋):a.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建筑风格雄浑壮丽,舒展大度b.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佛寺,陵墓,园林为主c.宋代官方颁布《营造法式》,内容与秩序有了官方规范4、总结期(元-清):a.规模小于前朝,但序列更丰富、分布更广、数量更多b.官方建筑完全定型,结构简化而装饰性加强,精细富缛c.民间建筑与少数民族建筑大大充实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d.1840年后,中国现代新建筑体系(二)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1、多样性特征与主流体系多样性:各地建筑风格差异大主流体系:木构架2、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掌握}伦理观:皇权至上布局观:群体组合自然观:高度协同审美观:中和含蓄3、实体空间的物质特征(1)木构架体系为主的实体建筑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其优点:{掌握}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好、施工快捷、便于修缮,适宜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特征主要结构体系{掌握}由梁、柱、檩、枋等构件采用榫卯结合形成框架承重。

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结构体系。

(2)结合环境布置的空间序列空间处理方式{掌握}坛庙以十字轴线展开;民居和宫殿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园林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强调抑扬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变化“天人合一”的风水论影响{熟悉}通过对地形、地质、植被、水文、环境容量进行勘察,究其利弊,善择基址,适当布置建筑与村落城镇。

(3)多样化的院落组合布局手法{熟悉}院落组合形成背景{熟悉}古代易受自然灾害、社会不安定因素侵害,舒适生活的需要(三)中国建筑的基本要素(1)台基: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起承托、防潮、防腐,美化等作用(2)柱:承重构件,排布形成“柱网”,不同柱网造成不同的空间格局(3)开间:四根木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面阔”,纵深间数称为“进深”(4)大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木头,用以形成屋脊(5)枋: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的穿插构件,椽、垫、枋三者形成一种固定的构建组合方式(6)檩: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作用为直接固定椽子,并把屋顶荷载通过梁向下传递(7)斗拱:由头、拱、昂三部分组成,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用于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8)屋顶(屋盖):六种主要形式(9)山墙:房子两侧上部呈尖形的墙面(10)藻井:传统建筑天花板的一种装饰,也有预防火灾之义2、装饰装修古代建筑装饰的美学特征{熟悉}:1、显示建筑社会价值;2、大多数都有实用价值,并与结构紧密结合;3、规格化、定型化;4、艺术风格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五大装饰类型:{熟悉}(1)大木作装饰:柱、梁、枋、斗拱、椽子等端部的艺术处理(2)小木作装饰:门窗、廊檐、天花、室内分隔构件等的艺术处理(3)砖瓦作装饰:屋顶、墙面、地面、台座等取材和加工艺术(4)石作装饰:台基、石柱础、栏杆、踏步、建筑小品等的石雕艺术(5)油漆彩画作装饰:木结构表面的艺术处理,分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个等级(四)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1、建筑的十大功能性类型{熟悉}(1)宫廷府第建筑(2)防御守卫建筑(3)纪念性和点景性建筑(4)陵墓建筑(5)园囿建筑(6)祭祀性建筑(7)桥梁及水利建筑(8)民居建筑(9)宗教建筑(10)娱乐性建筑二、宫殿(坛庙、祠堂、书院、会馆)建筑(一)宫殿1、形制演变{了解}:规模逐渐缩小,密度逐渐增大。

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2、布局特征{掌握}(1)严格的中轴对称: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体现崇敬祖先、提供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传统,古代以左为上(3)前朝后寝:体现“前堂后室”的布局传统3、宫殿内外陈设{熟悉}内部:斗拱、琉璃瓦铺顶、彩画、盘龙金柱、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及各种建筑小品等外部:华表、石狮、日晷、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等(1)北京故宫(2)沈阳故宫(二)坛庙1、功能{掌握}:用于祭典诸神、祖先及先贤,是寄托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地方2、实例介绍{掌握}(1)天坛:自元代起的祭天场所(2)岱庙:古代帝王来泰山丰禅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场所(3)孔庙:纪念孔子,官方建庙崇祀(1)天坛(2)岱庙(三)祠堂1、功能{掌握}: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庙堂,分为先贤祠、宗祠、神祠2、实例介绍{掌握}(1)晋祠(2)陈家祠(四)书院1、特征{掌握}:即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场所,由讲学、藏书和供礼三部分建筑组成,讲究风景环境的选址2、实例介绍{掌握}(1)白鹿洞书院(2)岳麓书院(五)会馆1、特征{掌握}:古代公共建筑的一种,具有办公和居住建筑等综合功能,大多建于首都、省会和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城市。

(1)同乡会馆:馆内有祠堂供奉乡贤(2)行业会馆:馆内供有行业祖师及演戏酬神用的戏台,讲究装饰2、案例介绍{掌握}(1)天津广东会馆(2)开封山陕甘会馆三、园林建筑(一)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商周:“囿”春秋:“苑”秦汉:宫苑、城池魏晋南北朝:自然化私家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林造景明清:精品化发展(二)中国园林的类型{掌握}1、按所属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2、按所处地理位置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三)园林特征{掌握}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对自然构景要素进行有意识地改造和调整、加工剪裁,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园林建筑始终与山、水、花木等有机组合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3、诗画的情趣:园内的动观游览路线所形成的渐进空间序列及景观布置上所体现的绘画原则4、意境的蕴含: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表达和深化意境的内涵(四)园林要素组成{熟悉}各要素作用{掌握}(五)造园手法{熟悉}1、抑景2、添景3、夹景4、对景5、框景6、漏景7、借景抑景{掌握}“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夹景{掌握}园林中将视线两侧较为贫乏的景观,利用树丛、树列、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较为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这种左右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称为夹景。

(六)实例介绍{掌握}避暑山庄颐和园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2、私家园林(大部建于明清,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1)拙政园(2)留园(3)网师园(4)寄畅园(5)个园(6)余荫山房3、寺观园林(1)潭柘寺(2)白云观4、公共园林(1)西湖(2)瘦西湖四、宗教建筑(一)类型与演变宗教建筑类型{了解}寺观、佛塔、石窟、经幢宗教信仰对中国建筑类型的影响{熟悉}佛教:汉传佛寺道教:道观藏族藏传佛教:藏传佛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建筑属世界伊斯兰建筑体系傣族上座部佛教:小乘佛寺(二)佛教建筑1、石窟{熟悉}功能:用于供奉佛和菩萨分布范围:西至新疆西部、甘肃、宁夏、北至辽宁,东至江苏、浙江、山东,南达云南、四川著名实例: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2、寺庙(1)形制演变{熟悉}:以塔为中心的方形庭园(东汉) 前期旧型延续与宫室第宅型(南北朝) 唐代特色佛寺(唐、北宋、辽) 现存形式(明以后)(2)唐代佛寺的特点{掌握}:明显的中轴线较大的寺院在主体殿阁两侧仿宫殿中廊院式布局主院与各小院均绕以回廊,廊内有壁画,有的还附建配殿或配楼塔的位置由全寺的中心演变为殿前左右置双塔,或于主体殿庭前方两侧分立塔院(3)明代后“伽蓝七堂”式佛寺的布局特点{掌握}:主体建筑正前有山门,门内左右有钟鼓楼,正面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是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再后为藏经阁,以廊庑、配殿围成殿庭。

我国现存古代寺庙大都是这种布局。

(4)三类佛寺的分类与特征{掌握}:汉传佛寺:木构架为主,人字形两面坡屋顶,上铺青瓦、琉璃瓦或镏金铜瓦。

主要特征为出头的柱头头拱藏传佛寺:佛殿高、经堂大,建筑物多因山势而筑小乘佛寺:以佛殿为主体,外有经堂和佛塔,不一定中轴对称,建筑形式较接近缅甸、泰国风格,佛殿屋顶坡度大,檐口压得很底,几层屋面往往贴在一起(5)三类佛寺的实例介绍{熟悉}汉地佛寺:洛阳白马寺、少林寺、福州华林寺、山西南禅寺、佛光寺、双林寺、苏州寒山寺、扬州大明寺、杭州灵隐寺、济南灵岩寺、上海龙华寺等藏传佛寺:拉萨大昭寺、北京雍和宫、包头五当召、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等小乘佛寺:云南西双版纳的曼阁佛寺、潞西的菩提寺等3、佛塔{掌握}(1)楼阁式塔:我国佛塔的主流,是对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建筑的仿造。

山西应县木塔和西安大雁塔都属于此类。

(2)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有密檐5~15层,一般为7~13层,只有单数层,不供登临远眺,用砖石而造,辽、金时期盛行。

以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为代表。

(3)单层塔:多为墓塔,有时在其中供奉佛像。

塔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等多种,著名的有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4)喇嘛塔:多分布在西藏、内蒙古地区,内地从元代起也开始建构,一般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

著名的有北京的妙应寺白塔。

(5)金刚宝座塔:建于高台之上,共五座,中央一座较高大,四隅各一,较低小,仅建于明、清两代,数量较少。

代表有北京大正觉寺塔。

(6)小乘佛教佛塔:分布于云南傣族地区,外观较细高而秀逸,极富民族风格。

以云南景洪的曼飞龙塔。

4、幢起源与演变{熟悉}:使用起源于唐初,即在八角形石柱上刻陀罗尼经宣扬佛法(如广州光孝寺大殿前的唐宝历二年石幢),以后幢的造型随佛教发展而演变,形体趋向高大,且有雕刻花纹(如五台山佛光寺唐乾符四年石幢)(三)道教建筑1、基本特征及与佛教建筑的差异{熟悉} :道观建筑与佛寺基本相似,但其没有佛寺中的特殊建筑,塑像壁画题材世俗化,宗教气氛不如佛寺浓厚2、实例介绍{掌握}(1)青城山古常道观(2)武当山紫霄宫(3)解州官帝庙(4)泉州天后宫(5)衡山南岳庙(四)伊斯兰教建筑1、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两个体系{了解}:回族为主的礼拜寺和教长墓(拱北)维吾尔族为主的礼拜寺和陵墓(麻扎)2、特征{熟悉}:一般礼拜寺由礼拜殿(祈祷堂)、唤醒楼(邦克楼)、浴室、教长室、经学校、大门等建筑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