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造园理念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谈融古汇今的新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谈融古汇今的新中式园林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运河上的院子”为例,旨在探究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中国古典园林——曾经的辉煌面临如今的困境1.1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1.2 历史功绩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中国园林对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中国人崇尚的师法自然的园林理念和诗情画意的园林理法,在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而英国风景式园林作为西方近代园林的开端,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后,中国园林一些惯用的设计手法和设计语言,如散点布局、动态景观、巧于因借等,均已融入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手法之中。
1。
3古典园林的现代困境然而曾经光辉灿烂的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面临着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3.1环境的封闭中国古典园林是在长期封闭的社会状况下,大多营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对周围大环境的影响甚少,未能突破私家园林的局限性.1。
3。
2建筑体量的改变中国古典园林表现自然的写意手法和传统建筑的体量与形式十分融洽,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则显得格格不入,随着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全盘西化,现代园林也趋向于西方园林形式. 1。
3.3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限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北方城市水资源贫乏,不适宜建造大规模的山水园林.然而现在对一些新建水面的维持消耗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例如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惜在平地上挖湖堆山,其实是劳民伤财的反生态设计理念.1。
3。
4材料的稀缺及技艺的失传中国古典园林中惯用的山石,小品和木结构建筑等造园元素,或因材料难觅、功能丧失而更换材料,且精湛的技艺大多失传,导致现代仿古园林作品设计制作水平低下,精工细作荡然无存.1.3。
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摘要: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建造手法与现代社会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现代社会人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因此,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对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园林造园手法现代园林应用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园林建设就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造林手法如何应用到现代园林建设中,是现代园林建设者不断探索的地方。
1 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我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的分类特色,不同朝代的园林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1.1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所设计和建造的园林,是供古代帝王休憩和享乐的场所,比如说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这些皇家园林的特点就是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等。
因为古代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建设都要能够凸显皇权的象征。
这些庞大的园林设计对施工的要求相对较高。
其建设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二是在园林建设中采用园中套园的建设手法,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三是比较重视富丽多彩的华丽色彩的运用;四是设计和建造的意境深远,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多为文人骚客,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1.2 私家园林私人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园林主要是封建皇室宗亲、官吏以及富商等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这些园林的特点是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做布置,外表设计的是淡雅素净。
私家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凸显了游乐与居住紧密相结合的双重功能,古人常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把在优美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的生活方式称为“居”。
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1

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置石篇所谓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
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置石一般体量较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它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性的独立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
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
置石组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
石玲珑剔透,有远古之意,石如抽象雕塑,有现代之感……千姿百态的置石,丰富了园林的内涵。
因而,置石在现代园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置石在现代园林中的风格特色、发展趋势,探索现代园林中置石的新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置石能够继续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园林有着现实的意义。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一、置石的人文作用我国人民对山石有着特殊的爱好,有“山令人古,水令人远,石令人静”的说法,给石赋予了拟人化的特征。
置石虽是一种静物,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能勃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
园林中常用置石创造意境,寓意人生哲理,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
二、置石的使用作用1、作为艺术造景,供人们观赏游憩。
现代社会人们想回到自然中去,由于条件限制或不想“苦其筋骨,劳其体肤”,故在城市绿地中叠山置石,通过艺术加工,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
2、作为园林环境局部的主景乃至景观主题序列和构建地形骨架。
例如苏州留园东花园的“冠云峰”以及上海豫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都是自然式园林中局部环境的主景,具有压倒群芳之势。
周围的配景置石起陪衬主题的作用,并营造局部环境地形骨架,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3、置石在园林空间组合中起着重要的分隔、穿插、连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园林文化元素,如汉唐园林的构造、宋元园林的造园技艺、明清园林的观赏方式等,都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现代园林景观的内涵,更为人们创造了更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生活空间。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
一、汉唐园林的构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汉唐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代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其构造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汉唐园林强调均衡和对称,注重园中建筑和自然景物的相互配合,追求整体布局的和谐美。
这种构造特点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空间布局、建筑结构、植物配置等多方面体现出来。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打造出具有汉唐园林特色的景观空间,为人们带来一种回归自然、高雅淡泊的心境体验。
宋元园林以其精湛的造园技艺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其造园技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宋元园林注重造园的技艺和技术,对于植物的利用、石材的利用、水景的利用、园林小品的设置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宋元园林的造园技艺,将园林景观打造得更加精致、细腻、富有意境,并且提升了园林景观的整体品质和观赏性。
明清园林注重观景体验,追求情景的变幻和景致的险峻。
其观赏方式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明清园林通过布局的设计和景观的设置,引导人们通过桥、亭、廊、岛等园林构筑物,体验不同的景观场景。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借鉴明清园林的观赏方式,通过构筑物的设置和景观的调配,为人们创造出更加多样、丰富、具有参与性的园林观赏体验。
古为今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的应用1

古为今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的应用摘要:中国的古典传统园林,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并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出来,造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
园林作为传统建筑的艺术精品,博大精深,中国现代风景园林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传统的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把握传统园林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发展,开拓创新,做出了许多符合现代审美观的有文化内涵的设计景观。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景观造景艺术继承与发展正文:1.中国古典园林及其造景手法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有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园林作为传统建筑的艺术精品,是博.大精深的。
苏州园林的景观创作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征。
1.1苏州园林的景观创作特征1.1.1景观诗意化———苏州园林景观创作深受中国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多以诗为题,以画为本。
一般园主能诗善画,文化修养很高,许多园林又都是在文人画家参与下经营的,因而无论是园景立意、构思,还是布局、细部处理,都显示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如图(1)园林景观,渗透着山水诗、山水画的意境,充满着诗情画意,犹如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和一曲“凝固的音乐”。
图(1)1.1.2园林景观的动态特征———园林是空间和时间的艺术,随着时间在空间里的流动,园林景观处在不断的变化状态。
随着人的走动,景观步移景异。
气候变化,景现有朝夕晨昏之异,风雪雨霁之别,四季季相之殊,花草枯荣之变。
晓丹晚翠,园林空间的高度艺术性,就在于它的连续和流动。
图(2)图(3)1.1.3追求意境无限———苏州园林占地相对有限,园林规模不大,景观营造中常运用写意的手法,借助于联想,来拓展景物的想象空间。
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特别是光、影、味所产生的各种虚景,能使得有限的景象展现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应用,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空间以小见大:中国古典园林通常雅致、圆润和小巧。
通过采用遮景、借景、象征等设计手法,达到先抑后扬的设计效果。
例如,代表皇家园林的颐和园,在群山的包围下更显气势恢宏,山虽然不在园中但却成为了园的一部分,这就是巧妙借用远景的手法。
2. 因地制宜、借势造园:古典园林设计强调与园林地形地有机匹配,因地制宜运用周边的山水,使之成为造园元素。
如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水景,很多都是利用现有的溪、湖进行造景,不仅是一种设计上的巧妙之处,也是营造自然特色的重要因素。
3. 追求自然:古典园林设计尊重自然,充分利用所在地及其背景文化来打造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
4. 新中式园林: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有些园林景观会被称为广义上的新中式园林。
这一风格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提取古典园林的特色和符号,并在现代语境下进行再组合再设计。
5. 借景手法的应用: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
这种手法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可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
6. 对景造景手法的应用研究:这是以衬托主体景观为主的园林造景手法,即以主要景观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对园林空间在整体上进行构图与重塑,从而全面体现出整个园林的功能性,突出现代园林的主题。
综上所述,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不仅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仍有广泛应用,而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些传统手法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既尊重传统又具有现代感的优美园林空间。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摘要:从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手法上,探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古典园林艺术,来适应现代建筑的需要。
本文着重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城市景观及建筑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建筑运用正文: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结晶,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发展,已形成风格各异的多个流派,技艺精深,内涵丰厚。
其追求自然山水景色的意趣,园景构图模仿自然,布局灵活多变。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院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
古代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在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一、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园林艺术是一种视觉的空间艺术,园林设计首先必须有空间。
在自然界,空间是无限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人们只能从物质空间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园林空间正是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进而深化空间,拓展空间,从而在有限的园林宅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精神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园林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的独特空间意识分不开的。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法无定式”,主要通过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运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多种手法来组织空间,从而形成应对不同需求的空间形式。
另外,在空间与空间的结合部,例如,边界空间的构成、内外空间的流动、层次空间的景深和序列空间的组织等方面,也表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空间曲径通幽,曲折变化。
古典园林在选址上总把自然的山、水、古树以及周围环境上的成景、借景条件作为首要的因素加以考虑,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整理,结合建筑、叠石、花木构成园景。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符号。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一些影响力,人们流行的娱乐、文化都变得越来越时尚、国际化。
然而,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来,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更好地彰显中国文化的特色和独特价值。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有很多,例如文人园林、林泉壤画、风水社会等等。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使景观更有情趣和韵味,还可以展现独特的文化内涵。
以下分别介绍几个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人园林文人园林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主要指以文化积淀为主题、以意境为主体的私家园林。
文人园林通常有一些特点,如规划合理、构思独特、布局精美、植物配置合适、石景组合灵活、水景灵动、儒雅清新等等,这些特点使文人园林成为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将文人园林的元素融入其中,如规划合理的景观布局,灵活的石景组合和精致的植物配置等。
通过引入文人园林风格的元素来设计园林景观,可以使景观更具特色和美感。
二、林泉壤画林泉壤画是中国传统的画家、园林师、文人喜欢的主题和材料,以摹刻自然山水画为主,以安放优美景致为目的而产生的造园艺术。
林泉壤画的特点是以自然美学为出发点,营造一种奇妙的和谐、轻盈、柔美的画面,可谓是山水情缘的独特表达。
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可以将林泉壤画元素运用到园林建设中,如利用园林场地的自然地貌,设计出峡谷、瀑布、溪流等水景,打造出独具格调的山水景观。
同时,可以运用室外装饰画与园中实景相结合,增加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使游览人员感受到自然的美感和艺术的魅力。
三、风水社会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财运学,它是通过对环境、地理地貌和物理气场等因素的研究和变化预测,以达到改变命运、维护财运、修身养性系列目的的学术和实践,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和神秘性。
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可以运用风水学的理念,在园林场地选址、地形设计、水力构成和植物组合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调整,以利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与和谐范式,创造出具有良好风水的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造园理念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作者马俊
摘要:现代园林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变革以及现代生活方式极大变化的情况下的一种为了适应新时代新思想新规则而诱生的一种新的,不同于传统的园林形式。
然而,传统的造园理念在现代的园林中却依旧对设计师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是对传统的一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运用,也由此诞生了许多可以称之为大师级的园林作品。
关键词:传统,造园理念,现代园林,中国园林,西方园林,现代园林
正文
在论述传统造园理念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这个论题的时候,我想先阐述我的论述思路。
第一,何为传统
第二,何为传统的造园理念
第三,现代的园林中如何体现了传统的造园理念
第四,传统造园理念还将于现代园林中如何大放异彩
首先是第一点,何为传统。
按照百科的说法,传统是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发展经验历程的一个定性词语,它的相对面是现代,即传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传统在人们的使用当中,用得特别广泛,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领域,传统可以冠戴于人类过去经验所表达的每一角落。
故而总结起来可以说传统就是相对于现代的一个概念,非现代的就是传统的。
那么引申到了第二点,何为传统造园理念。
这里,因为考虑到了所谓传统并不该单单指中国传统而也应当包括所有区别于现代的传统,所以在传统造园理念中,我尝试以中西方传统造园理念的差别来同时论述这两种传统造园理念。
西方园林所追求的是人工美,而中国园林则追求自然美;
西方园林可以说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园林则是自然的拟人化;
西方园林注重于形式美,中国园林则蕴含着意境美;
西方园林给人以清晰、明确和秩序井然的感觉,中国园林则朦胧、含混;
西方园林更接近于古典艺术类型,中国园林则充满浪漫色彩。
那么,综上所述,我希望使用两个现代园林案例来说明现代园林到底是如何体现了传统的造园理念。
第一个案例是位于上海的中山公园
上海中山公园位于长宁路,占地20余公顷。
始建于1914年,时称兆丰公园,1941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
上海市大型公共园林,史称极司非而花园。
占地总面积21.4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1.86万平方米,水面面积1.22万平方米,草坪面积3.69万平方米。
树木260个品种,3万多株。
中山公园是上海市著名的大型公园之一,以英国式自然造园风格为主,融中国园林艺术之精华,既有西式的几何规整的大草坪,又有中西合壁的自然山水园、植物园、假山、鸳鸯湖等。
后花园一棵百羚悬铃木,高30米,冠幅31米,胸径近1米,为华东地区之最。
今日的中山公园已形成灵巧曲折、地形起伏、坡度自然的园林景色,集欧洲自然式庭院风貌和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于一体。
位于公园中部的大理石亭,名为亭而更像台,四周有古典
西式矮柱栏杆,亭后以高大绿篱作屏障,西侧种植有高达10多米的大龙柏,使亭子更显得雄伟典雅。
亭前为大草坪,以前在亭中举行音乐演奏会时,草坪上可放置上千把活动椅。
由上可以看到,在这么多年的沧桑中,上海中山公园已经成为了由现代西方造园师和现代中国造园师共同合作设计完成的新时代的公园了,其充分的体现了中国园林追求的自然美,西方园林注重的形式美,给人以清晰、明确和秩序井然的感觉。
第二个案例是南京中山植物园。
南京中山植物园坐落于南京市东郊的国家级钟山风景区内,占地186公顷,背倚苍翠巍峨的钟山,面临波光潋滟的前湖,傍依古老壮观的明城墙,遥对闻名中外的中山陵。
园中气候温和、植被茂盛、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秀色天成,风光旖旎,既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又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植物王国。
南京中山植物园既有园林外貌,又有科学内涵南京中山植物园,是我国四大植物园之一,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亦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名为“植物阆苑”,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游览者30万人次以上。
这是为了纪念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9年破土动工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国家植物园。
位于紫金山南簏,依山临水,景色天成。
中山植物园是一个以保护植物和科研教学为主要目的的现代园林,其依托紫金山独特的自然风貌通过对地形和自然的合理运用以及以各种造园手段所营造的自然美是我国传统造园理念在现代园林中运用的典范。
以上两个成功的案例是传统造园理念在现代园林中运用的典范。
由这两个案例我总结认为。
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部分传统的造园理念依然能够适应人们对于现代园林的需求,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下,人与自然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之下,人们犯下了许多毁灭自然景观的行为,而事后,我们愈加的后悔于此,这个时候,依托传统的造园理念所设计的现代园林多少为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了对于自然的渴望。
而这部分的传统造园理念我以为应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
第一是人化自然于自然拟人化的结合,一方面改造自然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再运用这部分自然特色
第二是西方园林于地形上的规划和东方园林在造园手法上产生的意境朦胧的结合。
第三是以人工的形式突出自然美。
上述三点我以为将会是传统造园理念在现代造园大背景下一个自然而然的结合,而这样的结合就是一种新的造园理念。
但是也不可否认,这是传统造园理念的一部分。
基于这种考虑,我以为传统造园理念不可能也必然不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反而也一定会在新时代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