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重见曙光
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研究现状1.抗体研究发展历程抗体作为药物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拥有很长历史。
但整个抗体药物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
第一代抗体药物源于动物多价抗血清,主要用于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被动免疫治疗。
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异源性蛋白引起的较强的人体免疫反应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应用,因而逐渐被抗生素类药物所代替。
第二代抗体药物是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及其衍生物。
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因而在实验研究和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抗最早被用于疾病治疗是在 1982 年,美国斯坦福医学中心 Levy 等人利用制备的抗独特型单抗治疗 B 细胞淋巴瘤,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瘤体消失,这使人们对抗体药物产生了极大的期望。
1986 年,美国 FDA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个单抗治疗性药物——抗 CD3单抗 OKT3进入市场,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
此时抗体药物的研制和应用达到了顶点。
随着使用单抗进行治疗的病例数的增加,鼠单抗用于人体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同时一些抗肿瘤单抗未显示出理想效果。
人们的热情开始下降。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抗内毒素单抗用于治疗脓毒败血症失败使得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入低谷。
由于大多数单抗均为鼠源性,在人体内反复应用会引起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从而降低疗效,甚至可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一方面在给药途径上改进,如使用片段抗体、交联同位素、局部用药等使鼠源性抗体用量减少,也增强了疗效;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基因工程抗体和人源抗体。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 DNA 重组技术开始用于抗体的改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以往的鼠抗体进行相应的改造以消除抗体应用不利性状或增加新的生物学功能,还可用新的技术重新制备各种形式的重组抗体。
抗体药物的研发进入了第三代,即基因工程抗体时代。
与第二代单抗相比,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如下优点: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改造,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人体对抗体的排斥反应;②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可以部分降低抗体的鼠源性,更有利于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③根据治疗的需要,制备新型抗体;④可以采用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植物等多种表达形式,大量表达抗体分子,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单克隆抗体药物

浅谈单克隆抗体药物摘要:单克隆抗体药物是生物医药领域中最耀眼的明珠。
该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代表了药品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不断升级过程中,单抗药物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已经成为全球靶向治疗药物的主流。
在刚刚兴起的细胞免疫治疗中,单抗药物同样是位列第一的品类,单抗产业是目前乃至未来医药行业中极具投资价值的细分行业。
本文从单克隆抗体简介,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国内外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现状,及对单抗药物的展望几个方面做一简介。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研发现状1单克隆抗体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
这些抗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特性。
抗体与特异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质结合,从而阻碍蛋白质的表达,起到抗肿瘤作用。
抗体还可使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诱导癌细胞凋亡。
早期单抗为鼠源性单抗,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应用受到限制。
后来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人源或人鼠嵌合型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
2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2.1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CD20单抗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单抗,是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CD20结合,导致B淋巴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抑制其增殖,诱导成熟B淋巴细胞凋亡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90%以上的B淋巴细胞淋巴瘤细胞均有CD20表达,不表达于非定向干细胞或浆细胞。
本药可使耐药淋巴瘤细胞对VP-16、顺铂重新敏感,用于CD20表达的复发或化疗耐药的惰性B淋巴细胞淋巴瘤,有效率46%。
利妥昔单抗+CHOP 方案为治疗弥漫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标准方案,可使全完缓冲(CR)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2-3]。
2.2曲妥珠单抗-赫赛汀-HER-2单抗为重组DNA人源化的抗p185蛋白(癌基因)单克隆抗体-IgG抗体。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蛋白质的化学合成和修饰以及利用基因工程进行蛋白质表达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蛋白质的巨大的飞跃。
然而人们并不能满足于此, 因为不论是蛋白质的人工合成还是天然蛋白质的化学修饰都存在很多局限, 如得到的多肽长度、成本、修饰专一性等问题。
相比之下基因工程表达蛋白质有很大的优势,但离达到人们所需要的蛋白质的性能还有很大距离。
这就向蛋白质的研究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蛋白质工程恰恰能够满足这个要求。
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的认识, 按人类的需要通过基因工程途径定向地改造和创造蛋白质的理论及实践。
医用蛋白质工程利用生物细胞因子进行人类疾病治疗的独到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基因工程技术诞生后首先就被用于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胰岛素等医用蛋白质产品开发,大大降低了用于治疗的成本。
利用大肠杆菌进行真核生物蛋白质表达会遇到生物活性低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一是研究开发新的表达系统, 如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这方面已取得很大的成效。
另一方面就需要借助蛋白质工程, 如利用分子设计和定点突变技术获得胰岛素突变体的工作国内外都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 此外, 干扰素、尿激酶等蛋白质工程也都取得进展, 即将得到长效、速效、稳定作用更广的蛋白质药物。
医用蛋白质的市场广大,待开发的产品也非常之多。
此外,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进行分子设计,通过肽模拟物(pep t idom im et ics) 构象筛选药物等方面研究更加丰富了蛋白质工程的内容。
工业用酶的蛋白质工程以酶的固定化技术为核心的酶工程是本世纪继生物发酵工程后又一次创造出巨大工业应用价值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蛋白质工程在这一领域应用可以说前景最看好。
通过酶的结构或局部构象调整、改造, 可大大提高酶的耐高温、抗氧化能力, 增加酶的稳定性和适用pH 范围,从而获得性质更稳定、作用效率更高的酶用于食品、化工、制革、洗涤等工业生产中, 这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先例, 如食品工业中用于制备高果糖浆的葡萄糖异构酶, 用于干酷生产的凝乳酶, 用于洗涤工业的枯草杆菌蛋白酶等蛋白质工程产品都将开发使用。
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全球同步开发 2010年09月06日08:50 生意社生意社09月06日讯编者:近些年来,由于药物发现、研究直至获得管理当局批准上市的时间不断延长,新药研发投入资金量不断增加。
于是,各制药公司纷纷开始研究药物研发的新策略,力求从时间和资金上减少投入,由此,药物研发的一些新趋势逐渐显现。
其中,采用药物全球性同步开发就是提高药物研发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日前,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士力”)披露,其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
复方丹参滴丸是用于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已上市十多年,是天士力的拳头产品之一,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
该二期临床试验研究目的为确定复方丹参滴丸对美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与剂量反应。
复方丹参滴丸于1997年获得FDA的IND临床试验批件,之后,通过在国内进行大量的深入基础研究,于2007年启动FDA二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在纽约、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等分布于美国东南西北中地区的15个临床中心,完全按照国际公认的GCP临床试验标准严格进行。
全部研究在2009年底顺利结束。
天士力表示,将在未来两年内建立50~70个全球临床试验中心,完成FDA三期临床试验。
预计3年后,复方丹参滴丸有望以药品身份在美国及全球上市。
近十几年来,由于药物发现、研究直至获得管理当局批准上市的时间不断延长,新药研发投入资金量不断增加。
于是,各制药公司纷纷开始研究药物研发的新策略,力求从时间和资金上减少投入,由此,药物研发的一些新趋势逐渐显现。
其中,采用药物全球性同步开发就是提高药物研发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天士力的经验正好吻合这一趋势。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优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一位专家指出,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药品注册和临床试验管理体系不同,许多新化合物并不能从早期临床试验开始在全球同步进行。
抗癌药物的发现与研发

抗癌药物的发现与研发患上癌症,是现代医学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
癌症是由于体内某些细胞发生变异,长时间脱离了正常生理控制而失去狂奔,最终形成肿瘤。
肿瘤的生长迅速,对身体造成巨大的压迫,甚至是生命威胁。
抗癌药物的发现和研发已经成为全球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这篇文章将讨论抗癌药物的发现和研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概述抗癌药物的发现和研发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历程,其始于20世纪初。
最早的抗癌药物是氮芥,它具有对某些癌症的杀灭作用,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作为化学武器被使用。
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骨髓瘤的治疗药物--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青霉素G的衍生物斯特雷普托肌霉素也被发现可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淋巴瘤。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又出现了卡宾肽和重组人类干扰素等药物,它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抗癌药物的种类,更把人们对治疗癌症的信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历经70年代和80年代的发展,新的抗癌药物不断涌现,包括茚达赖,培美曲塞,云南白药等等。
到了21世纪,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大量基础研究,抗癌药物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癌症治疗进步了。
二、现状分析癌症依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数据显示,世界每年约有98万新的癌症病例。
各国的抗癌药物研发工作持续展开,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国一直是研发抗癌药物的重点国家。
但是,抗癌药物开发周期逐年变长,批准数量缩减。
虽然新药的研发方向日益明确,研发手段和技术也有所更新,但开发难度依旧非常大,导致成效并不十分乐观。
当前的抗癌药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代价高昂、副作用大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治疗的经济负担,也限制了抗癌药物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
随着癌症病例的不断增加,控制抗癌药物价格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大量关注,但这依然是一个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未来展望对抗癌药物研究和开发持续的数十年的探索中,科学家们已经获得了很多了解癌症基础科学的知识以及抗癌药物可行性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研发出的新型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基因靶向疗法、抗血管新生疗法、核酸药物、单克隆抗体等等,为全球癌症患者数字的持续增加提供了曙光。
抗人肝素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Ma m m a l i a n e n d o g l y c o s i d a s e h e p a r a n a s e i s p i r m a i r l y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 r c l e a v i n g h e p a r a n s u l f a t e p r o —
t e o g l y c a n s pr e s e n t o n t he ba s e me nt me mbe r a ne o f c e l l s an d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ma t ix r .I t c o u l d b e i mpo r t a n t i n e mb yo r ni c d ev e l —
素 酶单 克 隆抗 体 。
[ 关键词] 肝素酶; 单 克 隆 抗体
[ 中图分 类 号 ] Q 8 1 3 . 2
[ 文献标识码] A
Pr e pa r a t i o n o f t he M o no c l o na l An t i bo d y Ag a i ns t t he Hum a n He pa r a na s e
o p me n t a n d t u mo r me t a s t a s i s . T o p r e p a r a t e t h e mo n o c l o n a l a n t i b o d y a g a i n s t t h e h u ma n h e p a r a n a s e or f f u th r e r r e s e a r c h o f
科普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展

科普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展自从1986年第一个鼠源性单抗药物问世,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单抗药物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制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诞生了数个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的“超级重磅药物”。
截至2021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104个抗体药物,涵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和神经性疾病、抗感染、罕见病等治疗领域。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统计,我国共批准42个进口抗体药物。
近年来,我国的抗体药物产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有31个国产抗体药物获批上市,其中有21个为2018年之后获批。
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数据库,本文将对经典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行汇总、梳理,为行业提供参考。
1 经典的单克隆抗体药物(1)抗肿瘤抗体药物抗体药物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据Pharmaprojects数据库统计,目前临床研究和已上市的抗体中近50%用于肿瘤治疗。
上市抗肿瘤抗体药物涉及20多个靶点,针对热门靶点如PD-1/PD-L1、HER2等抗体药物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其他靶点主要有造血分化抗原CD3、CD19等,生长因子及受体VEGF/VEGFR等,细胞间质及外基质抗原αVβ3等,实体瘤糖蛋白CEA等,糖脂类GAN-GD2等。
近年来,针对新的肿瘤靶点也在不断探索,其中Claudin18.2是在癌细胞中广泛表达的一种高度选择性的分子,是一种广受关注的理想靶点。
(2)免疫检查点类抗体药物肿瘤免疫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改变了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方式,也极大地扭转了依赖放疗、化疗和手术等癌症治疗手段的现状。
其中PD-1/PD-L1和CTLA-4是当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目前获批上市的CTLA-4抗体只有伊匹木单抗,用于治疗黑色素瘤。
截至2021年8月,我国已批准上市10种PD-1/PD-L1抗体药物,包括4种进口药物和6种国产药物,适应症包括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霍奇金淋巴瘤等。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王志明

Bevacizumab Natalizumab Ranibizumab Panitumumab Eculizumab Certolizumab pegol Golimumab
人源化 人源化 人源化 全人源 人源化 人源化
IgG IgG Fab IgG IgG PEG 化 Fab IgG
VEGF 整合素 4 αVEGF EGFR C5 TNFα
Yervoy
伊匹单抗
Ipilimumab brentuximab vedotin
全人源
IgG
CTLA4
Adcetris Perjeta ABthrax 帕妥珠单抗 瑞西巴库单抗
嵌合 人源化 全人源
MMAE 标 CD30 记 IgG IgG IgG1 λ HER2 PA
Pertuzumab Raxibacumab
IgG
CD52
泽瓦林
Zevalin
替伊莫单抗
Ibritumomab tiuxetan Adalimumab Omalizumab Tositumomabiodine131
鼠源
111In 或 90Y 放 射 CD20 标记 IgG IgG IgG TNFα IgE
修美乐 雷索尔
Humira Xolair
1. 2
治疗性单抗药物的分子结构及发展趋势 为了降低单抗药物的免疫原性并提高疗效, 单抗
明显的特征: 与其他药物的作用原理不同, 治疗性单抗药 物通常针对特定的单一抗原表位,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究表明, 其特异性主要表现为特异 选择性杀伤靶细胞、 体内靶向性分布以及具有更 性结合、 强的疗效。另一方面, 治疗性单抗药物经过三十多年的 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临床有效性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种类, 很多传统医药无法处理的遗传性和后天病理性的代谢、 免疫、 内分泌、 心血管等疾病通过该类药物能够获得有效 治疗, 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同时, 单抗药物还具 如市场回报率高, 市场潜力巨大等。 有其他一些优点, 2011 年全球治疗性单抗药物以 567. 6 亿美元的销售额继 续领跑全球药品市场, 同比增加 20% , 其中 9 个单克隆抗 成为重磅炸弹药物, 销 体药物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美元, 售排名 前 五 的 治 疗 性 单 抗 药 物 依 次 为: 阿 达 木 单 抗 ( Humira) 、 英 夫 利 昔 单 抗 ( Remicade ) 、 利妥昔单抗 ( Rituxan ) 、贝 伐 单 抗 ( Avastin ) 和 曲 妥 珠 单 抗 ( Herceptin) , 这 5 种药物 2011 年的销售额均超过了 50 亿美元( 表 2 ) 。 治疗性单抗药物存在的问题: 临床上可能存在严 重不良反应, 虽然抗体自身的抗原性问题已经随着全 人源抗体技术的进步而减轻, 但是由于抗体药物靶点 功能研究不详尽、 靶点分布位置不明确、 药物本身与非 靶点的交叉作用认识不全面以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采 用动物替代人等问题, 增加了临床使用的不确定性, 多 个已经 批 准 上 市 的 抗 体 药 物 出 现 了 严 重 不 良 反 应 , Seifert 等[4]报道使用 rituximab 治疗 14 岁男孩复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抗体 ( HAMA) 反应 , 导致关节肿 品 , 如 Ge lt h 公 司 生 产 的 使 用人类 细胞制备单 克 隆抗体 的安 neq c e 胀 、皮疹和肾畦衰竭 以致威胁生命 。 Hecp i ,它是一种靶 向性单 克隆 垒性 、 re t n 有效性以及能否降低成本还需 免疫系统还可以灭活这些抗体 。 抗体 , 用于治疗肺癌 人源化是利用 要通过 进一步实验验证。 为 了 避 免 免 疫 系 统 引 起 的 遗 传工程 的方 法 使人源 蛋 白有 选 A g n x 下 属 的 Me a e b ei d rx和 HAMA 反 应 和 灭 活 小 鼠抗 体 ,科 学 择性 地并 且尽 可能多地取 代小 鼠抗 F e n 公 司 已经 设 计 出 一 方 案诱 rmo t 套 家们研 究各 种各样 的技术使 小 鼠的 体 , 括 大 部 分 抗 原结 合 区 。 D 包 F A在 导小鼠产生完全人源化的抗体。 这些 抗体人源化 抗 体是 Y形分子 . 通过 2 0 年 5月份批准 了马萨诸 塞州的 公 司利 用遗 传学方法让 小 鼠携 带人 01
维普资讯
克隆抗体
维普资讯
皤
维普资讯
在 2 世 纪 8 年代人 们对单克 隆抗体 的前景 极为 O O 看好 。 治疗癌症, 7没有 问题 。 单克隆抗体 装载着毒 物
费5 年时 间。 制备用干临床试验的单
克隆 抗 体 仅 需 2 0 美 元 , 传 统 药推迟批
准 Ge e tc n n eh公司生 产的单 克隆抗
体用于哮喘治疗 , 到 目前 为止 , 但 单 克隆抗 体在治疗 常规 ・ 眭疾病 方面其 成功率要 高于小分 子药物 ,而且单
概述 / 单克 隆抗 体
全性 ,这种单 克隆抗体 可以清除在 哮喘和过敏反应中引起病症的抗体 。
一
些观察家们评论F A在审查单克 D
隆抗体 产品的副作用方面尤为严厉, 尤其是那 些慢 性病病 人需要长期 使 用的药物 。这项 公告使投资者一阵 寒战 ,他 们迅速压低 了单克隆研发
再 这 开 来 、免 疫 系 统 的 细 胞 杀 手 再 把 它 作 气 , 而 衰 三 而 竭 。 一 代 的科
们歼灭。
已有 1种单克隆抗体 产品进入 0
D 学家和生物 技术投 资者 们对 它产生 市场 ,还有 3种等待 F A批准 ,其 中2 种将装备放射性物 质。 另外还有 要是事情这 幺简单就好 了。单 了怀 疑 。 0 多种抗体 已经显示在动物体 内实 幸运 的是 ,还有一些坚强的研 10 克隆抗体 是高纯度 的免疫系统蛋 白 质. 它们可以攻击特异 的分子靶标 , 究者继 续奋斗 ,并且发现 了新的方 验有效 ,正在进行人体试验 。 但是 , 0 1 2 0 年夏天 F A传 出消 D 同时免疫 系统把 它们作为一种外源 法 克服早期 药物 的失败。现在许 多 01 性物 质 不幸的是 , 早期 的治疗性单 人认为 2 0 年是单克隆抗体年 ,他 息 ,可能要减慢 单克隆抗 体如 日东 月 官方通知位于 克隆抗体作 为一种外源性 物 质诱发 们 坚 定 不 移 的 研 究 将 得 到 回报 。 美 升 的主宰地位 。7 , 加 利 福 尼 亚 州 旧 金 山 南 部 的 F A) 机体产生针 对它的抗 体时 ,导致病 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 D 正 e e t 公司要递交额外的人体临 c 人的 病情恶 化 目前 其机制还没有 在审批或 即将批 准许 多有效 的单 克 G nneh 完全搞清 楚 。肝脏对这 些早期 的单 隆抗体 药物 摩 根证券公 司生物 技 床试验资料 ,以证 实他 们的单克隆 li 用于治疗哮喘的长期安 i rn l M.B r e认为 产品 Xoar n eg r 克隆抗体也 表现 出特 别的 “ 爱” 术分析 ̄ F a ki 偏 、
或放射活性的同位素 , 像热敏导弹 一样瞄准恶性肿瘤 细胞 , 并释放 出它们的致命 “ 炸药 清 除癌症细胞 ,
,
, ,
而 留下 未受损伤 的正常细胞 。
抗体研究将迅速发展 他预测 , 不 常在它们未 到达 目标前 ,就将它们 “ 久将有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等待 F A D 股 可以搞定 。单 克隆抗体先 包 围正在 吸收了。临床试验 失败 , 票狂跌 , 并将在审批过程 中形成瓶颈。 损 失数 以 百 万 美 元 。 比打 仗 , 鼓 批准 , 好 一 进攻的病毒和 细菌 ,井把 它们隔 离 对治疗感染性疾病 情况如何?
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过 去 单 克 隆 抗 体 失 败 的部 分 原
因是 最 初 的 制 备 方 法 存 在 问 题 。 1 7 年 , 国剑桥 医学研 究理 事会 95 英 ( MRCj分 子生 物学 实验室 的_ 位 两 免疫学家 G og sJ .Ko l il e re .F he g r C srMiti设计了经典的制备单 ea l e s n 克隆抗体技术 ,并 因此获得 了 1 8 94 年的生理学 、 医学诺 贝尔奖 。 其基本 的试验过 程包括给 小鼠注射一 种抗 原, 它可以被 免疫 系统识 别 , 因此诱 导 小鼠的B 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 。 淋 为了获 得这些抗体 ,需要采集 B细 胞。 但是找到并获得这些细胞 , 大量 制备抗体 ,还要花费一些功夫。 这个制备过程十分复 杂 ,部分
过程包括 , 在培养基 中融合小 鼠的B 细胞和无限繁殖 细胞 ,产 生杂交瘤
细 胞。这些特殊 的杂交瘤细 胞的缺 点是 : 它将产 生小鼠的抗体 , 人类的 免疫系统把 它们 当作 “ 己” 异 。注射 小鼠单克隆抗 体后 ,病 人产生人抗
维普资讯
人 员的股票 。
然而 ,单克隆抗体的优势 是不
容忽视 的 。美 国新 泽西州普林斯顿
维普资讯
1 旦凼 为 它 们 是 大 分 于 , 叮能 并 适
用于所有疾病的治疗 , 但他 强调 : 提 供适 于实验 的单克隆抗体仅需 】 2 到 年时间 ,而小分 子的传统药物 要花
克隆抗体 几乎没有任何毒性 。 具 有讽刺意义 的是 ,单 克隆抗 体 可能 成为其 自身成 功的牺 牲 品 。
市场分 析家预测 ,公司将没有足 够 的生 产条件来生产 它们 。但生物技 术企业 早就预料到 了这个问题 .许 多企业提 出 了有 创意 的建 -,如 用 嫂 家畜 的乳 汁或植物来 生产单 克隆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