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亲密关系》解读

合集下载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不是一个严肃的心理学术语,但这个词却相当生动地描绘了那种我常常看到的场景:一方面,两个人的生活或许已经非常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动都围绕着彼此安排,住在同一屋檐下,经营着婚姻或家庭;另一方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和自己的爱人之间已经有着越来越多无法探讨的话题、不敢表达的情绪,以及难以掩饰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现在伴侣之间的假性亲密关系太普遍了!尤其是夫妻之间,虽在同一个屋檐下但貌合神离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相信没有任何人愿意在这样的关系里度过余生,我也相信那些还没有结婚的人是希望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这种状况发生的。

所以我在接下来的回答中,把我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该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过去三年的时间里,我以心理咨询师和人际关系培训师的身份帮助了许多伴侣们克服关系中的障碍,建立更亲密的感情。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带着对爱的真诚渴望建立起关系,也曾经一度感到与爱人非常亲近,并因这种亲近的感觉而组建了家庭。

可是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关系停止了成长,一轮又一轮的挑战和矛盾让亲近的感觉开始消退。

亲密感成为了存留在昨日记忆中的美好,而对于关系的未来发展,只有越来越多的要如何度过煎熬的担忧。

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对于什么是亲密关系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描述和界定。

周末的烛光晚餐,忐忑不安的表白,羞涩的牵手和初吻,情人节的巧克力和玫瑰花,雪白的婚纱和盛大的婚礼……似乎当两个人经历了这些过程,关系就自然会十分亲密。

可事实是,大家都会做这些事情,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感情都因为这些事情而变得亲密和幸福。

这是因为,真正的亲密,其实是由另外的一些过程和行为来建立的。

这些过程和行为,关乎两个人关系的质量、沟通的深度,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能力,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里一直普遍比较缺失,很多朋友们并不懂得具体要怎么做,所以只能观察、模仿别人做的那些事情,也就是那些流程性的、仪式性的东西。

《假性亲密关系》解读

《假性亲密关系》解读

《假性亲密关系》你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解读的书籍是《假性亲密关系》。

全书一共16万字,我会用大概25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整本书的精华:本应亲密无间的伴侣关系,为什么会出现假象,以及我们该如何改变现状,实现真正的亲密关系。

在解读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的身边有“模范情侣”吗?也就是说,在外人看来,两个人处事得体、相敬如宾,关系很不错。

但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好像是两人之间的距离,在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关系。

这样说还是有些抽象,我们来打个比方:情侣之间约会见面、拥抱亲吻很常见。

但是,有多少人是真的发自内心地想和对方亲热,又有多少人是在例行公事呢?也许在刚恋爱时,两个人对彼此还有新鲜感,见不到就想,好不容易见到了自然要亲热一番。

但随着彼此越来越熟悉,关系也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再见面就像是定时打卡的任务了。

按照流程一一去做就好了,心中却很难再有当初激情澎湃的感觉。

最典型的一个现象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越来越短,越来越精炼。

妻子说:“外面下雨了”,老公回答说:“哦”;老公说:“上班路上开车慢点”,老婆回答说:“嗯”。

以短句开始,以单字结尾,有没有很熟悉?在常人理解中的成熟关系中,似乎只剩下了“我应该做的”和“要对孩子负责”了。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关系中的不对劲,但具体是哪里不对,又该如何改善,却一点概念都没有。

而且,这种表面上的平静,大多数人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万一自己的改变起了反作用,反而连例行公事都做不到了,岂不是适得其反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本《假性亲密关系》,来学习下这种状态到底是不是真的亲密关系,以及实现有益改善的具体方法。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青年才俊,名叫史秀雄。

他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本硕连读的高材生,目前在上海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专注于 80 后、90 后的情感生活、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困难。

无论是讲道理还是举案例,作者都好像是在和你聊天,而且讲述了很多自己的个人经历。

让人读起来很亲切,会有一种心灵被抚摸的治愈感。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你与另一个人之间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应的联结。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侣之间都真的有这样的感受和联结。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也许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亲密,却总是好像“差点儿什么”的伴侣。

在关系中逃避关系(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就是Irrelationship,假性亲密关系。

它其实不仅仅指恋爱关系,也可以发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伙伴之间。

但今天,我们先来讨论亲密关系中的“假性”状态。

下文还会谈到另外一种病态共生关系,我们翻译为依赖共生关系(Codependency)。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假性亲密关系,并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而是指伴侣双方默认的一种状态: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来回避真正的在一起。

你们可能在外人看起来是亲密的;但实际上,这段关系避开了双方彼此的坦诚和接纳、避开了双方自愿地为这段感情和对方付出。

它是双方不自觉地精心构建起来的“联结”,是伴侣双方的共谋。

真正的亲密关系代表着相互关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

但这些是需要承担情感投入的风险的,在乎一个人,我们就有可能因此受伤。

假性亲密关系就是为应对这样的风险出现的:我们怀着对失控的恐惧,所以不敢投入,回避了彼此情感的付出。

因此,它是一种防御机制(defensive mechanism),是两个人一起在防御那种“需要双方一起创造的真正亲密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真的在乎一个人”,或者“让别人对我们来说变得重要”,因为真正的爱和关心一个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让我们有一种被伤害、被拒绝、被抛弃的脆弱感。

这使我们恐惧和焦虑。

而这样的一种防御机制则可以帮助我们抵抗这样的恐惧和焦虑。

待在这样一段关系里,对我们来说是“安全”的,因为这段关系从表面上看非常稳定,有着精心构建的规则,不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危机。

我们在这段关系中将会得到的情绪反应都是在自己控制中的、可以完全预测的。

假性亲密:貌合神离的关系,何以得救?

假性亲密:貌合神离的关系,何以得救?

精彩摘录
假性亲密关系潜意识地创造了虚假的关系,以防止他人太亲近,保护我们不受感情混乱的影响,以及亲密关 系的回报,这些都是真正亲密关系的一部分。在假性亲密关系中,给予和接受被认为是威胁,并且与他人的联结 是不令人满意的。期望和要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因为双方都不够坦诚去接受或揭示自己的真实需要或愿望。在 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健康和爱的相互关系无法发展。
谢谢观看
第3章回避爱的可能 性
第4章亲密的威胁
第5章表演 者——直觉 适得其反,
陷入隔离
第6章观众— —抗拒关怀
第7章模式与 陷阱
第8章成长路 上的趣事
第9章崭新的世界
第10章 DREAM序列: 循序渐进地恢复
第11章实现梦想
第12章冲破藩篱的佐 伊和维克多
第五部分加演节目为爱敞开心扉
作者介绍
这是《假性亲密:貌合神离的关系,何以得救?》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Sharon Stephens Brehm is a retired psychologist who served as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She taught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for 15 years. She held administrative roles at the Binghamton University and Ohio University before she became chancellor of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假性亲密:貌合神离的关系,何以 得救?

假性亲密关系全概述

假性亲密关系全概述
2. 当你犹豫不决或者困惑的时候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帮助你了解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信仰、精神支柱。如 果一个人还没形成精神上的核心框架,那么他(她)可能还没有能 力承担起一段关系/婚姻。如果对方有,你可以判断是否欣赏或与你 契合。
了解彼此的话题列表
3. 人生中最困惑/困难的时刻是?
一个人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挑战,遇到困难是否有足够的智力、资源、策略 方法来面对,包括情感上是否沉稳应对,都是成为好伴侣的重要标准。与 此同时,你也可以看到一个人对待生活中消极事物的态度,是满腹怨言、 怨天尤人,还是冷静反思、总结教训,并在错误中成长。
1.人际关系的处理
这里面主要是处理和异性关系的 问题。 需要聊的问题
1.人际关系的处理
这里面主要是处理和异性关系的问题。
很多人的关系里出现信任危机都是因为伴侣的生活中无可避免地会存在一 些颇有魅力的异性,从而引发猜疑和嫉妒。这种情况是很伤关系的,因为 与其他异性的关系,有可能直接破坏两人之间的信任,而信任的恢复所需 要的时间非常的长。
了解彼此的话题列表
7. 你有自卑的一面吗?
不是每个人都会承认或者坦然面对自己的自卑。对于自己缺点、不足的认 识,一方面反映出一个人的诚实度和成熟度,另一方面也是你深入了解他 的最好机会。自卑感往往来自成长和家庭,积极和聪明的人会理性地看待 自卑,甚至从自卑中发现价值。如果一个人内心有一些绝不能触碰的东西, 这些东西很可能成为你们之后关系的瓶颈。
什么导致了 假性亲密关
系?
1.不真正的了解自己。 比如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谈恋爱、结婚,也不确定自己希望从感情里获
得什么。 2.伴侣间并不真的了解彼此。
他们的感情和身体虽然已经非常亲近,甚至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但是 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知道对方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 3.自己有情感上的障碍和问题,阻碍了亲密关系的成长。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你进入过假性亲密关系吗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你进入过假性亲密关系吗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你进入过假性亲密关系吗?回答1:假性亲密关系是指一种表面上看起来亲密、互相依赖的关系,但实际上缺乏真正的情感连接和深刻的理解。

这种关系通常建立在外界压力、社会期望或依赖关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真正的情感互动和共鸣之上。

假性亲密关系可能会导致人们感到孤独、不满足和不真实。

我曾经经历过假性亲密关系,这是一个让我深感反思和教训的经历。

在一段时间里,我与某人建立了一个表面上看似亲密的关系,我们分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情感联系。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社会压力和期望之上的,我们觉得好像应该有一个紧密的联系,但却没有真正的情感共鸣。

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在表面上互动,但在内心却感到孤独和不满足。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假性亲密关系的问题所在。

首先,它让人们感到不真实,因为他们需要表现出与他们真正感受到的不一样的情感。

其次,它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和争吵,因为双方往往没有真正的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情感状态。

最重要的是,假性亲密关系可能会让人们错过了真正深刻的情感连接和亲密关系的机会。

从这段经历中,我学到了重要的教训。

我认识到亲密关系应该是基于真实的情感、共鸣和理解建立的,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期望或外界压力而建立的。

我也学会了更加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隐藏它们,以避免建立假性亲密关系。

总的来说,假性亲密关系是一种表面上的关系,缺乏真正的情感联系和共鸣。

我曾经经历过这种关系,这让我深刻反思了亲密关系的本质和重要性。

真正的亲密关系应该基于真实的情感和理解,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应对外界压力而建立的。

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也是我在建立更健康的亲密关系方面的重要指导原则。

回答2:我很理解假性亲密关系(pseudo-intimacy)是什么,因为我有相关的经验。

假性亲密关系指的是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亲密和亲近,但实际上缺乏真正的情感连接和深度。

这种关系通常建立在外界的期望和社交压力之下,而不是基于真正的感情和亲近感。

假性亲密关系

假性亲密关系

你有这样的困扰吗?虽然处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但是跟另一半相处总感觉离得很远,没有全心交托、完全信任的感觉。

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你和ta一起去旅行,到甜蜜的地方约会,你在做这些的时候并不是发自真心,只是去扮演伴侣应该有的样子。

或者你们在一起只会说些吃喝玩乐这种表面的事,不会与对方分享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和真正的情感。

你和ta生活在一起仿佛合伙人,而不是精神能够共鸣的灵魂伴侣。

心理学把这种关系称为“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关系表面看上去很亲密,实际哪里都不太对劲。

你可以用这个小测验检测自己是否正处于“假性亲密关系”,请凭第一直觉给出答案,“是”+1分,“不是”+0分。

1. 你总能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却从不指出问题2. 时常感觉在讲究过日子,没有从这段感情中获得快乐3. 性生活像是例行公事,每次结束后两人各自入睡4. 你和ta都刻意回避正面冲突的发生5. 你们很少主动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懒得跟对方搭话6. 爱情变成了亲情,日常缺少激情如果你的得分是4分及以上,说明你需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亲密关系了。

假性亲密的状态是什么导致的呢?第一个原因,很多人自己情感上的障碍,阻止了亲密关系的成长。

很多人都曾被原生家庭伤害,成长经历中埋藏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就像一颗颗不定时炸弹,会一直影响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这些受过伤害的人不敢轻易把身心完全交托出去,即使建立了亲密关系,也很难敞开自己去爱别人。

第二个原因,缺少对情绪的感知和管理,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很少有人自愿处于假性亲密关系的状态,他们不是不愿建立真正亲密的情感关系,而是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每当愤怒、焦虑、悲伤、无助等情绪升起时,他们自己先被扰乱了心智,无法向外表达准确的情感诉求。

所以很多相处多年的伴侣,从没有真的了解彼此。

当亲密关系出现裂痕,很难找到正确的方式去修复。

如何从假性亲密关系走出,建立真实的情感关系?用现实的反应代替消极的幻想,对伴侣保持合理范围内的情感期待。

假性亲密关系

假性亲密关系

善解人意是这样做到的 让内向的人消除交流障碍 心理咨询师靠这三个问题洞察人心 怎样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戴面具还是做自己?
分手是最宝贵的人生经历 寂寞是和自己的亲密 如何走出自卑的怪圈? 自我认知背后的意义 有效提升自我认知的方法
第8章缺爱的你
第7章原生家庭
第9章理解与修复
走下神坛的父母 那个不想回的家 认可无能:我们为什么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一个时代的隐痛
我想起一个问题:如何判定他是你的真爱?我的回答是:在爱过了各种人,对各种所谓的幸福甜蜜都看透了, 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生活、照顾自己、不需要依赖任何人而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时候,却突然爱上了他。
“我不会因为无法解决你的问题而离开你。只要你接受,我愿意一直陪着你去面对无解的生活。”
面对伴侣时对方所表露的情绪信息,少一些分析,多一些感受。你们是恋人关系,而恋人之所以独一无二, 就是因为他可以在所有人都对你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让你感到你的情感是他最为、最愿意呵护的部分。
当我们说“对的关系”时,强调的就是两个人在一起之后,这段关系中产生的、被爱情滋养出来的东西。有 些人原本脾气不好,但是对待恋人很温柔;有些人容易缺乏安全感,但是两人在一起后很用心地去克服;有些人 不懂得表达情感,但是为了对方努力地学习。人与人相处,总会相互影响。如果两个人因为彼此的存在,都变得 更好了,把彼此性格里好的一面带出来了,这就是对的关系。
取悦型人格的悲哀 缺爱的孩子懂事早 你还会哭吗? 重新理解你的愤怒
关于原生家庭的三个误区 在家里,你会锁上房门吗? 如何走出父母关系的阴霾?
后记
作者介绍
这是《假性亲密关系》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读书笔记
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与《自卑与超越》与《亲密关系》中的许多论述一致,也是从恋人、自我、原生家庭三 个方面讲述良好的关系应该如何经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性亲密关系》你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解读的书籍是《假性亲密关系》。

全书一共16万字,我会用大概25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整本书的精华:本应亲密无间的伴侣关系,为什么会出现假象,以及我们该如何改变现状,实现真正的亲密关系。

在解读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的身边有“模范情侣”吗?也就是说,在外人看来,两个人处事得体、相敬如宾,关系很不错。

但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好像是两人之间的距离,在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关系。

这样说还是有些抽象,我们来打个比方:情侣之间约会见面、拥抱亲吻很常见。

但是,有多少人是真的发自内心地想和对方亲热,又有多少人是在例行公事呢?也许在刚恋爱时,两个人对彼此还有新鲜感,见不到就想,好不容易见到了自然要亲热一番。

但随着彼此越来越熟悉,关系也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再见面就像是定时打卡的任务了。

按照流程一一去做就好了,心中却很难再有当初激情澎湃的感觉。

最典型的一个现象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越来越短,越来越精炼。

妻子说:“外面下雨了”,老公回答说:“哦”;老公说:“上班路上开车慢点”,老婆回答说:“嗯”。

以短句开始,以单字结尾,有没有很熟悉?在常人理解中的成熟关系中,似乎只剩下了“我应该做的”和“要对孩子负责”了。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关系中的不对劲,但具体是哪里不对,又该如何改善,却一点概念都没有。

而且,这种表面上的平静,大多数人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万一自己的改变起了反作用,反而连例行公事都做不到了,岂不是适得其反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本《假性亲密关系》,来学习下这种状态到底是不是真的亲密关系,以及实现有益改善的具体方法。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青年才俊,名叫史秀雄。

他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本硕连读的高材生,目前在上海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专注于 80 后、90 后的情感生活、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困难。

无论是讲道理还是举案例,作者都好像是在和你聊天,而且讲述了很多自己的个人经历。

让人读起来很亲切,会有一种心灵被抚摸的治愈感。

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在这种治愈感中,学到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和行动,从而实现真实而又亲近的亲密关系。

好了,给大家介绍完本书和作者的基本情况后,下面,我将按照3个部分,为你详细讲解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第一个部分,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如果我们对此置之不理,会带来哪些不良的后果。

第二个部分,出现假性亲密关系的根源是什么?第三个部分,要改善假性亲密关系,我们该如何思考与行动。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部分: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假性关系会带来哪些不良的后果。

书中作者说:很多人看似在很用力地维系自己的亲密关系,而实际上,并没有“认真地活”,也就是陷入了“假性亲密关系”中。

这话怎么讲?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地每天奔命?工作上要考核,要加班,还要有好的评价和晋升。

生活中努力给家人营造好的生活条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怎么变成“不认真地活”了呢?这里说的“认真地活”,不是指要认真工作、努力赚钱。

而是一种要求我们能用理性去思考生活,分清事情的轻重、主次,并且做出有效选择的过程。

正如我们之前说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

每天人们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上班要开会汇报、完成工作,下班又一头扎进柴米油盐等大小家务里。

今天给孩子报名上课外班,明天还得去交家里的煤水电气费。

总之,即使感觉到彼此关系越来越淡,也会因为精力不够,而懒得花时间去处理。

有多少家庭在临睡前,是两个人不停地刷着各自的手机,到时间就直接关灯睡觉的?能互相说一声晚安,就算不错了。

如果我们能空出这些打发无聊的时间,进行深度沟通,会怎样呢?也许你会说,不是我不想跟他聊,是聊不起来。

除了嗯就是啊,要不就是没说两句吵起来。

都累了一天了,还是图个清静,翻翻手机睡觉吧。

如果你也有过这种情况和想法,那就很遗憾地成为作者口中的:因为“没有认真地活”,而陷入“假性亲密关系”的人了。

你们两个人虽然表面上是在一起的,和睦相处。

实际上,却因为没有“认真的活”,而造成情感交流上的缺失,从而造成假性关系的出现。

也就是说,假性亲密是用形式上的在一起,来回避真正意义上的在一起。

或许有人会问了,就算出现了“假性亲密关系”,能有什么问题吗?虽然两个人之间没有那么亲密,但也很少出现矛盾。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平平淡淡才是真。

何苦还要费事去改变解决呢?答案很明显,回避的态度并不能让问题自己消失,反而会在你懒得处理的态度下,越拖越严重,最终走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处于“假性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看上去相敬如宾,和睦相处。

实际上,却都在极力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怕付出感情后得不到回应,更怕自己被伤害。

书中,作者讲到了很多种假性亲密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索取方主导,意思是无论一方需要什么,另一方都会迁就去满足他;另一种是付出方主导,也就是说,无论一方给的是什么,另一方都会接受。

闺蜜小丽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刚和老公认识的时候,小丽觉得对方既成熟稳重,又温柔体贴,绝对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

可婚后,两人却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

就这样吵着吵着,两个人从激烈的磨合期,逐渐进入了平淡期。

你做你的事情,我忙我的事业。

赶上周末不加班,就在一起过两天日子。

表面上看,两个人的确是生活在一起,而实际上进行深入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

因为了解老公固执的品性,每当遇到家庭级别的决策时,小丽就干脆放弃发言权,让老公一个人决定好了。

总比争来争去,最后还是得听他的强。

那既然这样,掌握主导权的老公总该满意了吧。

其实不然,总是为了家庭建设“拿主意”的老公,感觉小丽付出的不够,对家庭和自己都漠不关心,同样在心里压抑着许多不满。

这里,小丽和老公之间,就是以付出方为主导的假性亲密关系了。

其实,不管处于哪种的假性亲密关系中,夫妻双方都会因为缺少真正的情感交流,而对彼此的长远相处产生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首先,假性亲密关系会压抑我们的正常情绪表达,从而影响到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作者说,选择进入假性亲密关系中的人,很可能从小就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亲密。

没有和别人深度交往过,所以对别人眼中自己的样子,也没有清晰的概念,也就导致了成人之后,没办法和另一半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自我认知越模糊,假性关系越明显,从而进入了一个负循环中,越陷越深。

另外,处于假性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都不能真正地了解和接纳对方。

只会觉得自己在为这段感情单方面地付出,从而出现失落失望的情绪。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对真正的亲密关系就会更加的渴望和向往,关系破裂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那既然假性亲密关系这么常见,后果又这么严重,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就接着讲今天第二个部分:出现假性亲密关系的根源是什么?为了解释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书中作者讲到的一种现象,叫“爱无能”。

作者说,在学习心理学之前,自己在与女朋友相处的时候,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冷漠的状态。

即使对方亲手给他织了围巾、费尽心思地组织生日派对,却始终不能让他特别开心,表达出常人应有的欣喜感动。

有一次,女友直接提出了心中的疑问: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冷漠?于是,两个人花了几个小时分析,最终以作者的顿悟痛哭,作为了收场。

作者说,当时感觉自己的心里,就好像有一堵墙,把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感,都堵在了里面。

而建这堵墙的,正是小时候看到的父母争吵和冷战。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刚开始特别恨这堵墙,让自己错过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

但是随后,他又意识到,正是这堵墙保护了他的幼年时代,让自己活到了今天。

这堵让人又爱又恨的墙,就是“爱无能”。

也许我们没有作者那么强烈的反应,但几乎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爱无能”的影子存在。

怎么会呢?还说闺蜜小丽,有一次她因为老公买回来菜是坏的,就和老公大吵了一通。

在电话中,她跟我吐槽说:只怕真是我当初看错了人。

其实,我对婚姻的要求不高。

跟那些想直接嫁入豪门,只看重物质条件的人不同,我没想过对方要有多好的条件,只要真心对我好就行。

可是这个人,结了婚我才发现和我的三观完全不同。

当初觉得他成熟啊、稳重啊,现在全没了。

只剩下一根筋地固执,根本不听别人劝。

你说这女怕嫁错郎,我这辈子是不是就完了?按说婚前婚后,小丽的想法始终没有变:找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一起好好过日子。

可为什么建立了亲密关系之后,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呢?是因为对方变了吗?没准,她老公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呢。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出在了“爱无能”上。

书中说,人天生会有焦虑感,或者说是一种回避型特质。

毕竟夫妻两个人是不同的个体,在相处的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乏信任与安全感的情况。

比如,有人会认为:我说了多少话,对方也应该有相应的回应,才算公平。

如果对方只是简单的回应了一句“是呀,没错”之类的,很可能这一方心里就出现不安全感了:是不是他对我有所隐瞒?于是,为了保护自己,下一次他也不会再敞开心扉地交流了。

因此,在真正的亲密关系中,不仅要有彼此的互相关心和付出,还要有能承担“投入无回应”的能力。

大多数人在“情感投入”后,遇到了无回应的风险后,就会变得不敢投入,回避付出,从而变成了爱无能,进入到了假性亲密关系中。

那出现了爱无能,形成了假性亲密关系,我们该如何改善呢?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第三个部分:要改善假性亲密关系,我们该如何思考与行动。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3种解决方法:首先要试着去回应对方的付出。

小丽发现老公买回来的菜是坏的,先不要急着指责他。

而是要先回应对方的付出。

“老公,买菜回来辛苦啦。

”谁都喜欢得到肯定。

更何况是为了心爱的人,为自己的小家做出的付出。

因此,积极回应是改善关系的第一步。

然后,跟对方分享自己的感受,既能让对方了解真实的你,还能照顾对方的感受与需要。

听起来有点难哈。

在亲密关系中,难道不应该有什么说什么吗?比如在发现菜坏了时,小丽会不会这样说:“你买回来的菜是坏的。

咱们吃什么?”虽然表面上,她是在客观地表达事实。

然而在对方听来,这就是一种指责。

再加上之前没有得到对他付出的积极肯定,很可能出现抵触情绪,逐步将矛盾升级,也就是“吵起来了”。

那应该怎么说,才能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还照顾到了对方的感受呢?一个秘诀就是:换位思考。

如果是自己买菜回来,发现是坏的,会怎样?不用对方说,自己就先开始埋怨自己了,是不是?这时如果你再雪上加霜地继续埋怨,一定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因此,站在对方的角度,小丽可以这么说:“老公,你看这个菜是坏的,也没办法吃了。

而且你出去半天,也累了。

不如我们这顿先叫个外卖吧。

”然后等两个人都吃饱了,买错菜的紧张气氛也散得差不多了。

再和老公聊一聊这买菜的技巧,吵起来的可能性会小了很多。

最后,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还要记得保持积极心态。

有人说,这么说话多累呀。

既然说出来会影响关系,那我不说就好了。

这就又掉进“假性亲密关系”的坑里了。

千万别因为担心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会破坏彼此关系,而选择沉默或者消极抵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