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采暖毕业论文设计
供热毕业设计

供热毕业设计供热是指通过热水、蒸汽或其他热媒将热能从供热单位传递到用户单位,为用户提供生活、生产所需要的热能。
供热技术及供热设备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供热系统设计是供热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一座居民供热小区的供热设计为例,阐述供热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及主要内容。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供热工程设计的起点。
通过调查用户的用热需求、热负荷、用热特点等,确定供热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基本参数。
二、管网设计:管网设计是供热工程设计的核心环节。
管网设计包括供回水管道的设计、管网的布置以及管道的尺寸、材料等。
管道的设计应满足供热管道的输水能力、压力损失以及保温性能等要求。
三、换热设备设计:换热设备设计包括锅炉、热交换器等的选型和尺寸的确定。
选型应根据热负荷、供热介质、热能利用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供热效率。
四、热力计量设计:热力计量是指通过热量计等设备对供热系统中的热能进行测量和计量。
热力计量的设计应考虑到供热系统的整体热能平衡,确保热量计精准、可靠。
五、自动控制设计:自动控制设计是供热系统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能够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耗。
自动控制设计应考虑到供热系统的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以及各个子系统的自动控制。
六、安全防护设计:安全防护设计是供热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供热系统设计应考虑到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例如过压保护装置、过温保护装置、排气装置等,以保障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
七、经济性评价设计:经济性评价是供热工程设计的最后一环。
通过对供热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进行评估,综合考虑供热效果和经济效益,确定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供热工程设计是供热工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能源利用效果以及用户使用的舒适度等方面。
供热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管网设计、换热设备设计、热力计量设计、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护设计和经济性评价设计等。
供热毕业设计(论文)

396
3
60
71280
20
168
6
45
45360
21
168
6
45
45360
23
210
6
45
56700
24
210
6
45
56700
26
645
3
70
135450
27
162
6
45
43740
28
168
6
45
45360
30
72
3
45
9720
33
168
6
45
45360
34
168
6
45
45360
36
168
6
45
1以蒸汽作为热媒的使用面广,能满足多种热用户的要求。尤其在生产工艺用热都要求采用蒸汽来供给热量。
2汽网中输送蒸汽凝结水所耗的电能少,输送靠自身压力,不用循环系统,不用耗电。
3因温度和传热系数都比水高,可以减少散热设备面积,降低了设备的费用。
4由于蒸汽的密度很小,可以适用于地形起伏很大的地区和高层的建筑中,输送和使用过程中不用考虑静压,连接方式简便,运行也很方便。
Rt=0(N≤5)或Rt= (5<N≤Nzh)
或用下式表示:
tw=tw’ (N≤5) 或tw=tw’+(5-tp.j) (5<N<Nzh)
式中tww――某一室外温度,℃;
tw’、tp.j、和5――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供暖期室外日平均温度和供暖期开始及终止供暖的室外日平均温度,℃;
Rt、Rn――两个无因次群,分别代表无因次室外气温和无因次延续天数和小时数
建筑环境和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采暖)毕业设计

1 前言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水平程度越来越重视,因此不管是城区供热还是城镇供热,对供热都越来越重视。
因此,研究供热系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大学四年也接触到了很多关于供热,管网设计的知识,因此正可以借这次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所学,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1.2 研究现状随着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供暖和集中供热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大部分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都装设了供暖设备和集中供热系统,许多城镇实现了集中供热。
因此能源的消耗量在不断增加,能源紧缺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所以我国已经把能源与环境保护集中供热列入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
1.3 国内集中供热发展状况我国集中供热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艰苦奋斗、竞争发展的历程。
我国传统的集中供热主要采取热电联产、区域联合供热和小区锅炉房供暖等几种方式。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 近60年的历史大致分为4个阶段:单纯利用阶段—单纯管理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从北方采暖地区大城市来看,以分散锅炉房供暖比重最大。
据对29个大中城市集中供热方式的统计显示, 分散锅炉房供热占我国总供暖面积的84%,其中90%以上的锅炉房的容量一般只维持在7MW以下的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到综合发展阶段。
热电联产、热交换站以及相配套的尖峰锅炉房等集中供热系统在许多城市相继建成。
建设部综合财务司2004年6月发布的“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2003年集中供热取得新成绩,据统计集中供热面积18.9 亿m2,比2002年增长21.2%。
许多城市的大型热源已不止一个,如北京、沈阳等集中供热系统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实现初级多热源并网运行[i]。
1.4 国外集中供热发展状况国外的集中供热发展大致分为4个阶段:单纯管理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自动化控制阶段。
兰州某高层采暖设计说明

1. 绪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热能。
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热能工程。
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使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室内温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而供暖在人们的生活中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望21世纪采暖行业的发展,必将走向一个稳步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采暖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大户,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态环境。
全国城镇建筑能耗(含采暖、通风、空调能耗)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费的比例已从1987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26%,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的比例将继续增长。
我国消耗的能源结构中,绝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石化燃料,主要是煤炭。
因此采暖通风的发展也意味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增长,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不仅导致地球变暖对大气造成污染,也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从事采暖通风行业的人士,无论是从事研究、工程设计、系统管理、设备开发,都应该有可持续发展观,提高节能和环保意识,使这个行业健康的发展。
分户采暖的产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供热一直作为职工的福利,采取“包烧制”,即冬季采暖费用由政府或职工所在单位承担。
之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相应的住户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职工购买了本属单位的公有住房或住房分配实现了商品化。
加之所有制变革、行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与人员优化等改革措施,职工所属单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有经济结构下的福利用热制度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严重困扰城镇供热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因为在旧供热体制下,采暖能耗多少与热用户经济利益无关,用户一般不考虑供热节能,室温高开窗放,室温低就告状,能源浪费严重,采暖能耗居高不下。
供暖工程毕业论文

供暖工程毕业论文供暖工程是指为保证建筑物内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湿度适宜的各种热工设施及系统的设计、建造、调试和维修,以及针对不同使用需求,实现供暖、通风、空调、中央供热、热水供应等功能的一种工程。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供暖工程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供暖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及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供暖工程的设计原则(一)节能原则随着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能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节能则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在供暖工程中,节能原则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采用高效节能的技术手段如隔热、保温、冷凝、换热、热回收、自动控制等,加强管理和维护,提高供暖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热损失,降低能源消耗,以实现节能减排效果。
(二)安全可靠原则在供暖工程中,要保证供热设施和系统的安全可靠,做到熟稔掌握热力机械原理和技术,注重安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开展规范的维护和管理。
(三)适用原则在供暖工程中,要注重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设计,确保系统的可用性、易操作性和可维护性,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多样化的供暖服务。
二、供暖工程的设计流程(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设计流程的第一步。
需求分析阶段主要为了确定用户需求和使用要求,包括建筑物的结构、户型、面积、层数、使用目的、环境条件等因素,以便为后续设计提供合理、可行的基础。
(二)设计方案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供暖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应考虑方案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和节能性等因素,同时要增加方案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三)系统设计在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进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环境条件、规模及用户使用要求等制定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设备的选型、设施配置、管路设计、热力计算、建筑物布线及仪表控制等。
(四)建设施工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规定开展施工工作。
供热 设计论文 (1)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于能源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供暖系统的规模从单幢采暖系统发展成为中大型区域集中供热系统,出现了大量住宅,综合小区的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本设计题目为沈阳市某小区集中供热系统外网设计.在设计中根据建筑物的热负荷,选择所需要的热源,然后进行管网的水力计算,确定外网的管径及阻力损失。
同时选择供暖系统所需要的各种必要设备如水泵,换热器等。
除此之外本设计中还考虑部分小区的生活热水的供应。
整个设计严格按照规范,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同时关注节能,使整个热网有一个较高的效率。
关键词区域供热;外网设计;热负荷;节能1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With the city construct’s developing and energy save and environment require,the heating systems have changed from single heating to district heating.So many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come out in many north cities in china.My design title is the heating network designing of shenyang .In this design ,I choose the heat source by the heat load of buildings.As follow I do the network’hydrulic calculating to get the dimension of network and the flow resistance. I choose the baisic equipment such as bump ,heat exchanger with these calculatings. In my design ,I supply some districts with hot water.All the designs have a strict to the bans,considering the and enconme and energy save ,in order to make the network be a high efficient.Key words: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design heat Load energy save2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1章绪论 (6)第2章小区热负荷计算 (8)2.1 原始资料 (8)2.1.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8)2.1.2 土建资料 (8)2.2 采暖热负荷 (8)2.3 生活热水热负荷 (12)2.3.1 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12)2.3.2 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 (13)2.4 热负荷延续图 (14)2.4.1 供暖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14)2.4.2 热负荷延续图的绘制 (14)第3章供热系统方案的选择 (15)3.1 系统热源型式与热媒的选择 (15)3.1.1 热源型式选择 (15)3.1.2 热媒选择 (15)3.2 热网系统型式 (15)第4章水力计算和水压图 (17)4.1 水力计算的原则 (17)4.2 水力计算的方法 (17)4.3 一级网的水力计算 (18)4.3.1 确定各换热站的设计流量 (18)4.3.2 热水网路主干线计算 (18)4.3.3 支线计算 (19)4.4 1#站采暖的水力计算 (19)4.4.1 1#站采暖最不利环路的水力计算 (19)4.4.2 1#站采暖用户的水力计算 (20)3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4.5 1#站热水供应的水力计算 (21)4.5.1 热水配水管的水力计算 (21)4.5.2 机械循环管网的水力计算 (23)第5章供热方案的确定及水压图的绘制 (27)5.1 供热方案的确定 (27)5.2 水压图的绘制 (27)5.2.1 静水压线的确定 (27)5.2.2 循环水泵的扬程 (28)5.2.3 水压图的绘制 (28)第6章供热系统的调节 (29)6.1 调节方式 (29)6.2 调节公式 (29)6.3 计算结果及调节曲线 (30)第7章管线的敷设型式及构造 (32)7.1 管线敷设型式 (32)7.2 管道构造 (32)7.3 管道保温的热力计算 (33)7.3.1 计算最大热损失的保温层厚度 (33)7.3.2 地沟内空气温度的确定 (35)7.3.3 校核计算 (39)第8章管道的应力计算 (41)8.1 管壁厚度的确定 (41)8.2 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43)8.2.1 按强度条件确定活动支座的允许间距 (43)8.2.2 按刚度条件确定活动支座的允许间距 (43)8.3 管道的热伸长及其补偿 (44)8.3.1 热伸长补偿 (45)8.4 (45)8.5 固定支座推力的计算 (46)第9章设备及附件的选择 (47)9.1 水泵 (47)9.1.1 循环水泵 (47)9.1.2 补水泵 (48)4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9.2 板式换热器 (48)9.3 波纹管补偿器 (49)9.4 水处理设备 (49)9.5 除污器 (50)第10章专题 (51)板式换热器在高层分区供暖系统中的校和计算 (51)致谢 (56)参考文献 (57)附录 (58)5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绪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19世纪末期,在集中供暖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热源集中向一个城镇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的方式—集中供热。
供暖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供暖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供暖系统设计的毕业设计,主要包括供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关键技术的介绍等。
希望本文能够对需要进行供暖系统设计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一、供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供暖系统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手段,以及合适的设备和材料,实现给建筑物提供舒适和持久的供暖。
供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使建筑内部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布均匀,达到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供暖系统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物的结构、面积和采光条件等,供暖设备的种类和性能、供暖管道的长度和径管、流量和压力等参数以及控制方式等等。
设计需要合理协调各个因素,以达到优化的供暖效果、节约能源和长久的使用寿命。
二、设计的步骤和方法1、认真评估建筑物各个部分的采暖需求和能源消耗,包括建筑的布局、面积、朝向、窗户、墙壁和屋顶等。
2、选择适当的供暖设备和材料,如锅炉、管道、暖气片和控制器等。
3、确定管道线路和管道支架的位置,使用正规的设备和规范的安装方法进行设计。
4、设计管道的规格、长度、径管、流量和压力参数等信息,以达到供暖系统的优化效果。
5、设计和制定供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案,包括开关、温度、流量和压力等控制参数。
1、理论分析法:此法以热力学原理和供热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方程的方法,预测温度变化和设备热效率等问题。
2、经验法:此法基于过去的实践经验和数据,结合设计师的个人经验,以及灵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设计思维,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供暖系统。
3、仿真模拟法:此法通过计算机模拟供暖系统的运行和效果,包括温度分布、水流、压力和能耗等数据,以确定最优的管道布局和控制方案。
三、关键技术的介绍1、节能技术:能够降低供暖系统的能耗,包括散热井、变频器、隔热和回水温度控制等技术。
2、自动化控制技术: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和智能控制器等技术,以实现精确控制和优化运行。
3、管道安装和防冻技术:包括管道的接头、支架、绝缘和防冻措施等,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毕业设计--某住宅楼采暖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徐州某住宅楼采暖系统设计课程名称供热工程系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
其不仅表现在对物质的追求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要求也比过去更高。
在过去,夏天高温季节,每家每户都会开空调,让自己呆在舒适的环境下,然而到了寒冷的冬天,许多人由于承担不起高额的电费费用,就不会开空调保持舒温,忍受着寒冷的冬季。
而有些人则会用古老的办法取暖:炭炉,但这种取暖方式严重污染了环境,同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都留在室内,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又能让人不禁受严寒,供暖系统的发明改变了住宅区的一切。
现在市场上开盘的楼房有很多供暖系统形式,大同小异,不外乎就是中央空调系统和采暖系统。
多数小区用的都是供暖系统,经济高效便是其优点。
采暖系统常用的热媒有水、蒸汽、空气。
以热水作为热媒的采暖系统称为热水采暖系统。
热水采暖系统的热能利用率高,输送时无效热损失较小,散热设备不易腐蚀,使用周期长,且散热设备表面温度低,符合卫生要求;系统操作方便,运行安全,易于实现供水温度的集中调节,系统蓄热能力高,散热均匀,适于远距离输送。
系统中的水在锅炉中被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并用循环水泵作动力使水沿供水管流入各用户,散热后回水沿水管返回锅炉,水不断地在系统中循环流动。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漏水量或被用户消耗的水量由补给水泵把经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水从回水管补充到系统内,补水量的多少可通过压力调节阀控制。
膨胀水箱设在系统最高处,用以接纳水因受热后膨胀的体积。
热水供暖系统按动力循环的不同可以分为重力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按供回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同时热媒也有低温水和高温水。
而室内设计的一般采用低温水做热媒:95℃/70℃。
本次设计就是对住宅楼进行的热水供暖系统设计,采用低温水做热媒,上供下回,单管异程不等温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1.1国内外采暖技术的研究现状近些年,我国的采暖方式打破了散热器采暖一统天下的传统局面,从热源种类到室内系统型式及设备,已出现了多元化并存和发展的市场趋势。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我国的采暖事业有了一个大的发展。
目前,多种燃料的热可供选用,已有多种采暖方式可满足不同类型建筑和地区的需要。
室内系统的形式也随着设备的发展和人们的要求而不同。
1.1.1能源的丰富构成了多种的采暖热源燃煤锅炉房热源:这类热源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国能源资源的构成,使得我国采暖的热源主要以燃煤锅炉房为主。
据资料表明,我国的能源资源煤占70%,而煤作为采暖燃料是最好的利用途径。
热电厂热源:热电联产具有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供热质量等特点,是目前提倡的一种采暖热源。
一些有热电厂的城市均建设了城市供热管网,得到了较好的效益,并逐渐在发展。
燃气为热源:燃气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
近些年,一些天然气田的发现,以及有的煤田直接生产煤气等。
在采暖地区利用燃气生产热源来采暖越来越普通,甚至一些城市还推出了优惠政策鼓励用燃气采暖。
电力为热源:我国近几年电力的发展,为直接采用电能采暖提供了先决条件。
电暖气、电热膜、电缆线、电热板的采暖方式应运而生。
利用热泵的热源:利用耗电的热泵将空气的热量转化为高温可采暖的热量,称为空气热泵采暖;将地下水的热量用热泵转化为可采暖的温度称为水源热泵。
目前已在有的地区的建筑物中使用。
地热水为热源:地热水为热源的采暖基本上是室内采用散热器采暖或地面辐射采暖的供热方式,我国有多个地区具有地热资源,有的温度高达90C,甚至可直接用于供热,但是由于地热水含有腐蚀性物质,需要处理才能使用。
目前,由于技术及投资等原因,以太阳能、低温核能供热并没有推广使用,还处于深入研究试用阶段。
1.1.2多种的室内采暖方式供选择目前,建筑物的采暖有着多种采暖方式可选择。
按室内采用的散热设备不同,存在以下几种:(1)散热器采暖:室内的散热设备采用散热器,由于散热器的散热大部分以对流方式散入室内,因此也将散热器采暖视为对流型采暖。
目前大量的建筑物使用该采暖方式。
(2)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由于化学管材的发展,该采暖方式近几年发展较快,已由开始用于公共民用建筑,到现在较多的被住宅采用,并有逐渐扩大的势头。
(3)电热膜辐射采暖:采用电热板、电热膜、电缆线的电采暖方式发展较快。
尤其是各地的电力部分为售电,对该采暖方式制定了一些用电的优惠政策,而开发商也考虑到物业管理和收费方面原因愿意采用该项采暖技术。
(4)单户采暖装置:通常指家庭的壁挂式燃气炉等等。
该种采暖方式曾一度在有些城市有着较热的推广。
(5)热风采暖装置:每一住户有一热风炉,并将热风用管道送于户内各房间,目前已有使用。
这些采暖热源的种类和采暖方式在各地区的使用情况不同。
各种供热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又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某些不足。
因此,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和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1.1.3散热器采暖散热器采暖使用历史长,广泛的用于各类建筑物的采暖。
尤其是近些年散热器产品的发展,改变了以前产品种类少,型式陈旧的落后局面,基本上满足了不同建筑物的采暖要求。
散热器采暖包括:双立管水平串联式散热器采暖、传统单管顺流式散热器采暖。
双立管水平串联式散热器采暖。
其优点是在热用户入口处安装锁闭阀和热计量表,可以实现分户控制和分户计量;在热用户内安装集水器并加阀门来控制不同房间的温度,实现分室控温;管路简便,施工无立管穿越楼板,本层敷设水平支管时,可埋设在沿墙50mm深的沟槽中,室内没有明管比较美观;水平支管及跨越管的管材可以选用耐设计温度,寿命较长的交联聚乙烯管,这也符合国家“以塑代钢”节约钢材的政策。
缺点是水平方向串联过多散热器时,系统运行易出现水平失调,造成前端过热而末端过冷现象。
建筑物下层散热器的设计片数较单管顺流式系统少,系统的散热器初投资比垂直式系统低,但由于每户都增设了锁闭阀、热计量表和散热器温控阀,因而系统的总造价比单管顺流式系统要高。
虽然系统总造价稍高一些,但系统本身的优点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使该系统迅速成为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系统之一,特别是在居住建筑、各层有不同使用功能或不同温度要求的建筑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传统单管顺流式散热器采暖。
单管顺流式系统的特点是立管中全部的水量顺次流入各层散热器。
其优点:施工方便、造价低,所以仍被有限地应用于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公共建筑、工业企业建筑及公有住宅的采暖中。
缺点是不能进行局部调节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并且易造成供暖系统的垂直失调,出现局部区域过热或过冷的冷热不均现象。
如果在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引起垂直失调诸因素的影响,并采取适当技术措施,比如在计算热负荷时扣除管道散热量、适当减少上层散热面积、相对增加底层散热面积、在顶层局部加装跨越管等,单管顺流式供暖系统垂直失调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该系统曾是国内一般建筑应用最广泛的采暖型式之一,目前由于国家供暖行业和用户对供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分户控制、分户计量和分室控温,这样就使得单管顺流式供暖系统在居民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受到很大影响。
1.1.4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以低温热水作为热源、以地板为发热体、以辐射传热为主,对流换热为辅,是一种对房间热微气候进行调节的节能采暖系统。
散热均匀使人热感觉舒适,而且具有管理方便、不占用使用面积、卫生条件好、无噪声、节能、维修量小等优点,缺点是要占用50 —70mm的建筑物高度,不仅造成楼板或地面每平方米要至少增加20Kg 的静荷载,而且土建初投资也有所增加;由于盘管是埋在结构层里,所以系统维修很难。
近几年,我国很多地区已广泛采用这种采暖方式,特别是各种新型保温材料和塑料管材的出现,管材价格的下降,都加速了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在我国的发展。
该系统特别适用于大开间、矮式窗、热媒温度低、装修要求高的建筑物,因系统可以进行局部调节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的功能,如今在住宅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目前我国常用的供暖型式之一。
1.1.5 电热膜辐射采暖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是以电力为热源、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大部分热量以辐射方式送入房间。
电热膜一般安装在天棚内,对房间辐射采暖,工作时表面温度在40〜60C之间。
该供暖方式无室外热源和热网,室内部分一次性投资高于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投资。
其运行费用比同等条件下热水供暖系统高。
该方式主要优点是无污染,维修量小,室内美观、空间利用率高。
用户可随意调节室温,方便、灵活,室内环境舒适。
用户行为节能可较大幅度降低供暖运行费用。
1.1.6燃气、燃油单户用采暖炉单体的户用采暖炉仅是一家一户具有了独立的热源,一般仍需配散热器作为室内的采暖设备。
虽然室内安装散热器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相对于锅炉房或热力站的建筑物系统却减少很多弊端。
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无需受严格的采暖季节的起止日期的限制,并可按用户认为舒适的程度运行。
运行费用完全由用户掌握,能达到保证供热质量,作到分户计量收费的目的。
但是该种采暖同样是采用高价位的燃料,运行费用高,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单体炉将户内燃烧后的有害物排至建筑物的住户外,使得建筑物周围的有害气体量超标。
燃料保存和使用中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
该种采暖方式不适合于公寓式的居住建筑,对于别墅建筑具有优势。
1.1.7热泵采暖目前正在研究使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该方式具有运行费用低,环境无污染的特点,但初投资较大;地下热水采暖同样具有运行费用低,环境无污染的特点,并且初投资较少。
这几种采暖方式在目前用于民用建筑较多。
而对工业建筑使用较多的燃气辐射采暖,热风采暖。
目前也有用于民用建筑的工程中。
有较好的效果。
但是该种采暖方式不会在住宅建筑中有较多的使用。
常用采暖方式的经济比较不同的采暖方式经济性比较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建设的初投资,另一个是系统的运行费用。
初投资应包括:系统造价和设施的配套费等。
运行费应包括:燃料费用、运行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维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1.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由于本设计是对某住宅楼进行采暖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799.24 m2,总层数6 层,建筑高度为17.4m,工程热指标为55.78w m.根据住宅楼的情况和成本问题,这里采用了传统的散热器采暖的形式。
本次课题是对某住宅楼进行采暖设计。
通过设计,了解采暖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熟悉绘制图纸的基本方法,提高工程技术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并结合毕业实习培养独立获取本专业和邻近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并使之系统化和综合化,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了解本专业主要业务活动类型和从事该类活动需要的专业技能。
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时要求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
一个建筑物或房间可有各种得热和散失热量的途径。
当建筑物或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为了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要由供暖通风系统补进热量,以保持室内要求的温度。
供暖系统通常利用散热器向房间散热,通风系统送入高于室内要求温度的空气,一方面向房间不断地补充新鲜空气,另一方面也为房间提供热量。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 wn 下,为保证所要求的室内计算温度t n ,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房间供应的热量Q。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系统散热设备计算、管道水力计算和系统主要设备选择计算的最基本依据,它直接影响着供暖系统方案的选择,进而影响系统工程造价、运行管理费用以及使用效果。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应根据房间得、失热量的平衡进行计算,即房间设计热负荷=房间总失热量—房间总得热量房间失热量包括: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 ;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2 ,称冷风渗透耗热量;3.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3 ,称冷风侵入耗热量;4.水分蒸发的耗热量Q4 ;5.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Q5 ;6.通风耗热量Q6,即通风系统将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所带走的热量;房间得热量包括:7.生产车间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Q7 ;8.非供暖通风系统的其它管道和热表面的散热量Q8;9.热物料的散热量Q9 ;10.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Q10 ;此外,还会有通过其它途径散失或得到的热量Q11 。
对于民用建筑或产生热量很少的工业建筑,计算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时,失热量只考虑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和冷风侵入耗热量;得热量只考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
其它得失热量不普遍存在,只有当其经常稳定存在时,才将其计入设计热负荷中,否则不予计入。
根据本住宅楼具体情况,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包括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两部分。
其中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包括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2.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在工程设计中,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是按一维稳定传热过程进行计算的,即假设在计算时间内,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其它传热过程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