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2015年中国十大文化事件

2015年中国十大文化事件一:诗人余秀华一夜爆红1月,诗人余秀华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夜爆红微信圈,一个苦难的天才,以其横溢的才华与饱满的生命活力直击人心,也为诗歌带来了盎然的春意。
央视,凤凰卫视,东方卫视,主流媒体都为诗人余秀华做了专题访谈,数十家平面媒体,奔赴诗人家乡采访。
一时轰传。
据媒体统计,她独自写下2000多首诗,已被至少两千万人阅读。
二:柴静直击雾霾视频被删除2月,前央视主持人柴静的电视专题《穹顶之下》首发,优酷24小时全网播放量近亿,举世震动。
中国人第一次完整清晰地目击自己呼吸的毒雾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
但依然有五毛党对柴静进行疯狂攻击。
暴露了他们丑恶的人性。
接下来,该视频片即在社交媒体上被删除。
中国人又失去了一次改善生存的机遇。
三:鲁迅文学奖再爆丑闻3月,湖北作协主席方方在微博上批评柳忠秧“四处活动,搞定评委”,柳认为此言涉嫌损毁其名誉,告上法庭。
该官司最终竟然以柳忠秧获胜而落幕。
用朱大可先生的说法是:“与此同时,由吴怀尧创办的“作家榜”方兴未艾,以独立的价值观,转而成为不可忽视的民间声音”。
四:于正有难,八方点赞于正《宫锁连城》剽窃琼瑶《梅花烙》的维权案,历时八个多月终于尘埃落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该侵权案琼瑶胜诉,于正被判公开道歉,并停止传播《宫锁连城》,出品方被告共计赔偿500万元。
官司刚判,于正又将迎来第二场维权官司。
他的《美人制造》涉嫌抄袭周浩晖小说《邪恶催眠师》,再度引发广泛关注。
于正受罚得到编剧界集体叫好,网友普大喜奔,出现了“于正有难,八方点赞”的欢庆局面……五:《芈月传》作者版权败诉同样又一起知识版权官司则让人难得欢喜,《芈月传》原著作者编剧蒋胜男与编剧王小平、制片人曹平之间关于《芈月传》的著作权大起纠纷。
但北京朝阳法院1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蒋胜男败诉,给进入影视圈作家们劈头一棍。
六:刘慈欣《三体》荣获雨果奖8月,万众瞩目的雨果奖在美国西雅图揭晓。
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此奖,刘粉奔走相告。
2015年十大科学新闻(节选)

Hale Waihona Puke 理轰育 2016年第3期
9月 1日 日环食。环食 带穿过加蓬 、刚果(布 )、刚果 (金 )、 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偏食覆盖了非洲大部 、阿拉 伯半 岛南 部、印度洋大部、印尼西南端和南极洲一角。
9月 4日 G20峰会将首次在中国杭州举办。 10月 1日 人民币正式加入 SDR货币篮子。 11月 8日 美 国第 58届 总统大选 。 12月 2日 第五个全国交通安全 日。
多 彩 地 理
、、
.,
2 O f t;卑+ 科学薪 (节 塞’)I
“新 视 野 ”号 飞 掠 冥 王 星 2015年 7月 14日,美 国航空航 天局 的“新视野 ”号探 测 器 ,在经 过 9年 时 间的漫 长跋 涉后 ,终 于抵达 并 近距离 飞 掠 了它 的 目的地— —冥 王星 。这是 人类 首 次近 距离 观测 冥 王 星 ,是空 间探 索历 程上 的里程 碑事 件 。 冥王星曾被当作行星的一员 ,也是柯伊伯带天体的代 表 。柯伊伯带天体远离太阳,化学成分的演化很缓慢 ,可能 还保存着与太阳系诞生以及生命起源相关的线索 ,但 由于 它们距离地球非常遥远 ,此前天文学家对其 了解非常有限。 “新 视 野 ”号 的探索 ,可 以帮 助天 文 学 家更 好 地认 识 冥 王 星 及其卫星的地质地貌以及冥王星的大气成分 ,更深入地了 解遥远 的柯伊伯带 ,进一步寻找关于太阳系与生命起源的 线索 。
3月 9日 印尼 、太平洋 中部发生 日全食 ,中国除北方 地 区外可 见 日偏食 。
3月 11日 2011年东 日本 大地 震发 生 5周 年 。 4月 29日 唐 山世 界 园艺 博览 会 于 4月 29日至 10月 16 日举 行 。 5月 1日 上海 世博 会博 物馆正 式开 馆 。 5月 9 日 水 星凌 日。欧洲 西 部 、非 洲 西 部 、北 美 洲 东 部 、南美 洲大 部及 北冰 洋大部 可见 全程 。
2015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_

北 京 大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谢 灿 实 验
,
化 学 诱 导 的 多 潜 能 干 细胞
。
稻耐 寒 性 的 分 子 细 胞 学机 制
《
。
本 研究 成 果 在 2 0
。
1
5
年 7 月关 疾 病 提供 了 新的线 索 和 思 路
《
研 究 成 果 在 20
。
15
年4月
C el l 》
杂 志 上 以 封面 论 文 发表
Ce
l l
》
发表
,
同 期 配 发 了 评 述文 章
1
重 大 事 件 环球 今 曰 科 苑
?
20 1 5
年 度 中 国 生 命科 学 领 域 十 大 进 展
水 稻 感 受 和 抵御 低 温 的 机 制 研 究细 胞 内 胆 固 醇 运 输 的 新机 制
Ly s o s o m e
,
^
N P C2
隨
水 稻 起源 于 热 带 和 亚 热 带
,
I
红 叶 绿 素 的 结构
。
,
明 确提
I
向 核 心 能 量 传递 可能 的 4 条 途 径
该研 究 成 果
、
维 持 物 种 稳 定 和延 续
。
对 于 阐 明 光 合 作 用 机 理及 提 高 作 物 光 能 利 用 效 率 和 开
在 胚 胎发 育 过 程 中 来 自 原 始 生 殖 细 胞
。
。
我 国 胃 病 患者 超 过
1
亿
/
^
每 年 因 胃 癌 死 亡 者达 20 万人
2015年两会十大热点

一、中国史部分:1、605——2015年,隋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
2、960——2015年,北宋建立1055周年。
3、1405——2015年,郑和下西洋610周年。
4、1840——2015年,鸦片战争爆发175周年。
5、1860——2015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55周年。
6、1895——2015年,《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
7、1900——2015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15周年。
8、1905——201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废除科举制度110周年。
9、1915——20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00周年。
10、1935——2015年,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11、1940——2015年,百团大战75周年。
12、1945——2015年,中共七大、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13、1950——2015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65周年。
14、1970——201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45周年。
15、1980——2015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5周年二、世界史部分:1、395——2015年,罗马帝国分裂1620周年。
2、1640——2015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375周年。
3、1775——201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0周年。
4、1785——201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230周年。
5、1865——201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150周年。
6、1945——201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德国、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7、1955——2015年,华约成立60周年。
8、1960——2015年,非洲独立年55周年。
9、1985——201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30周年。
10、1995——201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周年。
进入倒计时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等3个“之年”。
十大学术热点

热点1.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入选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专家点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卫平)我国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从西方传入的。
“五四”以后,中国学术界开始逐渐认识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金岳霖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中国哲学是指“哲学在中国”还是“中国的哲学”的问题,就已经触及这个方面。
冯契在20世纪末曾指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参与世界性百家争鸣,意味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在世界范围内表现出独具特色的“一家”。
热点2.新发展理念研究入选理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突破,也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重要理念。
尤其关注如何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热点3.南海问题与中国海洋战略入选理由南海问题的实质是围绕南海岛礁主权以及海洋管辖权的海洋争端。
2016年,学术界对于这一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相关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展开:⒈从国际政治、国际法等学科视角入手,对南海仲裁案、航行自由、岛礁主权、海洋管辖权等进行研究。
⒉对中国海洋安全、海洋战略进行研究。
例如,在中国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背景下,探讨如何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集中探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关系、国内政治与安全形势等。
⒊关于南海问题的国际关系史研究。
涉及中国、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南海政策立场、外交战略选择、国家间关系走向,重点关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与南海局势复杂化之间的关系、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意义等。
2015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带解析

1、焚香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熏香,古代文人雅士也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炉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前就出现了以陶、瓷、钢、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
汉代时,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元末明初,原先其它材料制成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取代,明代宣德年间则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这的是()A.宗教对于香炉制作技术的影响B.焚香习俗逐渐淡出礼仪的原因C.香炉制作材料的发展演变过程D.宣德香炉的制作及其艺术成就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埃利斯?卡内提的杰作《群众与权力》是一部分析不同族群特征的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该著作从不同角度解剖群众的形象,首先是按国别、地缘、族群来展开,并去分析每个国家特殊的文化背景。
由于作者没有从经济层面展开分析,在国别分析中范围仅限于欧洲,因此,本文尝试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从经济层面来谈谈欧洲族群特征研究对我国的启示B.从文化层面来谈谈特殊文化背景对欧洲族群的影响C.从文化层面来谈谈欧洲文化背景对日本族群的影响D.从经济层面来谈谈中国和日本的族群特征及其启示3、将“幸福”传感器放在人体表面或植入人体。
通过各项指标可测出人们每一刻的幸福指数。
没有一个“幸福”传感器会是完美无缺的,而且也不需要,温度计被发明出来时也很不精确,但随着时间推移,温度计的设计日渐精致,现已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科学家们相信,“幸福”传感器也将遵循类似进化进程,虽然它们在评估人们心理状态时总会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可穿戴传感器却比衡量幸福的传统工具来得更为低调,更加易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任何“幸福”传感器都不可能完美无缺B.“幸福”传感器会向着高精度的方向发展C.“幸福”传感器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D.人类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幸福”传感器4、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抑郁症”属于假性抑郁症。
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
这是自1997年国际上首次实现单一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以来,科学家们经过18年努力在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量子光学专家Wolfgang Tittel教授在同期《自然》杂志撰文评论:“该实验实现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个最深远和最令人费解的预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可以作为未来量子网络的一个强大的基本单元。
”该成果已被欧洲物理学会评为“2015年度物理学重大突破”。
2、北斗系统全球组网首星发射成功3月30日,北斗系统全球组网首颗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
这颗卫星由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是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
这颗卫星实现了多个首创:首次使用中科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首次采用远征一号上面级直接入轨发射方式,首次验证相控阵星间链路与自主导航体制,首次大量使用国产化器部件以实现自主可控。
由于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法,按照功能链设计理念,整星分为有效载荷、结构和热控、电子学和姿态轨控等功能链,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功能密度。
3、“长征六号”首飞“一箭多星”创纪录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此次“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飞,搭载发射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开拓一号、希望二号、天拓三号、纳星二号、皮星二号、紫丁香二号等20颗微小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对于促进我国微小卫星发展和新技术试验验证等具有重要意义。
【年度榜单】2015年度十大科学传播话题 科学人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年度榜单】2015年度十大科学传播话题科学人果壳网科技有意思2015即将过去。
在过去这一年中,我们见证了许多创造历史的“终于”,收获了不少令人振奋的惊喜,也切实体会到了科学向公众生活话题的渗透。
越来越多科技进展能够牵动公众的目光,越来越多公众开始聆听科学家的声音。
这一年,科学传播在努力拉进科学共同体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然而,好消息并非全部。
今年,一些比较重要的科学议题,公共讨论仍旧缺位;一些缺乏基本科学素养的媒体,则依然在以颠倒黑白的报道混乱视听。
这些问题无法在2015得到解决,也不能被遗忘在2015——只有牢记这些隐隐作痛的科学传播话题,我们才能在即将到来2016年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以科学传播为己任的媒体,果壳网科学人以公众的知晓程度与话题的影响力为导向,评选出了2015年的十大科学传播话题:10. SpaceX火箭回收终成现实2015年12月22日,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发射猎鹰9号火箭,将Orbcomm公司的11颗通讯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火箭升空9分40秒后,一级火箭顺利返回发射场附近,稳稳着陆在预定的1号着陆区。
至此,SpaceX的一级火箭回收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今年,SpaceX的火箭回收之路可谓一波三折:1月10日,猎鹰9号火箭升空执行CRS-5任务。
一级火箭分离后受控落向事先停泊在大西洋上的改装驳船。
虽然准确命中驳盘,但下落速度过快导致一级火箭砸在甲板上爆炸损毁,首次尝试失败。
不过,正是这次失败的试验,引起了中国民众对火箭回收话题的关注。
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果壳网联合了天使汇进行视频直播,近千人围观了整个直播过程。
果壳网报告火箭回收结果的微博,则得到了接近500万的阅读。
2月12日,猎鹰9号发射深空气候观测站(DSCOVR)。
驳船因海上风浪太大被迫撤回,一级火箭最终落入水中。
4月14日,猎鹰9号执行CRS-6任务,一级火箭着陆时未能站稳,最终倾覆爆炸。
而就在SpaceX打算第三次尝试一级火箭海上回收时,6月28日,猎鹰9号遭遇发射失利,火箭连同货运飞船全部在高空解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作者:王晶晶
2016年1月12日下午,2015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发布会暨201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展望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此次发布会和论坛由《学术月刊》杂志社、《光明日报》理论部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共同主办。
会议正式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分别是: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
2、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
3、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研究;
4、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
5、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6、“一带一路”:共建开放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7、“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
8、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业变革;
9、中国人口政策调整及其社会影响;
10、大气环境治理与低碳发展。
2015年十大学术热点集中代表了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热点问题和主要成果,较为准确地反映和梳理了年度学术发展的主导脉络。
从十大学术热点包括的范围和辐射的领域看,其中既有国家改革、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同时也有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实社会变革中的焦点问题和深层问题。
除上述入选的十个热点之外,还有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与运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空间问题的哲学阐释、中国制造2025与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土地确权与农村土地制
度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经济新引擎、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研究、转型中的社会组织改革共十个议题被列为2015年度十大学术热点提名。
来自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高教学会等机构的领导、学者、期刊及媒体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会议。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主编胡键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前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围绕201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展望的主题进行演讲,他们以各自从事的研究领域为背景,精炼地回顾了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发展状态,对2016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关注点、创新点和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他们的演讲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旨在梳理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成果,聚焦学术热点,反映和记录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发展脉络。
自2003年伊始,“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已经连续举办13年,按照学者推荐、专家评议、投票确定等严格规范的程序评审,逐步成为观察分析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风向标。
2015年度的“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还首次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网络投票调查,网络公众投票结果与专家评议的结果基本相符。
十大学术热点评选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历次评选和发布都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反响热烈。
“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和发布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学术界具有良好声誉和影响度的品牌活动,对促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