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深基坑在环形支撑条件下采用分级放坡挖土的实践与应用
基于变形控制的超大直径深基坑双圆环支撑和高效开挖施工技术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c o n t r o l i s d i f i c u l t . T a k i n g t h e T i a n j i n L u j i a z u i S q u a r e P r o j e c t e x c a v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s a n e x a mp l e ,
De e p F o u n d a t i o n Pi t a n d E ic f i e n t E x c a v a t i o n Ba s e d o n De f o r ma t i o n Co n t r o l
You Xu ec hu n
t h e p a p e r i n t r o du c e s h o w t o ma k e t h e f u I I u s e o f t h e f a v o r a b l e b e n e f i t s o f t h e r i n g s u p p o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h e c o mp l i c a t e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t h e s t r i c t p r o g r e s s r e q u i r emen t , t o i mp r o v e t h e e f i c i e n c y o f e x c a v a t i o n b y p r o p e r me a s u r e s
1 工 程概 况
天津 陆家 嘴广场 项 目总建筑 面积 约为4 9万m ,是 一个
超大面积深基坑工程半逆作法施工实践

4 ) 本工 程超大 面积 基坑 采用钻 孔灌 注桩 挡 土 、地下 室 主体 结 构 梁板 件作 为水平 支撑 围护 的 半逆 作 法施 工 方法 ,
在 上海 地 区 十分 罕见 ,缺少 一 定 的施 工经 验 ,需 要 在 实践
中探 索
3 基坑 围护 设计
一
定 的影 响 。 由于 采用 半逆 作 法施 工 ,围护 设计 拟 在部 分
梁 柱 节点 上增 加 配 筋处 理 ,而 结 构设 计 不允 许截 面加 大 , 配 筋 的加 大 处理 ,导致 钢 筋穿 格 构柱 的难度 增 大 ,同时 给 混 凝土 浇筑 带来 困难 。 3)本 工 程 工 程 桩 共 计 为 2 6 8 8 根 ,其 中 需 要 插 入 钢 立 柱 的有 9 7 5 根 ,临时 钢 立 柱 尺 寸 为4 6 0 F i l m× 4 6 0 I F I I F I ,
3 . 1 围 护结 构
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要求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 ,尽量 减少造价和缩短工期 ,结合该 区域周边环境影响 、地质勘
测 状 况 、基 坑 面积 大 小 、开 挖深 度 等现 场情 况 ,最终 围护 设 计 思路 是 :钻孔 灌 注桩 挡 填 土 ,三轴 水 泥 土搅 拌 桩止 水 帷幕 ,地下 室 主体 梁 板结 构 作 为水 平 支撑 ,柱和 外 墙板 等
0. 5 5 t ,
岛项 目即将开工 ,开挖深度接近,相距较近 ,需要协调好
工期关 系。
2 ) 本工 程 的结构设 计 和围护 设计是 分开 的 ,结构设 计 又 分 为人 防设 计 和 非人 防设 计 ,围护 设计 和 结构 设 计 配合 协 调任 务 繁重 , 前 期结 构设 计 需要 在 围护 设 计 的基 础上 进 行 深化 设计 ,这 部分 时 问更 为 紧 张 ,对施 工 单位 的工期 有
大型超深基坑支撑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大型超深基坑支撑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作者:刘淑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36期摘要:为了满足现今人们对建筑的使用需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与低层建筑相比,对基础施工的要求更高,为了保证对大型超深基坑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对其支护工程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进行合理使用。
为此本文通过选取一则工程实例来对大型超深基坑施工中所需要涉及的支护技术及土方开挖技术进行探讨,并从多层次分析在工程项目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及要点,以此来为相似的大型超深基坑工程提供技术参考建议。
关键词:大型超深基坑;支撑;土方开挖;施工技术目前在城市中由于地质环境较差、地下环境复杂等因素导致在大型超深基坑施工中必须要注重对其周边进行支护,并且受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土方开挖施工中必须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来对施工流程进行控制。
本文所选取的工程实例具备了大型超深基坑施工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此工程的分析可以对相关技术进一步的掌握,以实例对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更加清晰的进行了解。
一、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为52层,其包括一栋大厦及3个裙楼,此工程建筑地下室需要连为一个整体,地下室工程总共两层,其面积设计为15499㎡。
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38825㎡,主楼高199.95m。
此工程临近市中心,周边道路线路密集且分布许多建筑物,在此施工区域地下分布着较多的城市公用管线,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二、基坑体态及特点本工程基坑地质条件较差,坑壁覆有软土,因此在实际中存在着易于坍塌的情况,并且其属于大型超深基坑,在施工中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进行防水施工中会对周边的管线使用产生影响,道路运行及使用也会受到其施工的影响。
坑平面为多边形,底板底标高大面积为-11.100m,局部为-11.950m和-13.000m,最深处为-14.500m。
主楼筏板挖深14.250—14.750m,局部开挖最深处为19.05m。
基坑面积约2万㎡,总开挖土方量约25万m3。
大型超深基坑支撑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大型超深基坑支撑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础的施工项目,以具有一定难度及复杂性而著称,大型超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超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所以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及技术支持,使得施工进程缓慢,施工过程产生的问题较多并难以解决,因此本文就目前超大型深基坑支撑及土方开挖技术进行探究,并总结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及具体实施措施。
标签:大型;超深基坑支撑;土方开挖;技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成为经济与科技聚集的焦点,在建筑技术与施工工艺的不断提升中,建筑工程质量日益稳固,深基坑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基础的主要施工项目之一,与土方开挖技术一同并称为,支撑建筑主体基础的核心力量,因此强化深基坑支撑技术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一、基坑特点及大型超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本基坑坑壁有软土,易坍塌,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溶洞封堵止水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坑外市政管线、城市道路的运行安全。
基坑平面为多边形,底板底标高大面积为-11.100m,局部为-11.950m和-13.000m,最深处为-14.500m。
主楼筏板挖深14.250~14.750m,局部开挖最深处为19.05m。
基坑面积约2万m2,总开挖土方量约25万m3。
1.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深基坑支护是保障深基坑施工质量及施工人员安全的主要措施,并防止周围土层过于松弛导致深基坑坍塌,由于技术原因,及对周边环境的勘探不够仔细,深基坑支护的质量常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冲击,受到对周边环境勘探不仔细的影响,使用材料不规范,钢筋结构强度过低,难以承受侧面积压强,致使深基坑支护结构整体变形,同时深基坑支护材料质量差,工程承包方为节省材料及资金,减少深基坑建筑结构材料也是导致深基坑支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2.提高深基坑安全稳定的措施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前,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的勘探,确保不会受到自然环境及地质因素的影响,同时要避免材料的不规范使用,在周边土质密度较高的区域,应采用高强度钢筋作为压力的承载体,利用三角结构作为支持点,形成具有高强度抗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保障深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超大面积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超大面积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技术摘要:文章从放坡挖土、逆作法挖土、盆式挖土以及中心岛式挖土等方面论述了超大面积深基坑土方开挖中的施工技术,并从坡顶排水沟和防护栏、锚杆施工以及边坡喷锚封面等角度论述了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放坡;逆作法;喷锚;中心岛;锚杆施工随着现代建筑中高层和超高层不断增加,超大面积深基坑在施工中也越来越常见,施工中由于其周围交通道路及原建筑和各类管线的存在造成了施工场地狭小等现状,增大了基坑的施工难度,因而在施工中科学合理的组织基坑土方施工,对保证施工安全及周围建筑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1超大面积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1.1放坡挖土采用放坡挖土施工工艺应设置多级平台进行分层开挖,每级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1. 5m,开挖前应采用圆弧滑动简单分条法等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一般固结土体可通过总应力法确定土体的抗剪强度,并采用固结快剪峰值指标,并由土体性质和基坑大小决定其安全系数;采用该工艺应尽量选择雨量较小的季节施工便于满足排水要求;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坑内水位并将地表水排除,以严控地下水对土方开挖产生影响并杜绝地表水倒流或回渗入基坑;施工中应及时将外露土坡进行护坡保护以保证其稳定性,采用分级放坡施工中间平台应预留足够宽度,并应控制斜坡的坡度,若施工现场满足条件可在坡顶附近卸土来减少基坑外主动土体压力并保证坡体稳定。
1.2逆作法挖土逆作法施工是先自上而下的顺序先施工地下室楼板结构,后进行土方开挖,即采用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并借助于地下室楼板的水平刚度和抗压强度对基坑的支护作用,以保证基坑土方开挖,而由于地下室结构柱不可在楼板结构之前完成因而应对楼板结构添加竖向临时支撑,实际施工是先沿建筑地下室轴线或周围其他支护结构向下,并在关键部位施工必要的支撑桩或柱以承受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该工艺应对开挖深度和盆边土留设进行严格设计以达到支护结构的要求下先期对土方进行盆式大开挖以保证整个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之后则可逐层向下开挖及浇筑各层地下梁板结构直至底板封顶,该工艺因提前对地面一层楼面施工完成而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条件,因此在地下土方开挖的同时可进行地上结构施工。
大型超深基坑支撑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大型超深基坑支撑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作者:刘淑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36期摘要:为了满足现今人们对建筑的使用需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与低层建筑相比,对基础施工的要求更高,为了保证对大型超深基坑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对其支护工程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进行合理使用。
为此本文通过选取一则工程实例来对大型超深基坑施工中所需要涉及的支护技术及土方开挖技术进行探讨,并从多层次分析在工程项目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及要点,以此来为相似的大型超深基坑工程提供技术参考建议。
关键词:大型超深基坑;支撑;土方开挖;施工技术目前在城市中由于地质环境较差、地下环境复杂等因素导致在大型超深基坑施工中必须要注重对其周边进行支护,并且受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土方开挖施工中必须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来对施工流程进行控制。
本文所选取的工程实例具备了大型超深基坑施工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此工程的分析可以对相关技术进一步的掌握,以实例对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更加清晰的进行了解。
一、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为52层,其包括一栋大厦及3个裙楼,此工程建筑地下室需要连为一个整体,地下室工程总共两层,其面积设计为15499㎡。
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38825㎡,主楼高199.95m。
此工程临近市中心,周边道路线路密集且分布许多建筑物,在此施工区域地下分布着较多的城市公用管线,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二、基坑体态及特点本工程基坑地质条件较差,坑壁覆有软土,因此在实际中存在着易于坍塌的情况,并且其属于大型超深基坑,在施工中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进行防水施工中会对周边的管线使用产生影响,道路运行及使用也会受到其施工的影响。
坑平面为多边形,底板底标高大面积为-11.100m,局部为-11.950m和-13.000m,最深处为-14.500m。
主楼筏板挖深14.250—14.750m,局部开挖最深处为19.05m。
基坑面积约2万㎡,总开挖土方量约25万m3。
留坡挖土技术在超深基坑中的应用

留坡挖土技术在超深基坑中的应用摘要:以某基坑工程实践案例,分析留坡挖土技术在超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留坡挖土超深基坑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超深基坑工程中,留坡挖土技术通过与不同挖土方式组合使用,既可加快施工速度,又可节省砼栈桥坡道的造价,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开挖技术。
一、工程概况某大型超高层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181607.4m2,地上建筑由东西塔楼和中间裙房组成。
东塔楼45层,高度188.5m;西塔楼49层,高度174.3m;裙楼4层,高度22.5m。
塔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采用框架结构。
工程设3层地下室,地下一层楼面标高为-5.1m,地下二层楼面标高为-9.6m。
基础采用桩基和筏式厚底板,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后压浆工艺。
基坑呈矩形,东西长约165m,南北方向宽约75m,占地面积约为12000m2。
东西塔楼基坑挖深为17.50m,裙房基坑挖深15.70m,主楼电梯井挖深为23.2m。
四周道路距离地块红线平均6-7m,且有给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线,周边环境复杂。
场地浅层为填土层,中深层主要为粉质粘土、粉土和粉砂层。
其中第9层粉砂土的平均渗透系数为kv=9710-6cm/s,kh=15010-6cm/s,透水性强,水头压力大,因而本基坑的止水要求很高。
二、基坑支护结构本基坑平面尺寸大,开挖深度深,且含有流变土层,因而支护要求极高。
最终确定的基坑支护结构方案如下:1、自然地面向下至-3.7m,采用放坡形式,放坡坡度控制1:1至1:1.2之间,边坡表面采用60厚钢丝网混凝土做护坡处理。
2、相对标高-3.7m以下范围,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的围护形式。
钻孔灌注桩直径900间距1100,主楼桩底标高-29.5m,裙房桩底标高-27.7m;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直径650,采用套打工艺,桩底标高统一为-19.7m。
3、坑内设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一道支撑顶标高-3.7m,截面高度800,围护桩顶设截面1200×800的压顶圈梁;第二道支撑顶标高-10.7m,截面高度800,周边设置900×800的围檩。
超大超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超大超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李文华上海建浩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上海200030摘要:结合天津某广场工程实际,对超大超深基坑施工及安全控制技术的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对关键施工技术的调整和安全控制措施,为基坑工程质量与安全提供了保证,亦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TU7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001(2019)08-1404-03DOI:10.14144/ki.jzsg.2019.08.003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afety Control Technology forSuper Large and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LI WenhuaShanghaiJianhao Engineering ConsultancyCo.,Ltd.,Shanghai200030,China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roject of a certain square in Tianjin,the construction of super large and deep foun d atio n pit and the applicatio n of safety control tech n o l ogy are elaborated,especially the adjustme n t of ke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afety control measures,which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subsequent projects.Keywords: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retaining structure;construction safety;control technology1背景工程概况1.1工程简况天津某广场工程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区,由虹桥大都会,金融大厦南、北楼及商务大酒店4个单体建筑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²³´µ¶ !!& ·^¸¹º·»¼ )’#*")# $ 2 ½¾¿»¼À !*+#%)&#$’2 Á , ÂÃÄ ’ Å ·Æ Q Ç[ ! ÅR È2 ·Æ¾¿»¼ )+#’%(#$’P ÉÊËÌÍÎÏ+2 ÐÑ+Ò6ÓÀ !%"#$2 ÔÕ+Ò6ÓÀ !((#$2 Ë»¼· ! Å7 ’&#"""# $’2 · ’ Å7 !*#"""#$’2 ËÖ× +-’#$2 ½*+{ À7 ’" Ø $)P %(!&&BCDE>? ËÙEÚÛ Q ÏÜ !Ý ’R *""#$$Ý ,""#$$ Þ(]ßà: á â:&ãä ÚÛåvæçèéêë*
!""#! $ "#$
y|}w~2 ry@#?FVW2 my *+U)P (R ]2 Q *%*v2 krs¡¢ £k¤2 bZ[\*¥¦2 §¨©ª«¬£®2 ¯°P
!!!" !!!!!" !!!"
!!!!!"
’&&,-./01
=>?!"4@ABCDE4@1 !-FGHI J1 KL$%&’MNO.PQ459!RNST:K U< .L1 VWXYZ[\]^_ !’$() S‘aVW1 bcd\efgh%i$%&’< jk‘aVWXYl’$S:;1 ’$mZ[no p&’1 3qrS$%s&’S%t< uvSwxy3 qr$%Szd7N< {|}S%+~ * 1 %+. [ 1 3qr$671 $’ %+.3qr$67 ’%’()1 $’ %+.3q r$%’\$’1 $\e fg[ ’¡¢$1 @£Z¤’¡¥¦%t’$< %+=>’$§¨©ª1 KL«¬1 ® %+¯~°1 ±²³´µ ’%$&&./23 456-789:;<= 3qr$zd7N. +%’()1 XZ¤$X ¶·91 Xo¸Z¤ !,’%" ²¹º1 X»fg ¼[½¾¿ÀÁÂÃ$ÄžÆÇ@]È< É%+SÊx.{˲[±Ì~S 1 9 !MNÍ1 RNÎÏÐ1 ÑÒÓÔÕ[ Öxyz dS$7N×71 ÑØZ¤$X¶·91 ÙÚ$ ÛÜÝ×Þ1 ’$ßàáâãl:;×7< ’%’&&./>3 456-789:<= 3qr$67 ’%’()1 ä3qr$zd 7N. -()1 XZ¤$X¶·91 å $%"() ENæçèZ¤4¶·91 éêÈ4ëì.’¡¤ $1 $%íîRï]Èðñò1 Xo¸Z¤ !. ’%" ²¹º1 X»fg¼[½¾¿ÀÁÂÃ$ÄÅ ¾ÆÇ@]È< É%+SÊx.zdS$7Nª1 $ÛÜ
!!!" !!!!!" !!!"
B #""HI89:J;K:LMN
¹ º & ’ £ . X Û Ü Ý & 0 Y 1 2!% ""3!%!$ 23:;1 2¸956:8 4<
B $""HO89:J;K:LMN
¹ º & ’ £ ; X Û Ü Ý / 0 Y 1 2!% 5!3!%!$ 23 :;1 2¸956:8 "<
! !" "! ! # #$%&!" ’$&!
! " # $
!"#$%&’( )*’+,-"),&*’
# !""#
$%&’"()*+,-./012 3456789:;<=2
!"#$%&$’(#)*(+,,-&$#%&.)(./(0"#*’*(12$#3#%&.)(/."( 45,’"(6#"7’(#)*(8’’,(9.5)*#%&.)(:&%(1)7&)’’"&)7( ;)*’"(%<’(=.)*&%&.)(./(=&"$5->"(45,,."%
!""#! $ "#$
!!!!!"
!!
!"
’#)
!"#$ ! %& ’()*+,-./0123456789:;<=>?@A6
!"#$!!%
Ýãló71 ’$ßàáâ:;ãlª1 ÖxyØ [±Ì~S 1 ôõRö4¶SÕ[×71 Ѷ4è÷[!-1 RNÎÏÐ< øùé³\%+S°1 F¬ú9!RNS: ;Á9!-C²ØRÇÙÚSKU1 ûücý¸ ÁZ¤~§þÿ·9S !ó1 "#|}%+ì
$ !"# ! $
! "#$%&’()*+, "##$"%% & ’( %&’()*+ ,-./0123456789:;+ <=>?@ABC+ DE/FGHBCIJ+ K4LM NOP QIRSTUVWXYW+ Z[\]>?^ _‘aAbcdefP % )*+( 123 [ghi >?@A , -./01( &’()$ Cjkl VLl + % 27819 $%%!,-%%-: "%%); %!,%%%.,%/ *23456
B !""
$%#&&%)*+ !"#$%&’()!*+,!-. !" /01 2 345(#$%$$ 6789!!-:;. & /0<
(&&?7@ABCD
?!àZ[3½ % /0/1 &’ ý ()* Rö¹º S¸ÛÜݲ +1 ý(,-´µ ¹ º & ’ £ . X Û Ü Ý / 0 Y 1 2!% *!3!%!$ 23:;1 2¸45678 *<
a )&&&+E>!@bca
)² O PQ R R LR‘öÐV S * . V¨R R«TU^UV¹Vð‘ W* M qXáâñÐY ä RåZHÜÈ* [¹\ÜÈXö]ãøÐA %² OPQR¹* 89»^VÜéêº* ½_ ‘RåÀÁA
!!!" !!!!!" !!!"
$%’&&+,-./%01234’ "² wR ¸¹ºEP»ºJ ¼R ",)*!J ½¾¿EP»‘ÀÁA
B %""HP89:J;K:LMN
#&&./E$
#%$&&,-FG$%HI
! "#$%&’ !" (
!!!!!"
!"
!"#$!!%
efgh e ij klm\nLopq<rst.uv^wxy&+z{|}~v
@$A
!"#$ ! %&’()*+, ! -./0121 34 ! 56’(+, ! 789:;+<=>?@%& A !"#$%&’B ! CDE>FGH+ ! 7IJKL+,M ()#%%*)#+,&’N ! &+OP :;+<=>?@%& A OPVWXYN !7ZJ+ QR!56STE>FG U ,[%& A -+#+, ./%#0%& ’N ! \ L ] ^ + , % & U 1/,#%%&’N !E>_#‘ $%!&&%&’()* !"#$%&’()* +,-./01+* $2% 3456/0789:;<+’=>+,?@A /0B CD EF,?G+-.HI?>J BKF,?L8MN ,?-.OPQRG+?>J 6STUVWXY8MN Z[$2\]^_‘+,abA cdefghBKF, ?L8M=,?‘G+?iA BKF,?G+jklD mlno3p,?qrG +GsJ t46uv/w78M<+A ,?-.+xy z$>J 68{+xj/w+,D yz|8M=wJ 6 }+x~8M=,A 8M=,R ! ,)J ,) "#$% +x " J &’(#$% +x ) J &*)!+$ +x " A -.QR$>G+J 6t|_J O % yzG+J R ","J R ",)*!J ,? WX "D ) J -. % +xUJ 8 " ¡WX " ¢+xJ ) ¡WX ) ¢+ xJ £4¤ ) ¡WXJ ¥¦ -D .A §F,¨©ª « "& ¬ $ ®¯°±_² J +,³´Vµ« %-+/J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