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病变的MR诊断

合集下载

丘脑病变影像学表现

丘脑病变影像学表现
当这支血管闭塞可导致双侧中线 旁丘脑梗死,也可累及中脑,是 临床罕见急性中线旁丘脑梗死的 主要原因。
当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对称性旁 正中丘脑梗死,而基底动脉和大 脑后动脉无异常时,应怀疑存在 Percheron动脉这种解剖变异。
男 54岁 言语不能,四肢无力伴意识不清7天
男,67岁
双侧旁正中丘脑梗死最常见于Percheron动脉闭塞引 起脑梗死(AOP梗死)及基底动脉尖综合症(TOBS) 。
丘脑由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主要来自于椎-基底动脉系统
丘脑穿动脉(丘脑旁正中动脉) 丘脑膝状体动脉 脉络丛后动脉 丘脑结节动脉
血管病变 肿瘤 感染性疾病 脱髓鞘、变性及代谢障碍性疾病 创伤
丘脑出血发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以高龄、高血 压、脑动脉硬化及活动或激动为主要的病因和诱因。
主要为腔隙性梗死,多发生于丘脑穿通动脉,是长 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 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 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病灶较小,直径一般不 超过1.5厘米。
CT表现:
CT上表现为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病 灶,边界清楚或不清,直径多为 10-15mm。占位效应轻,一般仅 有相邻脑室局部受压,多无中线结 构移位。注射对比剂可见病变区结 节样强化。
MRI表现;
T1呈等或略低信号,T2呈高信号, 边界不清。MRA难以显示这些小动 脉。
46岁,男
65岁,男
突发左侧肢体 无力1-天
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内的大脑后 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交叉部位的血 液循环障碍致脑梗死的临床症候群。
丘脑、丘脑下部、中脑、脑桥、小脑和颞叶、枕 叶二个或二个以上部位的缺血性梗死的体征和影 像学征象可诊断为TOBS,最多见部位是枕叶、丘 脑和脑干首端(中脑和脑桥)。

中枢系统CT MR图示

中枢系统CT MR图示

中枢解剖概述
大脑分叶
– – – – – 额叶-中央沟前方,外侧沟上方 顶叶-中央沟后方 颞叶-外侧沟下方 枕叶-内侧面:顶枕沟后下方 岛叶-外侧沟深部
基底核:
– 尾状核-羊角状、分头、体、尾 – 豆状核-尾状核外侧,水平切面三角形,分
壳核、苍白球
– 屏状核-豆状核外侧 – 杏仁核(体)-尾状核尾部
外侧裂
豆状核 丘脑 第三脑室
大脑大静脉和大 脑内静脉 钩回 上小脑池 直窦
头MR:三脑室下部层面(轴位)
尾状核 前连合
豆状核 丘脑 膝状体 上丘 小脑蚓部 直窦 上矢状窦
外侧裂 三脑室 海马 四叠体池
头MR:三脑室下部层面(轴位)
额窦
三脑室
脚间窝 视束 大脑脚 下丘 小脑蚓部 直窦 上矢状窦 环池 侧脑室下角 四叠体池 红核
头CT:颅底层面
眼球 外直肌 视神经 蝶窦 延髓 小脑蚓部 枕骨 鼻中隔 筛窦 颞叶 基底动脉 颞骨岩部 小脑半球
枕内粗隆
头CT:蝶鞍层面
晶状体 眼球 鼻中隔 筛窦 颞叶 基底动脉 桥脑 四脑室 小脑蚓部 小脑半球 枕内粗隆 鞍背 颞骨岩部 视神经
头CT:蝶鞍层面
筛窦 脑室层面
额叶 大脑镰
侧脑室前角 豆状核 侧脑室三角区 直窦 顶叶
胼胝体膝部 透明隔 脉络丛 胼胝体压部 大脑大静脉 枕叶
大脑镰 上矢状窦
头CT:侧脑室顶部层面
大脑镰 额叶
放射冠
侧脑室体部 胼胝体
下矢状窦
上矢状窦
头CT:半卵圆中心层面
额骨 额叶 上矢状窦
半卵圆中心 大脑镰
顶叶
上矢状窦
额叶 侧脑室 顶叶 内囊 颞叶 枕叶 上矢状窦
扣带回 胼胝体膝部 尾状核头 豆状核 丘脑 胼胝体压部 大脑大静脉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脑肿瘤的MR DWI和DTI诊断和鉴别诊断

脑肿瘤的MR DWI和DTI诊断和鉴别诊断
ADC值甚高,约 为脑实质ADC值 的3倍,提示为液 化坏死。
T1WI C+
ADC map
肿瘤坏死区ADC值(2.04X10-3mm2/s)甚高,约为脑实质ADC值 的3倍,提示为液化坏死。
胶 质 母 细 胞 瘤(例1)
ADC值与脑实质 和肿瘤实质者相 仿,提示有较大 量瘤细胞浸润, 符合胶母细胞瘤。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Canavan病
氨基酸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等)
渗压性髓质溶解症
D W I 高 信 号(低ADC值) 病 灶
高细胞密度和/或小细胞外间隙 淋巴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高粘度 脓肿(0.3-0.9 X10-3mm2/s) 表皮样囊肿等
脑肿瘤的DWI和DTI
脑肿瘤不同成分的 DWI和ADC值
D W I 的 “T 2 透 过 效 应”
在某些情况下,消除DWI的残余T2效应对 脑部疾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重建指数图像(假DWI或T2纠正过的DWI) 或ADC图均可消除DWI的残余T2效应。
这些方法对检出DWI因受残余T2效应的掩
盖所造成的弥散受限的假象(即消除弥散受
限的假阳性)是非常有用的。
较大量瘤细胞浸润?
环状增强时,是胶质母细胞瘤,还 是脑脓肿。 是蛛网膜囊肿,还是表皮样囊肿(胆 脂瘤)。
是良性,还是恶性胶质瘤
DWI和DTI对脑肿瘤诊断的作用(结合常规MRI)
瘤周水肿肿瘤细胞浸润情况。 对某些肿瘤的诊断提供有用信 息,如PNET、淋巴瘤和转移 瘤等。
DWI和DTI对脑肿瘤诊断的作用(结合常规MRI)
VR(容积比):表达弥散椭圆容积与弥散圆容积 之间的关系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这些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在于它们对各向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正常脑MRI——正常脑组织在MRI像上,灰⽩质界限清楚,在T1WI上⽩质信号⾼于灰质,在T2WI上灰质信号⾼于⽩质,各脑叶,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形态⾃然,⽆变形及增⼤或缩⼩,各中线结构居中。

脑⾎管疾病——脑梗死MRI平扫缺⾎性脑梗死表现为⽚状或扇形长T1长T2信号,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出⾎性梗死则表现为病变区内含合并短T1信号,增强扫描梗死早期可见病变区内动脉强化影象,亚急性期则出现脑回样强化,陈旧性梗死⼀般⽆强化,腔隙性梗死则表现为⼩斑点样长T1长T2信号,⼀般⽆需要做增强扫描。

病例1:缺⾎性梗死脑梗死的部位,形态,平扫信号特点及增强扫描所见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积梗死合并脑⽔肿或脑肿胀时可产⽣显著的占位效应,甚⾄可以引起中线移位,不可误认为脑肿瘤。

病例2:出⾎性脑梗死出⾎性梗死是在缺⾎性梗死基础上因在灌注发⽣的梗死区内出⾎,因此,其主要MRI表现为在⽚状长T1长T2信号中出现出⾎信号,其内的出⾎信号在急性出⾎⼀般为短T1短T2信号,亚急性期出⾎为短T1长T2信号。

病例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为深部脑组织的⼩⾯积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脑及脑室旁⽩质区。

应写清病灶的部位,⼤⼩,数⽬,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脑⾎管周围腔隙相鉴别。

颅内出⾎颅内出⾎在MRI检查中除具有CT的⼀般形态学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出⾎信号的不同,在出⾎信号⽅⾯,超急性期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现⾼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或中⼼呈现低信号,周边⾼信号,T2WI呈现低或极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表现为周边⾼信号,中⼼低信号;慢性期T1WI和T2WI均为⾼信号,T2WI⾼信号周围可见含铁⾎黄素沉积的⿊边;残腔期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极低信号。

脑出⾎周围⽔肿呈现长T1长T2信号,有⼀点需要说明,在疾病分类上⼤多数作者将硬膜下,硬膜外及蛛⽹膜下腔出⾎分在脑外伤中,本书之所以将这些疾病归⼊颅内出⾎⼀并讨论,主要考虑到各种颅内出⾎在MRI信号演变⽅⾯有共同规律。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脑沟、脑室、脑池的形态和信号:正常脑沟、脑室、脑池没有异常增宽或变窄,信号均匀。

若出现异常增宽或变窄,或信号不均匀,可能存在脑积水、脑萎缩或其他脑部病变。

2. 大脑半球对称性:正常大脑半球是对称的。

若出现不对称,可能存在半球萎缩、半球发育不全或其他半球病变。

3. 脑实质:正常脑实质应无异常信号。

若出现异常信号,可能存在炎症、梗塞、出血或其他脑实质病变。

4. 脑干和小脑:正常脑干和小脑的形态、大小和信号应无异常。

若出现异常,可能存在脑干和小脑的病变。

5. 颅骨:正常颅骨应无异常信号。

若出现异常信号,可能存在颅骨病变。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的诊断标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女性生殖系统 CT、MR诊断

女性生殖系统 CT、MR诊断

子宫内膜癌
Ⅲ期肿瘤,由于宫旁组织受累,正常脂肪性 低密度表现消失,代之以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影,有时还可见盆腔淋巴结增大。 Ⅳ期肿瘤,当膀胱或(和)直肠受累时,显示 与子宫肿块相连的局部膀胱壁或直肠壁增厚 或形成肿块,也可发现肝或上腹部腹膜的远 隔性转移。
子宫内膜样腺癌,侵及子宫壁浅肌层,侵及宫底及宫体。
周围为高信号脂肪组织,子宫圆韧带及子宫 骶骨韧带呈低信号。
T2WI: 宫体3层:内膜及分泌物-高信号, 子宫肌内层(联合带)-低信号(薄),子宫肌外 层-中等信号。子宫颈4层:宫颈管粘液-高 信号,粘膜-中等信号,纤维基质-低信号, 肌层-中等信号。阴道2层:内容物-高信号, 壁低信号。
二、正常MRI表现
子宫及宫腔大小受年龄和生理状态影响,其大小 与形态尚受膀胱充盈程度及子宫位置的影响。
一、正常CT表现
2.卵巢、输卵管 卵巢位于子宫侧壁与髋臼之间,呈软组织密 度,育龄期妇女CT扫描部分可显示,若有 卵泡形成可助判断。
输卵管CT检查通常不显示。
二、正常MRI表现
子宫和阴道: T1WI:宫体、宫颈和阴道呈均匀低信号,
宫颈癌主要沿淋巴道转移,首先至髂内、 外淋巴结组,然后至髂总和腹主动脉旁淋巴 结组。如肿瘤延伸到阴道下部,还可发生腹 股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少见,仅见于肿 瘤后期,常发生在胸部。
子宫颈癌
临床分期: I期 肿瘤完全限于宫颈。 Ⅱ期 肿瘤延伸超过宫颈,但不达盆壁和阴 道下1/3。 Ⅲ期 肿瘤延伸至盆壁或阴道下1/3。 Ⅳ期 肿瘤延伸超过真盆腔或侵犯膀胱、直 肠。
女性生殖系统 CT、MR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胡建平
一、正常CT表现
1.子宫: 宫体呈横置梭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

头颅磁共振波谱MRS

头颅磁共振波谱MRS

Lac乳酸峰出现在1.33ppm 处, 乳酸在 短TE 时为正立双峰, 在长TE 时为倒置 双峰, 在长TE 时观测最为清晰。乳酸 峰在正常人脑波谱中一般测不到, 在氧 供的下降、糖酵解的加速、线粒体功 能紊乱、炎症、发酵等许多状态下会 引起乳酸峰的升高
Lip 出现在1.3 和0.9ppm 处, 在短TE 时 更易于观测。Lip 的出现是细胞膜结构 的破坏导致的脂肪游离。大部分学者 认为Lip 的出现与组织的恶性程度有关 并与肿瘤的预后有相关性。
4、通常在Lac 峰出现后,脑梗死病灶才 有NAA 峰下降;
5、Cr 和Cho 峰的改变不如Lac 和NAA 那样恒定,急性期胆碱复合物升高,升 高的区域多见于白质区梗死的病灶,反 映了细胞磷酯膜结构和髓鞘的崩解。
脑卒中
NAA降低,Lac明显升高(倒置)
单体素质子谱可以选择性采集一个感 兴趣区体素的谱线,而多体素质子谱 可以在一次数据采集中获得感兴趣区 中多个体素的谱线,可以同时反映多 个部位代谢物的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1. 匀场 2. 抑水 3. 体素位置和大小
脂肪、脑脊液、骨组织、大血管及颅内含 气的窦道影响很大, 因此体素设置应该尽量 避免这些组织 外部加用饱和带也可以抑制感兴趣区以外 组织的污染
MRS为研究组织代谢和功能的无创性方法 ,常用的原子核有:1H MRS主要检测胆碱 、肌酸、脂肪、氨基酸、酮体及乳酸等代 谢物质; 31P MRS,主要用于能量代谢的研 究。
利用核磁共振基本成像原理及其化学 位移和自旋耦合现象测定人体能量代 谢和体内化学物的一种检测技术。 MRS所获得的是定量的化学信息,用 数值和图谱的形式来表示。
MRS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
癫痫 肿瘤 梗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leem S N et al. Radiographics 2007;27:1087-1108
下丘脑病变的临床症状
发生在下丘脑的病变可以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激素 失调症状:间脑综合症,青春期性早熟,激素缺 乏。
间脑综合症是很罕见的,在下丘脑前端受累及时 会出现。发生间脑综合症的儿童会出现生长停滞、 呕吐、消瘦。但是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尿崩 症,并且实验室检查通常是正常的
病变累及灰节结会造成促性腺激素的过渡分泌,导 致青春期早熟。后者的发生是必须有功能的灰节结 和完整的下丘脑-垂体通路保存,如果病变破坏了下 丘脑或者垂体都不会造成性早熟。
©2007 by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Figure 2c. 乳头体层面 PV室旁核 L外侧核 MB乳头体 F穹窿 MT乳头丘脑束 P后核
Saleem S N et al. Radiograp07 by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Figure 1a. AC 前联合,LT终板 OC 视交叉 IS 垂体柄 TC 灰结节 MB 乳头体 MT乳头丘脑束 PF连 合后穹窿 PC 后连合
Saleem S N et al. Radiographics 2007;27:1087-1108
©2007 by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Figure 1b. (a) Drawing shows the hypothalamus (outlined with a dashed line) lying below an imaginary line between the anterior commissure (AC) and the posterior commissure (PC).
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环境的稳定。维持体内 的一些可衡量的因素包括血压、体温、体液及电解 质的平衡、体重在一个精确的值
下丘脑通过调节三个相关的功能系统来维持这个平 衡,内分泌,自我调节功能,情绪。
下丘脑控制垂体激素的分泌。直接的神经刺激便可 引起垂体后叶经漏斗进行分泌,而前叶的分泌要依 赖垂体门静脉,垂体门静脉是一套携带下丘脑释放 因子的血管系统。
下丘脑病变的MR诊 断
下丘脑很容易被各种病变累及,包括发育 异常,中枢神经的原发肿瘤,血管性肿瘤, 波及到脑部的系统性肿瘤,炎症及肉芽肿 疾病。
下丘脑还容易被发生在其周围组织的疾病 所侵及,例如垂体病变。
下丘脑发生
下丘脑是由脑底的神经外胚层发育而来的, 它与垂体后叶同一起源,垂体前叶的胚胎 起源有所不同,它是来源于口咽底部的 Rathke囊。
下丘脑的大体解剖
下丘脑前界用一条线标示,从前联合延伸到视交叉 以及相对应的终板。后界从乳头体到后联合,后界 不是很清晰,是因为下丘脑和中脑背盖分界不清。
侧边界是中丘脑和丘脑沟,此沟将分离下丘脑的界 线。在其下方,下丘脑形成了灰节结正中隆起是灰 结节的一个小的膨出结构,向下形成漏斗,一直到 达垂体后叶。
Saleem S N et al. Radiographics 2007;27:1087-1108
©2007 by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Figure 1c. 增强部分提示缺乏血脑屏障
Saleem S N et al. Radiographics 2007;27:1087-1108
儿童这种肿瘤在MRI上表现为蝶鞍上多囊性肿块, 相对于脑组织,囊性区T1WI上可以呈等,高,低信 号
T1WI上高信号是因为囊内还有大量蛋白成分, T2WI上囊实性成分均为高信号,实性成分呈均匀强 化,薄的囊壁大部强化
偶尔,颅咽骨管瘤可以完全实性成分,典型的没有 钙化
T1WI上大的、高信号的囊为囊腺样颅咽骨管瘤,而 小圆形实性为主,T1WI上为低信号表现的为鳞状乳 头型组织学表现
©2007 by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Figure 2a.视交叉层面- AC前联合 MPO视前内侧核 LPO视前外侧核 SC视交叉上核 SO视上核 OT 视束 OC视交叉
Saleem S N et al. Radiographics 2007;27:1087-1108
©2007 by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Figure 2b 正中隆起层面. PV室旁核 SO 视上核 VM腹内侧核 DM背内侧核 ME 正中隆起 F穹窿 A弓状 核 L外侧核
Saleem S N et al. Radiographics 2007;27:1087-1108
©2007 by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Figure 3b. 冠状增强 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 in a 12-year-old boy with headache and blurred vision.
Figure 3a. 非强化 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 in a 12-year-old boy with headache and blurred vision.
Saleem S N et al. Radiographics 2007;27:1087-1108
癫痫可能是下丘脑病人最初的临床症状。痴笑发作 是下丘脑病人特有的癫痫类型,尤其见于灰节结错 构瘤。
各论 颅咽管瘤
颅咽骨管瘤-来源于颅咽骨管残端,它可以沿着 漏斗发生于第三脑室底到垂体的任何地方
颅咽骨管瘤的高峰年龄为10-14岁,第二个高峰 期为40-60岁,男性更多见
颅咽骨管瘤从组织学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囊腺 型(儿童),鳞状乳头型(成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