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6_2017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二模块世界地理总论2.1等值线预习案

合集下载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二模块 世界地理总论 2.1 等值线预习案 新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二模块 世界地理总论 2.1 等值线预习案 新

等 值 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及其基本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结合等高线图的学习方法,通过举例掌握各种等值线图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习任务】
识记各种等值线的相关特征,以例题的形式熟练掌握各种等值线的判读。

【自主检测】 左图是“某海陆 。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地形类型: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等高线图 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等温线图 在地图上,把同一时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气压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 影响因素:海拔高低、空气运动、气温高低等 等压线图 等年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年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坡向等 等年降水量线图 等盐度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上(或湖泊)盐度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影响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河川径流、洋流等 等盐度 线图 其它等值线 类推(如等深线等) 等值线图

.甲地和乙地的年
【落实内容】
2。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特征。

2.以两个不同的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
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利用相关资料图表掌握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白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并学会对比的方法.2.本节内容是后面区域国土整治学
习的基础。

【预习任务】
1.构建本节课逻辑知识框架,明确本节的分析思路。

2.阅读2页一、二、三段,识记区域概念及特征?
3.读图1.1,完成读图思考。

4.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不同发展阶段
【自主检测】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1-3题:
1.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
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
C.甲海洋比乙广阔
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
2.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
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
3.关于两三角洲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都缺少煤铁矿资源 B.气候类型不同 C.都不易受台风影D.经济水平差异最大
【落实内容】
掌握区域特征
2。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二模块 世界地理总论 2.3 世界主要地形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二模块 世界地理总论 2.3 世界主要地形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世界主要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掌握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洲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用准确的地理术语描述各大洲地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专业术语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预习任务】
1.识记区域地理36~37页“能力提升”内容。

2.尝试绘出海底地形的剖面示意图,理解海底地形同陆地地形一样,也存在高低起伏的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自主检测】
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1.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震使海底抬升 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
【落实内容】。

忻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2.2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导学案 含答案

忻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2.2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导学案 含答案

第二章世界地理概况第二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学习目标】1。

能够根据世界气候分布图,识记并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能够根据气候直方图或数据,正确判断气候类型,描述其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3.能正确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

感知教材: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列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

2.识记教材:(1)能够根据世界气候分布图及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形成原因表格,识记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主要成因及分布规律。

(2)识记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的相似点及不同点。

3.初探问题:(1)世界各地的气温,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中,降水的时空特点是怎样的?(3)热带气候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4)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二、基础检测右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回答1—4题。

1。

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A .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④⑥⑦ D .②③⑤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地中海气候3。

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温带草原带 ③①④ ⑦ ② ⑤⑥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4。

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⑤⑥⑦D.①⑤④⑥三、自学思疑【课堂学习】一、创设问题1。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画出全球气候类型的几何分布模式图,并注明不同纬度和海陆位置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掌握气候分布的规律、成因和特点.3。

为什么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4。

为什么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会有热带雨林分布?二、再生新疑第二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初探问题:1。

世界各地的气温,主要是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等因素的影响。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分区 世界地理分区综合考练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分区 世界地理分区综合考练

科考队途经地 40世界地理分区综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澳大利亚的平均海拔约350米.人口约2000万(2007年),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读图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带示意图”,完成1~3题。

1.Ⅰ地带面积广阔的自然原因是: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 ②地下水资源较丰富③全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辽阔 ④沿海有暖流流径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与IV 地带比较,II 地带发展畜牧业的最大优势是:A .草场资源丰富B .科技水平高C .土地租金低D .靠近市场3.澳大利亚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的根本原因为:A .开发历史晚B .气候干燥C .交通不便D .经济落后读下左图为中国科考队南极考察示意图,完成4~5题。

4.由长城站往东,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C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5.12月18日,考察队到达距南极中山站12海里外的陆缘冰区,经过仔细研究,决定放弃原先的冰上运货计划,改用直升飞机往中山站调运物资。

其原因可能是:A.空运速度快,运输方便B.气温偏高,陆缘冰出现了松软和开裂C.冰上行走不便D.气温便低,不宜长时间野外活动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6~7题.6.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7.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 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读甲、乙两图,回答8~9题.8.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A.A在B的东南方,D在C的东北方B.B到C的实地距离比A到D的实地距离要长得多C.农业地域类型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D.两地区铁路的走向都受地形制约9.图乙中D所在阴影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①地形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②气压带影响-—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③洋流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④盛行风向—-常年盛行东北信风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冬夏气温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二模块 世界地理总论 2.5 世界的河流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二模块 世界地理总论 2.5 世界的河流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世界的河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河流的相关概念,掌握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描述方法。

【过程与方法】1.运用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方法,能够用准确的地理术语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预习任务】
1.阅读区域地理61页,归纳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并识记。

2.阅读区域地理61页最后一段,列表对比内、外流河、区的差别(提示:从概念和分布)。

3. 阅读区域地理62页“河流的补给”,了解河流补给类型及特征。

4. 理解并识记区域地理63~64页能力提升问题1。

【自主检测】
1.分析完成区域67页“读图指南”1、2题。

2.地球上的江河总是蜿蜒曲折,造成河流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A.土壤条件B.植被条件 C.气候条件D.地形条件
【落实内容】。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二模块 世界地理总论 2.4 天气与气候——气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二模块 世界地理总论 2.4 天气与气候——气

天气与气候——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气温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成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相关图表,用准确的地理术语描述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预习任务】
1.阅读区域地理42~43页文本及相关示意图,理解并识记气温日较差的概念以及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

2.理解并识记气温年较差的概念,列表对比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

北半球
3.阅读44页“气温的空间分布”,总结并识记影响气温的因素。

4.理解并识记46页能力提升。

【自主检测】
1. 阅读区域地理45页图2—3—5,完成“读图指南”。

【落实内容】。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二模块世界地理总论2.2陆地和海洋第三、四课时——塑造地表形态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二模块世界地理总论2.2陆地和海洋第三、四课时——塑造地表形态

陆地和海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理解褶皱和断层(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2.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并能举例说明其塑造的不同地貌。

3.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与地表形态塑造过程的辩证统一。

【过程与方法】1.结合相关的图文资料,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内力和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预习任务】
1.阅读区域地理29~33页图文资料,了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尝试理解并归纳不同形式的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识记区域地理39~40页的四个表格内容。

【自主检测】
(1)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什么?
(1)以上地质作用序号中,哪些属于外力作用?哪些属于内力作用?
(1)各类岩石要经过怎样的地质作用变成沉积岩。

【落实内容】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 值 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及其基本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结合等高线图的学习方法,通过举例掌握各种等值线图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习任务】
识记各种等值线的相关特征,以例题的形式熟练掌握各种等值线的判读。

【自主检测】
左图是“某海陆 。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地形类型: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等高线图 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等温线图 在地图上,把同一时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连接而
成的线
气压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
影响因素:海拔高低、空气运动、气温高低等
等压线图 等年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年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
而成的线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坡向等
等年降水
量线图 等盐度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上(或湖泊)盐度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影响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河川径流、洋流等 等盐度 线图 其它等值线 类推(如等深线等)
等值线图

.甲地和乙地的年【落实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