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精品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傅雷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从中受到启示。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热情,培养自己的家庭责任感。
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傅雷教育思想的挖掘和启示三、教学难点:傅雷家书中的深层次含义和启示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家庭、学习和人生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傅雷及《傅雷家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析傅雷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从中受到启示。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五、教学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对傅雷教育思想的认同和启示学生在家信中的表现和变化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傅雷家书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傅雷的家庭背景和写信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去体验傅雷的家书,感受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傅雷家书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案 2022年部编版

傅雷家书两那么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傅雷的生平掌握书信的格式能力与方法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情感态度世界观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忆历史、理智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的才是真正的坚强2、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整体把握两那么书信的内容具体学习第一那么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请全班同学以“那回,我给爸爸〔妈妈、爷爷、姐姐〕写了一封信〞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要求:写出何时、何地、因为何事给何人写了一封信,别人又是怎样回信的,其中有什么令人感动的话。
2、引出:A、作者傅雷:B、本文写作背景:简略的说,《傅雷家书》是一位翻译家与国外学习的儿子通信。
通信时间2021年,信的数量有180多封,这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信件,起先是父亲给儿子的训诫,中途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最后是两位艺术家之间平等的交流。
你想从这两封书信中知道什么?〔二〕自主学习、自学检测一、学生通读两那么家书,填写下表第一那么第二那么相同点: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茅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二、精读第一那么阅读第一封信思考: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谓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2、傅雷在信中写了几层意思〔1〕首先宽慰自己的儿子,别为父母担忧〔2〕父母永远是孩子倾诉的对象〔3〕情绪起伏是人生难免的〔4〕怎样面对情绪的起伏3、学生用“这句话打动了我,因为它告诉我〞或者用“这句话打动了我,它使我联想到〞这样两个句式说话。
3、文章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它的用意是什么?小结:本文的说理方法是什么?A、比喻说理B、举例说理本文的主旨要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语文: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

7.《傅雷家书两则》学案寄语:傅雷是伟大的,傅聪是幸运的。
天底下的父亲用他们的深沉之爱,为我们搭建起成长之桥,使我们的人生之路越来越广,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表达吧!学习目标:1、通读文章,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了解傅雷及其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两封信的内容,把握融会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3、通过对家书的学习,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对父母对自己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解读家书1、搜集傅雷有关知识,班内交流。
2、关注字词,你能读准吗?(同桌互测)谀.词扶掖.枘.凿廓.然无累涕泗.横流重蹈覆辙.气吞斗.牛枘.凿相契.羲.皇上人灰烬.二、理解探究——打开家书,去感受父亲那心灵的律动。
3、默读课文,知家书。
①填写资料卡:主要内容《傅雷家书》针对问题提出忠告共同核心第一则1954年10月2日第二则1955年1月26日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③他对“坚强”的理解是什么?④“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⑤结合家书内容来谈谈什么样的心灵才称得上“赤子之心”?三、合作释疑——品读家书家书是真情的流露,文中舐犊之情渗透在每个角落,字字珠玑,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感人至深,美文共赏,疑义相析。
问题一、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最有韵味,最能打动你的心,说说你的理解?(学法提示:勾画出生动、有哲理的语句,作好旁批)⑴范例:“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答案示例:回首往事,要平静地对待。
尽管有万千感慨,但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的心态是我们应该有的。
要学会控制情绪。
(2)学生找句子。
(3)小组交流。
(4)学生展示。
(5)总结——理解重要语句的方法:1、抓句中关键词语分析;2、借助修辞知识理解;3、结合中心、上下文语境理解;问题二:填对联:请用一副对联表达内容。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并背诵《傅雷家书两则》中的经典段落。
分析傅雷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理念。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熟读《傅雷家书两则》。
分析傅雷的教育思想。
讨论如何将傅雷的教育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朗读《傅雷家书两则》。
分组讨论傅雷的教育观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2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分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分享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评价3.1 教学资源《傅雷家书两则》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
投影仪和白板。
3.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4.1 教学计划第1周:朗读和熟悉课文。
第2周:分析傅雷的教育观点。
第3周:讨论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4周: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4.2 时间安排每节课45分钟。
每周4节课。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反思5.1 教学总结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课文中的经典段落。
学生能够分析和讨论傅雷的教育观点。
学生能够将傅雷的教育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2 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实践活动6.1 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傅雷与子女的对话场景。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傅雷的教育观点和情感表达。
6.2 实践活动步骤分配角色:学生自愿选择扮演傅雷或子女的角色。
准备台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台词。
表演: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表演。
讨论:学生分享表演后的感受和体会。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傅雷家书两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傅雷家书两则》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傅雷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方式,培养家庭责任感。
(2)学习傅雷的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傅雷家书两则》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傅雷的教育观念和家庭观念。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傅雷家书两则》。
2. 相关背景资料:傅雷的生平和教育观念。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傅雷的生平和教育观念。
(2)引出本课《傅雷家书两则》,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傅雷教育观念的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重点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讲解傅雷的教育观念和家庭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傅雷的教育观念和家庭观念。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其他有关家庭教育、亲情关爱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2.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探讨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三篇.篇二〖教学内容〗1、研读第二封信2、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1、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里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红包。
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2、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二、研读第二封信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 明确: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⑴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⑵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⑶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小结:傅雷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
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
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境界是什么? ⑴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⑵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 傅雷家书两则学案 新人教版

2.7 傅雷家书两则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能力目标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迎接生活的挑战。
情感目标阅读这两封信,体会信中感人的舐犊之情。
二、学习重点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三、学习难点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四、课堂流程(一)新课导入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
但是,你是否感受到家庭中的亲情,体会到父母的爱心和付出了呢?或许,《傅雷家书》能够给我们一点点启示。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上海南汇人。
曾经留学法国。
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
傅聪是傅雷的儿子,是钢琴艺术家。
1957年,傅雷被打成右派,傅聪在国外听说后就没有回国。
于是,父子之间只有通信,这就是家书——百万读者喜爱的经典家书。
但是,家书只有傅雷写寄到国外的信,却不见儿子从国外写寄回的信。
“文革”刚开始,第一次受辱的夜里,他夫妇二人双双携手有计划有安排地离开了这世界。
在遗嘱中,逐件交代欠保姆的菜金多少,借某人的书放在哪里之类。
经过多次浩劫,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活过来了。
在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暴露出奸诈、卑劣、虚假、损人利己,人性变质。
而多数人依靠老庄哲学或“阿Q精神”或“留得青山在”,求得心理平衡。
但他们不能容忍人的尊严遭到践踏。
(二)自主学习1.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
庸碌(yōng)(lù)廓(kuî)然无累涕(tì)泗(sì)横流扶掖(yâ)枘凿(ruì)(záo)谀(yú)词羲(xī)皇2.说说在这两封信中傅雷是怎样分别针对儿子的问题进行教育的?3. 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4. 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5. 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6. 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呢?他还写了什么?(二)小组合作学习各学习小组就“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逐一解决,难以解决的,待“反馈交流”中予以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把握《傅雷家书两则》的主要内容,了解傅雷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孝道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教学重点:1. 《傅雷家书两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家庭背景。
2. 傅雷家庭教育观念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对《傅雷家书两则》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对家庭、亲情和孝道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准备:1. 课文: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
2. 参考资料:关于傅雷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观念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傅雷的家庭背景,激发学生对《傅雷家书两则》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傅雷家书两则》,理解主要内容。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傅雷家书两则》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傅雷家庭教育观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家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傅雷家书两则》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和孝道的重要性。
二、深入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傅雷家书两则》中傅雷家庭教育观念的具体表现。
2.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理解并把握傅雷家庭教育观念的核心价值。
三、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和孝道的作文。
2. 学生现场写作,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课堂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感悟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精品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
2、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体会信中感人的舐犊之情;
3、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自主学习
一、关于作者
1、傅雷简介:
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为中国的翻译事业作出了贡献。
主要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写有《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专著以及《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等论文。
1957年,傅雷被错误地划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1966年9月3日凌晨,在给亲属留下遗书后,傅雷先生偕夫人朱梅馥从容弃世,终年58岁。
2、傅聪简介:
傅雷之子,钢琴家,年轻时出国留学,现在在中央音乐学院兼职教授。
感知文意
二、速读课文,思考:
1、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情况?目的各是什么?
2、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合作探究
一、傅雷其人──多角度评说人物
反复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读傅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傅雷的评价。
一个___________的父亲;一个_____________的朋友;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学者;
一个___________的中国人;一个___________的教育家;一个_____________的知己……
二、傅雷其文──多方位品读文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比喻说理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整齐划一的句子、启迪心智的句子……)并品读,交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三、傅雷其情──深层次感悟父爱
声情并茂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的字里行间藏着的深深的父爱。
体悟反思
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会想到什么?收获了什么?请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反思角度提示]
(1)从对父母理解的角度去反思:
(2)从追求理想思考人生的角度去反思:
(3)从读书方法的角度去反思:
(4)从名著名篇名言阅读的角度去反思:
作业布置
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
读完本文后,请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也试着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写出你此时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附:书信格式的要求
信封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
它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
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
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
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正文
1. 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 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
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 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 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 具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
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