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分析

3讨 论 血液流 变学异常多见于血液病 、高血压 、冠心病、脑 梗 死等各种 心脑 血管疾病,积极调整异常 的血 液流 变学状态对 改 善 病 患 的 预后 具 有 重 要 的 临 床 意 义 。 血液流变学 异常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为高粘滞血症 ,分 为高浓稠型 、高粘型和混合型 。高浓稠型 的流变特 点是全 血 粘 度 升 高 ,红 细 胞 的 聚集 性 、脆 性 增 加 ,变 形 能 力 下 降 , 红 细 胞 互 相 间 易 于 形 成 团或 呈 缗 钱 状 重 叠 。 使 得 血 液 流 动 性 下降 , 特 别在 微循 环 部 位 , 红 细 胞 通 过 毛细 血 管 的 能 力 下 降 , 通过速度 减慢 [ 3 ] ;表现为 微循环血液淤 滞 ,引起全 身组织 器 官缺氧 ,特别 是对 缺氧敏感 的心 、脑 等重要器官 Ⅲ。高粘 型 以血 浆 中 各 种 蛋 白 ( 如 纤 维 蛋 白、 球 蛋 白) 升 高 以及 血 糖 、 血 脂等成分升高为主要原 因;表现为血浆及 全血粘度升高 。 同 样 也 导致 血 液 在 微 循 环 中 的流 动 性 减 慢 ,但 红 细 胞 性 状 改 变 少 混合 型 具 有 上 述 共 同 的特 点 。 丹 红注 射 液 处 方 构 成 包 括 丹 参 、红 花 。丹 参 做 为 该 药 的 君药 ,该药药理作用 是 :( 1 ) 能够对磷 酸二酯酶具有很好的 压 制 效 果 ,让 血 液 中 的红 细 胞 、血 小 板 以及 环 酸 腺 苷 浓 度 获 得 明显提高 ; ( 2 ) 其 水 溶 成 分 , 可 以让 前 列 腺 素 中 的 ( P G ) I 2 合成酶活性 因子 显著加强 ,增加 P G I 2的形 成,增加血管 内 皮细胞 中 P G 1 2的含 量 ,让 血 管 获 得 充 分 扩 张 ; ( 3 ) 强 抗 氧 化 剂 ,可 以对机体 内部氧 自由基具有 高效清 除疗 效,对于脂质 去氧化具有显著 的压 制作 用,能够让细胞膜 固定,其成效和
辛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

1805用药研究辛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周燕宁,李萍,余彬尤【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方法将110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丹红注射液组33例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丹红注射液20m l/次。
1次/d。
辛伐他汀组33例加用辛伐他汀20m g/次,1次/晚。
联合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m g/次,1次/晚,丹红注射液20m l/次,静脉滴注,1/K/d。
4周后观察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血脂与血液流变学均获改善,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用组。
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应用辛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联用效果优于单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丹红注射液;糖尿病【中图分类号J 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5971(2010)12—1805—02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常出现脂质代谢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
我科在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辛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后,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10例符合W H O关于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诊断标准[即总胆固醇(T C)>5.7m m oL/L、三酰甘油(TG)>1.8m m oV L]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例,女46例,年龄49—75岁,病程3个月一15年,均为2型糖尿病。
肝肾功能不正常者不入选。
1.2方法观察过程中饮食及运动量同前不变,原治疗药物及剂量不变。
丹红注射液组33例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丹红注射液20m l/次,1次/d。
辛伐他汀组33例加用辛伐他汀20rag/次,1次/晚。
联合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rag/次,1次/晚,丹红注射液20m l/次,静脉滴注,1次/d。
丹红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复 方丹 参 组 4 5例 , 男 2 3例 , 女2 2例 , 年龄 4 5 ~
7 7 岁, 中位年 龄 5 8 . 2岁 , 病程 2 ~2 0年 , 平 均 ( 1 0 . 3±5 . 8 ) 年; 丹 红组 4 4 例, 男2 3例 , 女2 1例 , 年龄 4 1 ~7 3岁 , 中位 年 龄 5 4 . 8岁 , 病 程 2~ 1 9 年, 平均( 1 0 . 5±6 . 7 ) 年。 患者 给予饮 食 控 制 和药 物 治 疗 ( 胰 岛 素泵 或
血液 流变 学 指 标 的 异 常 变 化 在 糖 尿 病 的发 生、 发展 中起 重 要 的病 理 监测 作 用 … 1。丹 参 性微 寒, 味苦 , 具有 安神 除烦 、 活血祛 瘀 、 凉血消 痈之 功 效_ 2 J 。本文 以 复方 丹 参 注 射 液 和 丹 红 注 射 液做
预混胰 岛素强 化 治疗 ) 后, 血糖、 血压 平 稳 控 制 于 正常范 围 。复方 丹参 组 给 予 复方 丹 参 注射 液 ( 正 大青春 宝药业 有 限公 司生 产 ) 3 0 mL / d +0 . 9 %盐
梅 青 ,蒋 萍
( 江苏省南京市秦 淮医院 康复科 ,江苏 南京 , 2 1 0 0 0 6 )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 ; 血液流变学 ; 丹红注射液 ;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中 图分 类 号 :R 5 8 7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3 ) 2 3 — 0 8 8 - 0 2 D OI :1 0 . 7 6 1 9 / i c mp . 2 0 1 3 2 3 0 3 2
血黏 度 中切 、 全 血 黏度 低 切 、 血浆 黏 度 、 红细 胞 聚 集指 数 、 红 细胞 刚性指 数 、 红 细胞压 积 ( Hc t ) 、 红细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栓塞临床疗效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栓塞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2-08-10T15:07:35.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艳芳[导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严重脱水,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形成肺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艳芳 (河南漯河市郾城沙北医院 462000)【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225-0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严重脱水,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形成肺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肺栓塞并非大面积肺栓塞,发病早期因患者伴有频繁恶心、呕吐、急性出血性胃黏膜病变,不适合常规溶栓、抗凝治疗,而应用丹红注射液、补液扩容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栓塞形成患者5例,年龄61-70岁,其中男2例,女3例。
患者均符合1999年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纳的新诊断标准;酮症通过尿酮体检测诊断;肺栓塞经螺旋CT、心电图、D-2聚体确诊,均为非大面积肺栓塞。
3例患者发病早期均伴有急性出血性胃黏膜病变,而不适合常规溶栓、抗凝治疗。
1.2治疗方法:5例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早期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消化道症状缓解后(3-5天)改3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6.0-12.0mmol/L。
同时补液纠正糖尿病酮症、脱水,第一天补液量4000-6000ml,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
入院后即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日1次,疗程14天。
同时加入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消化道症状消失后,1例从第七天,4例从第十天起加用华法林治疗,疗程3个月,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
1.3疗效评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月后复查肺CT,梗死区吸收良好,随访半年无复发。
丹红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丹红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39例,其中20例给予常规治疗,19例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尿蛋白、肾功能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4.2%,对照组有效率3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血沉等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血沉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尿素氮和肌酐治疗后均有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尿蛋白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血液流变学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以微血管病变为主的肾小球合并肾小管的病变,也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DN的处理在控制血糖、血压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逆转DN早期肾损害,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但对于病程长、肾脏受损较重伴大量尿蛋白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阻止或延缓其病程进展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探寻对老年DN伴大量尿蛋白、低蛋白血症患者有效的治疗,同时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达到延缓DN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9例,年龄60~80岁,糖尿病病史均>10年,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压。
DN的分期采用Mogensen分类法,本研究不包括Ⅰ、Ⅱ、Ⅲ、Ⅴ期DN。
查24 h尿蛋白均>300 mg,最高1320 mg。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30例

2 治 疗 方 法
化 ,干预 细胞 内信 号 转 导 等作 用 l 。红花 黄 色 素 、红 5 ]
花 醌苷 同样 具有 扩 张血 管 ,抑制 血 小 板 聚集 ,改善 纤 维 蛋 白溶酶 活性 ,促 进 溶栓 ,提 高耐 缺 氧能力作 用 。 综 上所 述 ,丹 红 注 射 液 治 疗 L AD E DP作 用 是 多 方 面 的 。 本 组 观 察 结 果 亦 表 明 丹 红 注 射 液 治 疗 L AD P的疗 效 满意 ,且无 明显 的毒副作 用 ,是 治疗 E D L AD P的一 种安 全有 效 药物 。 E D 5 参 考文 献
理盐水 2 0 +丹 红 注 射 液 3 ml 5 ml 0 ,每 日 1次 ,静 滴 。
1 5天为 1疗 程 ,两 组均 治疗 2 疗 程 。 个
3 治 疗 结 果
3 1 疗 效 标 准 :显 效 :症 状 体 征 消 失 ;有 效 :症 状 . 体征 明显改善 ,不影 响 日常 生 活 ;无 效 :症 状 体 征 无
改善 。
[ 3 朱 禧 星 . 2 糖 尿病 诊 疗 指 南 [ . 上 海 :上 海 科 学 技 术 2 型 M]
文 献 出 版 社 ,2 0 :3 . 00 0
3 2 治 疗结果 :治疗 组 显效 2 例 ( 0 04) . 1 7 . ,好转 7 . o 例 ( 3 3 ) 无 效 2 例 ( . ) 总 有 效 率 为 2 . , 67 ,
[ ] 刘 桂 蕊 ,刘 树 国. 糖 尿 病 性 下 肢 血 管 病 [ ] 临 床 荟 萃 , 1 J.
2 0, 1 ( 00 5 7): 3 . 36
对 照 组 :常 规 饮 食 、运 动 治 疗 加 口服 降 糖 药 和 ( )胰 岛素治 疗 ;治 疗 组 :对 照 组 处 理 基 础 上 予 生 或
丹红注射液联合脉血康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临床观察论文

丹红注射液联合脉血康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脉血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联合脉血康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血脂、血小板等各项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丹红注射液;脉血康【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78- 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1.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2.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3.神经根病变,临床上多为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对称性疼痛及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
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感、虫爬感、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走,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感觉,感觉障碍严重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变及溃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因素中,脂质代谢异常为一主要因素,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第一阶段是辅酶a的乙酰化,乙酰化必须的酶是硫激酶,其酶的活性在糖尿病时低下,而在细胞内积存着过量的脂质,反映了细胞内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大主要因素。
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糖尿病强化治疗(原则上予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1.0mmol/l以下。
治疗组:丹红注射液20ml +生理盐水250ml静点,脉血康胶囊2粒3次/日治疗一疗程14天,其中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范围48-78岁,55岁以下者 17 例,56岁以上者2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
年龄范围:36~76岁,55岁以下者19例,56岁以上者21例。
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前后部分血清学指标对比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丹红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统计结果讨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微血管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的并发症严重时须截肢,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有效干预与治疗可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胶囊,0.2 日三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纳250ml静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
两组均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踝或肱动脉压测定诊断。
治疗前胰岛素替代使全天血糖保持稳定。
治疗前后记录临床表现和血糖、血液流变学和下肢多普勒等检查结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肢麻木冷沉、间歇跛行、疼痛,等症状显著改善。
血流变指标显著下降(P<0.05),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踝或肢动脉比值明显升高(P<0.05)。
结论丹红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丹红注射液疗效观察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轻者感双足麻木冷沉,间歇性跛行,重者发生溃疡和坏疽,导致截肢,致残率高。
我们使用血塞通胶囊口服加静点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且为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存在血管病变,未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无出血性疾病,出血性倾向和心、肝、肾功能不全。
1.2方法将选择病例按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血塞通胶囊口服+丹红注射液静点),平均年龄63.1岁。
对照组30例(血塞通胶囊口服),平均年龄62.2岁,经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替代治疗2至4周血糖稳定后开始观察,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给血塞通胶囊0.2,日三次,口服。
丹红注射液30ml+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天,15天为一个疗程,间隔一周后再行第二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对照组给血塞通胶囊0.2,日3次,口服,共6周,治疗前后测定,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多普勒超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 红 注 射 液 对 糖 尿 病 患 者 血 液 流 变 学 的 影 响
张志英 , 董利平 ,杨海燕
( 河北北 方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北 张家 口 0 5 0 ) 河 700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 例 2 6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 例 4
各项检测指标较 治疗前显著改善 ( 0 0 ) P< . 1 。两组 比较全 血高切黏度 、 低切黏 度降低有统 计学意义 ( P<0 0 ) 血 浆黏 、5 ,
度、 红细胞 变形指数 、 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 0 0 ) P< . 1 。结论 丹红 注射液具有更好 的改善糖尿病 患者
给 予丹红注射 液4 ld 对照组 4 0m/ , 2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 2 ld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 变学参数。结果 0m/ ,
对 照 组 治 疗后 血 浆 黏 度 、 维蛋 白原 、 细 胞 聚 集 指数 、 细 胞 变 形指 数 明显 改 善 ( 00 ) 治 疗 组 治 疗后 血 液流 变 学 纤 红 红 P< .5 。
维普资讯
时珍 国医国药 20 0 7年第 l 卷第 9期 8
LS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A C 0V L 1 N . I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 7 O .8 O9 0
血 液 流 变学 异 常 的作 用 。
关键 词 : 糖尿病; 血液流变学; 丹红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中图分 类号 :2 9 R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0 8 85 2 0 ) 92 7 -1 B 10 - 0 (0 7 0 -2 2 O 0
许 多 研 究证 明糖 尿 病 患 者存 在 血 液 流 变 学 异 常 。 。2型 糖 对 照组 4 2例 。两 组 年 龄 、 别 、 程 、 情 等 经 统 计 学 检 验 具 有 性 病 病 尿 病 血 液 流 变学 的高 黏 状 态 , 要 由于糖 尿 病 患 者 胰 岛 素 分 泌 绝 可 比性 。 主 对 或相对不 足 , 引起 的糖 、 脂代谢紊乱 , 另外纤溶酶原活性 降低 、 12 治疗方法 所有 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 、 . 饮食和降糖药 氧化应激 、 糖基化代谢产物增多 、 核吞噬细胞 黏附增加 等多种 物治疗 , 单 停服一切 降血脂的药物 , 治疗组联合丹 红注射液 4 l 0m/ 因素参与血管病变的发生。血 液中纤维蛋 白原增加 , 红细胞聚集 d 对 照组 联 合 复 方 丹 参 注 射液 2 ld 1 , 0m/ , d为 1 疗 程 。 4 个 采 B— 性增强 , 变形能力降低使 血液黏度进一 步增高 , 生血栓 的倾 向 13 观察 指标 空 腹抽 血 , 用北 京 普利 生公 司 生产 的 L Y 发 . 增 高 ] 。血 液流 变 学 的 异 常在 糖 尿 病 性 血 管 病 变 中 的 作 用 已 被 N C MP C 6 O A T全 自动血液流变仪 , 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 引起重视 。笔者应用丹红注 射液治疗 4 4例 2型糖 尿病患者 , 度 、 血 低 切 黏 度 、 浆 黏 度 、 维 蛋 白 原 、 沉 、 细 胞 变 形 指 全 血 纤 血 红 观 察 其 对 血 液 流方 法 1 统计 学处理 应用 SS 1. 统 计软 件 进行统 计 分析 , 据 以( . 4 P S00 数 ) 采用 t 配对 t 验 , P< .5为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或 检 以 00 1 1 临床资料 选择 20 - 20 — . 0 60 4~ 0 61 0在我 科住 院治疗 的 2型 + s表示 , 糖尿病患者 8 4例 , 均符合 WHO 9 9年糖 尿病诊断标 准 , 除肝 2 结 果 19 排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 流变学变化 见表 1 。两组用药过程 中未 肾疾病 , 年龄 4 7 , 5~ 7岁 平均年龄 6 ; 2岁 其中男 4 0例 , 4 ; 女 4例 糖尿病病程 6~ 0年 , 均时间 l 2 平 2年。随机分 为治疗组 4 4例 , 几不 良反 应 。 尢
高阴影 , 边缘较清晰 。查体 : 锁骨上及腋 下淋 巴结不肿大 , 心肺无 好 , 无胸 痛 , 咯血症状 。③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 中毒症状消失 , 胸 阳性体征 , 腹平软 , 脾未触及 。痰涂片检查抗 酸杆菌阴性 , P 水 吸 收 , 而证 明本 例 的 临 床诊 断是 正 确 的。 肺部 出现 新 病灶 的 肝 PD 从 阳性。经讨论决定 : ①进一步明确诊断, 排除肺部肿瘤 ; ②继续行 原 因可能与结核强化治疗有关 , 在大量抗结核药物 治疗下使结 核 抗结核治疗 。两个月后复查胸 片发 现病灶 明显缩 小 , 情稳定 , 菌体分解 , 病 释放 出菌体抗原成分 引起病灶局部变 态反应 , 继续强 疗程结束后再次复查胸 片 , 已完全吸收 , 病灶 仅轻度胸膜黏连。 化治疗后 菌体 减少 , 变态 反应 逐渐消失 , 灶也 随之 吸收。通过 病 讨论 : 本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 中出现左上肺 块状 阴影 , 很容 本例治疗体会 到抗结 核治疗 过程 中如 出现病灶 变化必须慎重结 易考虑合并肿瘤 , 但有 以下几点不支 持肺部肿瘤 的诊断 : ①患者 合患者年龄 、 临床症状及病灶部位 , 尤其是要结合患 者全部治疗 为年轻女性 , 无吸烟史 。②肺部 出现块状阴影时患者一般情况较 史等全面考虑 , 不要轻易放 弃原来 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