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复习资料
气温和降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年变化
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温年较差: 同纬度地区,内陆大于沿海;同纬度的大尺度地区平原 (盆地)大于高原;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1 气温空间分布规律
①气温的垂直分布: 海拔越高(100米),气温越低(0.6℃) 正温:上冷夏热 逆温:上热下冷
①太阳高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削弱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天气状况: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 阳辐射强
④日照时间: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
地气系统受 热过程
下垫面状况 大气保温作用
19.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其原因是 C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注意:影响我国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部的高压脊,在其控制之下会出现高温干 旱天气,如我国江淮地区7、8月份伏旱天气
例题讲解 气温的影响因素
文字
以亚欧苔原带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气温对地 4分 理环境的影响
备考建议
通过对课标及考情的分析,建议如下:
1.高考这部分内容一般通过区域图、示意、统计图等为背景,考查气 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等,难度较大。 2.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3.注重图解法和因果逻辑思维法的解题方法应用。 4.特别注意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体现综合思维。
A. 冷空气聚集多 B. 水汽蒸发强 C. 海平面气压低 D. 降水量较大
高中地理复习专题——降水及其影响

(1)从地形角度分析甲地区有利于柚木生长的自然条件。 (6分)
夏季,山地抬升西南季风,降水多; 冬季北部高山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气温较高; 地形坡度大,排水条件好。
指出乙河流域在11月—次年4月的主要气象灾害,简述缅 甸减少天然柚木砍伐对该气象灾害的缓解作用。(6分)
干旱。 蒸腾加强,空气湿度增加; 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在旱季 可补给地表水,使旱季地表径流量 增加,有利于缓解干旱缺水。
攀枝花拥有独特的阳光气候资源:年平均气温19℃-21℃,全年日照 2300-2700小时。攀枝花的短时强降水呈现出显著的日变化特征,夜 间多,白昼稀少,最高峰是在0:00到5:00.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 图。 (1)解释攀枝花多夜雨的原因 。 (4分)
西班牙的耶罗岛(下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
B
耶罗岛全年温和并不炎热的重
要原因是 A
A.受洋流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C.受信风带影响 D.受纬度影响
(1)根据支流的 分布特征,分析 图示额尔齐斯河流 于降水分布特点及 成因。(6分)
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 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 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 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7示意该河段典型河 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 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 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
1、(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的等级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3)、降水量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以毫米为单位。
(日、月、年降水量)
(4)、通常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有季节变化,也有年际变化)
2、降水的分布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接成线。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⑵季节变化: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的分布情况。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⑷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四多四少)
3.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总结复习讲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知识要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影响因素:纬度)。
(2)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影响因素:海陆)。
(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
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二、跟踪训练1.下图反映了某地(A)A.降水量年际变化大B.降水量年际变化小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D.降水量季节变化小2.下列关于北半球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甲地降水比乙地少B.乙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小C.甲地全年多雨D.乙地夏季少雨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3~4题:3.A地全年降水特点是(A)A.降水量多B.降水量少C.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D.终年严寒4.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C)A.4月B.6月C.8月D.12月5.【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北京的王经理采购了一批雨伞准备销往国外。
下列四个地区中,最不需要雨伞的是(B)A.南美洲东部B.非洲北部C.亚洲东南部D.欧洲西部6.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A.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B.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D.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7.赤道附近的年降水量一般在(D)A.200毫米以上B.500毫米以上C.1 000毫米以上D.2 000毫米以上8.如果某地常年出现如下图所示天气,则当地的降水量与下列哪一幅图相吻合(A)9.符合下图年降水量的地方是(B)A.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B.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C.两极地区D.温带地区的内陆地区10.下面是亚欧大陆沿50°N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5个地点。
有关这5个地点降水量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D)A.年降水量从①到⑤逐渐减少B.年降水量从⑤到①逐渐减少C.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D.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11.【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的降水量在 2 000毫米以上,B点的降水量为500~1 000毫米,C点的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栏目索引
3.年降水量是平均降水量 指点迷津 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某地年降水量,是指该地的多年平均 降水量。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降水多少不同,这种变化叫降水的年际 变化。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栏目索引
知识点一 降水的变化 1.有人说“今年秋季降水比夏季多”,这种说法是指 ( ) A.降水的季节变化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空间分布 D.降水的日变化 答案 A 题中涉及“秋季”和“夏季”,指降水的季节变化。
栏目索引
例2 关于世界的降水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年降水量2 000 mm以上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 B.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回归线附近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 mm以上 解析 年降水量2 000 mm以上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中纬度地 区沿海降水多,大陆的内部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 水少;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 mm以下。 答案 A
5.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 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栏目索引
6.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人工降雨 人工防雹
降水
人类活动
(2)生活:雨天出行带雨具,暴雨天易出交通事故,等。
(3)农业生产:我国南方水田,北方旱地,西北畜牧业,等。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栏目索引
4.(2018江苏姜堰溱潼二中期末)四地中的某地,农业生产在夏季必须依 靠灌溉,该地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由降水量可知,甲地夏季降水少。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试题

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试题1.1.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D.温带地区降水多【答案】C【解析】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3、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4、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水逐渐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B、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故不符合题意; 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故符合题意; D、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故不符合题意.【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识记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2.2.关于世界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多雨B.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C.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冬季多雨D.赤道附近各月降水都较少【答案】B【解析】本题可以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南北纬30°-40°及南北纬40°-60°大陆东岸和西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照即可得出答案。
A一定是错误的,因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B是正确的,因为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C是错误的,因为冬季多雨的地中海气候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而不是东岸。
D是错误的,因为赤道附近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本题如果只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的三条规律无法完成,有一定难度。
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分层练)(解析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24)4.3 降水的分布与变化(分层练)石家庄某地理活动小组探究了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下面是雨量器结构示意图和实验成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a>c B.b>c C.c>d D.d>a2.四组设备适合用于测量当地夏季降水的是()A.①B.①C.①D.①【答案】1.C 2.D【解析】1.读图可知,a没有使用盛雪口,积雪会滑落,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小于使用盛雪口的c,A错误。
c有使用筒盖,可减少融雪时蒸发,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大于没有使用筒盖的b,B错误。
c 有采用筒盖和盛雪口,可以减少融雪时蒸发和积雪滑落,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大于没有使用的d,C 正确。
同理,a有使用筒盖,数值高于d,D错误。
故选C。
2.四组设备适合用于测量当地夏季降水的是①,因为夏季没有降雪,无需使用筒盖和盛雪口,雨水通过漏斗直接进入储水瓶,故选D。
清明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清明时节能看到的景象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4.清明节当天,莆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夜平分B.昼短夜长C.昼长夜短D.极昼现象5.“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南方地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A.对流雨B.锋面雨C.地形雨D.台风雨【答案】3.A 4.C 5.B【解析】3.清明时节是2024年4月4日是春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春季景观,A正确;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夏季景观,B错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是秋季景观,C 错误;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冬季景观,D错误。
故选A。
4.清明时节是2024年4月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莆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其纬度低,无极昼极夜现象,C正确,ABD错误。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 降水特征和成因分析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主要根据气候类型进行判断
——时间分布
解释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均明显的原因。
图为四地气温年内变化和降水年际变化 统计图. ①~④四地气候中,由单一气压带或风 带控制形成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BD.
A、①最低气温在0-10度,最高在30度以下,降水年际变化没有超过1000, 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①地雨热不同期,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 带高压带控制,故不符合题意; 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在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下,终年高温多雨,故正确; C、③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最低气温在0度以下,降水年际变化在500-1000 之间,是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故不符合题意; D、④最低气温在0度以上,最高在20度以下,全年的降水年际变化在6001000之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是在西风带的控制下,终年温 和多雨,故正确.
变化)、空间变化(等降水量线分布)等方面
1.降水数值特征: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大小 年降水量的多少: 一般年降水量超过800 mm属于多,低于800 mm属于少。 常用术语:多雨、湿润、少雨、干燥、干旱 一般月降水量低于50mm描述时称作稀少,干旱 50mm~100mm为少雨,湿润 大于100mm为多雨。
4.我国的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
(1)雨带移动规律 4~5月在两广,5~6月在江淮,7~8月在华北、东北,9月南撤,10月结束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2)降水量季节变化 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正常情况,受“副高”的推动,位于 “副高”西北侧的锋面出现季节性移动。 (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受“副高”势力的年际变化影响;“副高”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 旱;副高势力弱→夏季风势力弱→北旱南涝。所以,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北方地区年际变化比南方地区大。 (4)降水类型及分布 ①锋面雨为主:每年5月~10月,并以冷锋占主体。 ②地形雨:山地迎风坡,如天山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暖湿水汽迎风坡影响 ;西南横断山脉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迎风坡影响;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受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影响。 ③对流雨:我国夏季午后的暴雨。 ④台风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暴雨、狂风天气。 ⑤气旋雨:北方地区春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复习资料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
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