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一
. ~ 一
. -
一
-
一
.-
‘
岁代护士2002 丰声 6 卿
障碍情况。术前 30m 肌注阿托品。 + 苯巴比妥 in .5 钠0.1;术前上胃 管;备齐手术器械。 3.2 心理护理:行此术治疗内科久治难愈返流病在 我省我院是首例, 患者顾虑较重, 向其解释优势, 说明 特邀德国R.Salm教授, 是世界腔镜外科开外创元勋, 经验丰富, 并提供供叁阅资料, 使患者了解了手术安 全性, 顾虑解除。 3.3 术后常规护理:出现肛门排气后可拔除鼻胃 管, 拔胃管后指导患者行吞咽训练数次, 观察无腹胀、 呕 吐后可进食清淡流质, 逐步过渡到普食, 并少食多餐。 术后需24 小时食管PH监测, 使用眺受体拮 应在 抗 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前进行。术后服用上述两类药物 至少达2 - 4 周。 3.4 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①胀气综合症:与气腹 时压力高刺激隔肌有关, 会引起肩痛不适。应向患者 解释原因, 术后2 一3 天症状会消失、 按摩疼痛区, 可 达到暂时安慰缓解作用:并嘱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
适、 吞咽不杨等。若有以上症状, 及时报告医生酌情
处理。
4 健康教 育
主要包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禁烟、 戒酒, 进行 有规律生活定时休息, 睡眠时抬高床头, 限制重体力
功能 恢复, 轻 减 腹胀。 ②早期吞 难:川因 使 咽困 术式
胃 食管处产生新的活瓣机理, 橡皮套环” 患 有种“ 感。 者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 指导患者行吞咽训练, 防止 呕吐, 并少食多餐, 先清淡流质, 逐渐过渡到普食, 避 免刺激性饮食。③折1 脱落或滑动: 因术中将胃底两 端绕食道行对襟式折叠, 易脱落或滑动。若患者自 感 返流症状未缓解。经胃镜证实后, 再择期手术治疗;
修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摘要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行下,心理干预已经成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相关因素:包括抑郁因素、焦虑因素和创伤后应激综合征,以及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给予指导。
关键字:急性心肌梗死,心理干预,研究现状目录引言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相关影响因素 (1)1.1 抑郁心理 (1)1.2 焦虑心理 (1)1.3 依赖心理 (2)1.4 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 (2)1.5 麻痹心理 (2)2 护理干预 (2)2.1 健康教育 (2)2.2 建立支持系统 (3)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4个性化护理 (3)3 小结 (4)参考文献 (5)引言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部分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而最终发生的局部坏死。
它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常常在短时间内便会危及患者生命,一旦病情发生,必须要快速且有效得实施急救,对于院前急救和送入急诊室所采取急救措施的要求十分严格,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但是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由于常忙于紧张的抢救工作,却往往忽视对于患者心理上的观察与照顾,导致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得不到缓解,尤其是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送入急诊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患者被剧烈的胸痛和其他各种不适症状所折磨,而对于陌生紧张的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各种监护仪器和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常常会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甚至对死亡降临的畏惧等负面的心理变化,这种不良的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的上升,从而激发心肌异位兴奋灶,增加心肌负荷,进一步的加重病情[2]。
我们要认识到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发展,对患者心理压力的解除、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纠正以及提供足够的社会心理支持是起到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由 于 突 然 处 于 一 个 陌 生 环 境 。加 之 一 系 列 监 护 仪 器 的 使 +
用 。使 患 者 觉 得 无 法 控 制 自 己 的 任 何 医 疗 过 程 .因 而 产 生 自 我 意 识 丧 失 感 。① 否 认 .一 定 程 度 的 否 认 在 AM I
冠 心 病 是 当 代 威 胁 人 类 生 命 的 最 主 要 疾 病 之 一 。近 年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冠 心 病 是 多 种 致 病 因 素 综 合 作 用 的 结
果 ,而 心 理 社 会 因 素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是 心 肌 的 缺 血 性 坏 死 ,属 冠 心 病 的 严 重 类 型 | 。心 理 因 素 2 ] 心 理 反 应 ;另 外 。患 者 看 到 来 回 奔 忙 的 医 生 和 护 士 认 为 自己 受 到 严 重 的 威 胁 也 可 产 生 焦 虑 。过 分 的 焦 虑 会 使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血 甲 儿 茶 酚 胺 增 高 ,而 AM I患 者 的 心 脏
用 放 松 疗 法 。稳 定 情 绪 。一 是 入 静 法 :调 整 呼 吸 ,排 除 杂 念 ,意 守 丹 田 。二 是 松 弛 法 :环 境 安 静 。肌 肉 放 松 ,姿
征 、对 环 境 改 变 的 适 应 能 力 及 年 龄 等 因 素 有 关 。其 中 个 体 对 信 息 的 认 知 评 价 对 机 体 生 理 功 能 具 有 一 定 的 调 节 作
理 特 征 、经 济 状 况 、家 庭 社 会 支 持 程 度 、病 室 环 境 等 。 ② 做 好 基 础 护 理 工 作 。使 患 者 保 持 清 洁 舒 适 ;针 对 引 起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主要变化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或持续性痉挛,部分动脉管腔发生急性闭塞,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患者可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饱餐尤其是高脂饮食后诱发心肌梗塞。
临床表现为持久性胸骨后疼痛,左心功能不全、休克、心律失常、进行性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血清酶增高等,急性心肌梗塞中老年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当心绞疼发作时,心前区剧烈的疼痛使患者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继之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
1 急性心梗病人的心理特点1.1 焦虑心理焦虑是预期发生不良后果的一种情绪反应,患者可出现不可名状的焦虑,表现为自我沉思,心慌,忐忑不安,一方面是由于胸疼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周围互不干涉不熟悉所致。
患者入院后对自己的病情心中无数,尤其对病后的生活、经济、工作更是日夜思虑,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状态。
1.2 紧张、恐惧心理患者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疼,胸闷,发作时疼如刀割,有一种濒死感,因此颇感紧张恐惧,入院后住入监护病房,由于监护病房的特殊环境和各种仪器在使用中出现的连续响声可导致恐惧。
如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一例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入院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静脉输液两条通道,全身布满管道,病人因此产生心情紧张、恐惧。
通过护士加强心理护理,与患者谈心交朋友,并说明急性心梗虽有一定的危险,但也不是不治之症,使患者逐渐打消了顾虑,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最终消除恐惧心理,最后好转出院。
急性心梗病患心理状况与调护论文

急性心梗病患心理状况与调护论文急性心梗病患心理状况与调护论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0年9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全部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年龄在38~82岁,平均年龄在49.8岁。
其中男性62例,女性16例,住院最长28,最短7d。
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1.2.1恐惧、焦虑心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程度异常剧烈,心理准备不足,再加上呼吸困难,胸口憋闷而有濒死感,由此产生恐惧心理。
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和护士忙碌的身影、固定在身上的各种管道和要求绝对卧床等的改变,更是让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降到低谷,处于高度紧张恐惧心理。
再加上对预后的担心、对工作与生活的顾虑等病人易产生焦虑。
家庭也可能面临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紧急压力等而应对无效。
1.2.2不信任、绝望的心理患者症状严重,发展迅速,当体验到强烈疼痛,呼吸困难,病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好转,病人往往就会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对治疗效果不信任,对医护人员不信任。
由于面临生命危险,患者的心理应激失控,感到无助、无望。
甚至表现为辱骂医护人员或哭闹,喊叫或不配合治疗等反应。
1.2.3无安全感和归属感病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又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会产生不适应感,如果家人探视少,就会觉得被遗弃,医护人员在不能及时的给予心里上的安慰和支持,患者会失去信心,无安全感和归属感。
2心理评估首先做到在短时间里通过病人的心理信息,确定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的性质,是以焦虑为主,恐惧为主,还是以不信任为主等。
针对不同的患者然后确定引起患者主要心理反应的突出因素,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
3加强心理护理应采取的措施3.1急性期的心理护理对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样的。
对瞬间袭来的剧痛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病人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①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允许病人表达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反应的调查

两个维 度 得 分 与 焦 虑、 郁 得 分 呈 正 相关 ( 抑 P< 0 0 ) 见表 1 .5 , 。
表 1 A I M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 、
抑郁 的 相 关 性 分 析 ( ) r
采 用 1 5分计 分法 , 中第 67 9 2 、5个 条 目需 — 其 、、 、32 反 向计 分 。总 分为 2 5—15分 , 2 分数 越 高 , 示 疾 病 表 不 确定 感 越 强 。疾 病 不 确 定 感 的分 数 大 于 总 分 的 5 % , 6 . 被认 为具 有 较 高 水 平 的疾 病 不 确 定 0 即 2 5分
温冬 兰 , 郭冬梅 , 艳红 何
[ 摘要 ] 目的
的相关性 。方法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MI患者疾病 不确定感 、 虑、 A ) 焦 抑郁状态 以及疾病不确定感 与焦虑 、 抑郁
30例 0
对住 院的 30例 A 患者 疾病 不 确定 感量 表 , 0 MI 抑郁 、 焦虑 自评 量表 进 行调 查 。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两个维度评分 , 不明确 为( 7 1 4 .9 ± .4 分 , 杂 性 为 ( 1 0 ±4 2 分 , 分 为 61) 复 3 .0 . 3) 总
(11 8 .7±56 ) 。本 组 A I 者 疾病 不 确 定 感 总 .9 分 M 患 分 ( 11 5 6 ) , 8 .7± .9 分 大于 6 . 2 5分 , 明 A 患 者 的 说 MI 疾病不 确 定感 水平 较高 。
宁夏 医学 杂志 2 1 8月第 3 0 1年 3卷第 8期
Nn x igi dJ A g2 1 。 o 3 , o8 aMe , u. 0 1 V l 3 N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较多,尤其以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多见,所以死亡率较高,再加上住院费用高,使这类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因此,临床护士及时恰当地做好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科从2003年12月~2005年6月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心理分析1.1 强烈的焦虑、恐惧心理绝大多数患者由于起病急、症状严重、病情凶险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同时加上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使患者产生濒死感,恐惧死亡,表现出痛苦而惊恐的表情,沉默寡言呻吟不止,不愿与医务人员交谈。
加上患者对将要进行的溶栓治疗思想上有疑虑,或者意识到病情严重、恐惧死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患者感知能力下降或出现偏差,甚至阻断护患交流[1],患者对住院环境产生陌生感,加之较多治疗、护理措施的干预,及检查手段需配合,使其原来由自己支配的生活规则,一下子转为由医护人员来控制,患者感到特别不自由,大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况。
此外,早期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等约束因素,更加重了患者的焦虑心理。
1.2 渴望求知心理由于医学科普知识普及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患者不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是怎样一种疾病,加上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而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一无所知。
因此,绝大多数患者住院后会有强烈的求知心理,不少患者及家属主动向医护人员咨询相关疾病知识。
因住院期间患者恐惧痛苦的经历,患者在康复期常常表现为对预防疾病复发知识的迫切需求心理。
1.3 猜疑拮抗心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临床表现特别而往往不能立即确诊,一旦确诊之后往往会出现特殊的心理反应。
即对医生的诊断将信将疑,对治疗方案出现抵触拮抗心理。
1.4 自卑愧疚心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费用普遍高于其它一般疾病,特别是非医保或家境不宽裕的患者,住院期间大量医疗费用的支出,使患者感到是因为生病而花光了家庭积蓄,是自己的疾病拖累了一家人,处于极度的自卑愧疚之中,难以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及检查。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发生持久性缺血而导致局部坏死。
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由于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护理十分重要。
现将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分析由于年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病情轻重程度等因素的不同。
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不一样,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1 焦虑、恐惧心理多见于发病初期,原因有:①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后大多住监护室或重危室。
病室内的各种抢救器械及医护人员严肃认真的表情都易造成患者的恐惧心理;部分患者对医生查房时的言语举止非常重视,试图从医护人员的表情、姿势、行为中来揣测自己疾病的轻重程度及后果;个别患者耳闻目睹周围发生了因心肌梗死猝死者、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这样,为此夜不能眠,茶饭不进,甚至草木皆兵,稍有不适便有大祸临头之感;②心肌梗死发作时有胸闷、胸痛、濒死感,加上经济原因,亦使患者顾虑重重,大多数患者有此类型心理表现。
1.2 否认心理多发生在患者经抢救后病情好转,急性期症状初步控制时期,患者表现为否认有病或认为自己病情很轻,无需住院治疗,由于患者不配合治疗护理,往往造成心肌梗死多发或病情加重。
此种心理以无冠心病史者多见。
1.3 忧郁心理一般在病情平稳后出现。
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有:①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导致精神抑郁;②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心脏病难以治愈,即使临床症状改善也是暂时性的,随时可能复发,以后工作、生活难以正常进行,失去了社会价值,尤其是见到同室多次住院的心脏患者,对治疗更是大失所望,情绪消沉,精神颓唐。
此心理以女患者多见。
1.4 依赖心理多见于疾病的恢复期。
这些患者平素自信心很强,很有主见,一旦进入患者的角色后,由于熟悉和习惯监护病房的环境,并且生命安全有了较大的保障,加之受到亲人及周围同志的特别照顾,自己则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对事物缺乏主见,对自己日常行为自信心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5 8 2・
齐齐哈尔 医学 院学报 2 0 t 6 年第 3 7 卷第 2 8 期
J o u r n a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 2 0 1 6 , V o 1 . 3 7 , N o . 2 8
i n f a r c t i o n W u Y u h an n . I n t e r n a l Me d i c i n e D e p a r t m e n t ,S h a o g u a n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es n e Me d i c i e, n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rc a t i o n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s c i e n t i f i c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rg a e t e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n u si r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 Me t h o d s 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w a s c o n d u c t e d a mo n g 6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培训的研究者对 6 0例急 性 心肌 梗 死 患 者进 行 问卷 调 查。 结果 急性 心肌 梗 死患 者 心 理 弹性 总分 为 ( 5 9 . 1 2 + 1 8 . 3 6 ) 分, 其 中坚韧 性维度得分为 ( 2 9 . 8 7  ̄ 8 . 6 5 ) 分, 力量维 度得分 为( 1 9 . 8 9  ̄ 7 . 2 0 ) 分, 乐观 性维度 得分为( 9 . 3 6  ̄ 2 . 5 1 ) 分; 不同文化程度心理 弹性有显 著差 异 , 高层次学历患者 高于低层次学 历患者 ; 住院次
s c o r e( 5 9 . 1 2  ̄ 1 8 . 3 6 ) , w h e r e t o u g h d i me n s i o n s c o r e s f o r( 2 9 . 8 7  ̄ 8 . 6 5 )a n d s t r e n g t h s c o r e s( 1 9 . 8 9  ̄ 7 2 0 )a n d o p t i mi s m s c o r e s o f r( 9 . 3 6  ̄ 2 . 5 1 ) . D i i f e r e n t c u h u r e d e g r e e o f r e s i l i e n c e h a d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i f e r e n c e s , h i g h l e v e l s o f
i n f rc a t i o n b y u s i n g t h 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o f P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e s i l i e n c e S c a l e ,s y mp t o m s e l f r a t i n g s c le a ,E y s e n c k
数、 经济状况 、 人格外 向性 、 医学应对方式 中回避 与心 理弹性呈 正相关 ( r =0 . 3 6 7 , P < 0 . 0 5 ) , S C L . 9 0 、 人 格神 经质 、 医学应对方 式中屈服与 L - 理弹性呈负相关 ( r =一 0 . 3 0 1 , P< 0 . 0 1 ) 。结论 急性 心肌梗 死患者 的心理
弹性普遍较低 , 不 同文化程度 、 住 院 次数 、 年龄 、 经济状况 、 人 格 特征 、 应 对 方 式 是 影 响患 者 心 理 弹 性 的 重 要
因素。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 心理弹性 ; 护理 干预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i l i e n c e a n d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Sh a o gu an 51 2 0 00,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i l i e n c e a n d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
护 理 园地 .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心 理 弹性 及 相 关 因素 的调 查 分 析
吴 玉 环
【 摘要 】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心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 法 采用 心理 弹性量表 、 症 状 自评量 表 、 艾 森克人格 问卷 、 医学应对 量表 由经过
p e r s o n li a t y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a n d me d i c a l c o p i n g S O le a . Re su l s Ac t u t e my o c rd a i l a i fa n r c t i o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r e s i l i e n 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