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有机物推断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有机物推断题解题技巧

⾼考化学有机物推断题解题技巧2019-09-14⼀、常⽤解题技巧技巧1 根据物理性质推断重点可根据物质的密度、状态、溶解性等⽅⾯进⾏考虑。

(1) 密度⽐⽔⼩的液体有机物:所有烃、⼤多数酯、⼀氯烷烃等。

(2) 密度⽐⽔⼤的液体有机物:溴⼄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 难溶于⽔的有机物: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如溴苯)、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醚、酯(如⼄酸⼄酯)等;苯酚在常温微溶于⽔,但⾼于65℃时与⽔以任意⽐互溶。

(4) 易溶于⽔的有机物:碳原⼦较少的醛、醇、羧酸(如⽢油、⼄醇、⼄醛、⼄酸)。

(5) 常温下为⽓体的有机物:1~4个碳原⼦的烃,⼀氯甲烷、新戊烷、甲醛等。

技巧2 根据化学性质推断(1) 能发⽣⽔解反应的物质:卤代烃、酯(油酯)、⼆糖、多糖、蛋⽩质等。

(2) 能发⽣银镜反应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所有含醛基的物质。

(3) 能使⾼锰酸钾酸性溶液褪⾊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物;苯的同系物;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 能使溴⽔褪⾊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物(加成反应);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反应);含醛基物质(氧化反应);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烷等,属于萃取,使⽔层褪⾊⽽有机层呈橙红⾊)。

(5)能被氧化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苯的同系物、醇、醛、酚等可以被酸性⾼锰酸钾氧化;⼤多数有机物可以燃烧,物质燃烧都是被氧化;显酸性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6) 能使蛋⽩质变性的物质:强酸、强碱、重⾦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碘酒、三氯⼄酸等。

(7) 既能与酸⼜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质等)。

(8) 能与NaOH溶液发⽣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卤代烃(⽔溶液:⽔解;醇溶液:消去);酯(⽔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蛋⽩质(⽔解)。

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技巧化学有机推断题是化学有机化合物推断结构和判定反应类型的题目。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和推理能力推断未知物质的结构和反应类型。

下面是解决有机推断题的一些解题技巧和相关参考内容。

1. 首先,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是解决有机推断题的基础。

学生需要熟悉各类功能团的结构和反应,例如醇、酮、醛、羧酸等。

2. 其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特点对解题也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了解醇的酸碱性质、酮和醛的亲核加成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在解决有机推断题时,可以根据已知物质的反应类型推断未知物质的结构。

例如,如果一个化合物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羧酸,则可以推断该物质可能是含有醛或醇的结构。

4. 注意观察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为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供一定的线索。

5. 当遇到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时,可以尝试将其拆分成较简单的片段来分析。

通过分析每个片段的结构和反应类型,推断整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以下是一些化学有机推断题的相关参考内容:-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by Clayden, Greeves, and Warren-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by Paula Yurkanis Bruice-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by Morrison and Boyd- 《有机化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 by William H. Brown-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by Leroy G. Wade- 《现代有机化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Modern Organic Chemistry) by Michael T. Goodrich除了参考书籍外,还可以参考各类有机化学教材和教学网站上的相关内容。

第38题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第38题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第38题有机化学基础(选考)[解题指导]有机推断与合成题的解题步骤1.审题——快速浏览,明确物质推断过程(1)阅读题目中需合成的物质的用途、结构,找出可能提供的原料,应特别注意产物的结构特点。

对于题中提供的简单分子式或物质名称,要仔细分析能否转化为物质的结构简式。

(2)解读合成过程,了解可能的转化步骤。

2.析题——仔细审读,关注有效信息解答有机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准问题的突破口,理解信息,把新信息运用于合成路线中,进行推理、计算、排除干扰,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具体思路如图:(1)关注合成路线。

①箭头: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上面一般标注反应条件、反应所需试剂等,常结合反应条件确定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和反应类型等。

②分子式,根据分子式,可以确定分子中不饱和度数,推测可能含有的官能团;比较物质的分子式,可以确定官能团的转化过程。

③结构简式:结构简式往往是有机推断的突破口,可运用正推、逆推、从中间推等方法确定未知物质的结构和反应过程。

(2)关注新信息的运用。

①特征反应:根据题中所给反应,可推断物质所含官能团,确定反应中官能团的转化。

②其他信息: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式、官能团、反应类型等。

3.答题——合理切入,规范正确答题(1)看清题目要求,如书写名称、分子式还是结构简式,官能团的名称还是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规范书写。

书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时氢原子数要书写正确。

一些官能团写在左边要注意连接顺序,像酯化反应不要漏掉水等。

[挑战满分](限时30分钟)1.有机物A可发生如下转化(方框内物质均为有机物,部分无机产物已略去):已知:请回答: (1)F 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 2密度的31倍,且分子中无甲基。

已知1 mol F 与足量钠作用产生22.4 L H 2(标准状况),则F 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 与F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4,则G 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浅谈解有机化学推断题的策略与突破

浅谈解有机化学推断题的策略与突破
( )利 用有 机 物的特 殊 用途 确定 有机 6 悬 浊液 反应 的有机 物 中必 有 一 O。⑨ 能 与 加反 应 时 , 常 为 C= 或 CtC。 环 CH 通 C 苯
钠 反应产生 H 的 有 机 物 中 含 有 一 、 或 一 H 的加氢 反应。 当光照 且有 X 0H C O ⑨ 物 。做 生长 调节剂 并为一个 国家化 工发展水 COOH。⑥ 能与 N 2 aCO。 Na 或 HCO3 溶液 反 反应时 ,通常是 烷烃或烷 基 上的取 代反 平 标 志 的是 乙烯 ,常做 食 品调 味剂 的 为 乙 应 放出 C O 或使 紫色 石蕊试 液 变红 的有机 物 应 ,当反 应条 件是 F e做催 化剂 且 与 X 酚。 血液 中被 称 为血糖 的是葡萄糖 。
解答这类题 已成 为高考 有机化 学学 习的重点 。

FC。 e L 溶液 显紫 色的有 机物 必含 有酚 羟
() 3 根据 有机 化 学反 应 中的有 关数据 推

解 题策略
基 。⑩ 使淀粉 溶液 变蓝色 的物质 中一 定 断官 能 团种 类和数 目。 根据 与氢气 加成 时 ①
或 一 O 与氢气加成 时消耗 1 l 气 , CH mo 氢

中必 含有 一 OO 。 能发生 消去反应 的有机 反应 , 常是苯环 上的取 代反应 。 当有 C H ⑦ 通 ⑩
( 滦县 第 二中学 )

() 1 根据 有机 物 的性质 或反 应现 象进 行 突 为浓 H s 加热 1 0 2O 并 4 ℃时 ,通 常为醇
COOH 与活泼金 属( Na) 如 反应 。 1 l ④ mo
破 , 断官能 团。 推 在有机 物分 子中的 官能团 , 决 脱 水成醚 。④ 当反应 条件 为浓 Hs COOH 与 Na HCO3 反应 放 出 1 l moCO2 气 2O 并 定 了有机 物 的特 殊性质 ,能发生特 征反 应 , 表 加 热 1 O 时 ,通常 为醇脱 水成 不饱 和 体 。 ⑤ 1 lO2 1 l 7℃ moC 与 mo 苯酚 钠 反 应 生 成

高三化学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高三化学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一、怎么考(有机推断题的特点)1、出题的一般形式是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写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及判断物质的性质。

2、提供的条件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

3、很多试题还提供一些新知识,让学生现场学习再迁移应用,即所谓信息给予试题。

4、经常围绕乙烯、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等这些常见物质,为中心的转化和性质来考察。

【经典习题】例题:请观察下列化合物A —H 的转换反应的关系图(图中副产物均未写出),请填写:(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⑦ 。

(2)写出结构简式:B ;H 。

(3)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③ ;反应⑥ 。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有这样几点:一是E 到G 连续两步氧化,根据直线型转化关系,E 为醇;二是反应条件的特征,A 能在强碱的水溶液和醇溶液中都发生反应,A 为卤代烃;再由A 到D 的一系列变化中碳的个数并未发生变化,所以A 应是含有苯环且侧链上含2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再综合分析可得出结果。

二、怎么做(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解有机推断题,主要是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是什么物质。

首先必须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把握以下三个推断的关键:1、审清题意 (分析题意、弄清题目的来龙去脉,掌握意图)①浓NaOH 醇溶液△BA CDEFGH (化学式为C 18H 18O 4)C 6H 5-C 2H 5②Br 2 CCl 4③浓NaOH 醇溶液△④足量H 2 催化剂⑤稀NaOH 溶液△⑥ O 2 Cu △⑦ O 2 催化剂⑧乙二醇 浓硫酸△2、用足信息(准确获取信息,并迁移应用)3、积极思考(判断合理,综合推断)根据以上的思维判断,从中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 。

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并非都有,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

高考真题有机推断知识点

高考真题有机推断知识点

高考真题有机推断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一大挑战,对于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来说,熟悉真题是很重要的一步。

其中,有机推断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考查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理解能力。

在本文中,将探讨高考真题中常见的有机推断知识点。

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包括它们的碳骨架、官能团和官能团的位置。

在有机推断题中,学生需要根据已知信息来推断未知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例如,已知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有一个强吸收峰,可以推测该化合物含有酰基。

二、官能团的反应特征官能团的反应特征是有机推断题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已知化合物的反应结果,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的官能团。

例如,已知一个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可以判断该化合物可能是酯。

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也是有机推断题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等。

通过比较已知化合物和未知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可以推断它们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例如,已知一个化合物的熔点为100℃,而未知化合物的熔点为120℃,可以判断未知化合物可能与已知化合物有官能团上的差异。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有机推断题中,学生可能需要根据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推断未知化合物的分子式。

在推断分子式时,可以根据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以及已知化合物的相似性来进行判断。

例如,已知两个化合物都是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可以推测未知化合物也可能是含有这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五、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在有机推断题中,学生有时需要根据已知化合物的立体结构推断未知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了解化学键的构成以及空间构型对于推断立体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已知一个化合物的光学活性,可以根据已知化合物的构型推断未知化合物的构型。

综上所述,高考真题中的有机推断题是考查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官能团的反应特征、物理性质、分子式以及立体结构等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有机推断题目。

有机化学做题技巧

有机化学做题技巧

有机化学做题技巧高考化学总复习有机推断与有机合成题型应考策略思考方法一、有机物的推断1.有机物的推断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由结构推断有机物(2)由性质推断有机物(3)由实验推断有机物(4)由计算推断有机物等2.有机物的推断方法分为顺推法、逆推法和猜测论证法(1)顺推法。

以题所给信息顺序或层次为突破口,沿正向思路层层分析推理,逐步作出推断,得出结论。

(2)逆推法。

以最终物质为起点,向前步步递推,得出结论,这是有机合成推断题中常用的方法。

(3)猜测论证法。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假设,然后归纳、猜测、选择,得出合理的假设范围,最后得出结论。

其解题思路为:审题印象猜测验证(具有模糊性) (具有意向性) (具有确认性)二、有机合成常见题型通常有:自行设计合成路线和框图(指定合成路线)两种1.解题思路简要如下:2.有机合成常用的解题方法:解答有机合成的常用方法有“正推法”和“逆推法”。

具体某个题目是用正推法还是逆推法,或是正推、逆推双向结合,这由题目给出条件决定。

近几年考题中出现的问题多以逆推为主,使用该方法的思维途径是:(1)首先确定所要合成的有机物属于何类别,以及题中所给定的条件与所要合成的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2)以题中要求最终产物为起点,考虑这一有机物如何从另一有机物甲经过一步反应而制得,若甲不是所给已知原料,需再进一步考虑甲又是如何从另一有机物乙经过一步反应制得,一直推导到题目中给定的原料为终点。

(3)在合成某一种产物时,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应在兼顾原料省、副产物少、产率高、环保好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法和途径。

热点荟萃一、有机推断、有机合成的常用方法1.官能团的引入(1)引入双键①通过消去反应得到碳碳双键,如醇、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②通过氧化反应得到--,如烯烃、醇的氧化(2)引入-OH①加成反应:烯烃与水的加成、醛酮与H2的加成②水解反应: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醇钠(盐)的水解(3)引入-COOH①氧化反应:醛的氧化②水解反应:酯、蛋白质、羧酸盐的水解(4)引入-X①加成反应:不饱和烃与HX加成②取代反应:烃与X2、醇与HX的取代2.官能团的改变(1)官能团之间的衍变如:伯醇(RCH2OH,羟基所连碳有两个氢) 醛羧酸酯(2)官能团数目的改变如:①②(3)官能团位置的改变如:①②3.官能团的消除(1)通过加成可以消除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2)通过消去、氧化、酯化可以消除-OH(3)通过加成(还原)或氧化可以消除--H(4)通过水解反应消除--O-(酯基)4.碳骨架的增减(1)增长:有机合成题中碳键的增长,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出,常见方式有酯化、有机物与HCN反应以及不饱和化合物间的加成、聚合等。

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技巧化学有机推断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和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解题过程中,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并准确推断出正确答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在解题之前,我们需要对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进行了解,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反应性质。

这样在遇到题目中涉及到这些化合物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和推测各种可能的反应和结果。

**2. 分析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从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入手,分析其可能的反应性质和可能出现的结果。

根据化合物的功能团,可以预测它们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如酯类的酸水解、醛和酮类的加成反应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溶剂、温度和反应条件等因素,以确定最有可能的反应结果。

**3. 利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推断结构**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溶解性等,来推断它的结构。

比如,对于不同取代基的苯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沸点来判断它们的相对取代基的位置。

**4. 运用化学规律进行推理**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化学规律进行推理和分析。

比如,醇的酸碱性和取代基的影响、芳香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和电子取代规律等。

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推断化合物的性质和可能出现的反应结果,帮助我们选出正确答案。

**5. 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比例关系**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有时候,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物和产物的比例关系,可以推断它们的相对结构和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

**6. 多做练习题**实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多做一些有机推断题的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和反应类型,并提高我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更加灵活地应用在实际的考试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大纲考点解读如下: 1.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2.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乙二醇、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二酸、乙酸乙 脂、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应用。

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3.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4.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 式。

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考点透视】 有机框图题作为高考的必考题,通常在理综合化学试卷(108分)中占15分或18分,而其中反应类型的判断占3分;按要求写出指定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占3分,写出起始反应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占2分;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占7~10分。

A 有机物的推断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① 由结构推断有机物;② 由性质推断有机物;③ 由实验推断有机物; ④ 由计算推断有机物等。

B .有机物推断的解题方法分为顺推法、逆推法和猜测论证法。

① 顺推法。

以题所给信息顺序或层次为突破口,沿正向思路层层分析推理,逐步做出推断,得出结论。

② 逆推法。

以最终物质为起点,向前步步递推,得出结论,这是有机合成推断题中常用的方法。

③ 猜测论证法。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假设,然后归纳、猜测、选择,得出合理的假设范围,最后得出结论。

其解题思路为:为了确保尽可能的得分,现将有机推断题中的热点归纳如下: 一、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物的类别1.A B; 类型:氧化反应;类别:反应物A :伯醇(或仲醇);生成物:醛(或酮)和水。

辨析:如果B 还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或与斐林试剂反应,说明B 一定是醛,而A 一定是 伯醇,否则,说明B 一定是酮,而A 一定是仲醇。

2CH3CH2OH + O22CH3CHO + 2H2O ; CH3CH2OH + CuOCH3CHO + H2O 2.A B类型:氧化反应;类别:反应物A :醛,生成物:羧酸和水。

CH3CHO+2Cu(OH)2CH3COOH+Cu2O ↓+2H 2O3.A B 类型1:消去反应;类别:反应物:醇,生成物:烯烃和水。

△ 浓硫酸 新制Cu(OH)2 新制Cu(OH)2△ △ CU(Ag) △Cu 或Ag)CH3CH2OHCH2=CH2↑+H2O 类型2:取代反应;类别:反应物:醇,主要生成物:醚和水。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类型3:酯化反应;类别:反应物:羟基羧酸,生成物:链酯、环酯、聚链酯和水。

HOCH(CH3)COOH+HOCH(CH3)COOHHOCH(CH3)COOCH(CH3) COOH+H2O n HOCH(CH3)COOH OCH(CH3)CO n + n H2O 说明:α―羟基羧酸反应生成六元环酯(分子间酯)或三元环酯(分子内酯);β―羟 基羧酸反应生成八元环酯(分子间酯)或四元环酯(分子内酯)。

4.A B类型:消去反应;类别:反应物:卤代烃,生成物:烯烃、卤化钠和水。

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5.A B 类型1: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反应物:卤代烃,生成物:醇和卤化钠。

特点:碳原子数没有减少。

CH3CH2Br+NaOH 类型2: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反应物:羧酸酯,生成物:醇和羧酸钠。

特点:碳原子数减少。

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类型3:中和反应;反应物:羧酸,生成物:羧酸盐和水特点:碳原子数没有减少。

课本寻源: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类型4:取代反应和中和反应;反应物:卤代羧酸,生成物:羟基羧酸盐、卤化钠和水。

课外寻源: CH3CHClCOOH+2NaOH6.A类型1: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反应物:不饱和烃:烯烃(或炔烃);生成物:烷烃(或烯烃)。

CH2=CH2+H2CH3–CH3 CH ≡CH+H2 CH2=CH2 类型2: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反应物:芳香烃;生成物:环烷烃。

+3H2 类型3: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反应物:醛(或酮),生成物:伯醇(或仲醇)。

△Ni △ Ni △ H 2 /Ni△水 △水 △NaOH 、水 △ 醇△ NaOH 、醇△浓硫酸 △ 浓硫酸 △浓硫酸 △ 浓硫酸CH3CHO+H2 CH3CH2OH CH3COCH3+H2CH3CH(OH)CH3 二、推断题中常见的突破口。

(一). 根据反应现象推知官能团1.能使溴水褪色,可推知该物质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三键或醛基。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推知该物质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三键、醛基或为 苯的同系物。

3.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可推知该物质分子含有酚羟基。

4.遇浓硝酸变黄,可推知该物质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

5.遇I 2水变蓝,可推知该物质为淀粉。

6.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可推 知该分子结构有CHO 即醛基。

则该物质可能为醛类、甲酸和甲酸某酯。

7.加入金属Na 放出H 2,可推知该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COOH 或OH 。

8.加入NaHCO 3 溶液产生气体,可推知该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HSO 3或COOH 。

9.加入溴水,出现白色沉淀,可推知该物质为苯酚或其衍生物。

(二)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官能团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含有C=C 或CC 或CHO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CHO ;能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含有-OH 、-COOH ;能与碳酸钠作用的物质,含有羧基或酚羟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物质,含有羧基;能水解的物质,应为卤代烃和酯,其中能水解生成醇和羧酸的物质是酯。

但如果只谈与氢氧化钠反应,则酚、羧酸、卤代烃、苯磺酸和酯都有可能。

能在稀硫酸存在的条件下水解,则为酯、二糖或淀粉;但若是在较浓的硫酸存在的条件下水解,则为纤维素。

(三) 根据特征数字推断官能团1.某有机物与醋酸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则分子中含有一个-OH ;增加84,则含 有两个-OH 。

缘由-OH 转变为3 OOCCH 。

2.某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气氧化,若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则表明有机物分子内有 一个-CHO (变为-COOH );若增加32,则表明有机物分子内有两个-CHO (变为-COOH3.若有机物与Cl 2反应,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71,则说明有机物分子内含有一个 碳碳双键;若增加142,则说明有机物分子内含有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叁键。

4.饱和一元羧酸与比它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量相等。

5. (1)式量为28的有:C 2H 4,N 2,CO (2)式量为30的有:C 2H 6,NO ,HCHO(3)式量为44的有:C 3H 8,CH 3CHO ,CO 2,N 2O(4)式量为46的有:CH 3CH 2OH ,HCOOH ,NO 2(5)式量为60的有:C 3H 7OH ,CH 3COOH ,HCOOCH 3,SiO 2(6)式量为74的有:CH 3COOCH 3、CH 3CH 2COOH 、CH 3CH 2OCH 2CH 3、Ca(OH)2、HCOOCH 2CH 3、C 4H 9OH△ Ni △Ni(7)式量为100的有:、CaCO3、KHCO3、Mg3N2(8)式量为120的有:C9H12(丙苯或三甲苯或甲乙苯)、MgSO4、NaHSO4、KHSO3、CaSO3、NaH2PO4、MgHPO4、FeS2(9)式量为128的有:C9H20(壬烷),C10H8(萘)(四)根据反应产物推知官能团位置1.若由醇氧化得醛或羧酸,可推知-OH一定连接在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 --CH2OH;由醇氧化为酮,推知-OH一定连在有1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CHOH ;若醇不能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则-OH所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

2.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3.由取代反应产物的种数,可确定碳链结构。

如烷烃,已知其分子式和一氯代物的种数时,可推断其可能的结构。

有时甚至可以在不知其分子式的情况下,判断其可能的结构简式。

4.由加氢后碳链的结构,可确定原物质分子C=C或碳碳三键的位置。

(五)根据反应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个数1.与银氨溶液反应,若1mol有机物生成2mol银,则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若生成4mol银,则含有二个醛基或该物质为甲醛。

2.与金属钠反应,若1mol有机物生成0.5mol2H,则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活泼氢原子,或为一个醇羟基,或酚羟基,也可能为一个羧基。

3.与碳酸钠反应,若1mol有机物生成0.5molCO2,则说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

4.与碳酸氢钠反应,若1mol有机物生成1molCO2,则说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

(六)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1.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则反应可能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或酯的水解反应。

2.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则一定是卤代烃发生了消去反应。

3.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至170℃时发生反应,则该反应为乙醇的消去反应。

4.能与氢气在镍催化条件下起反应,则为烯、炔、苯及其同系物、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5.能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酯、二糖、淀粉等的水解反应。

6.能与溴水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七)、分子中原子个数比(1)C︰H=1︰1,可能为乙炔、苯、苯乙烯、苯酚。

(2)C︰H=1︰2,可能分为单烯烃、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等。

(3)C︰H=1︰4,可能为甲烷、甲醇、尿素[CO(NH2)2]三、官能团的引入:引入官的能团有关反应四、有机合成中的成环反应:①加成成环:不饱和烃小分子加成(信息题);②二元醇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成环;③二元醇和二元酸酯化成环;④羟基酸、氨基酸通过分子内或分子间脱去小分子的成环。

五、有机合成中的增减碳链的反应:(1)增加碳链的反应:①酯化反应②加聚反应③缩聚反应(2)减少碳链的反应:①水解反应:酯的水解,糖类、蛋白质的水解;②裂化和裂解反应;③氧化反应:燃烧,烯催化氧化(信息题),脱羧反应(信息题)。

六、同分异构体书写重点是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书写。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顺序: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邻到间。

2.能使氯化铁溶液呈紫色的是含酚羟基的物质。

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含醛基的物质:甲酸盐、甲酸某酯、某某醛。

4.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时一定存在两个呈对位分布的不同取代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