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现代湖南社会生活的变迁

合集下载

2013版岳麓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3版岳麓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三、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第21讲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2)国际经济地位提高。2006 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 界第 四 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 (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向小康迈进。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21讲
(2)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的 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使 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史料 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 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 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 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 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 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 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济, 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2)电报电信
第21讲
①1877 年,福建巡抚在 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 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②发展缓慢,20 世纪 30 年代才有改变。
归纳总结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 (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2)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5)进程:先慢后快。 (6)种类:海陆空。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交通的变化 (1)表现 ①铁路 时间 1881 年 1888 年 甲午战争以后 1909 年 民国以后 变化或表现
第21讲

现代湖南省农村社会变迁的历史分析

现代湖南省农村社会变迁的历史分析

现代湖南省农村社会变迁的历史分析湖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社会一直是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现代化过程中,湖南农村社会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农村改革、土地流转等,这些事件对于湖南农村社会的变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现代湖南省农村社会变迁的历史进行分析。

一、鸦片战争后的变革鸦片战争后,湖南农村社会开始受到各种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来自外部的资本主义,以及内部的土地所有制制度。

在此时期,湖南的农业正处于逐渐恢复的阶段,土地所有制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为了解决土地所有制问题,清政府通过改革土地所有制制度,引入了地主阶级和富农阶级,逐渐削弱了小农阶级对土地的所有权。

二、农民运动和农村改革20世纪初,随着农民运动的兴起,湖南农村社会再次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湖南女杰林飞跃、叶剑英、贺龙等人在湖南开展了广泛的农民运动,在湖南农村中推广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

随着新思想的逐渐普及,湖南的农民运动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成立于1933年的农民协会,在湖南的农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行了很多具体的改革措施。

三、土地制度改革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土地制度问题也逐渐显示了出来。

在中国的土地制度中,农民持有土地的比例较大,而富农和地主则有较少的土地所有权。

因此,在新土地制度中,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改革土地制度,以保障农民的权益。

在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中,湖南开始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湖南的农民逐渐认识到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有的农民开始积极参与土地流转,获取更多的利益。

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湖南的农村社会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此期间,城镇化势头猛烈,许多湖南的农民都开始逐渐离开农村,进城打工。

这些人通过在城市中工作赚取收入,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同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湖南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必修二必考要点提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必修二必考要点提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必修二必考要点提纲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必修二必考要点提纲,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必修二必考要点提纲留美的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民国建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在大城市里,新一代知识分子,倡导婚姻自由。

婚丧仪式也由铺张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轮船: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但又被列强垄断。

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

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建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汽车: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的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

电讯: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到甲午战争前夕,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崇明开设无线电报局;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国内创办的报刊。

此后,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等,发挥了重大的启蒙作用。

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电影:1905年,国人自己摄制的《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时代;《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

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初中历史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精品课件

初中历史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精品课件

古驿站 古 驿 道
通讯
邮政 电报 电话
1866年,清政府试办邮 政。1896年,“大清邮 政”正式开办。1911年, 各级邮政局及代办机构 遍布城乡。
大清邮局大楼(清末)
上海邮政局
大清 邮政 局包 裹房
1907年 的大清 邮局的 职员












民国发行的部分邮票
1844年5月24日, 莫尔斯用他自制的 一台电报机发出了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 份电报:“上帝创 造了何等奇迹!” 这一天成了国际公 认的电报发明日。 电报的发明,拉开 了电信时代的序幕。
文明婚礼
很大程度上带 有模仿西方婚 礼仪式的色彩, 如交换戒指、 宣读证书、行 鞠躬礼等,给 人耳目一新的 感觉。
温故知新
想一想,近代以 前,中国的交通和 通讯工具有哪些? 近代以来,交通和 通讯工具的变化对 人们的生活产生了 哪些影响?
畅想天地
近代社会生 活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想一 想,变化的原 因有哪些?
烦恼时,友情如醇绵的酒;痛苦时,友情如清香的茶;快乐时,友情如轻快的歌;孤寂时,友情如对饮的月…… 友情是一汪温泉,是共同烦恼和喜悦的点点滴滴,最后汇聚成一条友情的河,在生命里潺潺不息。
友情是一缕轻柔的风,是懊恼时送来的缕缕畅意,是烦闷时真诚互吐的心曲,是节日时互赠的声声祝语……那时的友情,是一卷明朗的画,无论何时想起都清爽亮丽;是生命里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 一个人的天空是狭小的、单调的。友情织成的天空,是广阔的,也是灿烂的。友情能给你的生活增添情趣,让你更多的洞悉外面的世界。 友情是一股互助的动力,是互相欣赏的知己。是成功时的互相致意,是失败时永恒的鼓舞,是一曲豪迈的歌,何时唱起都激昂如昔。 友情,又像是一杯浓浓的咖啡,是成熟后的淡淡的香醇与苦涩,是愚人节一个善意的玩笑,是生日时的那一句:生日快乐! 你是天上的云,我就是吹动你的风,我们彼此依赖,互相信任,互相关心。 友情,有时是一种无声的陪伴,是桌子前的两两对坐,无言亦是懂得。友情是一处温暖的海港,静静地接待疲惫的你靠岸。

最新八年级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讲义ppt

最新八年级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讲义ppt
自鸦片 战争后,西 方人大批来 华,西餐也 随之传入。 中西餐并行 于世。
清末以及民国时期
由于战乱频 繁加上灾荒, 广大的农村 别说是西餐, 就是普通的 饭都吃不饱。
改革开放前: 人们凭票购买
改革开放后: 人们自由挑选
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 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2、公路
读图思 考:旧 上海的 交通工 具主要 有哪些?
畜力车 黄包车 自行车
和汽车
有轨电 车(20C 初)
20C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汽车制造业(一五计 划)
1956年7月14日8时,长春第一 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 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 诞生。
近代民主思想影响下的社会生活 和习俗
• 1、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戊戌变法:主张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带有反清革命色彩 民国政府:颁布法令
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
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 恋爱经过。(完全新式)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
一、道路事故黑点的定义与分类
1.事故黑点的定义
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或特征与其他正常 位置相比明显突出(积聚)的某些位置(点、路段或区域)。
是通过对事故黑点的道路交通环境、人文、特征等与事故 (类型、特征、原因)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影响道路安全的 因素和规律,用于指导今后的道路与交通设计。
对事故黑点上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可 以找到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整治,从而改善现有道路的安 全水平;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事故黑点研究,可以获得事 故与道路交通条件之间的联系,找出道路交通设计中的缺陷。

近现代湖南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现代湖南社会生活的变迁
1.约定活动开展的时间。
2.确定活动的形式。
3.组成评委班子,制定评价标准。
1.制定计划,进行动员
2.查阅有关的资料
3.走访调查
1.写成调查报告
2.编辑小报
3.办摄影展
4.举行交流会或座谈会
1.同学互评
2.教师点评
一.活动组织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三.成果呈现方式
四.评价方式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节
NO
课题
近现代湖南社会生活的变迁
科目
湖南地方文化年级八Fra bibliotek授课人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化的成就,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和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
教学难点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从事社会实践的能力
媒体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程序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最新优秀课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最新优秀课件

1.变迁原因
正是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 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象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 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 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西方工业文明的猛烈冲击;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 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社会 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 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化为三十六条。 ——同上
3.总体特点
(1)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2)随着中国经济近(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 发展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4)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留着浓厚的民 族特色。
4. 总体影响
(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推动工 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有利于中国近现代政治变革的展开,促 进社会转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保守思想束缚,革除陋 习,既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又顺应时代潮流。 (4)外交上:有利于中国与世界联系,促进中国更 好学习和融入世界。
认识四次变化-----近代中国两次、现代中国两次
(1)第一次变化(1840-1911年):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影响中国。 (2)第二次变化(1912-1949年): 辛亥革命后,由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向近代社会生活过渡, 但显现中式与西式并存、 新旧交替的特点。 (3)第三次变化(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物质 生活上出现平均主义,社会生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4)第四次变化(1978年至今):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与世界接轨,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知识讲解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知识讲解

趋势
新式交 通工具
人力牵 引工具
: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
机械牵 引工具
轮船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
更新的特点 :
• 材料一
----------发展种类: 水、陆、空交通工具全面发展
材料二
-----------牵引力:人力、畜力向机械力
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出现标志:1882年上海外滩建成电话交换所。
继续增加:民国成立后 发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之后 2003年第三季度末:电话用户居世界第一。
中国近代交通、通信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1842年英国“魔女”号抵达上海,这是国人见到的第一艘轮船 1874年人力车自日本引进中国,逐渐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交通工具。 1876英国修建了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
-----------技术来源:国外引进→自制自研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1924年,上海有了公共汽车,1935年,北京有了公共汽车
-----------地区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东部显著,西部缓慢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步完善
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婚姻习俗的变化
清末传统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 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 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
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 栈名词灭。

②近代:反对婚姻包办,主张婚姻自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第7课近现代湖南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1.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了解现代化成就,了解到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和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3.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4.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

5.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从事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湖南人生活各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走访调查。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走访调查。

教师准备:组建评委班子,制定评价标准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过程与方法】
一、制定计划,进行动员。

1.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交老师指导。

2.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贵在人人参加,使每个人得到锻炼。

二、查阅资料。

查阅书籍或上网,同时做好笔记或下载有关资料。

三、走访调查。

1.选定需调查了解的范围。

社会生活的变迁包罗万象,
我们可以选择某个方面或某一时间段进行了解。

例如《我家的老照片》
《我住的乡村通了公路》《我祖父衣食住行用的变化》等。

选题要切合
实际,内容选定后要对组员进行明确分工。

2.备好调查工具,联系好调
查的场地与对象,发放与调查活动有关的资料,并随时做好记录与实物
的收集。

3.调查结束后,要对收集的资料认真分析思考,进行科学分类、
整理。

4.走访调查过程中明确纪律要求,强调安全意识。

四、写调查报告。

1.报告内容应包括:①交代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
对象和范围;②描述调查主体的基本情况,即某一社会生活变化发展的
史实,概括其特点;③分析产生这些变化发展的社会原因和影响,得出
调查结论。

2.观点要鲜明,材料要翔实,表述要准确。

3.文字简明流畅,
鼓励用计算机制作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

【成果呈现方式】
可写成调查报告,也可制成小报、办摄影展、举行交流会或座谈会。

【评价方式】
一、同学互评。

二、教师点评。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表扬。

作业撰写调查报告,也可制成小报或拍摄照片。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