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研究
《2024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研究》范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证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如何实现给水排水工程的高效、节能、环保,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方法,以提升其性能与效率。
二、当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1. 资源浪费:部分建筑在给水排水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理念,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2. 效率低下:部分老旧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影响了供水效率,也增加了维修成本。
3. 设计落后:部分地区在给水排水设计时未能紧跟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趋势,导致设计与现代建筑需求不匹配。
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优化的必要性优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还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优化设计还能满足现代建筑对舒适性、安全性和节能性的更高要求。
四、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优化的策略1. 优化设计理念:引入节能环保、智能化的设计理念,以实现给水排水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2. 科学合理规划: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科学规划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布局和设计参数。
3.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如采用高性能的管材、高效的供水设备等,以提高给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4. 智能监控系统: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 回收利用技术:采用雨水回收、中水回用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五、实例分析以某大型住宅小区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为例,通过引入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给水排水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
同时,采用高性能的管材和高效的供水设备,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和效率。
此外,还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
通过这些措施,该小区的给水排水系统在满足居民基本用水需求的同时,还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标。
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分析

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分析摘要:本文作者主要对城市给排水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做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分析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给排水系统作为现代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
当今城市建筑日益趋近高层化、大型化、多功能化。
这些建筑都具有人口密集、结构复杂等特点。
因此,要恰当、合理的设计给排水系统,这不仅可以使居民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在有火灾等其他意外情况发生时及时扑救,保证人民的生民财产安全。
城市建筑给排水新理念的研究要符合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节水节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给水和排水新理念的研究设计,促进建筑给排水节能降耗工作,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针。
城市建筑给排水新理念设计研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环境需求,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和未来发展。
1 排水塑料管道噪音较大随着普通排水铸铁管道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能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
卫生器具布置时要尽量考虑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
芯层发泡upvc管道和upvc螺旋管则能明显降低噪音,市场上新出现了一种超级静音排水管则加入了特殊吸声材料,噪音低于排水铸铁管。
通过对φ110mm排水管进行测试,得出各种管材噪声水平结果如下:upvc管58db;铸铁管46.5db;超级静音排水管45db.(测试条件:地点位于距离管道一米处,排水量为2.7l/s,环境噪声42db。
)2 吸气阀的应用设计中经常遇到排水立管无法穿越楼层伸出屋面的情况,此时只能加大排水管径增加排水能力,排水效果不理想,容易形成负压,破坏水封。
若在立管顶部设置吸气阀即可解决,该阀负压时开启吸气,正压时关闭,臭气无法逸进室内。
旧建筑物改造工程给排水设计探讨

旧建筑物改造工程给排水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旧建筑物需要进行改造和更新。
而改造工程中的给排水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建筑物的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
对于旧建筑物改造工程中给排水设计的探讨,不仅需要考虑到现有建筑结构的情况,还需要考虑到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确保改造后的建筑物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
本文将就旧建筑物改造工程中给排水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旧建筑物的排水设计需求在进行旧建筑物改造工程时,排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旧建筑物多为老旧建筑,其原有排水系统可能存在老化、堵塞、漏水等问题。
改造工程中需要对旧建筑物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确定需要更新和改善的地方。
由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地下水位下降、雨水排放不畅等问题,旧建筑物的排水设计需求更加突出。
在旧建筑物改造工程中,排水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的变化,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旧建筑物改造工程中的排水设计时,有一些技术要点需要特别注意。
需要对原有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改造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要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的布局和管道的布置,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和排水效果。
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的变化,确定雨水排放的位置和方式,以避免雨水积聚和排水不畅的问题。
需要合理选择排水设备和材料,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还需要对排水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以确保其工作正常和效果良好。
旧建筑物改造工程中的排水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技术要点,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改造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在进行旧建筑物改造工程中的排水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要尽量减少排水系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污水外溢、漏水等问题。
要合理规划雨水排放的位置和方式,避免对周边地区造成不利影响。
要选择环保型的排水设备和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要对排水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其在使用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关于高层住宅楼给排水的设计

关于高层住宅楼给排水的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
给排水系统作为高层住宅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建筑的使用功能。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层住宅楼给排水设计的相关要点。
一、高层住宅楼给排水系统的特点高层住宅楼由于高度较高、层数较多,与低层建筑相比,其给排水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静水压力大由于楼层高度的增加,静水压力也随之增大。
如果不采取合理的分区供水措施,不仅会造成管材、设备的损坏,还会导致用水时压力过大,产生噪音和水资源浪费。
2、消防要求高高层住宅楼人员密集,火灾风险较大,因此对消防给排水系统的要求更为严格。
需要设置可靠的消防供水设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灭火。
3、排水量大居民生活用水量较大,同时雨水排放也需要考虑。
排水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以防止排水不畅造成的积水和污水倒灌等问题。
4、管道布置复杂为了满足各楼层的用水和排水需求,管道需要在竖向和水平方向进行复杂的布置,这对管道的敷设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层住宅楼给水系统设计1、供水方式选择常见的高层住宅楼供水方式有以下几种:(1)分区并联供水将建筑竖向分为若干个供水区,每个区设置独立的供水设备和管网,各区之间互不干扰,供水可靠性较高。
(2)分区串联供水各区的水泵和水箱串联工作,下一区的水箱由上一区的水泵供水。
这种方式能源消耗相对较低,但水箱设置较多,增加了建筑空间的占用。
(3)减压供水通过在底层设置减压装置,将市政供水压力减至合适的压力后供上部楼层使用。
这种方式设备简单,但减压效果可能受到市政供水压力波动的影响。
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建筑高度、用水量、水质要求、设备投资和运行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供水方式。
2、管材选用给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耐压、密封性好的管材。
常用的管材有不锈钢管、铜管、PPR 管等。
不锈钢管和铜管具有强度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价格相对较高;PPR 管价格较为经济,安装方便,但在高温环境下性能可能会有所下降。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15篇(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15篇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论文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摘要:建筑给排水工程对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保证这项工程的高质量。
但在实际施工期间,管道常常会产生很多质量问题,这不仅会缩减管道的使用年限,甚至还会污染室内环境。
不断改进给排水工程的性能、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诉求,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论文建筑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论文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已除了要求有合理、先进的工艺流程,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水,还需要整个厂区有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和赏心悦目的建筑形态。
这就必须对给排水工程的原有设计方法和程序思路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应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以确保设计出一个优秀工程来。
关键字: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一、问题的由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一套设计习惯。
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结果必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业主的各方面要求,更不能满足日趋重要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
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常见难点和对策分析

水电工程建筑给排水在房屋使用中有重要作用,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使用效果。
而建筑给排水设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设计与安装质量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居民生活。
在对其设计要注重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并加强监管、审核和监督,以保证建筑给排水设计质量。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难点问题1.水管缺乏合理封存后出现的地漏水封问题。
地漏水封问题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的话还会给居民带来一系列的建筑安全隐患问题,对于后期建筑的发展是毁灭性的破坏。
因此,地漏水封问题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顺利进行影响深远。
2.前期考虑不周导致的倒流防止器问题。
如果为了经费和利益考虑,或者是工程中的麻痹大意造成倒流防止器的装备缺失,那么一旦在城市环网中出现高低相差巨大的压力情况时,就会发生因为压力过高的接口,其中所拥有的水流在进行流向时经过某一压力低的接口时,两者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就会导致城市的水表发生了严重的倒转情况,甚至遍布在城市管网内的水流将会与小区管道网内的水发生交汇,进而被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3.给水压力问题与管道噪音问题。
除了高楼层居民供水问题外,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不合理还会导致给水系统混乱导致内部结构的不合理配置。
因为当今城市生活中城市居民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各方面的需求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城市建筑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居民在生活方面的需求变化,因而在设计时各种独立的空间包括独立卫浴、独立卧室等等成为建筑中的大势所趋,房屋空间的各项独立设置带来的是对于供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高强度要求。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1.设计思路。
思路上看,建筑项目排水系统强调符合排水多样化需求,如商民两用建筑,商用部分排水具有持续性特点,集中于日间;民用部分排水具有间断性特点,集中于早间、晚间;部分特殊时间段,如晚间17-21h,民用部分和商用部分的排水量均较大。
浅谈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研究

调水泥浆刷补填 实。此外 ,管 口接 口处必 须严 密。对 闭水管 段应 不 急 回填 ,也不需 要 进行 管 材 下部 与 条 基 的连 接 。待 闭水 试 验 合 格
结束 。
4 做 好 闭 水试 验是 保 障 工 程 质 量 的 重 要 措 施
闭水试验是 检测水管施 工质量 的重要 环节 ;首先 应明 确是否 要
做闭水试验 ,污水 管道 、雨 污合流管 道 以及设 计 要求 闭水 的其他 排 水管道都必须做 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合 格后 才 能进行 回填 土。对 于
产 业 工 程— — 城 市 示 范 小 区规 划 设 计 导 则 》 的 实施 ,对 住 宅 小 区的 建 设 提 出 了具 体 的要 求 。 就 给 排 水 专 业 而 言 , 我 们 应 坚 持 可持 续 发 展 的
原 则,以科技 为先导 ,采用 国家推 广和推 荐的新 工艺 、新技 术 、新 产品 、新 材料 、认 真贯彻 执行 国家节能 、节地 、节 材的有 关规 定,同时 住 宅的设 计要 与物业 管理及其服 务方 式相适应 ,要 为现代 物业管理提供 必要 的条件 。
关 键 词 :给排 水 ; 系 统 设 计 ;研 究
1 工 程 概 况
位 于佛 山市顺德 区容桂镇 15国道旁 ,规 划用 地 3 6 3 0 6 9 M2,建 筑 面积约 3 0 M2,其中包括 客运站二 层 ,建筑 面积 5 2 2,司乘 50 6 5M 公寓 4 层 ,建 筑 面 积 3 0 9 0 M2,四 星 级 酒 店 l 7层 ,建 筑 面 积满 ,砌缝要平整 ,抹面要压 光 ,不得 有空 鼓裂 缝等 现象 ;严 格控 制
分析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设计

分析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业建筑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工业建筑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往往存在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为了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节能设计已成为工业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工业建筑在运营过程中的能耗,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保的目标。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问题成为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本文将对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则、方案、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问题,分析节能设计对于建筑能源消耗的影响,探讨节能设计在工业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潜力和优势。
通过对节能设计方案和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工业建筑整体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工业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节能方案,为工业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贡献力量。
最终旨在评估节能设计的效果,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为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优化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总结经验。
1.3 意义和价值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工业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案和节能技术应用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能源消耗和运行维护成本。
节能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工业建筑的能源消耗,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研究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节能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工业建筑的能源消耗。
工业建筑的给排水系统通常占据整体能源消耗的相当比例,通过优化设计和应用节能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使用量,降低企业的能源开支。
节能设计可以提高工业建筑的运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研究
摘要:作者针对建筑给排水设计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给排水设计各个环节的作用,并对建筑给水的设计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
Abstract: based on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it will discuss on some theory and practice study, including each link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 and the effect of the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introduction.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面积在增大,层数在增多,经常出现低层住户排水口冒气和溢水的情况,尤其是在排水管堵塞或半堵塞的情况下,使房内的高档装修和贮放的物品浸水,造成经济损失,发生多次纠纷,后果严重。
所以,研究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思路显得尤为重要[1]。
1给排水设计各个环节的作用
1.1给水设计
(1)自动排气阀的作用
设有延时自闭阀的蹲式大便器的楼房给水系统,如学校、旅馆、办公楼等,如果在给水管系统的最顶层设有自闭阀,最好在管系的最高点增设自动排气装置。
因为给水用的延时自闭阀能很好地控制水流,但却不能很好地控制气流。
当系统停水时,给水管内常积存有大量的空气。
系统恢复供水后,管系内空气常会被水流压缩至管系顶部而形成一个压缩空气区。
此时有人再按下延时自闭阀的按扭时,则压缩的空气会伴随着水流喷薄而出,常会将便器内的污物吹到地面以上,甚至溅到入厕者的衣物上。
(2)适当增设单体建筑户外控制阀门
在住宅给水设计中立管底部的给水阀门不可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当底层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引起地面冒水时,可以及时关闭给水总阀,减少排污量,从而有效地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3)注意室外阀门的安装型式
室外安装的阀门大部分都是口径为Dg75以上的截止阀或闸板问或蝶阀,一般均是法兰安装,而且有国家标准图。
在施工图设计时,在每一个法兰连接阀处设一个伸缩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2]。
1.2排水设计
(1)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
规范上没有规定排水地漏一定要设存水弯,但这确实能影响用户的使用。
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上将带水封的圆形钟罩式地漏分为了甲、乙、丙、丁四种,虽然标准图上对存水部分的高度都作了具体规定,但都有一个存水量小,水封易因水的蒸发而被破坏的毛病。
且往往制造和安装时还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凡是室内承接有粪便污水的排水系统的地漏,均应配套存水弯,此可有效地防止串味现象。
(2)室内排水管最小管径
经过实验论证在地面以下敷设的排水管最小管径宜为DN75,那样并不需要多增加多少投资,也不占用使用空间,但却方便使用和维修。
对于楼房合粪便污水的底层排出横管,使用Dg150为最小管径更适合中国国情。
一般这段横管长度不大,由Dg100改为Dgl50也不会增加很多投资,但却能极大地减少管道的堵塞机会。
而改变管径位置宜设在立管地面以下的地方,这样并不影响地面以上的空间。
(3)污水紧急排出管
对于厨房和厕所相邻的住宅来说,如果厨、厕是单独的排水管系统,则直在最底层为两系统作一个紧急排出联通。
正确的做法是引一个地漏由厨房至厕所管系或由厕所至厨房管系。
其目的是一旦一侧的排出管突然堵塞,仍下泄的污水溢出地面时可由此地漏进入另一系统排出室外,而不至使室内其它房问大面积被污水浸漫。
2建筑给水的设计
2.1给水管道减压降噪
随着人们居住的面积逐渐增大,住宅中双卫设置也随之增多,且厨卫距离较远,管段较长,建议分户水管采用DN25,避免用水时末端产生噪音,防止外网压力
过高时,水流过快引起管道接近共振而产生的颜动和噪音。
2.2给水管材的选择
传统的给水管材一般采用镀锌钢管,由于镀锌钢管易锈蚀,使用寿命短,用于输送生活用水不能满足水质卫生标准等缺点,建设部正大力推广塑料给水管的应用。
塑料给水管与金属管道相比,具有重量轻,耐压强度好,输送液体阻力小,耐化学腐蚀性能强,安装方便,省钢节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给水用塑料管道主要有:硬聚氯乙烯(PVC-U)、高密度聚乙烯(HDPE)、交联聚乙烯(PEX)、改性聚丙烯(PP-R,PP-C)、聚丁烯(PB)、铝塑复合管(PE-AL-PE,PEX-AL-PEX)和钢塑复合管等。
管材的选择是经济技术的比较过程,技术上应从压力、温度、使用环境、安装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同时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住宅的档次,进行经济技术综合考虑后确定。
2.3水表的设置
水表集中设于每层水表间内,分户水表整齐靠墙面敷设。
其优点为:分户支管短,较节约管材,管道水头损失也较小水表设于楼梯休息平台处。
给水立管设于平台墙角处,每户设一水表,将水表设于楼梯间中。
其优点为:管道水头损失较小,节省建筑面积各单元分户水表集中设于室外水表井内另外,还有将传统的普通机械式水表改换为IC卡智能型水表。
2.4生活饮用水池的卫生防护
必须做好水质的防污染,生活饮用水池(箱)作为供水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卫生防护措施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生活饮用水箱的本体构造要求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以防地下水内渗而污染箱内饮用水。
对于水箱的人孔、通气管、溢流管,应有防止昆虫爬入水池(箱)的措施,人孔盖与盖底应吻合紧密,并使用富有弹性的无毒发泡材料嵌在接缝处。
通气管、溢水管上应设铜丝网网罩或其他耐腐材料制作的网罩,溢水管排水方式宜采取二次排水方式,再经过水沟流入集水井内,通过空气隔断的方式防止污秽气体经溢流管返回水池而污染饮用水。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图中,应着重说明防止水箱水被污染的措施。
2.5给水支管布置与敷设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结构、用水要求、配水点和分户给水管道的人户方式,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
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暗装两种形式。
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因管材的限制,多采用明装方式。
明装即管道外漏,其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缺点是影响美观,表面易结露、积灰尘。
目前,因给水管道材质的多样化。
给管道暗装提供了条件。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IS-2000第3.6.18条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
暗装管道可以有效地保护管道不受外力破坏,又不影响室内美观,
但施工时不应将管道接头直接埋入垫层或墙壁内,否则漏水时很难补救,维修时费工费时。
2.6屋顶消防水箱进水阀门设置
在大部分地区,设在屋顶的水箱基本上是消防水箱。
对于多层建筑的消防水箱,市政水压能满足进水要求的多采用遥控浮球阀控制水箱进水,在市政水压不足或高层建筑中,通常的做法是将消防水箱与生活供水系统联用,在生活变频加压供给水设备的立管末端引出消防水箱进水管来供给。
在某些工程设计中,由生活变频机组供消防水箱的进水方式也错误地采用遥控浮球阀来控制,导致遥控浮球阀因受变频泵频繁地启动、停泵的冲击而损坏,遥控浮球阀损坏后又导致无人用水时变频泵也处于工作状态,造成电能及水资源的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在每个水箱的进水管上设置电动阀和水位传感器,通过水位监控实现消防水箱水位的自动控制。
3结论
在新世纪,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
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浅谈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
[2]蓝岳.浅论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J].建筑与规划设计,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