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泥沙淤积及其防治工作论述
水库泥沙淤积与治理技术研究

水库泥沙淤积与治理技术研究水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工水源,可以为人们提供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
但是,在使用水库的同时,会发现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这会对水库的运转和维护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这篇文章旨在介绍水库泥沙淤积的问题,并讨论目前所采用的一些治理技术。
水库泥沙淤积的原因水库泥沙淤积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来自水库流域内的泥沙输入。
水库周围的山坡、土地等地形地貌变化可能会对水库内的泥沙输送起到影响。
此外,水库上游的建设工程也可能会增加泥沙输入。
另一个原因是水体本身的携带能力。
当水流速度降低的时候,悬浮的泥沙就会沉淀在水库底部,时间越长,沉积的泥沙层就会越厚,从而使得水库蓄水量减少,水深下降,水质变差。
治理技术研究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日益严重,导致了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不同的治理技术方案。
1. 泥沙削减技术这种技术方案的主要思想是利用水库流出的水量,将水库内的泥沙通过疏浚船等设备提取出来,从而达到削减水库底泥沙淤积的目的。
泥沙提取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水力等多种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削减水库内的底泥,但是,成本较高,可能存在不利影响,比如大面积的局部环境破坏。
2. 转移泥沙的技术转移泥沙的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段,主要是将水库中的泥沙通过河流等管道输送到别的地方,在泥沙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平衡运作、沉积处理等等,从而达到减少泥沙在水库中的沉积的目的。
这种方法解决了泥沙在水库内堆积的问题,还可以产生一些经济效益,但是在泥沙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河道环境产生破坏。
3. 易发滑坡治理技术易发滑坡是由于水库填筑、抛石、施工等造成的土体层位断层的破坏,引起坡体失稳而产生滑坡的一种风险。
因此,治理易发滑坡的技术也成为了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易发滑坡的治理技术包括必要的勘探、分析、设计、监测等过程,通常采用加固措施,比如落钢钉加固、钻孔注浆加固等手段。
结论总的来说,治理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虑。
关于水库泥沙淤积防治的若干思考

关于水库泥沙淤积防治的若干思考水库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水资源调节和能源供应的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是防洪减灾和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然而,一些水库由于其位置、地质条件等因素,容易受到泥沙淤积的影响,给水库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泥沙淤积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防治和管理。
一、水库泥沙淤积的原因水库泥沙淤积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河流径流库水挟带泥沙:水库在运行过程中,河水中携带的泥沙质量不断输入水库蓄水库区,随着水流的减速而沉积到水库底部。
2. 河道采砂、跨河桥梁等工程建设带来的泥沙淤积:一些无证采砂和不规范的河道建设工程,导致了水库附近河道中泥沙淤积加剧。
3. 土壤侵蚀加剧:水库流域内的山地、表土发育不好的草原、裸土坡地等易受到水土流失影响,使得水库中泥沙淤积更加明显。
二、针对泥沙淤积问题的防治措施1. 蓄积水库和鱼池底泥沙清淤:定期清淤能够减缓泥沙淤积速度,提高库容。
2. 实行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利用植被、陡坡地种植植物等手段有效限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
3. 加强对采砂行为的管理:对于没有证照的采砂行为进行打击,规范河道建设工程。
4. 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水旱灾害预防工作,完善补水补沙机制,保持水库正常蓄水水位,定期进行库水、库区泥沙测算。
5. 采用科技手段:采用先进的挖泥船,水下炸石、钻井炸石和冲割淤泥等技术手段,可以在效果和经济性两个方面进行兼顾,达到高效快捷的淤泥清淤效果。
三、加强水库安全管理为了保障水库的安全,必须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完善的水库安全监测机制,及时掌握水库水情、工况以及水利设施运行状态。
2. 科学精细地进行水库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水库设施经常保持稳定运行,确保水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机制,进行应急演练,增强灾害防控能力。
4.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在水库安全中,不仅需要水利工作者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还需要群众自身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关于水库泥沙淤积防治的若干思考

关于水库泥沙淤积防治的若干思考【摘要】水库泥沙淤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给水库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
目前,水库泥沙淤积治理困难重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库进入的泥沙量是重要的一步。
采取水利工程措施,提高水库淤积能力可以有效缓解该问题。
定期清淤、配合生态措施和加强监测预警也是关键措施。
结论中指出,水库泥沙淤积防治需要综合施策,各方合作共同推进。
未来,科研支撑和技术创新是治理水库泥沙淤积的关键。
通过各方合作和不断创新,才能有效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保障水库安全和生态平衡。
【关键词】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流域综合治理、水利工程、清淤、生态平衡、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合作共进、科研支撑、技术创新。
1. 引言1.1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严重性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严重性是当前水资源管理中一大难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日益突出。
泥沙淤积会导致水库蓄水容量减小,影响水库的防洪和供水能力,同时也会影响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
一旦泥沙淤积达到一定程度,还会对水库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水库的安全。
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迫在眉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水利工程措施、定期清淤、配合生态措施以及加强监测和预警等方面都是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重要措施。
只有深刻认识到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推动泥沙淤积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1.2 目前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困难性1.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
水库泥沙淤积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水平的技术支持,但是目前许多地区仍存在资金紧张和技术成熟度不高的问题,导致治理工作进展缓慢。
2. 泥沙来源复杂多样。
水库泥沙淤积的泥沙来源涉及农业、工业、城市排水等多个方面,难以完全控制和清理,因此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
3. 泥沙淤积带来的环境影响。
水库泥沙淤积不仅影响水库的蓄水量和发电效率,还可能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其治理涉及到多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水库泥沙淤积与治理:问题、原因与对策

• 放养水生动物
• 水库旁通河道排沙
• 投放吸附剂
• 利用生物降解泥沙
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实践案例
01
某水库泥沙淤积治理案例
• 治理背景和方法
• 治理效果和评估
• 治理经验和启示
02
某水库泥沙淤积治理案例
• 治理背景和方法
• 治理效果和评估
• 治理经验和启示
03
某水库泥沙淤积治理案例
• 治理背景和方法
• 保护和改善水库水质
• 治理流域水土流失
• 合理布置水库泄洪和灌溉设
• 保护和增加水生生物栖息地
• 减少水库周边人类活动影响
施
水库泥沙淤积的治理技术
水库泥沙淤积
物理治理技术
水库泥沙淤积
化学治理技术
水库泥沙淤积
生物治理技术
01
02
03
• 水库冲沙泄沙
• 投放絮凝剂
• 种植水生植物
• 水库底部排沙
• 投放沉降剂
监管
• 建立水库泥沙淤积治理专家咨询
计划
• 确保水库泥沙淤积治理工程质量
组
• 制定水库泥沙淤积治理项目实施
• 及时调整水库泥沙淤积治理实施
方案
计划
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监测与评估
治理效果评估
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监测体系建设
• 建立水库泥沙淤积监测网络
• 定期收集水库泥沙淤积监测数据
• 评估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经济效益
人类活动对水库泥沙淤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导致水文条件
变化
人类活动导致污染物排
放增加
• 土地开发导致植被破坏
• 水利工程导致河流改道
关于水库泥沙淤积防治的若干思考

关于水库泥沙淤积防治的若干思考【摘要】水库泥沙淤积是影响水库功能和安全的重要问题,泥沙淤积的加剧给水库运行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分析了泥沙淤积的成因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库泥沙淤积防治的措施,包括加强水土保持,开展泥沙淤积治理技术的研究等。
同时强调科研投入和政府支持对于泥沙淤积防治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了加强水库泥沙淤积防治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水库泥沙淤积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水库泥沙淤积防治、原因、问题、措施、治理技术、科研投入、政府支持、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思考1. 引言1.1 问题背景水库泥沙淤积是当前水利工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日益突出。
泥沙淤积不仅会减少水库有效蓄水容量,影响水库的运行效率,还会造成河道断流、农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由于泥沙淤积对水库运行和流域生态系统带来的巨大影响,加强水库泥沙淤积防治成为当务之急。
水库泥沙淤积的问题背景主要包括泥沙来源增多、水库建设及管理不当、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等方面。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水库周边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导致了大量泥沙的输入。
一些水库的建设规划和管理未能充分考虑泥沙淤积问题,缺乏科学的治理措施。
需要通过对水库泥沙淤积产生原因的深入研究,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实现水库泥沙淤积的有效治理。
1.2 研究意义水库泥沙淤积是中国水利工程领域长期存在的难题,给水库的防洪和供水功能带来了严重影响。
对水库泥沙淤积进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研究水库泥沙淤积防治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水库的基本功能,更在于维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只有有效防治水库泥沙淤积,才能保障国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人民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水库泥沙淤积的解决方案

水库泥沙淤积的解决方案水库泥沙淤积是指在水库内部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大量的泥沙被冲刷到水库内部,导致水库底部、河道和水库出口等地方淤积严重。
泥沙淤积会降低水库的蓄水能力,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发挥防洪效果。
因此,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第一种解决方案是人工清淤。
这种方法是通过人工劳动,利用挖掘机、铲车等工具将淤积在水库内的泥沙进行清除。
在清淤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水库的水位降低到一定程度,然后利用机械设备将底部淤积的泥沙进行清除。
清淤后的泥沙可以运输到其他地方进行综合利用,如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等。
人工清淤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清淤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机械设备投入。
第二种解决方案是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增强水库内水流的稳定性,减少泥沙的淤积。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在水库周围种植适宜的草木,增加植物的根系,从而增强水库周围的固土能力,减少泥沙的冲刷和淤积。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湿地,增加水库周围的湿地面积,增强水库对泥沙的截留和沉降能力。
生态修复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
第三种解决方案是抽泥排沙。
抽泥排沙是利用抽水泵将水库内的泥沙抽出,通过管道输送到远离水库的地方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清除水库内的泥沙,恢复水库的蓄水能力。
抽泥排沙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但是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处置。
第四种解决方案是沉积物调控。
沉积物调控是通过合理控制水库的入库和出库流量,调节水库内的水流速度和泥沙输移能力,减少泥沙的淤积。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增加入库流量,增强水库内的水流冲刷能力,清除底部的泥沙;或者通过减小出库流量,减少水库内的水流速度,使泥沙沉降在水库内部。
沉积物调控需要对水库的水文特征和泥沙输移过程有较深入的了解,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水库泥沙淤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
水库防淤减淤措施概述

水库防淤减淤措施概述摘要:我国江河大多含沙量高,水库运行过程中,随着水库上游和周边泥沙的汇入,水库的淤积是不可避免的。
实施供水水库清淤工程不仅在解决水库泥沙淤积、保障防洪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提高水库的供水能力、改善水体环境等方面也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本文概述了水库泥沙淤积的成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从防淤和减淤两个大方面措施进行了论述,其中减淤主要分为水力排沙清淤和机械清淤,分析了不同清淤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以后清淤技术手段的选用提供技术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水库;泥沙淤积;水力排沙;机械清淤1 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水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水库总库容为9323亿m2,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0%。
水库作为重要的综合水利枢纽,其各项功能的发挥为解决我国旱涝频发等问题、水资源高效利用、推动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我国水库平均年淤损率为2.3%,是世界上大型水库平均年淤损率的2倍~4倍,水库淤积问题严重程度高居世界之首[1]。
泥沙淤积导致的库容损失使水库的各项功能、安全保障及综合效益受到影响。
因此,深入开展水库淤积相关问题的研究,成为摆在水利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多年来,我国在水库清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文浅要总结分析了水库泥沙淤积的成因及影响,介绍了目前的水库防淤减淤措施。
2 水库泥沙淤积的成因及影响水库中泥沙淤积属于自然现象,特别是中、小型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较为严重,泥沙淤积数量大而且速度快。
水库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集水面积内风化的岩土,另一部分是水库上游河床的冲刷和河流两岸的崩塌。
流域地表的侵蚀量与气候、土壤、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土壤结构松散,植物覆被较差,水土流失就比较严重[2]。
水库泥沙淤积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各种综合因素改变了河流的水流条件和泥沙运行状态,使得水流挟带泥沙的能力降低,颗粒较大的泥沙先沉积于库底,其次是较细的泥沙沉积,从而造成水库大面积的淤积。
水利工程方案水库淤积治理措施

水利工程方案水库淤积治理措施水利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水库淤积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解决水库淤积问题,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从水库淤积的原因、治理措施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库淤积的原因1. 自然及人为因素共同导致水库淤积:水库淤积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自然方面,水库附近的水土流失和水沙淤积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人为方面,农田灌溉、城市建设和工业排污等活动带来的泥沙输入也加剧了水库淤积问题。
2. 工程建设及设计问题加剧水库淤积:水库的建设和设计问题也是导致淤积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水库的进、出水口设计不合理、泥沙清淤周期不足等,都会导致泥沙堆积在水库内部。
二、水库淤积治理措施1. 清淤工程:清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最有效的水库淤积治理措施之一。
清淤工程通常包括采泥、泥砂分离、泥沙运输和处置等环节。
通过定期清淤,可以有效减少水库内的淤积物,保证水库的储水容量。
2. 泥沙输送技术:泥沙输送技术是在清淤的基础上,将清淤出的泥沙通过输送管道、泵站等设备输送到适宜的河流或水域,从而减少水库内积存泥沙。
这种技术将泥沙输送到其他地点,既可以解决水库淤积问题,又可以利用泥沙资源。
3. 预防措施: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库淤积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例如,在水库周边进行护坡、植被覆盖等措施,防止土壤流失。
同时,加强流域管理、合理规划水土资源的利用,并切实加强水库的管理和维护,以减少淤积的可能性。
三、效果评估针对水库淤积治理措施的效果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工程措施,以保证水库淤积治理的长期有效性。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水库淤积组成及变化、泥沙输送效果、水库存水容量的恢复等。
根据实际情况,对治理措施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治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泥沙淤积及其防治工作论述
作者:苏文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9期
摘要: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后,泥沙随水流进入水库,在库内沉积,形成水库淤积。
水库淤积的速度与入库径流中的含沙量、水库的运用方式、水库的形态等因素有关;通常位于水土流失区的水库淤积都比较严重。
本文现就水库泥沙淤积及其防治工作做客观交流与论述。
关键词:泥沙淤积横断面纵剖面防治
由于水库淤积,库容减小,水库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小。
水库的淤积不仅会影响水库的综合效益和使用寿命,而且还会使水库上游的淹没和浸没范围扩大,两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同时破坏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沙平衡,促使下游河床演变加剧。
一、水库泥沙的冲淤现象和基本规律
1、库区水流形态和输沙流态。
库区水流形态主要有壅水流态和均匀流态两种。
均匀流态的挟沙特征与一般天然河道相同,称为均匀明留输沙流态,这种流态挟带的泥沙数量沿程不变。
当来沙量与水流可以挟带的沙量不一致时,就会发生沿程预计或沿程冲刷。
在壅水流态下,库区可以发生以下三种输沙流态:
(1)浑水进入库区壅水段后,泥沙扩散到水流全断面,由于壅水,流速沿程递减,水流能挟带的泥沙数量也沿程递减;
(2)入库浑水含砂较浓且细颗粒较多,浑水进入壅水段后,不予库内清水发生全局性掺混,而潜到清水下面沿库底向下游运动,则形成所谓的异重流输沙流态;
(3)异重流抵达坝前而不能排除库外时,异重流浑水在坝前清水水面以下滞蓄而形成浑水水库。
在壅水明流输沙流态时,如泄流量很小,库区壅水程度较大,流速极小而来沙较多、较细时,也会形成浑水水库输沙。
综上所述,库区不同的水流形态有着预制相应的输沙流态。
而不同的输沙流态,又产生不同的淤积形态。
2、水库泥沙的冲刷现象。
库区泥沙冲刷可分为溯源冲刷、沿程冲刷和壅水冲刷三种:
(1)溯源冲刷。
是指当库水位下降时所产生的向上游发展的冲刷。
库水位降落到预计面以下越低,其冲刷程度越大,向上游发展的速度越快,冲刷末端发展的也越远。
溯源冲刷发展的形式与库水位的降落情况、前期淤积物的密实抗冲性等因素有关。
(2)沿程冲刷。
是指不受库水位升降影响的库段,因水沙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冲刷。
即当水沙条件如流量和含砂率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来的河床就会不相适应,为了调整河床使之适应变化了的水沙条件,所发生的冲刷(或淤积,淤积时即为沿程淤积)。
3、库区泥沙淤积形态。
库区泥沙的淤积形态,分纵剖面形态与横断面形态;纵剖面形态基本上有三角洲淤积、锥体淤积和带状淤积。
横断面形态主要有全断面水平淤高、主槽淤积和沿湿润周均匀淤积。
(1)三角洲淤积。
淤积体的纵剖面呈三角形形态,这种淤积形态多见于库容相对于入库洪量较大的水库,特别是湖泊型水库。
当这类水库的库水位较高且变幅较小时,挟沙水流进入回水末端以后,随着水深的沿程增加,水流流速逐渐减小;相应挟沙能力也沿程减小,泥沙就不断落淤。
(2)锥体淤积。
淤积体的纵剖面呈锥体形态,这种淤积形态多见于多沙河流上的中小型水库。
这类水库的壅水段短,库水位变幅大;底坡大,坝不高,在进库水流山杀了较高的情况下,含沙水流往往能将大量泥沙带到坝前而形成锥体淤积。
(3)带状淤积。
淤积体的纵剖面自坝前到回水末端呈均匀分布的带状形态,这种淤积形态多见于库水位变动较大的河道型水库,这类水库在进库泥沙颗粒较细且水流含沙量较少时,往往形成带状淤积。
影响淤积纵坡面形态的因素,包括有库区地形、入库水沙条件、水库运行方式、库容大小和直流入汇等。
其中,水库运用方式对淤积形态起着决定作用。
4、水库泥沙冲淤的基本规律。
水库淤积的主要形式是壅水淤积。
通过淤积对河床组成、河床比降和河床断面形态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水流挟沙能力,达到新的输沙平衡。
同样,冲刷也是通过对河槽的调整来适应变化了的水沙条件。
冲淤的结果都是达到不冲不淤的平衡状态。
这就是冲淤发展的第一二个基本规律,即冲淤平衡趋向性规律。
水库泥沙冲淤的另一个基本规律是“淤积一大片,冲刷一条带”。
由于挟带泥沙的浑水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淤积,而淤积在横断面上往往是平行淤高的,这就是“淤积一大片”的特点。
当库水位下降,水库泄流能力又足够大时,水流归槽,冲刷主要集中在河槽内,就能将库区拉出一条深槽,形成滩槽分明的横断面形态,这就是“冲刷一条带”的特点。
二、多沙河流水库淤积的防治措施
水库淤积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将其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库,合理运用减少库淤积和清除水库淤积措施。
1、加强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库。
水土保持是建设水库淤积的根本途径,它既能保水保土保肥,又能拦沙。
减少入库泥沙量,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库的淤积问题。
关于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生物措施、农业措施和工程措施3个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选择。
如植树造林、种草绿化荒山。
合理耕种梯田,深耕密植,开沟拦截地表水,修筑淤地坝、拦沙堰、拉泥库等。
2、合理运用减少水库淤积。
对水库进行合理运用管理,主要包括采样引洪放淤、蓄清排浑、拦洪蓄水、异重流拍啥等运用方式。
(1)引洪放淤。
引洪放淤主要有引洪淤灌、淤滩造田和洼地放淤等方式;通过水库的引洪放淤,不仅可以营造农田、改良土壤,也可以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程度。
(2)蓄清排浑。
多沙河流的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是汛期的前几次洪水。
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就是在汛期的主要拉沙季节,采用空库迎讯或降低水位运用,当洪水挟带大量泥沙入库时,利用排沙设施(如排沙底孔、输沙隧洞)排沙减淤,当河中含沙量较小时,拦蓄径流,蓄水兴利。
也可以通过并联、串联水库,多个联合运用,以达到蓄清排浑的目的。
另外,也有的通过引清入库或筑渗水坝蓄水清,汛期泄洪排浑。
(3)拦洪蓄水。
对于库容相对较大,河流含沙量较小的水库,可以采用拦洪蓄水,即水库常年蓄水,非汛期拦蓄基流,汛期拦蓄洪水,并根据具体情况泄放水量。
由于水库常年蓄水,往往淤积速度较快、水库寿命缩短,所以有时要结合蓄清排浑运用方式。
(4)异重流排沙。
在水库蓄水情况下,当洪水挟带大量泥沙入库时,由于清水与浑水比重有别,两者基本不相混掺,而是浑水潜入库底并向坝前运行。
此时若及时打开底孔闸门,将浑水排出库外,则可减少水库淤积量。
由于水库在异重流排沙前后均能蓄水,使水库在汛期保持有一定的调蓄能力,而不产生大量弃水,所以对水流较缺或不能泄空排沙的水库较为适用。
我国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量缺乏,水库排沙与蓄水兴利的矛盾相对突出。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