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泥沙淤积滞后响应的理论模型

合集下载

水库泥沙淤积管理研究进展

水库泥沙淤积管理研究进展
题。
开 展水库 泥 沙淤 积管 理研 究 ,就 是采 用 先 进 的管 理理念 , 综 合运 用 工程 和非 工 程措施 , 实 现 如下 目标 : ( 1 ) 保持水库库容 。 实 现 水 库 功 能 的可持 续 利 用 ; ( 2 ) 减轻大坝荷载 , 改 善 大 坝 安 全 状况 ; ( 3 ) 降低 库 尾 高 程 , 提 高 防洪 效 益 ; ( 4 ) 疏 浚库 尾 河 段 航道 , 提 高航 运 效 益 ; ( 5 ) 减 轻 库 区淹 没 , 缓 解 移 民 问题 ; ( 6 ) 减 少 有 机 物 在 泥 沙 上 的吸 附 , 改善 库 区水质 。 对 于水库 泥沙 淤积 管 理 ,管理 理 念是 思 想 基石 。 泥 沙淤积 研究 提 供技 术 理论 支 持 , 防治 措 施 是 具体 工程 手段 ,管 理评 价 通过 对 工程 措施 进行 评价 , 寻求 合 理防治 方 案 。 开展 泥沙 淤积研 究、 提 出新 的 防治措 施 和开 发 管理 评价 模 型 , 都 应 在 管理 理念 指导 下进 行 ,从 而保 证 各环 节 的 逻辑 一致 性 ;各环 节 的执 行结 果作 为 管理 理 念 的反馈 , 可 促进 管理 理念 的改 进 和更新 。
水库 泥沙淤积 管理研究进展
谢金 明 吴 保 生 刘 孝 盈
( 清 华 大学)
水 库 具 有 防洪 、 发电 、 灌溉 、 供 水 等 多 种 功 能。 泥沙 淤 积 造成 库 容 损 失 . 使 水 库 的 功能 、 安 全 和综 合效 益受 到影 响 。 此外 , 被淤 满 的水库 可 能 面临 拆坝 问题 , 造成 较 大 的经 济损 失 。 对水 库 泥沙进 行 管理 ,保 持 和恢 复 已建 水 库 的功 能 , 成 为解 决水 资 源短 缺 、 洪涝 灾 害严 重 问题 的重要 手段 ,也 是 当前 人们 关 注 的热点 问

二维泥沙模型在水库淤积分析中的应用

二维泥沙模型在水库淤积分析中的应用

的统 计 资 料 ,当 年 全 国 的 总 淤 积 量 达 l 1 5亿 m ,
占 当时全 国水 库 总 容 量 的 1 4 . 2 % ,且 淤 积 量 仍 以
惊 人 的速度 增长 。 淤 积是 由于水位 变化 后上 游来 沙 与 当地 河床 边
动 量 方 程 : ( 詈 ) + 丢 ( 詈 ) + g + g
摘 要 :本 文 基 于 二 维 泥 沙数 学模 型 ,研 究 水 库 泥 沙 淤 积 的 一 般 规 律 ,讨 论 其 发 展 特 征 , 并对 水库 可持 续 利 用运 行
模 式 的 效 益 进 行 分 析 。希 望 为 类似 工程 可持 续 利 用 调 度 和 淤 积 分 析 处理 提 供 借 鉴 和 帮 助 。 关 键 词 :二 维 泥 沙模 型 ; 水库 ; 淤积 ; 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T V 1 4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t 6 7 2 — 2 4 6 9 ( 2 0 1 5 ) 0 9 — 0 0 7 1 — 0 3

定程 度上 会 引起 淤 泥沉 积 ,使库 容 降低 ,影 响水
圣 维 南定 理 ,先列 出二 维水 流连续 性方 程 :
: 0
a t a
库发 电能力 ,缩短 水 库使用 寿命 ,因 此水 库 可持 续
利 用调 度决 定 了水 库 的功 能 和 效 益 。根 据 1 9 8 1年
Q为 流 量 ,G 为 推 移 质 输 沙 率 ,A 为 断 面 冲淤 面 积 ,z为 水 位 ,B为 河 宽 ,S 为悬 移 质 分 组 含 沙 量 ,. s 为水 流挟沙 能力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库 可持 续 利用 运行模 式 的效 益进行 了分析 。

水库淤积形成及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水库淤积形成及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水库淤积形成及其影响和应对措施水库淤积形成及其影响和应对措施Reservoir 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在天然河流上建筑水库后,将会给该区域一系列的影响。

库区水位的举高,使过水断面扩展,水力坡降变缓,水流速度减小。

这些将致使水流挟沙才能的降低,然后改动原河道的泥沙运动规则,致使很多泥沙在库区逐步沉积淤积。

也就是说,建筑水库成为河流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

In the natural river after building reservoir, will give the area a series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up, make the cross section, hydraulic gradient is slow, flow velocity decreases. These will lead to reduced flow, sediment movement rules and then change the original river, causing a lot of sediment deposition in the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gradually. That is to say, building reservoir become the main cause of river sediment.在我国华北的黄河和海河水系,水流含沙量很大,库区的淤积也就相对较高。

例如黄河三门峡水库,多年均匀含沙量达37.8 kg\/m?,在1960-1970年,水库总淤积泥沙达55.5亿t,使库区的库容丢失高达43%。

In North China 's the Yellow River and Haihe River, sediment concentration,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is relatively high. For example, the Yellow River Sanmenxia reservoir, years of uniform sediment concentration up to 37.8 kg\/m?, in 1960-1970, total reservoir silting mud Sardar 5550000000 T, the reservoir capacity loss of up to 43%.水库泥沙淤积的对水库运用和上下流河流发生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

闹德海水库泥沙冲淤数学模型

闹德海水库泥沙冲淤数学模型
^~ 相 邻 断 面 之 间 的 人 汇 流 量及 水 头 损 矢 ; , 一 伊
[ 收稿 日期】20 — 6 2 01 0 — 9
冲 ,细 沙 易 冲 不 易 淤 的 泥 沙 运 动 规 律 ,设 定 一 个
冲难系: 【】毒 “ 淤度数B 【 J = ]
式 中 一 可调 参 数 ,0 < < 。 为 - 便 起 1 『方
P =Pfj ^ ^+ t
的基 本方 程为水流能量方程式 ( ) 2 ,计算 时先用标 准分步推算法试算 , 当得不到收敛解 时再采用二分 法求解 , 从而使计算速度和收敛性都得到了明显的 提高。 求解方程 ( ) 4 3 ,( )式采用 Pe s an差分格 ri m n s 式 .该格 式中的加权因子允许在 0 5 . ~10范围 内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2 ( 2 卷总 2 1 ) 02 期 第 O 1期
[ 章 编 号 】l0 0 2 ( 02 2 0 2 0 文 O 2— 64 20 ) — 0 7~ 2
东北水利水 电
2 7
闹 德 海 水 库 泥 沙 冲 淤 数 学 模 型
m 与一 ) q = Q + ( S , 一 0
( ) 分 组 水 流 挟 沙 力 。 按 照 粗 沙 易 淤 不 易 3
泥 连 方 : 丧Q o ( 沙 续 程r 旦 () 4 s )
式中 i 一过 水断面序号及悬沙粒径组序号 ; , Q,
[ 键 词 1泥沙冲 淤; 学模型;闹德海 水库 关 数
【 中国分类号 1 v 3 _1 l l6 T
[ 文献标识码】 B
闹 德悔 水 库 从 19 9 5年 开 始 进 行 延长 蔷 水 期 运 用 的调 度 试 验 , 泄 期 由每 年 的 6~9月 缩 短 至 7~ 敞

水库淤积预测与治理技术研究

水库淤积预测与治理技术研究

水库淤积预测与治理技术研究水库淤积预测与治理技术研究摘要:水库淤积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水库运行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

本论文通过对水库淤积预测和治理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了预测和治理水库淤积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本论文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水库淤积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1. 引言水库淤积是指由于进水中带入的悬浮颗粒物沉降而使水库底部泥沙堆积的现象。

水库淤积不仅影响水库的容量和功能,还容易导致水库发生垮坝等安全事故,因此研究水库淤积预测和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水库淤积预测技术2.1 水库淤积模型建立水库淤积模型是预测水库淤积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水库淤积模型有物质平衡模型、水动力模型和物质-能量耦合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综合考虑水力、泥沙输运和中水动力等因素,提高淤积预测的精度。

2.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库水体的图像信息,提供用于淤积预测的数据。

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等。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库淤积的定量分析和监测。

3. 水库淤积治理技术3.1 减少入库泥沙减少入库泥沙是治理水库淤积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用的方法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退耕还林还草等。

通过减少入库泥沙,可以有效降低水库淤积速度。

3.2 淤积清淤淤积清淤是直接治理水库淤积的措施。

常用的淤积清淤方法包括机械清淤、人工疏浚和生态修复等。

通过清淤可以恢复水库的有效容量,延长水库的寿命。

4. 研究展望尽管已经有了许多关于水库淤积预测和治理技术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淤积预测模型的改进、淤积治理技术的创新、水库淤积与环境影响的研究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治理水库淤积问题。

结论:水库淤积预测与治理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水库运行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通过综述和分析,总结了水库淤积预测和治理技术的方法和措施,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希望本论文对于水库淤积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

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

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引言:水库是水资源调配、水能利用和洪水防治的重要工程,但是由于水库上游的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常常造成水库的冲淤问题。

因此,对水库的泥沙冲淤进行分析和计算,对于合理设计水库以及有效防止泥沙淤积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库泥沙冲淤分析水库泥沙主要来自上游河流的冲刷、侵蚀和自然沉积等过程。

通过对上游河流的泥沙输沙率、输沙浓度、输沙密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预测水库的泥沙输入量。

2.泥沙输移分析:泥沙在水库中的输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建立泥沙输移模型,考虑水库的流动、湍流、沉积、悬移负荷等因素,可以分析泥沙在水库中的输移规律。

3.水库冲淤分析:水库的冲淤是指由于泥沙的淤积和冲刷作用,导致水库内部水深的变化。

通过对水库的水位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计算水库的冲淤量。

二、水库泥沙冲淤计算1.泥沙输入计算:根据上游河流的泥沙输沙率和水库上游面积,可以计算出每年输入水库的泥沙量。

泥沙输沙率的计算可以通过现场测量或者借助河流流量和泥沙浓度的关系公式进行计算。

2.泥沙输移计算:根据泥沙输移模型,考虑水库的流动特性、悬移负荷、沉积速率等因素,可以计算出泥沙在水库中的输移量。

输移过程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和验证。

3.冲淤量计算:根据水库的水位和泥沙淤积的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水库的冲淤量。

冲淤量可以通过净淤积量和淤积面积的乘积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冲淤前后水位和底床标高的差值来计算。

三、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的应用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在水库设计、建设和运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泥沙输入和输移的分析,可以合理设计水库的泥沙过闸设施,有效控制泥沙的进入。

通过对冲淤量的计算,可以及时采取清淤措施,避免泥沙淤积对水库堆养生态环境和水能利用带来的影响。

结论: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是水库设计和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该分析和计算可以对水库的冲淤问题进行预测和控制,保证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水库泥沙淤积计算

水库泥沙淤积计算

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水库泥沙淤积是水库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水库的储水能力和防洪能力,因此需要进行淤积计算和淤积处理。

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是指根据水库来水量、悬移质含量及水库设计参数,预测和评估水库内泥沙的变动情况。

本文将从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淤积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计算方法水库泥沙淤积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定量法、定性法和统计法等。

定量法一般是根据水库来水量、泥沙含量及输沙通量对泥沙淤积量进行量化计算。

其中,泥沙输沙通量可以通过测量泥沙的入库量和出库量来获得,来水量可以通过水文站点或流量站点的数据进行获取,泥沙含量可以通过定期对水库内的泥沙含量进行取样分析得到。

定性法则是根据水库淤积的观测结果、工程经验和相关理论,对淤积量进行近似估计。

统计法则是通过对历史水文数据和泥沙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统计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泥沙淤积情况。

二、影响因素水库泥沙淤积的程度和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来水量、泥沙输沙通量、水库设计和操作措施等。

来水量是泥沙进入水库的主要因素,来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泥沙的输送和淤积情况。

泥沙输沙通量则是衡量泥沙进出水库的动态平衡度的重要指标,输沙通量的变化趋势会直接影响水库中泥沙的淤积速度。

水库设计和操作措施则是通过控制水库进出口流量、泄洪策略等手段来减少泥沙的淤积,它们对水库淤积情况的影响不可忽视。

三、淤积处理对于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淤积处理措施。

其中,清淤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处理措施,通过清除水库沉积物来提高水库的容积和防洪能力。

清淤可以采用机械清淤、人工清淤、水力冲刷等方法,根据淤积量的不同和水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水库入库口设置泥沙过滤设施、改变水库运行策略等手段来减少泥沙的进入和淤积。

总之,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是水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水库的正常运行和防洪能力。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和淤积管理措施,可以预测和控制水库的淤积情况,保证水库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基于滞后响应模型的三门峡水库冲淤计算方法

基于滞后响应模型的三门峡水库冲淤计算方法

基于滞后响应模型的三门峡水库冲淤计算方法
沈逸;郑珊;吴保生
【期刊名称】《水利学报》
【年(卷),期】2022(53)10
【摘要】基于水库冲淤平衡纵剖面几何关系和机理分析,得到了潼关高程和库区累计淤积量平衡值的计算公式。

进而考虑河道调整速率随冲淤状态及水沙条件变化,采用滞后响应模型单步模式建立了潼关高程和累计淤积量计算方法。

结果表明,潼关高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 2在1975—2002年和2003—2018年分别为0.80和0.75,累计淤积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 2在1967—2002年和2003—2018年分别为0.95和0.84。

利用准平衡时间与调整速率参数的关系,计算了潼关高程和累计淤积量达到准平衡态所需时间,结果显示,潼关高程达到准平衡态的时间约为10.2年,累计淤积量达到准平衡态的时间约为6.7年,表明潼关高程的变化滞后于累计淤积量的变化。

此外,潼关高程和累计淤积量逐时段以平衡值为目标的调整过程体现了河床演变的自动调整与滞后响应特性。

【总页数】11页(P1207-1217)
【作者】沈逸;郑珊;吴保生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2
【相关文献】
1.水库泥沙淤积滞后响应的理论模型
2.基于改进BP网络对三门峡水库泥沙冲淤量的计算
3.三门峡水库时空冲淤与滞后响应
4.基于MATLAB神经网络的三门峡水库泥沙冲淤变化预测分析
5.三门峡水库淤积及潼关高程的滞后响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式 中 的表达式代入式 整理可得
如此递推 到第 个时段时 有
考虑到 小于 且随 的增大不断减小 即随时间推移 初始边界条件 对 的影响逐渐减 小 因此可将 用 近似替代 这样 式 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式 便是水库泥沙淤积的基本理论模型 对于不同的河床特征指标 式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关 键是针对具体指标给出其平衡状态 的合理表达式 下面以三门峡水库为例进行说明
式中 为河床特征指标调整变化的速率 为时间 对于给定的水沙条件 其对应的新的平衡状态值 是一个定数 因此 方程 有如下通解
式中 是一待定系数 如果在时间 时的 值记为 则有
从而可得
为了下面进一步推导的方便 式 改写为
式中 为时段长度 下标 表示第 个时段 为了研究方便 取等时段长 与式 相似 对于第 个时段同样有
年潼关高程与实测值的比较 此外 图 给出了计算与实测值
之间的相关系数 随年数 的变化 可以看到 值从
时的 增加到

之后基
本维持不变
图 式 计算潼关高程与实测值的
比较
年资料
图 式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 相关系数 随年数 的变化
潼 段河床比降对坝前水位的响应 潼关至 河段 简称潼 段 位于三门峡水库的回水末端 其比降的大小对于该河段的输沙能力影响很大 将潼 段河床比降 作为特征指标 可得下式
年蓄清排浑运用以来 年平均坝前水位变化不大 而汛末潼关高程随水量的增加而下降 随水量的减少
而上升 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反比关系
因此 潼关高程的平衡状态与入库年水量 亿 之间
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 为系数 为指数 为初始潼关高程 将式 代入式 可得
根据水库
年的数据 得到式 的有关系数和指数如下
图 为利用式 计算的
理论模型 并以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为例 利用提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库区累计淤积量对流量加权平均坝前水位
的响应 潼关高程对年入库水量的响应及水库末端比降对年平均坝前水位的响应 结果表明所建理论模型能够描
述泥沙淤积的特征 为水库泥沙淤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水库泥沙 河床演变 滞后响应 平衡状态 三门峡水库
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
作者简介 吴保生
男 河南安阳人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理论模型的建立
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认为 冲积河流具有自动调整的功能 其最终结果是在力求使来自上游的水量 和沙量通过河段下泄时 河流保持一定的相对平衡 也就是说 当一个河段的上游来水来沙条件或 下游边界条件发生改变时 河段将通过河床的冲淤调整 最终建立一个与改变后水沙条件相适应的新的 平衡状态 在河床的自动调整过程中 其初始的调整变化速度是较为迅速的 但随着河床的调整变化不 断趋近与新的平衡状态 速度会逐渐降低 最后趋近于零 也就是说 河床的某一特征指标 在受到外 界扰动后的调整变化速率 ? 与其当前状态 和平衡状态 之间的差值成正比 这种河床从原有 状态演变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可用下列微分方程来描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研究背景
水库的修建破坏了天然河流的平衡状态 库区水位壅高 水深增加 水面比降减缓 流速减小 水流 的输沙能力显著降低 促使大量泥沙在库内淤积 全球范围内每年由于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约为
我国西北地区水库的损失更为严重 例如黄河流域截至 年的淤损库容为 泥沙淤积造成水库的防洪能力降低 蓄水发电和灌溉等的综合效益下降 有的甚至造成水库全部功能的 丧失 此外 随着移民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新建水库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因此 如何 控制水库的泥沙淤积速度 保持水库的可持续利用 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
用方式 考虑开始时
年以前 的淤积仍然受前期运用条件和淤积状况的影响 表现出与稍后
年以后 完全受蓄清排浑运用条件决定的淤积过程有所不同 将资料分为前后两个时段 依据实测淤积
资料得到如下两组参数


图 为利用式 计算的
年三门峡库区累计泥沙淤积量与实测值的比较情况 此外 图
还给出了计算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 随年数 的变化 可以看到 值从
吴保生 邓 三门峡水库河床纵剖面的调整变化 水利学报
吴保生 夏军强 王兆印 三门峡水库淤积及潼关高程的滞后影响
王兆印 吴保生 李昌志 渭河下游是否已达到平衡
人民黄河
泥沙研究
钱宁 张仁 周志德 河床演变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上接第 页
责任编辑 李福田 责任编辑 吕斌秀
收缩进入三门峡峡谷河道的衔接处 对上游河道具有侵蚀基准面的作用 因此 潼关高程 相应
的水位 是衡量水库回水淤积程度的重要指标 将潼关高程 作为特征指标 根据式 可得如下方程Βιβλιοθήκη 式中年 为第 年的潼关高程
为在第 个时段末潼关高程的平衡状态值
潼关河段位于水库回水的末端 潼关高程的抬升是库区泥沙淤积发展的结果 三门峡水库自
河床的冲淤演变一般滞后于来水来沙和下游控制条件的变化 原因是河床的冲淤需要一个时间过 程 因此 滞后响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河床演变现象 此外 水库的淤积速度除与上游来水来沙和坝前 运用水位有关外 还受河床边界条件和前期淤积状况的影响 因此 水库目前的河床形态和淤积量 应是 连续若干年水沙条件和水库运用条件累计作用的综合结果
式中 为系数 为指数 为淤积量参数 亿 三门峡日平均流量 ?
将式 代入式 可得
为日均坝前水位
和 分别为潼关和
考虑到式 右端大括号内的值为 则式 可简化为
下面根据库区实测淤积资料来确定公式中的有关参数
年以前水库处于初期淤积过程 淤
积量与运用水位关系不大 因此 只能采用 年以后的淤积资料 自 年开始采用蓄清排浑的运
结论
从冲积河流的自动调整原理出发 认为河床在受到外界扰动后的调整变化速率 与其当前状态 与平衡状态之间的差值成正比 据此建立了水库泥沙淤积滞后响应的理论模型 提供了水库泥沙淤积的 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以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为例 利用提出的理论模型对库区累计淤积量与流量加 权平均坝前水位的响应 潼关高程对年入库水量的响应 水库末端比降对年平均坝前水位的响应进行了 分析计算 结果表明所建理论模型能够描述这些特征指标的变化 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实用价值 滞 后现象是水库泥沙淤积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是河床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 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可以扩展到其它河床演变指标的分析计算中 关键在于如何针对河床演变的平衡 趋向给出具体指标的平衡状态表达式
时的 增
加到
时的
之后基本维持不变 上述结果说明 库区累计淤积量不仅与当年的来水来沙条件
和坝前水位有关 而且与前期 年内的来水来沙条件和坝前水位有关
图 式 计算库区累计淤积量
与实测值的比较
年资料
图 式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 相关系数 随年数 的变化
潼关高程对入库水量的响应 潼关距三门峡大坝
位于黄河 渭河汇流区宽浅河道突然
式 计算的潼 段河床比降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比较见图 此外 图 还给出了计算与实测值之
间相关系数 随年数 的变化 可以看到 值从
时的 增加到

之后又略有
减小 这种减小趋势与图 和图 的表现不同 有待进一步探讨
图 式 计算潼 段河床比降与
实测值的比较
年资料
图 式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之间 的相关系数 随年数 的变化
式中
年 所以 为第 年的潼 段河床比降
为在第 个时段末潼 段河床比降的平衡
状态值
以往研究表明 潼 段河床比降与平均坝前水位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因此 潼 段河床
的平衡比降与年平均坝前水位
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 为系数 为指数 为比降参数 将式 代入式 可得
为年平均坝前水位
利用
年实测比降资料 得到式 的有关系数和指数如下
模型应用
三门峡库区累计淤积量对坝前水位的响应 首先分析库区累计淤积量与坝前水位的响应关系 根据式 将潼关以下库区累计淤积量 作为特征指标 可得如下方程
式中
年 所以 为第 年的库区累计淤积量 亿
衡状态值 亿
为在第 个时段末库区累计淤积量的平
考虑到流量加权平均坝前水位 其中
是影响库区累计淤积量平衡状态的重要因素 则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长江 黄河
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河渠研究室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泥沙研究室合编 水库泥沙 社 韩其为 水库淤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焦恩泽 黄河水库泥沙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吴保生 王光谦 王兆印 夏军强 来水来沙对潼关高程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科学通报
北京 电力出版
年月 文章编号
水利学报
第 卷第期
水库泥沙淤积滞后响应的理论模型
吴保生 游 涛
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摘要 河床演变中普遍存在着滞后响应现象 而以往的水库泥沙研究对滞后响应现象很少考虑 本文在作者近期
关于水库泥沙淤积滞后现象研究的基础上 从河床演变学的自动调整原理出发 建立了水库泥沙淤积滞后响应的
滞后现象 前期影响 累计影响 记忆功能 是水库泥沙淤积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忽略这种现象就 不可能全面把握水库泥沙淤积的过程和内在规律 本文将在以往关于滞后现象研究 的基础上 从 河床演变学的自动调整原理出发 建立水库泥沙淤积滞后响应的理论模型 并以三门峡水库泥沙为例对 模型的正确性进行检验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虽然过去针对水库泥沙国内外都开展过大量的专门试验研究 但对滞后响应和累计作用很少 考虑 最近 吴保生等 在对三门峡水库及渭河下游泥沙淤积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发现水库的 累计淤积量和潼关高程不仅受当年水沙条件和坝前水位的影响 而且通过前期边界条件 还受过去若干 年内的水沙条件和坝前水位的影响 并且采用线性叠加及加权平均的方法 研究了库区泥沙淤积过程与 来水来沙和坝前运用水位的滞后响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