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原则预防.ppt
参赛幻灯-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预防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治未病——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生可通过调摄保养,增强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可促进养生,维持体内阴阳平衡,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外邪的能力,从而延缓衰老。
含义治未病与养生的关系预防的主要内容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为用[一]养生以增强正气[二]防止病邪侵害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一)顺应自然(二)养性调神(三)护肾保精(四)体魄锻炼(五)调摄饮食(六)针灸、推拿、药物调养春夏养阳顺时养生以从其根秋冬养阴避免不良刺激避免来自社会、自然、家庭等外界的不良刺激。
防止内源性不良刺激:如积极治疗躯体疾患。
加强文化思想修养。
提高对情志疾病的耐受性。
避免不良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房事有节食疗保肾运动保健针灸药物调治按摩固肾不过分压抑——以防气机郁滞。
不有意放纵——以防耗竭肾精。
作用—促进气血流畅,调节精神情志1.运动量适度,因人而宜,形劳而不倦。
要点2.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
3.持之以恒。
1、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或疫死的家畜。
3、克服饮食偏嗜,寒温适宜,据体质而调配1、注意饮食宜忌据体质而调配凉而忌温燥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寒凉2、药膳保健: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1、药物养生2、推拿针灸二]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2、药物预防.避其邪气含义:要谨慎躲避外邪的侵害。
夏日防暑,秋天防燥,冬天防寒。
避疫毒,防疠气之染易。
讲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的污染等。
注意环境,防止外伤与虫兽伤内容顺应四时,防六淫之邪的侵害、药物预防含义:事先服食某些药物,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兵邪的侵袭,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人工免疫—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
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
茵陈、贯众预防肝炎。
中草药预防疾病内容用之有效简便易行含义: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中医学基础课件-防治原则

脏腑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基础,脏腑功能失常可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引发各 种疾病。
调整阴阳平衡的方法
01
损其有余
对于阴阳偏盛的情况,应采取损其有余的方法,即通过祛除多余的阳气
或阴气来恢复阴阳平衡。例如,对于阳盛则热的实证,可采用清热泻火
的方法来治疗。
02
补其不足
对于阴阳偏衰的情况,应采取补其不足的方法,即通过补充不足的阳气
现代研究与发展
中医学防治原则源于古代医学典籍,如《 黄帝内经》等,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 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防治原 则也在不断吸收现代研究成果,不断 完善和发展。
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学防治原则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深 厚的实践基础。
02 预防为主原则
标本缓急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 的轻重缓急,确定治疗的主次先
后。
一般情况下,“治病必求于本”, 即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在特殊情况下,如标病甚急,危 及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则应 采取“急则治标”的方法,先解
决标病,再治本病。
标本兼治的方法
标本兼治是指在治疗疾病时, 既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又兼顾疾病的现象。
祛邪
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如解表、清热、攻下、消导等,消除病邪,减轻或消除病理 损害,恢复正气。
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
1 2 3
扶正与祛邪相互关联
扶正有助于祛邪,祛邪也有助于扶正。正气充足 则邪气易去,邪气去除则正气易复。
扶正与祛邪主次分明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是主要矛 盾。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确定扶正与 祛邪的主次。
2024版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皮疹等。
肠道传染病
01
02
03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等。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持 续发热、头痛等。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通过污 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症 状包括剧烈腹泻、呕吐等。
血液传播类传染病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 或体液传播,症状包括乏力、食
欲不振等。
丙型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传 播,症状包括轻度发热、恶心等。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血 液或体液传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通过蚊子 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寒战、 高热等。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与完善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
01 络,实现全面覆盖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
03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时效性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
02 并应对疫情
加强信息报告和公开透明,
04
保障公众知情权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途径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 置流程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 能力
集体活动安全风险评估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进行传染病 风险评估,了解活动场所的卫生
状况和参与人员的健康状况。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 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安全
顺利进行。
在活动过程中,加强现场卫生管 理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和
疫情传播。
家长参与支持方式探讨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 学校防控措施。
防治原则PPT课件

阳、三因制宜治则
(二)难点 1.治则、治法的关系 2.“标本”之“本”与“治病求本”之“本”的不同 3.阴阳互制的补虚方法与阴阳互制的补虚方法 4.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及运用
二、知识点精析 (一)治则、治法的概念及其关系
①概念 ②适应证 ③正治的主要内容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2)反治
①概念 ②适应证 ③反治的主要内容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3)正治与反治的关系
2.治标与治本 (1)标本概念的相对性
邪正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病机与症状而言,病机为本,症状是标; 疾病先后言,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是标; 病位而言,脏腑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等
一是概念不同: 二是内容不同: 三是方法不同:
(三)预防的内容
未病先防 预防的内容
既病防变
1防止病邪侵害
(1)养生以增强正气
①顺应自然
②养性调神
一是要注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 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心理的调摄能力。
③护肾保精
④体魄锻炼
形体锻炼的要点有三
及阳, 以滋阴为主,补阳为辅;阳损及阴,则以补阳为
主, 滋阴为辅。主次分寸不同。
5.调理精气血津液
(1)调精
①填精:适应于精虚证。精虚以肾精亏虚多见。故填精补髓, 主要用于肾精亏虚。
(2)调整阴阳的内容 ①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
适应证 ——“阳胜则热”的实热证
泻其阳盛 理论依据——根据阴阳对立制约原理,宜用寒凉药以泻其偏盛
之阳热。即“热者寒之”
阳胜则阴病——清热的同时,配以滋阴之品,即祛邪为主兼以 扶正。
《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推拿治疗是通过手法按摩 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治疗是通过刮痧板刺 激皮肤表面,促进血液循 环和排毒。
拔罐治疗是通过负压作用 来刺激穴位和肌肉,促进 气血流通。
康复治疗
01
02
03
04
康复治疗是针对患者康复阶段 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 法、职业疗法、语言疗法等。
物理疗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缓 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例如电疗
等。
糖尿病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 ,采用综合防治原则与治法,包 括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定期
监测等。
冠心病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情况,制定相 应的防治原则与治法,如药物治
疗、介入治疗等。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传染病爆发
在传染病爆发时,根据疫情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治法,如 隔离、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
实施难度
部分防治原则与治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患者依从性差、 医疗资源不足等。
对未来的展望
智能化发展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防治原则与治 法有望实现智能化,提 高疾病预测和治疗的准 确性。
多学科合作
未来防治原则与治法的 制定将更加注重多学科 的合作,以整合各方资 源,提升疾病防控效果 。
预防与治疗的融合
1 2
全周期健康管理
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 链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 发生风险。
3
整合医疗资源
促进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整 体医疗效果。
PART 05
总结
REPORTING
防治原则与治法的意义
科学指导
2024版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PPT课件

报告程序和要求
报告程序
发现传染病疫情后,应按照规定的程 序及时上报,包括初步报告、进程报 告和结案报告。
报告要求
报告内容应准确、完整、及时,不得瞒 报、谎报、迟报。同时,应保护患者隐 私和信息安全。
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信息共享
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等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疫情信 息和防控工作进展。
将衣物浸泡在含氯消毒剂中30 分钟,或用60℃以上的热水清
洗并烘干。
04
空气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对 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注意避免
紫外线直接照射人体。
家庭环境卫生要求
室内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分类垃圾
将垃圾分类投放,及时清理垃圾,避免 病媒生物滋生。
清洁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卫生,经常打扫卫生 死角。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
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治 疗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 救治。
强化公共卫生干预
通过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改善、饮 食安全等措施,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降低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
推广疫苗接种
01
积极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
制定免疫规划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01
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仍需完善
部分地区监测网络覆盖不足,预警机制不够灵敏,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和
优化。
02
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不足
需加强传染病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03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不足,需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资源均衡分
防治原则

治则 治疗 治法
过 渡 页
壹
预防
◎未病先防 ◎既病传变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
止疾病的发生。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正气与邪 气双方矛盾斗争的结果,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 本原因,而邪气入侵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因 此,做好“未侵害两个方面的工作。
VS
在阴阳偏衰的疾病中,一方的不足,也可导致另一方的亢 盛。如阳气亏虚,阳不制阴,使阴相对偏盛,形成阳虚则 寒的虚寒证,采用“阴病治阳”的治法,即所谓“益火之 源,以消阴翳”。阴精亏损,阴不制阳,使阳相对偏亢, 形成阴虚则热的虚热证,采用“阳病治阴”的治法,即所 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若阴阳俱虚,则应阴阳俱补。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在 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要注意采用“阳中求阴”或 “阴中求阳”的方法。
标本 兼治
(一)治病求本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 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 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 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治疗。
-19-
-11-
(一)治病求本 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它 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如寒病见寒象, 热病见热象,虚病见虚象、实病见实象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12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30-
二、治 法
概念
清法
适应症
清法,也叫清热法,是运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 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 治疗大法。 凡外感热病,无论其热在气分、营分、或血分 ,只要表邪已解而里热炽盛者,均可应用。
最新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教学讲义PPT课件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
你家购买了一台
* 电视机,根据商场送 货部门的统一调配, 电视机在周日上午10 时送到。周日早晨, 爸妈临时有事,要求 你在家等候。而你已 跟同学约好上午8时到 学校出黑板报。在妈 妈的建议下,你打电 话与同学商量把时间 改为上午10点30 分……
*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 那么会……
标本兼治
征象
高热大汗 口干脉数 舌红苔黄
(热象)
血压骤降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Shock) (寒象)
本质
治法
实热壅盛
里热盛极 阳盛格阴
正治(逆治)
寒凉药
热则寒之
反治(从治)
寒凉药
寒因寒用
正治 反治
热则寒之 —高热———寒药 寒因寒用 —真热假寒—寒药
寒则热之 —胃寒———热药 热因热用 —真寒假热—热药
法
(
温:运用温热的方药——祛寒邪、补阳气
八 清:运用寒凉方药——清除热邪
法 补:运用补养作用的方药——消除虚弱证 )
消:具有消导和消散——治疗积、癥、痞等
思考题
1、为什么正治又称“逆治”,反治则称“从治” 2、标本缓急的治疗法则怎样区别应用? 3、阴盛、阴虚或阳盛、阳虚在疾病性质有治法
上有何不同?试列出2—3个鉴别症状。 4、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使刘汀失约于同学的诺言,并 影响出墙报工作。
*如果送货工准时把电视送到你家, 而你家没人等候,那么会……
• ◎影响商场送货部门的调配计划, 并且会影响其它客户的送机时间。
*你认为最好的结果应该是……
• ◎电视机按时送到,刘汀同学能信守 承诺,依时回校和同学们一起出好墙 报。回家后,见爸爸己把电视机安好。 晚饭,我们一家三口,边吃饭边看电 视,日子越过越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早期诊治 2.控制病传
第6 页
防治原则-预防
下列不属于预防的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重视精神调养 B. 注意饮食起居 C. 加强身体锻炼 D. 长期诊治 E. 控制病传
答案:D
第7 页
谢谢观看
制作人:孙玲
中医学基础
目录
CONTENTS
防治原则
(一)预防
一 未病先防
防治原则-预防
《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充足,精气血阴阳旺盛,脏腑功能健全,则机体抗病力强; 正气不足,气血阴阳亏乏,脏腑功能低下,则机体抗病力弱。所 以调养正气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关键。
1 调养正气,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 第3 页
一 未病先防
防治原则-预防
重视精神调养
1 调养正气,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
注意饮食起居
加强身体锻炼
第4 页
一 未病先防
防治原则-预防
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 未病先防除了调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外,还要注意避免各种邪气的侵害。
2 外避病邪,防止邪 气侵害 第5 页
二 既病防变
防治原则-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