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原则与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学课件:7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中医学课件:7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 (一)正治与反治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 1、正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常用法则。又 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 病的性质相反。
• 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
•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020/10/18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 2、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法则。又 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 疾病的假象而施治。
• 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 的病证。
•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2020/10/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治病求本
• (一)正治与反治 • 2、反治 • (1)热因热用 • 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 •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
寒假热证” 。
2020/10/18
二、治病求本
原则。 • 如夏季不宜辛温发散药,避免开泄
太过,耗伤气阴;冬季慎用寒凉药, 以防伤阳;暑季多雨多湿,治宜酌 加化湿、利湿之品。
2020/10/18
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二)因地制宜 • 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选择用药。 • 东北病多干寒,治宜辛温滋润,
慎用苦寒之品。 • 东南多雨,病多湿热或温热,治
宜清化,慎用温热助湿之品。
2020/10/18
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三)因人制宜 •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生
活习惯等不同进行适当的治疗。
2020/10/18
第二节 治法
• 基本治法(八法): •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 具体治法:
2020/10/18
第二节 治法

中医课件- 防治原则与治法

中医课件-  防治原则与治法

治法
三、下 法 1.概念: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
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治疗大 法。
2.适应证:适用于寒、热、燥、湿等邪内结在肠道, 以及水结、宿食、蓄血、痰滞、虫积等里实证。
治法
四、和 法 1.概念:和解法,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达到
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 大法。 2.适应证:如寒热往来,为邪在半表半里。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反治
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从”,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治。适 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热因热用: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 假热症状的病证。
防治原则与治法
薛霁
教学目的
熟悉预防概念及预防的基本内容; 掌握治则的六个基本方面; 了解八法的概念。
治则: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对临床治疗立法、 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治法: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治则的具体化。
第一节 防治原则






生 与 预 防
病 求 本
整 阴 阳
正 祛 邪
治 异 同
2.适应证:适用于气、血、食、痰、湿(水)所形成 的积聚、癥瘕、痞块等病证。
偏衰 阴虚 阴虚不能制阳,引起内热证—养阴 阳虚 阳虚不能制阴,引起阴寒内盛—温阳 补其不足 阴损及阳 阳中求阴 阳损及阴 阴中求阳
正治
四、扶正祛邪
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 祛邪: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

防治与护理原则课件

防治与护理原则课件
害物质
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选 择合适的药 物和治疗方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和
休息
康复指导: 提供康复指 导和心理支 持,帮助患 者恢复健康
案例启示
预防为主:加强 预防措施,降低
发病率
早期发现:及时 发现病情,尽早
治疗
综合治疗:采用 多种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为重:加强 护理工作,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
4
防治与护理原则的重要性
01
预防疾病:遵循防治原则,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02
提高生活质量:遵循护理原则,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降低医疗成本:遵循防治与护理原则,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04
提高医疗质量:遵循防治与护理原则,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防治与护理原则的应用
01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管
演讲人
目录
01. 防治原则 02. 护理原则 03. 案例分析 04. 总结
1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均衡、规律作
息、适量运动等
0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如吸烟、酗酒、接触
有毒化学物质等
0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04
接种疫苗,预防传染
病的发生和传播治疗方法 Nhomakorabea0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
理,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减少疾病传播
02
护理原则:遵循科学护
理方法,确保患者得到
及时、有效的护理
03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中医课件--防治原则与治法

中医课件--防治原则与治法

发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
筋经”、“气功”等。这些方法均能养精、益气、安
神、活血,协调精、气、神、血的相互关系,从而调
畅气机,平衡阴阳,运行气血,疏通经络,作到“正
气存内,邪不可干”。
一、养生与预防
• (3)适应四时气候:

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会影响人
体,使之发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 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虚便秘、 血枯经闭等证,其治应以补开塞,不要妄用通泄更伤 正气。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 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血瘀崩 漏及膀胱湿热所致尿频、尿急、尿痛的病证。治疗可 分别用消导泻下、活血化瘀、清利湿热等方法。
为寒热往来之病,供秋气收敛的精微就少了,
到冬季就会发为内虚的重病。
• 秋季阴气已升,万物果实已成,自然界一 派容态平定的气象。秋风劲急,物色清明, 肃杀将至。人们要早睡,并且要早起,鸡鸣 时即起;使志意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季肃杀 之气的刑罚;应当收敛神气,以应秋气的收 敛清肃;志意不要受外界干扰,以使肺气清 静,这就是应秋季收敛之气、调养人体“收 气”的道理。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 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 就要发生飧泄的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 “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 够的缘故。
法则的。

临床遵循的治疗法则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
整阴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四个方面。
二、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 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中医学基础课件-防治原则

中医学基础课件-防治原则
阴阳失调与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脏腑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基础,脏腑功能失常可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引发各 种疾病。
调整阴阳平衡的方法
01
损其有余
对于阴阳偏盛的情况,应采取损其有余的方法,即通过祛除多余的阳气
或阴气来恢复阴阳平衡。例如,对于阳盛则热的实证,可采用清热泻火
的方法来治疗。
02
补其不足
对于阴阳偏衰的情况,应采取补其不足的方法,即通过补充不足的阳气
现代研究与发展
中医学防治原则源于古代医学典籍,如《 黄帝内经》等,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 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防治原 则也在不断吸收现代研究成果,不断 完善和发展。
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学防治原则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深 厚的实践基础。
02 预防为主原则
标本缓急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 的轻重缓急,确定治疗的主次先
后。
一般情况下,“治病必求于本”, 即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在特殊情况下,如标病甚急,危 及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则应 采取“急则治标”的方法,先解
决标病,再治本病。
标本兼治的方法
标本兼治是指在治疗疾病时, 既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又兼顾疾病的现象。
祛邪
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如解表、清热、攻下、消导等,消除病邪,减轻或消除病理 损害,恢复正气。
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
1 2 3
扶正与祛邪相互关联
扶正有助于祛邪,祛邪也有助于扶正。正气充足 则邪气易去,邪气去除则正气易复。
扶正与祛邪主次分明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是主要矛 盾。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确定扶正与 祛邪的主次。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ppt课件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ppt课件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 其防治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常见植物病害 • 常见植物虫害 • 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 常见病虫害防治实践 • 病虫害防治的挑战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 类和危害程度
提高对植物保护和农 业生产的认识
掌握病虫害防治的基 本方法和措施
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
食性昆虫等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可使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药剂灌根
或拌种处理。
04
CATALOGUE
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 2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是预防病虫害 的根本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3
消灭越冬虫源和病源 清除杂草、落叶等,减少病虫害越冬场所。
曲、畸形,影响植物生长。
发生规律
蚜虫繁殖迅速,每年可发生多代, 春秋两季是危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
清除杂草,减少虫源;利用天敌 如瓢虫、草蛉等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可采用吡虫啉、啶虫脒
等药剂。
蚧壳虫类害虫
种类与危害
蚧壳虫如粉蚧、蜡蚧等,附着在植物枝叶上吸食汁液,导致植物生 长不良,甚至死亡。
发生规律
线虫病害
根结线虫病
主要危害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的 瘤状物或根结,影响根系吸收功
能。
胞囊线虫病
在根部形成胞囊,胞囊内充满线虫 卵,造成植株生长不良、黄化。
滑刃线虫病
线虫寄生于植物组织内,造成组织 病变、畸形。
03
CATALOGUE
常见植物虫害
蚜虫类害虫
种类与危害
蚜虫种类繁多,如棉蚜、桃蚜等, 它们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

《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推拿治疗是通过手法按摩 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治疗是通过刮痧板刺 激皮肤表面,促进血液循 环和排毒。
拔罐治疗是通过负压作用 来刺激穴位和肌肉,促进 气血流通。
康复治疗
01
02
03
04
康复治疗是针对患者康复阶段 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 法、职业疗法、语言疗法等。
物理疗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缓 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例如电疗
等。
糖尿病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 ,采用综合防治原则与治法,包 括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定期
监测等。
冠心病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情况,制定相 应的防治原则与治法,如药物治
疗、介入治疗等。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传染病爆发
在传染病爆发时,根据疫情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治法,如 隔离、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
实施难度
部分防治原则与治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患者依从性差、 医疗资源不足等。
对未来的展望
智能化发展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防治原则与治 法有望实现智能化,提 高疾病预测和治疗的准 确性。
多学科合作
未来防治原则与治法的 制定将更加注重多学科 的合作,以整合各方资 源,提升疾病防控效果 。
预防与治疗的融合
1 2
全周期健康管理
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 链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 发生风险。
3
整合医疗资源
促进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整 体医疗效果。
PART 05
总结
REPORTING
防治原则与治法的意义
科学指导

生物防治第一讲ppt课件

生物防治第一讲ppt课件
天敌的引进和移植 天敌的大量繁殖和释放 天敌的保护利用 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我国早期的生物防治
(1) 利用
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
(2) 以法令形式保护天敌
防治害虫
(3) 利用脊椎动物
防治农业有害生物
(1)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
➢害虫生物防治的历史,以我国最为悠久。
➢ 公元304年,晋代稽含所著的 《南方草木状》就有记载:“交 趾人以席囊贮蚁鬻(yu)街市者, 其巢为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 其中,并巢同卖。蚁赤黄色,大 于常蚁。南方柑桔若无此蚂蚁, 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 者矣。”
(2)以法令形式保护天敌防治害虫
➢ 宋乾佑(948-950)年间发生蝗灾,阳武、雍丘、襄邑 “三县蝗为鸲鹆(八哥)聚食,敕禁罗戈鸲鹆 ,以其有吞食 之异也”;
➢ 《渊海类涵》有“蛙能捕虫,必应禁捕”; ➢ 《墨客挥犀》(彭乘,1063)记载:“浙人喜食蛙,沈
文通(1025-1067)在钱塘日切禁之。”
化学防治的缺点
➢ 污染环境与农药残留:长期大量的连续施用农药对农产品、空气、 土壤和水域的污染,即农药残毒和公害问题,使人类健康和野生动 物资源受到威胁;
➢ 害虫产生抗药性:有些有害生物尤其是在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 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很快形成抗药性;
➢ 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施用农药、尤其是使用广谱性农药既杀 死害虫,同时又杀死害虫的天敌,当害虫经一定时间后再发生时, 由于天敌数量的增长速度慢于害虫,导致这种害虫再猖狱,它的发 生为害反而超过原有水平,或使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 机械防治则包括用人工或采用适当工具,以捕杀或消 灭有害生物的各种措施。
➢ 主要包括捕杀法、诱杀法、阻隔分离法和辐射处理等。
物理及机械防治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9
2.寒因寒用
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 病证。
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 真热假寒证。虽外见寒象,但热盛是其本质, 故用寒凉药以治其真热,从而消除假寒之征象 。
精品课件
20
3.塞因塞用:
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 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如脾 虚便秘、血枯经闭等证,其治应以补开塞,不 要妄用通泄更伤正气。
精品课件
23
(二)标本缓急
“标”即现象,“本”即本质。“标”与“本”是互相
对立的两个方面。本与标,具有多种含义,具有相对的
特性。“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标”
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
如以正邪而言,则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以病因症状论,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其它如旧病、原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
疏散风热; 里热证,实者用清法通里攻下,虚者则用甘凉养
阴透热或滋阴清热等法。
精品课件
15
虚则补之:
虚损病证表现虚弱之象,用补益性质的方药来治 疗;
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若症状属 阴虚,却用补阳药;或症状属阳虚,却用补阴药, 自然不但不能补虚,还可能会加重病情。 因而补 也虚分气血阴阳及五脏,避免出现虚不受补。
注重调养正气 未病先防 养生保健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防止邪气侵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顺应自然规律,注精意品形课体件锻炼,重视精神调节,起7 居有节,劳作适度
(二)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注重疾病传变规律
先安未受邪之地
(防止传变)
精品课件
指寒证要用温热的方药治疗。
寒证有表寒,里寒之别。治表寒证,宜用辛温解 表的汗法,以发散风寒;
治里寒证则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等温法,以祛 寒温里。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精品课件
14
热者寒之
热性病证表现寒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指热证要用寒凉的方药治疗,属逆病性而用治的
正治法。 根据表、里、虚、实之不同,表热证用辛凉解表,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 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
精品课件
10
二、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 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辨证论治的一 个基本原则。
精品课件
11
治病求本
正治
正治与反治
反治
治病求本
急则治其标
标本缓急 缓则治其本
标本兼治
精品课件
8
早期诊治
疾病一旦发生,及时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尽快使 疾病愈于初期阶段,这是防止疾病发展和传变的 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外邪侵犯人体,如果不及时 治疗,病邪就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 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 困难。
精品课件
9
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传变)
“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患病之后,及时控制病 情,防止发生变化,中医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掌握疾病传变规律,先保护人体正气和未受病邪 侵犯的脏腑。
12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它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
精品课件
13
寒者热之:
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热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精品课件
1
目录
第一节 防治原则 第二节 治 法
精品课件
2
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 药的普遍原则。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 化。
治则指导治法。
精品课件
3
第一节 防治原则 预治 调 扶 病 三 防病 整 正 治 因 为求 阴 祛 异 制 主本 阳 邪 同 宜
精品课件
25
缓则治其本
对于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者,虽见有其标证, 亦应针对其原发病之本来加以治疗。
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精品课件
16
实则泄之:
邪实病证表现实证的征象,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来 治疗。
实则泻之为针灸治疗原则之一,“盛则泻之”、 “满则泄之”、“邪盛则虚之”都是泻损邪气的 意思,可统称为“实则泻之”。是指实证的治疗 原则应用泻法以达到清泻实邪的目的。
精品课件
17
1.反治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精品课件
21
4.通因通用:
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 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 血瘀崩漏及膀胱湿热所致尿频、尿急、尿痛的 病证。治疗可分别用消导泻下、活血化瘀、清 利湿热等方法。
精品课件
22
小结:
反治法,主要是顺从疾病反映于外的证候而治, 表面上是与正治法相反,但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 ,选择了针对疾病的内在本质而治疗的方法,符合辨 证施治的原则,可以说仍然是正治法。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 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
精品课件
18
1.热因热用:
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 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 真寒假热证。临床虽见热象,但其本质为真 寒,治本之法当用温热药治之。
精品课件
4
治法:
汗、吐、下、和、 温、清、补、消
精品课件
5
一、养生与预防
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与预防,养生又称 为“摄生” 。
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精品课件
6
一、养生与预防
(一)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充分调动人体的 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养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 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避免病邪侵袭,做 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急则治标
标本缓急
精品课件
缓则治本 标本兼治 24
急则治其标
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紧急危重 的证候,影响到病人的安危时,就必须先行解决危 重证候。 如脾虚所致的鼓胀,则脾虚为本,鼓胀为标,但 当鼓胀加重,腹大如釜,二便不利,呼吸困难时, 就应攻水利尿,俟水去病缓,然后再健脾固本。 大出血者,无论属于何种出血,均应采取应急措 施,先止血以治标,血止后再治其本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