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楼怀归
春日阅读答案15篇

春日阅读答案15篇春日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日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日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
(5分)参考答案1.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
(1分)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
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
(2分)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
(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
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
(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
(2分)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
(2分)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
(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春日阅读答案2乱后春日途经野塘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扬花去却来。
季重①旧游多丧逝,子山②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③。
【注】①季重:三国时吴质的字,曾感伤死于瘟疫的好朋友。
②子山:南北朝庾信的字,曾出使西魏,作《哀江南赋》抒发亡国之痛。
③劫灰: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最经典的八句话的诗

最经典的八句话的诗1、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起云涌,人生经历跌宕起伏。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谁能长生不老?我要保持一颗爱国的心,在历史中体现出来。
2、无题唐代:李商隐昨晚星星很亮,但午夜有凉风。
我们的酒宴在花楼寺畔和县的东边。
没有蔡凤身上的翅膀,不可能比翼双飞的齐飞;心似灵犀,情相通。
猜拳勾心斗角,酒暖暖心;这群人来了酒友的赌注,一场烛光下的输赢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没有蔡峰的翅膀,你比不上齐飞;但心有灵犀,感情紧紧相连。
猜透对方的勾心斗角,畅饮春酒暖心;我们分组喝酒,一决雌雄。
烛光是红色的。
唉,一听到偶数鼓,就该上朝了。
骑到兰台,像随风飘荡的青蒿。
3、无题唐代:李商隐我遇见她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自从我们分开后,时间变得更长了,东风起了,百花齐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住处在蓬莱山,不远,但是没有办法打通,我们鞭长莫及。
我希望像青鸟一样的信使会勤勉地拜访我的爱人。
4、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原文、赏析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出自宋代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
原文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
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
天圣元年(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
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
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创作背景:作此诗时,诗人寇准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译文。
古代诗歌鉴赏的四把金钥匙解析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 但是联系诗的标题——《近试上张水 部》所传达的信息,就可得知这是一 首请求他人帮助的“讨教”诗,是诗 人在进士考试前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 符合主考的要求,而向水部张籍探问 请教,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
【即时应用】
• 请根据标题推测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 1.《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 2.《春日登楼怀归》(寇准) • 3.《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夕照、秋雨。通过描写塞北边地风物,引发对沧 桑兴亡的深重悲悯
第三把“金钥匙”——关键词
• 关键词是指古诗中带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色
彩的词语,它们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 往往也是全诗之“眼”。像杜甫《春夜喜雨》 中“好雨知时节”的“好”字,《登高》中 “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字,《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 字等,都是这样的关键词。抠出这些关键词, 也就找到了诗歌的点睛之笔,就把握住了诗 人应表之意与应抒之情。
可以推断为(边塞诗),边塞诗表现手法 多为( 写景叙述抒情相结合)。
• 又如杨巨源的《城东早春》一看便可以断
定为(写景诗),写景诗,其基本表现手法 必定是(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1)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2)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作品的情感基调 (4)诗歌的主要内容 (5)诗歌的题材
还有些古诗往往如同打谜语,诗句是“谜 面”,标题是“谜底”,尤其是咏物诗和酬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1990年-2005年)199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1)B (2)D1999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本文是关于五言律诗的平仄,感谢您的阅读!五言律诗的平仄律诗必须讲究平仄,这可以说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律诗使用平仄的规则,一直影响到后来的词、曲。
在五言律诗中,平仄只有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就是:仄仄平平仄a,仄仄仄平平A。
平平平仄仄b,平平仄仄平B。
每句后的英文字母表示每种格式:a、A都是仄头(仄声开头),b、B都是平头(平声开头)。
有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1)仄起式(首句第一字是仄声)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出句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押韵,就是仄仄仄平平A,其余不变。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唐]杜甫对月哪无酒,登楼况有江。
听歌惊白发,笑舞拓秋窗。
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
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首句不入韵)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五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云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首句入韵)(2)平起式(首句第一字是平声)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出句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句最后一字押韵,就是平平仄仄平B,其余不变。
)春日登楼怀归[宋]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首句不入韵)答白刑部闻新蝉[唐]刘禹锡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首句入韵)一、三、五、七这四个出句开头两个字如果是平头(即平平),那么二、四、六、八四个对句开头两个字就必须是仄头(即仄仄);出句如果是仄头,对句就必须是平头。
这叫做“对”。
律诗共八句,出句和对句合称为一联。
一共有四联,。
分别是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
写湖水白云的古诗

以下是20首关于湖水白云的古诗及其出处:1.《云》白居易〔唐代〕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河池上凭阑雨,兼甸林西照酒楼。
2.《白云》孔绍安〔唐代〕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遥看云彩杂,独有林中变。
3.《云》来鹄〔唐代〕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4.《湘川野望》张九龄〔唐代〕临床表现5.《春日登楼怀归》寇准〔宋代〕碧瓦初晴遥望处,青山每本白云浮。
野人无数千行柳,留恋征帆不得去。
6.《清水寺闲望》薛稷〔唐代〕鹤林寺院深沉,钟磐一声远。
人独在城楼,不辨归时路。
7.《春日忆李白》王安石〔唐代〕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8.《赋得古原草送别》卢纶〔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汉江临泛》王维〔唐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0.《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五代〕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11.《满江红·写怀》岳飞〔宋代〕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宋代〕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长相思·花深深》陈东甫〔宋代〕花深深。
柳阴阴。
度柳穿花觅信音。
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
恨孤衾。
古诗春日登楼怀归翻译赏析

古诗春日登楼怀归翻译赏析《春日登楼怀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寇准。
其古诗全文如下: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前言】《春日登楼怀归》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由见闻而怀归,全诗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注释】1、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2、清渭,指渭水【翻译】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
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
小舟无依横在岸边。
远处荒村古寺,一缕缕炊烟袅袅,三两声莺莺叫语。
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
【鉴赏】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
聊,姑且。
引,长,引伸为“远”。
次句至颈联写望中之景。
次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颔联俯瞰,写楼前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
此联明显化用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两者意境相近,寇诗着一“孤”字及“尽日”一词,尤其后者,更强调了其持续时间之长,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
颈联写抬眼所见。
霭,轻烟。
断霭,谓烟时起时没。
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
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写诗人不由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故业)、自己的亲人,迷离恍惚中,诗人仿佛置身故乡,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舍……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末句则写诗人从对故乡的沉思遐想之中惊觉的情状。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要对仗。
本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写景生动形象。
颔联“野水”对“孤舟”、“无人渡”对“尽日横”,浑然天成;颈联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严谨工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浴火凤凰入九天
智发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 年,诗人时年十九,进 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 家业。清渭,指渭水。
(1)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沈思忽自惊。 映了诗人怎样的解能力。中国 (2)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 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强调的是无人 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 渡河,孤舟横江的寂寥。“一船夫睡船尾, 答案: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 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 横一孤笛”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 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 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 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 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 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 容。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 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 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 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 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 程。 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 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 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 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承灵溪厚泽 闻鸡起舞 成就拼搏劲旅师
蒙丰安惠赐 天道酬勤 再现辉煌王者风
群雄逐鹿,鹿死谁 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万木争春,春在何 处但将今夕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