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检测三十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含解析 精品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第13单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真题再现]1. [2014·浙江高考]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思想家的主张。
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有“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等,与题干主张不相符,故排除①。
亚里士多德从“中道”思想出发,倡导理性,提出了“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朱熹从儒家伦理道德出发,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李贽则从反对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故选D项。
答案:D2. [2013·浙江高考]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韩非反对私学,禁止私学,排除②。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朱熹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故①③正确。
亚里士多德创立学园,校址设在吕克昂,④正确。
答案:C3. [2014·江苏高考]“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鄙视贫穷B. 认为财富即道德C. 揶揄上帝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解析:“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说明人文主义者追求财富;“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说明人文主义者反对清贫,故D项正确。
A项错在“鄙视”;B项材料没有提及;C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D4. [2013·上海高考]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3 专题13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

第37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某某某某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17)观赏戏剧是古希腊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希腊各城邦都建有剧场,部分大剧场能容纳5~10万人,对于希腊人来说,没有娱乐的生活是不值得去生活的。
这反映出古希腊( )A.注重现世物质生活享受B.某某政治影响现实生活C.社会某某意识非常淡薄D.社会充满人文主义气息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古希腊”“没有娱乐的生活是不值得去生活的”可知,戏剧在雅典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娱乐生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点,故选D项;观赏戏剧属于精神享受层面,排除A项;某某政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某某意识淡薄与史实不符,排除C 项。
2.(2020届某某黄冈高三质量检测,18)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1532年)中提倡政治权术和强权政治,把“道德”完全排除于政治之外,认为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背信弃义,也在所不惜。
这种思想( )A.深受中国传统法家思想的影响B.植根于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C.是人文主义者政治思想的共识D.导致了资本主义某某制度确立解析:选B 根据所学可知,马基雅维利时期的意大利四分五裂,这种政治局面使得马基雅维利主X加强君主权力,为了加强君主权力而可以不择手段,故选B项;当时中国的法家思想并未影响到意大利,排除A项;选项C错在“共识”,排除;材料强调加强君主权力,这与某某政治的特征不符,排除D项。
3.(2019届某某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质量考评,32)《回忆录》中写到,“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 )A.推动了某某政治的发展B.强调以德治国C.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D.主X思想自由解析:选C 据材料“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美德的重要性,美德即知识,这与当时雅典道德沦丧,城邦制度走向衰落相关,故选C项;依所学,苏格拉底处在雅典某某制由盛转衰时期,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美德与知识,而未涉及治国理念与方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道德与知识的关系,而未涉及思想自由等情况,排除D项。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
这说明他()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在普罗泰格拉看来,道德是以欲望和追求为培养目标的,故A项错误;普罗泰格拉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故B项正确;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非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传统神学观念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2.“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
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解析:选B材料中“他”强调“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由此推断“他”是苏格拉底。
A项属于智者学派的观点;B项属于苏格拉底的主张;C项是康德的主张;D项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3.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
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
这反映了他()A.提倡有教无类B.推崇“美德即知识”C.崇尚意志自由D.反对狭隘民主解析:选C材料的主旨是,苏格拉底讲学中反对索取金钱报酬,这说明苏格拉底不愿充当金钱的奴隶,即崇尚人格和精神的自由,故C项正确。
4.如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解析:选B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指的是雅典自然哲学的产生,发生在约公元前7世纪,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人的价值,将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从神转移到世俗的人身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故B项正确;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指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故C项错误;否定了罗马教会的宗教权威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成效,故D 项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32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Word版含解析

第32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6湖南雅礼中学模拟)16世纪法国某一著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曾经说道: “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 据此判断,该学者的思想滥觞于下图中的()解析材料这段话是对生命的高度赞赏,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而人文主义精神滥觞于古希腊。
图中C是希腊,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 (2016华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禾『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 墨子B.韩非C.普罗泰格拉D.苏格拉底解析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标准,一方面否定了神的权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感觉具有不确定性导致相对主义的倾向,同时他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而智者是靠教授实用性的演说、修辞等技巧收取报酬的职业教师,符合材料“注重实利”,故C项正确。
答案C3. (2017福建龙岩模拟)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A. 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B. 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C. 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 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解析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错误;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是近代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成为社会主流的,故C 项错误;依据材料“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可知,人的意识仍受神学思想的束缚,并非完全的自我膨胀,故D项错误。
答案A4. (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单元第29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学案北师大版

第29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对应学生用书第249页) 考点1|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更加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2)平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个人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人”。
2.智者学派(1)基本思想: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4)评价①积极: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
②消极: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的恶果;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1.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道德沦丧,城邦制度日趋衰颓。
2.代表:苏格拉底。
3.主要思想(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2)提出“美德即知识”,指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3)强调人们应当“认识你自己”,即认识自己的理性。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4.评价(1)进步性①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②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一门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2)局限性①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与知识不能画等号。
②美德与知识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③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柏拉图(1)著作:《理想国》。
(2)主张①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能力。
②严厉地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
(3)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1)地位:古希腊最后一位哲学大师,是当时最博学的人。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C.人D.政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A.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答案】A【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
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
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24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4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考纲要求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考点一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背景(1)政治: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__民主政治__发展到顶峰。
(2)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__人__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兴起 3.发展 (1)柏拉图①主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②意义:为__理性主义_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关注__自然界__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
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B) A.反对迷信,强调自由B.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D.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解析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因此令保守派“很顾忌”,故B项正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例题】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
这种差异反映出(B)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解析苏格拉底的话语只是谦虚的表现,不能体现出智者学派文化素养更高,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很有影响的思想家,但他坦诚自己没有知识,是谦虚有德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则主张“美德即知识”,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二者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别,故C项错误;两者对知识的认识并没有不同,只是对自己是否有知识的认识不同,故D项错误。
1.(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检)“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单元检测(十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文艺发展历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面前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
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B.人文精神出现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智者能言善辩解析:选A智者高尔吉亚能够说服“议事会”“顾问委员会”“审判官法庭”的社会条件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正确;人文精神是思想根源,故B项错误;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政治无关,故C项错误;智者能言善辩是个人因素,不是社会条件,故D项错误。
2.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
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
这反映了他()A.提倡有教无类B.推崇“美德即知识”C.崇尚意志自由D.反对狭隘民主解析:选C根据材料“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苏格拉底不愿充当金钱的奴隶,崇尚人格和精神的自由,故C项正确。
3.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
这充分说明() 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解析:选A据材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可以得出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冲击基督教信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故D项错误。
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三十)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为众神也在命运之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
这表明古希腊()A.民众敢与命运抗争B.宣扬人是世界真正的主宰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D.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解析:选D材料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的传统文化,由此易产生人文思想,但没有说人是世界真正的主宰,故D项正确,B项错误;A、C 两项内容均与材料不符。
2.智者普罗塔哥拉说,他所传授的是“在处理私人事务中精明慎重和在城邦事务中能言善辩,行动果断”的能力。
这说明智者学派()A.敢于打破旧的传统习俗B.侧重于私人事务的处理C.重视培养公共道德意识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析:选D在公私事务中强调能言善辩适应了城邦事务的发展,故D项正确。
3.(2018·湖南五市联考)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公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
这表明智者学派()A.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B.追求个人功利的思想倾向C.注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D.倡导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解析:选A智者学派认为“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是相对主义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智者学派追求个人功利的主张,故B项错误;智者学派的主张容易导致道德沦丧,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的主张是感性自由的生活态度,故D项错误。
4.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
这表明苏格拉底()A.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B.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C.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D.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解析:选C材料强调一个人理智的重要性,表明了苏格拉底探索理性的精神,故C 项正确。
5.在古希腊,智者学派就已经把正义作为伦理问题来研究,并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进行探讨。
此后,这一基本观念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进一步发挥。
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规定法律的原则是“为人诚实,不害他人,各得其所”。
这说明西方法律()A.注重探讨伦理道德B.蕴含人文主义精神C.源自社会习俗规定D.体现公平正义原则解析:选B材料中“为人诚实,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故B 项正确。
6.(2018·安徽名校联考)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正义原则要求统治者的统治应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每个人不可能模仿许多事情,只能从事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司其职,不能任意更换。
这反映出柏拉图()A.认为国家最佳政体为共和制B.政治理想具有理性主义色彩C.痛斥现实政治中非正义行为D.代表古希腊全体人摇旗呐喊解析:选B共和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柏拉图的理想王国中按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具有理性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柏拉图各司其职的理想政治,并非对现实非正义行为的痛斥,故C项错误;柏拉图个人不能代表古希腊全体人,故D项错误。
7.“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
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
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
”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解析:选C材料“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反映出这一新思想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故C项正确。
8.在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要想揭开“纱幕”而实现“人”的解放,欧洲人首先要做的是()A.推翻王权统治B.宣扬人文主义C.否定宗教神权D.注重内心反省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可以判断是文艺复兴运动,中世纪的“纱幕”就是指占支配地位的基督教神学。
要想揭开“纱幕”而实现“人”的解放,首先必须要否定宗教神权,才能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C项正确。
9.(2018·山东名校联考)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本·琼生称誉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由此可知,莎士比亚()A.理性主义灵魂改变人类的命运B.代表英国文学艺术最高成就C.倡导的人文精神影响整个世界D.显示工业时代人定胜天的豪情解析:选C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其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故A 项错误;本·琼生称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并非因为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地位,而是他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影响了整个世界,故B项错误,C项正确;莎士比亚时期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10.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
这说明()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C.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D.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解析:选C材料中人文主义者“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说明文艺复兴没有彻底地反对封建宗教,故C项正确。
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最坚定者基本上都是高级僧侣、著名的宗教学者,甚至有些教皇也是人文主义者。
这反映出文艺复兴()A.仍是以神为中心B.并不反对基督教C.仍重视宗教苦修D.核心为神圣主义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人文主义思想家的身份大多是与基督教有关的宗教人士,故B 项正确。
12.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
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
这一现象说明()A.佛罗伦萨的钟表制造世界领先B.佛罗伦萨人对黄金财富的追求C.人文主义思潮对当地产生影响D.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解析:选C最早的机械钟出现不能代表佛罗伦萨的钟表制造世界领先,故A项错误;“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不是追求黄金,故B项错误;佛罗伦萨人重视时间和生命,是人文主义思潮的体现,故C 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
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
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
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
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
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
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衹和理智的体现”。
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
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
(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10分)解析:第(1)问,异同点,根据材料一、二信息从目的、立法主体、本质、公平性等方面比较概括即可。
第(2)问,根据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属性回答。
答案:(1)相同:都主张实行法治;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不同:立法与执法主体不同:韩非之法由君主制定,体现君主利益和意志;亚氏之法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体现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意志;本质不同:韩非之法仍是人治(君主专制);亚氏之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公平程度不同:韩非之法君主拥有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亚氏之法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原因:韩非: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成长,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侯国争霸战争迭起,“士”阶层的活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儒家“礼治”“德治”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新兴地主阶级需要一种法律形式来维护所得利益。
亚里士多德:雅典民主政治虽走向没落,但其民主政治传统和法治理念影响深远;柏拉图的“人治”观(哲学王)无法实行。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艺复兴的原意为“再生”。
在文艺复兴时期,根据一种新的历史观念,产生了“现代”与“古代”的概念,两者为一个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中世纪的漫长时期所隔开。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意大利兴起了关于“生活”本身的新世俗概念。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
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教义上是如此。
此时,对正当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
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
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自己时代有关的东西。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与思想‘再生’”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论证。
(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
)(12分) 解析:论题可结合与文艺复兴相关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如可选择文艺复兴的背景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进行论述,从而对文艺复兴思想的实质和核心进行把握。
答案:时代背景与思想“再生”。
中世纪欧洲,地中海是商业贸易中心,东方的财富吸引着西欧。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地商业和贸易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些城市中,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望追求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而在欧洲处于统治地位的天主教会却宣扬禁欲苦行,要求人们祈求来世幸福。
文艺复兴时期,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知识分子,把世俗的人性与宗教原则结合在一起,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其实质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从而适应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