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实验十 课后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我们吃的桃子的果肉是桃树花的什么结构发育而来()A.受精卵B.胚珠C.子房D.子房壁2. “朵朵葵花向太阳。
”葵花种子的形成依次经历的生理过程是()A.受精→传粉→开花B.开花→传粉→受精C.开花→受精→传粉D.传粉→开花→受精3. 桃的果肉是人们喜爱食用部分,它是由下列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A.子房壁B.珠被C.受精卵D.受精极核4. 如图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所示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各处的B.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①和③发育来的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来的D.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食用油,它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子叶5. 一朵桃花被虫子损坏后不结桃子,请你推测该花受损的结构是A.花萼B.花冠C.雄蕊D.雌蕊6. 阳台种植满足了一些城市白领的田园梦。
小灵的妈妈在阳台上种植的番茄进入挂果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番茄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B.番茄的果肉由子房壁发育而来C.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番茄的根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器官7. 我们常吃的西瓜和西瓜籽分别属于植物体的()A.果实和种子B.茎和种子C.茎和果实D.种子和果实8. 桃花开花时期,如果遇上连绵阴雨,结果率会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传粉不充分B.光合作用不充分C.呼吸作用不充分D.肥料吸收不充分9. 下列器官,哪一种不是果实( )A.绿豆B.西瓜C.玉米粒D.葵花籽10.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开花时如果遇到连绵阴雨天,收获时产量会降低。
造成玉米产量下降的原因是A.阴雨天,子房不能发育B.下雨天气温低,影响昆虫传粉C.影响玉米的开花D.花粉被雨水冲落或粘连,影响风力传粉二、填空题11. 植物开花以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___________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的___________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工类,第四版)吴赣昌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写在前面:由于答案是一个个复制到word rh,比校耗时耗力,故下载收取5分・希望需要的朋友给予理解和支持!PS网上有一些没经我同总就将我的答案整合、转换成pdf,放在文库里的.虽然是免费的.但是窃取f我的劳动成果,希望有心的朋友支持我一下.下载我的原版答案。
第七章假设检验假设检验的基本談念习题1 样木容fin确定后,在一个假设检验中•给定显著水平为*设此第一类错的概率为。
•则必有()•(A)a+p=l; (B)a+p>l; (C)a+p<l; {D)a+p<2.解答: 应选(D)・当样木容Sn确定后.aQ不能同时都很小.即a变小时,p变大:而P变小时• a变大.理论上,自然希望犯这两类错误的概率都很小・但a*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并且这两类错谋不能同时发生,即a=l且p=l不会发生.故选(D).习題2设总休X^(g,a2b其中02已知,着要检验W需川统计a U=X"-gOa/n,(1)若对敢边检验,统计假设为则拒绝区间为(2)若肌边假设为H0:g=g0,Hl:n<^0,则拒绝区间为. (给定显着性水平为4样木均值为X•,样木容fi 为n,且可记ul・a为标准正态分布的(l・a)分位数).解答:由敢侧检验及拒绝的概念即可御到.习題3 如何理解假设检验所作出的〃拒绝原假设H0"和“接受原假设Hcr的判断解答:拒绝H0是有说服力的,接受H0是没有充分说服力的•因为假设检验的方法是概率性质的反证法.作为反证法就是必然要〃推出矛盾r才能得出"拒绝HO"的结论.这是有说服力的・如果“推不出矛盾化这时只能说〃目前还找不到拒绝H0的充分理由W此“不拒绝H0”或〃接受HCr\这并没有肯定H0—定成立•由于样木观察值是随机的• W此拒绝H0.不童味着H0是假的•接受H0也不意味着H0是真的•都存在着错误决策的可能.当原假设H0为真,而作出r拒绝H0的判断,这类决策错谋称为第一类错谋.又叫弃真错洪•显然犯这类错渓的概率为前述的小槪率a:a=P(拒绝HOIHO为真);而原假设HO不真•却作出接受H0的判断•称这类错误为第二类错误,又称取伪错误.它发生的槪率P为P二P(接受HO|H0不真).习題4 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a与犯第二类错谋的概率P之间有何关系一般來说.当样木容g固定时,若减少犯一类错误的槪率.则犯另一类错渓的概率往往会增大•要它们同时减少,只有増加样木容a n.在实际问题中,总是控制犯節一类错误的概率a而使犯第二类错谋的概率尽可能小・a的大小视具体实际问题而定.通常取a弓等tfL 习題5 在假设检验中•如何理解指定的显著水平a 解答:我们希望所作的检验犯两类错谋的槪率尽可能都小・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当样木容Sn固定时,一般地•减少犯其中一个错谋的槪帑就会增加犯另一个错误的概率• W此,通常的作法是只要求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不大于指定的显著水平6因而根据小概率原理,最终结论为拒绝H0较为可靠,而最终判断力接受H0则不大可靠,«原因是不知道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P处竟有多少.且a小,P就大.所以通常用JW 相容r 〃不拒绝HO"等词语來代替“接受H0".而"不拒绝HO"还包含有再进一步作抽样检验的意思.习题6 在假设检验中•如何确定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解答: 在实际中・通常把那些需要着重考虑的假设视为原假设H0.而与之对应的假设视为备择假设H1.(1)如果问题是要决定新方案是否比原方案好,往往将原方案取假设.而将新方案取为备择假设:(2)若提出一个假设・检验的目的仅仅是为r判断这个假设是否成立.这时直接取此假设为原假设H0即可. 习題7 假设检验的基木步腺有哪些解答:根据反证法的思想和小概率原理•可将假设检验的步骤归纳如下:(1)根据问题的要求.提出原理假设H0和备择假设HL (2)根据检验对紀构造检验统计gT(Xl,X2宀Xn),使肖H0为真时汀有确定的分布.(3)由给定的显著水平6直统计址T所服从的分布表,定出临界值K使P{ 1 T I >A)=a,或P(T>M)=P(T<X2)=a/2,从而求出H0的拒绝域:I T I >入或T>MJ<X2,(4)由样木观察值计算统i|・fi T的观察值t(5)作出判断,将t的值与临界值比较大小作出结论:当tW拒绝域g时,则拒绝H0.否则,不拒绝H0.即认为在显著水平a下,H0与实际悄况差界不显著.习題8 假设检验与区间估il•有何异同解答:假设检验与区间估ii•的提法虽不同,但解决问题的途径是相通的.参数0的a信水平为i・a的a信区间对应于双边假设检验在駄着性水平a下的接受域:参数e的a信水平为1-a的爪侧置信区对应于爪边假设检验在显著性水平a下的接受域.在总休的分布已知的条件下•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同一个问題•假设检验是判别原假设H0是否成立,而区间估计解决的是“多少"(或范前者是宦性的.后者是定fi的.习题9 某天开工时,需检验自动包装工作是否正常•根据以往的经验,其装包的质a在正常情况下服从正态分布N(100,仲位:kg).现抽测了9包,其质S为:问这天包装机工作是否正常将这一问题化为假设检验问题.写出假设检验的步驟(am 解答: ⑴提出假设检验问题H0:尸100, Hl:"100;(2)选取检验统il S U:U=X; HO成立时,UW((U);(3)a=,ua/2=,拒绝域W={ 1 u 1 >};(4))f勺I u I =. hM 1 u I <ua/2=,故接受HO,认为包装机.I:作正常.设总休X^(pJbXl,X2/7Xn是取自X的样木.对于假设检验HO:|i=O'Hl:pMO,取显著水平a,拒绝域为W={ i U i >ua/2b其中u=nX-,求:H0成立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槪率aO;(2)十HO不成立时(若"0),犯第二类错的概率p.(l)X^(H4)/X'MM(g,l/n),故nX'=uMM(O,l). a0=P{ I u I >ua/2 I g=0}=l-P{-ua/2<u<ua/2}=1-[<D(ua/2)-(D(-ua/2)]=l-[(l-a2)-a2]=a,即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显著水平a.(2)F H0不成立.即PMO时.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为P=P{ I U I 30/2 I E(X)=n}=P{・uct/2<u<ua/2 I E(X)=A}=P{-ua/2<nX'<ua/2 I E(X)=|i}=P{-ua/2-nn<n(X'-n)<ua/2-nn I E(X)=n}=(I)(ua/2-niJi)-®(-ua/2-nn),注1 '^1 H T+8或时,PTO.由此可见.当实际均值H偏离原假设校大时,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很小.检验效果较好.注2!勺卩工0但接近于0时.Pdw.Wa很小.故犯第一娄错误的概率很大.检验效果较差.单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験习题1 已知某炼铁厂铁水含碳量服从正态分布N,・现在测定r 9炉铁水•其平均含碳虽为•如果估计方差没有变化.可否认为现在生产的饮水平均含碳fi仍为(a=解答^ 木问题是在a二下检验假设HO:ns由r a2=已知,所以可选取统计sU=X •在HO 成立的条件下• UW(OJ),且此检验问题的拒绝域为I U 1 = I X •这里 说明U 没有落在拒绝域中.从而接受H0.即认为现在生产之饮水平均含碳S 仍为•习題2要求一种元件平均便用寿命不斜低于1000小肘,生产者从一批这种元件中随机抽取25件,测御其寿命的 平均值为950小时.已知该种元件寿命服从标准差为0=100小时的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1=卜确定 这批元件是否合格设总体均值为卩川未知.即需检验假设H0:H >1000,H1:H <1000.解答:检验假设 HO :n>1000,Hl :n<1000.这是飛边假设检验问题.由于方差02二,故用U 检验法.对于显着性水平a 二,拒绝域为W={X"-1000a/n<-ua.査标准正态分布表•得 又知n=25X=950,故可计算出x'-1000a/n=950-1000100/25=,因为&故在a=下拒绝H0,认为这批元件不合格.习题3 打包机装糖入包,每包标准重为100kg.毎天开工后,要检验所装糖包的总体期望值是否合乎标准 (100kg)•某日开工后.测御9包糖重如下位:kg):打包机装糖的包得服从正态分布•问该天打包机1:作是否正常(a 二 解答: 木问题是在a 二下检验假设HO:p=100,Hl :"100・由于02未知.所以可选取统讣fi T=X--100S/n,在HO 成立的条件下.W(n-1K 且此检验问題的拒绝域为I T I = 1 X'-lOOS/n I >ta/2(n-l).I t 1 =<=(8),即t 未落在拒绝域中・从而接受H0,即可以认为该天打包工作正常.习題4机器包装食盐.假设毎袋盐的净重服从正态分布•规定毎俊标准含fi 为500g,标准差不斜趙过lOg •某天开 工后•随机抽取9袋.测得浄重如下仲位:g):497, 507, 510, 475, 515, 484, 488, 524, 491,I U I =<=ua/2・这里 t=x"-100s/ns :试在駄著性水平a二下检验假设:HO:n=500,Hl:n#500,解答:x'=499,ss:,n=9,t=(x~-|jiO)sn==,a=, (8)=.Will <(8b故接受HO,认为该天每袋平均质a可视为500g・习«5从清凉饮料自动售货机・随机抽样36杯,其平均含g为219(mL),标准差为/在a二的显I?性水平下・试检验假设S HO:A=|I O=222,H1:H<M=222・解答: 设总休X-W(g,a2bX代表自动售货机售出的清凉饮料含S・检验假设H0:n=n0=222(mL), Hl:n<222(mL),由asn=36,査表毎(36・1)弓拒绝域为W={t=x'-nOs/n<-ta(n-l).il•算t值并判断:t=36»习題6 某种寻线的电阻服从正态分布N(x・今从新生产的一批导线中抽取9根・测«电阻•得s=Q,对于a®能否认为这批导线电阴的标准差仍为解答:木问题是在a二下检验假设H0:a2=, Hl:o2匕选取统计fi x2=n-la2S2,在HO成立的条件下,X2^2(n-1),且此检验问題的拒绝域为X2>xa/22(n-l)或x2<xl-a/22(n-l).这里X2==x=,X(8)=,x(8)-落在拒绝域中,从而拒绝HO,即不能认为这批导线电阻的标准差仍为.习题7某厂生产的铜线,要求其折断力的方差不超过16N2.今从某日生产的铜丝中随机抽取容fi为9的样木•测得其折断力如下(飛位:N):289, 286, 285, 286, 285, 284, 285, 286, 298, 292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问该日生产的铜线的折斷力的方差是否符合标准(a二解答: 检验问題为n=9, s2勺X2=8XS216勺am X(8)=・因X2<X(8)s故接受HO,可认为铜丝的折断力的方差不超过16N2.习题8过去经验示.商三学生完成标准考试的时间为一正态变其标准差为6min.若随机样木为20位学生, 其标准差为X,试在显着性水平a= b\检验假设:H0:a>6,Hl:a<6,解答:HO:a>6,Hl:a<6,a=,n-l=19,ssx(19)-拒绝域为W={x2<},i l•算X2值X2=(20-l)x^.因为>■故接受H0,认为a>6.习題9测定某种潯液中的水分・它的10个测定值给出*%,设测定值总体服从正态分布.02为总休方差.02未知,试在a二水平下检验假设:在a= b\拒绝域为W={(n-l)S2a02<xl-a2(9).查X2分布表得X(9)m讣算得(n-l)s2o02=(10-l)x\per)2\per)2^>,未落入拒绝域•故接受H0.取正态总体的假设检越习題1制造厂家宜称•线A的平均张力比线B至少强120N,为证实其说法.在同样情况下测试两种线各50条.线A的平均张力x-=867N,标准差为01=;而线B的平均张力为y・=778N,标准差为o2m在a二的显善性水平下,试检验此制造厂家的说法.解答:H0:nl4l2=120,Hl:pl 屮2<120・am=・W={u=x'-y~-120ol2nl+a22n2<-ua,拒绝域为由x'=867,y'=778,nl=n2=50, 012=2,o22=2,得□=867-778-120250+250^^^,因为&故拒绝H0,认为pl-rx2<120,即厂家的说法不对.习题2 欲知某新血清是否能抑制白血球过多症,选择已患该病的老畝9只•并将其中5只施予此种血清,另外4 只则不热•从实验开始.其存活年限表示如下假设两总体均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a二下检验此种血清是否有效解答^ 设pl- p2分别为老鼠接受和未接受血清的平均存活年限。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刚体力学7.1.1 设地球绕日作圆周运动.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速度为多少rad/s 估算地球赤道上一点因地球自转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估算地心因公转而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自己搜集所需数据).[解 答]7.1.2 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在12s 内由1200rev/min 增加到3000rev/min.(1)假设转动是匀加速转动,求角加速度.(2)在此时间内,发动机转了多少转[解 答](1)22(30001200)1/601.57(rad /s )t 12ωπβ⨯-⨯===V V(2)222220()(30001200)302639(rad)2215.7πωωθβ--===⨯所以 转数=2639420()2π=转7.1.3 某发动机飞轮在时间间隔t 内的角位移为球t 时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解 答]7.1.4 半径为0.1m 的圆盘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在圆盘平面内建立O-xy 坐标系,原点在轴上.x 和y 轴沿水平和铅直向上的方向.边缘上一点A 当t=0时恰好在x 轴上,该点的角坐标满足21.2t t (:rad,t :s).θθ=+求(1)t=0时,(2)自t=0开始转45o 时,(3)转过90o时,A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x 和y 轴上的投影.[解 答](1) A ˆˆt 0,1.2,R j 0.12j(m/s).0,0.12(m/s)x y ωνωνν====∴==v(2)45θ=o时,由2A 1.2t t ,t 0.47(s)42.14(rad /s)v R πθωω=+==∴==⨯v v v得(3)当90θ=o时,由7.1.5 钢制炉门由两个各长1.5m 的平行臂AB 和CD 支承,以角速度10rad/s ω=逆时针转动,求臂与铅直45o 时门中心G 的速度和加速度.[解 答]因炉门在铅直面内作平动,门中心G 的速度、加速度与B 或D点相同。
所以:7.1.6 收割机拔禾轮上面通常装4到6个压板.拔禾轮一边旋转,一边随收割机前进.压板转到下方才发挥作用,一方面把农作物压向切割器,另一方面把切割下来的作物铺放在收割台上,因此要求压板运动到下方时相对于作物的速度与收割机前进方向相反. 已知收割机前进速率为1.2m/s ,拔禾轮直径1.5m ,转速22rev/min,求压板运动到最低点挤压作物的速度.[解 答]取地面为基本参考系,收割机为运动参考系。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七章例题及课后习题答案

20
5
14
22
8
19
24
11
8
26
15
16
28
6
20
30
9
10
32
12
17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97692974
R Square
0.995391271
Adjusted
R Square
0.986173814
标准误差
3.039793997
观测值
10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df 6
0.005713789 -13.2631 -5.06499 -13.2631 -5.06499
0.007449139 -32.6551 -11.1514 -32.6551 -11.1514
0.003904616 -29.4289 -12.8563 -29.4289 -12.8563
0.005217697 0.794926 2.01083 0.794926 2.01083 0.003502885 0.724934 1.604238 0.724934 1.604238 0.004995562 0.416979 1.038069 0.416979 1.038069
7.9655E-06 1.421378 2.018622 1.421378 2.018622
0.014732564 -17.7989 -2.86779 -17.7989 -2.86779
混合剂用量 x4/kg
附着力评
x1x2 x3x3 分y
58
98
144
40
68
160
华东师大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七章 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深海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B.在寒冷的北极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C.在无氧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D.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密封的培养皿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2. 将下面三朵花在开花前进行套袋处理,最终能够形成种子的花是( )A.a和c B.a C.b D.c3. 果农让同一棵桃树上结出了三种口味的桃子,他运用的繁殖方式是A.嫁接B.扦插C.压条D.组织培养二、填空题4.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5. 现在,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作物。
在温室中,作物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
如图为一个温室,假如种植番茄等作物。
回答下列问题:(1)番茄果实属于_____器官;切开番茄时所流出的汁液,主要存在果肉细胞的_____中。
(2)番茄果实里的种子是由雌蕊的__发育来的;如你见到一颗珍贵而又很难用种子繁殖的苗木,若让它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你可通过_____的方法对它进行繁殖。
(3)当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时,若培养液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所培养的番茄因细胞大量_____而死亡。
(4)当进行有土栽培时,菜农常常对温室内的土栽作物施用有机肥,可使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
(5)在温室栽培过程中,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
原因是_____。
三、探究题6. 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花盆阳光温度水甲向阳处20℃充足乙暗室一二A. 20℃不充足B. 20℃充足C. 30℃不充足D. 30℃充足四、简答题7. 如图是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填写图中的各标号的名称:[10]________;[11]________.(2)这朵花的颜色鲜艳,且有花蜜,由此可推断它是通过________来传粉的.(3)完成传粉受精作用后③发育成________;④发育成________.(4)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________.。
07遗传学 课后练习 复习题 总结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本章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F-菌株、F+菌株、Hfr菌株、F因子、F'因子、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细菌、部分二倍体。
F-菌株:未携带F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
F+菌株:包含一个游离状态F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
Hfr菌株:包含一个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组内的F因子的菌株。
F因子:大肠杆菌中的一种附加体,控制大肠杆菌接合过程而使其成为供体菌的一种致育因子。
F'因子:整合在宿主细菌染色体上的F因子,在环出时不够准确而携带有染色体一些基因的一种致育因子。
烈性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进入裂解途径,破坏宿主细胞原有遗传物质,合成大量的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并组装成子噬菌体,最后使宿主裂解的一类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并不裂解宿主细胞,而是走溶原性生活周期的一类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又找不到噬菌体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
部分二倍体:当F+和Hfr的细菌染色体进入F-后,在一个短时期内,F-细胞中对某些位点来说总有一段二倍体的DNA状态的细菌。
2.为什么说细菌和病毒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答:与其他生物体相比,细菌和病毒能成为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具有以下7个方面的优越性:(1)世代周期短:每个世代以min或h计算,繁殖速度快,大大缩短了实验周期。
(2)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个体小,繁殖方便,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代谢旺盛,繁殖又快,累积大量的代谢产物。
(3)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单倍体,所有突变都能立即表现出来,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的问题。
(4)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通过基本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的影印培养,很容易筛选出营养缺陷型,利于生化研究。
(5)便于基因重组的研究通过细菌的转化、转导和接合作用,在一支试管中可以产生遗传性状不相同的后代。
(6)便于用于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材料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简单,基因定位和结构分析等易于进行且可用生理生化方法进行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分析。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附练习

《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稳固【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2.知道静电现象,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走进分子的世界1.分子:〔1〕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大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如: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那么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那么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3.解释固、液、气的性质:1.不同物质内局部子间空隙的大小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分子间的距离也会不同,比方温度、压强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分子间的距离。
2.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运动又称为热运动。
3.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与分子间距离的大小有关。
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m时,这个距离称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 m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很小。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
要点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3〕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4〕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欧姆表是由表头、干电池和调零电阻等串联而成的,有关欧姆表的使用和连接,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测电阻前要使红、黑表笔相接,调节调零电阻,使表头指示电流为零;
②红表笔与表内电池正极相连,黑表笔与表内电池负极相连;
③红表笔与表内电池负极相连,黑表笔与表内电池正极相连;
④测电阻时,表针偏转角度越大,待测电阻阻值越大;
⑤测电阻时,表针偏转角度越大,待测电阻阻值越小。
A.①②B.③⑤
C.②④D.①④
解析:欧姆挡调零时,调节调零电阻,使表头指示电流的满偏值,①错误;红表笔与内部电池的负极相连,②错误;③正确;测电阻时,表针偏转角越大,待测电阻值越小,④错误,⑤正确,故B正确。
答案:B
2.用多用电表探测图实-10-8所示黑箱发现:用直流电压挡测量,E、G两点间和F、G两点间均有电压,E、F两点间无电压;用欧姆挡测量,黑表笔(与电表内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E点,红表笔(与电表内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F点,阻值很小,但反接阻值很大。
那么,该黑箱内元件的接法可能是图实-10-9中的()
图实-10-8
图实-10-9
解析:红表笔接F,电阻很小,此时二极管导通,电源电流从黑表笔流出通过二极管从红表笔流进,电流方向从E到F,只有B正确。
答案:B
3.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和b的位置,如图实-10-10所示。
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挡位,a和b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
图实-10-10
解析: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的刻度都是均匀的。
读直流电压、电流时看表盘中央的那条刻度均匀的刻度线。
对于直流100 mA,每一小格表示2 mA,所以读数是23.0 mA;对于2.5 V的电压挡,每小格表示0.05 V,所以读数为0.57 V;电阻的测量读最上面的一条刻度线,所以读数为320 Ω。
答案:23.00.57320
4.在如图实-10-11所示的电路中,1、2、3、4、5、6为连接点的标号。
在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
现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需要检测的有:电源、开关、小灯泡、3根导线以及电路中的各连接点。
图实-10-11
(1)为了检测小灯泡以及3根导线,在连接点1、2已接好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
的________挡。
在连接点1、2同时断开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________挡。
(2)在开关闭合情况下,若测得5、6两点间的电压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则表明________可能有故障。
(3)将小灯泡拆离电路,写出用多用电表检测该小灯泡是否有故障的具体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1、2两点接好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在1、2两点同时断开的情况下,应选用欧姆挡。
(2)表明5、6两点或开关可能有故障。
(3)①将选择开关调到欧姆挡;②将红、黑表笔短接,检查欧姆挡能否正常工作;③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如电阻无穷大,表明小灯泡有故障。
答案:(1)电压欧姆
(2)开并或连接点5、6
(3)①将选择开关调到欧姆挡;②将红、黑表笔短接,检查欧姆挡能否正常工作;③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如电阻无穷大,表明小灯泡有故障。
5.“黑盒子”表面有a、b、c三个接线柱,盒内总共有两个电学元件,每两个接线柱之间只可能连接一个元件。
为了探明盒内元件的种类及连接方式,某位同学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如下探测:
第一步:用电压挡,对任意两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均不发生偏转;
第二步:用电阻×100 Ω挡,对任意两个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偏转情况如图实-10-12所示。
图实-10-12
(1)第一步测量结果表明盒内________。
(2)图实-10-13显示出了图实-10-12[1]和[2]中欧姆表指针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________Ω。
图实-10-14显示出了图实-10-12[3]中欧姆表指针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________Ω。
图实-10-13
图实-10-14
(3)请在图实-10-15甲的接线柱间,用电路图符号画出盒内的元件及连接情况。
图实-10-15
(4)一个小灯泡与3 V电池组的连接情况如图实-10-15乙所示。
如果把图乙中e、f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小灯泡可正常发光。
欲将e、f两端分别与黑盒子上的两个接线柱相连,使小灯泡仍可发光。
那么,e端应连接到________接线柱,f端应连接到________接线柱。
解析:(1)不存在电源。
若存在电源,则指针应发生偏转。
(2)12×100 Ω=1 200 Ω,5×100 Ω=500 Ω,欧姆表读数不需要估读。
(3)如图所示。
(4)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且正向电阻很小,所以e端连接到c
接线柱,f端应连接到a接线柱。
答案:见解析
6.某同学想用以下器材组装一只欧姆表,并比较精确地测量一只约几千欧电阻的阻值。
A.电流计,满偏电流为1 mA,内阻为20 Ω
B.电流计,满偏电流为0.6 A,内阻为5 Ω
C.电动势15 V,内阻5 Ω的直流电源
D.电动势3 V,内阻3 Ω的直流电源
E.最大阻值为5 000 Ω的滑动变阻器
F.最大阻值为100 Ω的滑动变阻器
(1)以上器材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并在下面方框内画出所组装的欧姆表的内部电路结构图。
(2)欧姆表调零后,滑动变阻器被接入电路部分的阻值为________Ω。
(3)若用此欧姆表测量电阻,发现指针指在满偏电流的三分之一处,则此电阻的阻值约为________Ω。
(4)如果电池长期未用,导致内阻增大,电动势基本不变,且仍然能正常调零,这将导致测量的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解析:(1)选取器材要能够满足欧姆表调零的要求,即:I =E R +R
g +r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流小于电流
表的满偏电流I g ,综合考虑应选A 、D 、E 。
欧姆表的内部电路结构图如
图所示。
(2)欧姆表调零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I g (R +R g +r ),代入数据解得:R =2 977 Ω。
(3)测量电阻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I (R +R g +r +R x ),由题意得:I =I g 3
,代入数据解得:R x =6 000 Ω。
(4)由于电池的电动势不变,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测量的结果准确。
答案:(1)A 、D 、E 图见解析 (2)2 977 (3)6 000 (4)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