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温度知识提纲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章复习提纲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章复习提纲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提纲(2015)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漠河;最南端:海南的曾母暗沙;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7、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跨纬度最多的省:海南;跨经度最多的省:内蒙古。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

10、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区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称云、桂、粤、台)。

11、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青海、四川。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约为13.4亿(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其核心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每平方千米。

5、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第三节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

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

3、在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4、我国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5、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六年级生物下册一二章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六年级生物下册一二章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知识梳理一、 基础知识梳理:1.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___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植物,其中最早登上生命舞台的是____________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是__________。

2.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______,少数生活在陆地__________。

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_______,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和______ ,都能进行________ ,不需要有专门的_______ 、 ____或___________的器官;它们没有____ 、 ____ 、 ____的分化。

3. 衣藻和水绵都是__________藻类,衣藻有____个细胞,它的叶绿体是______状,水绵有_______个细胞,它的叶绿体是______状。

常见的海洋藻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海带是_______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苔藓植物一般有_____和_____的分化,茎和叶里没有______________,所以,苔藓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要靠________直接吸收,因此长的矮小。

它没有真正的根,只有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作用。

苔藓植物的叶片大都只有_______层细胞,对_______气体敏感,因此可以当做空气污染程度的________植物。

5. 蕨类植物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而且具有专门的___________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地上部分是_________,地下横卧的部分是_________。

古代的_______植物变成了今天的煤。

6. 菜豆中子包括_______和_____两部分,玉米种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它们都有_______和_____,其中_____是主要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下册单元月考辅导复习提纲

初二下册单元月考辅导复习提纲

初二下册单元月考辅导复习提纲1.初二下册单元月考辅导复习提纲篇一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0X30=300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叫基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地理是高考文科的必考科目之一,但实质上地理是个半文半理的学科,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思维都要与其他科目不同。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三:大气的热力状况(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季风环流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x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五: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大7月1月海洋性小小8月2月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x),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温度(一)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温度(一)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温度(一)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温度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⑵常见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⑶规定:把大气压为×10^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表示为1℃。

⑷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5℃——42℃。

⑸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单位是摄氏度。

2.熔化⑴熔化:物质用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熔化的过程中吸热。

⑶常见的晶体是:海波、冰、食盐和各种金属。

⑷常见的非晶体是:蜂蜡、松青、沥青、玻璃。

⑸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⑺熔化现象:①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答: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3.凝固⑴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⑶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凝固现象:①寒冷的地方,冬天贮藏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这是为什么?答:因为水在凝固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加热窖内的空气,是菜窖内的空气温度不致降得太低,而把蔬菜冻坏。

②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的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这是为什么?答:在寒冷的冬天,室外金属的温度很低,若手上比较潮湿,此时去摸金属,手上水分的热很快传递给金属,水温急剧下降,很快降到0℃而凝固,在手与金属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冰,从而降手粘在金属上。

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手去摸木头,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

当手接触木头时,虽然木头也要从手上吸热,但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的热不会迅速传到木头的其他部分,手的温度不会明显降低,所以手上的水分就不会凝固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提纲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提纲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提纲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中化学怎么才能学好,你是不是也在想这个问题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提纲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调节知识提纲背诵问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调节知识提纲背诵问题

选必一第一章1、(1)理解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内环境的概念(2)三种主要的细胞外液分别生活着什么样细胞?(3)组织液中成分的来源有哪两方面?(4)淋巴液主要来源于什么?(5)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图(6)内环境有什么作用?2、(1)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2)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说明了什么?3、(1)什么叫渗透压?(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什么?(3)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什么物质有关?(4)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什么?(5)37o C,人体血浆渗透压大约是多大?4、(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什么?(2)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有哪些?(3)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5、(1)人体血浆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是什么?(2)人体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这主要与血浆中的哪两种物质有关?(3)当人体剧烈运动产乳酸过多时,血浆pH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6、(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什么?(3)与内环境稳态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是什么?(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什么?(5)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什么?(6)为什么说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高原后为什么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这说明了什么?第二章第1.2节1、(1)神经系统包括和。

(2)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大脑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3)外周神经系统包括(对)和(对)。

(4)传出神经分为和(5)自主神经系统的概念。

(6)自主神经系统由和组成。

(7)交感神经的作用。

2、(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有和。

(2)神经胶质细胞有什么作用?(3)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之间有什么关系?3、(1)反射的概念(2)兴奋产生时,感受器有什么作用?(3)神经中枢有什么作用?(4)效应器是如何组成的?4、(1)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的?(2)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是一个新的,需要的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知识点1 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3)温度的写法与读法
如某人的体温写作37℃,读作37摄氏度;冷冻的食物的温度写作—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温度计
(1)种类:A、实验室用温度计量程:—20℃~110℃分度值:1℃
B、寒暑表量程:—35℃~50℃分度值:1℃
C、体温计量程: 35℃~42℃分度值:0.1℃
(2)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使用方法:
A、使用前:
a、观察量程(量程:测量工具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b、认清分度值(分度值:指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决定着测量工具的准确程度)
B、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知识点 2 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温度
(2)特殊构造: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细管(缩口),可离开人体读数。

(3)使用方法:
A、用前需用力下甩
B、使用体温计时应先消毒,消毒时可用酒精棉球擦。

(不能在沸水中煮或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例1、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经检验测量不准确。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2℃,把它插入沸水中读数为90℃,用它来测量一杯温水时,读数为24℃,那么这杯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例2、一支未刻好刻度的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4cm,把它插入沸水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24cm,用它测温水的温度时,煤油柱的长度为15cm,则温水的温度为()。

A.20℃
B.43℃
C.39 ℃
D.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