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庄小学:三风一训

合集下载

小学三风一训

小学三风一训

小学三风一训篇一:小学小学一训三风新村小学一训三风校训:勤朴立美所谓“勤”,就是要求学生学成于勤,教师业精于勤;所谓“朴”,就是要求学生质地于朴,教师质心于朴。

“勤”是成事之基,“朴”乃立人之本。

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而言,整洁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耕耘的讲坛,伏案的身影,不“勤”何见?真诚的话语,素雅的装束,谦博的胸怀,浓郁的书香,无“朴”何来?“立美”中的“立”是树立的意思,《易〃恒》中道:“君子以立不易方。

”从古到今,注重美、欣赏美、追求美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树立美才是最高境界。

传承文明的校园,需要教师的美,学生的美,美的言行举止,美的精神内涵,美的教育教学。

以美启真,以美育人。

校风:和谐博学“和谐” 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

意为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

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博学”更是学生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风:敬业善导敬业: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意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的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专心致志。

教师只有一生敬业,才能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善导:语出《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意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通过教师的善导达到良好的效果。

善导是教书育人的方法,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教师,他首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导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传”。

《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

三风一训解读[修改版]

三风一训解读[修改版]

第一篇:三风一训解读三风一训解读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为一把标尺,不但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其文化积淀的具体体现,为学校的整体推进和健康发展起到不可替代作用。

透过“三风一训”我们可以直观到我们学校育人的思想、兴校的智慧、存在的品格、发展的理念。

同时,“三风一训”还是一所学校的历史凝聚、现实浓缩和理想展示,它们展示着一群又一群的师生励精图治、开创未来、追求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念。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校风是文明、守纪、和谐、有序;教风:德高、艺精、博学、创新;学风:勤奋、求实、乐学、善思。

解读“三风一训”对于学校的发展,对于每一个教师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1.校训: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解读:踏踏实实做事,就是做事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也是学有所成的根本。

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

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

正如王勃在《上刘右相书》中说的“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

意思是踏踏实实工作的人,就会干出成效;一心专务虚名,敷衍塞责应付工作的人,功业自然浅薄。

堂堂正正做人就是做人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它是一种气概,一种气节,它要求要固守人格尊严,正大光明,俯仰无愧,无所畏惧。

追古溯今,做人者,先正己。

正思惟、正定、正语、正见、正业、正念、正命、正精进,这就是堂堂正正一辈子。

有了堂堂正正的根基,人生的大厦才巍然屹立;有了堂堂正正的标准,人生的坐标才卓然清晰;有了堂堂正正的准则,人生的旅程才豁达光明。

作为乌龙泉中学的教师,就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本理念,要积极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在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刻传递正能量,做学生贴心的引路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只有务实、落实,才能让教育实践活动出实效、有实绩,才能让群众满意。

三风一训建设目标与要求

三风一训建设目标与要求

三风一训建设目标与要求三风一训”建设目标与要求一.学校“三风一训”建设的内容校训:厚德远志格物致知校风:文明和谐自律向上教风:乐教善导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学风:乐学善思求知探源学以致用二、建设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抓好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培养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面对教师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政治业务研究,学校领导要起模范带头作用,重研究、立师德、树正气。

每年积极开展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全面落实考核机制,坚持每学年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并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相挂钩。

让教师真正做到“乐教、善导、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三.“三风”建设要求1、校风通过高中各学科的教育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使每个同学都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到中学生素质基本要求,使我们XXX每一个学生都能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办事,学会创造。

做到: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2、学风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刻苦进修文化知识,努力把握基本知识和技术。

困难的事争取去做,开了头的事认真做完,对挫折和失败不灰心,想方设法战胜困难。

有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康乐进修。

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目标、爱好,兴趣广泛。

把研究当作需要,有良好的研究惯。

自定计划,独立按时完成研究等任务。

掌握研究方法,珍惜、合理利用研究时间,争取更大进步。

会动脑,爱思考,善观察。

进修中能提出疑问,考虑进修方法,善于动脑动手动口,勇于理论,有创新精神和理论能力。

3、教风。

小学一训三风主题教育活动

小学一训三风主题教育活动

小学一训三风主题教育活动一、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营造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内容1. 三风主题教育知识讲解: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书、讲解理论知识等形式,向学生普及三风主题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三风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 三风主题教育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三风主题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 三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三风主题教育的魅力。

4. 三风主题教育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在三风主题教育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三、活动过程1.活动主题发布:在班级宣传栏和班会上发布三风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目的,让学生对活动有所预期。

2. 知识普及阶段:通过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等形式向学生普及三风主题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三风主题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3. 讨论交流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三风主题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4. 实践操作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三风主题教育的魅力。

5. 成果展示阶段: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在三风主题教育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让更多的同学受到启发和鼓舞。

四、活动效果1.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得到增强,班级氛围更加和谐。

3.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4. 教师对学生关于三风主题教育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全新的了解,更有助于未来的教学。

小学“三风”建设的实施方案

小学“三风”建设的实施方案

汇报人:2023-12-03小学“三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小学“三风”建设是指学风、教风、校风三个方面的建设,旨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背景介绍“三风”含义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目的意义目的和意义“三风”建设的内涵0102030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风”建设的重要性实施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制度为保障以合作为基础实施原则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确定标准030201制定方案宣传发动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师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文明劝导等,以实际行动践行“三风”建设。

实践活动文化活动开展活动信息反馈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对“三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监督检查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三风”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总结评估在“三风”建设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监督与评估03定期召开专题会议01建立“三风”建设专项工作组02明确责任分工组织保障加强制度宣传与培训严格执行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教师和行政人员,确保“三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障经费投入设立“三风”建设专项经费,确保资金投入充足,以支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为“三风”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1. 学风建设2. 教风建设•校风建设:评估学校的校园文化、师生互动、道德教育以及社区关系等。

1. 问卷调查:定期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问卷,了解结果反馈与改进结果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定期向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反馈“三风”建设的成效和问题。

通过公开反馈,鼓励优点并纠正缺点。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例如,如果发现学风存在问题,可以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如果是教风存在问题,可以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如果是校风存在问题,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道德教育水平。

小学三风一训实施方案

小学三风一训实施方案

小学三风一训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学生学风、教师教风和学校校风、校训,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解决教育面临新问题的需要。

学校“三风一训”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事关教育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有必要及时、大力抓好学校“三风一训”建设,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镇教体办会议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二、“三风一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三、具体措施:(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新城良好的教风1、抓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学校领导要起模范带头作用,重学习、立师德、树正气。

政治业务学习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各教师要有学习记录)。

要积极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师德学习评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要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坚持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并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相挂钩。

2、抓教师管理工作。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行教师上下班考勤签到制度,杜绝教师随意旷课、迟到、早退。

建立教师绩奖惩机制,杜绝教师在岗不在位,出勤不出力,在为不作为现象,形成有利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竞争激励机制。

3、抓班主任工作。

学校要把班主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讨会,每学期不少于4次,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加强班级管理,增强工作实效的艺术和方法,动态掌握班级情况及时研究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4、抓教学行为规范。

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范》,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禁节假日补课和随意调课。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落实教学常规五大环节的检查工作,按照《中庄镇第三小学教学常规》要求抓好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工作环节。

小学三风一训集锦

小学三风一训集锦

小学三风一训集锦篇一:小学小学一训三风新村小学一训三风校训:勤朴立美所谓“勤”,就是要求学生学成于勤,教师业精于勤;所谓“朴”,就是要求学生质地于朴,教师质心于朴。

“勤”是成事之基,“朴”乃立人之本。

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而言,整洁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耕耘的讲坛,伏案的身影,不“勤”何见?真诚的话语,素雅的装束,谦博的胸怀,浓郁的书香,无“朴”何来?“立美”中的“立”是树立的意思,《易〃恒》中道:“君子以立不易方。

”从古到今,注重美、欣赏美、追求美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树立美才是最高境界。

传承文明的校园,需要教师的美,学生的美,美的言行举止,美的精神内涵,美的教育教学。

以美启真,以美育人。

校风:和谐博学“和谐” 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

意为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

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博学”更是学生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风:敬业善导敬业: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意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的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专心致志。

教师只有一生敬业,才能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善导:语出《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意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通过教师的善导达到良好的效果。

善导是教书育人的方法,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教师,他首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导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传”。

《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

学校小学三风一训

学校小学三风一训

方兴小学三风一训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校风:求真、求善、求美
求真:做事“求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脚踏实地,直面现实,将“求真”作为我校校风,意在要求全体师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查漏补缺,力行不殆。

求善:做人“求善”,用爱去对待周围的一切,用爱去点燃人生的智慧,将“求善”作为校风,旨在勉励全体师生与人为善,构建和谐校园。

求美:人生“求美”,这是在求真、求善的基础上的更高境界,其本质在于追求人的生命之美,展现积极向上的生命之美,拼搏奋斗,自强不息,发展内涵,追求卓越。

教风:真实、朴实、扎实
真实:从客观出发,深挖教材,钻研学情,探究教法,备课实在,上课真实,真抓实干,彰显教育之魅力,追求人性之完美。

朴实:教风朴实,为人朴实,如清水芙蓉,求真务实,以身作则,教师以朴实的人格魅力的清流去浇灌学生懵懂的心田。

扎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三笔一画一话”常练不殆,课堂训练扎实,听、说、读、写、练常抓不懈,教书育人扎实,怀爱于心,有教无类;怀技于身,因材施教。

学风:勤学、善学、乐学
勤学: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勤勤恳恳,持之以恒,勤于思考,敏于求知,学会反思,追求真知。

善学:讲求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善于学习,方法科学,习惯良好,效果显著。

乐学:科学施教,减轻负担,让学生喜欢学习,享受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究。

以“勤学、善学、乐学”作为学风,旨在树乐学之态度;立勤学之精神;养善学之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校训:立做人之德,明做事之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三风一训”及阐释
校训
厚德博学弘毅志远
厚德博学《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之名而行无过矣!”“博学”是指学识渊博,知道得多,了解的广。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师德修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一文雅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关爱人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虔诚的态度对待师长,以友爱的态度团结同学,以自信的态度对待学生。

弘毅致远“弘毅”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论语·秦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意思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道路又很遥远。

“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是指存高远的意思。

弘毅用于校训是邵庄小学贯彻落实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塑造教师抱负远大、具有教育使命感的高尚品质和坚毅人格,以及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精神,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健睿智力、康健体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致远”用于校训是激励全体师生能坚定信念,开拓进取,追求卓越,这是时代发展对人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的要求。

校训“弘毅志远”整体体现得是邵庄小学教师严谨治学,追求教育的理想;是学生严谨求学,追求学识的高远;是全体师生坚定意志、夯实基础,追求学校的至高发展。

校风
求真务实和谐创新
【阐释】
求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求真”蕴含着对做人、求学的双重要求。

学校以“求真”作为校风,表明学校坚持真理,遵循教育规律,工作上不务虚名,不追风、不折腾、不唯上、只唯实。

教师必须在“真”字上下功夫,积极钻研教学业务,认真修养身心,领悟教人求真、培育真人的目标,真诚育人。

“求真”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真学、真用,
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读书学习习惯,把知识学得扎实、用的透彻,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道理。

务实《论语·为政》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此为务实。

“务实”即讲究实际,实事求是。

王符在《潜夫伦》中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明代朱之瑜说:“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务实”就是要求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制定目标,确定措施,真抓实干;教师以认真细致、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对待教学;学生以诚信向学、踏实求知的态度对待学习,要求全体师生以坚持不懈、科学严谨的态度追求真理。

邵庄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务实”为治学之要著、立业之根本,教师教人求实、促人求真;师生为人诚实、真诚融洽。

和谐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美的环境。

”和谐校园,就是学校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以和谐为校风旨在为师生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诚相待,相互关爱,相互尊重,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创新“创新”及创建新的,是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实践。

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

学校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以“创新”为校风也凸显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教育的办学特色。

教风
乐教爱生至精至善
【阐释】
乐教爱生乐教出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能够寓教于乐,表现的是教师积极的教学状态和育人心态,以自己的乐教促进学生的好学、乐学。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
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生”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热心、诚心、爱心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尚书·学记》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至精至善《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汉代王充《论衡•感虚篇》亦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至精”意为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

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

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至精”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厚实性和教学技艺的精湛性,要求自己广学上进,恒心于教,能够以学识的渊博、道德的威望、人格的魅力影响、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达到教育工作的至精乐道。

“至善”是邵庄小学教师的品德目标和境界,要求教师亲力亲为、躬身实践,准确、深刻的体会教育的寓意和教学的快乐,爱岗奉献,恒心育人,以此达到育人的至善和谐。

“至精至善”是“天道酬勤,敢为人先”学校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品德与卓越人格的不断完善,体现出教师对自身的业务要求和责任意识,同时也是教师不断追求卓越、精进育人技艺精神的凸显。

学风
勤学好问乐学善思
【阐释】
勤学好问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荀子》:“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意思是: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好问才能成才。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学习要一边学一边问,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养成不懂就问、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勤学和好问就如同舟的双桨,又如同鸟的一双翅膀,有了
双桨船才能向前行驶,有了翅膀鸟才能展翅飞翔。

乐学善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乐学”就是乐于学习,喜欢在学习中找乐趣。

只有喜欢学习,乐于学习,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快乐求知,学有所获。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可见善思对于做人、做事都是十分重要的。

邵庄小学以”乐学善思“做为学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勤学好问”具体到邵庄小学学生是学生勤奋刻苦,勤动手实践,勤动脑思考,勤动口去交流,勤用眼去观察,勤用耳去倾听;在实践、思考、观察、倾听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解决问题中得到进步。

“乐学善思”具体到邵庄小学学生是志存高远,坚持学思结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勤学好问”是学校“天道酬勤,敢为人先”精神在学生中的体现,“乐学善思”与“厚德博学,弘毅志远”的校训相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