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8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

合集下载

重点专题1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重点专题1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重点专题1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必考)一、考点分析: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是中考的必考题,无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已相当完善,所以这部分分值我们务必要拿到高分值,但学生在实际的应试中总会出现不尽人意的错误,这是学生对溶解度的定义及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解不清导致,这是需要提高的地方。

二、常见题型分析:如图1.对于a曲线(代表性物质是KNO3),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若要提纯a类物质常采用结晶。

2.对于b曲线(代表性物质是NaCl),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若要提纯b类物质常采用结晶。

3.对于c曲线[代表性物质是Ca(OH)2 ],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若要提纯c类物质常采用结晶。

4.M点的意义是,为该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点为该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溶液,L点为过饱和溶液(即有不溶的固体)。

温馨提示:L 点可理解为100g的水中加入85g的固体。

5.从图中N点转化成M点可采用,从M点转化为N点可采用;从M 点转化为P点可采用。

6.P点的含义:。

7.在t2℃时,往50g水中加入80g的a可得g溶液。

8.在t2℃时180g的饱和溶液a降温到t1℃时,可析出 g晶体。

9.在t2℃时,a、b和c物质溶解度大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

10.在t2℃时,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大小为。

(注意此题关键词等质量、饱和溶液才有意义!)11. a、b、c的饱和溶液从t1℃时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

(温馨提示固体溶解度大小变化可理解为物质被溶解能力的大小,只是环境温度的改变,还需考虑有无固体加入或晶体析出)12.实战演练:一、实验图型:1.(2020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

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2020海南)向2个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B.a2℃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80g溶液C.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将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在t2℃时,将a物质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最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1°C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t2°C时,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D.将t1°C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B.除去B固体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 7.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溶解度曲线题型归纳

溶解度曲线题型归纳

溶解度曲线题型是化学学科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考察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对溶解度曲线题型进行归纳,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1.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概念溶解度曲线是反映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曲线图。

通常画出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溶解的质量与溶液温度之间的关系。

2.溶解度曲线分类(1)单斜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大。

(2)递减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3)递增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3.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于制备饱和溶液。

当需要制备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时,可以根据该温度对应的溶解度,在溶质溶解度大于该值的情况下,添加足够的溶质量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推导出溶解热的变化规律。

溶解热是单位质量溶质在溶液中溶解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来计算溶解热。

4.相关参考内容(1)事实性知识: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溶解度曲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2)溶解度曲线的示意图:可以绘制一个典型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并注明常见的分类。

(3)实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解决。

例如,根据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求该物质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4)涉及溶解热的题目:通过给定溶解度曲线和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溶解热的值,并解释计算结果的意义。

总结:溶解度曲线题型的基本内容包括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分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教材和参考资料可以提供相关的知识介绍、示意图、实例分析和涉及溶解热的题目。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20张)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20张)

(如:氢氧化钙)
10
硼酸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20页 )-PPT 执教课 件【推 荐】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20页 )-PPT 执教课 件【推 荐】
知识回顾
将等质量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从90℃降低至10℃,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 升温 选填
“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3) t3℃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 A>B>C 。
5.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_t_1 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的是_ B 。
知识回顾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溶解 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20页 )-PPT 执教课 件【推 荐】
纵 坐 标 表 示 溶 解 度
专题复习------
溶解度曲线
复习目标
1.能够通过溶解度曲线获得一些相关信息 如:查阅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比较不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能根据溶解度曲线具体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 转化方法 3.能准确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后, 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4. 能够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物质的结晶方法

2021年人教版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2021年人教版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模板溶解度曲线图1图2考向1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1)如图1所示,A、B、C三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点:某物质15 ℃时的(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

B点:某物质20 ℃时的溶液,此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C点:某物质30 ℃时的__饱和__溶液,且有未溶解的晶体。

(2)如图2中P点表示t2 ℃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g。

考向2溶解度大小的比较(图2)(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

(3)t3℃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少的是。

考向3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2)(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下同)。

(2)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3)甲、乙两物质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考向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图2)(1)t2℃时将25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g。

(2)t2℃时将25 g甲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

(3)t2℃时将15 g甲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_溶液。

(4)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__溶液。

考向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图2)(1)将一定质量的接近饱和的甲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

(3)将t3℃时接近饱和的乙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

(4)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5)将t2℃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得到的是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考向6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图2)(1)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t1℃时将40 g丙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3)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欢迎阅览。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相信上面对化学中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知识点的讲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讲解关于化学中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溶解度曲线表示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希望上对化学中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

初中化学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讲解下面是对化学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1)金属的活动顺序。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不是氢气);这里的酸常用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氧化性太强,得不到氢气而是水,不属于置换反应)。

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 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 ”或“B ”)。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填序号)。

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 (3)20°C 时,将191g 饱和NaOH 溶液蒸发掉10 g 水后,再降温到20°C ,可析出NaOH 晶体的质量为 。

(4)现有20°C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填“>”“˂”或“=”)20°C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 时含Ca(OH)2和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 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答案】(1)A (2)D (3)9.1g (4)˂ (5)降温结晶,过滤 补充选题1.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交点K的含义是 。

(2)t 2℃ 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 1℃时,是 ( 选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 时的温度范围是℃ 。

(4)在t 3℃ 时,将40g C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1)t 3℃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 3℃ 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不饱和 (3)t 2 ~t 3 (4)37.5% 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 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填写编号) 。

中考复习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张)

中考复习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张)

中考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页)-PPT执 教课件 【推荐 】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S 100g+S
100%
( S表示溶解度)
(2)溶液稀释的计算。 ①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公式:m浓×w浓=m稀×w稀(w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数为 _____ (精确到0.1 %) 。
(4)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钱固体,会有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请根据以上信息和图中物 质的溶解度曲线,简述以硫酸铵_
溶液 分子或离子
乳浊液 小液滴
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
特点 实例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葡萄糖溶液、NaOH溶液 油水混合物 泥水、石灰乳
(1)物质以分子形式向水中扩散时,形成的溶液不具有导电性;若以离子形式向水中扩散时,形 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如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2)物质溶于水时,往往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如NaOH、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 高;NH4 NO3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中考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页)-PPT执 教课件 【推荐 】
中考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页)-PPT执 教课件 【推荐 】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二者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对溶液组成的 影响 说明:若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熟石灰),将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时应降温,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 和溶液时应升温。 (2)一般来说,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 联系,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 是稀溶液。但是,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 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例1 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20℃40℃
水109g 129g
酒精17.3g 40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觯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解析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觯度都有影响,A正确;在室温下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B正确;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C正确;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 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D错误。

答案 D
例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
溶液
D.t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
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B错误;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错误;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的溶液,D错误。

答案 A
例3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解析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A错误;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B错误;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C错误;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所以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正确。

答案 D
例4 根据下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40.0 45.6 51.1 56.7 KNO331.6 63.9 110 169 246
(1)20℃时KCl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

(2)20℃时将20g KCl与50g水混合,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上表物质中,__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4.0g KCl,故20g KCl与50g水混合,充分溶解后,还有3gKCl剩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爱温度影响较大。

答案(1)34.0g (2)饱和溶液(3)KNO3
例5 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有晶体析出
D.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解析比较溶解度应说明温度,不说明温度比较无意义,A错误;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而不是不受温度的影响,B错误;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C错误;t2℃时,两曲线相交一点,表示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D正确。

答案 D
例6 (l)以下是有关CO2气体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
压强/大气压
温度/℃
0 25 50 75 100
1 1.79 0.75
2 0.42
3 0.307 0.231
10 15.92 7.14 4.095 2.99 2.28
25 29.30 16.20 9.71 6.82 5.73
请根据数据分析:
①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叙述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_____、_____;
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瓶外大气压强。

(2)下图是无结晶水合物的固体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20℃时,150g水中溶解______g甲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现有60℃的乙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A.水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乙的质量分数
E.60℃时乙的溶解度
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变的量是_______。

解析(l)①由题中提供的数据可知,影响CO2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与压强,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压强减小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从水中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大于瓶外大气压强。

(2)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0g氯化钾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的150g水中最多溶解45g氯化钾才能达到饱和状态;
②保持温度不变,将60℃的乙的饱和溶液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大,溶液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60℃时乙的溶解度不变;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该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解度变小,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变小,得到的仍为2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变小了,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了,不影响60℃时乙的溶解度。

答案(1)①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合理均可) ②大于(2)①45 ②BE AE
例7 图1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1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__(选填“>”“<”或“=”)乙的溶解度。

(2)在20℃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g。

(3)取乙进行如图 2 实验,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解析(1)根据图1 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2)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做多溶解40g甲,则50g 水中做多溶解20g甲,现加入25g甲物质,则有5g不能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20g=70g。

(3)10℃时,乙的溶解度为20g,向10℃、100g水中加入20g乙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至30℃时,乙的溶解度为60g,向溶液中加入30g乙物质,溶液溶质质量为20g+30g=50g<60g,形成不饱和溶液B;降温至20℃时,乙的溶解度减小,为40g,所以有10g溶质析出,形成饱和溶液C;三种溶液中,B的溶质质量最大,溶剂不变,所以B 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1)> (2)70 (3)AC B
跟踪练习
1.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在_______℃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2)要将3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
....的饱和溶
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3)将3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10℃,此
时,A、B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2.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 0.09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6g
C.40℃时,降低Ca(OH)2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
D.60℃时,向100g水中加入0.20g Ca(OH)2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均能完全
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 1.(1)20 (2)加入A物质(或恒温蒸发水,或蒸发一定量的水后恢复到原温度) (3)B>A(或A<B) 2.B 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