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5
水质工程学Ⅰ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级)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I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年级:2011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4/9/1~2014/9/5建筑工程系二O一四年六月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二.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1.加深对《水质工程学》Ⅰ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阅读中外文献的能力,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分析选择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设计规模为(20+M)×104m3/d(M为学生学号的个位数字)。
原水水质资料、地形地址、气象条件等参数见附《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要求:完成水源水质评价,设计包括工艺确定、主体处理构筑物初步设计计算、厂区平面、系统高程等。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及计算书1份(总篇幅6000字以上),包括:目录、原始资料、系统选择、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平面及高程等内容。
完成给水处理厂平面图(1:500)和处理系统高程图(1:200)各1张(均为三号图)。
四.课程设计时间分配2不及格:学习与设计态度很不认真,设计方案有原则错误,不能完成课程设计,或抄袭行为严重。
六.参考文献(1)严熙世,范谨初. 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北京(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城镇给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4(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常用设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62附2:《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2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1.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书写在学院统一印制的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上,书写应认真,字迹工整,论文格式参考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和论文编排。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要求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要求《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要求《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某城市给水厂初步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1.给水厂设计的用水量分析与总用水量计算,或由教师给定的水量作为本设计的设计水量。
2.根据取水河床断面水位,设计吸水井和一级泵房。
3.根据所给水质情况,进行工艺比选,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4.根据混凝实验结果选用混凝剂并决定其投量(也可参考设计手册比照相似情况选用),设计计算溶药池、溶液池的溶积、设计投药系统及药库并进行相应的平面布置。
5.设计计算混合池(混合器)、絮凝池、沉淀池(或澄清池),并在设计说明书中绘出它们的工艺流程图(单线图)。
并绘出其中一个单体构筑物工艺图(3号工程图,根据设计时间需要,如果设计时间不够,可以不画)。
6.设计计算滤池(包括根据筛分资料,将滤料改组成所需d10=0.50mm,K80=1.8或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并绘出工艺图(3号工程图)。
7.设计计算加氯间、氯库。
清水池的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15%计算。
8.水厂平面图的布置,设计计算各构筑物之间的联接管道(包括水头损失值)及高程图的设计。
9.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图(3号工程图)。
10.水厂的工程概预算及经营成本分析。
11.设计说明书与计算书的编制。
三、基本资料(1)设计规模20xx年该市现状人口37.5万,根据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城市口为50万人,(内插计算)20xx年为42.42万人。
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以20xx年的387L/cap.d为基数,20xx年~2020年城市用水年均增长率按2%计,则20xx年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定额为435L/cap.d,2020年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定额为510L/cap.d。
表1序号123项目年份现状或规划人口(万人)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定额L/cap.d供水普及率(%)表21 20xx年42.42435992020年505101序号12345678910项目年份20xx年2020年备注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d)规划人口(万人)综合生活用水(万m/d)工业企业用水(万m/d)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万m3/d)管网漏损水量(万m3/d)未预见水量(万m/d)消防用水(万m3/d)供水普及率(%)最高日城市用水量(万m3/d)33317442.427.384.92+51.852.831.410.2899.0018.312045010.206.80+52.043.812.280.32100.0025.46生活/城市综合=4:6(3+4+5)×20%(3+4+5)×10%(3+4+….+7+8)×10注: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5%算。
青岛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及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沉淀-2015[兼容模式]
![青岛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及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沉淀-2015[兼容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ef6cf7ee518964bcf847c4d.png)
当速度u逐渐增大,会达到F1=F2
1 d
6
3(
p
l)
CD l
u2 2
d 2
4
得:
u 4 g P l d 3 CD l
上式为沉速基本公式。其中CD与雷诺数Re有关。
青岛理工大学给水排水
水质工程学
青岛理工大学给水排水
CD与Re的关系
水质工程学
1.当
U
Re 1 为层流状态,C 1 P l g d 2
2. 理想沉淀池的理论推导
由理想沉淀池可以导出:
L V Q
t
BH
U0
H t
U0
H
LBH
Q
LB
Q A
Q
即:对理想沉淀池,截流速度U0与表面负荷等值。
U0
Q A
q
青岛理工大学给水排水
3. 理想沉淀池的总去除率
水质工程学
理想沉淀池颗粒 沉速≥u0 去除率为100% 沉速< u0 去除率如下
P0 0
Ui U0
dPi
沉速大于U0的颗粒所占比例为1-P0,去除率为100%。
青岛理工大学给水排水
水质工程学
当同一水样采用不同高度水深作实验时,所得的 两条沉降曲线间存在如下相似的关系。
OP1 OP2 OQ1 OQ2
说明当原水浓度相同时,A、B区的交界面下沉速 度是不变的,但由于沉淀水深加大,故压实区也较厚 ,最终的沉淀区压实要比水深浅时密实,由于这种沉 淀过程与沉淀高度无关,因此可以用较短的沉淀管做 实验模拟沉淀过程。推测沉淀效果。
4、压缩沉淀
沉淀物靠外力压缩形成沉淀的方 式,例如在污泥脱水机。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5

青岛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任务书院(系):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姓名:学号:设计题目:给水厂工艺设计起迄日期: 2015年3月9日~ 3月15日设计地点: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日期:2015年3月9日设计指导书:1、设计图纸(1)水厂总平面图应按初步设计要求完成,图上应绘出主要净水构筑物、清水池及附属房屋建(构)筑物、道路、绿化地带及厂区界限等,并用座标表示其外形尺寸和相互距离。
可绘出各种连络管渠、阀门及流量计等。
构筑物管道均以单线条表示。
图纸应有图例并加必要说明。
注明各生产构(建)筑物及辅助建筑物的名称、数量及主要外形尺寸(或列表以序号表示之)等。
(2)水厂高程图上,应标出各净水构筑物之顶、底及水面的标高;重要构件及管渠的标高以及原地面与平整后地面标高等。
(3)图纸上应注明图名及比例,设计人等。
图中文字一律用仿宋体书写。
图例的表示方法应符合一般规定和标准。
图纸应清洁美观。
线条粗细应主次分明。
图纸幅面规格:水厂平面图和高程布置图分别绘制(1 号图、2 号图)。
关于图纸的其他要求,如图框尺寸、图标格式、剖切线、指北针及图例等画法,可参见手册及有关规范。
2、说明与计算设计说明书中应说明水厂净水工艺选择过程和结果,以及选择构筑物型式的理由,对水厂的总平面布置及高程设计作深入的阐述。
说明书应说明设计计算方法,说明药剂投配设备、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澄清)池、滤池及清水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设计结果,简要说明消毒药剂和设备的选用理由及主要参数。
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完整,简明扼要,文句通顺,字迹端正。
在计算书中,应对所进行过的计算进行全面地展示,列出所采用的全部计算公式和计算数据,并注明资料来源和选用理由。
应附相应的计算草图。
3、设计要点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所给原始资料全面熟悉一遍,了解其用途,及如何从这些资料出发进行设计。
(1)净水系统的选择,净水构筑物的组成,水厂的初步布置:1)、净水工艺的确定首先研究水源水质资料,有哪些不符合国家水质标准,从而确定净水方法和净水工艺过程。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1)

长春建筑学院水质工程学Ⅱ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王磊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级学号: 130800127指导教师:日期: 2016.6.20-7.1城建学院一、设计题目宁夏省吴忠市同心县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水质工程学Ⅱ(污水处理)》课程设计属《水质工程学》专业课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净水厂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使用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原始资料1.厂区附近地势资料:2.厂区附近地形图一张(见附图);3.厂区附近地下水位标高200米;4.厂区附近土层构造为粘土;5.城区污水资料:(1)生活污水(2)工业废水(3)城市排水干渠进厂处A点管底设计标高202米;(4)水体特征资料:该厂污水排入水体前要求达到一级处理程度;(5)气候资料最高温度39.5℃;最低温度-19.8℃;年平均温度4.8℃;冬季平均温度-12 ℃;结冻期3 ;风向西南;最高洪水位210米。
附图:厂区附近地形图比例尺1:5000四、设计任务进行某城市市区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其任务包括:1.根据所给的原始资料,计算出进厂的设计流量和水质污染浓度;2.根据水质情况、地形和上述计算结果,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污水、污泥处理的流量以及有关的处理构筑物;3.对各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与尺寸;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1.本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一份和图纸3张;2.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下列各项:(1)目录(2)绪论①设计对象的一般说明:包括城市所在位置、地形、气象、地质、水文条件、经济概况、规划远景等。
②水体说明;③设计任务、设计依据的简述。
(3)污水设计流量与污水水质(4)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以及处理厂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过程(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说明书简明扼要,力求多用草图,表格说明,要求文句通顺,段落分明,字迹工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格栅的作用、分类与构造;掌握沉淀理论基础,沉淀的类型 及特征,自由沉淀规律与沉淀曲线,理想沉淀池颗粒运动规律;掌握沉砂池的功能、分 类、构造及设计。沉淀池的改造与发展。
(1)格栅; (2)沉淀理论; (3)沉砂池; (4)沉淀池。 4、活性污泥法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史及基本工艺流程简介,活性污泥的组成 及评价指标,净化过程与机理,有机物降解与污泥增长、需氧的关系,环境因素的影响; 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发展沿革与运行方式:传统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法、生物吸附法、 完全混合法和延时曝气法等;掌握曝气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曝气池的构造与曝气装置。 掌握活性污泥法的新发展。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2)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因素与设计运行参数; (3)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 (4)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工艺参数; (5)活性污泥系统的新工艺; (6)曝气理论; (7)曝气系统及曝气装置; (8)曝气池; (9)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设计 (10)活性污泥系统的维护管理。 5、生物膜法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与净化过程。掌握生物滤池的分类、特 征、构造、运行方式及设计。掌握生物转盘的分类、构造、运行方式、及设计。掌握生 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构造及应用。了解生物膜法的新发展。 (1)生物膜法概述; (2)生物滤池; (3)生物转盘;
解水质标准、设计规范的要求,理解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和工程图纸的绘制。
七、考核方式
考试。
学生成绩评定:期末考试 100%。
4
平时上课出勤和实验课达不到基本要求者,取消考试资格。 八、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严煦世等编.给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教学参考书 (1)许保玖著.给水处理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编写组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 1、3、9、11、12 册.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建设部标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给排水专业_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 总论 (1)2 基本资料 (6)3 总体设计参考 (8)1 总论1.1 设计一般步骤(1)分析研究水质资料,确定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
(2)确定给水处理厂设计水量。
(3)进行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
(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5)确定水厂的附属构筑物和建筑物。
(6)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
(7)进行水头损失计算,确定水厂的高程布置。
1.2 设计要点与说明(1)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确定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确定,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试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给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及沉淀池或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自用水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构筑物类型及原水水质等因素。
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3%~10%。
(3)处理构筑物的选型对处理流程及构筑物选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说明工艺特点。
另外,应注意在确定处理流程以及进行处理构筑物选型时,要兼顾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药剂配制与投加设备的设计混凝剂的投加量应在选择了混凝剂的种类之后,用实验的方法确定,我国各水厂的平均投药量为5~30毫克/升,最高不超过100毫克/升(以三氧化二铝计),否则就应当通过药剂的混合使用及改进处理途径等方法使水澄清。
在确定混凝剂及投加量之后,确定投药方式、选择配制及投加药剂的设备形式。
溶解池和溶液池,可根据混凝剂的纯度,溶液的浓度,加药量以及配制次数等进行计算,相应数据应合理确定。
(5)混合与絮凝设备的设计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混合方式。
絮凝设备的工作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沉淀效果,应合理选择其形式、水流速度及停留时间等。
絮凝池形式及工艺尺寸的选择,往往牵扯到与沉淀池的配合问题,所以絮凝池和沉淀池应一并考虑。
青岛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PPT混凝-2015 [兼容模式]
![青岛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PPT混凝-2015 [兼容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62eee6f31b765ce05081450.png)
水质工程学
同向絮凝的碰撞速率为:
4 2 3 N0 n d G 3
G U
Z
式中:n,d属原水水质特性,故G是控制混凝的 重要参数。
青岛理工大学给水排水
水质工程学
同向絮凝与异向絮凝对胶体颗粒的影响:
4 2 3 同向絮凝造成的颗粒碰撞速率: N 0 n d G 3 异向絮凝造成的颗粒碰撞速率: 8T 2 NP n 3v 4 n 2 d 3G 3 d G 则: N 0 3 NP 8 T 2 2 T n 3v
絮凝指数
剩余浊度
水质工程学
(2)铁盐 适宜p pH:5~11,但腐蚀性强 ;三氯化铁,硫 酸 铁 硫酸铁 酸亚铁,硫酸铁(国内生产少),聚合硫酸铁, 内生产少 聚合硫酸铁 聚合氯化铁 三氯化铁 三氯化铁溶于水后与硫酸铝相似 也会产生 三氯化铁溶于水后与硫酸铝相似,也会产生 水解,铁离子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如 [Fe(H2O)6]3+,再通过水解和聚合能形成多种形态 的配合物或聚合物,见前表:因此三氯化铁的混 凝机理与硫酸铝相似。但有以下特点: pH范围宽;絮体密实;处理低温水效果好; 范围宽 絮体密实 处 低温水效果好 除色效果好;投加量少;腐蚀性强。
[OH ] B 100% 3[ Al ]
碱化度的含义: 碱化度的大小表示聚合氯化铝接近[Al(OH)3]n形 态的程度。一般来说,碱化度越高,其粘结架桥 性能越好。但为了防止其产生沉淀,我国目前采 用的聚合氯化铝的碱化度多为50~80%。
青岛理工大学给水排水
水质工程学
Zeta电位
铝盐的处理效果
水质工程学
4. DLVO理论
由Derjagum、Landon、Venvey、Overbeek 四 人各自独立提出。 意义:评价了两胶粒之间相互作用力与两胶粒 间距离的关系。从两胶粒之间相互作用能的角度阐 明了两胶粒相互作用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任务书院(系):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姓名:学号:设计题目:给水厂工艺设计起迄日期:2016年2月29日~ 3月6日设计地点: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日期:2016年2月29日3.对本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纸、论文、图表、实物等〕:●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字数约万每组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设计计算书各一份,可以合并装订。
说明书中应包括设计任务、设计依据的资料、决定净水工艺流程和选择构筑物型式的理由,主要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并附必要的单线草图。
●设计图纸:每个同学绘制不少于1张1号图(2张2#图)包括:(1)绘制给水厂平面布置图(1:200--1:500)一张,A2 纸。
(2)给水厂高程布置图(纵向1:5—1:100,横向1:100—1:500)一张,A2 纸。
4.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3,9,10,112(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2006版3崔玉川等,《给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太原4钟淳昌,净水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严煦世等,《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进度计划:起迄日期工作内容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熟悉设计任务、收集资料,理解设计内容。
工艺流程选择、水力计算、设备选型。
单体构筑物水力计算。
绘制平面布置图高程计算及绘制高程布置图撰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设计成果汇总教研室审查意见:负责人:年月日院(系)意见:院(系)负责人:年月日设计指导书:1、设计图纸(1)水厂总平面图应按初步设计要求完成,图上应绘出主要净水构筑物、清水池及附属房屋建(构)筑物、道路、绿化地带及厂区界限等,并用座标表示其外形尺寸和相互距离。
可绘出各种连络管渠、阀门及流量计等。
构筑物管道均以单线条表示。
图纸应有图例并加必要说明。
注明各生产构(建)筑物及辅助建筑物的名称、数量及主要外形尺寸(或列表以序号表示之)等。
(2)水厂高程图上,应标出各净水构筑物之顶、底及水面的标高;重要构件及管渠的标高以及原地面与平整后地面标高等。
(3)图纸上应注明图名及比例,设计人等。
图中文字一律用仿宋体书写。
图例的表示方法应符合一般规定和标准。
图纸应清洁美观。
线条粗细应主次分明。
图纸幅面规格:水厂平面图和高程布置图分别绘制(1 号图、2 号图)。
关于图纸的其他要求,如图框尺寸、图标格式、剖切线、指北针及图例等画法,可参见手册及有关规范。
2、说明与计算设计说明书中应说明水厂净水工艺选择过程和结果,以及选择构筑物型式的理由,对水厂的总平面布置及高程设计作深入的阐述。
说明书应说明设计计算方法,说明药剂投配设备、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澄清)池、滤池及清水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设计结果,简要说明消毒药剂和设备的选用理由及主要参数。
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完整,简明扼要,文句通顺,字迹端正。
在计算书中,应对所进行过的计算进行全面地展示,列出所采用的全部计算公式和计算数据,并注明资料来源和选用理由。
应附相应的计算草图。
3、设计要点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所给原始资料全面熟悉一遍,了解其用途,及如何从这些资料出发进行设计。
(1)净水系统的选择,净水构筑物的组成,水厂的初步布置:1)、净水工艺的确定首先研究水源水质资料,有哪些不符合国家水质标准,从而确定净水方法和净水工艺过程。
在多数情况下,生活饮用水净水厂中的主要净水构筑物由下列各项组成:配制和投加药剂的设备原水和药剂的混合设备,形成絮体的絮凝设备、沉淀澄清设备、过滤以及冲洗水泵或高位水箱等附属设备、消毒药剂与设备等。
水厂工艺流程图是不按比例绘制反映全厂生产过程及控制系统。
流程图须系统清楚,重点突出。
流程图中的水位高程是设计中重要内容,须在总平面管道布置后才可定出高程。
由于总平面的设计要求系初步设计,所以可按一般数据及考虑原则估算。
决定水厂流程图时,应对水厂的总平面布置有初步考虑,定出各个处理构筑物的相对位置,以定出进出水方向及其连接方式。
此外,水厂中应有给水和排水管渠,用来供送原水、输送正在处理的水和清水、冲洗用水及排除各种废水。
为了运转管理的方便,各类净水构筑物至少应有两座。
2)、高程布置的考虑在水厂中用得最广泛的是重力流系统。
净水构筑物多数放在室外。
(2)、水厂设计生产量的决定城市管网和配水泵站是按最大日最大时的流量设计,而水厂的主体构筑物则按最高日平均时设计供水量以及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必要时还应包括消防补充水量。
处理高浊度水的水厂自用水量还应适当增加,并应以原水水量和水质的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对于消防补充水量,只在必要时才予以考虑,设计时一般不计入,而采用加强净化功能(如提高滤速等)的办法来补充消防水量。
(3)、药剂配制与投加设备的设计混凝剂的投加量应在选择了混凝剂的种类之后,用实验方法确定。
我国各水厂的大致平均投药量为5—30 毫克/升,最高也不超过100mg/L。
在选择了投药方法之后,应选择配制及投加药剂的设备型式。
当溶解缓慢时,可采取加速药剂溶解的措施。
溶解池和溶液池,可根据混凝剂的纯度、溶液的浓度、加药量以及配制次数等进行计算。
这些数据应合理选定。
投药可用重力或压力水流进行,应注意输送管道的堵塞。
(4)、混合与絮凝设备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合理的混合方法以后,才进行型式和尺寸的详细设计。
絮凝池的工作效果会直接影响沉淀效果,故应合理选择其型式、水流速度及停留时间等。
絮凝池型式及尺寸的选择,往往牵涉到与沉淀池的配合问题,所以絮凝池须与沉淀池一并考虑。
应注意絮凝池出水管中流速的选择。
(5)、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在设计之前,应很好地研究进水悬浮物含量及其预计的出水悬浮物含量,从而确定要求的沉淀百分率。
沉淀池出水浑浊度一般应低于5—10 度。
沉淀澄清设备的类型很多,应进行全面比较后选取,然后进行设计。
(6)、过滤设备的设计滤池的种类应根据水厂规模和运行管理要求等情况进行比较选择。
水厂的过滤设施,往往集中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有时称为快滤室或滤站。
(7)、消毒设备的设计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氯消毒法。
加氯量的多少,应视水中有机物及细菌数量而定。
在使用上以管网末端游离性余氯不少于 0.05mg/L,或出厂水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3mg/L 为准,投氯量应根据实验求得。
我国各水厂的投氯量一般为0.5—2.0 mg/L,其相应的接触时间须在30min 以上。
消毒一般多在过滤后进行,氯常加在滤池至清水池的输水管上,借水在清水池内的停留时间进行充分接触。
考虑到安全,加氯设备应放在单独的房间内。
加氯间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直接通至室外的出口。
加氯间与加氯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加氯间的面积应根据加氯设备的型式、数量和布置决定。
(8)、其他部分的设计如清水池的容量和尺寸、配水泵站的面积、以及辅助建筑物面积的考虑等。
4、给水厂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1)、分析和研究水质资料,确定所需的处理流程;(2)、确定出各构筑物的设计流量;(3)、选择构筑物的型式和数目,尽可能在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上进行初步的规划和安排,以便考虑构筑物的形状、位置、相互关系以及某些主要尺寸。
(4)、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5)、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6)、绘图;(7)、对说明书和计算书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5、平面设计原则功能分区,配置得当。
按生产,辅助生产,生产管理,生活福利等不同功能分区明确,但又不能过于分散,既有利于生产,又避免非生产人员在生产区内逗留和穿行。
布置紧凑。
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结构和施工要求等因素全面考虑,力求减少占地,减少连接管(渠)的长度,便于操作管理。
顺流排列,流程简洁。
厂内工艺流程总方向应与从水源到用户方向(供水方向)一致进行排列,避免不必要的转弯和提升。
严禁将管线埋在构筑物下面(不便施工检修)。
充分利用地形,力争土方平衡,减少施工土方量和费用;同时力求重力排污。
如清水池放低处,滤池(澄清池)放高,便于排水(泥)放空。
留出适当空地,便于施工检修和扩建。
如堆料场,翻砂厂等。
注意建筑物朝向和风向。
常有人操作的房间应南北向,有味的放下风向。
6、平面布置要求生产构建筑物的恰当组合安排。
在相对位置、走向、操作条件、面积等方面统筹考虑,同时注意高程、距离、管线、道路等。
如清水池与二泵及滤池靠近,冲洗水塔靠近滤池,高压变电所靠近二泵,加药间与常用加药点(如多点加药)接近,药库与加药间接近,等。
组合原则:对工艺过程有益无害,同时结构施工允许,如反应池与沉淀池;生产关系密切,如加氯间与氯库;集中便于管理控制的,如加药,加氯与控制室。
间距:构筑物净距按其中间的道路和铺设的管线所需确定。
一般10-20 米,最小5 米;管线与构筑物间距不小于 3 米;给水管与排水管水平间距大于等于 1.5 米(当管径小于200mm)或大于等于3 米(当管径大于200mm);给排水较差,给水在上,垂直净距大于等于0.5m。
辅助生产建筑物考虑功能组合,机修与材料库靠近,堆砂场靠近滤池,车库、值班室在厂前区。
辅助生活放厂前区,办公楼在厂门口,便于联系工作;厕所远离水池(大于 10 米);宿舍宜在厂外;锅炉房旁设堆煤厂。
道路:通向构筑物应设人行道;通向仓库,机修间,堆砂厂,堆煤场,药库,氯苦,泵房,变电所等应设车道;相关设计要求详见设计规范。
7、高程布置要求原水经进厂一次提升后,在各构筑物之间尽量重力流。
根据构筑物高度和水头损失确定。
构筑物高度计算得出;相邻二个构筑物水面高差即是其二者之间的流程水头损失,包括管线,构筑物内部和计量设备(沿程和局部)。
确定方法:可分别计算,也可查表,按经验估计(留出安全系数),计量设备一般按0.2m 计。
放空排泥尽量重力。
土方尽量平衡。
清水池放在厂区最低处。
清水池的标高是水厂高程设计关键。
一般以清水池水面为基准向前后推算二泵和滤池标高。
清水池高,挖方减少,前边构筑物要抬高,二泵扬程可降低;清水池低,挖方增加,前边构筑物可降低,二泵扬程增加。
取决于是否有可利用的地形,以及地下水和地质条件。
一般清水池按埋入地下 3-4 米考虑,地面式要考虑覆土保温。
构筑物选型应注意前后配合。
如快滤池从底部出水,而无阀从上部出水,后边清水池埋深不同;滤池排冲洗水,如不考虑回收则与外界接受水体的水位有关(能否重力排出),双阀从较上部排出,而无阀从底部排出,往往需加泵。
要结合具体条件,综合考虑。
注意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
8、构筑物布置时有关结构的考虑(1)在初步设计时,应有厂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这些资料用以决定厂区土壤是否能作为构筑物的基础及基础的埋深。
构筑物基础的埋深主要考虑:●在冰冻线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