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本科《饲料毒物与卫生学》课程代码08859,

合集下载

畜牧兽医本科《饲料毒物与卫生学》课程代码08859,要点

畜牧兽医本科《饲料毒物与卫生学》课程代码08859,要点

本科《饲料毒物与卫生学》课程代码8859,复习资料第一章饲料毒物与毒物基础一、基本概念1.毒物毒性:指外源性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2. 毒性:指外源性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3.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毒物的量。

4.绝对致死量:指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5. 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一群动物中的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6.急性毒性: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快速而剧烈的中毒反应。

7.毒物代谢转化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8..饲料毒物的吸收过程,实质是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二、基本知识点1.剂量反应曲线的基本类型:直线型、抛物线型、S状型2.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1)毒物本身的性质2)动物对毒性的影响: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理状态、营养状态3)外界因素对毒物的影响:气温与湿度、其他因素3.毒物吸收的途径:胃肠道吸收、呼吸道吸收、皮肤吸收、其他途径吸收4.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因素:1)毒物的理化性质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3)毒物通过某些屏障的能力4)与血浆蛋白结合5)体液PH5.饲料安全性评定程序分为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性致突变和代谢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四个阶段。

第二章饲料源性有害物质一、基本概念1.生物碱:饲料中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

2.硫葡萄糖苷又称芥子苷,是菜籽饼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3.结合棉酚:通常将棉酚和氨基酸或其它物质结合的棉酚称结合棉酚,结合棉酚无毒。

4.非淀粉多糖:植物组织中除淀粉以外的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

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组成。

5.植物凝结素:能凝结动物和人的红细胞的一类物质。

6.蛋白酶抑制剂:指一类与蛋白酶的必需集团发生反应,从而抑制蛋白酶与底物结合,降低或丧失蛋白酶活性的物质7.抗维生素:化学结构与某种维生素类似的化合物,在动物代谢时可与该种维生素竞争并取而代之,引起该种维生素缺乏。

动科、营养必选课程

动科、营养必选课程

09a(动科班59人)所选科目如下:一.家畜环境卫生学---潘周雄------课程编码(0905041402)--周二第3、4节(1-16周—双周)周四第3、4节(1-16周)二.猪生产学----燕志宏-----课程编码(0905941403)---周二第3、4节(1-16周—单周)周四第5、6节(1-16周)三.牛生产学----杨正德-----课程编码(0905041404)---周三第3、4节(1---12周)周五第1、2节(1---12周)四.羊生产学----罗卫星----课程编码(0905041405)--周二第1、2节(1—12周)周四第1、2节(1---12周)09b(营养班24人)所选科目如下:一、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汤丽琳-----课程编码(0905041408)---周三第3、4节(1—14周—双周)周四第7、8节(1—14周)二、饲料添加剂学----施晓丽---课程编码(0905041410)---周一第7、8节(1---16周)三、牧草加工贮藏与利用----刘洪来、陈超----课程编码(0905041411)---周一第5、6节(1---16周)周二第3、4节(1---16周---单周)四、牧草及饲料作物毒物学----吴文旋----课程编码(0905041413)------周一第1、2节(1—16周—单周)周二第5、6节(1—16周)五、家畜环境卫生学---潘周雄---课程编码(0905041441)--周二第1、2节(1-14周—双周)周四第5、6节(1—14周)备注:09a、09b在选课上都出现了(错选、漏选)问题,希望大家在下一次选课的时候认真对待,以免以后在学分上有差错。

特别注意:课程编码要对应上。

谢谢!。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7010030学时/学分:48/3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的作用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以制订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许多课程有着密切关系,是现代畜牧生产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利于促进现代畜牧生产的开展。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环境因素对畜禽的影响和作用,掌握牧场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环境控制方法为畜禽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以保持畜禽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性能和降低生产本钱。

二、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局部1.绪论(1 )掌握环境、家畜环境、环境卫生学等概念。

(2)理解环境应激及控制方法。

(3 ) 了解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在现代畜牧生产中的任务以及环境卫生学的开展史。

2.温热环境(1 )掌握温热环境、气候、小气候等概念;了解温热环境对畜禽的影响。

(2 )掌握太阳辐射的概念;理解紫外线的生物效应,红外线的生物效应,可见光的生物效应。

(3 )掌握畜体产热途径、散热途径和有关热调节(物理调节、化学调节、临界温度、等热区、舒适区)的基本概念;理解气温对家畜生产性能、生殖和疾病的影响。

(4)掌握湿度的有关概念;理解高温高湿、低温高湿和湿度过低对畜禽的影响。

(5) 了解气流状态的表示方法和对家畜的影响。

3.空气环境(1 ) 了解畜舍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2) 了解舍内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照的来源;理解舍内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照的特点、改善措施和卫生标准。

(3)理解舍内有害气体、噪声等的特点、来源和分布和危害,空气中的微生物分类,传播途径等;掌握舍内有害气体、噪声、空气中的微生物的消除措施。

4.水和土壤(1 )了解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特点;理解水的卫生学特性;掌握水的人工净化与消毒。

(2) 了解土壤的特性。

5.畜牧场的总体设计(1 ) 了解畜牧场的工艺设计(如牧场的性质和规模、主要生产指标、畜群的组成与周转、饲养管理方式、卫生防疫制度、畜牧兽医技术参数和标准、各种畜舍的样式和主要尺寸、附属建筑及设施、环境保护措施)和畜牧场的公共卫生设施(如场界与场内各区间的防护措施,畜牧场的供水,场院内所排水系统,贮粪场的设置等b(2 )掌握牧场场址选择场和规划、布局方法。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精心整理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

本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2.1.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2.2能力目标2.2.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2.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2.2.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2.2.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2.2.5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具备饲料养分常规分析能力。

2.3情感、态度、价值观4.实施建议4.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1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0学时,实训实习44学时,考核与机动6学时。

4.3教学要求(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知识理论实训融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饲料季节特点,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3)学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饲料毒物学全套课件

饲料毒物学全套课件

理论课内容
§1 绪论
§2 青绿饲料中的有害物质
§3 豆类、谷实类及块根块茎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
§4 饼粕类和糟渣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
§5 矿物质、动物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毒性问题 §6 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 §7 农药对饲料的污染 §8 其它有害化学物质对饲料的污染 §9 饲料卫生质量的监督管理
实验课内容
推荐网站
/cms/_code/business /livestock
精品培训课件
饲 料 毒 物 学
FEED TOXICOLOGY 张妮娅 齐德生
zhangniya@
主要教学参考书
《饲料毒物学附毒物分析》 于炎湖主编 农业出 版社 1996年第1版 《动物中毒病学》 刘宗平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年第1版 《饲料安全及其检测技术》 蔡益辉主编 化学工 业出版社 2005年第1版
一.毒物、抗营养因子及中毒
1.毒物(toxicant):少量无意摄入就能引起机体损伤 的物质。 植物体的正常组成成分 内源性毒物 无毒成分→有害成分 化学性污染物 外源性毒物 生物性污染物
2.抗营养物质(antinutritional factors):对营养物质 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以及畜禽健康和生产能力 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 抑制蛋白质消化和利用的物质 降低能量利用率的物质 降低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利用率的物质 拮抗维生素的物质 其他抗营养物质 3.中毒(toxicosis&intoxication):动物体受到毒 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 病状态。
下图:剂量-反 应曲线
四.表示毒性上限的指标(lethal dose,LD)
◆毒性上限指标:毒物引起实验动物急性中毒死亡的

7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

7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160206 ]课程承担单位[医学系]制定人[ 王娟] 制定日期[2016.06.30]审核人[李俊杰] 审核日期[2016.07.30]批准人[刘海利] 批准日期[2016.08.30]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实践课,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科学。

是基于畜禽疾病防治基础理论工作任务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机理,熟悉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一般规律,掌握动物各器官常见的病理变化和常发病、多发病的病变特征,并且掌握尸体剖检与病理检验技术,为以后从事病理诊断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前导任务是畜牧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涉及到的课程有《畜禽解剖生理》。

后续任务是单胃动物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涉及到的课程有《禽生产学》、《禽病学》、《猪生产学》、《猪病学动物营养学》、《动物寄生虫病》。

四、课程目标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过程,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并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实践。

(一)知识目标1.掌握病理解剖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2.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演进规律;3.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去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4.常见动物疾病病变机理。

(二)能力目标1.掌握各种基本病变的病理学形态特点及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运用已学相关医学基础及病理学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与结局;2.熟悉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病理学知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出合理解释与分析并提出初步病理诊断;3.规范、准确使用常用病理学术语;4.初步了解病理学前沿动态,对科研有一定初步认识与了解。

《兽医卫生检验》课程标准

《兽医卫生检验》课程标准

《兽医卫生检验》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兽医卫生检验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72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能为基础,研究肉、蛋、奶、水产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其他畜禽疫病的传播,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动物毒理、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兽医法规等课程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兽医卫生检验能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验能力,以及运用兽医卫生法规与食品卫生标准的能力,加强对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与应用的探讨,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屠宰动物的收购与运输、宰前检疫、屠宰加工过程的卫生监督、宰后检疫、肉蛋乳新鲜度检验的全部过程。

本课程包含了动物检疫检验员理论考试和技能鉴定的主要知识内容,是动物检疫检验员和官方兽医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性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和来源及相关知识,掌握屠宰动物的收购检疫与运输监督方法,掌握动物屠宰加工过程的兽医卫生监督,掌握动物屠宰检疫的程序和要点及相关知识,能对肉、蛋、乳新鲜度及卫生质量进行检验并能进行正确卫生评价,掌握市场劣质动物性产品的检验要点。

(一)知识目标1.了解与动物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

2.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和实验室诊断原理。

3.掌握动物性食品检验项目及标准。

4.了解行业、企业动物性食品生产现状。

5.了解当前动物性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

6.掌握动物性食品加工的工艺流程。

(二)能力目标1.能依据国内外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对屠宰畜禽的健康状况做出准确判断。

2.能熟练应用临床诊断技术,对可疑动物的疫病性质做出初步检疫结果。

养狗看什么书-兽医自考要看什么书

养狗看什么书-兽医自考要看什么书

养狗看什么书-兽医自考要看什么书兽医自考要看什么书兽医自考需要看很多书,比如《中国,近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概论》《动物遗传与育种》等。

0001、英语(二)。

选修课选修课不少于3门,学分不少于18学分。

自学兽医考试的难度与考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有关。

10389畜牧兽医毕业论文、00015英语(二)。

选考课:选考课不得少于3门、学分不得低于18学分。

08857动物保护学、08858动物药理学、08859饲料毒物与卫生学、10389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自考兽医的难度和考生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是有关的。

兽医自考要看什么书兽医自考,需要看的书有很多,像中国近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概论、动物遗传育种学等。

必考课: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基本原理概论、02793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02794动物遗传育种学、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02797家畜饲养管理学、02798畜牧微生物学、02799兽医临床医学、10389畜牧兽医毕业论文、00015英语(二)。

选考课:选考课不得少于3门、学分不得低于18学分。

08857动物保护学、08858动物药理学、08859饲料毒物与卫生学、10389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自考兽医的难度和考生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是有关的。

古牧为什么没什么人养古牧性情温顺,长相可爱。

憨厚随和,比较粘人。

但其实养古牧的人非常少,古牧为什么没什么人养?古牧好养么?有着大型犬的气势汹汹,又有小型犬的温柔黏人的性格,这反差萌俘获一众人心,它就是古牧啦。

饲养它的人就是被它这反差萌给迷住了,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古牧为什么没什么人养:饲养了它你会知道需要投入的精力比起一般狗狗都要多。

平常忙碌的你想要饲养的话,劝你还是放弃它另寻其它狗狗吧,因为每天给它梳毛梳到怀疑人生。

古牧的毛发不仅长还容易打结,几天不梳理你就等着梳理全是打结的毛发吧。

毛发还特别容易变脏,不好好清洁还容易得皮肤病。

给它梳毛时候需要要一层一层的梳,最好还要喷护理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饲料毒物与卫生学》课程代码8859,复习资料第一章饲料毒物与毒物基础一、基本概念1.毒物毒性:指外源性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2. 毒性:指外源性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3.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毒物的量。

4.绝对致死量:指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5. 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一群动物中的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6.急性毒性: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快速而剧烈的中毒反应。

7.毒物代谢转化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8..饲料毒物的吸收过程,实质是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二、基本知识点1.剂量反应曲线的基本类型:直线型、抛物线型、S状型2.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1)毒物本身的性质2)动物对毒性的影响: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理状态、营养状态3)外界因素对毒物的影响:气温与湿度、其他因素3.毒物吸收的途径:胃肠道吸收、呼吸道吸收、皮肤吸收、其他途径吸收4.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因素:1)毒物的理化性质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3)毒物通过某些屏障的能力4)与血浆蛋白结合5)体液PH5.饲料安全性评定程序分为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性致突变和代谢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四个阶段。

第二章饲料源性有害物质一、基本概念1.生物碱:饲料中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

2.硫葡萄糖苷又称芥子苷,是菜籽饼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3.结合棉酚:通常将棉酚和氨基酸或其它物质结合的棉酚称结合棉酚,结合棉酚无毒。

4.非淀粉多糖:植物组织中除淀粉以外的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

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组成。

5.植物凝结素:能凝结动物和人的红细胞的一类物质。

6.蛋白酶抑制剂:指一类与蛋白酶的必需集团发生反应,从而抑制蛋白酶与底物结合,降低或丧失蛋白酶活性的物质7.抗维生素:化学结构与某种维生素类似的化合物,在动物代谢时可与该种维生素竞争并取而代之,引起该种维生素缺乏。

8. 抗原蛋白:是大豆及其加工副产品中能引起动物过敏反应的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蛋白质。

9.胀气因子:能引起动物胃肠胀气的某些豆类籽实中含有的一些低聚糖,护腰包括水苏糖和棉籽糖。

某些豆子实含有的能引起动物胃肠胀气的低聚糖主要是棉籽糖和水苏糖。

10.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是由其高度粘稠性和持水性引起的。

11.棉酚根据其结构活性基团闭合情况可分为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对动物有毒性的是游离棉酚。

11.棉籽饼中游离棉酚的毒性大于结合棉酚。

12.硫葡萄糖苷又称芥子苷,是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

13.环丙烯类脂肪酸使蛋黄中铁离子透过卵黄膜的通透性提高,导致鸡蛋清变红。

14.皂苷的水溶液能使红细胞破裂而具有溶血作用。

二、基本知识点1.菜籽饼中的硫葡萄糖苷的水解产物主要的典型毒害作用是致甲状腺肿2.棉酚的毒作用(1)直接损害作用(2)能使原生质膜通透性增加(3)能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减少,(4)影响动物生育能力(5)能使维生素A缺乏(6)影响蛋品质3.棉籽饼中有毒有害物质:游离棉酚和环丙烯类脂肪酸。

4. 环丙烯类脂肪酸的有害作用环丙烯类脂肪酸能使鸡蛋蛋白变红,影响蛋品质。

游离棉酚与蛋黄中铁离子形成红褐色物质,使蛋的颜色变色。

环丙烯类脂肪酸能使蛋黄膜通透性增加,使蛋黄中铁离子向蛋清中转移,使蛋清变色。

5.植酸对动物的毒害1)影响植物中磷的利益2)植酸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影响金属元素利益3)与蛋白质结合而影响其利益6.草酸盐的毒害作用1)降低矿物质利益率2)对神经肌肉有一点的刺激作用3)对胃肠道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4)危害动物肾脏6.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1)具有高度粘性,阻碍消化酶分解营养物质2)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3)影响生理活性物质4)影响消化道粘膜生理形态和功能7.简述长期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危害1)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2)畜产品和环境中残留3)造成畜禽免疫力下降8.简述饲料中铜过量的危害。

1)污染环境2)畜禽发生慢性中毒3)危害人类健康9.饲料卫生质量不良的危害。

(1)引起畜禽中毒、死亡。

(2)抗营养作用。

(3)影响动物免疫和致癌。

(4)影响人类健康。

10.青饲料卫生1)青贮饲料的卫生质量问题:青饲料主张生喂,不宜小火焖煮2)霉败:原因是厌氧条件不良,如青贮窖密封不严,青贮料压得不够紧实或开启取料的孔径过大,暴露时间过长3)酸败:原因是温度过高,乳酸菌生长不良,丁酸菌大量繁殖,分解乳酸、单糖、双糖、淀粉等,产生丁酸、二氧化碳和氢等,使饲料发臭、变粘、降低适口性,引起酸中毒。

4)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家畜采食大量的硝酸盐后能引起以急性胃肠炎为特征的中毒病,临床上多见的是硝酸盐变成毒性更大的亚硝酸盐后而引起的家畜中毒,表现为皮肤、黏膜呈蓝紫色及其它缺氧症状,可发于各种家畜,以猪多见,人们称为“饱潲症”或“猪跳跳病”。

猪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呈酱油色。

除了青饲料,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比较高的饲料是鱼粉。

5)光敏性饲料中毒:是动物采食了含有光力性物质的饲料后,无色皮肤感光产生的急性皮炎。

荞麦能引起动物感光过敏6)氢氰酸中毒是氰离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3价铁离子结合,致使家畜血液呈鲜红色。

治疗的特效解毒剂为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剂和供硫剂联合使用。

第三章非饲料源性污染物质一、基本概念1. F2毒素:赤霉烯酮毒素。

动物采食了污染了F-2毒素的饲料而发生的中毒,临床上以雌激素综合症为特征。

能引起猪、牛雌激素亢进症的是玉米赤霉烯酮,猪最为敏感,2.黄曲霉毒素中毒: 畜禽采食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而引起的中毒,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全身出血肝脏、神经机能障碍为特征。

3.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在大肠内。

4.按仓库害虫的生物性分类,仓库害虫分为昆虫类、螨类两种。

5.在饲料中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肉毒梭菌和葡萄球菌等7.谷实类饲料水分含量为16%~17%时是霉菌繁殖和产毒的最适宜条件。

8.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在大肠内。

.9.在黄曲霉毒性大小排列顺序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急性毒性最强。

10.金属毒物的毒性与其化学结构有关,对家畜的毒害作用三价砷大于五价砷;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大。

11.对硫磷、苯硫磷和乙拌磷对雌性动物的毒性大。

12.适宜黄曲霉毒素产毒的相对湿度为80%~90%。

13.二噁英对热极稳定,在800℃才能被降解,超过1000℃才能分解破坏。

二、基本知识点1.霉变饲料的危害,影响霉菌繁殖与产毒的条件及防止饲料霉变的措施。

危害1)干扰抑制动物免疫系统、影响动物生产性能(2分)2)影响动物繁殖性能、霉菌毒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2分)条件1)基质的种类2)水分3)环境条件(温度、湿度、PH、氧气等)防霉去毒措施:物理防霉(控制含水量、改善运输条件和储存条件等)化学防霉:防霉剂微生物防霉: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降低霉菌毒素的毒性。

2.硫葡萄糖苷的水解产物及毒性。

1) 恶唑烷硫酮2) 异硫氰酸盐3) 硫氰酸盐4) 氰毒害:主要致甲状腺肿3.仓库害虫的传播途径。

1)植物带虫传播2)仓内潜伏害虫传播3)包装器材或运输工具传播4)从仓外直接迁入5)其他途径。

4.有毒金属元素污染饲料的途径及其对动物的危害。

污染途径1)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2)某些地区自然地质条件特殊,土壤或岩石中某种有毒金属元素含量3)饲料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管道可能含有某些金属毒物4)药物或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5)生活废弃物危害:1)影响动物生产2)急慢性中毒3)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5.有毒金属元素对动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1)金属毒物的存在形式及化学性质2)日粮的营养成分3)有毒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四章饲料安全技术一、基本概念1.单宁是多羟基酚物质,也称草鞣质或草鞣酸2.我国国家标准《饲料用大豆粕》规定,大豆粕中脲酶活性不应超过0.3。

3.许多贝壳类水生生物含抗维生素B1因子。

4.非蛋白氮饲料:指含氮的非蛋白形式可饲物质,主要有尿素等。

5.通常将单宁含量低于0.4%的成为低单宁高粱,其籽实多为白色或黄色;高于1%为高单宁高粱。

其籽实多为深红色或褐色。

6.糠麸类饲料中普遍存在,且影响较大的抗营养因子是植酸。

7.马铃薯主要存在有毒成分是茄碱,也称龙葵素。

8.影响高粱适口性和蛋白质等养分消化率的是单宁9.影响米糠贮存的是脂肪含量过高,影响贮存。

10.生鸡蛋清中存在类卵黏蛋白,同时还存在抗生物素11、维生素添加剂为营养性添加剂,但超量添加也会引起动物中毒12.生物碱为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故多具有碱性,与酸结合生成盐二、基本知识点1.饲料油脂酸败对动物健康和饲料品质的影响。

1)降低适口性2)降低营养价值3)影响消化功能4)影响免疫功能2.大豆的安全性问题。

1)蛋白酶抑制因子2)红细胞凝结素3)脲酶4)皂甙5)抗原蛋白3.动物性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1)过氧化物2)组胺3)肌胃糜烂素4)抗维生素B15)抗生物素因子6)朊病毒4.鱼粉使用存在的问题1)细菌与霉菌污染2)氧化酸败3)组胺4)肌胃糜烂5)食盐含量过高6)有毒矿物质元素第五章饲料卫生质量监督与管理一、基本概念1.饲料安全性:某种饲料在规定的处理、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所含的某种物质对动物机体不致产生任何损害作用,也不致对摄入该饲料的动物及其后代产生潜在危害,更不应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2.饲料卫生标准:是对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及有害微生物以法律形式做出统一规定,是饲料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4.饲料卫生标准制定原则: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技术配套原则二、基本知识点1.饲料卫生质量鉴定1)经常性的评定:定期或不定期鉴定2)新开发的饲料资源和研制的饲料新产品3)怀疑饲料受到污染时应进行鉴定4)制定或修订卫生标准的过程中对饲料卫生质量进行调查验证时。

2.饲料卫生质量鉴定的方法与步骤1)待鉴定饲料基本情况的调查;2)鉴定方案和确定检验项目;3)采用;4)检验步骤和方法的选择)3.对饲料进行处理的三种情况1)属于正常饲料,即符合该饲料的卫生标准,可饲用2)需经一定方法处理或在一定条件下方可饲用3)对畜禽机体有明显危害的饲料,应定为“不能饲用”4.饲料卫生标准的内容1)感官指标,一般色,香、味和组织构型等;2)毒理学指标,指饲料源性和治染性毒物在饲料中的允许含量;3)生物学指标,指各种生物性污染,主要是霉菌与细菌的个数。

我国于1991年组织并颁发了16项有毒有害物质在部分饲料原料猪,鸡配合饲料中允许量标准,新颁布的饲料卫生标准增至17项;5.饲料卫生标准制订的程序。

1)确定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某种有毒物质对动物的最大无作用最是评定毒物毒性的重要依据,是制定允许量标准的基础,即该毒物各项毒性指标最大无作用量中数值最小或最具危险性者;2)确定各种家畜每日允许摄入量系指家畜终生的日允许摄入量,一般以mg/Kg体重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