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说课讲解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可以分为三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3、细菌的形态有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5、腐生细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6、蘑菇是依靠地下的菌丝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7、病毒、细菌、霉菌都属于微生物。
8、流感、狂犬病、麻疹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9、预防疾病的措施主要有注射疫苗、加强家禽家畜的卫生和防疫、加强个人卫生。
10、在适宜的情况下细菌每隔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
11、蘑菇、酵母菌、灵芝、霉菌都属于真菌。
12、细菌对于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13、在蘑菇的组成部分中生有孢子的结构是菌褶。
14、在什么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写出你的猜想实验方案猜想: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发霉方案:将两块馒头用塑料袋包好,同时放在冰冷的环境里,几天以后,发现两块馒头都没有发霉;再将它们同时放入干燥的环境里,几天后观察,两块馒头也没有发霉;将其中一块馒头滴上几滴水,变成潮湿的馒头,在分别放入包装袋并同时放在温暖的环境里,几天后发现潮湿的馒头上生霉了。
实验说明,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霉。
第二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15、像蜡烛熔化、木头碎裂这样的变化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16、物质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恢复原来的样子,属于可逆变化,像水泥加水以后、泥烧成转后,变化后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属于不可逆变化。
17、铁钉在有空气、水、和有酸碱盐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防止生锈的方法有:涂漆、涂油、镀铬、烤瓷等。
18过期的牛奶可以用来擦皮鞋。
喝牛奶时要注意:不要空腹牛奶、看生产日期等。
最新青岛版(2021)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解析

最新青岛版(2021)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解析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第1课细胞1. 草履虫是由个细胞构成的。
2. 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片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3. 显微镜的结构:目镜、调焦螺旋、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4. 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第2课我像谁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称为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3课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化石。
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恐龙化石。
2.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3.哪些证据能证明地球上曾经存在恐龙?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
4. 从恐龙化石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有些恐龙体形巨大;恐龙是卵生的;恐龙生活的年代。
5. 科学家通过对恐龙粪化石的研究,可以知道恐龙的食性;通过对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恐龙的体重、长度、行进速度、生活习性等。
第二单元简单机械第4课杠杆1.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杠杆原理的记载。
2.认识杠杆:3.一根棍子,被用来撬重物时,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一杠杆。
4.杠杆的作用:省力、改变用力方向等。
5.生活中用到的杠杆:剪刀、筷子、核桃夹、钓鱼、天平、医用夹子等。
第5课斜面1.像这样垫起板子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种简单机械一斜面。
2.斜面的作用:省力。
3生活中哪里利用了斜面?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用木板搭斜坡将货物推上汽车车厢;木螺丝钉;刀刃;楼梯、电梯等等。
第1课滑轮1. 边缘有槽,可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作滑轮。
2. 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作定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作动滑轮。
3.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青岛版 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曲阜九巨龙学校六年级二班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分为三类: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IV等)。
3、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三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
食物可以放在低温环境中(如冰箱)进行保存。
6、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界也不属于动物界的一类生物。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受热熔化、纸折叠、铁熔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像蜡烛、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是形态的发生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9、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变化。
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像这种不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做不可逆变化。
11.防锈常用的方法:有刷油漆、涂油、制成合金、搪瓷、电镀等。
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13.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转动、移动、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这一学说又叫太阳中心说.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木星等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围绕太阳运动。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新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1课1.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2.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3.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第2课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后代和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称为(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3课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恐龙及其他生物的化石。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4课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3.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4.细菌的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第5课1.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2.有的蘑菇有毒,在采集蘑菇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采集完后,要及时(洗手)。
第6课1.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2.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第7课1.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第1课细胞1.房屋是用一块块砖建成的,蜂巢是由一个个巢房构成的。
那么,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3.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片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4.显微镜5.植物细胞是植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
此外还有细胞液等。
6.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7.不同生物细胞结构不同,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第2课我像谁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称为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3课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化石。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3.科学家通过对恐龙粪化石的研究,可以知道恐龙的食性;通过对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恐龙的体重、长度、行进速度、生活习性等。
4.猛犸象比较耐寒,而大象没有像猛犸象一样耐寒。
猛犸象主要是生存在亚寒带和寒带的地区生活的地方,主要是以草和灌木为主。
猛犸象和大象的形态特征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猛犸象的象牙非常的大,而大象就没有像猛犸象一样有那么大的象牙,还有猛犸象的象毛也要比大象的象毛长很多。
5.了解恐龙等生物灭绝的原因原因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
原因二:火山爆发说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植物死亡。
进而造成恐龙灭亡。
原因三:大陆漂移说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原因四:陨石坠落说约六千多万年前有一颗庞然大物坠落在地球!这一撞击使地球的地形大气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没办法呼吸,吃不到食物,喝不到水……久而久之,使恐龙及其他生物灭绝。
2020-2021学年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青岛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不能够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
3.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由病毒引起的疾病:5.病毒根据寄生生物细胞不同可分为三类:(1)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新冠肺炎病毒等(2)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等(3)细菌病毒(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6.细菌无处不在,在土壤、空气、水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外,都可以找到细菌。
细菌主要有三种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7.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答:细菌适应能力极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好处:(1)生产沼气(2)食品发酵(3)增加土壤肥力(4)生物制药(5)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坏处:(1)使人患病(2)使食品等腐败变质8.腐生细菌的作用: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腐烂、分解,并产生二氧化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9.细菌繁殖速度快,每隔20分钟可分裂一次。
10.实验研究馒头发霉的原因。
实验猜想: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可能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塑料袋4个、4片相同的干馒头、滴管、冰箱实验步骤:(1)将4个塑料袋进行编号,分别放入1片馒头;(2)用滴管向1、2号馒头滴几滴水,使其湿润;(3)将4个塑料袋封好口,1、3号放在室内阳台上,2、4号放入冰箱冷藏;(4)每天进行观察发霉情况。
实验现象:1号塑料袋中的馒头最先发霉。
实验结论: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
11.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青岛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青岛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青岛六年级的科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生物学1. 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等。
2. 遗传和进化:学习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和染色体,以及物种的进化过程。
3. 生态系统: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1. 力和运动: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和推力,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2. 能量转换:学习能量的不同形式,如动能、势能和热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3. 光和声音: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反射、折射和色散,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化学1. 物质的分类:区分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
2.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和平衡状态。
3.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它们的性质。
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 气象学:学习天气现象,包括云的形成、降水和风暴等。
3. 地质学:探讨地球表面的岩石类型,地壳的运动,以及地震和火山爆发等现象。
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和实验: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
2. 假设和理论:了解科学假设的提出和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
3. 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假设设定、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结论得出。
环境科学1. 自然资源: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它们的可持续利用。
2. 环境保护: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包括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
3. 气候变化: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对科学世界的初步认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2024青岛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4青岛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1. 遗传现象: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例如,人类的外貌特征如眼睛的形状、肤色、身高,以及动物的毛色、外形等方面,子代与亲代之间都存在着遗传现象。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包含了生物个体的遗传密码,决定了生物的各种性状和特征。
2. 变异现象: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例如,同一窝出生的小狗,它们的毛色、体型等可能会有所不同;双胞胎兄弟或姐妹在长相、性格等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
例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导致的生物性状的改变。
不可遗传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比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这是由于紫外线照射导致的皮肤色素沉着增加,但这种变化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变异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变异产生新的性状和特征,适应环境的变异会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的变异则会被淘汰,从而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第二单元:微生物1. 病毒: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由于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病毒的种类多样,根据寄主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内)、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花叶症状)、细菌病毒(也称为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
病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
有害方面,病毒会引发各种疾病,如艾滋病、新冠肺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有益方面,病毒可以用于生物防治,例如利用噬菌体来控制细菌的数量,还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活。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3、细菌有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5、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如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7、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8、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9、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0、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1、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2、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3、牛奶中加入醋、啤酒或柠檬等酸性物质都不能喝,加入盐和糖可以喝。
14、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孤立存在,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5、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
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6、动物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在陆地上是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在空中是飞行。
17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是地心说。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叫日心说。
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18、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小时。
19、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四季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
20、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1、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观察,发现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相同的,编制了一个花钟。
22、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23、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24、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25、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
26、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个天体就是地球。
27、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这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28、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三十。
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
29、月球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距离约38.4万千米。
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大约49个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
30、1961年,美国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先河。
31、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
32、月球上温度差很大,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度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度一下。
月球上没有空气、液态水,也没有生物。
33、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3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35、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36、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37、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界。
38、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我国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
39、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禽类,已经濒临灭绝。
40、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水杉、银杏等。
41、野生动植物灭绝的原因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身原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法律、保护区、人工养殖。
42、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鲨鱼生活在水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
46、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刺,以减少水分蒸发。
47、环境、食物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48、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51、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52、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53、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5、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7、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9、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0、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11、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12、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4、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的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15、游泳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适应水环境的方式,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
16、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17、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8、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1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
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20、月球是个球体,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表面高低不平。
21、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2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3、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24、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25、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水杉、银杏等大量珍稀物种在我国都能见到,我国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主要有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6、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
仿生的过程是: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 D )是正确的。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B、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C、静止或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惯性也就没有了D、任何物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2、一列由西向东行驶的列车,经过某一电线杆时,一乘客从窗口放下一小石块,让其自由下落,其( B )。
A、石块正好落在电线杆旁边B、石块将落在电线杆的东边C、石块将落在电线杆的西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 C )是正确的。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4、两只轮船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B )。
A、甲船B、乙船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5、下列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是( C )。
A、纸燃烧B、光合作用C、面塑6、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
A、腐生细菌B、酵母菌C、病毒7、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细菌都能使动植物或人产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B、细菌中,少数种类有害,多数种类对人类来说是有益的C、腐生细菌能毁坏食物,因此它是有害无益的8、将粮食堆放在( A )中,不容易发生霉变。
A、较低温度的干燥环境B、较高温度的潮湿环境C、较低温度的潮湿环境9、腐烂的水果散发出的酒香是( C )引起的。
A、青霉菌B、乳酸菌C、酵母菌10、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B )。
A、金属热胀冷缩B、煤炭燃烧C、纸折叠11、产生月食的原因是( C )。
A、月亮被黑云挡住B、月亮被太阳挡住C、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D 、月球自身出现了一些变化12、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 B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变色龙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自身颜色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属于( A ) 。
A、保护色B、警戒色C、拟态14、向日葵的花盘会跟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这是植物的( A )。
A、向光性B、向水性C、向肥性D、向性运动15、( B )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A、扬子鳄B、大熊猫C、藏羚羊D、金丝猴16、仙人掌的根会朝着( A )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无水17、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B )。
A 制造者B 生产者C 消费者18、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B )。
A、阳光B.温度 C.水 D.空气19、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B )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B、二个C、三个20、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