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法检测脑膜瘤的研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FTIR)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下面详细介绍FTI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1. 原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原理。
当物质受到红外辐射时,分子中的化学键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产生振动和转动。
这些吸收带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吸收的红外光强度来获得。
FTIR技术中,红外光通过样品后,会被一个干涉仪分成两束光线,一束作为参考光线,一束作为样品光线。
这两束光线经过一个可移动的反射镜反射回来,然后再次合成成一束光线,进入一个探测器。
通过调节反射镜的位置,可以改变参考光线和样品光线之间的光程差。
2. 测量步骤:- 样品制备:将待测物质制备成适当形式,如固体样品可以制备成片状,液体样品可以放在透明的红外吸收盒中。
- 样品测量:将样品放入FTIR仪器中,调整仪器参数,如光程差和扫描范围等。
然后进行扫描,记录红外光谱。
- 数据处理:通过FTIR仪器软件对得到的光谱进行处理,如去噪、基线校正等。
3. 应用:- 物质鉴定:FTIR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别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鉴定。
- 质量控制:FTIR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
- 环境监测:FTIR可以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如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等。
- 生物医学研究:FTIR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总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和化学组成,为科研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法医学的研究应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法医学的研究应用王福磊;李健;吕福东;赵聪;刘良【摘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研究与运用,并展现出诸多突出的优点.目前,该技术在法医学中依然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在检验鉴定工作中广泛应用.在当前国内外有限数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红外光谱技术在法医学人体损伤检验、死亡时间推断、死亡原因判定、药毒物分析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红外光谱图的特征性改变,可以鉴别早期心肌缺血与陈旧性生心肌梗死,可以从形态学角度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病变,还可以有效辅助认定电流斑和烧伤等,但在通过定位、定量有关损伤大分子来增强鉴定结果的准确度方面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论证.【期刊名称】《刑事技术》【年(卷),期】2017(042)003【总页数】5页(P222-226)【关键词】红外光谱;法医学;损伤;死亡【作者】王福磊;李健;吕福东;赵聪;刘良【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430030;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100037;北京警察学院,北京1022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100054;北京警察学院,北京1022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是将红外干涉图通过傅里叶变换而形成的红外光谱,其能准确、高效地确定物质结构和分子组成,该技术操作简单、检测无损、速度快、费用少、噪声低,已被广泛用于化工、医药、法庭科学等诸多领域[1]。
在疾病、损伤过程中,蛋白质损伤或分子结构改变,红外光谱会表现出不同特征。
FTIR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技术,对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构成的功能团的变化高度敏感,能检测红外光谱峰面积的变化[2],直观给出有关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信息[3-4],因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Fourier Transl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FTIR是由于物质吸收电磁辐射后,分子振动
-转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称为分子振动转
动光谱,简称振转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分子光谱的种类 有机分子同其他物质一样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 之中。分子在空间自由移动需要的能量为移动
对称分子由于正负电荷中心重叠,d=0,故=0。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二硫化碳的振动及其极化度的变化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2. IR光谱的产生条件
上述物质吸收辐射的第二个条件,实质上是外 界辐射迁移它的能量到分子中去。而这种能量的 转移是通过偶极距的变化来实现的。 这可用图6-14的示意简图来说明。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2. IR光谱的产生条件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当一定频率(一定能量)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
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外界红外辐射
的频率一致,就满足了第一个条件。为满足第二 个条件,分子必须有偶极矩的改变。 已知任何分子就其整个分子而言,是呈电中性 的,但由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因价电子得失的难 易,而表现出不同的电负性,分子也因此而显示 不同的极性。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1-己烯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 分子振动方程式 (Hook's Law)
分子中的原子以平衡点为中心,以非常小的振幅作周期性 的振动,即所谓简谐振动。最简单的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可 用一个弹簧两端联着两个小球来模拟。mA和mB分别代表两 小球的质量(原子质量),弹簧的长度r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 度。用经典力学(虎克定律)可导出这个体系的振动频率(以 波数表示): 1 k 2c mAmB /(mA mB ) (6-6) 式中 k 为力常数,mA、mB分别为A、B原子的质量,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显微光谱在法医学及犯罪实验室分析

ApplicationNote: 51517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 )显微光谱在法医学及犯罪实验室分析中的应用Claude Robotham, Ph.D., Federico Izzia,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Madison, WI, USA关键词y 伪造品 y 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 y 毛发 y 油墨 y 油漆 y 药片引言法医学和犯罪实验室所涉及的样品从药物到纤维,而其中一些样品非常微小,所以通常应用光学显微镜来协助检测从犯罪现场收集到的这些证据。
光学显微镜的可视化能为测试者提供证据的清晰图片,尤其是在显微水平。
然而,有时为了证实某嫌疑人到底是否有罪,需要更多的信息。
因此,急需一种既能提供可视化信息又能提供化学信息的,而且可靠又灵活的分析技术。
以往的经验已经证实了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对法医学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FT-IR 显微光谱可进行快速、无损地分析10微米尺度的样品,大大拓展了常规FT-IR 光谱的应用。
新型的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TM iNTM 10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是光学显微镜与FT-IR 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红外光谱检测系统。
Nicolet iN10为法医学家提供了一款可进行违禁药品、毛发、纤维、油墨和油漆的可视化和化学分析的工具。
Nicolet iN10的整合设计无需外部额外的光谱仪,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结构紧凑的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
证据对于任一诉讼案件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通过验证的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性能的独特能力,首次为检测者和陪审团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Nicolet iN10无需液氮即可运行,允许实验室在任何场所快速进行证据检测。
OMNIC TM PictaTM 软件即使对于未经培训过的显微镜工作者操作起来也非常简便、快捷。
强大的向导功能指导使用者通过反射、透射以及衰减全反射等模式进行检测。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法检测脑胶质瘤

摘要
采用傅里 叶变换衰减全 反射 中红 外光谱法检测 了 1 9例液氮 冻存的脑胶 质瘤离体组织 样品 ( 星形细胞 பைடு நூலகம்
瘤1 , 0例 少枝一 星形细胞瘤 9例 ) 对得到的红外光谱进行 分析发现 ,恶性程 度不 同的星形 细胞瘤组 织 的红 , 外光谱存在差异 , 并且不 同类型 的脑胶质瘤组织 的红外 光谱也 表现 出较为 明显 的 区别 ,因此 可 以根据各个 特征吸收峰 的峰位 、 峰形及谱峰强度等信息来 区分脑 胶质瘤 ,并初步鉴 别脑胶质瘤 的性质.研 究结果表 明 , 通过某些特征吸收峰峰位 的变化来鉴别 星形 细胞 瘤和少枝一 星形 细胞瘤与病 理诊断结果 的符合率 约为 8 % , 0 说 明傅里 叶变换衰减全反射 中红外 光谱 法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对样 品无损伤 、快速的脑肿瘤诊断新 方法.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中红外光谱法 ; 衰减全反射 ;胶质瘤
资助.
联 系人简介 : 徐怡庄 , , 男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分子光谱的基 础研究及其在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
E— i :x z p u e u. n ma l y @ k . d c
10 74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V1 3 o. 3
8c ~, m 每次采样前均扫描背景. 1 9例术 后 的脑胶质 瘤离 体样本 取 自首都 医科 大学 附属北 京天 坛 医院 神经 外科 脑 肿瘤 手术 过 程 中 , 所有样品均于离体 3 i 0mn内置于液氮中保存. 其中星形细胞瘤 1 ( 0例 样品 1~ 0 , 1 ) 包括单纯星形细 胞瘤 ( soy m mos4例记 为样 品 1 4 A t ct at r) r o u ~ 、间变性 星形 细胞 瘤 ( npat soy m ,A 2例 记 为 A al i atct a A) sc r o 样品 5和 6 胶质母细胞瘤 ( lb s m ) 例记为样 品 7~ 0 少枝. 、 Gi l t a4 o ao 1; 星形细胞瘤 9例 ( 品 1 ~ 9 , 样 1 1) 包 括单 纯少枝 一 星形细胞 瘤 ( losoyo ) 记 为 样 品 1 Oi at ct g r ma 6例 1~1 、间 变 少枝 . 6 星形 细 胞 瘤 ( npat A alsc i oi at ct a 3例 记为样 品 1 losoyo ) g r m 7~1.实 验前 已获得 病人 同意 . 9
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样品不纯与干扰峰
样品不纯
实际样品中可能含有多种组分,导致红外光谱复杂化 ,难以解析。
干扰峰
样品中非目标组分可能产生干扰峰,影响对目标组分的 红外光谱分析。
06 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案例研究
CHAPTER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案例
总结词
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在有机化合物鉴定中具有重要应用,能够准确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化学结构。
红外光谱的产生
当红外光照射样品时,分子中的振动和转动能级会发生跃迁,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形成红外光谱 。
红外光的吸收
分子吸收红外光后,其振动和转动能级会发生变化,导致分子振动和转动频率与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相 匹配,从而产生吸收峰。
分子振动与转动光谱
分子振动光谱
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在不同振动能级间跃迁时产生的光谱,其特征频率与分子内部化学键 的刚性和弯曲有关。
04
谱图解析与归属
谱图解析
通过比对标准谱图库或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解 析。
归属判断
根据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判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官 能团或化学键。
谱图数据库
利用专业的红外光谱数据库进行比对,提高定性分析 的准确性。
04 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应用
CHAPTER
有机化合物鉴定
总结词
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在有机化合物 鉴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分子 结构和化学键信息,有助于确定化合物 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类型。
质量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傅立 叶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可以检测其 成分是否符合标准,从而控制产 品质量。
新材料研发
在新材料研发过程中,傅立叶红 外光谱定性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 员了解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性能, 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支持。
测量近红外波段光谱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文章标题:探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测量近红外波段光谱中的应用在光谱学领域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技术。
近红外波段光谱测量作为FTIR技术的一种应用,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测量原理、应用范围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测量近红外波段光谱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探讨。
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简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或散射来获取样品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时间域信号转换为频谱信号, 可以同时获取样品中不同成分的光谱信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在红外光谱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2. 近红外波段光谱测量原理近红外波段光谱是指在红外波长范围的近端,通常为700~2500纳米,吸收基于振动-转动态的取向模式。
测量原理上,通过FTIR技术可以将近红外波段光谱中的吸收峰分解并测量出各组分的光谱信息,进而实现对样品中不同成分的定量分析。
这种技术在农业、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测量近红外波段光谱中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测量近红外波段光谱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近红外光谱测量技术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和种类的快速检测和鉴别。
在生物医药领域,可以通过该技术对药物成分和生物样品的分析与鉴定。
该技术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4. 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测量近红外波段光谱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随着红外光谱仪器的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可以预见在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得到扩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测量近红外波段光谱中的应用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
结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测量近红外波段光谱中的应用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工作原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工作原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该技术是通过对样品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基于一个基本原理,即不同物质在不同的频率下对红外光的吸收具有特异性。
通过观测和分析样品吸收红外辐射的能力,可以推断出样品的结构和成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通常采用的是喇曼预扫描技术,其步骤包括样品的制备和加热,以及光谱图的记录和处理。
光谱数据可以在红外光谱计中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结构识别。
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样品被放在红外光源和检测器之间的路径上,通过光学元件来聚焦和分散样品的红外辐射。
光谱计记录样品在不同频率下的红外光谱,然后使用傅里叶变换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一个时间域信号,该信号表示了样品吸收红外辐射的强度与频率的关系。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用到的红外光谱区域包括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和远红外光谱。
中红外光谱区间是最常用的光谱区间,因为它与有机化合物和其他常见化学物质的振动频率相对应。
1. 偏光方向光学元件在分散和聚焦样品的红外辐射时,会有一个偏光方向。
这个方向控制了检测器在样品中获得的光谱信号。
2. 能量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使用各种稳定且可靠的红外光源,包括铟钨灯、格氏棒和钨丝灯。
这些光源都能以一定的稳定频率发出可靠的光谱信号。
3. 检测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常用的检测器有热电偶和半导体检测器两种,用于记录光谱信号和电流输出。
4. 延迟面镜延迟面镜将样品的光谱信号从衰减或光学相移中恢复,同时可以提高光谱计的性能,对于高精度的谱线位置和强度测量是必不可少的。
5. 反射方式和透射方式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中,还可以通过透射方式和反射方式对样品进行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06 7 3
引 言
脑 膜 瘤 ( nn oma 是 脑 膜 及 脑 膜 间 隙 的衍 生 物 , 一 me ig i ) 是
确 的 选择 , 高 手 术 成 功 率 ,同时 为将 来 发 展 不 用 开 颅 手 术 提
就可进行 肿瘤性质的判定提供有益 的基础 和依据 。
分析l 。 是 , 2 但 ] 脑膜瘤 分类 比较 复杂 ,组 织学 分 型也 不很 统一 , 膜瘤 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现 的多样 性给病理诊 断带 ]脑 来一定 的 困难 。因此 , 便易行 、 速 , 又准 确的检 测方 简 快 且
收 稿 日期 : 0 00 —6 订 日期 :2 1—90 2 1-60 ,修 000 —8
1 , 2例 有恶性倾 向的肿瘤 l ) 对得到 的红外光谱进行 整理 分析 , 2例 , 发现不 同类 型脑膜瘤 组织 ( 如纤维型 脑 膜 瘤和 内皮型脑膜瘤 ) 的红 外光谱存 在着差异 , 且同一种类 型的脑膜瘤 组织 ,其恶性倾 向的程度 不同 , 并 他
们 的红外光谱也表现 出较为 明显 的区别 ,因此 , 我们 可以从 各个 特征吸收峰的峰位 、峰形及峰强等信息的变
振 动 光谱 是 分 子 结 构 变 化 的 灵 敏 探 针 ,可 以通 过 测 定 细
种颅 内常见 的肿瘤 , 其发病率较高 ,占颅 内所有肿瘤 的 1 5
~
胞 内生物 分子结构 、 型 、构像和数 量上 的变化 ,对恶 性肿 构 瘤作 出早期诊 断l 。目前 ,一些研究小组通 过 F I Ra n 5 ] T R, ma 和 C RS成像 法【 以及表 面增 强拉 曼法对 脑肿瘤 l 进 行 r A 6 ] 7 j
图 1主要 给 出 了病 例 相 对 较 多 的 内皮 型和 纤 维 型 脑 膜 瘤 组 织 的 红 外 光谱 , 他 病 例 卡 对 较 少 ,在 此 不 作 分 析 。图 1 其 廿 L c d分 别 是 单纯 内皮 型 脑膜 瘤组 织 和 纤 维 型 脑 膜 瘤 组 织 f 和 J 的 红 外 光 谱 图 , 析 c d, 以 发 现 纤 维 型 脑 膜 瘤 组 织 与 分 和 可 内皮 型 脑 膜 瘤组 织 的红 外 光 谱 特 征 ( 表 1所 示 ) 下 :( ) 如 如 1 他 们 的 共性 是 :① ~ 14 0c 附 近 特 征 峰 的 峰 强 均 低 于 6 m
检 测 , 些 检 测 方 法 制 样 相 对 复 杂 ,对 样 品 也 有 损 伤 。本 文 这 采 用 傅 里 叶 变 换 衰 减 全 反 射 中红 外 光 谱 法 对 液 氮 冻 存 的离 体
2O l 】 1
。
尽管多数的脑膜瘤为生 长缓慢 的 良性 肿瘤 ,仍有
少部分脑膜瘤倾 向恶性 , 临床上通 常把切 除后仍有 较高进展 性 且在 4年 内复发 的脑膜瘤称之 为恶性脑膜瘤 。 恶性 脑膜瘤 具有生 长速度快及术后 易复发的特点 , 其术 后复发 率和存活
有 可 能 发 展 成 为 一 种 对 样 品兀 损 伤 、快 速 的 脑 肿 瘤 诊 断 新 方 法 。
关键词
傅 I 变换 中红外光谱 ;衰减全反射 ; 1 r 脑膜瘤
文献标识码 : A D :1 . 9 4ji n 1 0 5 3 2 1 )20 5 —4 OI 0 3 6 /.s . 0 00 9 (0 10 —3 30 s 法 的 发 现 , 有 助 于 神 经 外 科 医 生在 手术 中作 出及 时 而 又 准 将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7 6 4 0 0 0 1 2 1 10 ,5 9 3 0 ) 助 3 3 10 ,5 2 30 和 0 70 4 0 7 0 3 资 作 者 简 介 : 伟 庆 ,1 7 生 , 都 医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天 坛 医 院 副 主 任 医 师 万 1年 9 首 *通 讯 联 系 人 ema :wug p u eu c ;gt y y h o c - i l j@ k .d . n jjt  ̄ a o .n y emal - i :we ig i n w@ s acr q i .o n n
很难 区分脑肿瘤 的良恶性 ;而病理诊断是肿 瘤定性 的最 重要
依 据 ,需要 对 手 术 切 除 或 活 检 所 获 得 的肿 瘤 标 本 进 行 组 织 学
1 实验部分
2 例术后 的脑膜 瘤离 体样本 取 自首都 医科大 学附 属北 4 京天坛 医院神经外科脑 肿瘤手术过程 中,所有样 品均 于离体 半小 时内置 于液氮 中保存 。 中包 括纤 维型 脑膜瘤 (iru 其 f os b
2 .首 都 医科 大学 附属 北 京 天坛 医 院 ,北 京 1 0 8 003 3 .杭 州师 范 大学 有 机 硅 化 学 与 材 料 重 点 实 验 室 ,浙 江 杭 州 3 0 1 10 2
摘
要
采用傅 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 中红外光谱 法检测 了 2 4例 液氮冻存 的脑膜瘤 离体样 品( 中 良性肿瘤 其
将 脑 膜 瘤 分 为 :良性 的 上 皮 型 、 维 型 ( 维 母 细 胞 型 ) 纤 纤 、过 渡 型 ( 合 型 ) 砂 粒 型 、 管 瘤 型 、 囊 型 、 泌 型 、 巴 细 混 、 血 微 分 淋 胞 丰 富 型 、 生 型 脑 膜 瘤 ,低 度 恶 性 的 脊 索 样 型 、透 明 细 胞 化 型 、非 典 型 性 脑 膜 瘤 ,恶 性 的乳 头 型 、 纹 肌 样 型 、间 变 性 横 ( 性 ) 膜 瘤 。 于 恶 性 脑 膜 瘤 诊 断 的 标 准 ,国 内魏 少 波 _ 恶 脑 关 l 8 ]
倾 向的病例 1 2例 ( 病理 组织 学上都 具有 不 同程 度肿 瘤坏 死 灶 、 浸润 、细胞异型 ( 脑 大小 不一 、核染 色质粗 、深染 ) 和核 分裂等 ) 。
与其 他 器 官 组 织 不 同 l ,由 于 脑 肿 瘤 组 织 中含 有 大 量 _ 9 。
打描空气背景 。采川 OMNI 一. C 5 0软件进 行数 据处理 。脑 膜
~
存 在 较 强 的 110c 附 近 的特 征 峰 ,只向低 波数 移 动 接 近 6 m . 11 6c 5 m~ ;④ 均 在 10 0 c 1附 近 出 现 一 个 强 特 征 峰 ; 8 m_ ( ) 们 的 差 异性 在 于 : 1l0 10 0c 2他 在 5 ~ 0 m 区 间 内 ,在 纤 维 型 脑膜 瘤 组 织 的红 外 光 谱 中 ,会 在 10 0和 l00c 分 8 2 m
化 来 区 分脑 膜 瘤 , 可 以初 步 鉴别 脑 膜 瘤 的 性 质 ; 究 结 果 发 现 ,通 过 某 些 特 征 吸 收 峰 ( 110c 1 峰位 并 研 如 6 m_ )
的变化 来苍 别脑膜瘤的性质 与病理诊断结果 的符合率 大于 8 , 明傅里 叶变换衰 减全反射 中红外光谱 法 5 说
但 是 我 们 还 是 可 以从 受 水 峰 干 扰 少 的 特 征 谱 带 ( 18 0 如 0 ~
10 0c 1 0 m_ 区域 内) 中,发现 不 同类 型脑 膜瘤组 织红 外光 谱
的差 异 ( 图 1 示 ) 如 所 。
根据 2 0 0 7年 WHO对 中枢 神经 系统 肿瘤 的 分类 标准 ,
傅 里 叶 变 换 中红 外 光 谱 法 检 测 脑 膜 瘤 的 研 究
万伟庆 ,潘庆 华 ,贾桂 军 ,徐 怡庄 。 ,来 国桥。 ,刘少 轩 , 陈 静 杨丽敏 张元福 , , , 翁诗 甫 , 吴瑾光¨
1 .北 京 大 学 化学 与分 子 T 程 学 院 ,北 京 1 0 7 081
l0 0 5 W a en m b rc 一 v u e /m
Fi.1 F R p cr ft e dif r ntt p fm e i g m a g TI s e ta o h fe e y e o n n oi
a:En o h l i e ig i ,fc ln co i;b d t ei dm nn oma o a e r ss :En o h l i nn i a a y kie i o d t ei d me igom ,k r o n ss o c:En o h lod me ig i ;d:Fir u y nn om a d t eii nn oma b o stpeme ig i
瘤 组织 的 F I 测 量结 果 北 京 大 坛 医 院 获 得 的病 理 组 织 学 TR 结 果进 行 对 照 。
2 结果 与讨 论
2 1 脑 膜 瘤 的 红 外 光谱 .
的水分 , 峰的干扰会 导致我们无 征 吸 收 峰 的 峰 位 、峰 强 等 信 息 的 变 化 , 0 m
第3卷, 2 l 第 期
2 0 1 1年 2月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S e t o c p n p c r lAn l ss p c r s o y a d S e ta ay i
Vo . 1 No 2 p 3 3 3 6 1 3 , . ,p 5 — 5 F b u r ,2 1 e r a y 0 l
将肿瘤局 灶性坏死 、核分裂 、 脑浸 润 、出血 、 染色质粗糙 核 等特点作为诊 断恶性脑膜瘤 的依据 , 认为有 4个 以上 的特 并
点 者 则 可 诊 断 为 恶 性脑 膜 瘤 , 有 4 以 下 者 则 诊 断 为 良性 仅 个 或 临 界 恶 性 。 组 病 例 中有 良性 病 例 l 本 2例 ( 括 纤 维 型脑 膜 包 瘤 6 、内皮 型 脑 膜 瘤 5 以及 移 形 性 脑 膜 瘤 l ) 有 恶性 例 例 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