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泛读课堂导入方法例谈
大学英语_泛读第三版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培养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英语阅读的重要性2. 阅读策略与技巧3. 阅读理解练习4.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经历和感受。
二、讲解阅读策略与技巧(10分钟)1. 老师讲解常见的阅读策略,如快速浏览、略读、精读等。
2. 老师讲解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断、寻找关键信息等。
3. 学生练习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进行阅读。
三、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1. 老师发放阅读材料,学生进行阅读。
2.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老师总结讨论结果,点评学生的回答。
四、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10分钟)1. 老师讲解跨文化交际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材料,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交际问题。
4. 老师总结讨论结果,点评学生的回答。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阅读策略和技巧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材料,并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 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的熟练程度。
4. 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提高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大学英语泛读教案

大学英语泛读教案泛读是一门英语课程的基础。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化,扩大知识面。
下面是一份的大学英语泛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生能够:1.增加单词量和词汇量;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和文化。
二、教学内容1.短文阅读:学生阅读多篇文章,并提取重点句子和关键词。
2.文章讲解:老师与学生一起讲解文章,并解释生词、短语和句子结构。
3.课后练习:学生需完成题目,以检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并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关于跨文化交流的问题,例如:当您与讲不同语言的人交流时,您会感到什么?或者您认为英语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等等。
步骤二: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然后提取重点句子和关键词。
可以让他们一起讨论这些句子和词汇,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步骤三:文章讲解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解释新词汇和难句,并让他们讨论文本的含义。
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补充说明,并补充解释一些标点符号、缩写和其他深度理解的事项。
比如如果学生遇到了“LOL”的略语,老师可以向他们解释。
步骤四: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题目,以检验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技能。
例如:1.阅读下面一句话,并回答问题:“我的舍友总是开始做事情,但很少把它们做完。
”问题:舍友是否懒惰?为什么?2.问答练习:问题:a. 在第二段中,“The event was held in style”是什么意思?b.在第三段中,“the presenter was absolutely charming”是什么意思?3.填空练习:完成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a.他们每年都会举行一次 ___________ ,以慈善为主题。
b.他代表公司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出 ____________ 焕然一新的演讲。
四、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书面作业来评估学生的泛读水平,以确定接下来的教学计划。
英语泛读教程教案

英语泛读教程教案教案标题:英语泛读教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泛读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案内容:一、教学准备:1. 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泛读教材,如《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2.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录音设备等。
3. 学生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词汇表、参考答案等。
二、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或小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大意和主题,并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阅读与理解1. 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和重点词汇,并提供相关的词汇解释和例句。
2. 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展开互动交流。
第三课时:词汇积累与语言运用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并提供词汇解释和例句。
2. 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包括单词、短语和句型,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3. 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和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课时:阅读策略与扩展阅读1. 教师讲解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等,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2. 学生进行扩展阅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写作练习。
3. 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三、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给学生阅读一篇新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来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词汇测试: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的词汇,并要求他们进行词义猜测和句子运用来评估他们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然后进行作业评估。
大学泛读课程英语教案设计

大学英语泛读课程二、授课对象:大学二年级学生三、课时安排:共8课时四、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4. 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1. 阅读材料选择:选取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英语文章,包括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论文等。
2. 阅读技巧讲解:教授快速阅读、略读、精读等技巧。
3. 文化背景介绍:针对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2. 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难点:1. 不同阅读技巧的灵活运用。
2. 对复杂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第一课时:课程导入与阅读技巧介绍1. 课程导入:简要介绍泛读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技巧讲解:- 快速阅读: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浏览文章,获取主要信息。
- 略读: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标题、副标题、图表等快速了解文章结构。
- 精读:讲解如何深入阅读文章,理解细节和作者观点。
第二课时:文章阅读与技巧实践1. 阅读材料:选取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和略读练习。
2. 技巧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
第三课时:文化背景介绍与文章分析1. 文化背景介绍:针对所选文章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
2. 文章分析: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批判性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四课时: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1. 阅读材料: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精读。
2. 欣赏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分享阅读感受。
第五课时:社会科学论文阅读与理解1. 阅读材料:选取一篇社会科学论文,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和略读。
2. 理解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
第六课时:阅读技巧巩固与测试1. 技巧巩固:复习之前所学的阅读技巧,进行针对性练习。
2. 测试:进行阅读理解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浅谈大学英语泛读五步法教学

大学泛读课程英语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泛读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3.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阅读技巧的训练。
2. 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拓展。
3. 文章主旨和大意的把握。
4. 文章细节的捕捉和分析。
教学难点:1. 高速阅读中的理解与记忆。
2. 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理解。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相关教学视频。
2. 阅读材料(包括文章、图表等)。
3. 词汇表和语法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阅读技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播放相关教学视频,介绍泛读的重要性及技巧。
2. 分享阅读策略,如略读、扫读、跳读等。
三、阅读练习(30分钟)1. 学生阅读指定文章,注意阅读速度和理解。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文章主旨和大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细节,提高理解能力。
五、小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阅读技巧和策略。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词汇和语法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10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分享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理解技巧。
2. 分析典型跨文化案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阅读练习(30分钟)1. 学生阅读指定文章,注意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理解。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文章中的跨文化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细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小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阅读任务。
大学英语泛读课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泛读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
3.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4. 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文章:《The Secret to a Happy Life》2. 快速阅读技巧:略读、扫读、寻读3. 口语表达:讨论文章主题,分享个人观点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课前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英语对话,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介绍本次课的主题:The Secret to a Happy Life。
二、阅读文章1. 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三、快速阅读技巧1. 教师讲解略读、扫读、寻读的技巧。
2. 学生进行练习,提高阅读速度。
四、讨论文章主题1.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题,分享个人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检查学生对第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练习,提高阅读速度。
二、口语表达1. 学生分组,就文章主题进行讨论。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用英语陈述个人观点。
3. 教师点评,纠正发音、语法等方面的错误。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阅读技巧和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快速阅读技巧:通过练习,评价学生掌握略读、扫读、寻读等技巧的情况。
4.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陈述,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阅读技巧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巧。
2. 在口语表达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指导。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泛读_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泛读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增强英语语感。
3.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拓宽知识面。
4.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对象: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教学时间:10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课程导入与阅读技巧介绍1. 课程导入(5分钟)- 简要介绍泛读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泛读提高英语水平。
2. 阅读技巧介绍(15分钟)- 阅读策略:略读、扫读、寻读等。
- 阅读理解技巧: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 阅读笔记方法:如何做笔记、如何整理信息。
第二课时:泛读材料介绍与讨论1. 材料介绍(10分钟)- 介绍泛读材料的选择标准,如题材、难度、文化背景等。
-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水平的泛读材料进行介绍。
2. 阅读与讨论(20分钟)- 学生阅读材料,教师监督并解答疑问。
- 小组讨论材料内容,分享阅读感受和收获。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与写作练习1. 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阅读技巧。
- 分析文章结构,提取关键信息。
2. 写作练习(15分钟)- 基于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如读书笔记、观点评论等。
第四课时:文化背景知识拓展1. 文化背景介绍(10分钟)- 介绍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2. 小组讨论(2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文化背景知识,分享个人见解。
第五课时:主题阅读与批判性思维1. 主题阅读(15分钟)- 选择一个与课程相关的主题,进行主题阅读。
-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不同观点。
2. 批判性思维训练(15分钟)- 学生针对阅读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第六课时:泛读材料分析与写作1. 材料分析(10分钟)- 分析泛读材料,探讨文章主题和作者意图。
2. 写作指导(15分钟)- 教师针对写作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七课时:阅读反思与总结1. 阅读反思(10分钟)- 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导入过程中要遵循 的原 则
1 . 以学生为主体 。导入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 生的兴 趣 和 能 力 ,强 调 学 生 的体 验 和 认 知 ,使 学 生 成 为课 堂 活 动 的
主动参与者。
2 . 以激 发 兴 趣 为 主 导 。兴 趣 是 学 习 的原 动 力 , 导 入 应 以 激 发 学 生 的思 维 兴 趣 和 阅 读 兴 趣 为 主 ,从 而 产 生 良好 的 学 习 动 机 , 引 导 学 生 快 速进 入 学 习状 态 。
想基础 。
、
英语专 业泛读课堂导入方法例谈
课 堂 导 入 是 指 教 师 在 正 式 授 课 前 引 导 学 生 做 好 学 习新 知 识 的认 知 准 备 并 进 入 学 习状 态 的 行 为 方 式 。合 理 有 效 的 导 入 能够 调 动 学 生 的思 维 兴 趣 ,激 发 学 生 对 阅 读 篇 章 的探 求热
( 四 )音乐欣 赏导入法 音 乐 是 文 化 的符 号 ,每 一 首 歌 词 都 具 有 丰 富 的 内涵 。 以 音 乐 作 为 课 堂 的 开 篇 ,既 有 助 于 学 生 了 解 异 国文 化 , 又 町 以 创造 愉悦的教学情境 ,让课堂 充满 生机 和活力 。如第3 7 课 的 课文 《 想一想》 ( T h i n k A b o u t I t ), 作 者 论 述 了 知 识 的 获 得 和 积 累 是 反 复 思 考 的过 程 。 笔 者 在 课 前 播 放 了 一 首 美 同 名歌 曲,当学生沉浸在动 感的旋律 中时 ,歌 曲高潮部 分重复 演 唱 的歌 词 “ i t b e e n h a r d t r y i n g t o f i n d t h e b e s t o f i t ” 也 强化 了学 生 对 知 识 的 习得 过 程 的思 考 与 理 解 。
情 。笔 者结合 自己 的教学 体会 ,选取 《 现 代大 学英 语 阅读 3 》中的篇章,探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 一) 补充 阅读导入 法
相 关 的 背 景 知 识 有 助 于 对 篇 章 的 正 确 理 解 和 把 握 , 教 师 可 以利 用 英 文 期 刊 、报 纸 、 杂 志 等 扩 充 教 学 资 源 ,有 针 对 性 选 择 材 料 作 为 补 充 阅读 , 多 样 的 阅 读 篇 章 不 仅 可 以锻 炼 学 生 的 阅读 技 能 , 还 能 够 开 阔视 野 , 强 化 认 知 过 程 ,提 高 课 堂 效 率 。如 在 第 2 0 课 《 弟 弟 的死 》 ( A B r o t h e r ’s D e a t h )这 篇 文 章 中 , 作 者 借 助 同性 恋 的 弟 弟 罹 患 艾 滋 病 过 世 的 故 事 呼 吁 读 者 消 除 对 这 个 群 体 的 偏 见 。 考 虑 到 这 个 话 题 的 敏 感 性 及 学 生 了解 渠 道 的 有 限 性 ,笔 者 选 择 了c h i n a D a i l y( 2 0 1 0 年 2 月2 4 日社 会 版 )一 篇 名 为 G a y r i g h t s i n C h i r l a :R o a d t o r e s p e c t 的新 闻请学生用 三分钟 的时间快速 阅读 ,文章 中关 于 同 性 恋 人 群 生 活现 状 的 报 道 唤 起 了学 生 深 深 的 共 鸣 ,学 生 也 在 阅 读 的过 程 中 意 识 到 应 该 给 予 他 们 足 够 的 包 容 和 理 解 。 随 后 ,用 概 况 性 的 语 言 引 入 故 事 的主 人 公 , 学 生 的 关 注 很 快 集中于文中弟弟的命运 ,有效地激发 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现 代 交 际
201 5: i F . - 2月 刊 总 第 402期
英语专业泛读课堂导入方法例谈
。 丁 _ 磊
( 长春 大学 旅游学 院外语分 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 摘要] 课 堂导入是英语 专业泛 读教 学中的重要环 节,是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并保 证教 学效果的有效途 径 。本文结合 笔者 的教 学实践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 堂案例 ,探讨 了英语 专业泛读教 学的有效导入方法 以 及 导 入过 程 中应 遵 循 的原 则 。 【 关键词 ]课 堂导 入 英语 专 业泛 读 方 法 原 则
【 中图分类号 】H 1 9 .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3 4 9( 2 0 1 5 )0 2—0 2 0 4 —0 1
英 语 泛 读 是 高 校 英 语 专 业 基 础 教学 中 重 要 的 实 践 课 程 , 是 提 高 学 生 阅读 技 能 ,积 累 语 言 知 识 的 必要 途 径 。 教 师 的首 要 任 务 是 点 燃 学 生 的 阅 读 热 情 ,成 功 的 导 入 恰 如 助 燃 剂 ,能 够快速 、有 效地激 发学生对篇章 的好奇 心和 求知欲 ,使其产 生 良好 的学 习动 机 , 主 动 参 与 教 学 过 程 , 为 高 效 地 完 成 教 学 任务奠定基础 。
一
( T h e S n i p e r )借 助 爱 尔 兰 独 立 战 争 期 间兄 弟 可 相 残 杀 的 敝 事 揭 露 了 战 争 的 残 酷 本 质 。学 习本 课 时恰 逢 纪 念 诺 曼 底 登 陆 6 O 周年 ,笔者借助图片回顾 了这一事件 ,接 下来请学生反馈 给 我 由这 次事 件 联 想 到 的 词 ,很 多 学 生 提 到 了 如 s a c r i f i c e , b l o o d y ,c r u e l t y 之 类 的词 , 为 深 入 领 会 文 章 主 题 奠 定 了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