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薪酬核算、计算方式和薪酬分配
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分二步,第一步是工资和单位负担社保和公积金的计提,第二步是工资的发放及社保、个税的缴纳。
应发工资是指员工因任职而取得的工薪、奖金、津贴、补贴以及其他与任职有关的收入合计;实发工资是指在应发工资的基础上扣除个人应负担的社会保险费、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发放给职工的工资数。
一、职工薪酬中工资和社保的计提:1、根据工资表金额计提工资的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工资(应发数,针对管理人员工资)销售费用-工资(应发数,针对销售人员工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费-工资(应发数,针对生产人员工资)制造费用—工资(应发数,针对生产管理人员工资)在建工程-待摊支出-工资(应发数,针对在建工程人员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数)2、计提公司负担部分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金额,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的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工伤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生育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工伤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生育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提示:其他属于销售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的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用与管理费用一样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简称:《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会计实践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的,用于规范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准确计算和核定职工薪酬的企业会计准则。
以下是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要点进行的参考内容整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将职工薪酬定义为企业对职工直接或间接提供的经济利益,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补贴等各项薪酬及各类个人所得税和附加等。
根据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基本薪酬和奖励薪酬分别核算和报告。
1. 基本薪酬基本薪酬是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固定薪酬,包括工资、津贴、补贴等,根据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规定的支付形式和期限予以支付。
基本薪酬的核算应当按照现金实际支付金额计入成本费用或相应的资产成本。
2. 奖励薪酬奖励薪酬是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或个人表现而支付的激励性薪酬,如绩效奖金、提成、股权激励等。
奖励薪酬的核算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计入成本费用或相应的资产成本。
3. 年终奖金年终奖金是企业按照内部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在每年年底向职工支付的额外奖励性薪酬。
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计入该期费用。
4. 福利费用福利费用包括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各项补充福利,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
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或权责发生制检测到的义务以公允价值计入费用。
5. 退休费用退休费用是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向退休职工支付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的经济利益。
企业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量、计入成本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
6. 职工个人所得税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扣除、代扣代缴职工个人所得税,将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计入费用或资产成本。
总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的相关规定,企业在核算和报告职工薪酬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计入相关费用或资产成本,并严格遵守税法规定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扣除、代扣代缴。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注意准确记录和披露相关的职工薪酬信息,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内容

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内容定义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工资、津贴、奖金和其他福利而支付的金额。
企业应该认真核算并及时支付员工的薪酬,用以维护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的绩效。
本文将介绍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计算方法企业应该在每个支付周期计算工资,并根据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确保员工得到应有的薪酬。
以下是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一般计算方法: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员工每月的固定工资。
计算方法是:基本工资=月工资/工作日数×当月实际出勤工作日数。
2.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企业根据员工的绩效和工作贡献额外支付的薪酬。
计算方法是:绩效工资=月绩效考核分数×月基本工资。
3.年终奖金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年度末给予员工的一次性奖金。
计算方法是:年终奖金=员工当年的总工资×年度奖金比例。
4.福利和保险企业应向员工提供公积金、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计算方法是企业按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纳相关金额。
税费及其它费用除以上的薪酬计算方式,企业在进行薪酬核算时还需要考虑到税费及其它费用。
具体如下:1.个人所得税员工在企业工作获得的收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应按照国家税务局规定每个月代扣代缴。
2.社保费企业应依照法律规定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社会保险费用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
3.其它费用企业在进行薪酬核算时还需要考虑诸如劳动争议调解费、年度培训费等其它需要缴纳的费用。
注意事项企业在进行薪酬核算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薪酬核算的标准要明确,符合国家法规的规定;2.严格遵守国家税务局规定的代扣代缴税费;3.核算薪酬准确无误,避免因核算错误而给员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4.合理制定薪酬政策,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绩效;5.持续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和相关法规的更新,及时调整薪酬政策。
总结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不仅仅是计算员工工资的简单加减,还需要考虑税费及其它费用的缴纳、法规法律的遵循和薪酬政策的制定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薪酬核算的准确无误。
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及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及核算(一)职工薪酬的内容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既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也包括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
职工薪酬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②职工福利费。
③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④住房公积金。
⑤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⑥非货币性福利。
⑦辞退福利即指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⑧股份支付即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为了反映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并按职工薪酬的具体内容分别按“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进行明细核算。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1.工资的核算。
(1)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一般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①计时工资,是按照职工的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②计件工资,是按照计件工资标准和职工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给职工的动报酬。
③奖金,是按照职工的超额劳动工作量和增收节支业绩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④津贴和补贴,是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如保健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的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如物价补贴。
⑤加班加点工资,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职工加班加点的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如节假日加班工资。
⑥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支付给职工的非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如病、伤、产假工资等。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有哪些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有哪些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与工作相关的报酬,包括工资、津贴、奖金、补贴、福利等。
薪酬核算是指企业对职工薪酬进行核算、登记和报告的过程。
它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薪酬核算的基本内容、流程、方法以及与税收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全面解析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
一、薪酬核算的基本内容1. 薪酬核算的基本要素:薪酬核算主要涉及到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补贴、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工资核算、奖金核算、津贴与补贴核算、福利核算等。
2. 薪酬核算的基本计算方法:薪酬核算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按照固定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进行核算。
其中,固定工资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支付固定金额的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根据员工实际工作时间进行薪酬计算;计件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量进行薪酬计算。
3. 薪酬核算的基本项目:薪酬核算的基本项目主要包括工资、津贴、奖金、补贴和福利等。
其中,工资是员工按照一定的工作时间得到的报酬;津贴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特殊补贴,如住房津贴、交通津贴等;奖金是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表现给予的额外报酬;补贴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特殊补助,如加班补贴、餐补等;福利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措施,如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
二、薪酬核算的流程和方法1. 薪酬核算的流程:薪酬核算的流程主要包括薪酬数据的收集、核算计算、核对核对、审核和报告等环节。
(1)数据收集:首先,企业需要从各个部门或部门负责人那里收集到职工薪酬相关的数据,包括工资、津贴、奖金、补贴、福利等各项支出情况。
(2)核算计算:在收集到数据后,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状况和薪酬政策进行核算计算,将各项薪酬进行统一计算,并记录在薪酬核算表中。
(3)核对审核:核算计算完成后,企业需要进行核对审核工作,确保薪酬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报告汇总:最后,企业需要将薪酬核算结果进行汇总,编制薪酬报告,对外进行报告展示,如报送财务部门、报税部门等。
职工薪酬岗位核算实务

注: 企业交5险1金 个人交3险1金
4、工会经费(2%)和职工教育经费(2.5%)
5、非货币性福利:以产品发放的福利,无偿提供资产等
6、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内退工资及保险支出 7、股份支付
8、其他
职工薪酬核算实务
职工薪酬的核算原则
辞退福利,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其他的职工薪酬,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相 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
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工资
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3、其他职工的职工薪酬
计入当期损益
职工薪酬核算实务
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按规定标准计提
如“五险一金”、工会经费以及职工教育经费
000元,其中:基本车间生产工
人工资70 000元,辅助车间生产工人工资4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 000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45 000元,产品销售部门人员工资15 000元, 在建工程人员工资18 000元,福利部门人员工资12 0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 职工薪酬的内容(六)
非货币性福利
指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 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自己拥有的资产 或租赁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和为职工无偿提供服 务、或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一定补贴的商品或 服务等。
职工薪酬核算实务
■ 职工薪酬的内容(七)
第五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课件

应付职工薪酬报表的披露应当与 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不得存在
任何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披露。
05
应付职工薪酬的税务处 理
个人所得税的处理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员工的工资 收入,根据不同的收入水平,适用不 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
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方式
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方式包括预缴和年 终汇算清缴,企业需按照规定代扣代 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社保核算示例
假设某公司本月应缴纳 社保费用总额为50万 元,其中养老保险30 万元,医疗保险10万 元,失业保险10万元 。根据社保局提供的社 保明细表,将各项社保 费用记入“应付职工薪
酬-社保”账户。
公积金核算示例
假设某公司本月应缴纳 公积金总额为30万元 ,其中住房补贴20万 元,住房维修基金10 万元。根据公积金管理 中心提供的明细表,将 各项公积金费用记入“ 应付职工薪酬-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使用
建立健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的种类
01
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补贴等。
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标准
02
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标
准。
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的列支
03
将实际发生的其他应付职工薪酬按照受益对象列入相关成本费
工资的计算方法
根据考勤记录、工作量统 计和相关规定计算每位员 工的工资。
工资的发放
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按时 足额发放工资。
福利费的核算
福利费的种类
包括职工食堂、职工宿舍 、健康检查、非货币性福 利等。
福利费的计提标准
第三节 第四节 外购动力成本 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 • • • • • • • • • •
②月末分配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应付账款 (同时在建工程还应将负担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如果耗用地点装有仪表记录,并能分清耗用对象:可 直接计入有关账户。
(3)如动力费用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应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 入各成本计算对象。
• • • •
②支付时: 借:应付账款 18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094 贷:银行存款 21 294
(五)职工薪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1、职工薪酬的内容
2、工资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工资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②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的计算
• 计时工资的计算
• 应付某职工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 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 比例
•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共同回答: • (1)上述问题分什么,金额是多少?——基本生 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金额300 000元 • (2)怎么分?(即分配标准是什么)——定额工 时 •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进行基 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的分配。
• • • • •
(1)计算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 A产品定额消耗量=4 000×5=20 000(工时) B产品定额消耗量=2 000×15=30 000(工时) (2)计算工资费用分配率 工资费用分配率=[300 000/(20 000+30 000)]=6(元/ 工时) • (3)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 • A产品:20 000×6=120 000(元) • B产品:30 000×6=180 000(元)
• 【例】某生产小组共有4名成员,8月共同完成了某项工作 任务,按计件工资计算,该小组共获得计件工资3527.50元, 该小组各人员的工作时间、标准工资如下表所示。 • 要求:计算各工人应得计件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