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词中含有“江”字的诗

合集下载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注释①半轮:半边,半个。

②平羌qiā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③发:出发。

二、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三、思考探究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全诗五个地名连用有什么作用?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注释①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

②寻常:经常。

二、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三、思考探究1.“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乐师李龟年当初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落花时节”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这两句诗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时代的无限怀念和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一、注释①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就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②傍:靠近。

二、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长江的经典诗句古诗

长江的经典诗句古诗

长江的经典诗句古诗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长江的经典诗句古诗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长江的古诗,至少一五首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登高》唐. 杜甫 2.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3.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唐. 王勃 4.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1片去悠悠。

--《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 5.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别》唐. 李白 6.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

--《王兵马使2角鹰》唐. 杜甫 7.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水龙吟》宋. 苏轼 8.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春别曲》唐. 张籍 9.频频子落长江水,夜夜巢边旧处栖。

--《哭子10首》唐. 元稹 10.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

--《过长江伤贾岛》唐. 李频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1片日边来。

”——长江两岸的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的东梁山与西梁山临江仙《廿1史弹词》第3段说秦汉开场词②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1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孤城铁瓮4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咏怀阮籍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初中必考古诗词之(十)唐《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初中必考古诗词之(十)唐《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初中必考古诗词系列之南«汰荆门送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追有此寄〉〉渡荆门送别一、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二、诗歌原文渡荆门1送别唐李白渡远2荆门外,来从楚国3游。

山随平野4尽,江5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气云生结海楼互仍8怜故乡水气万里10送行舟。

三、字词翻译1、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2、远:远自。

3、楚国:楚地,指湖北—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7、海楼:海市厘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8、仍:依然。

怜:怜爱。

9、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10、万里:喻行程之远。

四、诗歌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厘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五、诗歌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首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在这—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

每—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干里。

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中—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嗨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李白 山水诗句

李白 山水诗句

李白山水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4.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7.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8.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9.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10.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11.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12.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

——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13.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

——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李白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

李白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

李白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
李白有许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以下是其中几首:
1.《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了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
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
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李白在行舟上远望天门山,
见此美景,大发豪情,赞美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3.《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清晨从白帝城出发,在
长江上乘舟疾行,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4.《秋下荆门》: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秋季时分来到荆门,面对
着荆门的壮丽景色,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5.《登太白峰》:这首诗描写了李白攀登太白峰的艰辛与沿途所
见美景的壮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李白的这些古诗都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祖国各地的美景,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1.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这首诗就是李白出蜀远游时写的。

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深切留恋之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这两句是在说诗人这次远离养育自己多年的故乡,乘船渡过千里之外的荆门,来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属地漫游。

这两句是总写,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是作品的总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四句是回过头来写的,作品采用了倒叙的写法,写诗人乘船去楚国属地荆门时一路上的所见所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写的是诗人坐在船上延长江顺流东下时一路上眼前景色的变化。

这两句诗容量特别大,诗人乘船从峰峦叠嶂的故乡蜀地出发,穿过崇山峻岭,一直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随着船的前行,高山峻岭逐渐消失了,奔腾咆哮的长江也渐渐地平静下来,在无边的旷野上蔓延开去,平缓东流。

这两句诗时间持续长,立体空间大,在读者的头脑中构建了一种具有行进感的动感画面。

有时间的变化,也有行进过程中地理位置的变化。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写的是夜空景观。

诗人坐在船上,遥看长空皓月,犹如天上飞旋而下的一团明镜,那升腾飘荡着的缭绕的云雾,仿佛即刻幻化成了绮丽壮观的海市蜃楼。

比喻的形象既虚幻,又鲜明,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了诗人超凡的想象力。

仅仅四句,诗人从高山写到平川,从地下写到天上,从白昼写到黑夜,跨越了时间,也跨越了空间,容量大,内涵丰富。

最后两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紧扣“送别”的作品主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却反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遥远的故乡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含蓄蕴藉,别有一番情趣。

2.渡湘江(唐)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李白

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李白

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李白导语:今天要鉴赏的诗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天门山,快来阅读!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4)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第三四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古诗词中含有“江”字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作者: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寻雍尊师隐居
作者: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作者: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作者: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行路难三首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作者: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