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2017年5期总第842期一、引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国内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市场活力,经济迅速发展。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更为深入地融入国际分工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迎来了新契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更能突显出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的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稳步提高。
2008年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深层影响仍未消除,但世界经济已经逐步回暖,国内经济势头良好。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各具比较优势,这也大大激发了各国间对外贸易的活力。
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是迅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由表1分析可知,我国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5521.7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45502.9亿元,增长了43倍。
其中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2969.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41166.8亿元,增长了46倍;进口总额从1990年的2551.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04336.1亿元,增长了40倍。
除1998年和2009年进出口总额稍有下降以外,1990年至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增加。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三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出口贸易增速仍快于进口贸易的增速;从2011年到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同比增长幅度不大,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规模都较为稳定;2015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4.55万亿元。
总体来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比较乐观,增速平稳。
国际经济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壮大与国际经济贸易密不可分。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国际经济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外贸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贸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通过外贸,中国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出口到全球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了大量的商品和技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高产业水平和产品质量。
外贸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上,还有助于就业增加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国际经济贸易使得全球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各国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专业分工。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形成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国际经济贸易的广泛合作使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位居重要位置,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国际市场的开放与市场竞争力提升国际经济贸易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国内市场的开放。
通过与各国进行贸易合作,中国企业得以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来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激发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动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国际市场的开放和竞争使得中国企业逐渐适应国际市场规则和标准,提高了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金融市场的开放与金融体系建设国际经济贸易不仅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国际经济贸易的日益融合,中国加快了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吸引了更多的外资流入。
同时,中国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推动了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创新。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通过外贸的拉动作用、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展,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不断崛起。
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对各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容小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出口密不可分。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总额达到了2.5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4%。
2018年,中国出口产品与服务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2.4%,居世界第一位。
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出口贸易带来的主要是外汇收入。
这些外汇可以用来购买原材料、技术装备、能源资源等,后续还可以用来支付境外债务,促进外部融通,从而推动内部市场的发展。
除了外汇收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就业机会。
出口导向型企业通常是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随着出口订单的增加,企业需要增加员工数量,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制造业引领的。
2.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产业一直被人们诟病陷入低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泥淖,难以涉及到创新和高新技术。
但随着出口需求的改变,出口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科研和创新投入,促进了产品和行业升级。
二、进口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除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也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技术升级。
通过进口高新技术及相关装备,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创新。
2. 丰富消费品种。
进口商品可以丰富国内消费品种,同时还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3. 优化结构。
通过进口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可以优化国内生产环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破国内生产的垄断。
三、贸易顺差是否代表经济实力?中国的贸易顺差在过去几十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外贸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外贸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贸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贸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贸易增长、就业机会、技术引进和产品升级等方面论述外贸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一、贸易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外贸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中国不断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合作,开拓新的市场,提升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为中国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外贸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外贸的发展不仅扩大了中国的出口规模,还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出口产品的制造、加工、包装等环节,以及与外贸相关的物流、运输、海关等服务行业的发展,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外贸的繁荣促进了就业增长,改善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
三、技术引进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外贸不仅仅是商品的流通,更是技术的交流与传播。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中国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自身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合作,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推动中国经济朝着更高的附加值方向发展。
四、外贸助力中国产品升级外贸的繁荣也促使中国企业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企业积极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需要。
外贸激励了中国企业关注市场需求,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高端市场迈进。
总结外贸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增加、技术引进和产品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应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开拓新的市场,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还需加强国内创新能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外贸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将继续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外贸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外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它能够促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力就业率等。
据统计,2019年我国商品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其中出口16.14万亿元,进口15.4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5%。
可以看出,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二、外贸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的进步随着我国外贸的不断发展,外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随之传入我国。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此外,外贸还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的创新和研发,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外贸扩大了我国的市场和影响力外贸可以将我国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扩大我国的市场规模。
同时,外贸还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四、外贸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外贸作为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经济活动,可以促进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都与外贸的发展密切相关。
五、外贸带来了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外贸不仅仅是经济活动,还带来了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
随着我国外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去。
这种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不仅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还可以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和资源支持。
六、外贸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外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增加就业机会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为国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出口业务的增长带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和扩大。
这就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从而解决了就业问题,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二、促进外汇收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积极影响之一是促进了外汇收入的增加。
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了大量外汇的流入。
这些外汇资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加强了国内市场的流动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了国内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以提升竞争力。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合作,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同时,通过贸易交流,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加深,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五、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另一重要影响是推动了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
这有助于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六、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对地区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建立起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内的经济互动和合作。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地发展壮大,巨大的外贸收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高。
首先,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的出口贸易一直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加入了国际贸易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由于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适合大规模生产、低成本的生产环境,使中国商品出口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出口量在2018年高达2.48万亿美元,占了全球出口总量的13.8%。
这些强大的出口数据,使得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提高了中国的经济活力和国际声誉。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
通过做大做强对外贸易,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改革,推动贸易自由化,逐渐提升了国际声誉,增强了国际地位。
再次,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升级。
中国过去在对外贸易领域主要依靠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等)出口,市场竞争力主要依靠成本优势,但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为了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提高,中国开始加大技术创新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领域转变。
通过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品质和质量水平,中国企业的产品已经从过去的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市场,逐渐成为国际品牌。
最后,对外贸易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是贸易摩擦的问题。
由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实力逐渐提高,一些国家一方面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提高关税限制中国进口,限制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市场准入和国际标准等方面的挑战。
其次是对外贸易的单一性。
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外贸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市场的国家,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分析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一、外贸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可以从GDP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的GDP主要由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因素构成,其中净出口即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出口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较大。
首先,外贸刺激了国内生产的增长。
通过出口商品,中国的制造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了生产的扩大,增加了产值,促进了GDP的增长。
外贸的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机会,使得中国的产品得以远销世界各地。
其次,外贸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出口创汇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这不仅能够提高国家的信誉度,还能够用于国内发展建设,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再次,外贸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通过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中国企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与国际接轨的竞争环境促使中国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进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二、外贸对就业的间接贡献外贸对于就业的间接贡献在中国经济中也十分显著。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劳动力资源,外贸的发展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首先,外贸扩大了就业领域。
随着外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国际市场,这为国内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事外贸相关的工作不仅包括生产制造,还包括物流、贸易咨询、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各行各业的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其次,外贸带动了就业的消化。
外贸的扩大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这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需求。
例如,外贸的兴起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为物流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三、外贸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外贸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10级经济学专业柏钰
【摘要】一国的出口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的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次利用搜集到的数据,通过计量经济研究来建立模型,从量化角度说明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过检验,得到结论;最后,根据结论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出口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出口贸易经济增长计量经济研究关系研究中国
一、引言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从理论上来看,出口贸易贸易发展在很多方面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但是,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又会导致了巨额的贸易顺差,因此也存在着许多的危险,比如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外汇及外汇安全,增加生产成本,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压力等。
并且在一个具体的国家是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以及效果,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本文针对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究我国出口贸易是否真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如果是真的,那么出口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
Chow(1978)研究的结论,在巴西、以色列、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和国家,出口贸易与GDP 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在阿根廷出口贸易与GDP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并不存在[1]。
Jang 和Eden (1996)研究表明,美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表明美国的出口增长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2]。
因此,本文将就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来,来探究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说明
经济增长在物质上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在价值形态上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衡量的指标可以选取总量指标GDP或者GNP,也可以选取人均指标人均GDP或者人均GNP。
本文将选取总量指标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出口贸易总额EXPORT来衡量出口的变化的指标,以人民币(亿元),所有数据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分析时段是1978—2010年,并且所有数据采用计量软件进行系统分析。
三、计量分析
1.数据初步分析
表1 中国1978—2010年GDP 和出口额 单位:亿元
年份 GDP EXPORT
年份 GDP EXPORT
1978 1995 1979 1996 1980 1997 1981 1998 1982 1999 1983 2000 1984 2001 1985 2002 1986 2003 1987 2004 1988 2005 1989 2006 1990 2007 1991 2008 1992 2009 1993 2010
1994
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
2.数据的回归
以y 为因变量,以x 为自变量,建立如下回归模型:i bx c y μ++=,y 和x 分别表示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和出口额EXPORT ,c 为常数项,b 为x 的系数,i μ为随机误差,运用OLS 方法,直接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3.209817x 13900.57y +=
t=
P=
3.回归分析。
上式中括号内的数值为t 检验量的数值和p 的数值,2R 为,2
R 为,F 值为.
图1.计量回归指标曲线图
3.回归分析
t的数值分别为和,因此通过t检验,拒绝零假设,c和b的值有意义。
P的值分别为和,因此,拒绝零假
R都超过98%,再加上图形的分析,数据拟合度很高。
因此该模型可以作设所冒的风险几乎为零。
R2和2
为最终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额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四、结论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样本拟合优度和修正拟合优度都超过98%,说明回归结果效果显著。
F值也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系数超过了t检验。
这就说明了出口额与GDP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像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出口额系数为,表明出口额没提升1亿元,经济将增长亿元,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出口的提升的确会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
五、政策建议
总体来说,中国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的,即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中国一直保持着顺差,出口一直超过进出口的50%,然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传统的以“粗放型”为主的出口贸易的弊端日益显著,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实现贸易模式有传统的“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化,是发展可持续贸易、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针对我国出口贸易提出以下建议:
(一)。